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천진의과대학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147
  • 国内刊号: 12-12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天津医学院学报;天津第二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尚永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肋骨少见单发膨胀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孙静;蔡跃增

    目的:分析较为特殊的单发肋骨膨胀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5例成人单发肋骨膨胀性病变患者,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膨胀性骨质破坏为明显,且病灶内出现多囊状分隔.其次为骨纤维结构不良和内生软骨瘤.Ewing瘤及内生软骨瘤骨质破坏周围都出现软组织肿块,但Ewing瘤软组织肿块范围较大,包绕整个病灶且边界模糊.嗜酸性肉芽肿病灶内缘皮质不规整伴轻度骨膜增生.结论:单发肋骨膨胀性病变影像表现不具特征时,鉴别诊断困难,正确诊断需依赖于病理活检.

  • 颈椎体次全切并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

    作者:李爱民;孔祥清;高峰

    目的:观察颈椎体次全切除并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51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节段者45例,3个节段者6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及后纵韧带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或钛网支撑植骨结合钛板内固定.根据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改善率,分别摄术前、术后3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颈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并以Cobb角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或后凸).结果:随访60~92个月,平均72个月,植骨于术后3~6个月骨性愈合,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并发症,手术有效率100%,优良率88.2%;JOA评分术前(9.5±1.6)分,术后(15.1±1.2)分(P<0.01);颈椎曲度术前15.1-±3.3,术后18.4±3.1(P<0.01);Cobb角术前(4.8±1.9).,术后(25.2±3.0)°(P<0.01).结论:颈椎体次全切除并后纵韧带切除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式,具有良好的恢复、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植骨融合率高的优点.

  •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儿童哮喘控制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马利锋;刘长山;王雪艳;郝长锁;张园园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儿童哮喘控制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00例初冶4周的哮喘儿童,收集惠儿测定的FENO值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C-ACT<20分为哮喘未控制组;C-ACT≥20分为哮喘控制组,收集同期的40例正常儿童测定的FENO值作为对照组.结果:哮喘未控制组FENO(38.44± 16.76)ppb高于哮喘控制组(17.25±6.38)ppb及对照组(12.57±4.65)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85,P<0.01);哮喘控制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FENO值与C-ACT评分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62,呈负性相关(P<0.001).结论:FENO值可以作为监测哮喘病情控制状况的指标,动态监测FENO值可以为哮喘临床诊治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 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

    作者:康伟民;薛德友;李薇;王实;徐菲;白晶波;焦德让

    目的:总结应用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急诊栓塞破裂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急诊栓塞破裂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11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结果,其中包括3例血疱状动脉瘤.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栓塞术后即时造影显示11个动脉瘤100%栓塞10例,其中的3例血疱状动脉瘤,2例完全栓塞,另1例虽然达到完全栓塞,但因瘤腔内弹簧圈被血流冲离动脉瘤腔,溢入颈内动脉内.95%栓塞1例.11例患者术后24个月内行临床随访,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mRS评分全部为0分.仅9例同意行CTA复查,无动脉瘤腔复发.结论: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但能够即时将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隔离,达到解剖治疗效果.目前适合于出血性颈动脉前壁动脉瘤的急诊治疗.

  • 含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69例疗效观察

    作者:岳亚光;姜葵;王邦茂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作为初始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38例H.pybri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纽.治疗纽采用雷贝拉唑(10 mg,2次/d)、左氧氟沙星(0.5g,1次/d)、呋喃唑酮(0.1 g,2次/d)和胶体果胶铋(200 mg,2次/d)组成的四联疗法;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10 mg,2次/d)、阿莫西林(1g,2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和胶体果胶铋(200 mg,2次/d)组成的四联疗法.两组疗程均为14d.治疗结束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ylori的根除情况,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 pylori根除率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别为91.3%(63/69)、75.4%(52/69)、92.6%(63/68)、77.6%(5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含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四联疗法H.pylori根除率高,可以考虑作为初次治疗的方案选择.

