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霍奇金淋巴瘤初次治疗患者EBV感染的预后研究

    作者:尹俊杰;梁波;鲁一;展新荣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对初次治疗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生存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或蜡块中潜伏膜蛋白-1(LMP-1)确诊EBV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EBV+和EBV-组,分析EBV感染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随访观察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影响生存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HL患者中有36例(30.0%)存在EBV感染.EBV+组中男性、6-15和61-74岁、混合细胞型比例明显高于EBV-组,而结节硬化型明显低于EBV-组(P<0.05).EBV+组1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9%和83.3%,明显低于EBV-组97.6%和95.2% (P <0.05).120例HL患者中,死亡10例(8.3%).死亡组61-74岁、未接受过放疗、EBV+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61-74岁及EBV+是影响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BV感染与HL有一定相关性,EBV+与EBV-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且EBV+组总生存时间较EBV-组短,EBV+是影响HL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

  • 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及A20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徐玉秀;马东升;王萌;杨静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及其编码A20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5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肿瘤细胞丰富区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进行测定,并用原位杂交法对EBV编码的RNA进行测定以分析其感染状态.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表达进行测定,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EBV编码的A20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将所获数据纳入SPSS23.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潜伏膜蛋白1阳性率为26.15% (17/65),EBV编码的RNA阳性率也为26.15% (17/65),二者符合率为100%.65例患者中A20蛋白表达丢失18例(27.69%),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纯合或杂合缺失14例(21.54%).仅1例出现A20丢失合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纯合缺失.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EBV感染阴性与A20蛋白表达丢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缺失并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EBV阴性与阳性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均出现A20蛋白表达丢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缺失,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结果并非完全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技术因素密切相关.

  • 霍奇金淋巴瘤背景淋巴细胞免疫表型与组织学类型关系及其意义

    作者:张艳;黎相照;温宗华;陈小艳;张弓;王辛;吴自勍;赵彤

    本研究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组织中的淋巴细胞表型与组织学类型的关系及其意义.应用即用型快速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IPP6.0对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37例HL病理标本进行背景细胞蛋白表达的检测.选用的抗体有抗CD3/CD45RO、抗CD20/CD79a、抗CD4、抗CD8、抗GrB和抗TIA-1.结果表明:37例HL中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4例,经典型(CHL)33例,其中淋巴细胞丰富型(LRHL)13例,结节硬化型(NSHL)14例,混合细胞型(MCHL)6例,在T/B细胞比值分析时另增加的10例会诊切片中1例NLPHL,4例NSHL,5例LRHL.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NLPHL中T/B细胞比值为0.28±0.07,CHL中T/B细胞比值为4.34±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B比值在CHL中表现为LRHL、NSHL、MCHL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CD4+/CD8+细胞比值在NLPHL中为4.55±1.28,cHL中为4.10±1.50,(p:0.574),CHL中CD4+/CD8+细胞比值表现为MCHL>NSHL>LRHL(P=0.037);多重比较结果显示,LRHL与MCHL和NsHL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0和0.028);GrB+/TIA-1+比值在NLPHL中为0.71±0.57,CHL中比值为0.74±0.39,两型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68),CHL中GrB+/TIA-1+细胞比值表现为MCHL、NSHL、LRHL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HL背景细胞的免疫表型可以反映宿主肿瘤微环境,从T、B细胞的分布可以得出NLPHL与CHL的微环境是不同的,NLPHL表现出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点,CHL各亚型具有独特特点:T/B细胞比值在CHL中为LRHL>NS;HL>MCHL:CD4+/CD8+与GrB+/TIA-1+细胞比值表现一致,均为MCHL>NSHL>LRHL.结合cHL亚型预后关系LRHL>NSHL>MCHL推理得出:T/B,CD4+/CD8v,GrB+/TIA-1+的细胞比值与CHL组织学类型预后分别呈现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

