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内膜样腺癌survivin与p53表达的意义

    作者:左春梅;赵瑞波;丁钢;张慧燕;毛东伟;杨怡卓;李晏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石腊标本的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和对照组survivin表达率分别为96%和2.9%(P<0.01).p53蛋白在对照组无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13例表达阳性(26.5%),p53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与细胞分化不良相关.结论 survivin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有关,p53过表达提示细胞的恶性程度高和预后不良.

  • Beclin-1、Bcl-2、Bax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樊兰英;徐松;冯一中

    目的:探讨Beclin-1、Bcl-2、Bax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制作成的组织芯片中Beclin-1、Bcl-2、Bax 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Bax、Bcl-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高表达,而Beclin-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低表达,提示三者可能均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②Beclin-1与Bcl-2、Beclin-1与Bax表达呈负相关,提示Bax、Bcl-2可能通过抑制Beclin-1的表达,共同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③Beclin-1与Bcl-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某些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Beclin-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可望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结论:Beclin-1、Bcl-2、Bax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水平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伴有滋养细胞分化的子宫内膜癌1例

    作者:赵成龙;马英腾;沈丹华

    患者女性,57岁.孕1产1,绝经后2年,不规则阴道出血6个月.外院诊刮病理诊断为内膜组织腺体呈乳头状增生伴异型性;B超示子宫底实性占位,与内膜关系密切;MRI示宫底偏左侧,可见大小4.5 cm×4.3 cm×4.9 cm欠清晰的肿物.血清HCG 30318.0(IU/L)明显升高.临床诊断为绒毛膜癌.随后进行6次EP化疗,动态监测血清HCG30318.0-2778.0-1252.0-16.04-5.7-2.67-2.10-0.95,呈进行性下降.经过6次化疗后,进行了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p73、Ki-67和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汤合莲;邓杰;曹进;王瑞国

    p73是一个新发现的基因,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关系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本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探讨p73、Ki-67和PTEN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和内膜样腺癌的关系,寻找早期和癌变过程中阶段性的标志物,为早期治疗子宫内膜腺癌提供理论依据.

  • 一种新的癌瘤侵袭模式——扩张性侵袭

    作者:张彦宁;黄受方

    扩张性侵袭是近被认识的一种新的癌瘤侵袭模式,其形态和生物学行为均不同于破坏性侵袭(浸润性侵袭).对扩张性侵袭的认识为腺癌,尤其为卵巢黏液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腺癌等的诊断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标准.本文主要论述这种侵袭模式的概念、形态表现、鉴别诊断及生物学意义.

  • 子宫内膜样腺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五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孙艺华;唐绍娴;王丽;闫亚彬;周先荣

    目的 子宫内膜样腺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一种少见的组织学形态,易与子宫癌肉瘤等相混淆,通过认识此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避免误诊.方法 收集5例发生于子宫的内膜样腺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分析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5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9~39岁(平均年龄33岁).4例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中,3例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为ⅠA期、1例为ⅢC1期;另1例患者为刮宫术标本.5例肿瘤中均含有经典的内膜样腺癌成分,组织学分级4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同时其10% ~ 60%的区域含有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的组织成分.性索样区的细胞为上皮样、纺锤形及梭形等细胞形态,其与内膜样腺癌一起可呈现出双相型分化的组织学特点,且内膜样腺癌区与性索样区具有不同的免疫组织化学特点.4例患者有随访资料,随访时间7 ~6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患者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好,但性索样结构的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用孕激素治疗的病理学变化及预后观察