  •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多西他赛化疗的预后分析

    作者:魏强;齐灿;罗飞;张志宏;徐勇

    目的:探讨影响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多西他赛化疗后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方法:选择性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多西他赛化疗的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的临床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63例死亡,全组患者中位OS为26.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基线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骨转移、基线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及化疗周期数与化疗后O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ALP浓度≥120 IU/L、基线PSA值≥60 ng/mL、化疗周期数<10是较短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多西他赛治疗mCRPC可以获得较好的总生存率,化疗前基线ALP浓度、基线PSA值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 心脏起搏装置感染的处理与转归

    作者:刘伟伟;吴冬燕;许静

    目的:描述心脏起搏装置感染的临床表现、处理过程及转归,为临床治疗此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483例行心脏起搏装置安置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术后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起搏装置感染包括囊袋感染、菌血症和装置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果:共22例感染病例(0.85%),其中19例囊袋局部感染,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菌血症,经抗生素抗菌治疗及局部清创,拔出电极等处理,21例治愈,1例长期电极残端感染的老年患者因心衰死亡.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特征:发生深部感染或全身感染症状的患者与浅表感染的患者相比较,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病原菌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发病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初次手术的感染率低于二次手术患者(P=0.012,精确概率法).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感染致病菌、感染范围个体化处理心脏起搏装置可以有效处理术后感染.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4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作者:郝长锁;刘长山;王雪艳;马利锋;张亚楠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64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MPP及4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组表现类型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MPP组肺叶/段实变表现高于细菌性肺炎组,小叶性肺炎及支气管炎表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其他类型的CT表现包括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磨玻璃样改变、肺门淋巴结肿大、肺不张等,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P肺叶/段实变表现比例高于细菌性肺炎,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分析评估病情.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作者:陈慧娥;杨海燕;侯宁

    目的:观察分析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40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全身及眼部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眼底表现、视野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结果,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变化等.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1±10)岁.伴发全身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等疾病.眼底检查47.5%的患眼视盘呈现苍白性水肿,其中35.29%的患眼伴有视盘周围出血.42.5%的患眼表现为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扇形视野缺损.62.5%的患眼FFA早期视盘呈现弱荧光,晚期荧光增强.37.14%伴有颈动脉狭窄伴附壁斑块,经治疗87.5%的患眼视力提高,视野缺损改善.结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与全身性疾病相关的多因素致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高危险因素.经综合治疗,患者的视力、视野有一定改善.

  • 输尿管结石合并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析

    作者:陈超;张昌文;齐士勇;刘冉录;张志宏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合并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输尿管结石合并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8例中5例为输尿管结石合并输尿管癌,其中3例术前确诊,2例为输尿管镜取石术中发现输尿管肿物.3例为输尿管结石合并肾孟癌,其中2例术前确诊,1例为输尿管镜取石术后血尿不缓解,复查增强CT发现肾盂肿物.8例均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均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其中3例伴局部鳞癌样分化.结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与输尿管结石关系密切,且结石引起的梗阻、积水、感染等症状极易掩盖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症状,造成漏诊,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

    作者:林美华;郭小云;李洪钧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与患者体内炎症指标的关系,评估强化透析方案可否改善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方法:纳入医院腹膜透析患者80例,同时纳入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的临床和生化学资料及血清NGAL、CRP、TNF-α、IL-6等情况,做血清NAGL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比较强化腹膜透析方案前后CRP、IL-6、NGAL、TNF-α及Kt/V比值的变化.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其血清NGAL水平为(655.22±103.8) ng/mL,健康对照人群为(49.14±7.2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CRP、TNF-α、IL-6等指标均有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透析方案后患者Kt/V比值升高,腹膜透析充分性提高,血清NGAL、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血清NGAL与CRP、TNF-α.、IL-6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强化透析方案可提升腹膜透析充分性并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

  • Glut-1、HIF-1α及P5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申彦;张新莹;师宜荃;王颖;郭东辉

    目的:归纳Glut-1及其调控因子HIF-1α与P53在卵巢癌组织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的的规律,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Glut-1在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并推测缺氧在卵巢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Glut-1、HIF-1α及P53在63例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1)Glut-1呈弥漫性、局灶性或散在性多种分布模式,且随染色评分的增加,其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愈发突出,并与HIF-1α阳性表达区域部分重叠.(2)Glut-1的表达与HIF-1α、P53有相关性,呈序列正相关.(3)Glut-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Kurman分型均呈序列正相关,与FIGO分期无相关性;P53表达仅与Kurman分型有相关性,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无相关性;HIF-1α则与组织学分级、Kurman分型及FIGO分期均无相关性.(4)卵巢低级别与高级别浆液性癌中Glut-1与P53的表达均有显著不同,且Glut-1的表达强度与卵巢浆液性癌的分级呈正相关,而HIF-1α的表达与分级无关.结论:不同亚型的卵巢癌,其微环境缺氧状态不同,Glut-1与P53联合检测是有助于指导卵巢癌分型及浆液性卵巢癌分级的指标.

