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毒理学杂志

毒理学

毒理学杂志

Journal of Toxicology 독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卫生毒理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3/R
  • 国内刊号: 赵超英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dulixuezz@163.com
  • 曾用名: 卫生毒理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毒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喹乙醇致大鼠肝脏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丽丽;薛玲;曹福源;孟春燕;关维俊;张艳淑

    目的 探讨喹乙醇(0LA)染毒对实验大鼠肝脏炎症反应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OLA致肝损伤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0 mg/kg OLA组、40 mg/kg OLA组和60 mg/kg OLA组,每组实验动物8只.不同剂量OLA染毒组大鼠通过灌胃给不同浓度等体积的OLA溶液;对照组灌胃等体积双蒸水.染毒4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肝组织做病理观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随着OLA染毒剂量的增加,血清中ALT、AST、ALP和LDH含量逐渐升高;肝组织中T-AOC和SOD、GSH-Px、CAT活性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OLA组肝组织中TNF-α分别升高了11.68%、12.74%和1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6分别升高了45.99%、70.81%和8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组织TNF-α和IL-6含量与染毒剂量呈正相关(r=0.948,P=0.026和r=0.954,P=0.023).大鼠肝脏病理观察,OLA组大鼠肝脏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结论 OLA染毒可致大鼠肝组织中发生炎症反应,继而引起肝组织损伤.

  • 硫酸镍处理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

    作者:陶熙;李坚;胡晓婷;张彩霞;王良;苏莉;郑菁;孙应彪

    目的 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硫酸镍对体外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胶原酶消化以及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经体外贴壁培养获得高纯度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取对数生长期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硫酸镍0、250、500和1 000μmol/L分别处理6、12和24 h后收集细胞,超声处理后离心取上清液,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羟自由基(·0H)抑制能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硫酸镍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硫酸镍染毒6h时,硫酸镍l 000 μmol/L组CAT活力显著降低(P<0.01),硫酸镍500 μmol/L抑制羟基由基能力也开始降低(P<0.01);染毒12h时,硫酸镍500 μmol/L组CAT活力开始下降(P<0.01),各染毒组SOD活力和抑制羟基由基能力开始降低(P<0.01);染毒24 h时,各染毒组CAT和SOD活力以及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或P<0.01).结论 硫酸镍可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而致氧化损伤.

  • 氯沙坦对百草枯急性染毒大鼠肺组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丁皎;郭芳;孙应彪;苏莉;胡晓婷;李坚;李晋;赵迟

    目的 观察百草枯急性染毒大鼠肺组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氯沙坦对大鼠百草枯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百草枯(PQ)组以及氯沙坦干预7和14d组.NS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PQ组为PQ 4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此后每天灌胃生理盐水;氯沙坦干预组为PQ 4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后,氯沙坦10 mg/kg·d连续灌胃给药7和14 d.各组分别于第15d处死并取肺组织,常规制备肺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制备组织匀浆并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LISA)测定大鼠肺组织中IFN-γ、TNF-α、IL-8、IL-10的含量.结果 (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PQ急性染毒后大鼠肺泡间隔弥漫性显著增宽,部分区域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小血管壁增厚,经氯沙坦干预后病理改变有一定程度的逆转.(2)与NS组比较,PQ染毒后大鼠肺组织中IL-8和TNF-α含量升高(P<0.05),而IL-10和IFN-γ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PQ组比较,氯沙坦干预7和14d组IL-8、TNF-α、IL-10和INF-γ含量均逐渐升高(P<0.05);与NS组比较,氯沙坦干预7和14 d组IL-10和INF-γ含量基本恢复正常(P>0.05).结论 炎症因子可能参与PQ急性肺损伤过程,且氯沙坦对PQ引起的肺组织炎性因子异常改变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 番茄红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

    作者:杜宏举;郑珊;马玲;张鹏;聂燕敏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番茄红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剂量组动物分别灌胃给予0.37、3.67和11 mg/kg· BW的番茄红素,阴性对照组给予食用植物油,连续灌胃30 d后,对小鼠进行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 中和高剂量组小鼠足跖肿胀度值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抗体生成数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中和高剂量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番茄红素能够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 芹菜素处理雄性大鼠肝、脑、睾丸、肾和血清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

