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enkirkine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增殖及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作者:陈莹;季莉莉;史辑;刘天瑜;王峥涛

    目的 探讨吡咯里西啶生物碱Senkirkine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黑色素瘤B-16细胞为实验模型,采用MTT法和DTNB法检测Senkirkine与B-16细胞孵育后对B-1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对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GSH/GSSG比率的影响,采用DTNB和NADPH分光光度法检测GPx以及GR的活性.结果 Senkirkine可以显著抑制B-16细胞的增殖(P<0.001),同时明显降低了细胞内GSH的含量以及GSH/GSSG的比例,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01);同时GPx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而GR活力没有显著性的改变.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Senkirkine能够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同时降低了B-16细胞抗氧化应激损伤的能力.

  • 野百合碱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姚军;戚新明;任进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目前已知的继马兜铃酸后重要的有毒天然产物[1].有超过350种PAs存在于超过6 000种植物中,占世界有花植物总数的3%.PAs造成的急性毒性主要是出血性肝坏死,低剂量长期摄入会造成肝巨大细胞症,肝肺静脉阻塞,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肝硬化等[2].急性PAs中毒人群中,约20%死亡,约50%在数周内可完全恢复,约20%逐渐发展成慢性静脉阻塞和肝硬化,这一过程需要数年;其他则发展成亚急性静脉阻塞.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南非、阿富汗、牙买加、印度及前苏联等国家,大量肝病的发生与食用含PAs的谷物、饮料(牛奶,茶叶等)及草药有关.

  • 千里光的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作者:程刚;夏东胜;李馨龄;汤韧

    千里光(英文名:Climbing Groundsel Herb)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Senecioscandens Buch.-Ham.)的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各地多自产自销.

  • 自消容子水提取物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及肝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程敏;汤俊;蒋丽群;郏自明;服部征雄

    目的:研究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中草药自消容子的水提取物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主要毒性靶器官及其肝损伤作用的初步机制,探讨该药材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按传统水提醇沉法制备自消容子水提取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寇氏法计算该提取物对大鼠的LD50.设定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对大鼠进行灌胃给药,单次给药后观察7d,7d末进行生化指标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采用体外肝微粒体代谢方法进行实验,结合以上研究探讨其肝毒性机制.结果:自消容子水提取物灌服Wistar大鼠的LD50为(2.36 ±0.26)g·kg-1.不同剂量给药组大鼠均出现毒性反应,其中,血清转氨酶(ALT和AST)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大鼠肝、肺脏有明显损伤,其程度亦呈剂量依赖性.研究还发现,肝组织结合吡咯在给药组大鼠均有形成且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同时,体外肝微粒体代谢实验也检测出吡咯代谢物,提示了肝代谢与毒性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自消容子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作用;肝、肺是其主要的毒性靶器官;肝损伤作用机制与药材所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代谢活化及其组织共价结合有关.

  •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药理作用、毒性及药(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高江国;王长虹;李岩;王峥涛

    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植物在传统医药中有广泛使用,其肝毒性引起广泛关注.作者综述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药理作用、毒性和药(毒)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为后期研究提供基础.

  •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作者:文良志;孙文静;刘凯军;王斌;魏艳玲;陈东风;崔红利

    在我国,传统中药的不合理使用是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的原因.近年来,土三七等传统中药所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主要药效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的肝毒性也逐渐被重视.国内外诸多研究进一步明确了PAs对肝脏的损伤作用,尤其对PAs所致HSOS的作用机制、临床表现、自然病程及治疗进行深入阐述,同时亦发现PAs除可引起HSOS外,还可通过其二级代谢产物与DNA所形成络合物激活代谢活化机制,进而诱导肝癌的发生.

