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Imaging and Therapy 중국개입영상여치료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220
  • 国内刊号: 1672-8475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邹英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超声造影容积成像在125I粒子治疗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飞;和朝平;王琰;刘彦强;宫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容积成像技术在125I粒子治疗肝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125I粒子治疗后,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三维超声技术和Qlab软件对治疗后的病灶进行超声容积成像检查.结果 125I粒子治疗后28个病灶行超声造影容积成像,肿瘤容积灭活率为84.32%,与增强CT检查结果相同,肿瘤容积灭活率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的70.15 0A;残留肿瘤的几何形态与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描绘相近.结论 超声造影容积成像可准确定量评估125I粒子治疗肝恶性肿瘤的效果,描绘残余病灶的三维几何形态,对残余病灶的补充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

    作者:赵艳娥;张龙江;卢光明;周长圣;黄伟;郑玲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采用Lung PBV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得到CT肺血管图像(CTPA)、双能量肺灌注图像(DEPI)及两者融合图像,以叶为单位,观察肺动脉内有无栓子,记录栓子的位置及数目;分析DEPI影像学表现,记录肺内灌注异常的位置及数目.结果 经Kappa分析,同一个观察者CTPA与DEPl分析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9、0.69,P=0.01),不同观察者之间DEPl分析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9,P=0.01).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能够显示由栓塞造成的肺灌注稀疏或者缺损区且有一定性的重复性;还可能用于肺栓塞治疗疗效的评估.

  • 脊椎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放射治疗对比观察

    作者:李高文;刘素云;李毅刚;罗飞燕;陈志仁;徐晓南

    目的 探讨转移性脊椎瘤疼痛治疗有效方法.方法 29例转移性溶骨性脊椎瘤分为PVP研究组和放疗组,研究组13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放疗组16例行放射治疗,治疗后追踪评价48 h、1周、2周、1个月镇痛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PVP组有效率84.61%(11/13),放疗组为0,2~4周PVP组有效率92.31%(12/13),对照组有效率62.50%(10/16).结论 PVP术治疗转移性溶骨性脊镇痛见效快,止痛有效时间长,近期疗效优于放射治疗.

  • 平板DSA的CT功能在椎体成形术中的价值

    作者:朱纯生;郑晓琳;王颖;何强

    目的 探讨平板DSA的CT功能在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8例椎体成形术,其中43例PVP在平板DSA下进行,作180度旋转采集数据,通过CT功能重建断层图像,进行定位、穿刺和观察骨水泥填充情况;25例PVP在传统型DSA下进行.术后行常规CT扫描了解骨水泥填充情况.结果 平板DSA下44个椎体(PVP)中,38个椎体注射骨水泥的量超过椎体体积50%,5个椎间盘(11.63%)发生骨水泥外漏;传统型DSA下25例35个椎体PVP中,23个椎体注射骨水泥的量超过椎体体积的50%,12个椎间盘(34.29%)发生了骨水泥外漏(x2=7.42,P<0.05).结论 平板DSA的CT功能使DSA与CT功能相结合,可增加椎体成形术的成功率,减少骨水泥外漏.

  •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CT及DSA表现

    作者:任勇军;刘书林;杨林;翟昭华;缪南东;邓进;黄小华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超声、CT和DSA的表现.方法 对11例(12个CBT)分别进行超声、CT和DSA检查,分析其表现.结果 CBT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内含丰富的小血管,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彩色多普勒可见丰富的肿瘤滋养血管.CT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的类圆形肿块,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其强化程度与颈部血管接近,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瘤体与颈部血管的关系.DSA显示肿瘤血供丰富,肿瘤染色明显,清晰显示瘤体与血管的关系,可以评估脑血管发育状况和代偿能力、颈动脉阻断后脑的耐受性.结论 CBT具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超声、CT和DSA均可为准确诊断CBT提供信息.