    作者:刘玲飞;陈文材;刘佳微;吴双;党瑜慧;常锐霞;李芝兰

    目的 观察芹菜素(Apigenin,AP)对雄性大鼠肝、脑、睾丸、肾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低剂量组(AP 234 mg/kg)、中剂量组(AP 468 mg/kg)和高剂量组(AP 936 mg/kg),灌胃35 d后测定血清和肝、脑、睾丸、肾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肝和血清234、468和936 mg/kg剂量组及肾468和936 mg/kg剂量组T-AOC低于对照组(P<0.05),睾丸234和468 mg/kg剂量组T-AOC高于对照组、936 mg/kg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脑468和936 mg/kg剂量组T-AOC高于对照组(P<0.05);肝234 mg/kg剂量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468和936 mg/kg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睾丸234 mg/kg剂量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肾468 mg/kg剂量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936 mg/kg剂量组高于对照组(P<0.05);脑468 mg/kg剂量组和睾丸234、468和936 mg/kg剂量组GSH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肝芹菜素组SOD、CAT、GSH-Px活力低于对照组,睾丸芹菜素组SOD、GSH-Px活力低于对照组,脑芹菜素组SOD、GSH-Px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肾和血清抗氧化酶变化复杂.结论 芹菜素能影响大鼠肝、脑、睾丸、肾、血清的抗氧化系统,但不一致:在本实验条件下,芹菜素在脑组织表现为抗氧化作用,在睾丸组织较低剂量下表现为抗氧化作用、较高剂量下表现为促氧化作用,在肝、血清、肾表现为促氧化作用;芹菜素对大鼠脏器脂质过氧化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不一致.

  • 紫杉醇遗传毒性研究

    作者:程东;韩晓英;张天亮;姚文环;周雯

    目的 探讨紫杉醇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 进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并根据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用CHL细胞进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 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中,30.0 mg/kg· BW剂量组雌、雄小鼠微核率分别为20.4‰和20.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毒性试验中,5 000、1 667、556、185、62、21和7μg/ml剂量组RGR值分别为56.7%、63.6%、72.7%、73.2%、82.5%、89.2%和93.2%,显示紫杉醇有细胞毒性;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5 000、1 667和556μg/ml剂量组致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42.33%、27.67%、22.33%;39.33%、26.00%和20.3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紫杉醇对原核细胞未显示致突变作用,在真核细胞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显示对染色体具有损伤作用.

  • 乙醇胺某些致突变试验研究

    作者:霍娇;张梦云;张立实;徐培渝

    目的 检测乙醇胺的诱变性,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3种致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淋巴瘤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Ames试验设剂量组为0.08、0.4、2.0、10.0和50.0μl/皿,另设空白、溶剂、阳性对照组;微核试验设剂量组为343.75、687.5和1 375.0 mg/kg,另设阴性、阳性对照;TK基因突变试验设剂量组为4、6、8和10 mmol/L,另设阴性、阳性对照组.结果 Ames试验中,加或不加S9的情况下,乙醇胺对TA97和TA100菌株有致突变作用.微核试验中,雌雄鼠微核率均呈现剂量-反应关系;雄鼠低、中两剂量组以及雌鼠中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K基因突变试验各剂量组突变频率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测试剂量范围内,Ames试验、微核试验结果提示阳性,TK基因突变试验显示阴性.乙醇胺遗传毒性尚需结合其他检测系统进行探究和验证.

