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림상방사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24
  • 国内刊号: 42-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冯敢生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中纵隔叶外型肺隔离症一例

    作者:刘盼;王頔;刘宗才;王荣品

    患者 女,29岁.因“检查发现中纵隔包块10年”入院,无特殊不适.体检:胸廓正常,肋间隙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乳房对称,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上腔静脉后、气管右侧旁见一囊实性肿块,大小约5.3 cm ×3.9 cm ×3.8cm,边缘光滑,内部密度不均,囊性区平扫CT值约10 HU,实性区平扫CT值约16 HU;增强扫描囊性区未见明显强化(图1、2),实性区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约54 HU;供血动脉来源于右侧锁骨下动脉(图3~5).CT提示中纵隔良性占位,考虑支气管囊肿、囊性淋巴管瘤.

    关键词:
  • 孤立性肾髓外浆细胞瘤一例

    作者:孙培培;刘树荣;秦会敏;王强

    患者 女,61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腹部疼痛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口服药物治疗.体检双肾区无隆起,未触及包块,左肾区叩击痛阳性.肾脏CT平扫:左肾外形增大,左肾上部可见一大小约13 mm×12 mm×11 mm肿物,病灶密度不均匀,CT值约31~42 HU(图1);肾脏CT增强示病变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病灶的CT值分别约43 HU、60 HU、63 HU(图2~5),肾门处可见肿大淋巴结,病变包绕左肾上部,致左肾上部受压变形.肾动态显像提示左肾功能中度受损.

    关键词:
  • 卵巢巨大甲状腺肿一例

    作者:匡永才;訚战能;陈娟;郭聿彭

    患者 女,25岁.患者2天前出现腹痛、腹胀,呈隐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腹泻、便秘.既往健康状况良好.体检:P 108次/分,Bp 143/98 mrnHg,T 36.5℃.专科检查:腹部平坦,较硬,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腹部可触及包块达脐上5横指,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2×109/L、红细胞4.85×1012/L、血红蛋白120.5 g/L、血小板247×109/L.

    关键词:
  • 肾球旁细胞瘤并出血一例

    作者:朱姣姣;刘爱连;赵莹;朱文

    患者 女,36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就诊于当地医院,发现血压升高,高可达240/130 mmHg,同时尿蛋白(±),之后服用降压药物,未系统监测血压.3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浮肿,尿蛋白(++),未进行治疗.因左侧腰部不适3天就诊.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钾2.7 mmol/L,尿蛋白(+),尿pH值7.0,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肝功、肾功及血糖正常.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U波明显.腹部超声:右肾上极见略强回声光团,大小4.4 cm×3.8cm,周边平滑,余脏器未见异常.考虑为右肾上极实性占位.

    关键词:
  • 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张荟美;赵卫;李宗芳;胡娟;张振光;谢伟;王清

    患者 女,43岁.因视力下降、月经紊乱2年余,加重伴头痛2月余就诊.体检:左侧视野颞侧偏盲.头颅CT平扫(图1):鞍上病灶呈稍高密度,未见钙化,边界清.头颅MRI:鞍上池一结节状病灶,大小约1.1 cm×1.7 cm×1.3cm,边界清楚,呈等T1、等T2信号,其内多发点状短T1、长T2信号(图2、3);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4~6).初步诊断:颅咽管瘤.行经冠状切口单额开颅纵裂入路鞍区占位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肿瘤明显压迫视神经,切开终板,可见病灶呈灰白色,有包膜,边界清,质稀软,可见肿瘤包膜内些许淡黄色,与周围血管有明显包裹及黏连.病理显示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及扩张的血窦组成,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伴局部陈旧性出血(图7).

    关键词:
  • 性腺母细胞瘤伴精原细胞瘤成分一例

    作者:张若仙;何玉琴;江魁明

    患者 女,17岁,因至今未有月经来潮就诊.临床诊断:原发性闭经,性腺发育异常?专科检查:身高167 cm,体重45 kg.女性第二性征发育:双侧乳房发育Ⅱ级,腋毛发育正常,外阴发育可,阴毛女性分布,阴毛Ⅲ级.阴道口未见包块突出.肛检:盆腔可扪及子宫大小约3 cm×2cm.实验室检查:雌二醇63 pmol/L,睾酮4.57 nmol/L,泌乳素730.79mIU/L,性激素球结合蛋白73.9 nmol/L,硫酸去氢表雄酮104 ug/dl.外周血染色体分析:染色体异常,G带核型46,XY.超声可见子宫右旁一混合性包块,大小约3.2 cm×3.1cm,边界清,包块内见大小约2.1 cm ×5.0 cm强光团,后方回声衰减伴声影(图1),包块边缘及内部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关键词:
  • 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作者:陈晨;程敬亮;罗乐凯

    患者 女,29岁,5个月前行“剖宫产术”,产一男活婴,恶露持续时间52天;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鲜红,伴褐色,无腹痛、腹胀、发热等不适,无同房接触性出血史.患者于7天前至当地医院就诊,TCT提示:1.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2.可见不典型细胞,疑上皮内病变;HPV 18(+).行宫颈赘生物活检术,病理提示:宫颈非角化型鳞癌;HPV 18(+).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宫颈后唇可见直径约2 cm病灶,触血阳性;三合诊右侧骶主韧带缩短,弹性可,左侧骶主韧带未触及异常.余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 肝脏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一例