  • 抗CD30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王蓉;苗庆芳

    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成员之一,属于 I 型跨膜糖蛋白,过表达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 ALCL),低表达于非病理状态下活化的 T 细胞、B 细胞表面,而正常细胞不表达[1]。早期研究表明,CD30参与细胞活化和分化,NF-κB 等信号的传导以及 T 细胞免疫激活等[2]。目前的研究证实 CD30与细胞的增殖和死亡密切相关[3],其胞内部分可与 TNFR 相关因子(TNFR associated factor,TRAF)家族多个成员相互作用,既能通过 JNK 和p38途径介导细胞的凋亡,又能通过 NF-κB 途径介导细胞的活化[4-5]。CD30激活后其胞外部分很快被蛋白酶降解,形成可溶性的 sCD30。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清中的 sCD30含量很低,但在许多病理状态下,sCD30水平会明显升高,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由于 sCD30在 HL 和 ALCL 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升高,因此可作为肿瘤标志物[6]。

  • 肿瘤细胞丰富的混合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作者:侯卫华;韦萍;谢建兰;郑媛媛;周小鸽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丰富的混合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MCCHL-R)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探讨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MCCHL-R[肿瘤细胞数量大于10%的混合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MCCH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EB病毒感染状态.同时,选取同期65例普通MCCHL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结果 54例MCCHL-R占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比例为3.1%(54/1721).中位年龄28.5岁(9~76岁),男女比为1.6:1.0.50.0%(27/54)的患者具有B症状.98.1%(53/54)的病例发生在淋巴结,常见的是颈部(81.5%,44/54),纵隔和脾脏受累分别为69.2%(36/54)和24.1%(13/54).结外(非淋巴器官)受累比例为41.3%(19/46).病变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数量>10%,形态多样(包括各种形态的H/RS(Hodgkin and Reed-Sternberg)细胞样细胞及间变性大细胞样细胞).背景混杂以小淋巴细胞为主的反应性炎性细胞.100%的病例肿瘤细胞表达CD30和弱表达PAX5,39.0%的病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肿瘤细胞阳性.46例(85.2%)MCCHL-R获得随访,中位随访32.5个月(5~128个月).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7%︰50.1%,P<0.05).5年总生存率低于普通MCCHL(65.5%:90.4%,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有结外累犯和就诊时疾病分期Ⅲ~Ⅳ期与MCCHL-R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筛选结果显示,结外累犯是影响MCCHL-R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RR:4.352,95%CI:1.122~16.879,P<0.05).结论 MCCHL-R多见于年轻人,病变具有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但肿瘤细胞丰富(>10%),免疫表型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相同,较普通MCCHL预后差,结外累犯是MCCHL-R的独立预后因子.

  • 原位淋巴瘤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男;李甘地

    原位肿瘤是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阶段,生长局限尚未发生浸润.一直以来人们尚未发现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相应的肿瘤前期病变.近期研究表明,与上皮性恶性肿瘤一样,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也是一个多步骤的演进过程,存在相应的肿瘤早期病变.基于对原位滤泡性淋巴瘤(FLIS)和原位套细胞性淋巴瘤的研究,有学者提出了“原位淋巴瘤”(in situ lymphoma)的概念.除此之外,有学者认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Castleman病来源的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MZL)也存在对应的局限性病变,可能也属于原位淋巴瘤的范畴.

  • 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晓丹;金妍;周小鸽

    Epstein-Barr病毒(EBV)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1964年由Epstein和Barr首次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中发现[1].EBV通过唾液传播,正常人群中感染率在90%以上,感染后终生携带EBV.EBV与多种疾病有关,有的仅有轻微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有的出现明显的全身性症状并呈自限性临床过程,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2];有的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临床过程,并可进展为淋巴瘤,如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3];有的与肿瘤有明确关系,如Burkitt淋巴瘤、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等[1].

  • 左颈部包块

    作者:谢建兰;周小鸽;金妍;郑晓丹;魏雪静

    1.病例简介:患者女,2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包块7d于2009年6月21日入当地医院.体检:左颈部包块,大小为2.8 cm×2.2 cm×1.0 cm,无压痛,无发热,其余部位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行B超检查,提示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小为6.0 cm×3.2 cm× 1.8 cm,其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当地医院行颈部淋巴结穿刺,考虑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遂切除活检,病理诊断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因外院会诊考虑为非肿瘤性病变,遂来本院会诊,详细询问病史后确认患者既往无其他脏器肿瘤病史.

  • TRAF1和c-Rel可用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与其他形态和免疫表型相似淋巴瘤鉴别

    作者:王文泽;梁智勇

    形态学上诊断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要在反应性的包含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背景中找到Reed-Sternberg(R-S)细胞.然而R-S细胞也可以出现在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性霍奇金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所以诊断时往往需要一组可信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来进行鉴别.