    作者:李世荣;苏圆圆

    目的观察孕激素治疗Ia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方法对15例Ia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及25例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用孕激素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有效率(22/25,88.0%)高于子宫内膜癌(13/15,8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完全有效的内膜癌患者8例中有3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9月(6~48个月);20例癌前病变完全有效的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患者8例复发,中位复发12个月(6~52个月)。28例癌及癌前病变完全有效的患者有12例进行了3个月至半年的巩固治疗,但出现4例复发;18例未行巩固治疗,有7例复发。内膜癌患者治疗后5例正常妊娠,复杂不典型增生患者治疗后12例正常妊娠。对孕激素的反应表现为腺体狭小、萎缩、内膜间质水肿或蜕膜化;腺上皮单层胞质较为丰富,细胞核萎缩。结论 Ia期子宫腺癌及复杂性不典型增生的孕激素治疗效果良好,但进程缓慢、复发率较高,复发患者可再次使用孕激素治疗。

  • PAX-2、PTEN、ER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祁晓莉;张轶华;王春艳;张立英;刘洪波;王彦;卢晓红

    目的 研究配对盒基因2(PAX-2)、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雌激素受体(ER)和肿瘤增殖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行分段诊刮术或全子宫切除术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明确的6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包括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9例,局灶癌变(<2 mm)1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7例及其中37例肿瘤旁具有增生期子宫内膜的组织,行PAX-2、PTEN、ER及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AX-2、PTEN、ER和Ki-67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局灶癌变、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AX-2、PTEN、ER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局灶癌变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的表达明显减弱或失表达,与肿瘤旁增生期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1).在37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绝大部分组织Ki-67增殖指数<5%(97.3%),而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局灶癌变组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大部分病例组织Ki-67增殖指数>5%,大于5%的阳性率分别为79.0%、80.0%、94.6%),与肿瘤旁增生期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X-2、PTEN、ER及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简单、方便地判断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于协助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变病变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以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

  • 影响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林靓;郭红燕;贺豪杰;韩劲松;熊光武;张璐芳

    目的 探讨影响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76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患者年龄(60.2±10.8)岁,随访时间(53.6±40.8)月.组织学分级G3 23例(30.3%),深肌层浸润53例(69.7%),宫颈间质累及14例(18.4%),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8例(10.5%).结果 复发12例(15.8%),死亡3例(3.9%).术后无治疗17例中复发5例(29.4%),单纯放疗41例中复发5例(12.2%),联合放化疗18例中复发2例(11.1%).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79.7%,5年总生存率93.5%.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疾病无进展生存率:RR=5.573,95% CI 1.419~21.892,P=0.014;总生存率:RR=29.435,95% CI 2.453~353 143,P=0.008).结论 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相对较差.LVSI是影响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

  • 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安云婷;李霞;李隆玉;李汉萍;罗兵;舒宽勇;潘玫;曾四元

    目的 评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宫颈侵犯、G3级、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侵犯、腹水细胞学阳性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样腺癌268例,140例接受术后放疗,128例接受术后放化疗,比较两组的5年生存率.结果 术后辅助放疗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4%和92.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毒性反应比较,术后辅助放化疗组的毒性反应明显增加(P<0.05).结论 术后辅助盆腔放疗加化疗不能提高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5年生存率,且毒性反应明显增加.

