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支气管镜下穿刺活检对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附87例临床报告)

    作者:孙雯雯;吴福蓉;肖和平;闫丽萍

    目的 探讨超声支气管镜下穿刺活检(EBUS TBNA)对于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影像学及临床诊断为纵隔淋巴结结核但气管镜检查无异常的患者共87例;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21~70岁,平均(48.5±11.5)岁.所有患者行EBUS-TBNA,标本送检病理、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和体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性治疗并随访3个月,治疗无效者进行纵隔镜检查,终统计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诊断率.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结果 66例患者通过EBUS-TBNA直接确诊结核病,1例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菌型鉴定为鸟-胞内分枝杆菌,MAC);5例确诊肺癌,2例确诊结节病,13例未得到任何阳性证据;13例中6例通过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诊结核病,7例行纵隔镜检查,其中3例确诊淋巴瘤,3例肺癌,1例结核病.因此87例患者中终确诊结核病73例,其中通过EBUS-TBNA确诊66例(90.41%,66/73).经过EBUS-TBNA确诊结核病的66例中21例(31.82%,21/66)为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3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提示耐药);40例(60.61%,40/66)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38例(57.58%,38/66)病理检测结果为干酪样坏死或者结核性肉芽肿.结论 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结核特别是耐药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 颈部淋巴结核96例诊断分析

    作者:周伟东;魏光喜;王军;赵明伟

    目的 分析探讨颈部淋巴结核(CTL)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胸科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8例颈部肿块患者(其中96例确诊为颈部淋巴结核,作为观察组;32例为非颈部淋巴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的诊断过程,比较128例患者PPD试验、结核抗体检测、标本浓缩集菌抗酸杆菌检测、颈部CT增强扫描检查、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其中观察组60例进行了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PCR共6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组间和观察组样本率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核抗体检查阳性率分别为46.88%(15/32)、56.25%(54/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9,P=0.357).对照组PPD试验、浓缩集菌抗酸杆菌检测、CT增强扫描、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DNA-PCR检查阳性率分别为25.00%(8/32)、0%(0/32)、15.63%(5/32)、9.38%(3/32)、0%(0/32),观察组各阳性率分别为84.38%(81/96)、13.54%(13/96)、92.71%(89/96)、98.33%(59/60)、97.92%(94/96),5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39.938,P<0.01;x2=4.823,P=0.028;x2=73.105,P<0.01;x2=75.154,P<0.01;x2=117.961,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血清T-SPOT.TB和结核分枝杆菌DNA-PCR在临床上对于颈部淋巴结核的检查阳性率较高;结合多种检查方法有助于辅助诊断颈部淋巴结核,同时有助于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淋巴结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贾红彦;潘丽萍;刘菲;杜博平;孙琦;邢爱英;杜凤娇;马玙;张宗德

    目的 探讨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淋巴结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募集北京胸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淋巴结肿大患者185例,终分为确诊结核性淋巴结组(51例)、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组(105例),其余诊断不明确或临床诊断淋巴结结核患者予以剔除.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T-SPOT.TB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用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两组间斑点形成个数(SFCs)数据比较采用Mann WhitneyU检验,组间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SPOT.TB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敏感度分别为92.2%(47/51)和60.8%(31/51),特异度分别为79.0%(83/105)和77.1%(81/105),T-SPOT.TB敏感度显著高于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5,P<0.01).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刺激下结核性淋巴结组SFCs中位数为242个(57,621个)/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组SFCs中位数为0个(0,20个)/106 PBMCs,结核性淋巴结组SFCs数量显著高于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组,应用Mann Whitney U检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72.0,P<0.01).在T-SPOT.TB结果阳性的69例患者中,47例结核性淋巴结患者SFCs的M(P25,P75)为280个(98,684个)/106 PBMCs,显著高于对照组22例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患者SFCs的M(P25,P75)52个(35,93个)/106 PBMCs(U=146.5,P<0.01).结论 T-SPOT.TB方法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有可能成为淋巴结结核辅助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

  • PCR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与结核性淋巴结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安广群;李蓉;贺莉

    目的 选取30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活检标本为对象,评价PCR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与结核性淋巴结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30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活检标本,选用结核分支杆菌DNA特异性插入序列IS6110为引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及凝胶电泳检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是否感染结核杆菌.结果 30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活检标本中8例结核杆菌阳性.结论 PCR可以作为鉴别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与结核性淋巴结炎,尤其是不典型结核性淋巴结炎的重要指标.

  • 恶性淋巴瘤误诊淋巴结核12例分析

    作者:欧勤芳

    对我院2002-01~2006-03住院恶性淋巴瘤误诊为淋巴结核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51~83(平均58)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7例(弛张型高热4例,中低等热3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2例(左颈部2例,左颈部、左锁骨上1例,双颈部、双锁骨上1例,双颈部、双锁骨上2例,双颈部、双锁骨上、双腋下5例,双侧颈部、双侧腋下、双侧锁骨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均肿大1例),乏力、消瘦8例,肝、脾均肿大3例.

  • 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误诊18例分析

    作者:邱承林;王密腊

    我院自1984~1999年收治的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18例,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 以逍遥热、心功能改变为突出表现的腹腔淋巴结结核误诊1例分析

    作者:刘小鹏;尹文杰;沈建良

    对以逍遥热、心功能改变为突出表现的腹腔淋巴结结核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15岁.于2005-02底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无寒战,体温高达40.5 ℃,无盗汗,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改善.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为淋巴结核1例分析

    作者:毛跃;田洪淑;赵德军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hematosus,SL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临床表现多样化而缺乏特异性[1].以腋下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临床较少见,现对误诊1例分析如下.

