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천진의과대학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147
  • 国内刊号: 12-12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天津医学院学报;天津第二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尚永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脓毒症休克伴发肺水肿病人的血容量及血管外肺水监测

    作者:王长强;曹书华;王勇强;高红梅

    目的:探讨PiCCO技术测得的容量参数较传统压力参数对脓毒症休克伴肺水肿患者血容量状态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通过PiCCO技术(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对16例因严重脓毒症休克伴发肺水肿而入住ICU的病人,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指标.结果:ITBVI、GEDVI与EVLWI有显著相关性,前者r=0.55,P<0.001,后者r=0.61,P<0.000 1,而CVP与EVLWI相关性差;△FB (24h出入量变化)、△CVP与EVLWI无关,△ITBVI、△GEDVI与EVLWI相关,前者r=0.57,P<0.01,后者r=0.63,P<0.005.结论:容量参数(如GEDVI、ITBVI)比传统压力参数(如CVP等)评估脓毒症伴发肺水肿患者的EVLWI更为准确、可靠.

  • 35例肺癌脑膜转移瘤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陈忠杰;伊帅;王平

    目的:探讨肺癌脑膜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复习35例肺癌脑膜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70分、确诊原发灶到脑膜转移间隔时间<400d、放疗剂量<30 Gy、原发灶未控制等是患者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确诊原发灶到发现脑膜转移间隔时间和原发灶控制情况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确诊原发灶到脑膜转移间隔时间和原发灶控制是影响肺癌脑膜转移瘤患者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

  • 丙泊酚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作者:王延国;高鲁渤;杨泉涌;宋振国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前后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方法:29例乳腺癌Ⅰ~Ⅱ期的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30~50岁,行择期乳腺癌根治术.麻醉手术前及术毕取血检测T3、T4、FT3、FT4和TSH,并检验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值(dTH,TH术前-TH术后)与丙泊酚公斤体重总用量(P/W)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麻醉手术前相比,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T3、T4、FT3和TSH水平均降低;其中dT3和dFT4与P/W明显正相关(r=0.445,P=0.016),而dFT3与P/W呈明显负相关(r=-0.414,P=0.025),其他指标与P/W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TH水平下降,并且随着P/W的增加,T3降低越严重.

  • 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观察

    作者:田璐;徐延山

    目的:观察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多焦视网膜电图各参数的特征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患者30例(30只眼),对侧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OCT用来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fERG分析其一阶反应的P1、N1波各成分特征.结果:OCT显示患眼各个分区的视网膜厚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ERG显示患眼1环、颞上象限、上半侧区域P1波振幅密度,颞上象限、上半侧区域N1波潜伏期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CSF视网膜厚度与2环的P1波振幅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91,P=0.02);直径5 mm中心凹周围视网膜平均厚度与3环P1波振幅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36,P=-0.03).结论:OCT与mfERG相结合能更全面反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功能、厚度及微结构变化.

  • rhGH治疗GHD患儿初期甲状腺功能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孙艳培;郑荣秀;刘戈力;杨箐岩;姜丽红;鲍鹏丽;崔静茹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初期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甲状腺功能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在应用rhGH前及用药后第3、6个月做FT3、FT4及TSH检测;身高由专人于上午测量,采用同一人体测高仪,每次均测量3次取其均数值,计算出患儿3、6月时身高标准差计数及生长速率.结果:治疗前GHD患儿组甲状腺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T3显著降低(P<0.05),FT4与TSH无明显统计学意义;rhGH治疗3、6个月时与用药前相比FT3水平明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FT4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治疗后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GHD组rhGH治疗后较治疗前生长速度(HV)增快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rhGH治疗后身高标准差计数逐渐升高且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T3与身高标准差计数及HV成正相关.结论:在rhGH治疗过程中应动态监测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作用

    作者:任莹利;明红霞;杨延停;迟玮;李晓眠

    目的:研究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作用.方法:采用CPE法和MTT法在细胞水平上检测治咳川贝枇杷滴丸抗HSV-Ⅰ的作用;观察不同时间段的含药血清抑制HSV-Ⅰ的情况,在血清水平上进一步验证治咳川贝枇杷滴丸抗HSV-Ⅰ的作用.结果:细胞水平上,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侵入阻断作用、生物合成抑制作用,高抑制率分别为75.41%、60.76%和56.71%(P<0.05).在TC0范围以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病毒抑制率明显升高,呈量效关系.血清水平上,含药血清具有明显的抗HSV-Ⅰ作用,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作用.

