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马尔尼菲青霉病误诊为结核病1例

    作者:桂庆军;张赛丹;廖旺;陈代娣

    患者,男,58岁.咳嗽,气促,全身皮下多发包块1.5年.2002年2月1日出现咳嗽,咳白痰,痰中带血丝,伴气促,当地诊断为肺结核,予三联抗结核治疗,疗效不佳.2月27日转入我院,检查发现颈静脉充盈,静脉压升高,WBC 15×109/L,ESR 89 mm/h,LFT、HIV阴性, CT示心包炎,行心包剥离术,术后症状无改善.住院过程中出现双腭部,右肩背硬性疼痛包块,约1cm×1cm大小,无畏寒、发热,包块逐渐增大,予局部切开引流并行引流液培养,未发现病原菌,伤口不愈合.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魏清柱;刘江欢;田丽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相对特异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中心坏死性脐状丘疹,抗炎或抗结核治疗无效,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真菌培养和病理活检可确诊.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误诊率高,常进展为播散型感染.对于长期发热、咳嗽,抗炎或抗结核治疗无效,白细胞比值正常或偏低的患者应考虑此病的可能.

  • 儿童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报道

    作者:张美德;陈峥嵘

    1 临床资料患儿男性,6岁半.因反复高热15天,咳嗽13天入院.起病初为39℃,发热前有畏寒,四肢冰冷,近10天来热峰高至42℃,无抽搐,经治疗体温可下降,多于每天下午或傍晚复升至高峰.查体:体温38.2℃,急性病容,颈部、锁骨上可扪及数个约1.5 cm×1.5 cm大小淋巴结,成串珠状,可活动,双肺呼吸音粗,闻及痰鸣音.

  • 骨髓涂片镜检在马尔尼菲青霉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莫武宁;邓卓霖;甘宝文;薛小霞

    马尔尼菲青霉病系由马尔尼菲青霉菌所致深部真菌感染.该菌常侵入血管导致血行播散[1]和侵蚀骨组织[2],故骨髓涂片和培养具较高诊断价值.现将我院有骨髓涂片记录的9例病例报告如下.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及马尔尼菲青霉病14例临床分析

    作者:蒙志好;韦一;吕康言;苏凌松;杨日耀

    艾滋病患者在CD4+ T淋巴细胞计数少于200个/μl时,容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特别是CD4+少于50个/μl时,常有混合感染,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及马尔尼菲青霉病(PSM)14例报告如下.

  • 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爱梅;刘存旭;许建荣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极少数能使人类致病的青霉菌之一,1984年邓卓霖[1]证实它能导致系统性深部真菌病.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是Piehl等[2]1988年首先报道.随着艾滋病发病率增加,马尔尼菲青霉菌已成为东南亚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有报道泰国北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为第三大机会性感染,已逾1300例,病死率高达91.3%,为终末期艾滋病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3].我院自2004年11月至2006年2月收治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1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 健康宿主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张建全;钟小宁;柳广南;冯震博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的一种侵袭性深部真菌疾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M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1],临床上也可见发生于非HIV感染的免疫功能正常者[2],后者临床表现极其复杂,诊断相当困难,本研究分析15例健康宿主合并PS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

  • 艾滋病患者合并结核病及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4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勇;蒙志好;韦一

    结核病和马尔尼菲青霉病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感染,当患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时,混合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诊断和治疗困难.为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笔者对广西龙潭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46例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分析.

  • 免疫正常宿主肺部马尔尼菲青霉病三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黄双双;李海燕;叶君如;苏珊珊;赖茜茜;李玉苹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多见于HIV阳性宿主或免疫抑制宿主[1],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少见[2].发生地以中国南部、泰国和印度为主[3],疫区旅游史为发病危险因素之一[4-6].Samson 等[7]于2011年根据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物特性将其更名为马尔尼菲蓝状菌.PSM 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以雨季、温暖和潮湿季较多[8].因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胸部影像无特异性,非疫源地发病较少,极易被临床医师误诊和漏诊.现报道我院收治的3例免疫功能正常宿主肺部PSM 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总结其临床特征、确诊手段,减少误诊和漏诊.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骨髓菌体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

    作者:杨佳;李建兰;张润梅;杨波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11iummarneffei,PM)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于1956年在越南竹鼠中首先发现[1]。1973年,DiSalvo等[2]首次报道了人类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本病可发生于健康者,但更多见于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1988年,Piehl等[3]首次报道了首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之后该真菌被认为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4],其误诊率及病死率极高。我国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本文回顾分析了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重症肺炎及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

    作者:刘波;何浩岚;张坚生;白玉燕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重症肺炎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情况,提高对危重症AIDS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收治的1例AIDS合并重症肺炎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并结合相关国内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研究纳入1例32岁女性AIDS合并重症肺炎及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给予联合抗肺孢子菌、细菌、真菌及巨细胞病毒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肺部病变逐渐吸收,马尔尼菲青霉病治愈,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重建良好。结论危重症AIDS治疗早期需强调经验性抢先治疗及联合治疗,但同时不能忽略循证医学的重要性。