  • 维甲酸致小鼠畸形佳剂量的探索

    作者:陈默;苏丽莉;余永莉;朱成学;黄益玲;李啸红;刘茂生

    目的 探索维甲酸诱发昆明小鼠畸形发生率较高、畸形特征明显和胚胎成活率较高的佳剂量.方法 昆明小鼠孕鼠3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5个实验组(维甲酸)和溶剂对照组(花生油).实验组在小鼠孕第10天用20、40、60、80和100 mg/kg维甲酸灌胃1次,溶剂对照组采用0.3 ml/只花生油于孕第10天灌胃小鼠一次.各组孕鼠于孕19 d处死,记录孕鼠的体重、子宫重、胎盘重、胚胎植入总数、吸收胎数、活胎数、死胎数.观察胚胎外观畸形发生情况,并测量胎鼠体重、身长、尾长.结果 (1)各组孕鼠在实验期间一般状况无明显差异.(2)20 mg/kg维甲酸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无差异;维甲酸组从40 mg/kg这一剂量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外观畸形胎,主要表现为脑膜膨出,短肢,短尾,并趾等畸形.其畸胎数和畸胎率明显高于20 mg/kg维甲酸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且畸胎数和畸胎率随维甲酸剂量增高而升高,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1);80 mg/kg维甲酸组和100 mg/kg维甲酸组的活胎数和活胎率明显≤60 mg/kg维甲酸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60 mg/kg维甲酸剂量,各组的吸收胎数和吸收胎率明显高于40 mg/kg维甲酸组、20 mg/kg维甲酸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100 mg/kg维甲酸死胎率达8.83%,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3)维甲酸各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胎鼠体重减轻,身长缩短,尾长缩短.≥60 mg/kg维甲酸剂量,各组胎鼠的体重、身长、尾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 mg/kg维甲酸作用昆明小鼠,其胚胎无明显的外观畸形;40 mg/kg维甲酸对小鼠胚胎有致畸作用,且畸胎率随维甲酸剂量增高而升高.(2)在本实验条件下,若用维甲酸造胚胎典型畸形模型,佳灌胃剂量为80 mg/kg;若研究某种物质对维甲酸致畸的拮抗作用,所选维甲酸剂量好在40 ~ 60 mg/kg之间.40 mg/kg维甲酸剂量比较好.

  • 棒曲霉素引起HEK-293细胞DNA损伤的溶酶体途径

    作者:徐源;姜丽平;陈敏;耿成燕;魏屹威;杨光;仲来福;刘晓芳

    目的 研究棒曲霉素(PAT)引起的DNA损伤与细胞内ROS水平以及溶酶体的关系,探讨PAT遗传毒性的机制.方法 以HEK-293细胞作为试验系统,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DNA损伤情况,2’,7’-二氢二氯荧光素检测ROS水平,吖啶橙测定溶酶体膜稳定性;采用NAC和NH4C1对溶酶体进行保护干预;采用NAC、NH4Cl、抑胃肽干预PAT所致的DNA损伤.结果 PAT作用细胞1h,不同浓度引起细胞DNA链断裂、溶酶体膜稳定性改变和ROS水平增加;经NH4Cl、NAC预处理,PAT引起的溶酶体膜稳定性均增强了;经NH4Cl、NAC和抑胃肽干预处理,PAT引起的DNA链断裂几乎完全被阻止.结论 棒曲霉素可致HEK-293细胞DNA链断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溶酶体途径有关,溶酶体可能是棒曲霉素细胞毒性的生物靶点之一,并由ROS引起溶酶体膜稳定性的破坏.

  • 低剂量双酚A及其与苯并芘联合染毒对人乳腺上皮细胞MDM2基因的影响

    作者:杨淋清;罗凌凤;黄海燕;吴德生;崔栋;周丽;林晓阳;刘建军;张文昌

    目的 观察BPA与B[a]P联合作用对3种乳腺上皮细胞MDM2及T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荧光法检测环境相关剂量BPA对3种乳腺上皮细胞S期细胞比例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检测环境相关剂量水平(10-9、10-7 mol/L) BPA及其与10-6 mol/L B[a]P联合作用对3种乳腺上皮细胞中MDM2和TP53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环境相关剂量的BPA可以引起MCF-7细胞S期细胞比例增高;环境相关剂量的BPA单独作用对3种类型乳腺上皮细胞MDM2和TP53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B[a]P单独作用可以引起MCF-10A细胞中MDM2基因表达水平的轻微增加及MCF-7细胞中MDM2基因表达的显著增加;在MCF-7细胞中BPA与B[a]P联合作用可明显增加B[a]P所引起的MDM2基因表达上调,而在HMEC和MCF-10A细胞未发现该现象,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的改变基本一致,同时p53/mdm2比值降低.结论 环境相关剂量的BPA与B[a]P联合作用可以在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的MCF-7细胞中引起MDM2基因及其蛋白产物表达水平的显著上调,提示环境暴露剂量的BPA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依赖的作用途径增加化学致癌物致乳腺癌发生风险.

