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塞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谷惠敏;朱建中;顾明;汪强

    患者男性,28岁,因“突发胸部压榨性疼痛5小时”入院。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 T波高耸,V2-V3 J点抬高0.3 mV,10 min后复查V1-V4 T波高耸较前明显。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8℃,呼吸24次/分,脉搏60次/分,血压125/64 mmHg(1 mmHg=0.133kPa),痛苦貌,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60次/分,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心肌酶均升高:肌酸肌酶(CK)1485 U/L、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83 U/L、乳酸脱氢酶(LDH)1105 U/L,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3 g、氯吡格雷0.6 g嚼服,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左主干通畅,前降支中段瘤样扩张,大直径0.8 cm,远端闭塞(图1a),回旋支无病变,右冠状动脉近段串珠样瘤样改变,大直径1.0 cm,瘤体远端狭窄达80%(图1b),TIMI血流Ⅲ级。根据患者系青年男性,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呈瘤样改变,考虑诊断为川崎病。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1例

    作者:曾伟;田福利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2岁,主因“右上腹疼痛3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高达170/110 mmHg,平时药物控制(自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2/日),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发热,体温高达38.3℃,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咯血,无头痛头晕及意识障碍,于当地社区医院行腹部超声示胆囊壁粗糙增厚,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 g/日)抗炎治疗2 d后,腹痛症状逐渐加重,伴胸闷气短,无咳嗽、咳痰、咯血。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8 mmHg(1mmHg=0.133kpa);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叩诊心界向左扩大,心率84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软,右上腹肋缘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急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广泛导联T波倒置。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5.17×109/L、中性粒细胞13.12×109/L,脑钠肽(BNP)12416.0 pg/ml,肌钙蛋白T(cTnT)、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淀粉酶正常。心脏彩超:右心增大,升主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内径稍宽,肺动脉压增高,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56%),三尖瓣大量返流。腹部超声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肝胰脾未见异常。入院初步诊断:①急性冠脉综合征;②右心功能不全;③肺动脉高压。入科后第2d复查相关实验室指标回报:cTnT、CK-MB、淀粉酶正常,血浆D-二聚体2.10mg/L,血气分析示:PH值7.47、二氧化碳分压(PaCO2)23mmHg、氧分压(PaO2)78 mmHg、碳酸氢根(HCO3-)17.1mmol/L、剩余碱(BE)-3.7 mmol/L、血乳酸(Lac)4.6mmol/L、血氧饱和度(SaO2)95%,除外急性冠脉综合征,考虑肺栓塞可能。行双下肢静脉超声示左下肢深静脉(股浅静脉中段以下)管腔内可见低回声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通过,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行64排CT胸部增强并血管成像检查示:①右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左下肺动脉血栓形成(图1-2);②右肺感染;③右侧胸腔少量积液;④心影增大,心包少量积液。肺动脉栓塞诊断明确,给予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将INR控制在2.0~3.0间,同时抗感染治疗,1周后右上腹痛、胸闷、气短症状明显缓解。院外持续华法林抗凝治疗,1月后随访查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部分再通,病情稳定。

  •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多项血清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向峰;梁瑛;高明哲;丁少方;徐洁

    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1].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肺动脉造影及核素肺灌注-通气扫描确诊该病,尚缺乏有效无创诊断方法.血清酶学诸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组别酸转氨酶(AST)、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HBDH)、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在PTE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于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迄今为止国内外罕见报道.我们通过测定46例PTE患者入院时多项血清酶的浓度及其与栓塞面积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探讨血清酶学在PTE诊断及评价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

