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천진의과대학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147
  • 国内刊号: 12-12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天津医学院学报;天津第二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尚永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急性炎症对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作用研究

    作者:马跃美;刘易欣;古强;郄硕;赵楠;孙涛;倪春生;刘祎;孙保存

    目的:研究急性炎症对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C57BL小鼠,构建B16F10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0.8 cm×0.8 cm×0.8 cm时构建伤口模型,分为单纯肿瘤组、同侧伤口+肿瘤组(局部组)和对侧伤口+肿瘤组(全身组),比较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局部组和全身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GF阳性表达率在局部组和全身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炎症可影响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抑制黑色素瘤血管生成.

  • PCI干预的AMI患者院内心功能不全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杨国红;王伟

    目的:探讨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序贯入选2000~2007年收治的首次发生AMI并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患者730例,按Killip分级分为心功能不全组和心功能正常组,分别比较血压、血脂、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30例患者中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者251例,占34.38%.年龄、入院时的心率、CK-MB峰值、入院时血糖和∑STI是AMI患者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01(P=0.006)、1.172(P=0.042)、1.839(P=0.015)、2.111(P<0.001)、1.996(P=0.021),总回归方程的χ2值为26.227,P<0.001,模型预测的真实性为76.8%.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定量评价识别AMI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以便早期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 肝癌患者血浆PLG、α2-AP及D-Dimer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阎欢;王玉亮;姚智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活性,D-二聚体(D-Dimer)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对20例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PLG、α2-AP活性进行检测;同时胶体金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D-Dimer含量.结果:肝癌患者血浆PLG、α2-AP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肝癌患者血浆D-Dime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血浆PLG、α2-AP活性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血浆D-Dimer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1).结论:肝癌患者存在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手术病情的好转而改善.

  • 脊髓髓内肿瘤手术后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柴宏伟;朱涛;张士忠;边涛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术后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73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情况分为两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Ⅰ组)38例,甲基强的松龙常规剂量治疗组(Ⅱ组)35例.观察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按JOA脊髓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率,并统计各组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例数.结果:Ⅰ组术后6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但与Ⅱ组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7天、14天、术后3个月Ⅰ组脊髓功能恢复明显好于Ⅱ组,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术后并发症出现较少,但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术后应用大剂量MP冲击治疗能提高患者术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率,且不增加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亮;李黎明;林毅;朱军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59(28.6±13.8)岁.7例行开放手术,11例行后腹腔镜手术.结果:1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15年,肿瘤无转移和复发.开放手术组肿瘤大径(5.1±1.5)cm;手术时间(128.6±31.3)min;估计出血量(132.9±46.8)ml;术后住院天数(10.0±2.3)d.后腹腔镜手术组肿瘤大径(4.9±2.0)cm;手术时间(59.1±23.0)min;估计出血量(16.4±8.1)ml;术后住院天数(6.0±1.5)d.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多无临床症状,B超、CT、MR可提示肾上腺区实性肿物,确诊靠病理.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行腹腔镜手术优于行开放手术.本病预后良好.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晓惠;辛德荣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子宫内膜癌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方法:对5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其内膜厚度、内膜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经宫腔镜或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协助诊断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在测量内膜厚度<5 mm时可以不做诊刮,定期进行观察,子宫内膜癌和良性内膜病变显示率及动脉阻力指数(RI)值有显著差异(P<0.05). RI=0.45做为良恶性内膜病变之间的鉴别,当RI≤0.4时应考虑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做为绝经后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金卫篷;王宏;尹绍雅;李景荣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2年内复发8例.手术联合放疗化疗者平均生存45个月,单纯放疗或手术者平均生存18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亓俊霞;白人驹;孙浩然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25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阻塞性病变患者的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表现.以DSA表现作为金标准,来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其中,CTA技术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两种后处理方法.结果:25例病例共263支动脉纳入本研究.其中,DSA发现193支狭窄或闭塞的血管(47支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20支重度狭窄,114支闭塞);16层螺旋CTA发现192支狭窄或闭塞的血管(55支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101支闭塞).对于腹主动脉至足背动脉间中度及其以上狭窄(50%~100%)的血管,CT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7%、92.3%、89.7%;对于腹主动脉至腘动脉间中度及其以上狭窄(50%~100%)的血管,CT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91.8%、91.9%.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评估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的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