  • MTT法检测卵蛋白刺激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佳实验条件的研究

    作者:王彦;王长征

    目的 探讨MTT法检测卵蛋白(OVA)刺激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佳实验条件.方法 制备OVA诱导哮喘小鼠模型,分离脾淋巴细胞.接种不同浓度的脾淋巴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点测定吸光度(A)值,确定佳细胞浓度和检测时间.观察不同浓度OVA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佳脾淋巴细胞接种浓度为2×106 ~4×106 cells/ml,佳检测时间为48 h.培养24和48 h时,细胞浓度为1×106 ~4×106 cells/ml,A值与细胞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10μg/ml OVA可诱导脾淋巴细胞显著增殖,100μg/ml OVA反而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MTT法可用于检测哮喘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细胞浓度与A值呈线性关系.OVA浓度是影响脾淋巴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 铬离子对成骨细胞的毒性及对Tnfrsf17基因的影响

    作者:高金巍;李大河;杨生生;缪明永;徐卫东

    目的 观察Cr3+对成骨细胞SaO2的细胞毒性以及在Cr3+的作用下对成骨细胞Tnfrsf17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aO2成骨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LP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分泌情况,VonKossa试剂盒检测细胞钙结节形成.通过Rt-PCR及Western检测Cr3+对Tnfrsf17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Cr3+的刺激作用下,与对照组相比,成骨细胞在相应时间节点细胞活性和钙结节形成明显受限,ALP的分泌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的降低.在Cr3+的刺激作用下,0.1、1.3和150 mg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Tnfrsf17的基因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在24、48和72 h后均有所下降.结论 Cr3+对成骨细胞有细胞毒性而且可以下调Tnfrsf17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

  • T-2毒素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作者:方海琴;何俊;赵君;李利忠;赵增明;束玉磊;耿雪;彭双清

    目的 应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作为模型探讨T-2毒素对mESC的作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0.5 ng/ml T-2毒素处理分化过程中的mESC 24、72和120 h,流式细胞术检测mESC的活性氧簇(ROS)的生成,比色法检测mESC的抗氧化防御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力变化,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0.5 ng/ml T-2毒素作用72与120 h,mESC中ROS大量蓄积,抗氧化防御酶(SOD、GPZ)活力下降,MDA增加,其效应呈现时间依赖关系.自由基清除剂(Trolox,200 μmol/L)预处理可以降低T-2毒素对mESC抗氧化防御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减轻T-2毒素引起的mESC中ROS的蓄积以及MDA的增加.结论 低剂量T-2毒素染毒引起mESC的氧化损伤是其发育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 低剂量硝酸镧对糖尿病大鼠肝脏PPAR-γ和GLUT4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冬梅;史勇;黄可欣;马洪喜

    目的 探讨口服低剂量硝酸镧对糖尿病大鼠肝脏PPAR-γ和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即对照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18只)和硝酸镧给药组(12只),3组大鼠分别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硝酸镧(0.2 mg/kg)灌胃1个月,然后处死取血清和肝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PPAR-γ和GLUT4的蛋白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PPAR-γ和GLUT4的阳性表达强度;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硝酸镧给药组和糖尿病模型组,两组大鼠血清中PPAR-γ和GLUT4的蛋白含量及肝脏组织中PPAR-γ和GLUT4的蛋白阳性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硝酸镧给药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更为显著(P<0.001).结论 口服低剂量硝酸镧(0.2 mg/kg)可通过上调大鼠血清及肝脏PPAR-γ蛋白和GLUT4蛋白,从而对肝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转Bt基因大米对大鼠雄性子代生精功能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二辉;于洲;支媛;刘珊;包汇慧;徐海滨

    目的 研究亲代转Bt基因TT51大米暴露对大鼠雄性子代生精功能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亲代雌雄大鼠连续给予含60%对照市售稻花香大米、亲本明恢63大米和转Bt基因TT51大米饲料70 d后,交配产生子代,各组母鼠孕期和哺乳期继续给予相应受试大米饲料.子代雄信大鼠断乳后各组继续给予相应受试饲料70 d后,测定各组子代大鼠睾丸、附睾、前列腺、精囊腺等脏器系数,进行附睾尾精子数量、精子活率和精子畸形率以及血清中性激素水平检测.结果 TT51大米组与亲本明恢63大米组和市售大米组比较,子代雄性大鼠精子各项指标以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检查显示各组动物前列腺、睾丸和附睾结构完整清晰,睾丸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出血、坏死及精细胞发育异常.结论 与对照和亲本相比转Bt基因大米暴露对雄性子代大鼠生精功能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玻连蛋白对肝癌细胞株凋亡的抑制效应及可能的机制

