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罕见胸腹腔胃囊肿一例报道

    作者:赵林;马敏杰;韩彪;刘健;魏宁

    患者男性,15岁,主因体检发现胸腔囊肿一月入院.既往患者无明显不适,因脊柱轻度侧弯,体检行胸片检查时发现后纵隔囊肿.遂进一步行胸部CT及核磁检查提示肿物位于后纵隔,贯穿胸腔,下有一蒂连于腹腔.经积极术前检查及准备,无明显手术禁忌征.全麻下行右侧开胸探查术,术中可见病变位于后纵隔,囊性,自胸顶沿脊柱右前外侧至后肋膈角成一蒂穿膈肌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腔.

  • 心包囊肿3例分析

    作者:樊亚文;岳宏林;罗艳秋;赵鹏;张艳春

    心包囊肿较为少见,我们2005-09-2010-05手术治疗3例,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47岁.咳嗽,伴喘息、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偶有心悸入院.经心脏彩超示右心房外侧无回声暗区;胸部CT示右侧心缘旁见团状影,大小约44 mm×62 mm×45 mm,边界清晰.

    关键词: 心包 纵隔囊肿
  • 纵隔囊肿介入超声硬化治疗1例

    作者:陈光浩;付润娟;陈文韬

    患者女,37岁.1992年1月18日因卵巢囊肿并右胸钝痛不适半年入院.CT示纵隔右前6.0cm×6.0cm囊性占位病变,壁光滑略不等厚,无乳头状突起,腔内密度均匀一致,CT值16Hu,无气、齿、骨等.前壁有3.0cm与前胸壁相贴,左后内与心脏、大血管相贴.诊断:纵隔囊肿(图1).B超:胸骨右缘三肋间深吸气末屏气时探及囊肿壁光整均匀,厚2.0mm.囊性液暗区内有较多飘动的点状强回声.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巨大纵隔囊肿1例

    作者:李晓东;王小丛;徐卉;于微

    患者男,36岁,因“心悸1周”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房受压,显著变形.扩大扫查范围后,右心房外侧纵隔内可见一类圆形近无回声区,约65 mm×79 mm,壁薄,边界较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图1 A);CDFI示肿物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加快(图1B).超声诊断:纵隔囊性占位性病变,考虑纵隔囊肿.MSCT平扫:前下纵隔内偏右侧见巨大囊状低密度影,囊壁可见钙化(图2).行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纵隔,呈囊球状,周围包膜完整.病理结果:纤维组织囊壁广泛玻璃样变性,局部钙化,灶状淋巴细胞浸润,泡沫细胞聚集(图3);诊断为单纯性囊肿.

  •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包囊肿1例

    作者:张梅青;王秋霜;孟娟娟;史卫平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9岁.主因胸闷、咳嗽来我院就诊.X线胸片示:右侧纵隔增宽.MRI示:右侧纵隔囊肿占位.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室壁外可探及一6.4cm×6.0cm无回声包块,包膜完整,其内无血流信号,无自主搏动,房、室未受压变形(图1).超声诊断:心包囊肿包块.

  • 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

    作者:沈训泽;王华

    目的探讨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支气管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其中12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另外2例仅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结果14例支气管囊肿均为含液囊肿,其中3例CT值<20 HU,7例CT值20~60 HU,4例CT值>60 HU;囊肿位于前、后纵隔各4例,均在左侧;中纵隔6例,其中5例位于右侧;1例后纵隔囊肿恶变为腺癌。结论纵隔支气管囊肿可发生于纵隔的任何部位,中纵隔支气管囊肿好发于右侧,而前、后纵隔支气管囊肿有左侧发病倾向,CT图像上类圆形无强化的均匀软组织密度或水样密度囊肿为其典型表现。

  • 胸腺囊肿的诊断及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附72例报告

    作者:王迅;夏奥;李晓;杨锋;李运;姜冠潮;李剑锋;刘军;王俊

    目的 探讨胸腺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胸腔镜手术价值. 方法 2001年4月~2012年10月对72例胸腺囊肿施行胸腔镜手术,置入胸腔镜后采用电凝钩与钝头吸引器游离囊肿,辅以钛夹或超声刀处理囊肿蒂部,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切除范围. 结果 CT诊断胸腺囊肿比例51.4%(37/72),其中直径>3 cm组与直径≤3 cm组分别为70.5%(31/44)和21.4%(6/28),有统计学差异(χ2 =16.464,P=0.000);囊液清亮者(n=28)与囊液黏稠者(n=14)分别为67.9%(19/28)和21.4%(3/14),有统计学差异(χ2 =8.066,P=0.005).全胸腔镜手术71例,因囊肿与周围肺组织致密粘连影响探查及分离中转开胸1例(1.4%).手术方式包括:胸腺囊肿+胸腺切除术31例,胸腺囊肿+部分胸腺切除术21例,胸腺扩大切除术10例,单纯胸腺囊肿切除术10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手术时间(113.1±43.5)min;出血量中位数50.0 ml(5~250 ml).随访成功率83.3%(60/72),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24~150个月),均未见囊肿复发. 结论 胸腺囊肿的直径、囊液性质是影响CT诊断准确率的重要因素;胸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具有微创优势,切除范围需要根据症状、影像学、术中探查情况和手术切除彻底性综合考虑.