    作者:周玲;汪素涵

    患者 女,53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痛,吸气时明显,伴发热和寒战,高体温达38.6℃.无恶心、呕吐和巩膜黄染、尿黄等,伴食欲下降,大小便基本正常,体重、体力无明显变化.有乙肝、肝硬化病史多年,曾行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关键词:
  • 多发性硬化伴抑郁的脑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付佳亮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常伴多种情绪障碍,其中抑郁为常见.文献报道MS伴抑郁的发生率约40%~50%,是普通人群的五倍以上,且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因此对MS伴抑郁的研究极为重要[1].常规MRI对MS病灶检出率较高,但不能显示脑的微观损伤、功能改变及其病理机制;结构及功能MRI是神经影像领域的新技术,为MS病理生理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旨在对MS伴抑郁的脑结构及功能MRI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铁蛋白报告基因在肿瘤分子影像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丹丹

    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提高肿瘤早期诊断与动态监测水平,是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关键.分子影像作为一种敏感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病灶,对肿瘤细胞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关键信息,为改善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报告基因成像是分子成像学的重要部分,它能够评估活细胞和整个生物体内特定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位置、持续时间和程度,为肿瘤发病机制及早期检测提供极佳的工具及方法.

    关键词:
  • 影像组学在腹部实质脏器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刘丽莹

    近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人们对于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本质的认识,肿瘤之间及肿瘤内基因组异质性在临床确诊疾病和治疗药物的选择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3].因而,清楚地了解个体情况、肿瘤的异质性,进行个体化精准预防和治疗是现代医学的研究热点[4].目前医学数据存储总量的90%来自于医学图像,这些图像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式选择、疗效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影像诊断仅从视觉上定性、半定量的提取图像信息,使得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不够准确,且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作为金标准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不仅有创、且由于肿瘤存在时间及空间的特异性,其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也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影像组学应运而生,将高通量提取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相关联,深入挖掘影像数据来反映肿瘤的生物学本质,是一种新兴的个体化、精准影像技术,处于研究的前沿[5].

    关键词:
  • 双源双能量CT肺栓塞指数和肺灌注缺损指数评价肺栓塞的相关研究

    作者:阿布都热苏力·吐尔孙;刘文亚;木合拜提·买合苏提;党军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肺栓塞指数和肺灌注成像(DEPI)肺灌注缺损指数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 经CTPA确诊肺栓塞60例,数据经工作站处理得到CTPA图像和DEPI,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分别独立评价CTPA图像和DEPI图像并进行指数计算,分别对2名医师测量数据、肺栓塞指数与肺灌注缺损指数之间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然后取2名医师测量指数的平均数对中央型肺栓塞、周围型肺栓塞的肺栓塞指数及肺灌注缺损指数分别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 医师l测量肺栓塞指数和肺灌注缺损指数相关系数为0.831,一致性mean(差值的均数)为3.2;医师2测量肺栓塞指数和肺灌注缺损指数相关系数为0.843,一致性mean为3.2;医师1与医师2测量肺栓塞指数相关系数为0.997,一致性mean为0.3;医师1与医师2测量肺灌注缺损指数相关系数为0.993,一致性mean为0.4.中央型肺栓塞指数与肺灌注缺损指数相关系数为0.86,一致性mean为6.9;周围型肺栓塞指数与肺灌注缺损指数相关系数为0.863,一致性mean为0.2.结论 肺栓塞指数与肺灌注缺损指数具有高度相关性,两者都能量化肺栓塞程度,但中央型肺栓塞栓塞指数和肺灌注缺损指数一致性有差异,临床应当联合应用,综合评估肺栓塞病情程度.

  • 采集时间窗对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张卓璐;李少朕;洪楠;刘卓;陈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佳重建期相随心率变化的规律.依据结果设置佳采集时间窗,并计算其降低辐射剂量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以心功能分析为检查目的接受全心动周期全剂量CCTA的616例患者资料.由2名诊断医师确定佳重建期相,分析佳重建期相随心率变化的规律.依据此结果设定根据心率决定的窄采集时间窗模式.采集时间窗位于佳重建期相的平均值±标准差×2,即95%置信区间.计算此采集模式较全心动周期采集模式降低辐射剂量的程度.结果 616例受检者,心率(71±14)次/分(42~149次/分).低心率组(<61次/分)佳重建期相:(76±3)%RR间期,95%置信区间:70%~ 82% RR间期;中心率组(61~ 75次/分)佳重建期相以60% RR间期为界位于(44±3)%及(76±3)% RR间期,95%置信区间:38%~50% RR间期及70%~82% RR间期;高心率组(>75次/分)佳重建期相:(48±5)%RR间期,95%置信区间:38%~58%RR间期.以95%置信区间作为采集时间窗,较全心动周期采集模式降低CT-DIvol约80%(低心率)、56%(中心率)、70%(高心率).结论 慢心率者冠状动脉运动相对静止期位于舒张中末期;高心率者位于收缩末期;中心率者位于收缩末期或舒张中末期.以佳重建期相95%置信区间作为采集时间窗,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曝光时间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 零TE技术在头颈血管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翟茂雄;李武超;唐斌;刘远成;郑念华;王荣品;崔瑾