    作者:朱伟;刘颖芝;李文学;陈建玲;李军涛;杨光宇;吴锦银;梁晓芸

    目的 了解玻连蛋白(Vitronectin,VTN)对肝肿瘤细胞株SMMC 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对抗3,3’-二吲哚甲烷(3,3’-diindolylmethane,DIM)诱导SMMC 7721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该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分子.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试剂观察VTN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VTN微管蛋白形态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VTN对抗植物化学物诱导SMMC 7721细胞凋亡及所涉及的信号分子表达变化.结果 VTN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可抑制细胞凋亡诱导剂对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 体外实验条件下,VTN有助于肝癌细胞株SMMC 7721生长并可保护SMMC7721细胞,使其免予受到凋亡诱导剂的作用,提示VTN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化学物诱导凋亡的生物学作用.

  • 环磷酰胺对大鼠脾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包汇慧;耿雪;贾旭东;汪会玲;支媛;胡静;陈浩;于洲;杨华

    目的 经口染毒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TX)以确定脾脏免疫相关指标在大鼠免疫抑制模型中的变化,为毒性评价免疫抑制模型提供科学的检测指标.方法 选用40只28日龄Wistar雌性大鼠称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环磷酰胺染毒组(剂量分别为5、10和20 mg/kg·BW).经口连续染毒环磷酰胺28 d后,取脾脏、胸腺、淋巴结、肝、肾、心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FACS法检测脾脏中免疫细胞类型及比例的变化;IHC染色观察免疫细胞形态,FACS法检测脾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经口给予环磷酰胺28 d后,CTX染毒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5 mg/kg· BW组大鼠脾脏、胸腺指数降低,20 mg/kg· BW组大鼠脾脏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脾、胸腺、淋巴结发生不同程度的坏死、凋亡,随着给药剂量的不同,在免疫组织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肾、心脏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坏死、心肌断裂.脾脏B细胞百分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 mg/kg· BW组脾脏T细胞百分含量升高,10和20 mg/kg· BW组脾脏T细胞百分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脏NK细胞百分含量随染毒剂量升高而升高,10和20 mg/kg· BW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 mg/kg· BW组脾脏Th细胞百分含量略有升高,10和20 mg/kg· BW组Th细胞百分含量降低;染毒组脾脏Tc细胞百分含量升高;脾脏细胞凋亡数量随染毒剂量升高而升高,早期凋亡细胞数量与染毒剂量呈正相关性,各染毒组细胞凋亡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CTX 10 mg/kg· BW经口染毒可作为脾细胞免疫抑制模型.CTX通过调节CD8+细胞分化、上调细胞凋亡造成中枢免疫功能低下.

  • 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发育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新金;常秀丽;周志俊

    人脑的发育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从胚胎期神经发生到出生后发育成拥有数百亿精确定位、高度特化、高度联系、细胞群集的复杂器官,在此期间每一发育阶段都必须有序、准时按期完成.胎儿期胎盘屏障和婴儿时期血脑屏障不能完全有效地阻挡化学物的暴露,使得神经系统发育早期如胚胎期、胎儿期和新生儿阶段更易受到环境神经毒物的影响.此类在神经系统发育阶段暴露于神经毒性物质后引起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性改变,即所谓的神经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Neurotoxicity,DNT),这种改变可以发生在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1].美国EPA和欧盟都高度关注化学物的神经发育毒性,制定了相应的检测规范(USEPA,1998;OECD,2007).

  • 野百合碱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姚军;戚新明;任进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目前已知的继马兜铃酸后重要的有毒天然产物[1].有超过350种PAs存在于超过6 000种植物中,占世界有花植物总数的3%.PAs造成的急性毒性主要是出血性肝坏死,低剂量长期摄入会造成肝巨大细胞症,肝肺静脉阻塞,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肝硬化等[2].急性PAs中毒人群中,约20%死亡,约50%在数周内可完全恢复,约20%逐渐发展成慢性静脉阻塞和肝硬化,这一过程需要数年;其他则发展成亚急性静脉阻塞.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南非、阿富汗、牙买加、印度及前苏联等国家,大量肝病的发生与食用含PAs的谷物、饮料(牛奶,茶叶等)及草药有关.

