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pyda基因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品系的建立

    作者:张瑶楠;丁宁;石心泉;贾孟春;刘美玲

    目的 建立Spyda基因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品系用于深入研究Spyda基因的功能. 方法 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Spyda表达载体,通过DNA显微注射的方式获得Spyda基因过表达的首建鼠.首建鼠与野生型鼠杂交,所得子代中的阳性鼠同窝交配,已传3代以后的阳性小鼠经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起始模板量,通过与杂合子比较来预测小鼠的基因型,再用传统育种方式验证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 结果 获得7只首建鼠,通过与野生型鼠杂交获得阳性子代,进行同窝交配,传至第3代,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出4只纯合子的小鼠,经测交验证,其与正常小鼠交配所生的后代均为阳性,证明实时定量PCR的结果是正确的.建立了2个独立的Spyda转基因小鼠纯合子品系. 结论 建立了稳定遗传的纯合子Spyda基因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品系,可作为工具鼠进一步深入研究Spyda基因的功能.

  • 复方丹参制剂辅助治疗镰状细胞性贫血疼痛危象的疗效观察

    作者:袁洁

    镰状细胞病是指红细胞内含有异常血红蛋白S(HbS)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溶血性疾病,重型的病例为纯合子性遗传,称为镰状细胞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和疼痛危象.自2000年12月-2001年9月,笔者在喀麦隆姆巴尔马尤医院对16例镰状细胞性贫血疼痛危象患儿应用复方丹参制剂辅助治疗,并设常规西药支持、对症治疗的12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 HLA-G 与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丹萍;林爱芬;颜卫华

    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G( human leukocyte an-tigen-G, HLA-G)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耐受分子,经选择性剪切可产生4种膜结合型 HLA-G 蛋白( mHLA-G,HLA-G1~G4)和3种可溶型HLA-G蛋白( sHLA-G, HLA-G5~G7)。相对于 HLAⅠ类分子,HLA-G具有有限的基因多态性,且存在多个位点和sHLA-G表达水平显著相关,其中研究多的是14 bp插入/缺失等位基因多态性(14 bp+/-多态性)。当HLA-G基因为14 bp插入纯合子时,外显子8起始区的一个92 bp片段将被剪切,从而有助于HLA-G mRNA转录水平更稳定。但HLA-G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存在不均一性,中国汉族人种基因型为14 bp+/+人群外周血 sHLA-G 较14 bp+/-、14 bp-/-人群外周血sHLA-G分泌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提示HLA-G 14 bp+/-多态性在sHLA-G分泌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 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双源CT评价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主动脉根部钙化

    作者:张小杉;哈斯;杨娅;李治安;王绿娅

    目的 探讨TTE联合双源CT观察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钙化的价值及钙化斑块对主动脉及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TTE联合双源CT观察20例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是否存在钙化、管腔狭窄情况及钙化斑块是否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并测量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结果 经TTE联合双源CT检查,20例患者均有主动脉根部钙化,其中10例患者因钙化斑块引起主动脉管腔狭窄.主动脉根部钙化斑块累及冠状动脉开口者CFVR为1.72±0.32,低于未累及冠状动脉开口者(2.23±0.26,P<0.05).结论 TTE联合双源CT能准确评价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钙化.

  • 纯合子Gly542 Ser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分析

    作者:戴利亚;许锴;赵秘胜;程晓丽;童郁;李君;王明山

    目的 探讨姨表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的发病机制.方法家系调查.2015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收治1例遗传性FⅫ缺陷症患者.经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FⅨ:C)、凝血因子Ⅺ活性(FⅪ:C)、FⅫ活性(FⅫ:C)和FⅫ抗原(FⅫ:Ag)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2基因所有14个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采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同时采用四个生物信息学评分软件(PolyPhen-2,PROVEAN,SIFT和MutationTaster)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 先证者及其弟弟APTT 明显延长,分别为116.4 s 和101.3 s;先证者父亲APTT略延长,为48.8 s,家系其他成员APTT无明显延长;先证者及其弟弟、父亲的FⅫ:C明显减低,分别为2.0%、2.0%和18.0%,FⅫ:Ag含量分别为1.0%、1.0%、和13.0%,表现为交叉反应物质(CRM)阴性.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及其弟弟的F12基因启动子区为46T/T型及14号外显子存在c.1681G>A(p.Gly542Ser)纯合突变;先证者父亲、母亲及儿子均存在c.1681G>A杂合突变,其中先证者父亲表现为46T/T型,其余二者均为46C/T型;先证者丈夫启动子区为C/C型,且无上述基因突变.ClustalX-2.1-win软件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Gly542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四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Polyphen-2评分(1.000分)、PROVEAN评分(-4.975分)均预示为有害突变;SIFT评分(0.00分)预示可影响蛋白质功能;Mutation Taster评分(0.999分)预示可引起相应疾病.结论 c.1681G>A(p.Gly542Ser)和46T/T与该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FⅫ水平明显降低有关.