  • 电视胸腔镜下巨大心包囊肿切除1例报告

    作者:刘玉祥;张钧;陈勇

    心包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纵隔囊肿疾病,开胸手术切除囊肿是常规的外科治疗方法.我们在2005年10月收治1例巨大心包囊肿,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心包囊肿切除术,手术效果佳,现报道如下.

  • 纵隔镜支气管囊肿摘除1例

    作者:王俊;赵辉;刘军;李剑锋;李运

    病人女,29岁.间断咳嗽、气短,发现纵隔肿物1年.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及CT示右上纵隔肿物,约 4cm×3cm×2cm大小,位于主气管右前方,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25Hu,初步诊断为纵隔囊肿.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于2001年4月全麻下行颈部纵隔镜手术.术中以食指分离气管前颈纵隔隧道.探查肿物呈囊性、张力不大,位于主气管右前方,向下至隆凸水平.用注射器穿刺抽得约5ml淡黄色浆液性液体,同时刺破囊肿,使囊肿完全萎陷,用抓钳提起囊壁,以电凝吸引器钝性分离囊肿,完整切除之.术后病理报告为支气管囊肿.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症状消失.随访4个月无复发及不适.

  • 血清AChRab、PsMab和CAEab检测在胸腺异常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武茜;顾萍;姚娟;邓晓萱;程虹;万琪;张克忠;陈亮;徐心峰

    目的 探讨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抗突触前膜抗体(PsMab)和柠檬酸提取物相关抗体(CAEab)在胸腺异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2016年作者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存在胸腺异常的患者152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45名(NC组)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5例(OND组)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AChRab、PsMab和CAEab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不同胸腺异常者间各抗体阳性率差异.结果 (1)胸腺瘤、胸腺增生组血清AChRab、PsMab和CAEab阳性率明显高于NC及OND组(均P<0.01),且胸腺瘤组上述3种抗体阳性率高于胸腺囊肿组(P<0.01或P<0.05).胸腺囊肿组与NC及OND组各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AEab对胸腺瘤患者诊断灵敏度为60.6%,特异度为88.8%.(2)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MGT)组PsMab阳性率高于非合并MG胸腺瘤(NMGT)组(P<0.05),而其AChRab及CAEab阳性率与NMG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MGT组中,MGT-全身型组血清AChRab阳性率较MGT-眼肌型组增高(P<0.05).(4)胸腺瘤不同病理分型患者间各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1)CAEab检测结合CT检查可作为临床可疑胸腺瘤、胸腺增生患者术前辅助诊断指标之一.(2)AChRab阳性可能与MGT患者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有关,PsMab阳性可能跟MGT患者致病有关.

  • 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作者:张立红;丁元吉;静媛媛

    支气管囊肿又称纵隔囊肿或肺囊肿,也有异位发生于其他部位,较少见发生在甲状腺旁且表面有软骨覆盖更为少见.我科于2004年8月10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纵隔前肠囊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51例报告)

    作者:郭俊唐;周乃康;孙玉鹗;初向阳;刘阳;梁朝阳;戴为民;王云喜;徐启明;张连斌

    目的 总结纵隔前肠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纵隔前肠囊肿的病例资料.结果 51例患者中有24例(47.1%)无临床症状.MRI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16/21,76.2%)高于CT(14/41,34.1%).囊肿位于前上纵隔5例,中纵隔18例,后纵隔28例.完整切除35例,大部切除16例.病理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42例,食管囊肿7例,胃肠源性囊肿2例.结论 纵隔前肠囊肿术前诊断困难.应积极手术治疗,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是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 原发性纵隔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

    目的分析纵隔囊肿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不同类型囊肿不典型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纵隔囊肿的CT和(或)MRI资料(其中28和26例分别行CT和MR检查,10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囊肿位于前、中、后纵隔者分别为13、18和11例,位于前中纵隔者2例.支气管囊肿和心包囊肿位于不典型部位者分别为7和5例.CT密度近似于水者12例,占42.9%(12/28).MR T2WI病变均为等或高于脑脊液的长T2信号,1例水成像上信号有衰减.近似于脑脊液的长T1信号者8例,占30.8%(8/26).MRI信号不均匀者5例,原因各异.误诊14例.结论后纵隔和前纵隔CT高密度和厚壁的囊肿易被误诊为肿瘤性病变;中纵隔气管旁的心包囊肿易被误诊为支气管囊肿.MRI有助于诊断CT高密度的纵隔囊肿.MRI信号不均匀或水成像上信号衰减是误诊的原因.