  • 三酮类除草剂2-(2-硝基-4-三氟甲基苄基)-环己烷-1,3-二酮(NTBC)毒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金勇;吴南翔;肖国兵

    三酮类是一种新型植物4-羟苯丙酮酸二加氧酶(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抑制剂类选择性除草剂[1],因其杀草谱广、活性高、可混性强、对后茬作物安全,使用灵活、残留低、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在世界各国获得广泛使用[2].然而,三酮类除草剂也是哺乳动物体内HPPD有效抑制剂,因此作为一种植物和哺乳动物共有靶标位点的除草剂,其潜在的哺乳动物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3].本文通过对三酮类除草剂2-(2-硝基-.4-三氟甲基苄基)-环己烷-1,3-二 酮 [2-(2-nitro-4-trifluoromethylbenzoyl)-cyclohexane-1,3-dione,NTBC]毒理学研究进展的综述,以期进一步认知其对哺乳动物的毒作用机理及其潜在的健康危害效应,同时也为三酮类除草剂的登记和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 环境因素影响人体健康的表观遗传机制

    作者:冯丽雅

    在表观遗传机制建立和成熟过程中,环境刺激对出生前和出生后早期的表观遗传水平有重要的影响,所产生的错误信息在以后的表观遗传复制中被不断积累,终导致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表观差异越来越大.近几年提出的环境表观基因组学正是在基因组水平探讨环境因素的表观遗传效应及其对基因表达影响的学科.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可引起错误的表观遗传程序建立进而导致多种人类疾病,如肿瘤、衰老、印记综合征、免疫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及精神发育紊乱.

    关键词: 环境 表观遗传 健康
  • 白花蛇舌草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静;唐慧;张艳美;张天亮

    白花蛇舌草系茜草科耳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又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等,含有丰富的黄酮、多酚、有机锗、熊果酸、齐墩果酸、多糖等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等多种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及炎症[1],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菌消炎[1]、增强免疫功能[2]、抗肿瘤[3-4]]、抗氧化[5-6]等作用.近些年,多种饮料中添加白花蛇舌草作为其主要卖点,但目前对其毒性研究极少.白花蛇舌草中很多成分在人体一定含量范围内可以促进健康,但若蓄积量过大,不排除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慢性危害.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现对白花蛇舌草进行了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的系统研究,旨在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 哈士蟆油软胶囊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

    作者:覃辉艳;何励;王彦武;梁慧莉;黄超培;赵鹏;李彬;张洁宏

    哈士蟆油又称林蛙油、田鸡油、蛤蟆油、哈什蚂油,系中国雌性林蛙的输卵管干制品,为我国东北特产的动物中药材.其味甘、咸、性平,具有补肾益精、健脾益胃、滋阴补肾、润肺生津等功效,在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脂质过氧化、镇咳祛痰、延缓生殖衰老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2],是一种药用保健价值极高的滋补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国内外对其毒性研究还很少,只有遗传毒性研究报道[3],尚未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研究哈士蟆油软胶囊的毒理学安全性,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

  • 乙嘧酚磺酸酯亚慢性毒性试验

    作者:周艳丽;雷文军;宁斌科;薛超;刘康云

    乙嘧酚磺酸酯属于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为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的根、茎、叶迅速吸收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白粉病的防治[1-2].为进一步明确乙嘧酚磺酸酯的亚慢性毒性效应,为农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课题组对乙嘧酚磺酸酯原药进行了大鼠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受试物 95%乙嘧酚磺酸酯原药,浅黄色固体,由西安近代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SPF级离乳SD大鼠80只,体重:雌性体重50~70 g,雄性体重50~70 g,由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川)2008-0019.

  • 甜蜜素与蛋白糖染毒小鼠精子畸形率与骨髓微核率的变化

    作者:王虹;童婷婷;杨静

    蛋白糖和甜蜜素属于人工合成、非糖类甜味剂,甜蜜素是非营养性,蛋白糖是营养性[1].对于甜蜜素,它的致癌性现在仍有争议,有的国家禁止使用,有的国家可以使用[2-3].由于甜蜜素甜度较低,在蜜饯、糕点等食品中往往存在超标使用现象[4-6].蛋白糖又称阿斯巴甜,其甜度是蔗糖的180倍,在大鼠实验中表明长期服用,可改变脑部受体密度或活性[7],还可使小鼠患癌症的风险增高[8].本实验以小鼠为试验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法,取股骨和附睾,观察两种甜味剂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精子畸形的影响.

毒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