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桔梗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吴梅青;刘佳佳

    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桔梗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对桔梗的化学成分、桔梗主要化学成分-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定性鉴别方法及结构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 黄连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杨异卉;甘春丽

    目的:对中药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手段对黄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结论:化合物分别是berberine(1),coptisin(2),palmatine(3).

  • 千里光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朱立刚;李志峰

    目的:研究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千里光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1)阿魏酸(ferulic acid),(2)木犀草素(luteolin),(3)丁香脂素(Syringarenol),(4)香草酸(vanillic acid),(5)香草醛(vanillin),(6)胡萝卜苷(daucosterol),(7)β-谷甾醇(β-si-tosterol)。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线叶菊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吕明明;宋雨婷;李涛;靳卓

    目的:研究民间常用草药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L.) Kitam.)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线叶菊抗感染活性部位进行目的性分离.结果:从线叶菊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小麦黄素(Ⅰ),5,7-二羟基色原酮(Ⅱ),茵陈色原酮(Ⅲ),东莨菪内酯(Ⅳ),β-谷甾醇(Ⅴ),正十五烷醇(Ⅵ),槲皮素(Ⅶ).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线叶菊中分离得到.

  • 粉防己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丛国艳;闫永波;高珣;徐凯;王琦

    目的:对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 oor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中低压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分离地化,并通过其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粉防己药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粉防己碱(tetrandrine,1)、防已诺林碱(fangchinoline,2)、氧化防己碱(oxofangchirine,3)、南天竹啡碱(nantenine,4)、异紫堇定碱(isocorydine5)、去氢克班宁(dehydrocrebanin,6)、克班宁(crebanine,7)、氧代克班宁(oxocrebanine,8).结论:化合物6、7、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合欢皮中的三萜皂苷

    作者:邹坤;赵玉英;张如意

    合欢皮作为传统中药,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茎皮.在1995年版中国药典中记载合欢皮具有解郁安神、活血化瘀的作用.在我们对传统中药品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合欢皮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可溶部位进行一系列溶剂处理和层析分离,分离获得28个五环三萜皂苷.基于化学和波谱证据,我们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包括6对非对映异构体、5对位置异构体,其中26个皂苷为新化合物.所有分离皂苷均为三糖链皂苷,含有金合欢酸皂苷元,7~9个单糖和1~2个单萜酸酯衍生物,分子量大于2 000.根据它们的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数据归属了这些皂苷的所有碳信号和大多数质子信号,并修订了几个已知皂苷的碳氢谱数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类皂苷的波谱规律.本文同时讨论了这些皂苷及其类似物的细胞毒活性和其它活性.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余虹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自诞生以来飞速发展,在中药成分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HPLC-MS联用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结构鉴定以及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 老旧医院改造工程探讨——江苏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改造

    作者:汪伟;吕政飞

    文章以江苏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改造工程为例,从结构鉴定、功能改造要求、设计理念、材料运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工程中的得与失,建议老旧医院的改扩建要综合考量改造的用途、地理环境与建筑结构等一系列因素.

  • 红树桐花树胚轴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易湘茜;徐普;邓家刚;高程海

    目的:为了指明海洋植物红树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方向,丰富来源于桐花树的化合物类型,深入研究了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nlatnm)的可再生部位胚轴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常压柱层析(正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桐花树胚轴中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桐花树的可再生部位胚轴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1)、3,4-二咖啡奎尼酸(2)、3,4,5-三咖啡奎尼酸(3)、3',4',5,7-四羟基黄酮-3-O-3-D-葡萄糖苷(4)、3,5,7-三羟基-2-(4'-羟苯基)-4-酮(5)、2-(3',4'-二羟苯基)-5,7-二羟基-4-酮(6)、5,7-二羟基-异苯唑呋喃-7-O-β-D-吡喃葡萄糖苷(7)、5,7-二羟基-2-(4'-羟苯基)-4-酮(8)、2-(3',4'-二羟苯基)-3,5,7-三羟基-4-酮(9)、3,5,8-三羟基-2-(3',4',5'-三苯羟基)-4-酮(10)、2-(2',3'-二羟苯基)-3,5,8-三羟基-4-酮(11)、3,5-二羟基-4-甲基-2-(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基)-苯甲酸(1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3)、4-(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丁酮(14).结论:除化合物9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在桐花树中分离鉴定得到,研究丰富了桐花树化合物类型,提高了桐花树化合物的数量,为红树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为桐花树可再生部位胚轴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 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优化绿原酸转化为新绿原酸的工艺研究