  • TRAF1以及CD30-TRAF1信号通路在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吴江;宋玉;陈飞;肖晖;左学兰

    目的 探讨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和CD30-TRAF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选取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进行培养,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L428细胞TRAF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RAF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0配体对TRAF1的影响以及TRAF1对L428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L428细胞TRA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64±1.03和0.97±0.22,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的0.72±0.21和0.21 ±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L428细胞TRA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CD30L作用前分别为3.62±0.34和2.29±0.27,CD30L作用8h后增加为6.54±0.28和4.1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TRAF1 siRNA后,L428细胞凋亡率为(29.17±6.38)%,明显高于转染对照的(4.2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对照TRAF1蛋白相对表达为2.44±0.94,明显高于转染TRAF1 siRNA LA28细胞的0.17 ±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TRAF1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抗凋亡过程,受到CD30信号通路的调控.

  • 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淑红;周小鸽;张长淮

    1 认识历程及分类历史人们普遍认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人类早认识的一种淋巴瘤,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1832年英国伦敦Guy医院的Thomas Hodgkin(托马斯·霍奇金)医生通过尸体解剖、肉眼观察,在他的论文中对7例淋巴结和脾脏肿大的病例进行了描述.因此,霍奇金被公认为第一个描述淋巴瘤的人.33年后Wilks(1865年)进一步描述了这类疾病的临床特征,其中有4例是霍奇金描述过的病例,因此,Wilks称其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

  • 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周小鸽

    1概况170年前英国伦敦的病理医师托马斯霍奇金首先报道了7例淋巴结和脾脏肿大病例.后来人们将其称为霍奇金病.

  • 前上纵隔巨大肿瘤手术治疗一例

    作者:唱宽;毛志刚;关国印

    患者男,21岁,因“右手麻木伴第4、5指活动受限4个月”于2014年4月21日收入解放军第463医院。入院胸片提示“中纵隔明显增宽,考虑纵隔内占位”,胸部CT、胸部增强 CT、胸部 CTA,提示“前上纵隔占位,恶性胸腺瘤可能性大”(图1)。为求进一步诊治,以“前上纵膈占位(侵袭性胸腺瘤可能性大)”转入该院心胸外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眼睑无下垂,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律齐,心脏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进一步完善上腔静脉系统 CT 重建提示“左侧可见左上腔静脉,右侧上腔静脉被肿块包绕,局部狭窄,右上腔静脉内及左侧永存左上腔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充盈缺损”(图2);头颅 CT、上腹部 CT“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提示“上腔静脉内径6.5 mm,内血流信号充盈欠佳,冠状静脉窦宽21 mm ,右房大,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肺功能:基本正常”;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1.81 ng/ml、癌胚抗原0.73 ng/ml、糖类抗原测定(CA19-9)2.46 U/ml”。术前 CT 引导下行纵隔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提示“送检组织主由增生的纤维及梭形细胞构成,考虑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术前诊断为:(1)前上纵隔占位;(2)永存左上腔静脉;(3)右手环、小指腱鞘炎。2014年5月8日全麻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胸骨正中切口,探查见:前上纵隔有一约12 cm×11 cm×7 cm 的半球型肿物,与相邻两侧胸膜尤其右侧胸膜、主动脉及上腔前方心包紧密粘连,与右肺门根部前方脏层胸膜粘连,病灶围绕上腔静脉形成压迫、紧密粘连;右上腔静脉、右上肺静脉受压;后方侵入气管前方间隙,右侧膈神经完全被包绕于病灶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汇入冠状静脉窦,左右上腔静脉间无交通。分离肿瘤前缘至两侧外缘,切断瘤体滋养血管。自瘤体下方分离肿瘤下缘、左侧缘、右侧缘,紧邻瘤体切除紧密粘连的左右胸膜及心包。右侧膈神经包裹于肿瘤壁内,无法保留该神经,予以切除。再分离瘤体上缘并向下方分离后部。分离包绕上腔静脉部分瘤体。分离右肺上静脉前方,去除该处淋巴结。完整切除病变。术后病理提示“前上纵隔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纵隔内3A 组淋巴结内见瘤组织”。手术效果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 CT“前上纵隔肿物切除彻底,腔静脉通畅(图3)”。

  • 纵隔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景华;周凡;刘彦琴;王吉刚;白颖;张晓琳;李敏燕

    纵隔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瘤,通常以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5年生存率约为55%~69% [1-2].按照病理类型主要分为: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部分患者如: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在短时间内肿瘤进展迅速,压迫呼吸窒息死亡.因此,对本病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16例纵隔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情况,现报道如下.

