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PA、DES及联合暴露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研究

    作者:陈洪强;姜晓;刘文斌;韩飞;尹俐;代雁凌;曹佳;刘晋祎

    目的 研究低剂量双酚A(Bisphenol A,BPA)、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及两者联合暴露对雄性SD大鼠的生殖毒性.方法 选择健康的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成7组,分别用0.5、5 mg/kg BPA,0.05、0.5μg/kgDES,以及0.5 mg/kg BPA+ 0.05 μg/kg DES、5 mg/kg BPA+0.5μg/kg DES进行灌胃染毒,观察记录大鼠的体重变化,在染毒4周时处死取材.取大鼠两侧睾丸和附睾并称重,检测精子活力水平;做睾丸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清激素水平.结果 BPA、DES及联合染毒4周后,联合暴露高剂量组的体重增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附睾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睾丸质量有下降的趋势.联合暴露高剂量组的快速游动精子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DES低剂量组和联合暴露高剂量组的慢速游动精子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BPA高剂量组、DES组和联合暴露低剂量组不动精子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染毒组大鼠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分离,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可见少量生精细胞空泡化,且联合暴露组病理学改变程度大.血清睾酮水平,BPA高剂量组和联合暴露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暴露低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剂量BPA和DES对大鼠有一定的生殖毒性,两者联合暴露对大鼠体重、附睾质量、精子活力和激素水平等的影响更显著,睾丸组织形态出现病变也更严重.

  • 低剂量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联合暴露对大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作者:于燕波;张淑静;臧鹏;韩炳星;陈斌

    目的 探讨低剂量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暴露对大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联合作用.方法 健康二月龄Wistar雄性大鼠SPF级48只,体重(200±10)g,随机分为4组,铅+镉+乐果+对硫磷混配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为(0.09 +0.03 +0.05 +0.10)、(0.36 +0.10 +0.20 +0.40)、(1.44 +0.40 +0.80+1.60) mg/kg BW,另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其中铅以乙酸铅的形式给药,镉以氯化镉的形式给药.灌胃量为4 ml/kg,灌胃前称重,灌胃为1次/2天,饲养12周后心脏取血,分离血清,进行IL-2、IL-6、TNF-α、IgG、IgA和IgM的检测.结果 IL-2、IL-6、TNF-α、IgG、IgA和IgM随着铅、镉、乐果和对硫磷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且在高剂量下IgM、IgA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高剂量下IL-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铅、镉、乐果和对硫磷的联合暴露导致了大鼠免疫失调,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 累积风险评估方法在典型人群饮料中铅和镉联合暴露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毛伟峰;隋海霞;刘爱东;王彝白纳;张磊;宋雁;刘兆平

    目的 利用典型人群饮料中铅和镉的暴露数据,研究不同累积风险评估方法 在评价化学物质联合暴露风险中的应用.方法 以中学生、大学生和白领人群为对象,利用饮料中铅和镉的专项监测数据和3类人群饮料消费量数据计算暴露量;检索科学文献获得2种重金属污染物的毒理学数据和健康指导值等参数,假定饮料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风险控制水平低于健康指导值的5%.基于分级评估原则,分别采用危害指数(HI)法、靶器官毒性剂量(TTD)法和证据权重(WOE)法3种累积风险评估方法,评估饮料中铅和镉联合暴露的健康风险,并与2种污染物的单独暴露风险进行比较.结果 以健康指导值的5%比较,中学生通过饮料的铅暴露超过该值.HI法评估结果发现,白领人群饮料消费者的HI值小于1,中学生和大学生饮料消费者的HI值大于1.基于各效应终点的TTD法评估结果发现,铅和镉联合暴露对3类人群的肾脏效应的HI值均大于1,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仅中学生人群HI值大于等于1;对于其他作用终点,3类人群的HI值均小于1.WOE法评估结果发现,铅和镉联合暴露仅对中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校正后的HI值大于1.结论 不同累积风险评估方法可用于评估食品中不同化学物质联合暴露的累积风险,可根据支持数据的充分性和管理需要,采用分级评估原则选择合适的累积风险评估方法.

