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管理好您的血脂(二)——《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

    作者:柯元南

    如何使用他汀类药物使血脂达标临床调脂达标,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起始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可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表明,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不同的人群中,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每降低1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减少20%,全因死亡率降低10%,而非心血管原因引起的死亡未见增加.

  • 吸烟对心血管的影响远超你的想象

    作者:赵云利

    吸烟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主要危险因素.据报道,每天吸烟多于20支的女性和男性的心肌梗死发病率分别为从不吸烟者的6倍和3倍.即使每日吸烟少于5支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事件的发生风险仍然增加.而每日吸烟支数与急性心肌梗死风险也具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显示,吸烟者每日每多吸一支烟,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增加5.6%.而对于已确定存在冠心病并继续吸烟的患者,吸烟则可使猝死的相对危险升高达3倍以上.美国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吸烟使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加倍.据估计,大约19%的脑卒中由吸烟所致,而对于脑卒中的再发风险,吸烟者为从不吸烟者的1.896倍.

  • 浮动绝对危险:一种用于估计多水平影响因素可信区间的方法

    作者:吴倩;李卫;王睿;王杨;王奋际

    估计多水平影响因素的相对危险,以便消除人为选择对照组造成的偏倚.通过浮动绝对危险方法 比较多水平影响因素任意两水平间RR值及其95%CI.文中通过英国国家对照研究小组的实例分析,利用浮动绝对危险方法 可以得到多水平危险因素各水平间的RR值及其95%CI.该方法 可以消除人为选择对照组的偏倚,以便无偏的比较多水平影响因素任意两水平RR值的95%CI,该方法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推广价值.

  • 糖友运动的六大好处

    作者:王淑颖

    运动和饮食控制是糖尿病防治的两大基石,不论是行走还是剧烈运动,均能降低糖尿病风险,并且运动强度越大,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就越低.总的来说,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以下六大好处.1.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在整体水平上,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质在体内堆积,增加骨骼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和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 多吃叶酸少患心脏病

    作者:薛谓三

    芬兰学者的一项大样本研究证实,叶酸摄入量多者,急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对危险将降低50%以上.

  • 冠心病的合理干预策略--EUROPA试验的启示

    作者:王宏宇

    近公布的培哚普利降低稳定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欧洲试验(EUropean trial on Reduction Of cardiac events with Perindopril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EUROPA)评价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12 218例稳定冠心病(CAD)患者的疗效.随访4.2年后,结果表明,8mg培哚普利每天一次治疗使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对危险减少20%,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性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P=O.0003).

