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纵隔胸腺囊肿伴炎性假瘤1例

    作者:王晓野;初建国;马得贝;杨婷婷;于京艳

    患者男,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持续性疼痛3个月,于当日自觉胸痛加重来院就诊.门诊胸部CT检查以“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胸腺瘤可能性大”收入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63×109/L,中性粒白细胞7.35×109/L,淋巴细胞2.51×109/L,嗜酸粒细胞0.06×109/L,红细胞5.05×109/L,血小板240×109/L,尿便常规正常.胸部CT:平扫示右前上纵隔一类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约2.39cm×1.51 cm,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平扫CT值约1~46 HU,病灶边缘光滑,与右纵隔胸膜关系紧密(图1A),增强扫描示肿块明显强化,低密度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1B、1C),CT诊断为胸腺瘤.

  • 胸腺囊肿的CT、MRI诊断

    作者:王妍焱;吴国庚;韦嘉瑚;潘纪戍;周诚;陈敏

    目的: 总结胸腺囊肿的CT和MRI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12例胸腺囊肿的胸部平片、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2例胸腺囊肿直径1~12cm,平均3.6cm;圆形或类圆形10例,长圆或圆柱形2例;位于前上纵隔9例,前下纵隔1例,从主动脉弓至横膈2例;边缘光整12例;境界清楚9例,与心脏大血管或心包联系紧密3例;未突出纵隔轮廓5例,突出纵隔轮廓7例;薄壁10例,厚壁2例;单房11例,多房1例;均匀水样密度9例,接近肌肉密度3例;7例增强扫描囊内容物均无增强.结论: 大多数胸腺囊肿根据其CT和MRI表现,术前可作出正确诊断,并与其他纵隔囊性肿块相鉴别.

    关键词: 胸腺囊肿 CT MRI
  • 胸腺囊肿合并感染1例

    作者:全昌斌;张军芝;贾树林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发现颈前包块伴憋气10天。10天前无意中发现颈前有一包块,包块逐渐增大,自觉憋气,有时咳嗽,无发烧及吞咽困难。曾在当地医院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佳。体检:右颈部扪及5cm×5cm的包块,质中,边界欠清,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动作略上下移动,气管稍左移,甲状腺不大。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示右上纵隔增宽,上缘可见一小气液平面,气管受压左移(图1)。B超报告:右颈前混合性包块,甲状腺未见异常。CT扫描:右上纵隔及右颈部有欠规则肿物,5cm×7cm×11cm,沿气管右侧上下延伸,推挤气管与食管,肿物为含气液囊腔,并见少许分隔,囊壁厚薄不一,增强扫描后轻微增强(图2,3)。CT诊断:右上纵隔及右颈部慢性脓肿,淋巴结核合并感染可能性大,不除外气管瘘形成。

  • 胸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王敬慧;张树才

    胸腺肿瘤包括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胸腺瘤和胸腺癌;来源于胸腺淋巴细胞的霍奇金淋巴瘤及其他淋巴瘤;来源于胸腺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胸腺类癌,燕麦细胞癌等;此外还包括生殖细胞肿瘤、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转移癌等.胸腺肿瘤中90%为胸腺瘤,其余是胸腺癌、淋巴瘤及类癌等.下面将就胸腺瘤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胸腺囊肿的诊断及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附72例报告

    作者:王迅;夏奥;李晓;杨锋;李运;姜冠潮;李剑锋;刘军;王俊

    目的 探讨胸腺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胸腔镜手术价值. 方法 2001年4月~2012年10月对72例胸腺囊肿施行胸腔镜手术,置入胸腔镜后采用电凝钩与钝头吸引器游离囊肿,辅以钛夹或超声刀处理囊肿蒂部,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切除范围. 结果 CT诊断胸腺囊肿比例51.4%(37/72),其中直径>3 cm组与直径≤3 cm组分别为70.5%(31/44)和21.4%(6/28),有统计学差异(χ2 =16.464,P=0.000);囊液清亮者(n=28)与囊液黏稠者(n=14)分别为67.9%(19/28)和21.4%(3/14),有统计学差异(χ2 =8.066,P=0.005).全胸腔镜手术71例,因囊肿与周围肺组织致密粘连影响探查及分离中转开胸1例(1.4%).手术方式包括:胸腺囊肿+胸腺切除术31例,胸腺囊肿+部分胸腺切除术21例,胸腺扩大切除术10例,单纯胸腺囊肿切除术10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手术时间(113.1±43.5)min;出血量中位数50.0 ml(5~250 ml).随访成功率83.3%(60/72),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24~150个月),均未见囊肿复发. 结论 胸腺囊肿的直径、囊液性质是影响CT诊断准确率的重要因素;胸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具有微创优势,切除范围需要根据症状、影像学、术中探查情况和手术切除彻底性综合考虑.