  • 急性颈脊髓损伤后轻中度低钠血症的液体管理

    作者:张仲汇;韩岳;颜柳子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ACSCI)后出现轻中度低钠血症时采用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外伤致ACSCI并发轻中度低钠血症者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4人,在同样基础治疗的前提下,A组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B组实行开放性液体管理策略,分别记录两组自开始补钠治疗后24h和72 h血钠、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24 h尿量、24 h尿钠、尿渗透压/血渗透压.结果:治疗24 h后A组血钠、MAP、CVP、24 h尿量、24 h尿钠、尿渗透压/血渗透压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2 h后A组血钠[(128.98±4.32)mmol/L]、MAP[( 64.32±3.25 )mmHg]、CVP[(5.14±0.68)cmH2O]低于B组血钠[(138.64±5.78 )mmol/L]、MAP[(74.89±5.21 )mmHg]、CVP[( 7.93±0.81 )cmH2O] (P<0.05);A组24 h尿量[(2 100.32±32.21 )mL]、24 h尿钠[(189.25±11.21) mmol/L],尿渗透压/血渗透压(2.78±0.79)高于B组尿量[(1915.54±27.65 )mL]、24h尿钠[(34.67±8.12)mmol/L],尿渗透压/血渗透压(1.64±0.31)(P<0.01).结论:对于大部分ACSCI后并发轻中度低钠血症的患者,开放性液体管理策略较之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能更快地纠正低钠血症及其相关并发症.

  •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中的检测价值

    作者:李晓琳

    目的: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Cys-C)浓度,评价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乳胶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NIA)测定88例糖尿病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ys-C浓度,并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和尿肌酐(UCr),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Cys-C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的Cys-C、SCr、CCr、B2-MG、UMA均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血Cys-C与SCr、β2-MG、UMA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结论:Cys-C在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状况时与SCr的相关性好且灵敏度高于Ccr、UMA和B2-MG等肾小球滤过率标志物.故Cys-C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较其他指标更高.

  • 不同厂家硝苯地平缓释片体外释放试验

    作者:李美珍;卢欣;王旭;杨金荣;房志仲

    目的:对不同厂家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度实验考察,为评定药品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0.0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溶出介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4个厂家(A、B、C、D)的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和比较.结果:不同厂家的硝苯地平缓释片溶出速度有显著性差异,溶出速度依次为A>C>B>D.A与C厂家溶出度参数m、T50、Td无显著性差异,但与B、D厂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厂家的累积释放度在1h、4h、12h测定时分别为12%~35%、44%~67%和80%以上,可达到缓释、减少用药次数的目的,建议A、B、D厂家改进制备工艺,提高药品质量.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诱导契合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作者:梁静;刘梦源;程先超;董卫莉;徐为人;王润玲

    目的:研究激动剂能够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α螺旋结构更稳定的原因以及PPAR-γ可能的活化机制.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激动剂对PPAR-γ的α螺旋的诱导契合效应.结果:激动剂的存在能够增加PPAR-γ中α螺旋H2'、H3和H12(AF-2)的骨架氢键概率.结论:激动剂能够使PPAR-γ的d螺旋H2'、H3及H12(AF-2)结构更稳定,同时也影响α螺旋之间氢键的形成与断裂,而且残基侧链二面角的分布也同样能佐证上述观点.

