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支气管镜下穿刺活检对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附87例临床报告)

    作者:孙雯雯;吴福蓉;肖和平;闫丽萍

    目的 探讨超声支气管镜下穿刺活检(EBUS TBNA)对于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影像学及临床诊断为纵隔淋巴结结核但气管镜检查无异常的患者共87例;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21~70岁,平均(48.5±11.5)岁.所有患者行EBUS-TBNA,标本送检病理、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和体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性治疗并随访3个月,治疗无效者进行纵隔镜检查,终统计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诊断率.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结果 66例患者通过EBUS-TBNA直接确诊结核病,1例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菌型鉴定为鸟-胞内分枝杆菌,MAC);5例确诊肺癌,2例确诊结节病,13例未得到任何阳性证据;13例中6例通过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诊结核病,7例行纵隔镜检查,其中3例确诊淋巴瘤,3例肺癌,1例结核病.因此87例患者中终确诊结核病73例,其中通过EBUS-TBNA确诊66例(90.41%,66/73).经过EBUS-TBNA确诊结核病的66例中21例(31.82%,21/66)为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3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提示耐药);40例(60.61%,40/66)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38例(57.58%,38/66)病理检测结果为干酪样坏死或者结核性肉芽肿.结论 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结核特别是耐药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 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

    作者:薛明;李晶晶;吕志彬;崔涛;陈七一;张紫欣;谢汝明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132例(并发组)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并与同时期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132例无免疫损伤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特征. 结果 并发组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10.6%,14/132)明显低于对照组(47.0%,6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1);并发组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196×106(106~307×1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6×106/L(435×106~977×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75,P<0.01).并发组并发肺结核较常见(69.7%,92/132);并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淋巴结结核及肝脾结核的比率分别为24.2%(32/132)、30.3%(40/132)、21.2%(28/132)、13.6%(18/132)、12.1%(16/1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3%(11/132)、15.9%(21/132)、8.3%(11/132)、6.1%(8/132)、3.8%(5/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25、9.90、8.70、4.27、6.26,P值分别为<0.01、<0.01、<0.01、0.039、0.012).并发组累及3组以上淋巴结、淋巴结融合、淋巴结直径≥2.0cm及不均匀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80.3%(106/132)、72.0%(95/132)、65.2%(86/132)、84.8%(112/1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4%(56/132)、34.8%(46/132)、32.6%(43/132)、40.9%(54/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94、36.55、28.03、54.59,P值均<0.01).并发组淋巴结均匀强化、无强化及淋巴结钙化的比率分别为9.1%(12/132)、6.1%(8/132)、6.1%(8/13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4%(48/132)、22.7%(30/132)、19.7%(26/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95、14.87、10.94,P值分别为<0.01、0.016、<0.01). 结论 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以不均匀强化为主,病变多累及3组及以上淋巴结,较少出现钙化,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较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以上特点有助于提示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

  • 多层螺旋CT对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细节征象的研究

    作者:梁瑞云;俞新华;刘文;方伟军;黎惠如

    目的 研究分析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细节征象,提高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30日确诊的52例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共272个淋巴结结核病灶)的MSCT细节表现,并与广州市胸科医院同时期确诊的52例成人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共250个淋巴结转移癌病灶)的MSCT细节表现进行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MSCT平扫及增强薄层扫描细节特点的对比,分析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MSCT特征.结果 (1)研究组纵隔淋巴结结核发生部位排在前三位的区域依次是4R区、2R区、7区,分别为96个(35.3%,96/272)、69个(25.4%,69/272)、47个(17.3%,47/2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9个(23.6%,59/250)、21个(8.4%,21/250)、18个(7.2%,18/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3、26.28、11.00,P值分别为<0.01、<0.01、<0.01);(2)研究组纵隔淋巴结结核的MSCT薄层扫描显示,钙化灶、融合及密度不均匀的淋巴结结核病灶分别为85个(31.2%,85/272)、158个(58.1%,158/272)、163个(59.9%,163/2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个(2.8%,7/250)、123个(49.2%,123/250)、65个(26.0%,65/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63、4.14、60.95,P值分别为<0.01、0.042、<0.01);(3)研究组纵隔淋巴结结核病灶的MSCT增强薄层扫描强化特点为薄壁环形强化、环形细小分隔样强化、多环重叠性强化,分别为104个(38.2%,104/272)、56个(20.6%,56/272)、47个(17.3%,47/2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个(25.2%,63/250)、25个(10.0%,25/250)、26个(10.4%,26/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17、11.14、5.13,P值分别为<0.01、<0.01、0.024);(4)研究组纵隔淋巴结结核伴随征象为,42例(80.8%,42/52)并发肺结核,17例(32.7%,17/52)肺内有斑条状纤维增殖性病灶,15例(28.8%,15/52)肺内有斑点状钙化灶,22例(42.3%,22/52)出现胸腔积液,3例(5.8%,3/52)胸膜粘连钙化,5例(9.6%,5/52)并发胸膜结核瘤.结论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好发于右上纵隔,病灶的钙化灶、融合及密度不均匀比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癌,以薄壁环形强化、环形细小分隔样强化、多环重叠性强化为主要表现.