  • 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症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杨秀琳;王春梅;杨淳彭

    目的:探讨影响妇女采取预防骨质疏松症(OP)行为的相关因素,为提高OP健康教育效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自行设计问卷,OP知识量表、健康信念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190名社区40岁及以上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收到合格问卷177份,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绝经与否,是否学过OP知识,感知到的钙益处及钙障碍是影响饮食习惯的主要因素(P<0.05);而感知到的运动障碍是唯一影响运动的因素(P<0.01).结论: 针对女性的OP健康教育人群需要进一步扩大;为患有慢性病的妇女制定安全、有效的运动计划是该病预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 以脑卒中首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点

    作者:赵鹏;张本恕

    目的:探讨以脑卒中首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1)1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均以脑卒中首诊,其中脑梗死8例、出血性脑梗死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脑出血1例.(2)8例脑梗死中腔隙性脑梗死4例、分水岭梗死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叶梗死2例;1例出血性脑梗死位于右侧顶枕叶,1例脑出血位于左侧丘脑.(3)经针对原发病和脑卒中的双重治疗后,全部患者病情缓解,1例出院后4个月复发.结论:(1)并发脑卒中以缺血性多见,常见类型是腔隙性梗死,且多累及双侧.(2)该病并发的脑卒中治疗上具有特殊性,因此早期确诊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庞文艳;袁如玉;叶岚;黄娇红;李立丰;李广平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将931份心脏科住院病例按HDL-C水平分为3组,小于1.04 mmol/L为低水平组,1.04~1.54 mmol/L为适当水平组,大于等于1.55 mmol/L为高水平组,对3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尿酸(UA)、血糖、急性心肌梗死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水平组和(或)适当水平组明显低于低水平组(P<0.05),高水平组较适当水平组2型糖尿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随机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显著差异(P>0.05).3组病人的住院天数、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患病率无明显差别(P>0.05).高水平组总胆固醇(TC),收缩压高(P <0.05).结论:虽然高水平、适当水平组较低水平组心血管保护作用明显,但高水平组较适当水平组心血管保护作用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质量比数量重要.

  • 加锁髓内针在大鼠股骨骨折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强;王沛;郭乾臣;常德勇

    目的: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骨密度(BMD)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加锁髓内针和普通髓内针固定时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情况.方法:3个月龄雌性Wistar处鼠50只,体重(250±20)g,根据股骨骨折固定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加锁髓内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髓内针组).每只大鼠随机选择一侧股骨,行开放性截骨制作横行骨折,并行内固定术.术后即刻、2、4周对全部大鼠进行X-ray检查,第4周断颈处死所有大鼠,取术侧股骨进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观察,BMD和生物力学检测,分析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同期对照组的纤维性骨痂小,骨性骨痂大,骨性愈合时间提前;实验组骨折局部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侧股骨的大负荷、大桡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锁髓内针较普通髓内针能提供抗旋转稳定性,增加骨量,促进骨性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同时能提高骨折愈合后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

    作者:陈凡;孟林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人血浆标本以盐酸阿替洛尔为内标,酸化后以乙腈沉淀蛋白、二氯甲烷反洗上清液后,取上清液进行色谱分析,以5 mmol/L SDS∶0.04 mol/L KH2PO4∶ CH3OH= 1∶ 1∶1.7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经Agilent Zorbax SB C18(150×4.6 mm, 5 μm)柱分离,检测波长240 nm.结果:二甲双胍标准曲线范围10~5 000 μg/L,y=0.001 12x+0.012 671 (r =0.999 4), 低检测限为10 μg/L ,高、中、低3种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均<7%,日间精密度均<8%,萃取回收率75.6%~86.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人体内二甲双胍药动学研究和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 DNP增加胰岛素刺激骨骼肌细胞摄取葡萄糖作用的机制研究

    作者:姚庆斌;姚智;牛文彦

    目的:观察2,4二硝基酚(DNP)增加胰岛素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测定在胰岛素或/和DNP不同孵育条件下骨骼肌细胞AMP激活的蛋白激酶 (AMPK)、胰岛素受体底物 (IRS1)、蛋白激酶B(AKT)及其底物 (AS160)和核糖体S6蛋白激酶(S6K)的磷酸化水平. 结果:相对于基础组,DNP刺激AMPK的磷酸化,胰岛素刺激Akt和AS160的磷酸化,DNP可以使胰岛素刺激的IRS1丝氨酸磷酸化降低并增加Akt和AS160的磷酸化.结论:DNP刺激L6骨骼肌细胞株(L6-GLUT4myc)成肌细胞AMPK的活性,降低S6K活性, 从而降低IRS1丝氨酸磷酸化,增加胰岛素信号分子Akt和AS160的活性,提示DNP可以通过刺激AMPK,增加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摄取的作用.