  • 铬和钒联合亚慢性染毒对小鼠血清AST和ALT及血糖的影响

    作者:王永伟;石惠惠;王强;柳晓琳

    目的 研究铬和钒联合亚慢性染毒对小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及血糖(Glu)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70只健康6~8周龄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1.71 mg/kg(1/100 LD50)、3.42 mg/kg(1/50 LD50)、17.10 mg/kg (1/10 LD50)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及1.71、3.42、17.10 mg/kg重铬酸钾和0.90 mg/kg偏钒酸铵联合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20 ml/kg,每天1次,连续染毒30d.测定小鼠血清AST、ALT的活力和Glu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42、17.10 mg/kg重铬酸钾染毒组及其与0.90 mg/kg偏钒酸铵联合染毒组小鼠血清ALT活力均增高,各剂量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和各剂量重铬酸钾与偏钒酸铵联合染毒组小鼠血清AST活力均增高,而17.10 mg/kg重铬酸钾及其与0.90 mg/kg偏钒酸铵联合染毒组小鼠血清Glu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剂量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比较,3.42、17.10 mg/kg重铬酸钾与0.90 mg/kg偏钒酸铵联合染毒组小鼠血清ALT活力均增高,各剂量重铬酸钾和偏钒酸铵联合染毒组小鼠血清AST活力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血清ALT、AST活力均呈上升趋势,血清Glu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铬和钒联合亚慢性染毒可使小鼠血清AST和ALT活力增高及血糖含量降低.

  • 亚硒酸钠与核黄素联合暴露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血清肝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张大龙;钱智勇;张倩;周晓丽;黄国伟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与核黄素联合暴露对高脂饮食雄性大鼠血脂及血清肝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高脂组(50只),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将50只高脂组大鼠按照血脂水平和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高脂对照组、1.84 μg/kg亚硒酸钠+0.70 mg/kg核黄素干预组、18.40 μg/kg亚硒酸钠+0.70 mg/kg核黄素干预组、1.84 μg/kg亚硒酸钠+3.50 mg/kg核黄素干预组和18.40 g/kg亚硒酸钠+3.50 mg/kg核黄素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同时,空白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连续60d.分别于第0(染毒前)、20、40、60天,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于第60天,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的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毒期间高脂对照组及各干预组大鼠血清TC、TG、LDL-C的水平均升高,除第60天时1.84 μg/kg亚硒酸钠+0.70 mg/kg核黄素干预组大鼠血清TG水平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DL-C水平均未见显著变化.与高脂对照组相比,第20、40天时1.84 μg/kg亚硒酸钠+0.70mg/kg核黄素干预组大鼠血清TC、TG的水平及1.84 μg/kg亚硒酸钠+3.50 mg/kg核黄素干预组大鼠血清TG的水平以及第60天时1.84 μg/kg亚硒酸钠+0.70 mg/kg核黄素干预组大鼠血清TC、TG、LDL-C的水平及18.40μgkg亚硒酸钠+0.70mg/kg核黄素干预组大鼠血清TC的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干预组大鼠血清HDL的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脂对照组、18.40 μg/kg亚硒酸钠+0.70 mg/kg核黄素干预组和1.84 μg/kg亚硒酸钠+3.50mg/kg核黄素干预组大鼠血清ALT的水平以及高脂对照组、18.40μg/kg亚硒酸钠+0.70 mg/kg核黄素干预组和18.40μg/kg亚硒酸钠+3.50 mg/kg核黄素干预组大鼠血清AST的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仅1.84 μg/kg亚硒酸钠+0.70 mg/kg核黄素干预组大鼠血清ALT的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 μg/kg亚硒酸钠+0.70 mg/kg核黄素干预组、18.40 μg/kg亚硒酸钠+0.70 mg/kg核黄素干预组以及1.84 μg/kg亚硒酸钠+3.50 mg/kg核黄素干预组大鼠血清AST的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亚硒酸钠与核黄素联合暴露可以拮抗高脂饮食所致雄性大鼠血脂及血清肝生化指标的升高.