  • 走创新发展之路建精品专科医院——访上海市胸科医院冯运院长

    作者:郝秀兰

    上海市胸科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诊治心、肺、食管、气管、纵隔疾病为主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心胸外科进修基地,2005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 纵隔芯针穿刺活检6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齐敏;吕丽;孙传恕;于香莉;张丽;王乃玉;王莉芬

    目的 总结纵隔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纵隔穿刺组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所有病例中明确诊断或倾向性诊断61例,上皮来源性肿瘤40例,淋巴瘤11例,其他肿瘤10例.其中1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误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论 纵隔穿刺组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同时选择适当的免疫组化方案.对于病变细胞较少、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的病例,应考虑到淋巴瘤的可能性.

  • 纵隔芯针活检的病理诊断

    作者:刘梅;侯宁;宋欣;于德江;赵坡;李向红

    目的提高纵隔芯针穿刺组织的诊断准确性并做出具体分类.方法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法(ABC法)回顾性观察65例纵隔穿刺组织的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基因重排状况,并随访.结果本组标本镜下主要由不同比例的上皮样细胞、淋巴样细胞和纤维组织组成,包括21例淋巴瘤、20例肺癌、14例胸腺瘤、4例胸腺癌、3例精原细胞瘤、1例慢性炎症.2例因穿刺组织过少,无法诊断.本组淋巴瘤依不同类型可表达CD20、CD3、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CD30、D15或上皮膜抗原(EMA);除3例肺小细胞癌细胞角蛋白(CK)阴性外,17例肺癌均表达CK;10例肺和1例胸腺小细胞癌突触素、嗜铬粒素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阳性,CD5阴性;3例肺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阳性,CD5阴性;14例胸腺瘤CK、CD3或CD20可阳性;3例胸腺癌表达CK和CD5;3例精原细胞瘤胎盘碱性磷酸酶阳性、CK阴性.5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细胞型的T细胞受体β链的编码基因存在重排,3例大B细胞淋巴瘤和1例大细胞间变B细胞淋巴瘤存在免疫球蛋白重链编码基因的重排.结论纵隔穿刺组织的镜下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影像资料,选择适当的免疫组织化学套餐,才能提高确诊率,并可对有疑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进行克隆性分析.

  • 支气管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吸活检结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肺及纵隔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熊升华;刘念;韩青兵;姜勇;苏学英

    目的:探讨支气管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吸活检( EBUS-TBNA)结合Surepath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对肺及纵隔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80例EBUS-TBNA病例,复习细胞学诊断结果并与组织学活检进行对照,同时对比观察液基细胞学制片与传统细胞学涂片,分析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有无提高样本满意率和诊断准确性。结果80例EBUS-TBNA病例包括男性53例,女性27例,男女性别比为1畅96∶1畅00,年龄17~79岁(平均54岁),每位患者穿刺1~4组淋巴结,总共穿刺109组淋巴结,包括气管旁淋巴结57组,隆突下淋巴结34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3组,肺内淋巴结7组,肺门淋巴结4组,另有4组纵隔淋巴结具体部位不详。传统涂片标本满意率为90畅0%,液基细胞学制片标本满意率为92畅5%。该组病例包括恶性肿瘤37例,结核9例,结节病2例,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炎11例,其他良性病变27例。EBUS-TBNA传统细胞学涂片对诊断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6畅5%、97畅7%和92畅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畅0%和89畅4%,液基细胞学制片诊断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9畅2%、97畅7%和93畅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畅1%和91畅3%,传统涂片联合液基细胞学制片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1畅9%、97畅7%和95畅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畅1%和93畅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畅05)。结论 EBUS-TBNA是诊断肺及纵隔淋巴结病变的有效手段,Surepath液基细胞学制片可提高样本满意率、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可以进一步区分肿瘤类型,是对组织学活检的有效补充。

