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程娟;范开萍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76例患者,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行尿激酶静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35例(92.11%),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4例(63.16%),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13.16%),显著少于对照组13例(34.2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方杰

    静脉溶栓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重要再灌注疗法.随着溶栓药物的改进,溶栓成功率不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有效改善了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现将我院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通过比较溶栓后临床血管再通率、早期心脏事件、出血及不良反应,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 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晶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研究对象,并按急救护理管理模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6)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n=46)则接受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结果 ①研究组血管再通率是78.26%,高于对照组的56.52%(P<0.05);②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是(10.83±1.56)d,短于对照组的(13.86±1.93)d(P<0.05).结论 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肯定.

  •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溶栓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敏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溶栓对溶栓效果的影响以及非早期溶栓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的60例AMI患者分为发病后0L-3小时,3-6小时,6-12小时,12-24小时,共四组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比较ST段下降50%的时间,胸痛缓解时间,CK-MB峰值提前时间结果四组比较ST段下降50%的时间,胸痛缓解时间,CK-MB峰值提前时间,有显著差异,非早期仍可使部分患者冠脉再通.结论 AMI溶栓效果与时间窗有明显相关性,溶栓越早,开通率越高,愈后越好,对有持续性缺血性胸痛伴ST段抬高的AMI患者可将溶栓时间延长,患者仍可获益.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朱文玲

    血栓形成确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后,80年代起再灌注治疗开创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里程脾。多项临床试验证实静脉溶栓治疗显著降低了心肌梗死(MI)的死亡率,大大改善了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然而,静脉溶栓治疗仍有不足之处,如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仅1/3,血管再通率只有60%~80%,而实际上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冠状动脉造影达TIMI 3级血流(即完全再灌注)的仅50%~55%,TIMI 2级血流(即部分再灌注)虽达再灌注标准,但并不降低死亡率,Anderson等报告90min梗死相关血管达TIMI 3级血流者30d死亡率才降低(3.7%),而部分再灌注TIMI 2级的死亡率和血管未灌注者一样(TIMI 2级和TIMI 0/l级的死亡率分别为7%和8%)[1]。溶栓治疗患者还要冒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的风险。 80年代初,Hartzler等首先报道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的机械再灌注代替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良好效果[2],然而,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治疗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但经过大量随机临床对比研究,与药物静脉溶栓比较,直接PTCA在增加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再梗死及出血并发症方面确实优于溶栓治疗。AMI急诊PTCA近年来已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AMI时机械再灌注方法按其目的和进行时间分为直接、补救性、立即和延迟PTCA。1 直接PTCA 直接PTCA指急性心肌梗死不采用药物溶栓而直接进行PTCA。直接PTCA登记(The Primary Angioplasty registry,PAR)[3]包括6个中心,271例AMI,发病12h内行直接PTCA,成功率(达TIMI 3级血流及残余狭窄<50%)高达92%,死亡率4%,再梗死3%及卒中1%,效果相当满意。Weaver等[4]综合分析13项临床试验比较AMI溶栓和直接PTCA结果,出院时或30d直接PTCA降低死亡相对危险性34%,死亡+非致命性再梗42%以及非致命性再梗47%,绝对危险性分别降低21%,4.6%和24%。GUSTO-IIb[5]比较t-PA溶栓与直接PTCA治疗AMI的效果,AMI发病时间分别为18和19h,但开始治疗时间PTCA比溶栓延迟了50min。直接PTCA组TIMI 3级血流达80%,并显著降低了30d死亡率、再梗或非致命性卒中的发生率。但PTCA的益处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6个月的死亡率两者无显著差异(PTCA为14.1%,t-PA为16.1%),非致命性再梗也无减少。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常规治疗死亡率高,平均为70%[6]。溶栓治疗未能明显降低死亡率[7]。近年报道机械性再灌注治疗降低心源性休克死亡率。1995年公布的一组251例心源性休克的前瞻性登记资料,急诊血管重建组和保守组死亡率分别为51%和85%[8]。1999年公布多中心随机研究休克结果,302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6h内血管重建(PTCA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和药物溶栓组,两组均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显示30d死亡率两组无差别,但6个月死亡率在早期血管重建组(50.3%)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63.1%,P<0.05)。30d早期直接PTCA成功者的死亡率(33%)显著低于不成功者(79%,P<0.01)。故对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者提倡早期血管重建治疗。 直接PTCA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延长了再灌注时间,梗死相关血管病变复杂(夹层、痉挛或血栓),技术设备条件要求高,还需要一组能行直接PTCA的高技术。随时应召的队伍以及价格昂贵等。即使在美国,能实施每天24h行急诊PTCA的医院不到10%。目前推荐AMI首选直接PTCA的适应症是:①溶栓禁忌;②高龄(>70岁);③心功能Killip 3级及心源性休克;④既往MI史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史;⑤梗死部位在左前降支(LAD)近端。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研究