  • CsA对缺血再灌注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作者:樊燕燕;甄江涛;朱宁;赵晓丽;曹颖;王丽艳;于公元;张艳君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心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ATP、ADP和AMP的含量,测定心肌组织Na+-K+-ATPase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观察环孢素A(0.1 mg/mL)的保护作用.结果:环孢素A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脏灌流液的LDH水平,提高心肌组织ATP含量和能量物质的储备,降低心肌组织ATPase活性.结论:环孢素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缺血区心肌能量物质含量,降低ATPase活性,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 云南省贡山县少数民族青少年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颖;魏瑞华;刘巨平;王铁成;华宁;赵少贞;李筱荣

    目的:调查云南省贡山县青少年人群屈光不正患病率,获得中国偏远山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以青少年人群为基础的眼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调查.年龄小于18岁的所有参加者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及屈光状态检查.对纳入的365人(729眼)的屈光不正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于18岁人群365人(729眼),其中近视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增高,远视患病率随年龄逐渐降低(P<0.05);男女间近视及远视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近视人群中,轻度近视为主.结论:云南省贡山县少数民族青少年近视水平较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患病率低;近视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 Narcotrend指数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镇静深度评价

    作者:韩金玉;高鲁渤;岳辉;宋振国

    目的:应用Narcotrend指数(NTI)在无痛胃镜诊疗中指导镇静深度,评估其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病人满意度,确立无痛胃镜检查时恰当的NTI范围以指导临床.方法:300例门诊无痛胃镜诊疗患者,根据NTI随丙泊酚剂量输入的变化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A组NTI=45~55,B组NTI=56~65,C组NTI=66~75).观察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中A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门诊无痛胃镜术中,NTI在56~65范围的镇静深度比较适当.

  • 超声骨刀配合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研究

    作者:乔峰;陈刚

    目的:评价超声骨刀配合涡轮钻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的临床万法,选取两侧牙齿阻生类型相似的60名患者(120颗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一侧先用超声骨刀配合涡轮钻(实验组)拔除,另一侧单独用涡轮钻(对照组)拔除,B组顺序相反.两次操作间隔2月.记录手术时间、张口受限程度、术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及术中出血量,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张口受限程度、肿胀程度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对照组大于实验组( P<0.05).结论:超声骨刀配合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可以发挥各自优点,更好地降低术后并发症达到微创操作的目的.

  • 衣原体MOMP蛋白生物多态性及细胞表位分析

    作者:李宜儒;姚卫锋;盛彩虹;李玲杰;尤聪;展小飞;刘原君;齐蔓莉;刘全忠

    目的:预测并分析比较衣原体MOMP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方法:以各株衣原体MOM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蛋白二级结构;按Kyte-Doolittle法、Emini法和Jameson-Wolf法预测蛋白的抗原表位;以ClustalX软件序列比对分析其多变区.结果:各株MOMP蛋白含多个抗原位点,各序列在第80-107、165-178、249-264、332-346位序列高度差异,并出现比对“空沟”.多个强表位位于序列保守区内.结论:MOMP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预测的抗原位点为之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单抗制备、亚单位疫苗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单/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研究

    作者:董振科;刘梦源;程先超;王润玲

    目的:探索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亲和能力比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高的原因.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来研究上述两种底物与PTP1B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和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对PTP1B骨架运动影响模式相近.但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可以增强底物与PTP1B的Asp48之间的形成氢键的概率.能量分解分析表明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两个双磷酸化酪氨酸与PTP1B之间的强静电作用是导致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相互作用能的主要原因.结论: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比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亲和力高的主要原因是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中Asp48强氢键作用以及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的两个双磷酸化酪氨酸与PTP1B之间的强静电作用.