  • 左乙拉西坦致药物高敏反应1例

    作者:董静静;彭晓音;王立文

    1病历简介
      患者,男,2岁6个月。主因“45天内抽搐9次,皮疹2天”入院。第1次抽搐于体温39.4℃时出现,表现为口出怪声、双眼向左上方凝视、口周青紫、四肢僵硬、呼之不应,持续约2分钟。后无热抽搐4次,表现形式及持续时间类似,发作间期无异常表现。院外24小时动态脑电图示清醒期枕区慢波活动增多,予左乙拉西坦口服每日2次,0.1g/次(每日16mg/kg),2天后就诊于本院。入院后查视频脑电图醒睡各期可见慢波活动增多,遂继续口服原剂量左乙拉西坦。服药第7天颜面部及躯干部出现少量淡红色丘疹,痒感不明显,口服氯苯那敏及氯雷他定5天后皮疹消退。期间家长自行停用左乙拉西坦3天,无热抽搐4次,家长遂再次自行口服原剂量左乙拉西坦。再次口服原剂量左乙拉西坦后无皮疹及其他不适,无抽搐,遂3天后渐加量至0.15g/次,每日2次(每日25mg/kg),加量第4天(即再次服药第7天)患儿颜面及全身皮肤再次出现红色斑丘疹,融合成大片,痒感明显,颜面部、眼睑及手足明显肿胀,同时伴有发热,体温高39℃。血常规:白细胞14.66×109/L、中性粒细胞0.742、嗜酸性粒细胞0.033(0.005~0.05);血生化:谷丙转氨酶549.9U/L(0~40)、谷草转氨酶549.5U/L(0~40)、肌酸肌酶同工酶67U/L(0~16)。考虑为左乙拉西坦过敏所致药物高敏反应,遂停用左乙拉西坦,予西替利嗪、氯苯那敏抗过敏,甲泼尼龙每日10mg/kg,共3日冲击及人免疫丙种球蛋白(2g/kg,分5天)抑制免疫反应,同时予保肝、外用药止痒等处理。停用左乙拉西坦第6天即无新出皮疹,颜面部、眼睑及手足肿胀消退,第8天体温正常,第37天肝酶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后曾予托吡酯0.5mg/kg口服4天,有新出皮疹,不除外过敏,遂停用。期间患儿无抽搐发作,复查视频脑电图正常,暂未予抗癫痫药物,随访至今无抽搐发作。既往史无特殊。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抽搐及遗传病史。患儿祖父对“氯苯那敏”过敏。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李月平;周玉杰;张妍;赵迎新;刘宇扬;袁慧;董磊

    目的 研究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应用替罗非班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对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 t≥7 d(未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拟行PCI的患者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小板聚集率、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nI)].PCI术前至少12 h口服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以后服用75 mg的维持量.成功PCI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组,术后8、12、24 h测定血清CK-MB和TnI,以CK-MB和TnI升高超过正常值为增高.结果 符合入选条件的374例患者中83例存在阿司匹林抵抗(AR),占全部患者的22.2%,女性占54.2%;其中,常规治疗组45例,替罗非班组38例.替罗非班组患者CK-MB升高15例(39.5%),常规治疗组19例(4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替罗非班组TnI增高18例(47.4%),常规治疗组23例(5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PCI后不同时间CK-MB和TnI的水平以及和基线水平相比的增高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替罗非班不能减少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术后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增高程度.

  • 以左肘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3例报告

    作者:李林北

    现将我院遇到的以肘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3例,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例1,男患,34岁.因持续左肘关节疼痛2小时,于2000年7月14日急诊就诊.患者于吃晚饭时突觉左肘关节疼痛难忍,疼痛不放散.自服去痛片2片,未缓解.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无关节疼痛史.体检:体温36.8℃,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70mmHg.神智清,痛苦面容,周身冷汗,口唇紫绀.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围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无肿大.左肘关节无红肿,局部按压疼痛不加剧,关节活动正常.脊柱无异常.急查心电图示:V1~3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肌酸肌酶同工酶(CPK-MB)30u/L(正常值<24u/L).此后隔2~3小时做1次CPK-MB检查,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演变.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入院后立即予以静脉溶栓抗凝、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疼痛消失.半月后出院.