    作者:苏晞;王人彭;万海燕;朱国英

    目的观察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斯疗效.方法对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32处病变行急诊PCI治疗.结果31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100%.TIMI 3级血流率96%,就诊至血管开通的平均时间为75min,平均住院日13.5d,住院期间病死率3%.

  • 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试验

    作者:陈玉林;刘文香;冯卫华;闫海鹏

    目的探讨进一步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溶栓开始时间的途径,以此争取提高的血管再通率.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医院的时间、从来医院到开始溶栓的时间合为一体.溶栓大夫随救护车出发(如患者自己来诊,略此步),见到患者后立即做18导联心电图,患者的入选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适应证和禁忌证.

  • 急性心肌梗死20例早期静脉溶栓的治疗体会

    作者:邹青春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与开始距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现将作者在哈医大第一附属医院CCU病房的AMI患者溶检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00年8月~10月收治的AMI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均具有溶栓适应症.早期溶栓组8例,发病至溶栓时间≤4小时;中晚期溶栓组12例,发病至溶栓时间4~12小时.

  • 急性脑动脉闭塞的血管造影分级及溶栓治疗疗效评估系统

    作者:李克;吉训明;凌锋;张云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已成为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1-3],但该治疗方法仅限于发病3 h以内的患者,且有较高的颅内出血发生率[4-7],治疗时间窗很窄,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指导下的动脉溶栓治疗,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可逆性缺血脑组织,使溶栓治疗适应证选择更科学,显著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提高血管再通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8,9].研究表明,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DSA)所反映的脑血管闭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血管再通和血流灌注情况等诸多因素均与预后密切相关[10-13].因此,对急性脑缺血患者全面、客观的血管造影分级对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预测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现就目前常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DSA分级标准进行综述如下.

  • 专题主持人简介

    作者:赵性泉

    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对有选择的发病4.5 h以内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迄今为止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但是,尽管溶栓时间窗从初的0~3 h扩大到了4.5 h,该治疗方法带来的获益并不令人满意。随着2016年2月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共同发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应用阿替普酶纳入和排除标准科学原理的声明,对部分标准进行了新的陈述。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何更精准地筛选能够从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成为临床医生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期,将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溶栓问题进行综述,期望从以往的研究中分别找到对严重卒中以及症状轻微的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生答疑解惑。此外,本期还将带来两篇回顾性研究,把目光聚焦到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问题以及对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像学预测问题。廖晓凌等的研究显示,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达到了55.2%,并具有良好的预后。静脉溶栓仍然是早期血管开通的首选方法。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为静脉溶栓治疗筛选策略提供依据,也为更多的针对静脉溶栓的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我们更期待与各位同仁共同讨论静脉溶栓问题。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二例

    作者:崔永健;孟伟建;袁栋才;魏琰

    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有效和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溶栓治疗的途径有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两种.动脉内超选择性溶栓治疗是目前神经介入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提高血管再通率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常规溶栓时间窗为前循环梗死6 h 内,后循环梗死12 h 内.现报道2 例超过溶栓时间窗后动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病例.