  • 天津市乳牙正常(牙合)儿童颅颌面硬组织特征的研究

    作者:孟宪胤;李洪发;王春雨;王悦;郑朝

    目的:探讨天津市乳牙正常(牙合)儿童颅颌面形态特征,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对60名天津市乳牙期正常(牙合)儿童进行数字化X线头颅侧位片拍摄,利用WinCeph软件对其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得出天津市乳牙正常(牙合)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正常参考值,并对不同性别进行了比较,除Wits值外其它测量值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与天津市替牙期、恒牙早期、恒牙期正常值比较绝大多数测量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颅颌面的软硬组织结构会发生明显改变,对乳牙正常(牙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107例高龄肾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樊文广;刘科竞;韩瑞发

    目的:探讨高龄肾癌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71岁(高龄组)肾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并与766例≤70岁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高龄组血尿发生率低于≤70岁组(P<0.05),无症状肾癌发生率高于≤70岁组(P<0.05).高龄组术前合并疾病明显高于≤70岁组(P<0.01),T3和T4期肿瘤的构成明显高于≤70岁组(P<0.01).无症状肾癌体积明显小于血尿和非特异症状肾癌(P<0.01).高龄组肿瘤体积小于≤70岁组(P<0.05).两组在病理组织类型和病理分化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组肾癌的肿瘤体积较小,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肾癌为主,临床分期高于≤70岁组,其恶性程度较≤70岁组患者高;术前合并疾病多是影响高龄肾癌根治术的关键因素,但经过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肾癌根治手术对高龄患者仍然是安全的.

  • 代谢综合征幼鼠模型中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检测

    作者:陈维彬;刘戈力;李亚璞;魏莹;高芳芳;鲍鹏丽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标记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代谢综合征幼鼠腹主动脉以及血清中的表达变化,了解有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方法:3周SD幼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高脂饮食组(FC组)及高脂高盐饮食组(FSC组)3组,分别对体重、体长、腹围、血压、内脏脂肪重量、血脂、血糖、胰岛素等指标进行监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PAI-1、vWF的含量,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PAI-1、vWF在血管壁的表达.结果:(1)光镜检查显示NC、FC组大鼠腹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正常,血管壁结构完整,而FSC组大鼠腹主动脉内皮细胞少许脱落,肌层细胞排列紊乱;(2)PAI-1、vWF在FSC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管壁的表达明显高于NC、FC组(P<0.05);(3)FSC组血清中PAl-1、vWF含量明显高于NC、FC组(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幼鼠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为临床上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早期关注心血管改变提供实验依据.

  • 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李娜;李宝全;巩路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肾炎(LN)诊断和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对SLE患者(n=102)、疾病对照组(n=60)和正常对照组(n=40)外周血血清中抗C1q抗体进行检测.102例SLE分为疾病活动组(60例)和疾病稳定组(42例),并按LN判定标准分为LN组(50例)和非LN组(52例).比较各组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和水平,并与SLE患者实验室指标、活动性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在SLE患者中为64.7%,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均P<0.05).在SLE活动组,抗C1q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SLE稳定组(P<0.01).LN组患者的血清抗C1q抗体的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的SLE患者(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分别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GLO、IgG、ESR、CRP和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白细胞、补体C3、C4、白蛋白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抗C1q抗体检测对SLE及LN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价值.检测抗C1q抗体的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活动,为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更好的依据.

  • 血清抗GP210抗体对PBC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凤惠;吕洪敏;向慧玲;王芳;唐飞;泽塔多吉;周佳美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核胞膜糖蛋白210抗体(抗GP210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比较抗GP210抗体阳性组(n=32)及阴性组(n=32),持续阳性组(n=13)及转换组(n=8)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抗GP210抗体与PBC患者预后及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Mayo危险性评分、肝衰竭发生率较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亦较高,而胆碱酯酶水平较低,以上各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阳性组死亡率为37.5%(12/32),高于阴性组的12.5%(4/3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经log-rank检验显示阳性组生存时间较阴性组短.抗GP210抗体由阳性转为阴性后,凝血酶原活动度随之升高;与转换组比较,持续阳性组肝衰竭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抗GP210抗体的检测有助于PBC的早期诊断,并且与PBC的预后有关,该抗体对PBC预后的影响与其持续的时间有关.