  •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孤独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天红;孙凌;崔炳喜;毛富强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孤独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孤独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帕利哌酮缓释片(31例)与利培酮(32例)治疗,观察8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程度量表(CGI-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定临床疗效;通过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MSQ)调查治疗满意度;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帕利哌酮缓释片组CGI-S评分、ATEC总分及ATEC行为项评分于治疗1周末即较治疗前有所减低(P<0.05);于治疗2周末、4周末及8周末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TEC评分中,除了社交项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之外,言语、感知和行为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治疗满意度为93.5%.利培酮组CGI-S评分、ATEC总分及ATEC行为项评分于治疗2周末较治疗前有所减低(P<0.05);于治疗4周末及8周末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满意度为71.9%.两组比较,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和第4周末,帕利哌酮缓释片组CGI-S评分、ATEC总分及ATEC行为项评分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末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多可自行缓解,帕利哌酮组患者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疗效及安全性相当,均可有效控制孤独症易怒情绪,但帕利哌酮缓释片比利培酮起效快,服药简便,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TA2小鼠自发乳腺癌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朱悦;张诗武;张丹芳;郭华;孙保存

    目的:采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寻找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相关的差异蛋白.方法:收集5只TA2自发乳腺癌小鼠和5只正常TA2小鼠血清,将血清标本进行双向电泳,经软件分析结合人工比对确认差异蛋白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结果:在TA2自发乳腺癌小鼠和正常TA2小鼠血清间共找到11个差异蛋白质点,成功鉴定出5种蛋白质,它们分别为:妊娠区带蛋白、对氧磷酶、HemK家族修饰性甲基化酶、结合珠蛋白和血清淀粉样P成分.其中这5种蛋白均在TA2自发乳腺癌小鼠高表达,而在正常TA2小鼠呈低表达或表达缺失.结论:通过双向电泳质谱技术鉴定出的5种差异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初步阐述了TA2小鼠自发乳腺癌发生的机制.

  • 叶酸对N2a-APP695细胞Tau蛋白及其Ser396位点磷酸化的调控

    作者:姜明月;于敏;李文;黄国伟

    目的:研究叶酸对转染人APP695质粒的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Tau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修饰的影响.方法:稳定转染人APP695质粒的N2a细胞根据叶酸不同剂量分为4组,叶酸缺乏组(0μmol/L)、叶酸正常组(10 μmol/L)、叶酸低剂量组(20μmol/L)、叶酸高剂量组(40 μmol/L).各组细胞作用96 h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其tau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au总蛋白以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 Ser396)的表达.结果:与叶酸正常组相比,叶酸的添加对tau mRNA及总蛋白的表达水平作用不明显;叶酸对Tau蛋白Ser396位点磷酸化有显著的影响,随叶酸剂量的增加Tau Ser396位点去磷酸化逐渐增强.结论:添加叶酸能对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Ser396位点有显著的去磷酸化作用,提示叶酸对AD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文东;李英娴;娄婷婷;高思楠;方步武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青蒿琥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青蒿琥酯低、中、高剂量组(3.2 mg/kg、9.6 mg/kg、28.8mg/kg)及马洛替酯阳性对照组(53.1 mg/kg),每组10只大鼠.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组按相应药物剂量分别开始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2个月至实验结束.酶谱法测定肝组织MMP-2,MMP-9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与MMP-13的表达.结果:(1)肝组织Ⅰ型胶原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含量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含量均降低(P<0.05).(2)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MP-2、MMP-9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肝组织MMP-2、MMP-9表达均降低(P<0.01),MMP-13表达升高(P<0.01).结论:青蒿琥酯可能通过降低肝组织MMP-2、MMP-9的表达,增加MMP-13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TGF-β诱导及病毒感染获得iTreg细胞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汤庆;章文;周春雷;王松;朱志峰;徐琼;李晋平;王莉;陆融

    目的:建立MSC V-Foxp3感染法和TGF-β诱导法获取诱导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iTreg)的方法,并初步探讨两种iTreg的作用机制异同.方法:分别用MSCV-Foxp3感染和TGF-β诱导获取iTreg,流式细胞术和PCR检测两种iTreg的产率和Foxp3mRNA表达,CFSE染色观察i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ELISA检测iTreg的IL-10和TGF-β分泌,PCR检测iTreg颗粒酶A和B的mRNA水平.结果:感染法和诱导法iTreg产率分别可达49.12%和41.08%,但前者Foxp3 mRNA表达高于后者(P<0.05).两种iTreg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活性,IL-10分泌水平较原始CD4+T细胞上升(P<0.05),但颗粒酶B在诱导组iTreg的表达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结论:病毒感染法与TGF-β诱导法均可成功获得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iTreg,但前者Foxp3mRNA表达高于后者.两种iTreg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可能都有IL-10参与,而颗粒酶B可能只与诱导组iTreg有关.