  • 后纵隔胰腺假性囊肿1例

    作者:张森;杜湘珂

    患者男,45岁,9个月前饮酒后突发剧烈上腹痛,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尿淀粉酶高,诊为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气短,略感吞咽困难,B超示:双侧胸腔积液.予胸穿查胸水性质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胸水淀粉酶2 U/L.后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后复查血淀粉酶359 U/L,尿淀粉酶3787 U/L,胸水淀粉酶3422 U/L.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随后该患者先后接受了CT、MR、ERCP检查.

  • 纵隔疾病的影像学检查(附1例分析)

    作者:姜克新;史铁梅;刘风华

    患儿男,2岁,因感冒后胸片检查发现心影增大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超声检查: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见图1):右室前方液性区约4mm,左室后方未见积液,心尖荡击征(-);心尖四腔心切面(见图2):心脏两侧见液性区约30mm,心脏活动自如.提示:心包大量积液?心包囊肿?CT检查:纵隔血管前间隙,心脏大血管根部及心脏两侧巨大水样密度影,其中无明显间隔,与颈部无联系.考虑为纵隔先天性囊肿,心包囊肿可能性大. MRI检查:上纵隔血管前间隙及心底部大血管根部及心脏两侧异常信号区,血管前间隙部位T1WI高于肌肉信号区,T2WI为明显高信号,心脏两侧部位T1WI及T2WI均为明显高信号,所有病变区信号强度均匀,囊内无明显分隔所见.提示:纵隔先天性囊肿,注意除外皮样囊肿(或称囊性畸胎瘤). 手术病理诊断:前纵隔淋巴管瘤.

  • 中老年人右上纵隔增宽的X线平片与CT对照分析

    作者:彭志远;马兵毅;钟志林;张雪莲;陈鑫;陈艳;李炜;刘冰

    中老年人右上纵隔增宽较为常见,它可由多种病变引起,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减少和避免更多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笔者就工作中遇到的右上纵隔增宽病例分析如下.

  •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对纵隔及肺门病变诊断的应用

    作者:裴迎华;张杰;王娟;王玉玲;徐敏

    目的 观察超声支气管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诊断纵隔及肺门病变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21例经CT证实存在肺内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及不明原因纵隔占位患者进行EBUS-TBNA,穿刺物行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检查,无并发症发生,20例患者穿刺活检阳性.统计穿刺阳性率为95.2%(20/21),诊断阳性率为66.7%(14/21).肺部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根据病理结果诊断恶性肿瘤11例,其中鳞癌1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不能分类8例;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结合临床诊断结节病1例,未能诊断3例;纵隔不明原因的占位2例:根据病理结果诊断支气管囊肿1例,淋巴结核1例.结论 EBUS-TBNA是诊断纵隔及肺门病变一项有效的检查技术,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纵隔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廖纪萍;胡艳;邱建星;金哲;张红;马靖;王广发