  • 复方托吡卡胺对不同年龄儿童睫状肌麻痹效果的比较

    作者:张艳龙;韩丁;吴淑英;高祥璐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后屈光不正度的变化,比较该药对不同年龄患者睫状肌麻痹的效果.方法:对50名(98只眼)有近视症状的15岁以下患者进行检影和睫状肌麻痹检查.首先对每位患者进行眼底镜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排除影响视力的眼前节及眼底疾病.在睫状肌麻痹前后,分别由有经验的验光师对患者进行一次检影验光.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比较用药前后屈光不正度的变化.结果:4个年龄组(5~8岁、9~10岁、11~13岁、14~15岁)病例散瞳前后,屈光不正度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4组病例用药前后屈光不正度的变化量后,发现4组病例用药前后屈光不正度变化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是一种有效的睫状肌麻痹剂,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均有较好的效果,且麻痹效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251例不育男性Y染色体微缺失及生殖激素水平研究

    作者:吴芳;白晓红;宋学茹;杨琳

    目的:筛查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生殖激素水平.方法:对183例严重少精子症和68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分析,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生殖激素水平.结果:251例患者中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21例,缺失率为8.37%,其中少精子症15例,无精子症6例.缺失类型包括AZFb微缺失1例(4.76%),AZFb+AZFc微缺失2例(9.52%),AZFc微缺失15例(71.43%),AZFe+AZFd微缺失2例(9.52%),AZFd微缺失1例(4.76%).生殖激素检测中,Y染色体AZF微缺失患者的FSH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主要遗传因素之一,其中AZFc的缺失为常见的类型,对这些患者进行生殖激素水平的检测并综合分析导致不育的因素进行指导治疗是必要的.

  • CD44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异质性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岩磊;栾雅静;仇晓菲;王正岩;苗亚静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D44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和5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44+和CD44-细胞亚群,体外Transwell实验研究细胞系中CD44不同表达强度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H69、H209和H1688细胞系均呈CD44阳性表达,阳性百分率分别为82%±9.4%、79%±8.4%和88%±7.5%;不同细胞系之间及同一细胞系内表达强度均有差异.5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23例可见CD44阳性表达,阳性率46%.CD44阳性癌细胞在癌巢中呈散在分布,癌巢周边部分的癌细胞及血管周围浸润的癌细胞呈聚集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53.6%(22/41),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11.1%(1/9),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阳性表达与临床参数(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体外侵袭实验发现H209和H1688细胞系中CD44+细胞亚群侵袭能力强于CD44-细胞亚群.结论:CD44在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及组织中有表达,且其表达存在异质性,CD44可能与癌浸润转移有关.

  •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DNA碎片率、精浆丙二醛含量及精子活力的变化

    作者:崔险峰;丁攀;张云山;孙光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对精子DNA碎片率(DFI)、精浆丙二醛(MDA)含量及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精索静脉曲张的不育患者按精索静脉曲张临床分度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组,采用染色质扩散实验(SCD)对85例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男性不育患者和22例健康生育男性进行精子DFI检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精浆MDA的含量;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按照WHO标准测定精子活力.结果:和正常生育男性相比,Ⅰ度、Ⅱ度和Ⅲ度组的精子DFI均升高(P<0.05),但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生育男性相比,Ⅰ度、Ⅱ度和Ⅲ度组的精浆MDA含量均升高(P<0.05),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生育男性相比,Ⅰ度、Ⅱ度和Ⅲ度组的前向精子活动百分率均下降(P<0.0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精子DFI和精浆MDA含量升高,而前向活动精子百分率下降;随着精索静脉曲张临床分度的增加,精浆MDA含量明显升高、前向活动精子百分率明显下降,而精子DFI升高不明显.

  • COX-2和MU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杰;陈剑秋;王新允;郑海燕

    目的:探讨COX-2及MU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10例良性乳腺纤维腺瘤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标本作COX-2及MUC-1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并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OX-2和MUC-1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65.79%、68.42%,乳腺导管原位癌分别为66.67%、80.00%,乳腺良性纤维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90%,正常乳腺组织均为阴性表达.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免疫组化(ER、PR和Her-2)表达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MUC-1蛋白强阳性表达与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免疫组化(PR和Her-2)表达情况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ER表达有关(P<0.05).COX-2和MUC-1在乳腺癌组织、导管原位癌、乳腺良性肿瘤组织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乳腺良性肿瘤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及MUC-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非一致性相关,二者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及MUC-1和乳腺癌的发展和浸润转移有关,检测COX-2及MUC-1对乳腺癌预后、治疗评估有重要意义.