  •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细胞毒性及致毒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军;王长虹;王峥涛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广泛分布于6000多种高等植物中,是一类肝毒性很强的天然产物.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肝脏代谢成活性代谢物吡咯后产生肝毒性.利用体外细胞毒性研究方法评价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毒性,对于阐明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致毒机制,研究开发拮抗其毒性的药物及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细胞毒性及致毒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登科;高杰

    目的 探讨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临床特征,以充分认识该病的严重性.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土三七相关HSO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19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男性12例(63.2% ),女性7例(36.8% );年龄44~82岁,中位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误将土三七作为三七自行泡水(13例)、煎煮(4例)或泡酒(2例)服用.用药原因为外伤者11例,高血压病4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腰椎骨折和前列腺炎出血各1例.用药时间为5~212 d,中位时间23 d.服用土三七至发生HSOS时间中位数为20(5~212)d.RUCAM评分为4、5、6、7、8分者分别为1、7、5、4、2例.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者2例,B级8例,C级9例;肝损伤类型为胆汁淤积型5例,肝细胞损伤型6例,混合型8例.HSOS严重程度分级为超重度5例,重度4例,中度7例,轻度3例.临床表现以腹胀、纳差、黄疸、肝肿大、腹水和双下肢水肿等为主.实验室检查表现为ALT、AST、TBil、INR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PLT、血清白蛋白降低.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腹腔积液、肝肿大、肝实质密度减低、回声呈地图样不均匀强化、肝静脉显示不清.治疗措施采取保肝、利尿、抗凝、激素抗炎、改善微循环和血浆置换等.19例患者的结局:好转15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21.1% . 结论 土三七相关的HSOS为一严重不良反应,以失代偿期肝病为主要表现,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因此,应加强公众安全用药的教育,避免误用土三七.

  • 见血青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赵颖;胡少南;王昌华;郑一敏;胥秀英

    目的 研究见血青Liparis nerv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MCI Gel、ODS以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见血青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六氢-1H-双吡咯烷-1-基)甲基-2,2-二甲基-8-(3-羟基异戊烷)苯并二氢吡喃-6-羧酸酯(1)、木栓酮(2)、α-菠甾醇(3)、对羟基苯甲醛(4)、当药黄素(5)、芹菜素-6,8-二-C-α-L-阿拉伯糖苷(6)、芫花素-6,8-二-C-α-L-阿拉伯糖苷(7)、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苷(8)、胸腺嘧啶脱氧核苷(9).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命名为脉羊耳兰碱B.化合物2~9为首次从见血青中分离得到.

  • 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生物碱成分clivorine分析及其对大鼠肝毒性初步研究

    作者:程敏;汤俊;高秋芳;林鸽

    目的 考察川紫菀水提取物对大鼠的肝毒性,并探讨其肝毒性与水提取物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分析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并结合文献报道设定水提取物的给药剂量.将水提取物ig给予SD大鼠,通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肝组织中结合吡咯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考察水提取物的肝毒性.结果 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为clivorine (3.94 mg/g).单次给予水提取物无论剂量高低,ALT和AST均未见明显改变,但肝组织GSH水平显著下降;多次给药时水提取物高剂量组ALT和AST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肝组织中均可检出结合吡咯,其量与给药剂量大小及次数呈正相关.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肝组织有明显病变.结论 川紫菀水提取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大剂量的毒性尤为明显.Clivorine是水提取物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可能是川紫菀肝毒性的主要毒效物质.

  • 千里光总生物碱的富集工艺及Adonifoline的分离纯化

    作者:高江国;李岩;王军;何芋岐;王长虹;王峥涛

    目的 优化千里光总生物碱的富集纯化工艺,并分离制备单体生物碱Adonifoline.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千里光总生物碱的富集工艺,采用色谱法分离制备Adonifoline.结果 影响千里光总生物碱富集的因素为酸水用量、碱化pH值和氯仿萃取次数.结论 优化工艺适合千里光总生物碱的富集,富集后的总生物碱含量与粗提物相比,提高了417倍.色谱法分离制备得到的Adonifoline纯度达到98%以上.

  •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Jacoline对人正常肝L-02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及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莹;季莉莉;马鸿雁;刘天瑜;王峥涛

    目的:探讨吡咯里西啶生物碱Jacoline对人正常肝L-02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的影响.方法:①采用DTNB法检测100μmol/L Jacoline与L-02细胞孵育24、48、72 h后以及不同浓度Jacoline与L-02细胞孵育72 h后对L-02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及其GSH/GSSG的影响.②采用NADPH法检测100μmol/L Jacoline作用24、48、72 h后对L-02细胞内GR活性的影响.结果:①DTNB比色法显示,100μmol/L Jacoline与L-02细胞孵育不同时间,谷胱甘肽和GSH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GSH/GSSG的比例也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不同浓度的Jacoline与L-02细胞作用72 h后,谷胱甘肽和GSH含量以及GSH/GSSG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②100μmol/L Jacoline与L-02孵育不同时间,GR的活性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Jacoline对L-02细胞内谷胱甘肽和GSH含量、GSH/CSSG以及GR还原酶的活性有明显影响.