    目的 探讨纵隔纤维化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至2015年确诊的12例纵隔纤维化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55~86岁,平均68.8岁,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气管镜下表现和预后.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11例)、咳嗽(7例)和喘息(6例).影像学表现为纵隔不定型软组织影,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钙化(9例),继发多叶、段的支气管及肺动脉狭窄(12例),肺静脉狭窄(6例),肺不张(6例)和不对称肺水肿(7例).气管镜下可见弥漫叶、段支气管扭曲、狭窄,多发黏膜色素沉着、水肿,1例患者于支气管镜术后猝死,主要并发症为肺动脉高压.11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7年,5例病情进展,抗结核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结论 本组患者纵隔纤维化以多发叶、段肺血管和气道受累狭窄,支气管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部分患者抗结核及合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 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检查阴性的纵隔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栋;尚斌;姜淑娟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C-TBNA)检查阴性的纵隔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呼吸内科、经胸部CT检查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而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病变的患者403例,其中淋巴结周围存在血管分布者共76例,行EBUS-TBNA检查(A组);余327例淋巴结周围未存在血管分布者行TBNA检查(B组),C-TBNA检查结果回报后未明确诊断者共62例,其中54例选择行EBUS-TBNA检查(C组).对各组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确诊71例(93.4%),其中恶性肿瘤57例、良性病变14例.B组确诊265例(81.0%),其中恶性肿瘤232例、良性病变33例.C组确诊49例(90.7%),其中恶性肿瘤42例、良性病变7例;A、B组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39,P=0.010).结论 对C-TBNA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行EBUS-TBNA检查是必要的,并且可以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 中华老年医学学会第三届全国老年呼吸病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刘长庭

    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呼吸病学组主持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老年呼吸病学术会议于2001年5月26~30日在烟台市召开,会议组织专题报告12个,共有256篇论文参加了会议交流,现分6个方面进行总结.一、基础研究上海市胸科医院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ET-1)、心钠素(ANP)、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提出肺心病和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ET-1和ANP增高,可能是由反复感染、细菌和病毒的刺激、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等因素,使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动脉压力增高、加重右心负荷所致;同时由于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抗氧化功能低下,导致NO和SOD减少,MDA增高.定期动态观察血浆ET-1、ANP、NO、SOD和MDA水平的变化是判断COPD和慢性肺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天津市胸科医院对COPD的呼吸阻抗分析后认为:COPD呼吸阻抗的变化规律与其本身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与传统的肺功能检测手段相比,脉冲振荡法呼吸阻抗测定是探索性研究心、肺、纵隔疾病的有效手段.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研究了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认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NO及N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除了常规抗感染外,还应同时抑制NOS的活性及使用NO拮抗剂.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源图像对冠状动脉以外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路莉;张龙江;朱飞鹏;谢丽响;马红;王佳丽;徐凯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源图像对冠状动脉以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40例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源图像进行分析,并记录肺窗、纵隔窗及骨窗观察的结果,按冠状动脉以外病变发生的部位进行病变统计,包括肺、腹部、纵隔、血管、骨及胸廓病变.同时按冠状动脉以外病变的临床意义进行评分:有临床意义组,包括1分为危及生命,需采取紧急措施的病变;2分为病变有临床及预后相关性,要求临床重视,需进一步进行检查和随访的病变;无临床意义组,包括3分为不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和随访的病变.不相关的病变(如主动脉粥样硬化、椎体退行性改变)未纳入统计.分别统计各种冠状动脉以外病变的发生率,并用肺窗、纵隔窗及骨窗分别进行观察,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与冠状动脉以外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3227例患者中发现330例(10.2%)有424个冠状动脉以外病变.20.3%(67/330)患者有多部位病变,其中16.5%(70/424)发生于肺组织,13.2%(56/424)发生于腹部,56.8% (241/424)发生于纵隔,0.9%(4/424)发生于骨及胸廓,13.9%(53/424)是血管性病变.在纵隔病变中胸腔积液发生率为6.3%(24/380).冠状动脉以外心脏病变包括心腔扩大、心脏瓣膜病变、心包积液和(或)钙化、心房和(或)心室充盈缺损、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室壁瘤,发生率分别为14.7%(56/380)、15.5% (59/380)、10.8%(41/380)、3.9%(15/380)、0.8%(3/380)、1.6%(6/380)和1.8%(7/380).临床意义评价结果,1、2、3分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8.5%(36/424)、81.1%(344/424)和10.4% (44/424).用肺窗、纵隔窗及骨窗进行不同部位冠状动脉以外病变的观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以外病变相关性不高(x2=81.76,C=0.155,P>0.05).2名医师观察有无冠状动脉以外病变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0.934,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成像源图像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示对临床有重要价值的冠状动脉以外病变.

