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毒理学杂志

毒理学

毒理学杂志

Journal of Toxicology 독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卫生毒理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3/R
  • 国内刊号: 赵超英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dulixuezz@163.com
  • 曾用名: 卫生毒理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毒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腹腔注射甲基汞对大鼠脑中汞的积累及氧化性损伤

    作者:胡卫萱;王文华;杨柳;贾金平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结果均已肯定甲基汞有极强的神经毒性作用[1],这种作用可能与它影响到脑组织的生长发育、生物膜的损伤、神经递质的改变以及基因表达变化等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2-4],甲基汞(methylmercury,MeHg)能诱发产生自由基,从而引起脂质过氧化,终导致机体的神经损伤,但其详细过程还不清楚.本实验主要探讨汞在脑中的积累和氧化损伤发生的情况及它们之间的可能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脂质过氧化发生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并为MeHg毒性的早期预报和监测提供依据.

  • 国内外5种香烟凝集物的致突变性比较

    作者:张月;余淑懿;郭海恩;治洪;李文华

    烟草中可计量的化学物质有1 200多种.在吸烟过程中,香烟经不完全燃烧产生热裂解和热化合反应,又形成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其中有致突变物、致癌物和促癌物,是引起人发生肺癌的主要原因[1].国内外大量资料及我们以前的实验都证实了香烟凝集物具有致突变性.我们采用Ames试验,微核试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3种方法,对3种国产烟和2种进口烟的致突变性进行了比较.

  • 福建省沙溪河水的致突变性

    作者:林仲;林春芳;吕华东;于凌志;陈秀锦;董建忠

    沙溪位于福建省第一大江闽江的上游,沿岸分布着大量工矿企业,1997年和1998年分别有66.7%和50%的断面水质未能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我们尝试以Ames试验、抗诱变和诱变同步快速试验以及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组成致突变测试系统,从不同角度开展致突变性研究.

  • 职业危害因素对染色体畸变类型的影响

    作者:陈晓琴;周少诗;苏素花;翟日洪;陈婷婷;甘永金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职业危害及环境污染亦日趋严重,铅、砷、镉、锰等金属物质对机体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人体远期遗传毒性效应,更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方向[1-3].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来评价职业危害的远期遗传效应仍是一种难以用其他方法替代的生物技术,它灵敏、直观、易于被受试者接受.但职业人群遗传毒性效应监测在职业医学中尚属正在发展的领域,如能发现职业危害因素与染色体畸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将会对职业危害因素的遗传毒性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大豆异黄酮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作者:崔洪斌;迟晓星;李百祥;刘颖;那晓琳

    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是一类植物雌激素,主要有金雀异黄素(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和大豆苷原(daidzein)2种,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故能够与雌激素受体(ERs)结合,从而表现出2种重要的生物学活性:雌激素活性和抗雌激素活性[1].至于表现为何种活性主要取决于其局部浓度、内源性雌激素含量以及组织器官的ERs水平[2].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在心血管疾病、癌症、骨质疏松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大豆异黄酮在发挥这些有益作用的同时,其雌激素样作用和抗雌激素样作用是否会对雄性生殖系统产生副作用呢?本实验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 褪黑素对化学诱变剂诱发微核形成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莉;田庆伟;王永明;金铃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褪黑素(MT)对化学诱变剂诱发的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 (1)以丝裂霉素(MMC)为阳性对照,观察用3种浓度MT预处理人淋巴细胞的双核细胞微核率;(2)以环磷酰胺(CP)为阳性对照,分别用3种剂量MT给小鼠灌胃,观察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结果 (1)0.01、0.10和1.00 mmol/L MT+MMC 处理组的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与MT浓度呈负相关;(2)0.1、1.0和10.0 mg/kg MT+CP处理组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 MT呈现明显的抗诱变作用.