  • 第三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简介

    作者:王文

    第三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哥德堡大学、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世界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刘力生教授致欢迎词,龚兰生、方圻、吴宁、胡大一、诸骏仁、戴闺柱教授等主持会议,来自WHO、瑞典、美国、英国、比利时、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台北等 5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部分内容简介于下:1 高血压脑卒中流行病学刘力生教授报告了亚洲脑卒中的概况,亚太地区队列研究表明亚洲(中国、日本)脑卒中患病率、死亡率高于西方.人群血压水平与卒中患病率相关性较强,相关直线更陡,即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患病危险越大.中国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脑卒中发生.WHO心血管病研究协调员S Medis报告了中低收入国家高血压检测和控制的策略.全球每年死于心脏病发作者730万人,死于脑卒中510万人:全球高血压患者6亿人,其中发展中国家4亿.发展中国家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极低.非药物疗法(减盐、运动等)可有效控制高血压,但实际上未广泛应用.药物疗法应选择便宜有效可长期应用的降压剂.英国格拉斯克大学J Reid教授报告高血压和脑卒中的一级与二级预防.限盐、减重、运动等非药物疗法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均有益.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均可预防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益;急性脑梗塞发病3小时溶栓治疗可能有益,伴房颤的患者用抗凝治疗.虽有临床试验提示他汀类对脑卒中预防可能有益.但未获充分证据.安定医院赵冬教授报告了亚洲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吴兆苏教授报告了体重指数和重要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成都第一医院张廷杰教授报告了成都市7302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高血压患病率较1991年明显升高,常伴危险因素水平及相关疾病危险增加,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2 临床试验方法与管理瑞典临床试验专家Hedner T,Jungersten L,Waldenstron A,Lanke J 等教授报告了欧洲临床试验的管理规范和高血压、高血脂症、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进展及临床试验的统计方法等.临床试验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样本数要用科学方法计算,样本数小是造成研究结果阴性的原因之一.采用恰当的统计方法,用标准软件(如SAS等)统计分析.按意图处理原则去分析大样本临床试验资料,有可能使治疗组疗效减低.但按实际治疗原则去分析临床试验资料,有可能使治疗组疗效提高.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一般用意图处理原则统计分析资料. 当某个新药注册时仍缺乏以下认识:该药的长期疗效(尤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特殊病人的疗效、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的疗效、不常见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过量或中毒的影响、新药的价值.这些认识的明确往往需通过更长期的观察,需要大样本以终点事件为指标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组织结构:应有指导委员会、终点委员会、统计委员会、监测与安全委员会、协调中心、申办者、主要研究者、协调员、临床协作组成.临床试验规范(GCP)的目的是保护病人利益,保证研究资料质量,防止欺诈.监查员(监测员)的主要职责是:评估协作单位的设施与能力、确认对研究方案的执行情况、检查知情同意书、检查CRF、核查严重事件材料、报告不良反应等.临床试验的随机方法很重要,目前公认的随机方法是协作中心控制的利用传真机、电话、因特网进行随机:密闭信封系统也是一种方法,但需要研究人员有良好的科研道德.研究终点分为一级与二级终点.终点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塞、死亡)可用相对危险表示.相对危险>1.0,表示对照组疗效较好:相对危险<1.0,表示治疗组疗效较好,如果相对危险=0.80,那么危险就减少了20%.3 高血压脑卒中临床试验刘力生教授报告了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研究(PROGESS)结果.澳、新、中、日、英、法、意等国家172协作单位共随机脑血管病患者6105例,用培垛普利(或吲哒帕胺)或安慰剂治疗随访4.5年.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再发危险较对照组下降28%(P=0.0001),并有减少痴呆、致残率的倾向.张宇清博士报告了中国小卒中后抗高血压治疗研究(PATS),这是90年代初期中国独立完成的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的随机临床试验.共入选脑血管病患者5665例,随机用吲哒帕胺(2.5 mg/d)或安慰剂治疗,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发生危险较对照组下降29%,对基础血压高或正常者均有益.新西兰G Anderson教授报告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有关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痴呆发生的影响的试验有:MRC、SHEP、Syst-Eur和PROGRESS,MRC、SHEP.治疗组痴呆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Syst-Eur痴呆发生率(11例 vs 21例)减少50%(P=0.05),PROGRESS治疗组痴呆发生危险下降12%.

  • 阳江高本底地区辐射致癌危险分析(1979-2002年)

    作者:王海军;孙全富;秋葉澄伯;张守志;钱叶侃;雷淑杰

    目的 分析1999-2002年随访资料,并与既往1979-1998年资料合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辐射致癌危险估计的统计效能;调整个体吸烟因素,重新估计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危险.方法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癌症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本研究阶段首先搜集1999-2002年的癌症死亡资料,并初步分析199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危险;其次通过ID号连接记录,将1999-2002年研究数据与1979-1998年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的癌症死亡危险及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居民的辐射致癌死亡危险.用Epicure软件中的DATAB模块计算人年数,用AMFIT模块的Poisson回归模型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和可信区间(CI).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队列研究1999-2002年共随访76 264人,累积观察300 523人年,期间共死亡2 267例,其中癌症死亡239例.1979-2002年合并资料共随访125 079人,累积观察2 293 463人年,死亡14 711例,其中癌症死亡1 441例.1979-2002年癌症死亡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调整后,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0.99 (95%CI:0.89~1.11),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相比癌症死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为-0.01(95% CI:-0.50 ~0.64).调整吸烟后,1987-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相对危险RR=1.00(95% CI:0.87~ 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ERR/Sv为0.01(95% CI:-0.56 ~0.81).结论 未发现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居民癌症死亡危险的增加.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额相对危险(ERR)较调整前稍增大.