  • 主动脉MSCTA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的探讨

    作者:付传明;陈伦刚;龚晓红;邹建华;陈文;汪令生;王开华

    目的 比较相同碘浓度和注射速率、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50),分别采用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进行主动脉CTA检查:A组注射对比剂100 ml,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注射速率3 ml/s;B组注射对比剂60 ml后用40 ml生理盐水冲刷,对比剂浓度及注射速率同A组.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测量升主动脉、胸7(T7)及腰2(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由两位影像诊断高级职称医师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注射方案在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的平均强化程度分别为255 HU和240 HU,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重组血管清晰度无统计学差异.两侧肾动脉及分支血管清楚显示率为93%.结论 应用对比剂60ml注射+40 ml生理盐水冲洗行主动脉MSCTA能满足主动脉检查要求,并减少对比剂用量.

  • CT导引下125I粒子瘤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

    作者:陈学军;周建中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机制.方法 25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25例复查满2个月者25例,满6个月者15例,满8个月者5例,满10个月者2例,满18个月者1例.随访中发现3例患者分别在粒子植入术后8、10、18个月肿瘤复发,存活期均超过200天;复发部位多位于粒子分布稀疏区.其他未按时来复查者情况不详.结论 粒子分布不均匀所致照射剂量相对不足、生存时间延长后放射性粒子逐渐失去活性以及未能进行综合治疗可能是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两个主要原因.

  • CT诊断肝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菌病

    作者:覃杰;王晓红;邓星河;安玉玲;单鸿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菌病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确诊为IPA的肝移植患者胸部CT表现.结果 21例(84.00%)IPA表现为肿块样实变,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在肿块样实变的病例中合并有其他类型病灶,其中空洞18例、晕轮征14例、空气半月征8例.4例(16.00%)表现为斑片、大片实变影,无肿块样实变及空洞.25例(100%)IPA患者肺内病灶为多发.结论 肝移植术后肺内出现肿块样实变合并空洞、空气半月征及晕轮征等多种形态病灶高度提示IPA.

  •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作者:石强;梁传声;藏培卓;徐克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和球囊扩张术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37例反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根据Mori和治疗路径分型选择手术方式:路径I、Ⅱ型且Mori A型行支架植入术;路径Ⅲ型或Mori B、C型采用球囊扩张术.结果 21例行支架植入术,16例行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组成功扩张20例,狭窄率由76%降至12%;1例术后因血管破裂而死亡.球囊扩张术组成功扩张14例,狭窄率由69%降至15%,1例由于路径过度纡曲失败.术后随访,支架植入组17例TIA症状消失,2例症状有明显改善,2例TIA复发;球囊扩张术组12例TIA消失,4例TIA复发.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MCA狭窄均有效,根据Mori及手术入路分型合理选择介入手术方式可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较好策略.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支架
  • 治疗Ⅳ~Ⅴ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体会

    作者:高飞;臧培卓;梁传声;王庭忠;赵宪林

    目的 探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Ⅳ~Ⅴ级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3例Ⅳ~Ⅴ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诊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后,并给予脑室外、腰大池引流、血肿清除治疗.结果 17例患者恢复良好,神经功能恢复(51.52%),4例术后出现脑积水,但神经功能基本恢复(12.12%),5例患者植物生存(15.15%),7例术后临床死亡(21.21%).结论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以改善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Ⅳ~Ⅴ级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

    作者:李绍东;李俊杰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对22例严重鼻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上颌动脉造影,证实出血部位后用明胶海绵、真丝线段栓塞出血动脉.结果 22例患者均发现出血动脉,栓塞后达到立即止血目的 ,1例于栓塞后30 rain发生右侧眼睛视野中间区域缺损,扩血管、皮下注射肝素钙,注射后30 rain视野逐渐恢复,3 h后视野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超选择性上颌动脉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具有止血迅速、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作为治疗严重鼻出血的常规手段,在治疗严重鼻出血时应积极使用此项技术.