    目的 探讨零回波时间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zTE-MRA)对头颈部动脉显示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行头颈三维增强(CE) MRA检查的患者先行三维时间飞越法(3D TOF) MRA与zTE-MRA检查,对比分析3D TOF-MRA与zTE-MRA图像质量及颈内动脉分支显示情况;以CE-MRA所得血管像为标准,比较3D TOF-MRA与zTE-MRA两种非对比剂血管成像方法对头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显示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估两种不同技术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zTE-MRA技术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3D TOF-MR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技术颈内动脉分支显示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E-MRA为标准,zTE-MRA技术诊断敏感性及特异度均优于3D TOF-MRA技术.结论 zTE-MRA图像质量优于3D TOF-MRA,且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3D TOF-MRA,在头颈部动脉成像时可替代CE-MRA,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磁共振弹性成像在布加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盼盼;胡春峰;严金明;徐鹏;张强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5例进行MRE测量肝脏硬度(LS)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包括30例BCS患者和15名健康受试者.30例BCS患者均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术前、术后分别进行MRE的检查,18例患者只在术前进行1次MRE检查.健康受试者与BCS患者的LS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BCS患者的术前、术后LS值采用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 健康受试者的LS值为2.12(1.94,2.67) kPa,BCS患者介入术前的LS值为6.36(4.70,7.40) kPa,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BCS患者的LS远远高于健康受试者,与此同时,患者在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后,血管恢复通畅,其LS值降低至4.34(3.25,5.67) kPa,术前、术后LS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7).结论 MRE在BCS患者的介入手术疗效评估中有着一定的价值,测量其手术前后的LS值,可以用来评估介入手术的疗效.

  • 前列腺囊腺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叶丹丹;祝新

    目的 搜集本院1例前列腺囊腺瘤(PC)患者的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PC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检索1990年至2017年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学科普文献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prostatic cystadenoma,中文检索词为前列腺囊腺瘤,共检索出国外文献24篇,国内文献13篇,共39例,加上本院1例,共40例,总结PC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PC临床上以下尿路梗阻症状多见,影像检查多表现为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块.结论 深刻认识PC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减少复发并改善预后.

  • CT和MRI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卫生经济学分析

    作者:李强;王琛;苏丹柯;唐琪;左志超

    目的 探讨CT和MRI诊断小肝癌(sHCC)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00例肝癌初诊患者,分析其CT、MRI及CT联合MRI的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分别比较CT、MRI及其联合方案对sHCC的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各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和成本效果增量分析.结果 CT、MRI及CT联合MRI的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10%(111/126)、95.24%(120/126)及97.62%(123/126);其中CT与MRI、CT联合MRI的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31,P=0.02;x2 =8.615,P=0.003),而MRI的检出结果与CT联合MRI检出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7,P=0.309).CT、MRI及CT联合MRI诊断sHCC的诊断成本分别为817.30元,945.00元和1659.51元,MRI较CT每增加1例正确诊断的sHCC患者所增加成本为2520元,CT联合MRI较单用CT或MRI每增加1例正确诊断的sHCC患者所增加成本分别为9450元、330240元.结论 CT可作为诊断sHCC较好的检查方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MRI更有利于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 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Meta分析

    作者:周凡;赵倩;徐浩;祖茂衡;林佳;张文耀;马雷;许伟

    目的 对比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与单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UGH)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和人工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比较TIPS联合GCVE与单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伴UGH疗效的临床对照实验的文献报道,研究者从中提取相关资料,根据Cochrane手册标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予以评价.结果 终8篇文献纳入研究,病例总数为690例.结果显示,TIPS联合GCVE组术后再出血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单纯TIPS组(OR =0.35,95% CI:0.24~0.53,P<0.00001;OR=0.50,95% CI:0.30 ~0.84,P=0.009);而在支架通畅率及术后总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 CI:0.68~1.63,P=0.83;OR=1.16,95% CI:0.74~1.80,P=0.52).结论 TIPS联合GCVE在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方面较单纯TIPS有明显优势,在提高支架通畅率及术后总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 经导管栓塞法治疗食管供应动脉出血引起的纵隔血肿

    作者:张一帆

    目的 采用经导管栓塞法治疗食管供应动脉出血所致的纵隔血肿,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7年7月纵隔血肿患者11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均经CT增强或CTA证实为食管供应动脉出血所致.采用明胶海绵联合聚乙烯醇(PVA)颗粒对其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依据术后CT复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栓塞效果.结果 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出血责任动脉分别来自支气管动脉食管支(7例)、食管动脉(3例)及胃左动脉食管支(1例);9例可见对比剂外溢征象,其中1例为小动脉瘤破裂所致,余2例见左、右支气管动脉食管支吻合,并吻合支增粗、扭曲等畸形表现.所有患者行栓塞治疗后出血立即得以控制,术后5~7天复查CT均未见再出血征象且纵隔血肿均较术前缩小.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于肺部感染所致的败血症,另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于原有食管癌恶化并多器官衰竭,余9例患者术后随访6 ~12个月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及再出血征象,且纵隔血肿逐步吸收消失.结论 经导管栓塞法治疗食管供应动脉出血引起的纵隔血肿安全可行且效果良好.

  • 盆腔巨大囊实性肿块伴钙化——请分析病变性质

    作者:朱玉春;傅行礼;周伟;邢伟

    患者 男,55岁.因腹胀、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出现腹胀、腹痛,为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专科体检:下腹部扪及肿块,大小约13.0 cm×10.0 cm,边界不清,质韧,活动度差,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25轻度增高(39.03 ng/ml),余肿瘤指标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铁蛋白、总前列腺特异抗原均阴性,肝肾功能正常.白细胞计数20.7×109/L.

