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毒理学杂志

毒理学

毒理学杂志

Journal of Toxicology 독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卫生毒理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影响因子: 0.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3/R
  • 国内刊号: 赵超英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dulixuezz@163.com
  • 曾用名: 卫生毒理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毒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牛黄解毒片多次给药对大鼠血液系统及主要脏器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宏举;张鹏;宁钧宇;冯颖;何立伟;李煜;刘丽萍

    目的 研究反复多次口服牛黄解毒片对大鼠血液系统及主要脏器的毒性效应.方法 大鼠单剂量(0.217 g/kg·bw,约为人体临床每日大用药量的5.4倍)连续口服牛黄解毒片30 d后,通过测定大鼠血液学指标、脏体比值、脏器中总砷含量及组织病理学指标,研究临床剂量多次用药对机体血液学指标及组织器官的病理学影响.结果 给药组大鼠各时间段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大鼠血液学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分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和肾的脏体比值亦未有明显差异.虽然肝、肾中总砷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观察到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该剂量牛黄解毒片连续30 d经口给药,对大鼠体重未见明显影响,未观察到大鼠血液系统指标异常改变,对肝、肾亦未见明显的组织学损伤作用.

  • 2-APB对顺铂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内质网应激途径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松岩;于洋;刘师兵;徐路;谢奇;徐冶

    目的 观察2-APB对顺铂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内质网应激途径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KOV3细胞,分别加入3.5、7和14μg/ml顺铂作用12和24 h后,用MTT法检测顺铂对SKOV3细胞的抑制率,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将SKOV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2-APB组和顺铂+2-APB组,分别处理24 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顺铂对SKOV3细胞形态的影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分别处理12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HOP和GRP78蛋白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3.5、7和14 μg/ml顺铂作用SKOV3细胞12和24h,SKOV3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作用12和24 h的IC50分别为(14.7 ±0.1)μg/ml和(6.6±0.1)μg/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随顺铂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SKOV3细胞质游离钙离子浓度逐渐增加.顺铂与2-APB联合作用后,经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与顺铂组比较,顺铂+2-APB组细胞密度明显增多.MTT结果显示,与顺铂组比较,顺铂+ 2-APB组细胞存活率由56.8%±0.9%上升至74.4%±1.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游离钙荧光点数由(58.4+0.2) ×103个降低至(23.8±0.3) ×10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顺铂组比较,顺铂+ 2-APB组的Caspase-3、CHOP和GRP78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细胞内钙离子参与调控顺铂诱导的SKOV3细胞凋亡.

    关键词: SKOV3 顺铂 凋亡
  • 甘薯Sporamin蛋白对结直肠癌ICR小鼠肠道细菌的影响

    作者:国鸽;张晓鹏;张杰;岳嵘;甄亚平;张靖杰;李鹏高

    目的 观察经口摄人甘薯块根中特有的胰蛋白酶抑制剂Sporamin蛋白对结直肠癌(CRC)模型小鼠肠道细菌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饲ICR小鼠,采用腹腔注射1,2-二甲肼(DMH)及在饮水中添加右旋葡聚糖苷钠(DSS)的方法构建CRC动物模型,通过灌胃分别在DMH激发前1周或激发后3d给予不同剂量Sporamin蛋白(0.02、0.2和1 g/kg·bw·d),暴露20周后收集粪便,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从粪便样品中成功扩增出了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目标基因,CRC模型组小鼠粪便中大肠杆菌相对表达量降低而乳酸杆菌相对表达量升高.在诱发CRC之前和诱发之后给予Sporamin蛋白对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不同.结论 甘薯Sporamin蛋白对CRC模型小鼠常见肠道细菌的影响与给予诱癌剂及暴露的时机有关,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依达拉奉拮抗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自噬的研究

    作者:张升;杨林;由振强;李丽丽;谢峰;徐潘生;辛艳飞

    目的 探讨新型抗氧化剂依达拉奉(edaravone,EDA)拮抗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中的自噬机制.方法 H9C2心肌细胞加EDA和不同浓度DOX共同孵育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用试剂盒测定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水平,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自噬相关蛋白LC3B表达水平.结果 在实验设置细胞评价体系下,浓度为1μg/ml的EDA可以显著提高DOX作用下H9C2心肌的存活率,同时能显著降低DOX(浓度为1uμmol/L)引起细胞中MDA水平(P <0.05,P<0.01)的升高,且使DOX诱导的SOD活性的降低得到显著提升(P<0.05),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PI染色结果显示EDA能够减少DOX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DOX诱导的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DOX能引起H9C2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并诱导细胞自噬进而使细胞凋亡.而EDA对DOX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自噬并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损伤而保护的心肌细胞.