  • 急性双光气染毒兔肺泡灌洗液表面张力的变化

    作者:王茜;赵康涛

    目的通过对日本大耳兔双光气肺损伤后肺泡灌洗液蛋白和表面张力变化的测定,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双光气肺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纯种日本大耳白兔40只,性别不拘,体重为(3.04±0.78)kg,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即刻组(5只)、2 h组(5只)、4 h组(5只)、8 h组(5只)、12 h组(5只);处理前12 h停喂饲料和水;染毒的浓度为(300±20)μg/L,染毒时间为20 min.染毒后,对于按不同时间分组的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0、2、4、8和12 h处死.处死后立即取出肺脏,按30 ml/kg体重的剂量,用肺灌洗液分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离心,800 r/min×10 min,取上清备用.结果发现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随着染毒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1),并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直线方程为:=0.921 2+0.842 8×T,r=0.952 0(:蛋白总量,T:时间).肺泡灌洗液大表面张力变化不明显.肺泡灌洗液收缩时小表面张力升高,迟滞环面积减小,且在染毒后立即就迅速下降(P<0.01).同时,随着染毒后动物中毒时间的延长,大表面张力和小表面张力的差距也逐渐缩小.由此可见,肺泡表面张力改变,除了与磷脂发生变化有关外,还与蛋白质大量渗入、以及相关活性蛋白成分进入肺泡使肺泡液中蛋白含量增高相关.蛋白成分和含量变化,也会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张力异常,表现为肺泡灌洗液收缩时表面张力升高,迟滞环面积减小,且在染毒后即刻就迅速下降(P<0.01).中毒后时间延长,滞环面积呈现缩小的趋势.结论肺支撑小表面张力与大张力的表面活性物质对肺泡扩张收缩的调节能力在降低,是双光气肺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 锌对铅致大鼠心肌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桂兰;刘双军;侯玉春;齐凤英

    目的探讨硫酸锌(ZnSO4)对低水平醋酸铅(PbAc2)暴露的雄性SD大鼠心肌微粒体膜(MMS)氧化性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暴露组:PbAc2 30 mg/(kg*d);干预组(3个):剂量为PbAc230mg/(kg*d)分别+ZnSO4 2.5、5、10 mg(kg*d);对照组:给等容积蒸馏水.连续灌胃9周后断头取血分析铅、血锌含量;取尿液分析尿铅含量;取心肌制备其MMS分析 Na+,K+ -ATP酶(Na泵)、Ca2+ -ATP酶(Ca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离体实验将大鼠MMS悬液与终浓度PbAc2 0.4 mmol/L组成混合液,把此混合液分为4组,其中3组分别加ZnSO4 0.3、0.6、1.2 mmol/L,37 ℃共同温育30 min后,观察ZnSO4对PbAc2致MMS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在体实验3个染PbAc2+ZnSO4干预组血铅平均值分别为0.17、0.16、0.15 μmol/L;MMS MDA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8、2.17、2.07 μmol/g;Ca泵活性平均值分别为13.17、12.98、12.52 mmol/(h.g),均明显低于染PbAc2 30 mg/(kg*d)组(P<0.05或P<0.01);而3个染PbAc2+ZnSO4干预组血锌、尿铅含量、MMS Na泵和SOD活力平均值分别为72、78、88 μmol/L,0.33、0.36、0.39 μmol/L,10.05、11.39、11.95 mmol/(h.g);1.3、1.4、1.3 μmol/min,均明显高于染PbAc2 30 mg/(kg*d)组(P<0.05或P<0.01).体外实验染PbAc2+ZnSO4干预组除使PbAc2抑制MMS Ca泵活性的作用增强外,Na泵、SOD活力、MAD含量与体内试验结果一致.结论 ZnSO4干预可逆转低水平PbAc2致大鼠MMS的氧化性损伤和Na泵活性降低的保护作用.