    关键词: 鼻出血 栓塞 治疗性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观察脑动脉形态

    作者:曹建书;陆芳;金焱;张毅;王萍萍;韩立君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下正常国人脑动脉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正常国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脑动脉图像,观察脑动脉的形态及其类型,统计各动脉的变异情况.结果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14.73%,缺如占5.43%,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男性多于女性(x2=5.85,P<0.05);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66.67%;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49.61%,且女性多于男性(x2=6.00,p<0.05);胚胎性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9.30%,混合供血型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6.20%.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脑动脉解剖和变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颅骨及硬膜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附6例报告)

    作者:曹代荣;李银官;游瑞雄;蔡建忠;张杰平

    目的 观察颅骨及硬膜恶性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6例颅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影像资料.结果 6例中累及左侧顶骨及硬膜2例,双侧顶骨及大脑镰后部1例,额骨及硬膜1例,右侧颅骨及右侧脑膜1例,枕骨、天幕及幕上下凸面脑膜1例.3例CT检查表现为局限性颅骨内外软组织肿块,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后较明显强化;MRI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4例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相邻的脑实质见中度水肿带,6例颅骨改变均较轻微,CT骨窗位上呈虫蚀样改变,颅骨外形尚完整,MRI上仅表现为局限性颅骨信号减低,术前4例误诊为脑膜瘤.结论 颅骨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易与脑膜瘤相混淆,颅骨改变轻微可能提示恶性淋巴瘤,但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

  • 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

    作者:胡立斌;刘瑞宏;张思迅;田朝晖;叶志东

    目的 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 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 69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常规DSA和3D DSA检查.常规DSA后进行旋转DSA检查,对旋转DSA采集的数据进行容积三维重建.由2位工作经验丰富的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2D DSA和3D DSA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常规DSA诊断阳性病例65例(阳性率94.20 oA),3D DSA诊断阳性病例62例(阳性率为89.86%).在常规DSA和3D DSA中,分别有44例(67.69%)阳性病例和62例(100%)阳性病例病变周围血管关系显示清晰满意.结论 3D 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尤其对血管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

  •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作者:廖书生;阮琴韵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基于二维斑点追踪原理,不受声束角度限制,能对心肌纵向、径向、周向及心室扭转运动进行定量检测,为评价心肌功能及深入了解心脏机械运动的机制提供了新手段,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及近年来应用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MRI引导下氩氦刀冷冻小型猪大脑的实验观察

    作者:张月高;肖越勇;潘隆盛;张肖;周振鸿

    目的 观察MRI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正常小型猪大脑的急慢性损伤.方法 在MRI引导下应用氩氦刀冷冻治疗系统对小型猪左侧顶部大脑进行冷冻消融,饲养3周后同法冷冻右侧顶部脑组织,随即处死动物并取出大脑,10%甲醛溶液固定,将猪大脑整体经顶冠状切片病检.结果 第一次冷冻后急性期(1周)饲养观察动物无呕吐.大体标本于陈旧灶局部可见脑萎缩表现,新鲜冷冻灶皮层可见淤血并局部肿胀,边界清楚;镜下观察见陈旧灶大片坏死,其周围环绕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带;新鲜冷冻灶灰质内有多量破碎的红细胞并淤血;陈旧灶和新鲜灶白质内髓鞘结构均消失.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可完全破坏正常脑组织,急性期町致脑肿胀,慢性期可引起周围炎性反应.

  • 实验犬气管内留置非覆膜金属支架植入术的病理反应

    作者:林爱军;郭启勇;刘兆玉;卢再鸣

    目的 研究气管内非覆膜金属支架植入术后的病理反应和组织增生规律.方法 20只实验犬透视下气管内留置20 mm×50 mm网状镍钛合金支架.支架留置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处死5只实验犬,观察气管壁的大体和镜下病理改变.比较不同时间气管壁增生组织厚度.结果 1周组支架留置后引起黏膜肿胀和急性炎症反应,1个月组支架大部分被增生组织覆盖,金属丝压迫处可见少量鳞状上皮化生.3个月组、6个月组支架完全被增生组织覆盖,增生黏膜组织通过支架网眼进入气管腔,上皮鳞化稳定,没有恶变倾向.1周、1个月组管腔无狭窄,3个月组管腔严重狭窄,6个月组管腔狭窄减轻.气管膜状部增生较软骨部明显.镜下见组织增生主要是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造成.各组增生组织厚度分别为(0.84士0.21)mm,(1.26士0.33)mm,(8.61士1.73)mm和(2.58士0.87)mm(P<0.05).结论 气管内金属支架植入术后气管黏膜未发生恶变倾向,但组织增生可引起管腔狭窄,对于良性气管狭窄采用支架治疗应慎重.