    作者:温建辉;倪付勇;王雪晶;李明;宋亚玲;王振中;萧伟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绿原酸转化为新绿原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对新绿原酸产率的影响,优化绿原酸转化为新绿原酸的工艺参数,得到模型预测公式.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107℃,反应时间60 min,pH值为4.72时新绿原酸产率为64.20%,与模型预测值接近,方程拟合良好.采用优选工艺制备新绿原酸并精制纯化,分别运用HPLC、1H-NMR、13C-NMR、ESI-MS等方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纯化后纯度达98.78%,收率为87.37%.

  • 怀山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冯卫生;李方;郭孟焕;曹彦刚;陈文静;齐曼;杨雁芸;王小兰;郑晓珂

    目的:研究怀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及制备液相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怀山药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怀山药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是:L-色氨酸(1),Seguinosides F(2),1-methoxycarbonyl-β-carboline(3),Helichrysin A(4),Bungein A (5),对苯二酚(6),Zarzissine (7),Cyclo-(Pro-Thr)(8),香草醇(9),烟酰胺(10),熊果苷(11),丁香酸甲酯-4-0-β-D-吡喃葡萄糖苷(12),苯丙氨酸(13),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1,2-bis[2-(2-hydroxyethoxy)ethyl] ester(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怀山药中分离得到.

  • 槲寄生中多肽成分的结构鉴定与细胞毒活性研究

    作者:刘石磊;杜秀宝;孔景临;曹瑛;范崇旭

    从我国东北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中分离鉴定了5种多肽,其中,3种是新成分,命名为槲寄生毒素B5、B7、B8,B7是目前分离鉴定的唯一含有四对二硫键的槲寄生毒素;1种鉴定为槲寄生毒素C1,系首次从我国槲寄生中分得;还有一种命名为B4,与已知的B6的一级结构相同,但HPLC保留时间相差很大,应该是一个新肽.它们的一级结构分别为:B5 KSCCPSTTGR NIYNTCRFTG SSRETCAKLS GCKIISASTC PSDYPK;B8 KSCCPSTTGR NIYNACRFTG SSRETCAKLS GCKIISASTC PSDYPK;B7 KSCCRNTTGRN CYNTCRLPG TPRPVCASLC DCKIISGSKC PADYPR;C1KSCCPNTTGR NIYNTCRFAG GSRERCAKLS GCKIISASTC PSDYP K; B4 KSCCPNTTGR NIYNTCRFAG ASRERCAKLS GCKIISASTC PSDYPK.它们对不同肿瘤细胞系具有选择性细胞毒活性,槲寄生总肽对于人肺癌细胞A549、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脑瘤细胞SF126的IC50值分别为:3.7、1.5、2.1μg/mL;B4分别为1.3、1.3、1.6μg/mL;B7分别为:12、1.3、6.0μg/mL.而对于人胃癌细胞BGC效果不明显.