  •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误诊为结节病2例分析

    作者:席学莉

    现将我院经病理学证实的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53岁.因咳嗽、咳痰1个月于2006-06-14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无潮热、盗汗、咯血、乏力,纳差,入院前曾按支气管炎给予抗生素治疗,上述症状无好转.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为淋巴结结核32例分析

    作者:傅良杰

    组织细胞坏死件淋巴结炎(HNL),又名Kikuchi病,由日本科学家Kikuchi等首先报道并命名[1],为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疾患[2].

  • 艾滋病合并深部淋巴结结核误诊为肿瘤5例分析

    作者:谢志满;黄绍标;李雪琴;农影星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深部淋巴结结核误诊为肿瘤的原因.方法:对误诊的5例艾滋病合并深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抗结核治疗5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可疑为深部淋巴结肿大时须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如抗HIV阳性须警惕淋巴结结核,必要时可试验性抗痨观察疗效以防误诊.

  • 猫抓病误诊为淋巴结核5例分析

    作者:来中海;李秋玉

    对我院1998-01~2003-12误诊为淋巴结核的猫抓病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6~32岁,14岁以下3例,平均16.8岁.5例家中均养有猫,与猫同寝2例.本组均有猫抓或咬伤史.原发性皮肤损害部位在手部3例,前臂2例.5例均有发热,t37.8~39.6℃之间,其中1例表现为午后发热,余均为持续发热,伴乏力4例、四肢肌肉酸痛4例、头痛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其中2例同时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均有压痛、活动度差,直径约7~10 mm.

  • 结核病误诊3例分析

    作者:杨淑梅

    现将结核病误诊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20岁.主因间断性抽风4 a,加重伴头痛、头晕、呕吐1个月于2001-02-21入院.

  • 纵隔淋巴结结核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1例分析

    作者:王炜华;王科;胡晓冬;刘宇罡;杨静

    对纵隔淋巴结结核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0岁.因间歇性吞咽困难0.5 a,伴胸背部疼痛,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于0.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呈间歇性,尤其以进干硬食物时为著.2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饮水时也感吞咽困难,且呈持续性,同时感胸背部疼痛.

  • 副脾CT误诊为肿大淋巴结1例分析

    作者:李云启;黄明霞

    对副脾CT误诊为肿大淋巴结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3岁.因腹痛、大便带血1个月余就诊,结肠镜检查显示乙状结肠腔内肿块,局部管腔狭窄,活检病理诊断为结肠腺癌.术前腹部CT平扫显示胰体后方有一直径约1.8 cm的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CT诊断为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结肠癌手术证实CT所显示的腹膜后肿大淋巴结为胰腺后方的副脾.

  • 淋巴瘤误诊为淋巴结结核1例分析

    作者:陈志;冯士生;史晓鹏

    现将淋巴瘤误诊为淋巴结结核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9岁.以发现右侧腋窝下肿块近6个月入院.入院6个月前,患者无意间发现右侧腋窝下肿块,无疼痛,伴低热、乏力、盗汗症状.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示:双乳房层次清晰,腺体回声正常,导管走行自然,未见限局性扩张,未见明显肿物,右腋下可见5.0 cm×3.9 cm不均匀低回声,中心部可见形态不规则无回声区,加压可见流动.

  • 浅表结核性淋巴结炎误诊29例分析

    作者:杨润霞

    结核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淋巴结肿大疾病,发病率较高,早期往往仅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症状其它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我院2000-01~2003-07误诊29例,分析如下.

  • 右锁骨上窝冬眠瘤误诊淋巴结结核1例

    作者:陆宝海;褚鹏云

    1 病例报告男,9岁.右锁骨上窝发现杏核大小包块1个月.不伴咳嗽、发热、局部无疼痛、平素健康,无结核病接触史及卡介苗接种史.局部检查:右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后缘可扪及1.5 cm×1.5 cm包块,边界清楚,较硬,稍活动,无搏动及波动感,无压疼.肺平片:右侧肺门处见多个钙化点,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初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门诊行抗结核治疗:链霉素0.25 g,2次/d肌注,口服雷米封片10 mg,3次/d.1个月后出现口唇麻木、耳鸣,而停用链霉素,继续以同样剂量服用雷米封0.5 a,但肿物仍未见缩小而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冬眠瘤.

  • 成人肺门纵隔淋巴结核误诊为结节病1例

    作者:邓美玉;兰迪;宋梅

    1 病例报告男,18岁.因发热、咳嗽、咳痰半个月入院.发热为中高热,弛张热型,高体温40℃,伴盗汗、咳嗽,有少量白痰,无咯血,无胸闷、胸痛,无畏寒、寒战.外院曾先后用头孢类、红霉素抗感染治疗无效.无结核患者接触史.外院胸片:右肺门增大,气管旁淋巴结增大、紊乱,纵隔轻度增宽;胸部CT:右肺中叶、下叶可见点片状高密度影,右侧肺门处可见团块状软组织肿块,互相融合,分界不清,考虑结节病,淋巴瘤不除外,右中下肺炎.

  • 肾移植术后淋巴结核导致的顽固性高热1例分析

    作者:施国君;于海易;韩家盛;郭旭光

    肾移植术后常见的症状是发热,主要是由于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病原菌.我院近期收治由于淋巴结核导致的术后长期高热1例,现分析如下.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