  • 硒对镉致脂质过氧化与金属硫蛋白诱导合成的影响

    作者:彭双清;虞昊;刘世杰

    目的比较亚硒酸钠(Na2SeO3)与硒代蛋氨酸(SeMet)对镉(Cd)毒性的拮抗效应,探讨脂质过氧化及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合成在硒(Se)拮抗Cd毒性作用中的意义,为镉中毒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6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Ⅱ组为Cd中毒组,Ⅲ组为Na2SeO3组,Ⅳ组为SeMet组,Ⅴ组为Cd+Na2SeO3组,Ⅵ组为Cd+SeMet组.Cd按100 μmol/kg体重,Se(Na2SeO3及SeMet)按 10 μmol/kg体重的剂量隔日1次经口灌胃,其中Ⅴ组和Ⅵ组按先Se后Cd交替灌胃.Se、Cd均灌胃15次.实验时间为30 d.结果单独给Cd组大鼠肝脏和肾脏MT水平升高,而血清MT出现降低;2种Se化合物均使大鼠肾脏和肝脏MT含量轻度增高,但2个Se加Cd组与单独给Cd组比较,MT水平差异不显著;染Cd大鼠仅见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而2种Se化合物对其没有明显影响;无论是单独给Se组(Ⅲ、Ⅳ),还是Se加Cd组(Ⅴ、Ⅵ),大鼠全血、肝脏及肾脏GSH-PX活力均明显增高.结论 Se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机体合成MT,但在Se拮抗Cd毒性作用中MT的诱导合成可能不起主要作用;Se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拮抗Cd毒性具有一定的作用;SeMet与Na2SeO3对诱导MT的合成及提高GSH-PX的活力,其效应基本相似.

  • 慢性氟、砷染毒对小鼠肾皮质氧化应激的损害

    作者:黄厚今;刘起展;董国宾;周远忠;王建华;胡斌丽;李红;赵曼平

    目的探讨慢性氟中毒、砷中毒及联合中毒对小鼠肾皮质氧化应激损害程度及其异同,为氟、砷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120只,随机分成对照、氟、砷和氟砷联合染毒4组,分别自由进食普通、高氟、高砷和高氟高砷饲料,分别于6个月和12个月取材,检测肾皮质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琥珀酸脱氢酶(SDHase)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种染毒模式在6和12个月观察期均引起肾皮质MDA含量增加(P<0.01),GSH-PX活力在6个月时均下降(P<0.01);仅见氟组在12个月时恢复正常,而砷和氟+砷组仍维持低水平(P<0.01);2个观察时点的SOD活力均下降(P<0.01).此外,12个月的GSH、SDH和G-6-Pase均下降(P<0.01,P<0.01,P<0.05).结论慢性氟、砷和氟砷联合染毒均能引起小鼠肾皮质氧化应激作用增强,氟、砷2毒物对在引起肾皮质LPO损害作用方面无明显交互作用.

  • 锌对γ射线致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肖元梅;曾令福;王舟

    目的探讨锌对γ射线诱导的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锌体的辐射损伤的防护物质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并悬浮于RPMI 1640培养基中,分别将锌按20、200、400、800 μmol/L终浓度加入细胞培养液中,5 Gy60Co γ射线照射骨髓细胞后置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16 h后终止培养,分别测定有核细胞数、细胞DNA含量、细胞培养液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培养液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5 Gy60Co γ射线照射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细胞后,骨髓有核细胞数、DNA含量均明显下降;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内SOD活力均明显下降,而MDA含量显著增加,培养液ROS含量明显升高.照射前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锌,DNA含量升高,有核细胞数增加;培养液ROS含量下降、细胞内SOD活力升高、MDA含量下降,并在200~800 μmol/L的剂量范围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锌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经60Co γ射线照射的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的辐射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锌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 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大鼠心脏毒性效应的研究