  • 金属硫蛋白对镍铬联合染毒小鼠肝脏损伤的拮抗作用

    作者:邹学敏;朱乐玫;周艳

    目的 研究硫酸镍+重铬酸钾联合染毒对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及金属硫蛋白(MT)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50只健康SPF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镍铬(1.0 mg/kg硫酸镍+0.5 mg/kg重铬酸钾)联合染毒组和低、中、高剂量MT保护(1.0 mg/kg硫酸镍+0.5 mg/kg重铬酸+5.0、10.0、20.0 mg/kg MT)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取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连续染毒21d.检测小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力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镍铬联合染毒组小鼠血清AST、ALT、GGT的活力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MT保护组小鼠血清AST、ALT、GGT的活力均低于镍铬联合染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T染毒剂量的升高,MT保护组小鼠血清AST、ALT、GGT的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镍铬联合染毒组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下降,而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镍铬联合染毒组比较,各剂量MT保护组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升高,而MDA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T染毒剂量的升高,MT保护组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MT对镍铬联合染毒所致小鼠肝脏损伤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T抗氧化作用有关.

  • 金属硫蛋白对镍铬联合染毒小鼠肾脏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邹学敏;朱乐玫;肖满红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硫酸镍+重铬酸钾联合染毒小鼠肾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72只清洁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设溶剂对照(生理盐水)组、MT(10.0 mg/kg)对照组、硫酸镍(2.0 mg/kg)单独染毒组、重铬酸钾(1.0 mg/kg)单独染毒组、硫酸镍(1.0 mg/kg)+重铬酸钾(0.5 mg/kg)联合染毒组和MT保护(1.0 mg/kg硫酸镍+0.5 mg/kg重铬酸钾+10.0 mg/kg MT)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连续染毒21d.检测小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和MT对照组比较,硫酸镍单独染毒组、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及硫酸镍+重铬酸钾联合染毒组血清BUN、CRE和肾组织MDA的含量均增高,肾组织SOD、GSH-Px的活力和GSH的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硫酸镍+重铬酸钾联合染毒组比较,MT保护组血清BUN、CRE和肾组织MDA的含量均降低,肾组织SOD、GSH-Px的活力和GSH的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对硫酸镍和重铬酸钾联合染毒致小鼠肾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而抗氧化作用可能是MT修复肾损伤机制之一.

  • 多环芳烃和铅联合暴露产生神经毒性的机制

    作者:孙忠清;王炳玲;宋旭岩;叶兵;王本利

    目的 探讨多环芳烃(PAHs)与铅(Pb)联合暴露产生神经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用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分析Pb和15种欧盟优先控制的PAHS共同影响的基因/蛋白及其中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基因/蛋白.通过文献分析这些基因/蛋白对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机制.结果 Pb和15种PAHS可以影响的基因/蛋白有16个,其中有14个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这些基因/蛋白可以通过配体激活、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介质等途径造成神经系统损伤.结论 PAHs与Pb联合暴露可在分子水平上相互影响,造成神经系统损伤.

  • 邻苯二甲酸二乙己酯及双酚A联合染毒对大鼠肝脏的影响

    作者:吴桂彬;段志文;马明月;张玉敏;王旭;裴秀丛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和双酚A(Bisphenol A,BPA)联合暴露对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灌胃1 500mg/kg DEHP、200mg/kg BPA及750mg/kg DEHP+100mg/kg BPA染毒6周.染毒终点测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及镁离子(Mg2+)含量;检测肝匀浆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EHP明显升高血清ALP、CHO及Mg2+含量,而BPA明显增加肝中MDA含量(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DEHP+BPA联合染毒除明显增加肝脏脏器系数外,对大鼠体重、肝MDA、血脂及血清Mg2+和AL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与DEHP+ BPA联合染毒组比较,BPA显著升高肝脏MDA含量;DEHP增加血清Mg2+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EHP和BPA单独染毒均可产生肝损伤,其联合暴露产生交互作用.

  • 大气颗粒物暴露和高脂高糖饮食对雄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颖;张洁;卞晶晶;王新茹;杨洪蕊;李清钊;陈晨;石聪;蒋守芳