  • 匍枝千里光的生物碱研究

    作者:王琳;姜洪芳;朱羽尧;石宝俊

    目的 对千里光属中匍枝千里光的生物碱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常压硅胶柱层析法对匍枝千里光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核磁共振(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匍枝千里光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新的生物碱(人工产物)N-氯甲基-9-当归酰矛蟹甲草裂碱氯化物(P-1)、N-氯甲基瓶草千里光碱氯化物(P-2)、N-氯甲基瓶草千里光新碱氯化物(P-3)和1个已知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9-当归酰阔叶千里光裂碱(P-4).结论 4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匍枝千里光中经二氯甲烷处理后分离得到.

  • 羽叶千里光中一个新的双黄酮

    作者:李宁;张朝凤;张勉

    目的:对羽叶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urcz.)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柱层析色谱技术分离羽叶千里光全草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8,8″-亚甲基双(3,3',4',5,7-五羟基黄酮)(1)、异鼠李素(2)、克氏千里光碱(3)、琥珀酸(4)、β-胡萝卜苷(5)、槲皮素、金丝桃苷、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千里光碱、千里光菲林碱和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8,8″-亚甲基双槲皮素,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大头橐吾中生物碱的研究

    作者:檀爱民;黄剑峰;张勉;王峥涛;沈月毛;郝小江

    目的从菊科植物大头橐吾Ligularia japonica (Thun b.)Less.中分离出多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方法采用90%乙醇提取,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菊科植物大头橐吾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到4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分别为:platyphylline(Ⅰ)、senecionine(Ⅱ)、neopetasitenine(Ⅲ)、clivorine(Ⅳ).结论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senecionine(Ⅱ)、neopetasitenine(Ⅲ)、cliv orine(Ⅳ)为肝脏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其中clivorine(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肝毒性研究进展及风险分析

    作者:王涛;宋海波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s)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其中约120种PAs具有肝毒性,含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HPAs)的植物主要为菊科、紫草科和豆科6个科的植物.近年来,我国因服用土三七引起的HPAs肝损伤较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分析HPAs致肝毒性的病因、毒性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风险因素、风险管控等,以期为土三七等含HPAs中草药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的CT影像分析

    作者:施婷婷;何健;史炯;诸葛宇征;周正扬;朱斌

    目的 分析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的CT特点,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方法 收集37例服用土三七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HVOD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根据临床表现和结局,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根据CT增强后肝脏异常斑片状强化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37例均有腹水、肝脏斑片状强化、下腔静脉肝段狭窄、肝右静脉狭窄或闭塞.肝大30例(81.0%,30/37),胆囊壁增厚27例(77.1%,27/35),主肝静脉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形成三叶草样表现19例(51.3%,19/37).肝脏异常斑片状强化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相关(Kappa=0.558).结论 腹水、肝脏斑片状强化、下腔静脉肝段狭窄和主肝静脉狭窄是土三七致HVOD主要影像表现.肝脏异常斑片状强化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 UPLC-MS/MS法检测清热散结胶囊中阿多尼弗林碱

    作者:胡娟妮;聂平;方磊;丁野;李文莉

    目的:建立清热散结胶囊中阿多尼弗林碱的含量检查方法.方法:采用UPLC-MS/MS法,以野百合碱为内标计算浓度.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 ~2.5 min,6%B;2.5 ~4 min,6% B→40% B;4~9 min,40% B;9 ~ 11 min,40%B→%B;ll ~ 15 min,6%B),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2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结果:阿多尼弗林碱浓度在0.001 ~0.046 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0),加样回收率为95%~105%,RSD小于2.5%;方法重复性及精密度良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清热散结胶囊中阿多尼弗林碱的检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