    作者:刘辉;刘勇;王仕丽;吴强;郭魁亮

    目的探讨胆碱能系统在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心脏毒性效应增强机制中的作用,为提高在高原地区有机磷中毒的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原缺氧组、平原中毒组和缺氧中毒组.利用RT-PCR技术检测心肌m2受体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抑制性G蛋白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及酶放射化学分析测定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A活力.结果与平原中毒组相比,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12、24 h时m2受体表达增强了17.9% (P<0.05)和15.4%(P<0.05),抑制性G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8.4% (P<0.05)和7.5% (P<0.05),cAMP浓度及腺苷酸环化酶(AC)、蛋白激酶A(PKA)活力显著升高(P<0.01).结论复合损伤引起的m2受体表达增强和cAMP-PKA信号系统的异常升高,可能是高原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心脏毒性效应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 乙体氯氰菊酯对雄性大鼠睾丸的损伤作用

    作者:安丽;鲍清;靳翠红;刘秋芳;张颖花;蔡原

    目的探讨乙体氯氰菊酯(β-CP)对雄性大鼠的睾丸毒性.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分别以0、20、40和80 mg/kg剂量的β-CP连续8周灌胃染毒,按常规方法对染毒大鼠进行精子数、精子活动度和精子畸形检测,并对睾丸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80 mg/kg剂量组大鼠活精率(60.5%)及精子活动度(56.55%)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8.75%和72.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睾丸支持细胞和各级生精细胞发生病理改变.20和40 mg/kg剂量组均未见异常.结论高剂量的β-CP对雄性大鼠睾丸有损伤作用.

  • 3-甲基胆蒽对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 1A的诱导作用

    作者:王堃;仲来福;SHINDOH Hideto-shi;INOUE Tomoa-ki;HORII Ikuo

    目的研究3-甲基胆蒽(3-methylcholanthrene,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 1A(CYP 1A)酶活力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原位2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细胞,并用不同剂量的3-MC诱导肝细胞24 h或48 h.乙氧基试卤灵(ethoxyresorufin,EOR)为CYP 1A酶活力探针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试卤灵(resorufin,RSF)浓度.结果实验条件下对照组和3-MC诱导组的RSF均可被检测,与对照细胞相比,除0.005 μmol/L的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EROD无显著诱导作用外,其余剂量(0.05,0.5,5 μmol/L)的3-MC均明显诱导酶活力,酶活力分别被上调至对照组的5.08,23.3,33.6倍(P<0.01),3-MC的诱导作用在24 h达强,而其在48 h的诱导作用与24 h相似.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CYP 1A酶活力的诱导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3-MC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CYP 1A酶活力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致癌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秦爱平;袁素波;廖明阳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的、多基因控制和多因素调节的复杂过程.体外细胞转化实验是研究各种因素诱发肿瘤的有效方法,也是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癌变机制的重要手段.过去多数研究均利用成纤维细胞来观察这种体外转化过程,然而人类肿瘤多发生于上皮细胞,所以选择上皮细胞作为体外细胞转化模型,在种属特异性方面更具优势,可以更好地模拟人体癌症发展的自然过程,是各种癌症机制研究的发展趋势.由于上皮细胞永生化代表了体外致癌多阶段模型的启动阶段,因此,运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体外癌症的研究,对于研究各种致癌因素的致癌机制意义重大.BEP2D细胞和BEAS-2B细胞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Harris教授及同事构建的2株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已成为国际通用的理想致癌模型.现就这2株细胞在致癌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做一扼要介绍.

    关键词: BEP2D BEAS-2B 肿瘤
  • 氯化消毒饮用水与生殖发育毒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童小萍;冀元棠