    [目的]研究大气颗粒物暴露和高脂高糖饮食对雄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3周龄SD雄性大鼠共80只,按照体重随机均分为4组.利用独立通气笼具,暴露组大鼠吸入含大气颗粒物的空气,对照组吸入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大气颗粒物的空气,对照组和暴露组均设立高脂高糖饮食组和普通饮食组,分别喂饲高脂高糖饮食和普通饮食.每组又分为暴露3个月和暴露6个月2个亚组,每亚组10只大鼠,在暴露后用Morris水迷宫(包括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中:暴露3个月,高脂高糖饮食+大气颗粒物暴露组大鼠训练第4天的游泳距离和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47士1.96)m和(26.89+ 10.37)s,高于普通饮食对照组的(2.13±1.38)m和(12.99±7.24)s,以及高脂高糖饮食对照组的(2.73±1.09)m和(15.01±4.43)s(P<0.05);暴露6个月,高脂高糖饮食+大气颗粒物暴露组大鼠训练第4天的游泳距离为(7.74土6.64)m,高于普通饮食对照组的(3.68±2.11)m(P< 0.05),逃避潜伏期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暴露3个月时高脂高糖饮食+大气颗粒物暴露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分别为(2.30±0.48)次和(31.41 +5.48)s,普通饮食+大气颗粒物暴露组的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分别为(3.30±1.64)次和(31.48土7.85)s,均低于普通饮食对照组[(4.70±1.64)次和(38.95±5.47)s](P<0.05);暴露6个月时高脂高糖饮食+大气颗粒物暴露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2.40±1.51)次]低于普通饮食对照组[(4.00±1.05)次](P<0.05).[结论]大气颗粒物和高脂高糖饮食联合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比单独暴露严重.

  • 铅和萘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张红;徐凤兰;周蓉;胡晓娅;罗冰芝;张哲;刘小琴;桂芳;司婧

    [目的]研究铅和萘单独及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将500个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10组,以铅(0、12、48μmol/L)和萘(0、5、20 μmol/L)单独及联合(12 μmol/L铅+5 μmol/L萘、12 μmol/L铅+20 μmol/L萘、48 μmol/L铅+5 μmol/L萘、48μmol/L铅+20 μmol/L萘)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染毒,染毒时间为受精后8h至受精后144h.观察、记录并统计胚胎的死亡率、孵化率和畸形率,通过EthoVision XT软件来获取并分析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的行为,包括自主抽动、心率以及幼鱼应对光周期刺激的游动速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8 μmol/L铅暴露组和20 μmol/L萘暴露组的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孵化率明显下降(P<0.05),20 μmol/L萘暴露组的畸形率明显升高(P<0.05).与同浓度的铅和萘单独暴露组相比,12 μmol/L铅+5 μmol/L萘联合暴露组和48 μmol/L铅+20 μmol/L萘联合暴露组的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48 μmol/L铅+20 μmol/L萘联合暴露组的孵化率明显下降(P<0.05),12 μmol/L铅+20 μmol/L萘、48 μmol/L铅+5 μmol/L萘、48μmol/L铅+20μmol/L萘联合暴露组的畸形率均明显升高(P<0.05).铅和萘联合暴露对胚胎的死亡率(F=2.863,P< 0.05)、孵化率(F=4.474,P<0.05)和畸形率(F=5.084,P<0.05)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8μmol/L铅暴露组幼鱼的游动速度在第一黑暗期和第二、三明亮期明显下降(P<0.05);与丙酮对照组相比,20 μmol/L萘暴露组幼鱼的游动速度在每一时期都明显下降(P<0.05).与同浓度的铅和萘单独暴露组相比,48 μmol/L铅+20 μmol/L萘联合暴露组幼鱼的游动速度在第一黑暗期明显下降(P<0.05),铅和萘联合暴露对幼鱼游动速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4.493,P<0.05).[结论]铅和萘均可影响斑马鱼胚胎的发育,并且具有一定的神经发育毒性,而二者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和斑马鱼幼鱼神经行为的影响有明显的交互作用.

  • 某石油化工企业噪声和高温联合暴露对听力影响及控制对策

    作者:孙倩;黄德寅

    目的 探讨高温合并噪声对某石油化工企业劳动者的听力影响,针对性地提出高温作业场所噪声所致职业性噪声聋的控制对策,以便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听力健康.方法 采用检测检验法对作业场所的高温、噪声进行检测;应用SPSS11.5统计程序软件,采取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温噪声组、单纯噪声组的听力损伤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噪声组与单纯噪声组的听力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温合并噪声可加重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作用,针对高温作业场所存在的生产性噪声,提出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控制对策,从而切实有效地防止噪声和高温联合对工人听力的损害.