    关键词:
  • MRI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叶爱华;苗焕民;马新星;胡粟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的MRI表现,比较分析各征象及参数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HPC与17例AM患者的MRI表现,并定量分析肿瘤各序列的标准化参数,包括标准化T1值(NTI)、标准化T2值(NT2)、标准化ADC值(NADC)、标准化T1增强值(NCE),对两种类型肿瘤的MRI征象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PC多表现为分叶状、跨线/跨叶生长、囊变坏死明显、窄基底与脑膜相连,脑膜尾征较少见的特征.两者间NT1、NT2、NCE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M表现为明显长T1、长T2信号,且其强化程度明显高于HPC,而两者NAD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M与HPC的常规MRI图像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结合T1、T2信号和T1增强信号值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TA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郭笑颜;陈伟彬;李盖;张惠英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T血管造影(CTA)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117例血脂异常的脑梗死患者及同期116例血脂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利用256层螺旋CT对其分别进行颈动脉CTA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情况.利用统计学卡方检验比较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的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的差异.同时根据血脂升高的程度进一步将血脂异常组分为血脂边缘性升高组与血脂升高组,利用统计学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的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 血脂异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x2=8.277,P=0.004)、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发生率(x2=3.984,P=0.046)、颈动脉混合斑块(x2=8.650,P=0.003)及软斑块(x2=10.871,P=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的发生率(x2=0.002,P=0.964)无显著差异(P>0.05).血脂异常组钙化斑块的发生率低于血脂正常组(x2=25.35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边缘性升高组与血脂升高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Fisher确切概率P=0.648)、轻中度狭窄的发生率(x2 =0.109,P=0.741)、重度狭窄的发生率(x2=0.940,P=0.332)、钙化斑块的发生率(x2=0.285,P=0.593)、混合斑块的发生率(x2 =0.006,P=0.937)及软斑块的发生率(x2=0.364,P=0.546)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血脂发生边缘性升高时,其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混合斑块和软斑块的概率均高于血脂正常时,但与血脂升高时无差异.由此可见,当血脂发生边缘性升高时,即应当引起临床关注,积极控制血脂水平.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36小时睡眠剥夺健康成年男性情绪功能网络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瑶;李继元;宋云龙;齐建林;田雨;孟利民;潘志斌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睡眠剥夺(SD)对健康成年男性情绪功能网络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30名健康成年男性分别于正常睡眠后及36 h SD后进行rs-fMRI扫描.选取双侧杏仁核为种子区域,采用功能连接的分析方法,比较SD前后双侧杏仁核种子点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结果 SD导致内侧前额叶、楔前叶与杏仁核功能连接增强(P<0.05);而与丘脑、岛叶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与36 h SD前相比,SD后POMS得分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36;P=0.007);双侧杏仁核与内侧前额叶皮质、丘脑间的功能连接与心境状态量表(POMS)得分呈正相关(r=0.614,0.492;P=0.013,0.027;r=0.537,0.453;P=0.021,0.033).结论 36 h SD后大脑负责情绪调控的双侧杏仁核区功能连接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与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增强,而与双侧丘脑功能连接减弱;这可能是SD后负性情绪增加,正性情绪下降的重要神经机制.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A侧支等级与CTP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倩倩;王希明;张征宇;姚飞荣;王辉;方琪;胡春洪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血管造影(CTA)侧支等级与CT灌注成像(CTP)显示的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量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血管闭塞部位为大脑中脑动脉(MCA) M1/M2段和/或颈内动脉(ICA)、且在发病12 h内完成一站式多模态CT成像的患者75例.在CTA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将侧支循环分为0~3级.在CTP图像上,分别以相对脑血流量(rCBF) <30%或脑血流量达峰时间(Tmax)>10 s、>12s或14 s作为标准划定梗死核心,以Tmax>6 s界定低灌注区域,错配率为缺血半暗带面积与梗死核心面积的比值.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估侧支等级与梗死核心面积或错配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侧支循环分级将75例患者分为四组,四组不同侧支等级患者间的梗死核心面积和错配率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侧支等级与rCBF< 30%定义的梗死核心面积之间的相关性(r=-0.785,P<0.05)优于Tmax> 10 s、>12s或>14 s定义的梗死核心,由rCBF<30%作为梗死核心的错配率与侧支等级的相关性佳(r=0.897,P<0.05).结论 侧支循环良好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小的梗死核心面积和较高的错配率.由rCBF<30%定义的梗死核心面积和由rCBF<30%和Tmax>6 s定义的错配率与CTA侧支等级的相关性更好.

  • 早盲青少年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及功能连接研究

    作者:罗锦沛;周智凤;陈观茂;周静仪;陈文颖;李恒国

    目的 探究静息态下早盲青少年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及功能连接(FC)的变化.方法 采集22例早盲青少年(早盲组)及1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被试全脑的ReHo差异;将两组间Re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进行全脑FC分析.分析早盲组有显著差异脑区的ReHo值、FC值与失明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早盲组左侧距状皮层ReHo值显著降低;左侧楔叶、左侧舌回、左侧小脑前叶FC值显著减低;左侧距状皮层ReHo值,左侧楔叶、左侧舌回、左侧小脑前叶FC值与失明持续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早期视觉剥夺可能引起多个高级视觉皮层神经活动异常的现象,这有助于理解早期视觉剥夺后患者的大脑神经功能改变.

  • 氨基质子转移成像对宫颈癌组织学特征的初步评价

    作者:孟楠;殷慧佳;金兴兴;王红霞;刘旺毅;韩东明

    目的 探讨氨基质子转移成像(APT)评价宫颈癌组织学特征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宫颈癌患者和20例宫颈正常者的APT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的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值,并比较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宫颈鳞癌与腺癌组以及宫颈鳞癌高、中、低分化组的MTRasym值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阈值及效能.结果 宫颈癌组的MTRasym值高于与宫颈正常组,ROC曲线下面积是0.961、诊断阈值为2.11%;宫颈腺癌组的MTRasym值高于宫颈鳞癌组,ROC曲线下面积是0.821,诊断阈值为3.29%;宫颈鳞癌高、中、低分化三组间MTRasym值呈逐渐增大趋势,但仅有高/低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T能够初步反映宫颈癌的组织学特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扩散峰度成像直方图在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杨梦;陈婷;宋佳成;黄君文;周明;马占龙

    目的 探讨扩峰度成像(DKI)直方图在鉴别子宫内膜样腺癌(EEC)临床及病理特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病理证实为EEC的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测量的数据包括DKI的表观扩散系数(D值)和表观峰度系数(K值),然后采用非高斯分布的双指数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 Whitney U检验,对D值和K值直方图的参数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个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肿瘤组织学分级越高、肌层浸润越深D10th值相对较低,K90th相对较高(P值均<0.05).ROC的分析表明,D10th和K峰度值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直方图分析DKI参数在鉴别EEC病理特征上有一定价值.