  • 江苏省医用X射线工作者1950-2011年间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研究

    作者:王福如;余宁乐;刘宇飞;徐小三;傅颖华;孙全富

    目的 研究江苏省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职业性照射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队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省内1950-1980年间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用X射线工作者为放射组;同一医院同时期未从事过放射工作的内科、五官科、儿科等医务人员为对照组形成调查队列.计算该随访队列1950-2011年累计观察人年数,并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结果 本次队列共完成随访7 703人,其中放射组3 961人,对照组3 742人,总体观察人年数为315 309人年,失访率为6.92% (533/7 703).1950-2011年期间肿瘤患者共计819人(恶性肿瘤771人),放射组恶性肿瘤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体癌和全部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31 (95% CI:1.11 ~1.55)和1.33(95% CI:1.13~ 1.57).其中放射组罹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明显提高(RR=1.45,95% CI:1.00 ~2.09).结论 江苏省医用X射线工作者罹患肺癌、实体癌以及全癌的相对危险度明显提高,可能与其长期接受慢性小剂量职业照射有关.

  • 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1950~1995年非肿瘤死亡分析

    作者:贾卫华;王继先;李本孝;赵永成;张景源

    目的研究职业X射线照射对人类非肿瘤性疾病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放射组)及非放射科室医务工作者(对照组)的非肿瘤死因进行了随访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放射组非肿瘤死亡危险明显高于对照组,RR=1.18,P<0.01.危险显著增高的非肿瘤死因有:冠心病,RR=1.39(P<0.01);脑血管病,RR=1.36(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RR=10.35(P<0.01);神经系统疾病,RR=2.06(P<0.01);及皮肤、皮下组织疾病,RR=3.23(P<0.05).结论受到长期职业照射的X射线工作者非肿瘤病因死亡危险显著增高,其中冠心病、脑血管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死因危险可能与这种职业照射有关.

  • 江苏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余宁乐;王进;许翠珍;胡连之;侯璧君

    目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是小剂量长期照射的特定人群,调查旨在研究辐射诱发恶性肿瘤在这一人群中的表现及特点.方法收集定群队列1950~1996年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其相对危险(RR)计算采用Epicure(Hirosoft International Corp.1988~1992)中的AMFIT程序.结果该定群队列来自江苏省各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和同所医院其他科室医务工作者共7 701人,累计观察了215 355人年,期间发生恶性肿瘤312例,经性别、年龄调整,照射组全部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RR>1;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RR=3.3,95%置信区间为1.39~8.07);实体癌及白血病RR达1.2和2.6;恶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由对照组的55.0提前至51.3岁;照射组全死因RR为1.2.结论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这一群体显现出辐射致癌效应.但要得出全面的结论仍需继续追踪观察.

  • 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1987~1995年非肿瘤死亡再分析

    作者:邹剑明;孙全富;刘玉升;李嘉;陶祖范;查永如;魏履新

    目的进一步分析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性疾病危险及其影响因蝌素.方法采用定群队列研究方法对居住在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进行调查,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随访和死因确认.按外照射年剂量水平,将居住在高本底地区的人群分为高、中、低剂量3个组,进行内比较.高本底地区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相对危险(RR),并计算了个人终生累计剂量与超额相对危险(ERR/Sv).结果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死亡比对照地区增加9%,死亡危险明显高于对照地区,RR=1.09,P=0.01;危险显著增加的非肿瘤疾病主要是消化系统疾病,RR=1.46,P=0.004,其中慢性肝炎与肝硬化为RR=1.98,P=0.004;危险显著降低的主要是传染和寄生虫疾病(RR=0.81,P=0.04),其中肺结核死亡为RR=0.58,P<0.001.对各种死因及肝硬化危险在不同剂量组间的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消化系疾病(P=0.01)及肝硬化(P=0.0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ERR(95%CI)/Sv也分别为2.18(0.22,7.64)和10.94(1.34,NA).结论高本底地区居民消化系疾病中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死亡率高于对照地区且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于癌症死亡的结果;肺结核死亡则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但由于目前资料的局限性,尚不能明确它们与长期慢性天然高本底照射之间的关系.