  • 酪氨酸激酶RON在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贺超奇;范剑;郑翠苹;张学武;童向民

    目的 探讨RON在霍奇金淋巴瘤(HL)中的表达及其对H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ON蛋白在HL中的表达情况,并用原位杂交法检查RON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将HL细胞株(L428细胞)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Zt/f2(2F2)预处理组、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刺激组和联合处理组.通过四唑盐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L428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结果 RON蛋白在HL呈异常高表达(47.86%),其表达率与EB病毒感染呈正相关(r=0.32,P=0.0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SP刺激组RON的磷酸化被激活,L428细胞增殖明显,Zt/f2(2F2)预处理组与联合治疗组细胞增殖则受抑制(P均<0.05).同时,Zt/f2(2F2)组L428细胞凋亡被诱导,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RON的表达促进HL瘤细胞增殖,而抑制RON表达可诱导其凋亡.

  • EB病毒与人类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勇;杨海玉;路名芝

    EB病毒(EBV)是从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细胞培养中发现的一种嗜人B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该病毒在正常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绝大部分感染者为健康携带状况[1-2].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EBV与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等多种肿瘤发生有关.然而,新文献证实,初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检测EBV核抗原(EBNA)抗体2B4与MAGE-4存在交叉反应,因而对基于该抗体免疫组化检出的EBV与某些肿瘤相关的结论产生质疑,提出EBV不是乳腺癌病因的观点.此外,E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治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效果明显,而在其他EBV相关肿瘤治疗方法和效果还有待研究.现对EBV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EBV与各种肿瘤发生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状况阐述如下.

  • 欧美影像学会建议癌症患者胸部放疗后应定期筛查心脏病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近期,欧洲心血管影像学学会和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发布共识,建议因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和食管癌等癌症接受胸部放疗的患者每5~10年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是否存在放射损伤性心脏病(RIHD),后者包括心包炎、瓣膜性心脏病、心肌损伤、微血管功能障碍、冠脉疾病、心肌缺血和限制性心肌病等.

  • 胸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王敬慧;张树才

    胸腺肿瘤包括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胸腺瘤和胸腺癌;来源于胸腺淋巴细胞的霍奇金淋巴瘤及其他淋巴瘤;来源于胸腺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胸腺类癌,燕麦细胞癌等;此外还包括生殖细胞肿瘤、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转移癌等.胸腺肿瘤中90%为胸腺瘤,其余是胸腺癌、淋巴瘤及类癌等.下面将就胸腺瘤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为霍奇金淋巴瘤的Richter综合征1例

    作者:邹丹丹;郭搏;徐永平;李杰;尹澎;田野;朱宏丽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eukemia,CLL/SLL)是一种形态上成熟的惰性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疾病.国内有报道指出其发病率仅占白血病的3.5%,近年来发病率也有所增多,多见于老年人[1].其中小部分CLL/SLL患者(约2.2%~8.0%)病情可进展为Richter综合征(Richter syndrome,RS)[2],而其中以转变为非霍奇金淋巴瘤RS多见,尤以弥漫大B细胞型RS多见,而转变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RS病例很罕见(约0.4%)[3].

  • 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12例复发性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曹志刚;彭朝津;王志红;刘默;周宏伟;靖彧;杨清明

    目的:观察新型靶向治疗药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12例复发性或难治性HL患者,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CD30抗原阳性的HL。所有病例均接受过二线或三线方案化疗,化疗中位数13个疗程。7例曾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其中2例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因复发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给药方法:Brentuximab vedotin单药剂量1.2~1.8mg/kg,静脉滴注,每21天给药1次。患者共接受2~16个疗程,治疗中位数4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2例(17%),部分缓解7例(58%),稳定2例(17%),进展死亡1例(8%)。主要不良反应有乏力、白细胞减少、发热、脱发、转氨酶增高、恶心、末梢神经炎、疼痛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复发或难治性HL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多能耐受。

325 条记录 2/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