  • 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叶伟胜;张建国;林枫松;周连兴;马宝通;张铁良

    目的:探讨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股骨颈骨折60岁以上(60~83)124例,男性55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68.4岁.对无移位型或移位骨折易于复位者74例采用空心钉治疗,对移位骨折并有粉碎块,或有内科合并症者采用全髋27例或双动头半髋置换23例.术后常规给予活性D3、钙、降钙素或二磷酸盐药物.结果:随访2~4年,平均2.6年.空心钉组2例不愈合,9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其中移位骨折7例,但股骨颈骨折均愈合.另2例术后2周时出现感染,总并发症13例(17.6%),余功能优良可61例(82.4%).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组50例,1例术后2周出现脱位, 1例发生术中假体周围骨折, 3例术后1年内死于心脑血管病,2例1年后出现假体松动,共7例(14.0%).功能优良35例,可8例,占86.0%.结论:对于无移位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首选早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疗效满意.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复位困难可选用骨水泥型全人工关节或双动半髋置换方法.给予活性D3、钙、降钙素或二磷酸盐药物,预防再骨折,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琨;聂秀玲;刘德敏;于德民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APM-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276G/T在天津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9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165例糖耐量正常(NGT)人群APM-1基因SNP276进行分析,通过放免法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并对各受试者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 SNP276 3种基因型在T2DM组和NGT组间总体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但T2DM组中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NGT组(24.74% vs 32.42%, P<0.05).(2) 两组中,GG型BMI、FPG(仅见于T2DM组)、FINS、TG(仅见于NGT组)、HOMA-IR显著高于TT型,HDL-C、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TT型.(3) 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2DM组中血浆脂联素水平与FPG和HOMA-IR呈显著负相关,HOMA-IR是影响脂联素水平显著的因素.结论:APM-1基因SNP276与天津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任惠珠;陈莉明;单春艳;常宝成;卢山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进程与骨密度的关系以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85名糖尿病病人(正常白蛋白尿组5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0例,临床蛋白尿组45例,肾功能异常组40例)及55名正常人的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收集临床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增加1.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的骨密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的骨密度则显著降低,OP患病率增加1.7~5.3倍 (P<0.05).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骨密度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呈负相关,与体质指数(BMI)、血钙(Ca)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进展是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OP的重要原因.骨质丢失量与糖尿病肾病程度及危险因素是否得到有效处理有关.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不同梗死部位的预后分析

    作者:张海燕;李新

    目的:分析不同梗死部位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NIHSS评分及其90 d预后评估,旨在建立一种早期、客观、准确的评价各型TOBS预后的新方法.方法:将63例TOBS患者根据MRI分为幕上、幕下及幕上下均受累3组,记录其入院NIHSS评分,90 d后进行mRS评分,对其预后行统计分析.结果:MRI显示幕上下脑组织皆受累或幕下脑干、小脑受累, 且NIHSS评分高者,预后差,mRS评分为4~6分,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单纯幕上受累,NIHSS评分相对较低 ,预后较好,mRS评分为0~3分.NIHHS评分和mRS评分高度相关(r=0.891).结论:MRI表现及NIHSS评分可做为评价不同部位TOBS预后生存状态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可靠的预后评估.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

    作者:毛海燕;卢桂玲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它们和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患者、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bet和GATA-3 mRNA表达状况;用ELISA检测SLE患者、正常人血清中IL-10和TGF-β水平.结果:SLE患者T-bet mRNA表达低于正常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LE患者GATA-3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LE患者IL-10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TGF-β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Th1/Th2免疫不平衡占优势,调节Th1细胞的转录因子T-bet表达降低,调节Th2细胞的转录因子GATA-3表达升高,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TGF-β没有明显变化.