  • 尿毒症病人透析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

    作者:邹春毅;孙志红;魏丽艳

    患者,男,60岁。诊断:慢性肾炎,尿毒症。于1993年开始透析治疗至今,一般状态尚好。2000年6月19日继续来院透析,透析前测体质量,体质量增加3.5 kg,血压127/82 mmHg,在透析至2 h,脱水2.2 kg时,病人突觉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大汗淋漓,血压60/22 mmHg,立即回输生理盐水200 ml,无任何改善,又继续给生理盐水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200 ml,在给予足量的液体后血压仍无回升时,我们分析不是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故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Ⅱ、Ⅲ、avF的S-T段明显抬高,达0.4~0.5 mV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P波消失,心率42次/min,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损伤期,迅速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并进行了溶栓治疗,用重组链激酶150万IU加入5%葡萄糖100 ml 1 h内静脉滴入,每1~2 h复查1次心电图,前述症状逐渐改善,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心率80~100次/min,6 h后抬高的S-T段开始回落,并逐渐出现坏死性Q波,次日Ⅱ、Ⅲ、avF的S-T段基本回落至基线,但Ⅲ、avF的Q波深达0.3~0.5 mV,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继续给予抗凝、溶栓、扩冠、对症治疗,仍进行规律性的血液透析治疗。 讨论:本例病人在正常透析约2 h,脱水2.2 kg时出现了血压下降,在短时间内补充了足量的液体,血压仍无回升故要考虑是否心源性原因,立即进行了心电图检查,证实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心电监护下迅速进行溶栓治疗,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通过本例,我们认识到对年龄较大的长期维持性透析病人要给予高度重视:(1)平时要定期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2)透析间隔期要适当控制水的入量,避免由于体质量增加过多而加大透析中的脱水量,否则容易导致短时间内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3)在透析中出现血压下降时,在按常规补充液体后血压仍无改善者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特别是心肌梗死如能早期发现,在6 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非常高。

  • 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效果

    作者:于丽波;王帅;姜瀛;谷久梅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6月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104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组(n=52)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n=5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7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功能、血管再通率、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低于尿激酶静脉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7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尿激酶静脉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尿激酶静脉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溶栓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作者:高连杰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关键是冠状动脉的尽早再通[1]。STEMI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以PCI为主,但其价格较昂贵,对技术水平要求高,无法广泛应用。因此基层医院中治疗STEMI仍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单用尿激酶治疗血管再通率较低[2]。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聚集、炎症激活、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密切关系[3],他汀类药物有快速保护血管作用。本研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术后护理

    作者:金颖;胡文立;徐霁华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生率高,致残率高,给病人及家属的生活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80%以上的卒中是由脑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1],早期开通闭塞动脉,尽快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供血使缺失的神经功能等得到改善或恢复,局部动脉的溶栓被证实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是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希望的方法之一[2].我院于2004年1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术后的患者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作者:方芸;吉莉;姜超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和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从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等总结护理经验.记录患者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通术中、术后再闭塞各3例,颅内出血转化5例,死亡3个,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分级(mTICI)≥Ⅱb为血管再通,成功再通42例,无压力性损伤、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治疗3周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导尿、心理疏导,术中配合医生对患者护理,术后病情检测、穿刺部位护理、饮食指导、卧床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是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重点.

  • 静脉溶栓治疗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文英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达到了83.33%.患者室颤、休克、心力衰竭、右束支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33%和0.00%.分析60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其中38例为发病后6 h内进行治疗,其血管再通率为89.47%,22例发病后6~12 h治疗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2.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从而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且静脉溶栓时间越早,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也越高,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在其发病早期及时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徐辉;王建中;房志华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内科常见急症.如处理不及时不仅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可引起死亡.在治疗上,当务之急是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血管再通率高,现已作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措施.本文旨在探讨急诊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张全超

    目的:观察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各37例.观察1组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1周、2周的NIHSS(脑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与观察2组患者的9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动脉溶栓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均可获得确切疗效.

  •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合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分析

    作者:赵向辉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其血管再通率的情况。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给药阿司匹林;观察组56例,在给药阿司匹林同时给药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指标且记录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例数。结果:试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2.79%和56.28%。观察组不良事件整体例数较对照组低。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高于服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且观察组在治疗中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较少。

8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