  • 测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肌钙蛋白的意义

    作者:周荣

    冠心病高危人群心绞痛与无Q波的小灶性心肌梗死缺乏鲜明鉴别标准,影响患者预后,目前较少有人研究.我们对70例冠心病不同类的心绞痛病人进行肌钙蛋白(cTnI)及内皮素(ET-I)、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测定,分析报告如下.

  • 心肌酶异常增高误诊分析

    作者:刘长青;许丹;纪征;卢峰;姜玉凤;张春来;孙淑娴

    1病例介绍患者,62岁,女性,主因胸闷、胸痛半个月,加重2 h于2006-08-26入院.

  • 心肌损伤标志物"三合一"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尹连杰

    所谓"三合一"测定就是把心肌肌钙蛋白Ⅰ(TnI)、肌红蛋白(MYo)、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3个项目组合到1个试剂卡上进行测定.测定方法均为金标法定性,1次测出3项结果,快速方便,特别适合于心肌损伤的急症诊断.

  • 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雪莉;秦元山

    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AMI患者65例设为AMI组,以同期30例疑似AMI而终诊断非AM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及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并比较以上标志物的诊断符合率.结果:AMI组患者0~2h的cTnI和Mb明显升高,达到AMI的诊断标准,且2~12 h和12 ~24 h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能诊断AMI;CK-MB早期(0~2 h)并不能诊断AMI,但2~12 h和12 ~24 h均达到了诊断AMI的诊断标准.以冠脉造影为诊断AMI的金标准,AMI组患者cTnI、Mb、CK-MB和联合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5%、80%、69.2%和93.8%,对照组为92.5%、87.5%、80%和100%,两组联合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单一诊断符合率(P<0.05).以0~2h心肌损伤指标水平为标准对AMI进行诊断发现,cTnI、Mb、CK-MB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较高,明显高于单用cTnI及cTnI联合CK-MB进行诊断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高达为94.9%、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大剂量氯丙嗪、安坦中毒抢救体会(附1例报告)

    作者:刘甲兴;芮磊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0岁.因自服氯丙嗪70片、安坦70片后12小时入院(氯丙嗪25mg/片、安坦2mg/片),有"精神分裂症"病史8年.查体:体温36.5 C,脉搏132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4/10kPa.深昏迷,双侧瞳孔2.5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干燥,口腔无异常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3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肌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常规正常.生化:谷丙转氨酶(ALT)141.0IU/L,谷草转氨酶(AST)764.0 IU/L,γ-羟丁酸(HBDH)493IU/L,乳酸脱氢酶(LDH)1007 IU/L,肌酸激酶(CK)632IU/L,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466.1IU/L,血清钾3.19mmol/L,血清钠(NA)129mmol/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

  • 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保方

    目的 探讨TC、TG 与CK-MB/CK 比值联合检测在早期筛查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和SPSS16.0 统计软件对TC 和TG 检测值与CK-MB/CK 比值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趋势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TC 浓度组与CK-MB/CK 比值组之间中度相关(P<0.01),CK-MB/CK 比值变化趋势随TC 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但TG 浓度组与CK-MB/CK 比值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TG 浓度变化与CK-MB/CK 比值变化趋势随TG 浓度的升高没有明显的改变.在高TG 浓度情况(0.57mmol/L 以上)时,CK-MB/CK 比值变化趋势在高水平的12.05 ~ 17.08% 之间.结论 TC、TG 与CK/CK-MB 比值联合检测能够较全面的反映心肌损害情况,能较好的避免CK-MB/CK 比值假阳性结果 给临床诊断带来的困扰,可以用于不稳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断.