    氯化消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多年来饮用水的主要消毒措施.7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发现氯化消毒副产物(DBPs)与人类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尤其是膀胱癌和直肠癌[1,2].直到近人们才开始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对生殖和发育毒性的影响方面,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发现,DBPs由一系列挥发性有机物和非挥发性有机物组成.挥发性氯化副产物主要是总三卤甲烷(THMs),包括有:氯仿(CHCL3)、一溴二氯甲烷(BDCM)、二溴一氯甲烷(CDBM)和三溴甲烷,其中以CHCL3和BDCM含量较高,分别占到THMs总含量的77%和18%[3].除THMs外,DBPs中还含有少量的非挥发性氯化副产物,主要有卤代乙酸(HAAs),含量约为THMs总浓度的50%,包括有二氯乙酸(DCA)和三氯乙酸(TCA).而其他的DBPs则含量甚微(通常<1 μg/L)[4,5].大量的毒理学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已表明:DBPs对低出生体重、早产、自发性流产、死胎以及出生缺陷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管损伤、脏器缺损、呼吸系统损害及与唇腭裂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的结果显示,DBPs很可能是潜在的生殖发育毒性物质.

  • 脂氧合酶及其对外源化合物的氧化代谢

    作者:陈勇;胡建安

    长期以来,人们把外源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氧化代谢几乎全部归因于依赖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之类的单加氧酶系.细胞色素P450在哺乳动物肝脏中含量丰富,但在肝外某些组织中水平较低,不能充分解释这些组织中所发生的外源化合物氧化代谢反应.近年来,有关脂氧合酶(LOX)的研究不断升温,因其在生化特性以及代谢和分布等方面显示的特点,被认为是肝外某些组织中介导多种外源化合物氧化的替代、补充或唯一途径,正引起人们日益浓厚的研究兴趣.

  • 一种延缓衰老胶囊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吴大伟;邓丽霞;魏青;何云;徐雷;范瑞泉;周炯亮

    更年轻牌延缓衰老胶囊,主要营养成分为大豆异黄酮,维生素B1、B2、B6.豆科植物含有大豆黄酮,属异黄酮,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1,2].维生素B1、B2、B6是人体很多代谢所必需的B族维生素[3],更年轻牌延缓衰老胶囊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为安全起见,我们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其进行一系列毒性和致突变检测.

  • SD大鼠血液某些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作者:宋立江;蒋东升;郭金铭;马晓彤;王庭欣;赵文;秦淑珍;张俊刚

    大鼠30 d喂养试验作为<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第二阶段毒性试验的常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食物新资源及其成分、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等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1].统一实验动物各项指标正常值范围,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对本实验室正常饲养SD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 一种灵敏的细菌正向突变试验方法

    作者:邬建勇;沈蕾;林国芳

    目前已建立的遗传毒性检测技术有200多种,其中,Ames试验为常用.Ames试验,也就是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试验,是Ames等在70年代建立起来的.1983年,Maron和Ames把该方法规范化,选用鼠伤寒沙门菌的4种品系(TA97,TA98,T100,TA102)为标准菌株来检测外源化学物的致突变能力[1].这种方法被许多实验室采纳,广泛用于检测食品、化妆品、药品和饮用水等测试样中的致变物.但是,有2个客观事实限制了它的应用:(1)某些DNA分子诱变物不能使所用的细菌品系发生回变,因此,回复突变试验就不能用于这类物质的检测.(2)回复突变试验可能会掩饰致变物的真实能力,因为有些高度特异的致变物能诱导细菌特定的序列发生突变,但对细菌的回复突变效应却非常微弱.针对这些问题,Ruiz-rubia等[2]在Ames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菌短期突变试验,即阿拉伯糖抗性正向突变试验(L-arabinose resistance forward mutation test),简称ara试验.随后Jurado等[3]对ara试验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成为一种灵敏的致变物检测方法.现通过ara试验检测水样致突变性研究,较详细的对该方法进行介绍,为化学物的遗传毒性检测提供新思路.

  • 北京中毒应急救治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高星

    近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把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列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在北京市卫生局领导下,认真总结和反思突发SARS疫情灾害带来的严重教训,认真总结国内外中毒应急救治,特别是职业中毒防治经验[1、2].同时,借鉴发达国家中毒控制中心和职业健康安全研究机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北京中毒应急救治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和发展中毒应急救治体系.

    关键词: 中毒 救治 应急体系
毒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