  • 蒙药材细叶铁线莲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包保全;乌雅罕;陈建平;布仁;包娜;张屏

    目的:研究蒙药材细叶铁线莲(HERBA CLEMATIS)中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柱色谱,凝胶色谱LH20和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芹叶铁线莲(Clematis aethusaefoliaTurcz.)干燥地上部分的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经过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1D、2D-NMR)等光谱方法,鉴定其平面结构和立体构型。结果:从细叶铁线莲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去氢二聚松柏醇(1),丁香脂素(2),松脂素(3),表松脂素(4),里立脂素B二甲醚(5)和黑麦草内酯(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菊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探析

    作者:崔红梅;罗恒;杨安东;黎万寿

    目的:研究菊参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药理实验寻找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在药理活性筛选结果指导下,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UV、IR、MS、NMR等分析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菊参正丁醇萃取部分能延长小鼠常压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P<0.05)。并从中分离得到了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2,3,4-四氢-β-咔啉-3-甲酸(玉)和腺嘌呤(域)。结论:化合物玉和域均为首次从菊参植物中分离获得。

  • 高通量技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石建功;王素娟;莫顺燕;杨永春

    中草药来源于实践经验,对其本质的认识尚存诸多空白,因而制约其发展,同时也潜在着广阔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高效快速的中草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是挖掘、发展和完善中医药宝库的迫切需要,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保证药材、饮片、中药制剂和中成药产品的药效和质量等的关键;同时,中草药中新型药效物质的不断发现,将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提供主要支撑和保证.本文从认识中草药本质的关键、中草药样品(天然生物样品)高通量制备和高通量结构鉴定与高通量活性筛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该方法对中医药理论研究和创新药物研究的意义等方面介绍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和创新药物先导物发现的高效率研究体系.

  • 竹节参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邹海艳;赵晖;邱葵;崔小桂;于萍

    目的:对竹节参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制备竹节参中的皂苷类成分,应用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竹节参中分离得到了5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巨花雪胆皂苷B(1),竹节参皂苷Ⅴ(2)、IV(3)、IVa(4)和Cynarasaponin C(5).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为首次从人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刺萆薢石油醚部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党小琳

    目的:研究刺萆薢根茎石油醚部化学成分.方法:运用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普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刺萆薢根茎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24-乙基-4-胆甾烯-3,6-二酮(2),多花二醌C(3),胡萝卜苷(4),原儿茶酸甲酯(5),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6),丁香酸(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中药肉桂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杨秋霞;徐方方;吴云山;刘博;果德安

    目的:对中药肉桂(Cinmamomum cassia Pres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别鉴定为1):(-)开环异落叶松脂醇,2):(-)异落叶松脂素,3):Erythro-1-C-syringylglycerol,4):2-甲基-3,5-羟基色酮,5):浙贝素,6):松柏醛,7):肉桂酸。结论:其中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免疫复方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许枬;曹跃;周翎;谢雪

    目的:对免疫复方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免疫复方水煎液用正丁醇萃取后剩余的水层,经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对30%乙醇洗脱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中低压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免疫复方的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洗脱部分分得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2-(E)-壬烯酸(1),腺嘌呤(2),芹菜素(3),木犀草素(4)腺苷,(5),鸡屎藤次苷甲酯(6),黄芪甲苷(7),没食子酰芍药苷(8),丹参素(9),丹酚酸C(10),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免疫复方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及其同类化合物均未见从复方单味药中分离的报道.

  • 毛果一枝黄花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涛;白虹;仲浩;邓志鹏;姚庆强

    目的:对毛果一枝黄花Solidago virgaure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2'-甲氧基-2-甲氧基-6-羟基苯甲酸酯(1),2'-甲氧基-2,6-二甲氧基苯甲酸酯(2),β-乙酰香树脂醇乙酸酯(3),α-菠菜甾醇(4),豆甾-7,22-二烯-3-酮(5),2-羟基-6-甲氧基苯甲酸(6),胡麻素(7),槲皮素(8),山奈酚(9),3β-acetoxyolean-12-en-11-one-acetate(10)和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11),原儿茶酸(12).结论: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为该属内首次分离,化合物1,2,3,6,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435 条记录 1/72 页 « 12345678...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