  • 原发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RI特点

    作者:刘梓菀;肖智博;吕富荣;李佳;杜金超

    目的 探讨原发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C)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OE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21例OEC,其中5例为卵巢、子宫双原发内膜样腺癌,共计27个卵巢癌灶,16个呈分叶状,6个呈类圆形,5个呈不规则团块状.27个癌灶均有包膜,25个包膜尚未破裂,其中15个局部缺损表现为边缘毛糙,10个包膜完整光滑,2个包膜完全破裂;17个边界不清,10个边界清楚.27个癌灶中,13个为囊实性肿块,9个以囊性成分为主,5个以实性成分为主.19个实性成分呈菜花状结节或突起,8个呈不规则团块状;19个囊腔呈多房样伴不规则条状分隔,6个囊腔为单房样,2个为实性肿块内散在小囊变区.22个癌灶囊液呈均匀水样信号,5个囊液信号不均,在T1WI上呈高信号,抑脂T2WI上呈更高信号,DWI上呈稍高信号,且囊内可见“液-液平”;实性部分在T1WI上,3个呈低信号,24个呈等信号;在T2WI上,24个呈稍高信号,3个呈高信号;在DWI上,27个均呈高信号,在ADC图上则均为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848 ±0.123)×10-3mm2/s,小ADC值为(0.627 ±0.108)×10-3mm2/s;增强扫描,27个癌灶的包膜及实性部分均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囊液不强化.结论 OEC在MRI上主要表现为分叶状囊实性肿块,包膜毛糙、边界不清;实性部分多呈菜花状结节或突起,囊腔常呈多房样伴不规则条状分隔.实性部分在T1WI上以等信号为主,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在DWI上均呈高信号,在ADC图上均为低信号,增强后包膜及实性部分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囊液多为水样信号,增强后不强化.

  • 肝硬化合并腹腔积液发生腹外疝的CT评价

    作者:唐伟;张小明;翟昭华;李勇;李兴辉;冀一帆;肖波

    目的 在多层螺旋CT上评价肝硬化合并腹腔积液发生腹外疝的类型、概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肝硬化合并腹腔积液患者的CT资料,观察是否合并腹外疝的发生及发生腹外疝的类型.参照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标准,将69例肝硬化患者的腹腔积液分为1、2、3度.计算肝硬化合并腹腔积液患者发生腹外疝的概率,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肝硬化合并腹腔积液发生腹外疝概率与腹腔积液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9例肝硬化患者发生腹外疝13例(18.8%),其中腹股沟疝4例,脐疝2例,右侧腰疝1例,腹壁疝6例.1度腹腔积液21例中未发生腹外疝,2度腹腔积液27例中发生腹外疝7例,3度腹腔积液21例中发生腹外疝6例.肝硬化患者随着腹腔积液度数增加,发生腹外疝的概率增大,肝硬化发生腹外疝的概率与腹腔积液分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 =0.000 <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腹腔积液患者有发生腹外疝的风险,应对其进行全腹部盆腔CT扫描,评价是否合并腹外疝的发生.

  • 胆囊管汇合变异的分型与胆囊结石相关性的MRCP研究

    作者:沈为光;陈飞翔;龚沈初

    目的 利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常规MRI序列,探讨胆囊管汇合变异分型与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行上腹部MRCP且符合纳入标准的573例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根据MRI图像上的胆囊管汇入部位及走行方式进行分类,采用两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比较各汇合变异胆囊管与正常胆囊管患者结石发生率的差异.图像由2名影像医师根据2D-MRCP结合腹部常规MRI序列独立盲法分析;胆囊结石经手术或MRI和B超检查共同证实.结果 正常胆囊管(中位右侧壁)234例,胆囊管汇合变异339例(变异率59.2%),其中中位前壁28例,中位后壁162例,中位左侧壁20例,中位并行25例,低位汇合38例,低位并行35例,异位汇合11例,高位汇合20例.在胆囊管汇合变异患者,中位前壁、中位后壁、中位并行、高位汇合的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35.7%、37.0%、32.0%、40.0%,较正常胆囊管患者(32.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左侧壁、低位汇合、低位并行及异位汇合的患者结石发生率分别为60.0%、68.4%、62.9%、72.7%,较正常胆囊管患者(32.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0.000、0.000、0.014).结论 胆囊管汇合变异发生率较高,与胆囊结石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在变异的胆囊管中,中位左侧壁、低位汇合、低位并行及异位汇合是促进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 Gd-BOPTA增强MRI肝功能评估预测术后肝衰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洁;曹吉平;赵静;赵本琦;郑卓肇

    目的 探索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MRI肝功能评估预测术后肝功能衰竭(肝衰)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患者Gd-BOPTA增强MRI资料,测量肝胆期信噪比(SNR)强化率、对比噪声比(CNR)强化率及预计肝残留率.根据国际肝脏外科学组(ISGL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分为肝衰组与无肝衰组.比较预测因素组间差异,分析预测因素与术后肝衰的相关性及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间SNR强化率、CNR强化率、预计肝残留率、白蛋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预计肝残留率及白蛋白为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由年龄、性别、白蛋白、肝实质强化程度(SNR强化率或CNR强化率)构成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780,其预测效能优于预计肝残留率.结论 Gd-BOPTA增强MRI肝功能评估模型可能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预测术后肝衰.