  •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何雅娜;张云亭;李威;张敬;张静;陈静

    目的:分析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MRI特征,并分析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及非VHL综合征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差异.结果:11例中8例为单发肿瘤(72.7%),3例VHL综合征均为多发肿瘤(27个).MRI表现多与肿瘤大小相关.除体积较小(上下径≤1 cm)者多位于颈髓外,以胸髓多见,邻近背侧软脊膜.肿瘤边界清楚,强化明显.≤1 cm的肿瘤呈点状或结节状,为均匀等T1、稍长T2信号,强化均匀;>1 cm的肿瘤多呈香肠状、葫芦形或不规则形,多以稍长T1、稍短T2为主的混杂信号,不均匀强化.肿瘤常继发大范围脊髓囊性改变(77.8%)及水肿,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1 cm的肿瘤内部及周围常见流空血管影(100%).除VHL综合征患者常发生多发、体积小的肿瘤,VHL综合征与非VHL综合征患者在MRI表现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检查是首选方法.

  • 彩色多普勒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杰;尹彦玲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4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4例中良性53例,恶性21例.恶性病灶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模糊,形态不规整,周边无声晕,内可见微小钙化,血流信号丰富.良性病灶表现为:边界规则并可见声晕,内部回声相对均质,少有沙砾样钙化.病灶内部血流较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 妊娠合并子宫畸形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作者:牟献忠;张俊农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6 177例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33例(0.53%)妊娠合并子宫畸形者的分娩处理原则和围产结局.结果:妊娠合并子宫畸形孕妇的胎位异常、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42.42%、39.39%、42.42%)以及剖宫产率(90.91%)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妊娠者(均P <0.01).结论:妊娠合并子宫畸形为妊娠高危因素,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术指征以减少对母婴的不利影响,提高围产质量.

  • 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在COPD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邢晓莉;王燕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COPD患者、健康对照者各30例,分别测定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对照组的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并测定肺功能(FEV1、FEV1/FVC)及BMI等指标.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血清1,25-(OH)2VitD3及钙磷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各组血清1,25-(OH)2VitD3、钙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血清磷水平于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急性加重期和对照组中,血清1,25-(OH)2VitD3水平与BMI、肺功能指标成正相关,血清钙水平与BMI成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不论急性加重期还是稳定期血清1,25-(OH)2VitD3与钙磷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影响预后,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诊疗

    作者:张士忠;朱涛;柴宏伟;边涛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开颅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生化、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形成机制,总结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27例颅脑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进行再次手术,对所有病例的临床、生化、影像资料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术前均有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出现,术后4例死亡,余23例病人随访6个月行GOS评分,恢复良好及轻度残疾者11例,重残及植物生存者12例.结论:该类病例颅脑损伤重、手术减压迅速解除损伤血管受压、纤溶功能亢进等可能是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术前、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动态CT检查是及早发现并处理这种比较少见的对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手段.

  • 发育期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变化

    作者:张卫鹏;史学峰;邢咏新;赵堪兴

    目的:研究发育过程中大鼠视皮层2/3层锥体神经元的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变化,以及在生后早期自发性突触活动情况,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IR-DIC)结合电荷耦合式摄像机(CCD-Camera)可视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生后2~7、8~14、15~21、22~28 d各组sEPSCs变化,同时于电极内液中加入虫荧光黄,对所记录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视皮层神经元sEPSCs幅值随发育逐渐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视皮层神经元sEPSCs频率随发育逐渐提高(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1).但2~7 d组与8~14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皮层2/3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以及生物电学特性随发育逐渐成熟.结论: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突触后膜AMPA受体功能表达随发育逐渐成熟,生后早期突触并非完全处于静息状态,具有一定的早期自发突触功能活动.

  • PPARs激动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炎症反应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尚进林;程焱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激动剂苯扎贝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炎症反应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PPARs激动剂是否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苯扎贝特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检测各组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观察PPARs激动剂对大鼠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白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苯扎贝特治疗组大鼠脑含水量减少(P<0.05)及脑伊文思蓝含量下降(P<0.01);缺血脑组织MPO活性降低(P<0.01);炎症因子IL-1β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 PPARs激动剂苯扎贝特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早期血脑屏障损害,其保护作用与抑制炎症有关.