  •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Cx43可保护LPS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

    作者:黄焕焕;赵雨佳;张慧峰;李清如;周辉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退变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中脑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原代混合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10 ng/ml)组、Cx43抑制剂43Gap27(200 μg/ml)组、LPS+43Gap27组、半通道阻滞剂18β-GA(10μmol/L)组和LPS+ 18β-GA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络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的数目与形态;检测细胞外液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谷氨酸浓度表征胶质细胞的半通道功能,检测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及活性氧簇(ROS)表征神经免疫反应的强度.RT-qPCR、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检测星形胶质细胞Cx4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LPS处理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渐进性死亡;在此过程中,细胞外液中的ATP与谷氨酸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升高与胶质细胞半通道活性紧密联系;同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上的Cx43在LPS诱导的神经免疫中表达下降,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处理Cx43抑制剂43 Gap27或者半通道阻滞剂18β-GA后,LPS引发的胶质细胞外的ATP和谷氨酸释放明显减少,该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PS引发的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也几乎被完全抑制,多巴胺神经元数目从对照组的49%上升为114%与117%,该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PS引起的免疫反应也部分被抑制,细胞上清中的TNF-α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LPS引发的多巴胺神经元退变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半通道的开放可能是促进神经免疫反应、诱发神经毒性的重要原因,表明Cx43可能是帕金森病(PD)的一个潜在病理靶点.

  • 青蒿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李亚巍;张巍;李妍;徐俊杰;张红;吕士杰;朱文赫

    目的 探讨青蒿素能否通过激活人肝癌细胞HepG2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方法 不同浓度青蒿素与人肝癌细胞HepG2共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周期与凋亡,Hoechst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内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Caspase-9和细胞色素C(Cytochrame,Cyto-C)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素作用HepG2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0.4和0.8 mmol/L青蒿素给药组,细胞G2/M期比例明显升高(P<0.05),细胞核出现染色质不均匀,核浓缩聚集、碎裂凋亡形态,细胞凋亡比例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青蒿素作用后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Bax/Bcl-2蛋白表达比例升高,Caspase-3、Caspase-9和Cyto C蛋白表达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蒿素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 突触素Ⅰ与丙烯酰胺相互作用模式研究

    作者:杨义光;陈宵;张意;蔡文健;李忠生;肖经纬;李斌

    目的 通过同源模建方法获得突触素Ⅰ蛋白(synapsinⅠ,SynⅠ)功能域的三维结构,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小分子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与SynⅠ蛋白相互作用模式及结合位点,提供ACR对SynⅠ蛋白损伤作用机制的证据.方法 使用Dock 6.7分子对接程序和AmberTools15分子动力学模拟程序包进行计算模拟.结果 分子对接计算表明ACR和蛋白质间存在3种不同模式(体系Ⅰ、Ⅱ、Ⅲ).分子动力学模拟将结合模式缩减至2种:小分子以体系Ⅰ方式与蛋白质结合力强,其中氨基酸残基Asn214、Ser390和Ser391的作用力贡献较为突出;体系Ⅱ、Ⅲ为相同结合模式有异于体系Ⅰ,可能同时存在另一种结合模式,其中Glu373和Lys225的作用较为明显.结果提示,氢键、静电力和范德华力及钙离子(Ca2+)对两者的结合具有重要作用.3种模式均致口袋形状增大,Ca2+结合变弱,水溶剂分子更容易进入口袋,为后续化学反应创造环境.结论 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ACR在Ca2+存在条件下与SynⅠ功能域相互作用,体系Ⅰ中结合位点为氨基酸残基Asn214、Ser390和Ser391,体系Ⅱ、Ⅲ的结合位点为氨基酸残基Glu373和Lys225,且SynⅠ蛋白在与小分子结合后构象发生变化.本研究对ACR所致SynⅠ蛋白相关性神经损伤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CYP2E1介导氧化应激反应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郑敏;王磊;管明月;吴智君;张蔓;赵文锦;程娟

    目的 观察二甲基甲酰胺(DMF)小鼠肝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细胞色素单加氧酶P450 2E1(CYP2E1)在高剂量DMF致肝脏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C57 BL/6小鼠72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5个DMF染毒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DMF剂量为1500 mg/kg· bw,单次经口灌胃染毒.试验前后称量体重并观察动物的一般毒性反应,分别于染毒后8、12、24、48和72 h处死,取血并解剖肝,进行生化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Cyp2e1基因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MF染毒后24 h,雌性小鼠肝重量和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雄性小鼠体重下降明显,脏器系数呈现波动性改变.雌性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于染毒后24 h快速上升,72 h达到峰值;雄性小鼠于48 h急剧升至高峰,与对照及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雌、雄性小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峰值分别出现在48和72 h,较对照组和其他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DMF染毒各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凝固性坏死灶以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以雄性小鼠肝损伤更为持久和严重.DMF染毒后肝MDA含量一过性升高;24~72 h SOD酶活性明显减弱,雄性小鼠GSH消耗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雄性小鼠肝Cyp2e1 mRNA表达在DMF染毒后8h明显上调,随后24 ~72 h基因表达水平快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性小鼠该基因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测发现DMF染毒后雌、雄小鼠肝CYP2E1蛋白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结论 高剂量DMF通过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诱发C57BL/6小鼠肝急性毒性反应,雄性病变更为严重.DMF暴露初期,Cyp2e1 mRNA表达增强可能促进了肝氧化损伤的发生.