  • 小儿纵隔囊性肿物的诊治体会

    作者:郭志平;武瑞清

    小儿纵隔囊性肿物的组织来源及其表现形式复杂,常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小儿纵隔肿物的主要手段.结合小儿纵隔结构和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术措施,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该类患者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原发纵隔肿瘤和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

    作者:王菁;徐美林;张志尧

    纵隔是介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胸腔部分,由于其间包含有多种器官及组织结构,故其发生的病变也复杂多样.

  • 心包囊肿一例报告

    作者:陈立华;刘林力;梁宜武;刘绍贤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9 岁.因右胸憋闷 20 天于 1999 年 6 月 9 日入院.体格检查无特殊发现.X 线胸片后前位示,右肺下野中、内带可见一约 10 cm×5 cm 大小的卵圆形阴影,侧位片示阴影位于胸廓前部,阴影前缘与胸壁前部相连.X 线透视示阴影随体位变换而大小有所改变.胸部 CT 检查示右侧心膈角处巨大囊性密度灶,边缘光滑,大小约 10 cm×7 cm,密度均匀.病灶前缘与前胸壁相连,后缘与心包紧密相连不能分开,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心包囊肿,(见图 1).1999 年 6 月在全麻下打开右侧胸腔,见一灰白色卵圆形囊肿,位于右膈神经前方心膈角处.表面光滑,周围无粘连,大小约10cm×7cm×4cm,内含透明液体,基底附着于心包之上,与心包腔不相通.完整摘除,基底部缝合止血.手术和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囊肿为12cm×7cm×4cm大小,为良性囊肿.

    关键词: 纵隔囊肿 病例报告
  • 胸腺囊肿10例误诊分析

    作者:韦力;潘毓标;王跃军;昊根社;芦峰;章士刚

    目的:总结胸腺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1988-2007年经手术确诊的10例胸腺囊肿误诊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有咳嗽、发热、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体征;3例体检发现纵隔阴影.10例术前均未明确胸腺囊肿诊断,经手术病理确诊.结论:胸腺囊肿发生部位的变异以及对本病影像学特征认识不足,是本病误诊的主要原因.应提高胸腺囊肿与胸腺瘤、畸胎瘤和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水平,以减少误诊.

  • 小儿纵隔支气管囊肿误诊为纵隔肿瘤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毅;潘铁成

    目的:探讨小儿后纵隔支气管囊肿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小儿后纵隔支气管囊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7个月幼儿,因干咳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肺膨胀不良,左肺代偿性肺气肿;胸部CT扫描示后纵隔占位性病变,左肺阻塞性肺气肿,右肺膨胀不全,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纵隔支气管囊肿.结论:纵隔支气管囊肿较为少见,发生于小儿的后纵隔支气管囊肿更为少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后确诊依据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

  • 超声心动图诊断纵隔囊肿一例

    作者:赵秀华;周华高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反复发作心悸、气促症状10余年,于2011年6月入住我院.患者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4年.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正常,血压为132/74mmHg(1mmHg=0.133kPa,口服降压药后).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腹部及胸腔彩超检查提示:①左肾囊肿;②脾大;③肝、胆、胰、右肾未见明显异常;④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见:室间隔增厚,右冠窦窦瘤形成,主动脉瓣重度返流,肺动脉瓣中度返流,二尖瓣轻度返流.从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观察,于心脏底部左房外上侧见一大小约5.3cm×5.1cm的近无回声区,与左房间有一膜状高回声相隔,外侧面受骨骼和肺气影响显示不清,膜状高回声厚约0.7cm,两侧面较光整,与左房间无开口,CDFI显示未见明显穿隔血流.

  • 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术对纵隔囊肿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作者:安杨;田庆;王慧霜;奥彦云;陈良安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纵膈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完成EBUS-TBNA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超声气管镜下表现为纵隔囊性病变的患者,查找肺部CT资料,并追踪病理诊断.结果 14例考虑为纵隔囊性病变的患者,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EBUS)检查时,超声均提示病灶呈液性暗区;诊断结果:1例诊断为神经鞘瘤囊性变,1例诊断为右中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穿刺液微生物培养示草绿色链球菌,1例穿刺液微生物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诊断为纵隔脓肿;并发症情况:1例纵隔脓肿患者行EBUS-TBNA后出现发热,胸痛,胸腔积液,行穿刺后微生物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考虑与EBUS-TBNA有关;预后及随访:1例纵隔囊肿完全吸收,1例纵隔囊肿明显缩小,1例纵隔囊肿无明显变化;余7例未穿刺者继续随访.结论 EBUS-TBNA对纵隔囊性病变的诊断率优于肺CT影像,鉴于EBUS-TBNA技术可能造成纵隔脓肿播散,甚至继发胸腔感染,不建议对纵隔囊肿或囊性病变进行针吸抽液.故目前尚不能作为纵隔囊肿的首选诊断.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