  • 卵巢癌术后化疗引起亚急性甲状腺炎一例

    作者:刘冰洁;李小平;魏丽惠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56岁,因“体检发现右卵巢肿物一周”于2011年5月9日收住院.患者10年前曾因“左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下左附件切除术.3年前发现“胆固醇升高”,未治疗.1年前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未干预.入院查体: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前位,萎缩,子宫右后方界限模糊的包块7 cm,不活动;CA125:41.53 kU/L.术前检查时心电图提示:室早二联律,经心内科治疗后好转.于2011年5月10日开腹探查:无腹水,右卵巢肿物7cm×7cm×5cm,囊实性,致密粘连在阔韧带后页,直肠右侧壁和同侧盆底腹膜上,不活动,表面无乳头;右输卵管结构不清楚,左附件缺如;子宫前位,萎缩,乙状结肠与子宫左侧角粘连、乙状结肠系膜和直肠前壁致密粘连在子宫后壁,子宫直肠陷凹完全封闭;行盆腔肠粘连分解+右附件切除术.取部分乳头组织送冰冻病理为右卵巢浆液性癌.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无肉眼残留病灶,术中行顺铂腹腔化疗.术后病理回报为:(右卵巢)卵巢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大小约7 cm×3.8 cm×2 cm,可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上皮增生,局灶恶变,输卵管局灶黏膜上皮增生.子宫:绝经期内膜,慢性宫颈炎.(左卵巢)可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输卵管缺如.慢性阑尾炎,大网膜组织未见癌.患者术后恢复好,于2011年5月24日开始.给予紫杉醇240 mg+卡铂600 mg方案化疗,4周一次,共6次,化疗过程顺利.患者于2011年9月26日出现颈部及全身疼痛,发热高37.8℃,就诊于本院内分泌科.彩超:甲状腺肿大,弥漫性病变,双侧颈部扁平状淋巴结.检查甲状腺三项:FT4:28.04 pmol/L,FT3:7.56 pmol/L,TSH:0.054 μIU/ml,ESR:79 mm/h.诊断为“甲状腺炎”,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发热、咽痛迅速缓解,甲状腺缩小、无压痛.

  • 子宫内膜腺鳞癌复发化疗后并发下肢带状疱疹一例

    作者:康海利;李小平;魏丽惠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78岁,主因“子宫内膜腺鳞癌Ⅲc G3复发化疗后”于2010年10月5日入院.患者4年前因绝经后阴道出血于本院行子宫分段诊刮术.术后病理:“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腺鳞癌)”.于2006年9月28日行闭式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伴鳞状分化,侵及深肌层(大于2/3),阴道断端未见癌细胞,双输卵管、卵巢及宫旁组织未见癌,左腹股沟及右闭孔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3、2/7),余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 子宫内膜样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莉莉;庞有成;陶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的VEGF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阳性表达率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病理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VEGF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 宫腔镜结合ER、PR表达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玲;周虹

    目的 探讨宫腔镜结合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妇科行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术的840例患者,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各类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本组840例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25例,经组织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26例.宫腔镜诊断的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9.9%.在本组的1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2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病理分级及FIGO分期增加,ER、PR阳性表达降低,且降低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肌层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ER、PR的表达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结合子宫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检测对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 子宫内膜癌变hMSH6与p53表达的意义

    作者:王娜娜;李红;曹璋;张骞;吴淑华

    目的 子宫内膜癌因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而备受关注,深入研究其癌变机制,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内膜中hMSH6和p56的表达,探讨hMSH6和p53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08-01-2013-03-01刮宫及手术切除的65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2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中p53和hMSH6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hMSH6蛋白表达率为27.6% (18/65),明显低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75.0%(15/20),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73.3%(11/1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55.3%(36/65),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13.3%(2/15),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5.0%(1/20),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组hMSH6及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9,P=0.002;x2=10.99,P=0.004),而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SH6及p53蛋白的表达均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01.结论 hMSH6基因表达缺失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通过检测两者的表达水平可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癌前病变组织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分析

    作者:古丽米拉·巴依坦;刘霞;楚慧;张巍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和正常增生周期宫内膜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 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06-01-2013-03-01子宫内膜样腺癌10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50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50例和2010-10-01-2013-10-01确诊为正常增生周期宫内膜5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NA MMR蛋白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MMR蛋白失表达率分别为MLH1 32.7%(33/101)、MSH228.7%(29/101)、PMS2 16.8%(17/101)和MSH6 8.9%(9/10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MLH1 12.0%(6/50)、MSH2 14.0% (7/50)、PMS2 12.0% (6/50)和MSH6 8.0% (4/50),复杂性增生组织MLH1 2.0% (1/50)、MSH2 14.0% (7/50)、PMS2 8.0% (4/50)、MSH6 2.0%(1/50)及正常增生期宫内膜组织MSH2 2.0%(4/50),其中MLH1、MSH2和PMS2失表达在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H6失表达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MMR中4种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年龄、族别、肿瘤分期和分化、淋巴结转移无关,但MSI-H表型更倾向于发生在肌层浸润≥1/2病例中,P=0.005.MSI-H、MSI-L和MSS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宫内膜组织中的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MSI表型在年龄≤50岁和>5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MR蛋白MLH1、MSH2、PMS2和MSH6的失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分子事件.在临床病理指标上,MSI-H表型仅与肿瘤肌层浸润≥1/2状态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族别、肿瘤的分期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非典型增生组织中MSI-H多见于≤50岁患者,其发生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进展为癌.