  • 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肌酸肌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诊断价值

    作者:韩加娥;张鸿涛;王白云

    临床上对冠心病的实验室检测长期是以心肌酶谱,尤其是肌酸肌酶同工酶-MB(CK-MB)的异常作为临床诊断标准.近几年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Ⅰ(cTc-Ⅰ)精确的诊断试验可以检测较小的心肌损伤并对危险性进行评估.本文通过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中CRP、cTn-Ⅰ、CK-MB的水平研究,以评价各指标对U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 老年慢性腹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的意义

    作者:胡乐兰

    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的症状,是由细菌、病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消化道疾病,是由于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及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粪便稀薄,次数增加,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由于老年患者体质差,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易合并感染,导致腹泻迁延不愈,病程延长,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

  •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CT检查临床分析

    作者:林群力;郑声浩;杨东波;吴义方;周永飞;林洪燕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脑组织中的线粒体具有很好的保护及多重药理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使用丁苯酞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诊治水平.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用于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

    作者:徐宏;陈岳明;张卫英;项国谦;王贤军

    目的 讨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3月,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测定RDW和常用心肌标志物(NT-proBNP、TnI、CK-MB),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组RDW值[(14.86±2.73)%]明显高于健康组[(12.80±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RDW与NT-proBNP呈线性正相关(r=0.534,P<0.05);与TnI和CK-MB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另外,RDW值预测心肌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4 (95%CI: 0.827 ~0.940)(P<0.05),临界值为13.5%,对应的预测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89.0%.结论 RDW作为血细胞检验的常规参数,方便而廉价,能较好地预测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是其他心肌标志物的有力补充.

  •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姜丽杰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酶谱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诊疗监测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方法使用美国康仁ACS180,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测定cTnI,以>0.2ng/ml为阳性;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酶谱,以CK>184.0 u/L,CK-MB>24.0 u/L,AST>38.0 u/L,LDH>250.0 u/L为阳性.结果 AMI胸痛发生后弘18h,血清cTnI敏感性高,持续时间长,长达13~15 d,其诊断AMI的敏感性及有效性明显高于CK,CK-MB,AST和LDH.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是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对诊断AMI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益气化痰活血法对PCI术后心肌保护作用临床研究

    作者:杨华伟;李创鹏;张艳玲;谭勇文;陈林榕;莫惠彬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应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对PCI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纳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标准冠心病药物治疗,行PCI;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温胆汤.2组均于PCI术前、术后6h、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T(hs-TnT).结果:对照组PCI术后6h、24h,hs-TnT较PCI术前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CKMB升高2倍为心肌损伤标准,2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3%和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hs-TnT超过正常值为心肌损伤标准,2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5.0%和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论以CKMB升高2倍还是以hs-TnT阳性为心肌损伤标准,治疗组心肌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温胆汤可降低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对PCI术后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肌酶同工酶在川崎病急性期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崔泽敏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 、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 急性期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检测68例急性期KD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cTnⅠ、CK-MB、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将68例急性期KD患儿分为有合并心脏病变组(A组)32例和无心脏病变组(B组)35例,比较cTnⅠ和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KD组与对照组血清CK、LDH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 ),而血清cTnⅠ、CK-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在诊断KD急性期心肌损伤cTnⅠ的敏感度(84.85%)和特异度(82.86%)均高于CK-MB的敏感度(66.67%)和特异度(77.14%).结论:cTnⅠ与CK-MB为诊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但cTnⅠ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 生化检测中肌酸肌酶同工酶高于肌酸肌酶的原因探讨

    作者:柴丽

    目的 探讨生化检测中肌酸肌酶同工酶结果高于肌酸肌酶结果常出现在临床哪些患者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10月所做的18234例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和肌酸肌酶(CK)标本,对其中34例CKMB高于CK的结果进行临床归类.结果 34例CKMB高于CK结果的标本中20例为0~1岁的婴幼儿患者;12例为恶性肿瘤患者;2例为其他患者.结论生化检测中出现CKMB检测结果高于CK检测结果时,不仅与CKMB检测原理有关,同时也与患者年龄和疾病种类有关.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