  • 六价铬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高琳;黄国兴;赵丹婷;杨文强;杨菁;柳晓琳

    目的 探讨六价铬(Cr6+)暴露对发育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孕期SD大鼠12只,待仔鼠出生后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双蒸水)组、重铬酸钾溶液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8、4和20 mg/kg·bw).仔鼠出生后第1天起通过母乳染毒,进食阶段(21 d后)采用经口灌胃染毒,1次/d,连续染毒6个月.选取各组雄性子代大鼠进行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液中Cr6+的含量;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以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 重铬酸钾各染毒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铬酸钾各染毒组血液中Cr6+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显示各染毒组海马CA1区神经元随染毒剂量增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间隙增宽,细胞排列稀疏紊乱,部分细胞体积减小等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随着重铬酸钾浓度的增加,活化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重铬酸钾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6+暴露损害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Cr6+导致炎症因子增多,造成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有关.

  • 组织蛋白酶Ⅴ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周慧;韩翰;侯昕彤;刘春阳;孙玮璐;周伟强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Ⅴ(CTSV)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和SAHA(0.5、1、2、5、10、20和50 μmol/L)组.MUSE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MCF-7细胞活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CF-7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A(LC3A)和CTSV mRNA表达变化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TSV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USE自动细胞分析仪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过SAHA处理后MCF-7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3A和CTSVmRNA水平在SAHA的作用下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发现,SAHA可以促进CTSV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CTSV在SAHA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乳腺癌 CTSV SAHA
  • 孕期苯暴露发育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作者:林飞良;徐培渝;王前飞;邢彩虹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 2012年对苯的致癌性进行了重新评估,再次强调苯是1类致癌物[1].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也明确表示苯是A类致癌物[2].后天苯暴露引起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也可能增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风险.苯是一种低毒物质,苯的致癌机制主要是由于代谢活化产生的氢醌、苯醌等有毒代谢产物及活性氧簇(ROS)的作用.其代谢物具有很强的基因毒性作用,可引起致畸、非整倍体诱变、微核、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DNA双链断裂[3].虽然苯作为人类已知致癌物,但EPA认为苯的生殖发育毒性的证据并不充分,很多研究缺乏很好的暴露模型,基本上都是混合暴露,并无可靠的剂量反应关系[1].本研究旨在描述孕期苯暴露与子代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以讨论苯发育毒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IPS/ESC细胞研究发育毒性的展望.

  • 线粒体DNA表观遗传学研究新进展

    作者:高剑基;张文娟;杨杏芬

    表观遗传学能够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情况下调控基因的表达,且该变化是可遗传的,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和RNA甲基化等,在调控基因表达、个体发育、分化和衰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基因组是一个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含有类似于组蛋白结构的类核,受到表观遗传学机制调控.线粒体表观遗传学(mitoepigentics)是指线粒体编码的基因发生表观遗传修饰以及其他代谢物对线粒体进行表观遗传调控而产生影响,且线粒体与核基因组存在复杂的表观遗传学调控作用网络,可参与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或早衰等,其线粒体表观遗传学已然成为生命科学究领域一个崭新的重要内容.

  • PP2A功能障碍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嘉会;王恩浩;袁天力;苏张瑶;张亚莉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和年龄相关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衰退、性格和行为改变、判断力下降、社交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终导致死亡.AD是继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的第四大杀手,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

  • 关于氰戊菊酯的雄性生殖毒性研究

    作者:李怡然;路茂杰;秦政;周义军

    氰戊菊酯(Fenvalerate,Fen)是一种Ⅱ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从而造成水体、土壤和大气等污染[1].Fen具较强的亲脂性,易通过污染水源、食品或空气等多种方式进入人体并产生蓄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2].

  • 盐藻粉和蓝莓提取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作者:王黎颖;杨国兰;田甜;芦尚德;牛园园;徐仰仓

    盐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具有抗氧化、抗辐射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1].盐藻中的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缓解人体视疲劳的作用[2-3].蓝莓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含有丰富的花色苷(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视力退化及抗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4-6].文献报道以上2种化合物均有缓解视疲劳和改善视力的功效.

  • 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毒理学基础”课程设置初探

    作者:黄晓薇;区仕燕;李少军;卢国栋;姜岳明

    “毒理学基础”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与机制、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分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1].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和药物滥用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由此产生的健康效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对环境的健康效应研究中,熟悉和掌握毒理学理论和实验方法,对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及继续深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论文就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开设“毒理学基础”课程的课时和实验内容进行初步调查分析.

  • 毒理学研究生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思考

    作者:张玉彬;周志俊

    毒理学(toxicology)主要研究外源性因素(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对人体和其它生物系统有害作用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可概括为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危险度评价等.在我国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毒理学与医学、生态学和化学等有密切联系.随着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这种联系正在不断深化和拓展,进一步促使毒理学的飞速发展,毒理学教学工作尤其是课程体系建设也应顺应这一趋势.

毒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