  • 氯苯甘油氨酯缓释片的稳定性考察

    作者:卢欣;王晶晶;杨金荣;房志仲

    目的:建立氯苯甘油氨酯缓释片的体外考察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苯甘油氨酯缓释片体外释放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苯甘油氨酯缓释片的药物含量和有关物质.结果:该制剂在各影响因素的实验条件下,样品的外观、重量、硬度、含量、有关物质、释放度没有明显变化;以铝塑包装袋为包装材料,进行加速、长期实验,制剂的稳定性良好.结论:氯苯甘油氨酯缓释片耐光照、高温,但在高湿条件下不稳定,选用防潮铝塑包装袋包装后,在加速实验和长期实验条件下基本稳定.

  • 罗格列酮对OLETF鼠皮肤组织及其晚期糖基化产物的影响

    作者:田康爱;梁玉;王世忠;吴海清;胡志梅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OLETF鼠皮肤组织及其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的影响和机制.方法:OLETF雄性大鼠20只,30周时共有成模的2型糖尿病(T2DM)OLETF大鼠12只,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对照组为LETO鼠(8只).各组均于给药12周后同时采集背部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皮肤的组织学变化及测量表皮和真皮的厚度,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纤维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GEs的蓄积程度及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皮组织变薄,表皮细胞欠清晰,部分表皮缺乏复层排列;真皮层亦变薄,胶原纤维纤细、排列紊乱,部分胶原可见肿胀、变性.罗格列酮组大鼠皮肤表皮层较清晰,复层排列接近对照组,真皮胶原丰富,表皮与真皮厚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皮肤组织AGEs明显蓄积在真皮基质和细胞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在皮肤未受损伤时已发生组织学变化,AGEs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机制之一,而罗格列酮可有效减轻这种损害的发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的诊断标准下MRI的作用

    作者:王宁;张雪君;蔡跃增;周蕾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尤其是早期RA的核磁共振(MRI)表现,为新标准下临床诊断RA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搜集RA病例77例,观察不同部位的各种异常MRI征象,评价主要MRI征象对于RA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可早期、清晰显示RA滑膜增厚、血管翳、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半月板改变等.结论:MRI可显示RA发病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为RA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坤坤;周蕾;巩路;庞杰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是否可以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用于监测尿蛋白的排出情况.方法:选取SLE合并尿蛋白患者60例(24 h尿蛋白≥150 mg),共120份尿标本,对其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相对于24h尿蛋白定量为0.50、1.00及3.00 g的佳诊断界点.结果: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P<0.01);24 h尿蛋白定量≥0.50、1.00和3.00 g时,临床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佳点分别为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0.40、0.92和2.60.结论:SLE患者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蛋白尿和随访的指标,但若需要精确的评估尿蛋白排出量时,有一定的临床局限性,仍需要用24h尿蛋白定量进行确证.

  • 介入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78例临床分析

    作者:范田依;王长月;崔凯

    目的:评价介入腔内闭合术联合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8例(89条下肢)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施行3种术式治疗:(1)单纯介入激光腔内闭合术14例,16条肢体;(2)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21例,23条肢体;(3)介入导管电凝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43例,50条肢体.结果:所有患者耐受治疗且随访21个月(12~34月),78例均痊愈,无局部复发,疗效满意.结论:介入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美观的微创治疗方法,针对个体差异联合微创手术,可扩大治疗范围,取得更好的疗效.