  • 免疫组化标记物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宫颈腺癌鉴别诊断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富亮;杨菲斐;周敬敬;王健;庄振娟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标记物波形蛋白(Vimentin)、癌胚抗原(CE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16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宫颈腺癌鉴别诊断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21例宫颈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imentin、CEA、ER、PR和p16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imentin、CEA、ER、PR和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31.3%、87.5%、81.3%和20.8%.宫颈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imentin、CEA、ER、PR和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90.5%、23.8%、42.9%和81.0%.经x2检验,Vimentin(x2=25.50)、CEA(x2=20.50)、ER(x2=27.29)、PR(x2=10.17)和p16(x2 =22.1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颈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组化法检测Vimentin、CEA、ER、PR和p16的表达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

  • 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作者:古丽米拉·巴依坦;张巍;余丽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MR) MLH1、MSH2、PMS2和MSH6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PMS2和MSH6在10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确定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微卫星稳定(MSS)表型,并分析其与发病年龄、肿瘤分化、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0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全子宫切除术67例,内膜活组织检查34例.随访资料完整者66例,其中手术标本52例,活组织检查标本14例.MLH1、MSH2、PMS2和MSH6失表达率分别为31.6%(32/101)、28.7%(29/101)、16.8%(17/101)、8.9%(9/101);MSI表型53.5%(54/101),MSS表型46.5%(47/101).单因素分析:在子宫切除术组织中低频MSI(MSI-L)合并MSS组(34例)预后优于高频MSI(MSI-H)组(18例;P=0.041).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年龄与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和年龄与宫内膜样腺癌预后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9),而MSI-L合并MSS组与MSI-H组相比较,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I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的分子事件之一,年龄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鉴于MSI与预后关系在本研究中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的不一致性,MSI是否可以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评价的确定依据,需要进一步验证.

  • 抗苗勒管激素及其2型受体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

    作者:严俊

    目的:分析研究抗苗勒管激素(AMH)及其Ⅱ型受体对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作用,探讨其分布表达情况。方法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根据其分化级别进行分组,包括低分化组(Ⅲ级)15例、中分化组(Ⅱ级)30例和高分化组(Ⅰ级)15例,对患者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统计对比三组患者AMH以及AMHR-Ⅱ得到阳性率。结果资料中所有患者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均检测到AMH以及AMHR-Ⅱ的阳性表达,高分化组患者AMH阳性率及AMHR-Ⅱ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组,阳性率随着分化程度的升高而增高,三组患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化程度的升高,患者AMH以及AMHR-Ⅱ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其表达与患者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子宫内膜样腺癌GST-π、ToPo-Ⅱ表达与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

    作者:孙乃英;孙明强;戴淑玲;曾杰;周立;刘爱玲;郑国华;崔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多种多药耐药有关蛋白的表达与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为帮助解决子宫内膜样腺癌化疗的耐药性,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实际意义的依据.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5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及20例正常妇女的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激素水平,通过统计学分析了解GST-π、ToPo-Ⅱ与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内膜组织.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血清FSH、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2血清水平明显影响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P<0.01).结论 FSH、LH、E2水平影响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E2的血清水平明显的影响了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提示E2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化疗可通过影响耐药GST-π、ToPo-Ⅱ的表达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175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