  • 新的纯合子 Leu519 Arg 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分析

    作者:戴利亚;张德亭;林杰;王莹宇;童郁;李君;王明山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FⅫ基因突变的分析和家系调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因子Ⅷ活性( 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 FⅨ:C)、FⅪ活性( FⅪ:C)、凝血因子Ⅻ活性( FⅫ:C)和FⅫ抗原( FⅫ:Ag)含量等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Ⅻ基因所有14个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选择10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先证者APTT明显延长为106.4 s,先证者二女儿和外孙女APTT略延长,分别为42.8 s和43.6 s,家系其他成员APTT无明显延长;先证者及其儿子、大女儿、二女儿、外孙女的FⅫ:C明显减低,分别为2.0%、23.0%、23.0%、24.0%和23.0%,FⅫ:Ag含量分别为1.0%、21.0%、23.0%、23.0%和23.0%,表现为交叉反应物质( CRM)阴性。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FⅫ基因启动子区为46T/T型及13号外显子存在c.1556T>G纯合突变,导致Leu519Arg;先证者儿子、大女儿、二女儿及外孙女为46C/T型,并且发现存在c.1556T>G杂合突变;先证者妻子启动子区C/C型,且无上述基因突变。结论该家系发现的FⅫ基因13号外显子区c.1556T>G尚未见报道。 c.1556T>G影响了FⅫ催化功能,与FⅫ水平的降低有关。(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466-469)

  • 双白蛋白血症一例家系调查分析及其基因表达特征

    作者:于修文;李志芬;褚洪芝;孙涛;张连秋;赵联云;高红梅

    Knedel首先发现双白蛋白血症(Bisalbuminemia)者的血清经电泳后可分离出2条白蛋白区带.其遗传方式由常染色体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在白蛋白合成中有相同作用;当1个等位基发生遗传变异时,可产生2种白蛋白(杂合子),若1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变异,可产生单一异型蛋白(纯合子).本院于2006年1月发现1例双白蛋白血症患者,通过追访调查确定为双白蛋白血症家系,且先证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

  • 优化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银染测序法鉴定白细胞抗原-DQA1*0102等位基因纯合子

    作者:潘尚领;刘承武;陈萍;龙桂芳;林伟雄

    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技术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分型过程中常出现"空白基因"而影响整个结果的可靠性.对此,目前多采用DNA测序以确定各等位基因纯合子或存在新突变或结合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进行确认[1].我们用PCR-SSP对109名广西巴马县壮族长寿老人和71名对照组进行HLA-DQA1座位基因分型,发现了33个HLA-DQA1*0102/- 个体,经本室优化DNA直接银染测序法[2]测定,确定均为HLA-DQA1*0102/*0102等位基因纯合子,现报告如下.

  • 一个纯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的检测

    作者:丁军发;ZHENG Fang;周新;CHENG Xiao-huan;马俊婕;CHEN Yong-mei

    目的 检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的基因突变.方法 提取家系中,临床通过典型特征和血脂检测诊断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基因组DNA,首先检测载脂蛋白B100(apoB100)基因R3500Q突变,以排除家族性apoB100缺陷症(Familial defective apoB100,FDB).然后用降落聚合酶链反应(TOUCH-DOWN PCR)扩增该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再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并对电泳结果异常者进行DNA测序分析.用ANTHEPROT 5.0软件对突变LDLR进行二级结构分析,然后对突变LDLR进行SWISS MODEL在线三级结构预测.结果 通过SSCP和DNA测序发现该家系患者13号外显子存在A606T的纯合突变,采用ANTHEPROT5.0软件的GORⅠ法对突变型和野生型蛋白质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可见突变蛋白的突变区域部分螺旋结构被转角结构和无规卷曲取代,其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突变LDLR三级结构预测未发现主链结构的变化.结论 结果表明.LDLR基因A606T的突变可能是此高胆固醇血症家系的致病原因所在.