  • 微小肝癌1.5/3.0T MR不同序列信号演变

    作者:张见增;胡海东;李勇武;尤金涛;董景辉;安维民

    目的 回顾性分析微小肝癌(MHCC) 1.5/3.0T MR平扫信号及强化表现的演变规律,为MHCC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整理肝癌治疗后复发及慢性肝病背景定期MRI复查发现、病理及临床诊断的MHCC患者共140例(152个癌灶),比较每次复查平扫各序列信号及动态增强表现,总结其信号演变规律.结果 纳入统计的100例(112个癌灶)MHCC中,DWI高信号病灶数所占比例为91.0% (106/112);T2WI高信号占83.0% (93/112);T1WI低信号占78.6% (88/112);可以观察到动脉期异常强化早于平扫各序列信号改变的16例.未纳入统计的另40例均为前瞻性搜集有类似“强化早于信号表现”的病例.结论 典型MHCC演变过程中,平扫序列出现异常信号表现的敏感性及先后次序为DWI、T2WI、T1WI,而动脉期异常强化可早于平扫信号改变.

  • 评价MRI-IDEAL技术对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训贵;杨猛;石芬芬;桑强章;陈军

    目的 探讨MRI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技术(IDEAL)在诊断脊柱良恶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脊柱压缩骨折46例(共77个椎体)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行常规MRI平扫和IDEAL序列检查.其中良性骨折25例,包括单纯外伤9例,骨质疏松15例,结核1例,共43个椎体;恶性骨折21例,包括转移性肿瘤19例,骨髓瘤1例,白血病1例,共34个椎体.用IDEAL序列分析上述两组椎体在水脂像、同反相位的信号强度比(SIRS)(脂像信号强度/水像信号强度,反相位信号强度/同相位信号强度),即相对信号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用方差分析检验SIRS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椎体良性压缩性骨折组水脂像SIRS是0.63 ±0.11,恶性压缩性骨折组水脂像SIRS是0.13 ±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9,P<0.05);椎体良性压缩性骨折组同反相位SIRS是0.42 ±0.17,恶性压缩性骨折组同反相位SIRS是0.83 ±0.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P<0.05).结论 IDEAL技术对椎体良恶性骨折的鉴别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液体信号征与邻近椎体骨折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志锋;刘庆余;蔡金辉;周镇源;郭栋华;阮耀钦;曾玉蓉;伍志华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PVA)后MRI手术椎体内液体信号征与邻近椎体骨折(AVF)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PVA治疗的10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分析术前、术后MRI手术椎体内是否存在液体信号征及与AVF发生率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间AVF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05例OVCF患者中,手术椎体共200个.术前MRI手术椎体内液体信号征发生率为15% (30/200),AVF发生率为53.3% (16/30),明显高于术前无液体信号征组(P<0.05);术后MRI手术椎体内液体信号征发生率为27.5% (55/200),AVF发生率为54.5%(30/55),明显高于术后无液体信号征组(P<0.05).手术椎体术后液体信号征有吸收与无吸收AVF发生率分别为53.9% (9/17)、50% (5/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骨水泥注入量≤5 ml组AVF发生率29.4% (42/143),明显低于骨水泥注入量>5ml组(50.9%,29/57) (P <0.05).年龄、性别及手术方式对AVF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或术后MRI手术椎体内液体信号征是术后AVF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骨水泥注入量,对减少术后AVF发生率具有帮助.

  • 螺旋CT在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小气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刘秀香;程钢;王振常

    目的 探讨CT定量测量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支气管壁厚度对诊断COPD的临床价值,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44例COPD患者(COPD组)和19名心肺功能正常者(对照组)分别行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检查,COPD患者行肺功能检查,测量右肺上叶尖段及其a亚尖段支气管气道壁厚度(WT)、气道壁厚度与气道外径比(TDR)、气道壁面积(WA),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COPD各组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OPD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与段及亚段支气管参数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期COPD组与对照组段支气管WT、T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P<0.05;t=30.39,P<0.05),亚段支气管WT、TDR、W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5;t=25.55,P<0.05;t=-6.83,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与极重度组间段支气管WT、TDR、W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极重度组间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与极重度组间亚段支气管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极重度组间亚段支气管T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段支气管WT与肺功能FEV1%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63,P<0.05);亚段支气管WT、TDR、WA与FEV1%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0.80;r=-0.56;r=-0.62,P均<0.05);段及亚段支气管各测量指标与FEV1/FVC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螺旋CT可以评价老年人急性期COPD患者支气管重塑及气道壁厚度情况,亚段支气管定量测量指标与肺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WT诊断急性期COPD的临床意义大.

  •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焦志云;胡春洪;杜芳;何玲;欧阳晓平;李郑;叶霞;武江芬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肺部良性病变和59例肺癌患者,全部均行DCE-MRI和多b值DWI检查.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液回流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利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计算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快速扩散所占容积分数(f).比较这些参数在肺部良性病变和肺癌之间的差异.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肺部良性病变Ktrans、Kep值明显低于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部良性病变与肺癌间Ve、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的ADCSlow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与肺部良性病变的ADCfast值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CE-MRI联合多b值DWI对肺部良性病变和肺癌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一DCE-MRI或多b值DWI检查(P<0.05).结论 DCE-MRI量化参数Ktrans、Kep和多b值DWI ADCSlow值对肺部良性病变与肺癌间的鉴别诊断均有意义,两种检查联合能显著提高肺部良性病变与肺癌鉴别诊断效能.