  •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作者:李明新;阚世廉;张建国

    目的:总结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41 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手术行掌侧入路骨折切开复位、LCP 内固定治疗.结果: 4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8~19个月, X线片示骨折于术后9~15周达临床愈合,平均12.3周.有3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术后血肿,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无伤口感染.根据 X 线片测量,术后掌倾角从6°~14°(平均 9.2°);尺偏角从12°到 25°(平均18. 8°).根据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进行综合评定:优23例, 良 14 例,可 2例,差2例,优良率 90.2%.结论: LCP可牢固把持骨块,适于早期活动,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围术期肺栓塞的预防

    作者:宋振国;李锦城;王婉华;高鲁渤

    目的:对有高度肺栓塞(PE)危险的手术病人围术期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和充气加压泵(IPC)对双下肢充气加压的方法进行预防,观察预防效果.方法:有高度PE危险的手术病人分为两组:Ⅰ组:术前D-二聚体(D-D)>0.5 mg/dl或B超检查发现已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者125例为实验组Ⅰ,术后1~7 d,每天使用LMWH 4 000 U进行皮下注射;Ⅱ组:术前D-D <0.5 mg/dl且B超检查未发现有下肢DVT 者178例为实验组Ⅱ,术中采用IPC对双下肢充气加压的方法,术后连续应用7 d;Ⅲ组,检索既往病历中有高度PE危险的病例213例为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预防PE措施.比较3组病人PE确诊率、疑诊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组确诊PE 1例,疑诊3例,死亡2例;Ⅱ组确诊PE 1例,疑诊2例,死亡1例;Ⅲ组确诊PE 11例,疑诊31例,死亡14例;Ⅰ、Ⅱ组PE确诊率、疑诊率、死亡率均明显少于Ⅲ组(P<0.05),Ⅰ、Ⅱ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围术期有高度PE危险的手术病人,采用LMWH抗凝和IPC对双下肢充气加压的方法可明显减少围术期PE确诊病例和疑诊病例的发病率、死亡率,减少围术期并发PE 的可能,提高围术期安全.

    关键词: 肺栓塞 围术期 预防
  • β-连接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乳房外Paget病中的表达

    作者:石晶;周之海

    目的:探讨β-连接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在乳房外Paget病(EMPD)中的表达及两者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EMPD组织和30例湿疹组织中β-连接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结果:EMPD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为75.00%,显著高于湿疹组织.cyclinD1在乳腺外Paget病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0.63%,而在湿疹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β-catenin呈正常膜表达的组织中,有46.67%呈cyclinD1过度表达;而β-catenin异常表达的组织中,有84.38%cyclinD1为过度表达.β-catenin在EMPD的异位表达率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β-catenin的异位表达激活了cyclinD1的过度表达,引起了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EMPD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Forsus矫治已过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的颜面美学变化

    作者:许皓;李洪发;王伟

    目的:将常规用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治疗的Forsus矫治器,应用到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该类患者,评价其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程度.方法: 临床选择19例已过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安氏Ⅱ类患者,根据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的软组织测量标志点,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侧貌改变.结果:H角减小(1.43±0.94)°,鼻唇角增大(1.71±1.42)°,上唇突点后移(1.36±0.44)mm,上唇突距减小(2.02±0.10)mm,上唇角减小,上下唇角增大;下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Forsus矫治器能在短时间内使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软组织侧貌得以改观.避免了部分患者拔牙正畸或正颌外科,对现有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矫治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 大剂量氨溴索对胸腹肿瘤术后患者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洋;王东浩

    目的:研究大剂量氨溴索对胸腹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胸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0)和治疗组(n =30).对照组静脉注射氨溴索30 mg/次,3次/d ;治疗组静脉持续注射氨溴索900 mg/d (37.5 mg/h),两组均连续用药5 d .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和临床肺感染评分(CPIS)变化,统计抗生素费用、ICU时间、ICU费用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用药后大剂量组氧合指数和CPI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ICU时间缩短,抗生素费用、ICU费用明显减少.结论:大剂量氨溴索有助于控制胸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肺炎,改善肺功能,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 双泛素和中期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杜杰;江涛;王西墨