  •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何向民;李异玲;姜莉;傅宝玉;张学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基因在国人胃癌及正常人群中的多态性,初步分析其基因型与其胃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胃癌癌旁正常组织和50名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标本,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对IL-1RN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IL-1RN基因有5种不同组合的等位基因,我们的研究结果只有1/1、1/2、2/2三种多态,其余多态均为阴性.其中IL-1RN*1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和胃癌患者中分别为73%和49%,IL-1RN*2等位基因频率则分别为27%和51%.正常人和胃癌患者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54%(27/50)和24%(12/50);1/2:38%(19/50)和50%(25/50);2/2:8%(4/50)和26%(13/50).携带IL-1RN*2等位基因会增加罹患胃癌的危险性,1/2杂合子和2/2纯合子比1/1纯合子分别增加2.96倍(P=2.96,95%CI=1.22-7.21;χ 2=5.68,P<0.05)和7.31倍(P=7.31,95%CI=2.13-25.09;χ2=10.01,P<0.01).结论:IL-1RN基因1/2、2/2多态性与国人胃癌易患性相关,可作为胃癌遗传易感性的检测指标,用于胃癌易患个体的预警和胃癌的预防.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评价FH纯合子患者心肌血供异常临床意义初步研究

    作者:焦建;王绿娅;王蒨;米宏志;李珺奇;董薇

    目的:利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研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纯合子患者病情进展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以经染色体检测确诊并来我院检查的28例FH纯合子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药物负荷/静息MPI,根据心肌血供异常与否,将患者分成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血脂水平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8例患者随诊1~2年.结果:28例FH患者,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2.12岁,TC (16.00 ±2.92) mmol/L,LDLC(13.82 ±2.73) mmol/L;MPI示15例阴性(男/女=11/4例),13例阳性(男/女=6/7例).负荷试验中6例出现心电图ST段下移性改变.MPI显示:13例MPI阳性患者共计221个心肌节段中,29个节段出现心肌缺血(13.1%);其中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分别有21个节段(21/29,72.4%)、5个节段(5/29,17.2%)、3个节段(3/29,10.3%).MPI阳性与阴性两组中,患者的年龄(P =0.621)、身高(P =0.219)、体质量(P =0.847)、体质量指数(P=0.155)、治疗时间(P=0.189)、性别(P =0.246)、心电图ST段有无下移(P =0.372)、TC(P=0.088)、LDL-C(P=0.082)、TG(P =0.062)、HDL-C(P=0.65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例随诊患者复查MPI结果提示:4例原无心肌缺血现仍为阴性;4例原有心肌缺血者,3例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均无明显变化,1例因心肌缺血程度加重导致心力衰竭后死亡.结论:FH纯合子患者心肌缺血好发于左前降支供血区,且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治疗时间、血脂等因素在MPI阳性组与阴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好早期对FH纯合子患者行MPI以评估心血管病危险度分层、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

  • 胰腺癌细胞株基因组纯合子缺失的检测

    作者:林连捷;刘香;郑长青;金玉;林艳;孙思予;小俣;政男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筛查,以期发现胰腺癌新的纯合子缺失基因.方法 应用Affymetrix公司的GeneChip(R) Human Mapping 100K Mapping microarray芯片,检测AsPC-1、BxPC-3等共21株人类胰腺癌细胞株的纯合子缺失区域,筛选这些区域中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和发展有关的基因,用PCR扩增方法验证.结果 21株胰腺癌细胞共计发现60个纯合子缺失区域,以9p21.3出现的频率高,达47.6%(10/21).其中25个区域无已知基因,其余区域含有1~4个候选基因.选择26个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行42个PCR反应,35个反应无条带出现,证实为纯合性缺失,芯片的准确度为83.3%.结论 应用高解析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检测到胰腺癌新的纯合子缺失位点,为今后进一步发现新的胰腺癌抑癌基因提供线索.

  • SREBP-2基因多态与胆固醇水平的关联研究

    作者:刘晓丽;赵琦;李云;鲁向锋;侯丽平;顾东风

    目的 探讨SREBP2基因的常见多态rs4822063与胆固醇水平的关系.方法 在948个研究对象中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rs4822063不同基因型间胆固醇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 与常见G等位基因的携带者(GG+GC基冈型)相比,少见等位基因纯合子CC携带者的高总胆同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危险增加;CC基因型携带者TC和LDL-C的水平高于常见G等位基因的携带者(GG+GC).结论 SREBP2基因的常见多态rs4822063与胆固醇水平相关.