  • 116例胸腺囊肿的外科治疗

    作者:包敏伟;谢冬;谢惠康;黄威;王海峰;姜思明;周晓;宋楠;费苛

    目的 总结胸腺囊肿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胸腺囊肿116例,男52例,女64例;年龄17~81岁,平均(58.9土7.1)岁.体检发现56例,因各种症状就诊60例.囊肿主体位于前纵隔95例,中纵隔4例,由颈部延续到纵隔4例;主体位于纵隔突入胸腔9例;主体位于胸腔4例.胸部CT检查116例,多数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肿,内容物密度均匀.术前诊断38例(32.8%).经颈部手术10例,行胸腔镜手术61例(单孔腔镜12例,单操作孔腔镜23例,3孔腔镜26例),正中切口径路15例,侧胸切口径路29例,颈胸联合切口1例;行单纯囊肿切除67例,胸腺囊肿并胸腺切除48例,囊肿不全切除l例,同期行肺叶切除9例,术后病理提示合并胸腺癌2例.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术期死亡,4例并发症.手术时间(103.4±16.7) min,失血量(118±45) ml.术后住院(6.2±2.6)天.随访105例患者,平均31.7个月,2例患者死于并发的肺癌,其他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是诊断治疗胸腺囊肿的有效措施.根据病灶的位置及大小,手术径路可选择经颈部、经胸腔镜、侧胸切口或正中切口径路.

  • 胸腺囊肿的诊断及胸腔镜手术治疗

    作者:赖繁彩;李剑锋;杨帆;刘彦国;王俊

    胸腺囊肿较为罕见,无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易与其他纵隔疾病尤其是胸腺瘤相混淆,确诊率低.手术是胸腺囊肿的确诊手段,同时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2000年11月至2008年7月,我们为20例胸腺囊肿病人行了胸腔镜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150例

    作者:霍承瑜;于磊;景筠;马山;李飞;张云峰

    2002年2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共15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67例,女83例;年龄13 ~72岁,平均31.2岁.Osserman Ⅰ型(眼肌型)82例,Ⅱ型41例(Ⅱa型28例、Ⅱb型13例),Ⅲ型21例,Ⅳ型6例.合并甲亢31例、视神经炎8例.AchR抗体>2.99 μmol/L 97例,<2.99 μmol/L 57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26例(良性17例,恶性9例)、胸腺囊肿5例、单纯胸腺增生88例、胸腺萎缩22例、正常胸腺9例.术后服用溴吡斯的明120~360 mg/天,不同程度服用激素.

  • 胸腺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王云华

    胸腺囊肿少见,文献中仅见少数个案报道[1],笔者报道6例,并就其影像学表现及检查方法的优选进行探讨.

  • 胸腺囊肿的外科治疗 (附2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良泽;张德超;张汝刚;张大为

    目的探讨胸腺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外科治疗的胸腺囊肿,总结临床特点.结果约50%的胸腺囊肿患者于就诊时有症状,术前确诊率很低,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随诊3个月~6年无复发.结论为明确诊断,消除症状,去除病灶,对胸腺囊肿宜行手术切除.

    关键词: 胸腺囊肿 外科 肿瘤
  • 胸腺囊肿(附16例报告)

    作者:于振涛;冯庆来;尚晓滨;张帆;张熙曾

    目的:探讨胸腺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天津市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6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胸腺囊肿16例,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2~78岁,平均44.6岁;病期2天~2年.平均99.8天.术前胸片、CT、MRI检查诊断:胸腺囊肿1例,皮样囊肿1例,14例诊断前纵隔肿瘤(前上纵隔肿瘤12例,前中纵隔肿瘤2例).结果:1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完整切除:胸骨柄上颈横切口3例.胸骨正中切口3例.左腋径第二肋间切口1例,右后外切口5例,左后切口3例.1例右纵隔胸腺囊肿与心包及上腔静脉粘连,未能全切除.病理检查:肿瘤有完整包膜,囊肿,内含暗红色液体,多为单层.病理诊断为胸腺囊肿,无手术并发症,随访4个月~10年,患者完全生存.结论:胸腺囊肿为纵隔良性肿瘤,易误诊,但囊肿必须有胸腺组织才能确诊,手术切除可治疗.

    关键词: 胸腺囊肿 诊断 治疗
  • 颈部非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马军

    颈部非结节性病变并非少见,多表现为囊性,它们起源于多种组织,常见的有源于鳃器的、源于甲状腺的(异位甲状腺、甲状舌管囊肿和甲状腺肿大)、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节瘤)、源于血管的、肌肉的(去神经支配和代偿性增生、颈纤维瘤病)、脂肪瘤、感染、多种多样的囊性肿块(坏死的淋巴结转移、喉囊肿、Zenker咽食管憩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胸腺囊肿、涎腺囊肿).如表1所示.