    目的: 探讨双泛素(FAT10)、中期因子(M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FAT10和MK的表达,并观察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AT10在77.8%的结直肠癌中表达,仅在16.7%的癌旁组织中表达(P<0.005);MK在80.6%的结直肠癌中表达,仅在11.1%的癌旁组织中表达(P<0.005);FAT10和MK的表达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组织分级、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P>0.05);FAT10与MK呈正相关(P<0.005).结论: FAT10和MK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呈显著性高表达,协同作用了癌的发展过程,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评估的选择指标.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李静;钟启平

    目的:了解医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种类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对从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老年感染患者338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5.32%,以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假单胞菌所占比例高,在药物敏感性方面,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高(100%),绿脓假单胞菌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85.48%),鲍曼不动杆菌以美罗培南敏感性高(1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复方新诺明敏感性高(92.31%).结论: 医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菌种对同一抗菌药物敏感差异较大,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的处理

    作者:张霞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的处理方法,以便更安全地进行手术.方法:回顾分析年龄在65岁以上并接受了髋关节置换的住院病人,按入院时心功能状态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经过相应处理,两组病人重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发生率是否不同.共109例病人被纳入分析.根据病人病情,两组病人分别给予了纠正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并发症,控制肺感染,改善心肌缺血,治疗重要的心律失常,并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及预防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改善病人心功能状态的治疗.结果: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中、术后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未发现明显不同.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是安全的.

  • 肥胖代谢综合征儿童游离脂肪酸与血糖代谢分析

    作者:张奕;刘戈力;穆青;杨箐岩;马咸成

    目的:探讨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血游离脂肪酸(NEFA)测定在评价和预测儿童代谢综合征(MS)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中的价值.方法:门诊确诊肥胖儿童109名及31名健康体检儿童,进行人体参数测量并收集临床基本资料,测定血脂,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根据腰围、血压、血脂及血糖指标将患儿分为MS组和非MS组.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组与非MS组NEF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组OGTT糖负荷后1 h血糖(1h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非MS组(P<0.05),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低于非MS组,但两组的空腹及糖负荷后其余时间点血糖(30 min、2 h、3 h)、胰岛素浓度(30 min、1 h、2 h、3 h)和胰岛素分泌功能(ISI)、血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值(AUCBG/AUCIN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rman相关分析提示1 hPG与胰岛素抵抗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NEFA作为评价肥胖儿童MS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可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OGTT比单纯采用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能更加有效的评价肥胖儿童MS和心血管危险因素.

  • 骨骼肌细胞膜去极化对葡萄糖转运子4转位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琳娟;姚智;牛文彦

    目的:探讨高钾造成的骨骼肌细胞膜去极化对葡萄糖转运因子4(GLUT4)转位的调节作用.方法:用55 mmol/L的葡萄糖酸钾孵育L6GLUT4myc肌管使细胞膜去极化,用偶联抗体的比色法检测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结果:膜去极化介导的GLUT4myc转位呈时间依赖性,2 min和5 min时细胞膜上GLUT4myc的含量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并随时间的延长回复到基础状态;去极化作用同样急性增加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的磷酸化.结论:高钾诱导的细胞膜去极化可使膜表面GLUT4myc快速增加,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可能参与高钾刺激的骨骼肌细胞GLUT4myc转位的机制.

  • 半导体激光预防根管治疗诊间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青

    根管治疗是口腔临床中用于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基本方法.由于根管系统特别是磨牙根管系统的多变、复杂,以及肉眼无法看到等特点[1],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牙髓腔及根管的增龄性变化,使临床医师普遍认为根管内的治疗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质量控制困难,且在临床实践中也确实存在磨牙根管治疗期间出现局部疼痛、肿胀,临床症状加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治疗失败的诊间疼痛等现象.

  • PPH术在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刚;沈祖强;吕发展;石岩

    1998 年意大利学者Longo[1]根据"肛垫下移"的理论将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用于治疗脱垂性内痔.在治疗痔病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将PPH手术的适应证逐步由痔病进一步扩大至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的中重度内痔、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前突等.我院于2006年开始应用PPH至今,开展PPH术107例,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将经验交流如下.