  • 多学科合作更好管理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安贞医院经验

    作者:王伟;杨娅;王蒨;于薇;袁慧;杨士伟;周玉杰;王绿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极度升高、皮肤肌腱等多部位出现黄色瘤、早发冠心病和全身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1-2].三个主要致病基因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proprotein convrtase subtilisin/kexin 9,PCSK9)基因.这些基因突变会引起体内胆固醇代谢障碍,终导致LDL-C水平大幅升高.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陈明;邵伟;郑荣娟;郝红军;高炜

    探讨中国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收集117例CHD患者和166例非CHD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均经住院检查(包括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apoE基因型.以单基因模式(指就给定的等位基因,对纯合子和杂合子有相同程度的侧重)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 α2B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I/D多态性与小动脉顺应性的关系

    作者:李新立;梁立荣;倪春辉;张海峰;王震震;廖静;周建伟;曹克将;黄峻

    目前已经明确环境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均可引起动脉顺应性减退,特别是小动脉顺应性(C2)减退被认为是反映早期血管病变、内皮功能失调的敏感指标之一[1].Snapir等[2]前瞻性研究发现,DD型纯合子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是其他两型(I/D 和II)的两倍.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部分汉族人群α2B-AR基因I/D型多态性与C2降低的关系以及并存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各基因型血压、C2变化的特点,探讨I/D型多态性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在C2减退中的作用.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与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钙化

    作者:匡小虎;张抒扬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早在1974年Brown和Goldstein[1]博士就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突变和FH的发生相关.1986年,他又通过对纯合子FH患者的研究对LDLR突变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做出了进一步阐述[2].此后,科学家们又发现载脂蛋白B基因、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基因(PCSK9)和常染色体隐性高胆固醇血症基因(ARH)突变都能导致FH.其主要表现是皮肤黄色素瘤,较高且药物难以控制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早发冠心病.纯合子突变患者(hmzFH)血LDL-C水平更高,冠状动脉病变在儿童期就可发生.另外,FH可引起主动脉根和主动脉瓣的严重狭窄和功能异常,以及主动脉钙化的提前发生.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加重了外科手术的难度,我们应给予足够重视.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作者:尚蔚;裴卫东;陆宗良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国外报道杂合子患病率为1/500,纯合子患病率为1/100万[1],目前国内还未见有关FH患病率的报道.本文就FH的临床诊断标准、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在FH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对血脂水平和调脂药的影响一些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T1基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作者:丁岩;陈志芳;林仁勇;王笑峰;丁剑冰;艾星子;温浩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人群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M1、T1纯合缺失基因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分别对维吾尔族107例正常妇女(维族对照组)及41例内异症患者(维族内异症组)、汉族105例正常妇女(汉族对照组)及80例内异症患者(汉族内异症组)基因组DNA进行GSTM1、GSTT1基因分型.结果维族内异症组GSTM1(-/-)、GSTT1(-/-)基因型及两种基因同时缺失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2%、36.6%、24.4%,维族对照组为53.2%、29.9%、13.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汉族内异症组与汉族对照组GSTM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8%、51.8%,两组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而GSTT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7%、4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汉族内异症组、汉族对照组两种基因同时缺失的基因型频率为42.5%、2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维族与汉族比较,对照组GSTM1(-/-)、GSTT1(-/-)基因型及两种基因同时缺失的基因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异症组GSTM1(-/-)、两种基因同时缺失的基因型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GSTT1(-/-)基因型分别为36.6%、73.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GSTM1(-/-)基因型与种族内异症发病无关,GSTT1(-/-)基因型与汉族内异症发病有关,而与维族内异症发病无关;两个民族内异症的发病,可能存在不同的遗传易感因素.

  • 双管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检测RHD基因中的应用

    作者:邵超鹏

    目的探讨采用简易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RHD 基因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有效性.方法按美国基因序列数据库中的RHD 盒子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分别检测RHD 基因下游盒子和融合盒子,并引入一对内对照引物,建立双管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于检测RHD 基因合子型.同时以经典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作对照.共检测30份Rh血型D抗原(RhD)阳性、阴性及弱D表型个体的全血DNA样品.结果 30份血DNA样品中, 29份样品双管PCR法和RFLP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分别与样品的血清学血型相吻合;对其中的1例弱D表型血DNA样品,PCR和RFLP法均鉴定为RHD阴性纯合型(RHD-/RHD-),显示该个体拥有一条RHD-单倍体,但RHD下游盒子检测出现假阴性.结论双管PCR法是简易而有效的基因检测方法,可用于RHD合子型鉴定,在临床上可以预测胎儿的RhD血型.

9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