  • 中国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研究(1979~1998)

    作者:陶祖范;孙全富;邹剑明;查永如;李嘉;刘玉升;袁镛龄;秋葉澄伯;菅原努;魏履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为6.4 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的致癌危险,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癌症死亡资料收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1979~1986年的资料从动态队列中收集,1987~1998年资料从固定队列获得.两组资料通过记录连接法合并.外照射个人剂量是根据辐射剂量仪测得的环境(室内、外)辐射水平,并考虑不同性别年龄的居留因子来估算.内照射个人剂量根据各类测量数据估算,不考虑性别年龄的差异.相对危险(RR)和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及95%置信区间(CI)采用Epicure中AMFIT的程序估算.结果通过对125 079人1979~1998年的观察,共累积观察了1992940人年,期间总共死亡12 444例,其中癌症死亡1202例.整个高本底地区全癌死亡的相对危险RR=1.00(95%CI,0.89~1.14),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高本底地区高、中、低剂量组全癌死亡相对危险的计算结果,均未显示其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也未发现其与剂量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调查还表明,不同地域、不同观察周期以及诊断水平等因素对全癌相对危险无统计学意义的影响.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分析表明,除食管癌高本底地区高于对照地区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的癌两地区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不同剂量组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的比较分析,以及部位别癌症死亡与估算的个人终生累积内外照射剂量的剂量-效应关系分析结果,均未发现任何癌症(含食管癌)死亡与剂量的一致性变化关系,趋势检验P值均>0.05.但高本底地区剂量范围等于或大于400 mSv剂量组的居民中,肝癌死亡明显低于0~199 mSv剂量组的居民,RR=0.31(95%CI,0.13~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实体癌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在整个高本底地区估算为-0.06(95%CI,-0.60~0.67).结论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也未发现高本底地区有辐射相关的部位别癌症死亡的增加.

  • 心血管系统用药的进展与临床评价——心血管疾病治疗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作者:程迎秋;柯元南

    1郭静萱:2007版欧洲高血压指南与优化降压治疗1.1 2007 ESH-ESC高血压指南的新理念1.1.1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血压在人群中呈单峰分布,与心血管危险之间存在连续相关性在日常实践中常使用"高血压"一词.然而.定义高血压的真正阈值是灵活的,所有患者不仅应根据高血压的分级,而且还应根据总的心血管危险进行分类;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初始危险水平;推荐将总的危险分类为危险低度、中度、高度和极度增加;总的危险通常以10年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表示.而年轻患者以相对危险(即与人群的平均危险相比增加的程度)指导治疗可能更好;不提倡严格苛刻地界定绝对危险之界值.

  • 血糖控制对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影响

    作者:王薇;张茁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已确定的危险因素之一.近的一项随访期为7年的人群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有80%死于心脑血管病,其心脑血管病死亡相对危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多[1].本研究对2002年12月~2004年11月共1016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326例为再发病例.我们对此326例病人再发病时血糖水平与同期因脑血管病入院的首次发病病人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以明确血糖控制对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作用.

  • 血压、CHD危险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一幅复杂的图画

    作者:余国膺

    七国研究报告:6个不同人群血压长期升高同样程度地升高CHD的相对危险.危险的升高是连续的:以前认为高血压的分界线为160/95 mmHg,超过此点,危险明显升高, 但研究中未见有此分界线.且研究的负责人,荷兰的国立公共卫生和环境研究院的Peggy V an den Hoogen说:很清楚,不同人群某一血压水平的死亡绝对危险不同.