  •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砷联合暴露对小鼠的神经毒性及其机制

    作者:吴雪山;赵婷;茆广华;吴向阳;周兆祥;邹艳敏;邹烨;Samuel Jerry Cobbina;刘红阳;仰榴青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砷(As)联合暴露对小鼠的神经毒性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清洁级雄性3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DOP组(1000 mg/kg,灌胃)、As组(10 mg/L,饮用)和DOP+As组(DOP 1000 mg/kg,As 10 mg/L)。各组暴露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原子吸收法检测脑组织As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暴露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升高,平均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小鼠脑组织As含量显著增加(P<0.05),脑SOD和 AChE 活性显著降低,NOS 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05);海马组织 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Bax/Bcl-2值显著提高。结论:As和DOP均可引起机体氧化损伤,导致细胞凋亡,从而产生神经毒性;而两者联合暴露毒性复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无交互作用并存,其联合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纳米TiO2联合Cu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影响

    作者:刘发生;韩建;李莎;尚红园;马敏;王荣春;张爱平;韩利文

    目的 考察纳米TiO2与Cu2+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AB系斑马鱼为动物模型,以斑马鱼胚胎在72 hpf孵化率、96 hpf死亡率及120 hpf畸形率为指标,评价纳米TiO2联合Cu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结果 (0.12~4) mg/L Cu2+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0~ 200) mg/L纳米TiO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纳米TiO2与Cu2+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有一定的发育毒性,但与单独Cu2+暴露相比,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明显下降,孵化率明显上升.结论 纳米TiO2联合Cu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u2+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作用.

  •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作者:赵苒;刘敏;王娟;郑芳;郭东北;范春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苯并[a]芘(B[a]P)和滴滴涕(DDT)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γ-谷胺酰转移酶((λ)-GD的影响及作用形式.方法: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即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溶剂对照组(食用油和二甲基亚砜处理)、低和高浓度B[a]P染毒组[1.0和10 mg/(kg·d)]、低和高浓度DDT染毒组[0.6和6 mg/(kg·d)]、低浓度DDT+低浓度B[a]P染毒组、低浓度DDT+高浓度B[a]P染毒组、高浓度DDT+低浓度B[a]P染毒组、高浓度DDT+高浓度B[a]P染毒组.染毒组各受试物经腹腔注射染毒,每日注射1次,连续31d.末次染毒24 h后通过眼球摘除取血,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ALT、AST、γ-GT的活性;并制作肝脏HE切片,观察肝细胞形态.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a]P和DDT单独染毒时,均能诱导ALT和AST活性升高(F=41.308,P=0.000;F=20.083,P=0.000),随各自染毒剂量的增加,ALT和AST活性升高,但二者联合暴露对AL和AST活性均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别为P=0.258,P=0.264).B[a]P和DDT单独染毒对γ-GT活性均未产生明显影响,联合暴露也不存在交互作用(P=0.816).HE染色观察到肝细胞膜界限模糊,发生水样变性,肝细胞中出现小空泡,呈蜂窝状,随染毒剂量增加,肝细胞质水样变性加剧,部分肝细胞质溶解,并且细胞核肿大,形状不规则.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B[a]P和DDT单独染毒均能诱导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不同剂量的B[a]P和DDT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作用形式主要表现为单独作用,而非交互作用.B[a]P和DDT的单独和联合暴露均未观察到对γ-GT的活性产生明显影响.

  • 苯并(a)芘和滴滴涕联合暴露对小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赵苒;郭向宇;王娟;苏艳华;郑芳;范春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滴滴涕(chlomphenothane,DDT)单独及联合暴露对小鼠肝脏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成年雌性昆明种小鼠66只,随机分为11组:分别为0.5、5、50 mg/(kg·d)B(a)P染毒组,0.025、0.25、2.5mg/(kg·d)DDT染毒组,0.5 mg/(kg·d)B(a)P+0.025 mg/(kg·d)DDT联合染毒组,5 mg/(kg·d)B(a)P+0.25 mg/(kg·d)DDT联合染毒组,50 mg/(kg·d)B(a)P+2.5 mg/(kg·d)DDT联合染毒组,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和溶剂对照组(植物油处理).染毒组用含B(a)P、DDT的食用油进行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21 d,于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取肝脏制作冰冻切片,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和50 mg/(kg·d)B(a)P染毒组小鼠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50 mg/(kg·d)剂量组显著高于0.5和5 mg/(ks·d)剂量组(P<0.05);各DDT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联合染毒组小鼠肝脏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联合染毒组细胞凋亡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和相应的B(a)P染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的单独暴露以及与DDT的联合暴露均可导致小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可能引发其他毒性效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