  • 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临床严重程度在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分组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海兰;刘建滨;刘华平;刘进康;熊曾;李懿莎

    目的 探讨在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CTD-ILD) HRCT分组中患者的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HRCT证实的CTD-ILD患者191例,其中行肺功能检查43例.使用Volume定量分析软件,用肺密度阈值分割法测定43例患者感兴趣区的肺容积(VOI),共获得5个CT肺容积参数:全肺总容积(WL)、正常肺组织容积(NL)、间质纤维化肺容积(ILDV)、正常肺组织容积百分比(NL%)与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百分比(ILDV%).采用Camiciottoli视觉评分法对43例患者的HRCT图像肺纤维化水平进行评分.按GAP分级将43例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分为I、Ⅱ、Ⅲ级.43例患者根据按HRCT表现分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组(26例)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组(17例),观察两组中CT肺容积参数、视觉评分与肺功能、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TD-ILD患者的WL、NL与TLC、FVC、FEV1均呈中高度正相关,相关性不受CT表现分类的影响.CTD-ILD患者的NL%与FVC/预计值%均呈中高度相关,在UIP组相关性高(r=0.93),稍高于整体及NSIP组,相关性不受CT表现分类的影响.CTD-ILD患者的ILDV%、ILDV、NL%与DLCO、DLCO/预计值%均呈中高度相关,其中ILDV%与DLCO/预计值%相关性高,相关性不受CT表现分类的影响.NL%与DLCO/预计值%在NSIP组呈高度正相关(r值为0.91),相关性高于UIP组及整体.CTD-ILD患者的ILDV%、ILDV与GAP分级均呈中度正相关,NL%与GAP分级在UIP组(r=-0.89)及整体(r=-0.83)呈高度负相关,在NSIP组呈中度负相关.CT视觉评分与肺功能参数及GAP分级的相关性受CT表现分类的影响,CT视觉评分与DLCO、DLCO/预计值%在NSIP组和整体组均呈中度负相关,在UIP组无相关性,CT视觉评分与其它肺功能参数仍均无相关性.CT视觉评分与GAP分级在NSIP组呈中度正相关(r=0.64),在整体及UIP组无明显相关.结论 CT肺容积参数可用于评价CTD-ILD患者的肺功能、临床严重程度,但部分CT肺容积参数在CTD-ILD分组中评价肺功能、临床严重程度应相对谨慎.

  • 儿童睾丸肿瘤的MRI和B超诊断的对照分析

    作者:蔡雪梅;杨秀军;李婷婷;任翔;唐雯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睾丸肿瘤的MRI与B超表现,探讨MRI在儿童睾丸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5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不同类型睾丸肿瘤的MRI和B超资料.结果 59例睾丸肿瘤样病变中,睾丸肿瘤54例,其中良性畸胎瘤17例(成熟性畸胎瘤1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2例),卵黄囊瘤10例(其中混有成熟性畸胎瘤1例,伴有肺转移1例),良性囊肿23例(皮样囊肿5例,表皮囊肿14例,胚胎残留囊肿4例),睾丸性索间质细胞瘤2例,血管来源肿瘤(毛细血管瘤)1例,副脾1例.5例未手术者均为白血病双侧睾丸浸润(穿刺取病理证实).其共同表现为睾丸不同程度增大,不同类型的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其各自的较为特征的MRI征象,MRI对病变检出、定性和肿瘤分型、分期均优于B超.结论 MRI对儿童睾丸肿瘤的检出、分型诊断和分期等具有重要价值.

  • 儿童肺吸虫脑病临床与MRI表现分析

    作者:彭雪华;邵剑波;朱百奇;张文涵

    目的 分析儿童肺吸虫病脑病的临床及MRI资料,并根据影像表现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经临床治疗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肺吸虫脑病MRI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男45例,女16例,年龄2岁~13岁,平均年龄8.5岁.其中农村患儿52例,城镇9例;41例有饮溪水、生吃或食用半熟淡水螃蟹史,20例病史不详.根据MRI影像表现分为四型,脑炎型21例(34%),囊肿型23例(38%),血肿型15例(25%),陈旧型2例(3%).结论 儿童肺吸虫脑病MRI影像表现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能及早准确诊断.

  • 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CT表现

    作者:徐化凤;姚琼;梁琼鹤;张新荣;高峰

    目的 分析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MN)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本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MN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天~26个月,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 左肾3例,右肾3例;5例实性为主,1例囊性为主;5例边界清楚;5例内见出血;肿块实性成分及囊状分隔增强扫描皮质期呈中等不均匀强化,实质期进一步强化,肿块边缘有明显环形强化,延迟期边缘仍可见环状强化.结论 CMN具有渐进性强化及实质期、延迟期边缘出现环形强化的CT特点,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上半规管顶骨壁的HRCT测量

    作者:王淑叶;唐忠仁;李靖;陈青华;鲜军舫;杨本涛

    目的 通过CT多平面重组技术测量3岁以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上半规管顶骨壁厚度,探讨其厚度随年龄段的变化规律,建立基于高分辨率CT (HRCT)的上半规管顶骨壁厚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北京同仁医院行颞骨HRCT检查患者573例(1146侧),男279例,女294例,年龄3~90岁.利用64层螺旋CT颞骨容积扫描数据,在Philips EBW2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图像标准化处理.选择上半规管顶壁前部、高点、后部及岩上窦压迹4个位置,分别测量颞骨上半规管顶骨壁的厚度,对测量值按照不同部位、性别、侧别及年龄组进行比较.结果 上半规管顶壁4处厚度有明显差异(P<0.05),高点处平均厚度约(1.08±0.65) mm,前部平均厚度约(1.65±0.72) mm,岩上窦压迹处平均厚度约(1.51±0.78) mm,后部平均厚度约(2.19±1.42) mm.上半规管顶骨壁同一部位厚度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及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上半规管顶骨壁厚薄不均,后部骨壁厚,其次是前部,中部高点处薄.上半规管顶骨壁厚度与年龄、性别及侧别无相关性.