  •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俊云;丁涛;刘小勇;廖长风;朱贤森

    目的 分析马尔尼菲青霉菌(PMA)在无基础疾病低龄患儿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患儿选择及时、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4年12月23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儿血液和骨髓标本中分离的PMA,从细菌学检验、骨髓像染色检查、组织病理学常规染色和特殊染色检查鉴定PMA,并且采用Rosoo纸片扩散法进行马尔尼菲青霉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BACT/ALERT 3D 120全自动血液培养仪提示有菌生长;糖同化试验均阳性;组织病理学常规染色显示为肉芽肿病变,中心坏死,并见典型细胞为腊肠形孢子,长形、、粗细均匀、两头钝圆、中央有一横隔;23株马尔尼菲青霉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抗菌活性均较好,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3.0%、8.7%、4.3%、4.3%.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菌已严重危害免疫力低下的低龄儿童,需严防漏检而贻误治疗时机,尤其重视降低基层医院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误诊率,因氟康唑敏感性高、能透过血脑屏障、不良反应小、治疗费用较低,所以在马尔尼菲青霉病患儿治疗上推荐首选药物为氟康唑.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与恶性淋巴瘤的报道

    作者:廖晚珍;彭卫华;胡雪飞;孙爱娣;余阳;李建春

    目的 掌握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方法 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提供经验.结果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症状仅可呈现单一性,其更多的表现是多样性,但仍以发热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比较多见,但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和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应引起高度重视.

  •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报告

    作者:廖晚珍;胡意;胡雪飞;孙爱娣;余阳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鉴定及临床表现,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经验,降低死亡率. 方法取淋巴结穿刺液、血液进行真菌培养鉴定. 结果氢氧化钠涂片和革兰染色能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所特有的孢子. 结论氢氧化钠涂片和革兰染色能早期发现真菌孢子,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方法,此外,组织病理学也可作为诊断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但需做过碘酸雪夫染色与荚膜组织胞浆菌病作鉴别.

  • 马尔尼菲青霉菌DNA检测及序列分析

    作者:廖晚珍;曹先伟;胡雪飞;余阳;孙爱娣;胡意

    目的设计马尔尼菲青霉菌种特异性引物,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早期诊断的方法. 方法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 PCR扩增我科保存的2株和广西医科大学附一院惠赠的1株马尔尼菲青霉菌rDNA ITS,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在国际基因库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搜索、比对、分析. 结果 3株临床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菌rDNA ITS序列相同;与来源于美国、印度尼西亚、法国、澳大利亚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的rDNA ITS序列一致;马尔尼菲青霉菌与荚膜组织胞浆菌、新生隐球菌、念珠菌以及曲霉和青霉属间的rDNA ITS序列差异较大,而青霉种间的rDNA ITS序列差异不大. 结论不同来源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种间的rDNA ITS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提示该区不适合作为靶基因来设计该菌的种特异性引物或探针,应考虑在别的区域继续寻找.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作者:于军校;徐艳;罗阳;府伟灵;钟白玉;张晓兵

    目的 明确从AIDS患者血液、骨髓中检出的病原体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 取患者血液、骨髓于血培养瓶中置Bacter/Alert 3D血培养仪中培养,待血培养仪报阳性即作革兰染色,并转种至马铃薯斜面培养基于27℃和37℃孵育,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作乳酸棉兰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 该菌为一双相真菌,27℃见菌丝相,呈淡黄色绒毛样,并产生酒红色色素,镜下可见典型的帚状枝及孢子链;37℃见酵母相,不产生特征性色素,镜下见酵母样细胞.结论 从体内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即可诊断为马尔青霉菌病,也可排除组织胞浆菌感染.

  • HIV阴性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郑湧智;郑浩;李健;胡建达

    目的 探讨HIV阴性儿童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PSM)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HIV阴性儿童DPSM并发HPS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结果 患儿男,2岁7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面色苍白、肝脾肿大,辅助检查提示全血细胞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转氨酶升高,铁蛋白升高,EBV-DNA载量升高,HIV抗体阴性,血液及骨髓培养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骨髓涂片可见噬血现象及吞噬孢子,肺部CT提示多发结节、空洞,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及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诊断标准;治疗上予HLH-2004方案,同时给予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及支持等综合处理,病情一度好转,但反复,终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HIV阴性儿童DPSM并发HPS,临床上少见且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 马尔尼菲青霉病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陈阳霞;席丽艳

    马尔尼菲青霉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引起的一种地域性流行的系统性真菌病,易发生于免疫受损个体,尤其是艾滋病患者。近年来随着我国艾滋病发病率的上升,流行区域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逐渐增多,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 10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凌华;唐小平;蔡卫平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资料.结果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近年来逐年增加,呈多部位播散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消瘦、咳嗽、咳痰、皮疹、脾大为主,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计数多数(91.09%)<50个/μl;特征型皮疹具有一定诊断意义,皮肤活检、血培养、骨髓培养阳性率高;应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疗效较好,长时间二级预防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降低复发率.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菌已成为广东地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发生于CD4+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的患者,确诊需多部位取材培养或活检,治疗推荐使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 多学科合作对马尔尼菲青霉病快速诊断的价值

    作者:陈蓉;张立新;刘婷;胡琳

    目的 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病理和检验等多学科合作对其快速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2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骨髓穿刺、颈部淋巴结活检组织学及细针穿刺细胞学、微生物培养等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出现肺部多发病灶及颈部肿大淋巴结,结核分枝杆菌血清学检查及痰涂片均为阴性.例1为HIV抗体阴性患者,骨髓涂片查见嗜血细胞并提示荚膜组织胞浆菌.患者死亡后,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真菌感染,骨髓及血培养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例2为HIV感染患者,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考虑真菌感染,涂片革兰染色提示马尔尼菲青霉菌.细针穿刺样本培养并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患者抗马尔尼菲青霉菌治疗病情好转.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内地少见,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细针穿刺细胞学和骨髓穿刺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但为避免单科医生认识的局限性,应加强多学科医生的合作.

134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