  • 硫化氢对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细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程英;王邦茂

    目的:研究硫化氢( H2S)对结肠平滑肌细胞舒缩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离体的结肠平滑肌细胞,观察NaSH(H2S供体)的舒张效应及其他工具药对该舒张效应的影响.结果:(1)1×10-5 mol/L、1×10-4 mol/L NaSH分别可使结肠平滑肌细胞舒张11.49%、20.57%.(2)ATP敏感钾离子通道(KATP通道)阻滞剂格列本脲能减弱NaSH的细胞舒张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断.(3)KATP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也可产生细胞舒张作用.结论:H2S可以使离体单个结肠平滑肌细胞产生舒张作用;激活KATP通道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艾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唐生安;孙亮;翟慧媛;段宏泉;张彦文

    目的:对中药艾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艾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7,3'-三羟基-3,6,4'-三甲氧基黄酮醇(矢车菊黄素);(2)5,3'-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醇(紫花牡荆素);(3)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异泽兰黄素);(4)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棕矢车菊素);(5)东莨菪内酯;(6)对羟基苯甲醛.结论:化合物1~2和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脑脂肪栓塞的影像诊断

    作者:刘宁宁;张敬;张云亭

    目的:探讨脑脂肪栓塞(CFE)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CFE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7例外伤后第1天颅脑CT检查均未发现病灶,1例伤后第4天颅脑CT检查显示脑内多发边界不清低密度灶.6例伤后第1天颅脑MRI检查显示脑内多发等T1、长T2信号病灶,于DWI上呈均一高信号.CFE病灶主要位于两侧半卵圆中心、基底节-丘脑区、两侧额、顶、枕叶皮层和皮层下区;病灶常多发,对称分布,呈细小点状或小片状,分布密集.结论:CFE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可早期做出诊断.

    关键词: 脑脂肪栓塞 CT MRI 骨折
  • 小鼠Aire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李娟;张君;张毓

    目的:将小鼠Aire基因定向连入MigR1-GFP质粒,得到长期稳定的Aire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收集逆转录病毒上清感染胸腺基质细胞,为研究Aire在胸腺细胞终末分化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的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Aire的ORF片段;将该片段连接入MigR1-GFP质粒;将构建成功的Aire-MigR1-GFP质粒转染293T细胞,收集逆转录病毒上清;使用逆转录病毒上清感染胸腺基质细胞系MTEC9,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效率,Western blot确定Aire蛋白的表达.结果:(1)成功得到Aire的ORF片段.(2)构建的Aire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能够成功表达Aire蛋白.(3)逆转录病毒上清成功感染胸腺基质细胞系MTEC9.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Aire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实现了Aire蛋白在胸腺基质细胞系中的强制性表达.

  • 闭合性脱套伤保守治疗愈合时间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姜竹岩;张亮;于琦;李海芳;王凯

    目的:探讨闭合性脱套伤保守治疗愈合时间与年龄、受累面积、伤后确诊并给予治疗的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保守治疗的闭合性脱套伤患者,记录其年龄、受累面积、伤后确诊并给予治疗的时间及该三因素乘积,与愈合时间做相关性分析,计算相关系数.结果:患者受累面积与愈合时间呈中度相关性,年龄与愈合时间呈低相关性,给予患者治疗时间与愈合时间呈高度相关性,三因素乘积与愈合时间呈高度相关性.结论:闭合性脱套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而三因素乘积有助于推测保守治疗的愈合时间,评估保守治疗适应性,可作为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导向指标之一.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大鼠肝癌细胞系CBRH-7919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周佳美;向慧玲;朱争艳;吕洪敏;骆莹;王鹏;李雅玥;尹春阳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后进行体外培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BMSC-CM),MTT比色法检测BMSC-CM对7919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CM对7919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ELISA检测BMSC-CM对7919肝癌细胞分泌AFP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25%、50%、75%及100%BMSC-CM组的吸光度值(A值)分别为:0.395±0.050、0.459±0.079、0.501±0.084及0.566±0.099,各组均高于OBMSC-CM组(0.277±0.064)(P均<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A值逐渐升高,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25%、50%、75%及100%BMSC-CM组的细胞增殖指数均高于0 BMSC-CM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指数逐渐增加.ELISA结果显示:25%、50%、75%及100%BMSC-CM组的AFP值分别为:12.562±0.071、14.660±0.106、16.397±0.058及23.196±0.137,均高于0BMSC-CM组(3.143±0.033)(P均<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AFP值逐渐升高.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可以促进大鼠肝癌细胞系CBRH-7919肝癌细胞的增殖.