  •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面神经管迷路段与耳蜗间骨壁的HRCT研究

    作者:丁贺宇;赵鹏飞;吕晗;李静;李瑞;刘学焕;张鹏;王争;金梅;王昊;杨正汉;龚树生;王振常

    目的 基于颞骨高分辨CT(HRCT)图像评估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CSHL)患者面神经管迷路段(LFNC)与耳蜗间的骨壁情况,为人工耳蜗植入术(CI)后面神经刺激症状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260耳)双侧CSHL患者和30名(60耳)听力正常对照者的颞骨HRCT图像,将双侧CSHL患者进一步分为骨迷路正常组(A组,91耳)、Mondini畸形组(B组,52耳)、其他耳蜗畸形伴或不伴其他骨迷路畸形组(C组,25耳)、非耳蜗骨迷路畸形组(D组,92耳).垂直LFNC重组薄层图像,观察LFNC与耳蜗间骨壁情况,根据骨壁是否完整分为Ⅰ(缺失)、Ⅱ(可疑缺失)、Ⅲ(完整)型,比较不同组间LFNC与耳蜗间各型骨壁情况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双侧CSHL患者和听力正常对照者不同侧别、性别间Ⅰ、Ⅱ、Ⅲ型骨壁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病例组A~D组Ⅰ型骨壁发生率分别为28.3%、27.5%、28.8%、8.0%、25.0%,Ⅱ型骨壁发生率分别为38.3%、39.6%、42.3%、4.0%、31.5%,Ⅲ型骨壁发生率分别为33.3%、33.0%、28.8%、88.0%、43.5%,正常组与病例组C组Ⅰ、Ⅱ、Ⅲ型骨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组与A、B组间Ⅰ型骨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D组间Ⅱ、Ⅲ型骨壁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听力正常者及需CI的CSHL患者LFNC与耳蜗间常见骨壁缺失,仅当耳蜗严重发育不良时两者间骨壁多完整,CI术前关注内耳畸形种类及LFNC与耳蜗骨壁类型对于降低术后面神经刺激的并发症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 探讨MSCTE诊断小肠类癌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厚宁;孙凤涛;盛佳曦;杨冬生;白璐;白俊清;王冰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诊断小肠类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小肠类癌疑似患者,其中类癌综合征3例,腹痛、腹泻24例,肝脏多发富血供病变7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腹膜出血3例,管腔外压性狭窄3例,肠外类癌3例,行MSCTE检查,阳性病例与临床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阴性病例与临床随访(2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及手术结果(3例行手术治疗)相对照,计算MSCTE检查小肠类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及约登指数.结果 44例小肠类癌疑似患者中,MSCTE检出阳性19例,临床术后病理确诊类癌18例,误诊1例;25例阴性,3例行手术治疗(1例阑尾炎,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空肠息肉),其余22例经临床随访及定期体检,均为真阴性.通过SPSS 21.0软件计算得出MSCTE诊断小肠类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及约登指数分别为100.00%、96.15%、94.74%、100.00%、97.73%、3.85%、0、96.15%.结论 MSCTE诊断小肠类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及约登指数均较高,而误诊率及漏诊率较低,对术前诊断及评估小肠类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胃癌MRI非形态学表征与Her-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铮;苏丹柯;赖少侣;金观桥;谢东;康巍;赵阳;阳君

    目的 分析胃癌MRI非形态学表征(血流动力学、功能学)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资料,术前行常规MR、胃DWI及DCE-MRI扫描,绘制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并记录早期强化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运用t检验、x2检验及非参数Spearman秩相关与Her-2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胃癌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与Her-2表达水平无明确相关,而DWI的ADC值与Her-2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0473,P=0.001 <0.05).非参数多个样本Kruaskal-Wallis检验法分析显示,Her-2表达程度不同组间病灶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532,P=0.001 <0.05).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判断Her-2表达阳性的佳ADC值诊断界值1.087×10-3mm2/s.结论 胃癌血流动力学指标尚不足以反映Her-2表达程度,而ADC值与Her-2表达程度呈负相关.ADC值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CT增强扫描对低危与高危十二指肠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任帅;王中秋;刘林祥;张晶晶;范蒙;周建云;郭凯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对低危与高危十二指肠间质瘤(D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且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完整的21例DST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依据病理组织学将其分为低危、高危两组,分析两组间肿瘤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各期CT值及净增值差异等.两组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定性指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21例DST均为单发,实性病变19个,囊性病变2个.病理危险度分级低危组11例,高危组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病灶位于十二指肠降部,6例位于水平部;呈圆形或椭圆形14个,不规则形7个;肿块向腔内生长5个,向腔内外生长4个,向腔外生长12个;边界清晰12个,边界模糊9个.低危组与高危组病灶的直径、边缘及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位置、形状、生长方式、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动脉期净增值、静脉期净增值、延迟期净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T的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低危组与高危组DST在临床特征及CT强化表现上存在差异,增强CT可有效评估DST危险度分级,为临床术前分级提供参考.

临床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