  • 心电图心电向量图联合诊断左室肥厚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琪;陈情;朱晓琳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诊断“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初选手段,但其准确性及敏感性偏低,不少学者对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ECG、心电向量图(vectorcardiogram,VCG)诊断LVH进行了对比研究,勿容置疑地得出UCG的敏感性远远高于ECG、VCG ,准确性及特异性高达85%[1],能准确地测出左心室厚度、室间隔和左心室内径,计算出左心室重量,具有准确、简便、无创等优点,为高血压患者检查左室肥厚的首选方法[2].

  • 刚果(布)首都医院儿科疾病构成

    作者:马学路

    了解非洲国家儿科疾病的特点及分布,对援外医疗的迅速实施及处理至关重要.为了便于今后援外医疗队员和国内同行了解非洲地区的小儿发病状况,本文将近年来在刚果首都医院儿科就诊的小儿疾病种类进行了统计分析.

  • 高糖对THP-1人单核细胞吞噬杀菌功能的影响

    作者:孟东;陈樱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细菌感染一直以来是困扰糖尿病患者和广大医生的难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蛋白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降低等诸多的因素,极易造成各类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胆道及皮肤软组织的感染率分别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1].且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感染往往不易控制.虽然有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但感染的发生率仍有增多的趋势,感染引起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仍占较高的比例.因此从根本上探讨感染的发病机制就显得尤其关键.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糖可抑制免疫细胞和促进凋亡[2].本文在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的基础上以高糖刺激,通过检测单核细胞吞噬杀菌功能指标,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人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希望能从细胞免疫学的角度了解糖尿病患者易感染的发病机制.

  • 鼓室内注射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

    作者:任海棠;刘丽燕;黄永旺;周祥宁

    突发性聋病因复杂,病毒感染、内耳血循环障碍及自身免疫异常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公认的原因,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激素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在50%~70%之间[1].仍然有很多患者治无效,或者是没有痊愈.

  • 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作者:陈俊华;孙夫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是早产儿当中常见的一种危重症,有较高的死亡率,占早产儿死亡的50%~70%[1],常需要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治疗NRDS,CPAP是在患儿有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呼吸由病人自主进行,吸气不加压力,而于呼气末给以不定的正压,使呼气末压不降到0,整个呼吸的循环均在正压高氧下进行,但吸气压力不增加[2].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成药中的痕量硒

    作者:邵泽生;王新省;蒋东

    随着硒元素防癌、抗癌等临床功效的确立,国内外学者对中药、食品、保健食品等物质中硒的分析越来越重视[1~3].研究的主要目的为硒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及能够发现含硒量更为丰富的物质.

  • 卵巢交界性肿瘤80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耀梅;田爱军;张景玉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是一种处于良、恶性交界范畴内的肿瘤,与同样分期的卵巢癌相比预后好得多.BOT发病率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14%,以往BOT的治疗方式和卵巢癌相同,但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对BOT认识的不断加深,其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年轻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性手术.本文总结80例BOT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不同材料用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光;任勇武;张健

    过去临床上多采用钴铬合金材料铸造支架,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但因钴铬合金比重大,所制作的义齿较重,且个别患者在临床应用中偶会出现口腔黏膜刺激症状,亦有致敏报道[1].而钛合金具有较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耐腐蚀性,弹性好,其强度、硬度较纯钛高,但低于钴铬合金、镍铬合金.

  • 颅内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朴颖哲;李文良

    颅内原发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 GCTs)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胚胎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约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3%[1].

  • TLRs的负性调节因子

    作者:葛睿;田景琦;钟玉霞;张学军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免疫学家Janeway提出了关于固有免疫系统病原体的模式识别理论.该理论认为,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如脂多糖(LPS),双链RNA等,可被固有免疫细胞所识别,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而固有免疫细胞则表达一类可识别PAMP的分子,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RRs).

  • T细胞型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

    作者:梁文同;贾志强;谢旭磊;贾士强;颜晓燕;赵彩霞

    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GL)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的10%~15%,实质上包括两类细胞,CD3+ T淋巴细胞和CD3- NK细胞,正常情况下,CD3-NK细胞占LGL的60%~80%[1].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 ,LGLL)是起源于CD3-或C3+ 的克隆性疾病.临床分为T细胞型LGLL和NK细胞型LGLL.现报告1例T细胞型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 -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 T-LGLL).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