  • 胸腺囊肿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

    作者:张成芳;王明亮

    目的:探讨总结胸腺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胸腺囊肿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37例胸腺囊肿形态、大小、位置、边界、密度及信号分析。结论: CT及MRI影像学检查能充分清楚显示胸腺囊肿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其与纵隔血管、脂肪及邻近其他结构的关系,为术前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 先天性胸腺囊肿1例报告

    作者:付建斌;刘林祥;孙庆举

    患者,女,74岁,走路时心慌气短1月来院就诊.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

  • 胸腺囊肿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一例

    作者:郑冬梅

    患者女,21岁.主因体检发现左侧胸腔积液一个半月,于2012年11月29日入我院.于体检时做肺CT诊为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性质待查.入院(呼吸内科)予抽胸水两次,均为咖啡色半透明液体(量共约800ml),经行相关化验,诊为左侧结核性胸膜炎.予规则抗痨治疗(HRZE),9d后带药出院,1周后遵医嘱返院复查,做胸腔彩超示:左侧胸水较出院时增多,于门诊再次予抽胸水,性状同前,量约280ml,建议继续抗痨治疗,10 d前患者再次返院复查,发现胸水明显增多,建议患者再次住院治疗,患者未听从,自行就诊我院.入院后查体未见任何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心彩超及肺功能亦无异常,入院次日复查肺CT示:左侧纵隔旁(心包左缘)可见一密度均匀增高的椭圆形水样密度影,边缘清晰,经做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胸膜光滑,无增厚,经会诊考虑为:纵隔囊肿,建议转心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于次日转我区某综合医院胸外科,于5d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囊肿.

  • 读片窗答案

    作者:全勇

    本病影像学诊断为:前上纵隔多囊性病变,考虑为胸腺囊肿或淋巴管瘤可能性大.病理诊断:淋巴管瘤.

  • 纵隔胸腺囊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张涛;周乃康;梁朝阳

    目的:总结纵隔胸腺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纵隔胸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共25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46.1岁.全组患者术前均行胸部正侧位片检查,其中20例患者行胸部CT检查,6例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均获得完整切除.其中常规手术17例,微创手术8例,微创手术患者较常规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胸腺囊肿.共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随访2个月至7年,均朱见复发.结论:胸腺囊肿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CT和MRI能明确肿块的囊性特征,大多数胸腺囊肿根据其囊性特征,术前即可作出正确诊断.纵隔胸腺囊肿一经诊断应该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应根据肿物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胸腔镜等微创技术适合于纵隔胸腺囊肿的治疗.

  • 颈部异位胸腺囊肿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胡伟伟;赵雪松;张杰武

    胸腺囊肿较为少见,其发病率不到纵隔肿瘤的2%[1],仅占胸腺肿瘤5.7%[2].资料统计,自1897年,胸腺囊肿首次报道以来,文献中多以个案报道为主[3].Wychulis观察了1 064例纵隔囊肿,其中196例为良性,仅19例是胸腺囊肿[4].

  • 前纵隔原发性肿瘤78例CT分析

    作者:李慧敏;刘白鹭

    [目的]探讨前纵隔原发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8例前纵隔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5例胸腺瘤中40岁以上的有38例(84%),17例(38%)伴重症肌无力的症状,29例(64%)表现为偏侧性生长.17例非侵袭性胸腺瘤中14例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轻中度强化的软组织密度肿物,28例侵袭性胸腺瘤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及明显不均匀强化的肿物;8例胸腺囊肿表现为边界清的液性密度肿物,增强检查无强化;14例淋巴瘤表现为肿块周围多发或孤立的结节,10例向纵隔两侧生长且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11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30岁,10例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中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的肿物,9例(90%)病变内可见脂肪密度.1例精原细胞瘤表现为有前纵隔类圆形的软组织密度肿物,增强检查为中度强化.不同前纵隔肿瘤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 CT检查是诊断前纵隔肿瘤类型的重要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对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 纵隔胸腺囊肿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毅;魏翔;潘铁成

    目的 探讨纵隔胸腺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特征和外科治疗,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0~2008年经病理证实的27例外科治疗的纵隔胸腺囊肿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1~69岁,平均43岁.约66.7%的纵隔胸腺囊肿患者就诊时有症状,术前确诊2例,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8例采用胸腔镜,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22例随诊4个月~28年无复发.结论 纵隔胸腺囊肿首选外科手术切除,可去除病灶,消除症状,明确诊断.诊断依据术后病理检查.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