  •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价值

    作者:刘军;王俊;赵辉;李剑峰;李运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 2001年9月~2003年7月全麻下共行电视纵隔镜手术80例,其中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65例,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11例,联合颈部与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4例. 结果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纵隔疑难疾病36例,除1例因术前放化疗未能明确诊断外,其余35例均获得明确诊断,确诊率97.2%(35/36).高度怀疑或病理已确诊为肺癌但CT提示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1.0 cm)44例,电视纵隔镜检查病理证实30例,阴性14例,阴性者行手术探查,切除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视野好,清晰度高,操作灵活,安全可靠,可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诊断、分期的常规方法.

  • 纵隔疑难疾病的纵隔镜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赵辉;王俊;刘军;李剑峰;李运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纵隔疑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2年2月为35例纵隔疑难疾病患者进行了纵隔镜手术,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纵隔病变进行活检,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检. 结果本组除1例外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97%(34/35).其中恶性病变18例(52.9%),良性病变16例(47.1%).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47.1%(16/34),术前误诊率52.9%.术前误诊的病例中以良性病变多见,本组16例良性病变中,有62.5%(10/16)的病人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纵隔镜手术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5).无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纵隔镜手术,可使一般方法难以确诊的纵隔疾病获得明确病理诊断,且具有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等优点,因此应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的常规手段.

  •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疾病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邵丰;许栋生;杨如松;刘锋;王科平;马国栋;曹珲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纵隔疾病诊治、肺癌的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1月,为68例拟诊纵隔疾病、肺癌的患者进行VM检查.未能明确的纵隔疾病包括不明原因的纵隔淋巴结肿大41例,根据临床表现、胸部CT、PET、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确诊为肺癌27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结果 41例术前未能获得病理诊断的病例中,经电视纵隔镜确诊39例(95.1%),1例转院失访,1例纵隔肿块活检提示多核巨细胞伴上皮样肉芽肿,予以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出现脓胸伴高热,行剖胸探查发现右胸腔巨大肿瘤伴脓液生成,手术活检病理结果为肺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27例术前诊断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经纵隔镜检查后,1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鳞癌5例,腺癌7例),其中N2淋巴结转移8例(Ⅲa期),均行开胸肺叶切除以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N3淋巴结转移4例(Ⅲb期),转入内科行放、化疗;1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开胸肺叶切除以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23例开胸手术者术后病理均与纵隔镜检查一致.结论 VM在纵隔疾病诊治、肺癌的术前分期中安全有效,多能获得准确诊断.

  • 电视纵隔镜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

    作者:王俊;赵辉;刘军;李剑峰;李运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9月~2002年9月54例经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44例,胸骨旁纵隔镜手术6例,颈部加胸骨旁纵隔镜手术4例.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疾病18例;高度怀疑或已明确诊断为肺癌且影像学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1.0 cm)者36例. 结果术前未获病理诊断的18例患者,经电视纵隔镜检查后17例取得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4.4%(17/18);高度怀疑或病理已确诊为肺癌的36例,电视纵隔镜检查证实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22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14例.阳性者放弃手术,予以化疗.阴性者均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型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肺癌11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肺结核球、炎性假瘤和错构瘤各1例.本组纵隔镜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为0. 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更安全、可靠,可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明确肺癌术前分期的常规方法.

  • 浅谈肺切除实用手术技术

    作者:赵凤瑞

    普通胸部外科(general thoracic surgery)主要处理三大类疾病,即肺、食管及纵隔疾病.食管疾病属于消化道外科,普通外科医生只要熟悉开胸和食管解剖,完成食管手术困难并不很大.虽然纵隔解剖复杂,心脏大血管及食管气管等均在纵隔里,但良性或体积较小的肿瘤多不侵及这些重要结构,手术不困难.但是肺解剖特殊,肺门及肺裂中的动静脉血管和气管食管紧密相贴,与心脏大血管相连,三维立体关系需要多年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手术时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解剖清楚,不出意外.国内有不少医院做复杂肺切除手术仍有困难,主要原因是肺的实用解剖和手术技巧仍不熟练.这里简单介绍一些作者的经验,希望有助于胸外科医生的成长.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