  • APE1/Ref-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多健;韩秀鑫;应国光;王国文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 factor -1,APE1/Ref-1)是生物体中一种重要酶类,是一个多功能蛋白.APE1在DNA碱基切除修复途径(BER)中作为人类中主要的AP(脱嘌呤脱嘌啶)内切酶,占到AP内切酶活性总体的950%,是保护细胞免除多种DNA损伤药物毒性作用的必须酶.同时APE1在真核生物多个基因的转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多个基因转录的共同调控因子[1].APE1自1991年两个不同的研究机构发现其DNA修复活性和氧化功能以后,目前关于其文献有300多篇,发现其在不同的生物研究领域都有重要作用.在过去的研究中,半数的研究集中于其生化功能,作用机制及其蛋白水平的转录调控功能.近来研究发现其在不同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及细胞内定位不同,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分子靶点,因此对APE1与肿瘤关系的深入研究对提高肿瘤的诊治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静;宋红丽

    肠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传统方法是通过手术及药物治疗,但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以及并发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向损伤组织定位修复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定向分化成为某种成体干细胞或者横向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因而备受人们关注,成为细胞移植治疗的新热点.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己证明BMSCs在治疗多系统疾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文就BMSCs应用于肠道疾病的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治疗

    作者:崔元涛;张鹏;彭民;张晖;董尚文;钟荣荣;王硕;梁少杰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一种发生于妊娠晚期的严重合并症,主要特点是肝细胞脂肪微粒浸润,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脂肪变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急剧衰竭、进行性黄疽和凝血功能障碍,同时伴有急性肾脏、胰腺、大脑等多系统多器官功能损害.此病发病急且病情凶险,尽管发生率很低为1/7 000~1/15 000[1],但早期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产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高达85%[2].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和治疗技术的进步,AFLP的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AFLP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急危重症患者治疗效果仍然不佳,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采取血浆置换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 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周小颖;曹喜才;孙建中;聂春晖

    1973年Maddison[1]首次应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减少全脾栓塞所致严重并发症,Spigos等[2]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实施部分脾动脉栓塞.国内外文献相继报道脾动脉栓塞术可以替代脾切除,用于治疗脾功能亢进,降低门静脉高压所致消化道出血,预防脾动脉瘤破裂,治疗脾破裂等.为进一步探讨不同病种选择不同脾动脉栓塞方法及应用不同栓塞剂疗效,回顾性分析了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作者:王静;张秋枫;刘戈力;陶枫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病毒感染诱发的喘息性疾病,急性期病情重,有部分喘息反复发作,终发展为哮喘.本文采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其治疗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8年11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8例,诊断标准符合毛细支气管炎[1],全部患儿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除外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支气管异物等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2±3.1)月;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6.4±3.4)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和表型分析

    作者:刘长乐;李广平;郑心田;孟恒星;邱录贵;娄建石

    骨髓(bone marrow,BM)中包含有两类干细胞,即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MSCs属混杂细胞群,其表面抗原标志尚未完全确定.MSCs作为多能干细胞具有可塑性,有报道显示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骨骼肌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且参与体内组织新生、损伤修复和重建[1].本实验应用改进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差异贴壁法和酶消化法建立MSCs的体外培养扩增模型,寻找高度特异性的表面抗原,以利于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

  • 56例气囊导尿管医源性尿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

    作者:张春霆;刘冉录;杨阔;马宝杰;任海林;张志宏;徐勇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气囊导尿管(Foley's导尿管)是很常见的,它具有诸多优点:不需外固定,气囊固定后不易滑脱;硅胶或乳胶材料,刺激性小,适合较长期留置.但如果操作不当,有时亦可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后果.我院于2002年7月~2010年8月共收治因气囊导尿管操作不当所致损伤56例,现报告如下.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