  • 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影响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炎症因子和细胞凋亡

    作者:戴一;姜铁民;高超;李玉明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C57小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瑞舒伐他汀预处理组(MI/R+R组);建立小鼠MI/R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Evansblue/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MI/R+R组的hs-CRP和TNF-α含量明显低于MI/R组(P<0.01).MI/R+R组与MI/R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轻(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合成或释放,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手术技术的优化

    作者:张文;宋红丽;杨洋;付楠;吴本娟;沈中阳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对200只Wistar大鼠进行异位小肠移植供受体手术,加强细节保护肠道,增加供肠血供,减少不必要的体循环淤血,生理压力灌注辅以全身肝素化以及低压灌肠来获得高质量供肠;熟练掌握并在20倍显微镜下连续外翻血管缝合,延迟收线以减少血管并发症;术后经阴茎背静脉安全补液.结果:实施100对小肠移植,术后3d成功率达91%,血栓形成、低血容量性休克仍为主要死亡原因.85%的大鼠可以存活超过两周.整个手术可以在3h内完成.结论:高质量的供肠与显微镜下血管吻合的改进以及适当补液可以提高大鼠小肠移植术后生存率,从而建立稳定的移植模型.

  • 基因芯片分析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对人肝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孙亚军;傅正;朱志峰;王莉;贾静;车绪春;陆融;林刚;姚智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YSL)的抗肿瘤作用,分析酪丝亮肽对肿瘤细胞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酪丝亮肽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肿瘤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给药剂量为160 μg/(kg·d)时,酪丝亮肽能显著抑制裸鼠人肝癌BEL-7402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为41.3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酪丝亮肽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33个基因变化倍数大于1倍以上,21个促进肿瘤增殖的基因表达下调,12个抑制肿瘤增殖的基因表达上调.结论:酪丝亮肽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能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PI3K信号转导通路,并籍此影响该通路的下游事件,损伤肿瘤细胞线粒体,诱导凋亡.

  • 副神经节瘤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作者:王亮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细胞,主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也可发生在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在肾上腺外的称之为副神经节瘤.肿瘤可发生于颅底至盆腔的任何部位,主要为膈肌与肾下极之间,肾门周围,肾下极与腹主动脉分叉处,主动脉旁等处.高血压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80%~90%[1],可伴有典型的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50%以上[2].副神经节瘤发病部位多变,临床上该病的诊断与治疗难度较高.现将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辉

    激光技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先后有多种激光技术投入其中.例如Nd:YAG激光、Er:YAG激光都曾用于晶体的乳化和光解[1],但是这些技术都存在着各种缺陷,并不能取代传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临床上的主导地位.2001年,随着具有超短脉冲的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FSL)正式应用于LASIK屈光手术中制作角膜瓣[2],这种先进技术开始深入应用到眼科领域,近几年也逐渐进入白内障手术领域当中.

  • 癌症患者放疗相关症状群的研究进展

    作者:岳林;魏婷婷

    放射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约50%的癌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1].但是放疗却存在着双重效应,既有正性作用又有负性反应,在放疗过程中,癌症患者存在多种症状,这些症状病因复杂、种类繁多、表现多样,不断演变和发展,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预后及其生活质量.2001年Dodd等[2]首次提出"症状群"这一概念,随后的10年,该领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笔者现就癌症放疗患者症状群及其相关因素等方面做如下综述.

  • 左卡尼汀口服液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刘青;王姿婧;戴学文;杨金荣;房志仲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口服液的稳定性,并预测其在室温下的有效期.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口服液中左卡尼汀的含量,用经典恒温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左卡尼汀口服液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经典恒温法测得左卡尼汀口服液在25℃的分解速度常数K25 ℃=9.190 49E-05,在25℃下存放其有效期t0.9=3.19年.结论:左卡尼汀口服液有效期暂定为3.0年.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