  • 急性呼吸道感染与幼年时缺乏甘露糖结合的植物血凝素有关

    作者:胡森

    一项研究表明,某些感染与等位基因改变引起的血清甘露糖结合植物血凝素(MBL)水平降低有关。但MBL缺乏与儿童常见感染的关系还不清楚。为此,研究人员在3年内共随机选择了252例2岁以下儿童,观察每周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和预后,并研究了病史、临床检查以及血样本MBL的等位基因,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MBL缺乏儿童(n=13),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相对危险指数(RR)比不伴有MBL缺乏的儿童 (n=239)增加了20.8%,95%可信限(CI)为1.41~3.06。其中相对危险高的是6~17个月的婴儿(RR:2.92;95% CI:1.78~4.79),其次为0~5个月的婴儿(RR:1.47;95% CI:0.45~4.82),低的为18~23个月的婴儿(RR:1.00;95% CI:0.42~2.37)。研究人员认为,儿童2岁以前机体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MBL基因缺陷在机体防御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6~17个月儿童易受伤害的时期。检测血清MBL水平,对于判断婴幼儿是否容易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

  • 脑动脉瘤栓塞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进展

    作者:沈建康;胡锦清;林东

    过去的10年是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快速发展的年代,尤其表现在动脉瘤的治疗中.电解脱弹簧圈的问世揭开了这一序幕,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脑动脉瘤的治疗模式,特别是2002年的国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试验表明,与手术治疗相比,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相对危险和绝对危险分别降低22.6%和6.9%[1].

  • 精神紧张试验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预后价值

    作者:

    精神紧张可诱发冠状动脉疾病(CAD)者心肌缺血。然而关于精神过度紧张在预测CAD者预后中的价值尚未见报道,本文特进行了分析。 对象与方法 79例稳定型CAD患者,男76例,女3例,年龄58±10岁。所患CAD均经AMI史、冠脉造影或运动试验结果所证实。研究前至少撤停心血管药物24h后,分别接受精神紧张试验(主要包括相隔15min的连续2次5min的紧张作业、讲演及运算)和踏车运动试验。分别监测基础状态和精神紧张试验期间的血压、心率峰值,并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或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检测基础状态、精神紧张试验以及运动试验期间的缺血性室壁异常运动情况。嗣后人均随访3.5年,观察分析精神紧张试验结果与继后新发心脏意外(心脏死亡、非致命性AMI、冠脉再成形术)间的关系。 结果随访期间,共有28/79例(35%)新发心脏意外,其中心脏死亡5例,AMI9例,冠脉搭桥术9例,冠脉成形术5例。精神紧张试验中新发室壁运动异常或原室壁异常运动加重等心肌缺血佐证的阳性者45例(57%),且几乎所有的阳性者继后运动试验结果均呈阳性(43例)。而运动试验结果阳性者约61例(77%)。精神紧张试验阳性与阴性者间,心血管病诸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CAD家族史、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皆无差异。分析显示,精神紧张试验结果阳性者远较阴性者继后新发心脏意外率高[40%(20/45例)∶23%(8/34例),P=0.048],然而各心脏意外类型无异;相反,运动试验结果阳性与阴性者继后新发心脏意外率并无明显差异[37.7%(23/61例)∶29.4%(5/17例),P=NS]。在接受超声检测者精神紧张试验期间反应性血压、心率峰值虽然均较接受心室显像者高,但校正基础血压和超声或心室显像等不同检测手段诸因素后,精神紧张试验期间反应性DBP峰值高者较峰值低者继后新发心脏意外的相对危险明显较高(RR2.4,95%CI1.1~5.2,P=0.03),两者新发心脏意外率分别50%(12/24例)与28%(14/50例),且精神紧张试验中结果阳性者和反应性DBP峰值高者,继后新发心脏意外的相对危险分别达2.13(95% CI 0.87~5.22)与1.95(95% CI 0.88~4.36)。 讨论本文表明,至少对于稳定型CAD者,但凡精神紧张试验期间出现心肌缺血佐证和反应性DBP明显升高者,皆为其预后不良的有效预测指标。

  • 血浆凝血因子Ⅷ水平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杨萍;李旭;包承鑫

    参与血栓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一些止血基因因子的变化与血栓形成明显相关,如蛋白C(PC)、蛋白S(PS)缺陷、莱顿五因子(Factor V 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1];另一些因子变化的病因虽尚不清楚,但其血浆中蛋白浓度的变化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包括FⅧ、FⅪ、FV等,其中FⅧ水平增高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目前令人关注,因为其发生率和相对危险远高于PC、PS和抗凝血酶(AT)的缺乏.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