  • 一种改进的医学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作者:张淑丽;何鹏;穆伟斌

    边缘检测是医学图像预处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系统分析Pal·King模糊边缘检测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医学图像的新型模糊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遗传算法对传统Otsu算法进行优化来确定阈值参数,对待测图像所对应的模糊特征平面通过基于此阈值定义的隶属函数来提取,并且对图像进行模糊增强和平滑处理以达到更好的边缘检测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与几种经典的处理方法相比,本算法能够对所要处理的医学图像提取出更加真实和完整的边界信息.

  • 图像分割技术在血管图像中的应用

    作者:王小燕;许建荣

    图像分割是一种重要的图像技术,是进一步图像分析和处理的基础.血管系统成像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了解一些常用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有利于其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图像特征和分割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方法,提高图像质量,做出正确的诊断.本文综述图像分割技术在血管图像方面的应用.

  • 单侧穿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金鹏;刘训伟;孙钢;易玉海;李凡东;张绪平;谢志勇

    目的 评价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对4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共70个股骨头采用seldinger技术单侧穿刺股动脉插管,造影观察血液供应情况后,超选择进入到股骨头营养血管如旋股内、外侧动脉,注入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并行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前后血管造影对照显示治疗后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疼痛症状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影像检查显示骨质不同程度修复.结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改善重建股骨头局部微循环,促进修复.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李雪松;聂浩雄;张丽梅;庞尊中;李应龙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PKP组9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1例3个椎体,共22个椎体接受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PVP组8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PKP组1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改善(P<0.05).结论 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在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 MRI序列及三维重建在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雷杰;杨海山;韩志国;崔传禹

    目的 观察脂肪抑制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3D-SPGR)、FS-FSE-T2W序列及三维重建对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41个膝关节关节面共205个区域进入研究,MR检查至少包括FS-FSE-T2W、3D-FS-SPGR序列,对损伤进行分级.在工作站上采用HD MIP进行三维重建,其结果与关节镜对照.结果 3D-FS-SPGR序列对软骨损伤显示的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97.65%;FS-FSE-T2W序列的敏感度为78.57%,特异度为94.71%.结论 3D-FS-SPGR能准确评价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但对软骨下骨及骨髓损伤不敏感;FS-FSE-T2W能准确反应软骨下骨及骨髓损伤的程度及范围,二者结合是目前诊断软骨损伤的佳扫描序列.关节软骨的三维重建图像能够较真实准确地显示软骨损伤的部位与范围.

  • MR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低流速血管畸形

    作者:朱先进;王武

    低流速血管畸形治疗非常困难,经皮硬化治疗是目前推荐度较高的治疗方法.由于软组织MRI分辨率高,能进行多平面成像,使得MRI作为引导手段的硬化治疗应用于低流速血管畸形,更加具有优势.

  • 前交叉韧带损伤:3.0T MR影像与关节镜对照分析

    作者:潘诗农;卢再鸣;陈志安;李祁伟;吴振华;郭启勇

    目的 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 MRI特征,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行3.0T MR膝关节检查的3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40个膝关节,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检查确诊.应用3.0T MR机(Philips Achieva型),膝关节专用线圈,进行斜矢状位TSE T1WI、TSE T2WI、PD-SPIR和冠状位、轴位TSE T2WI扫描.前交叉韧带损伤分为完全断裂、撕裂(部分断裂)及胫骨端撕脱.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 MR影像特征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MRI直接征象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肿胀(21/25),间接征象为交叉韧带过度弯曲、T2WI和PD-SPIR股骨髁间窝外侧骨挫伤;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4.00%.前交叉韧带撕裂(部分断裂)MRI直接征象为ACL矢状T2WI和PD-SPIR显示形态不规则,部分撕裂,ACL局部肿胀增粗,信号增高.仍可见连续存在的纤维低信号;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6.67%.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撕脱MR检查直接征像为胫骨近端可见T1WI、T2WI低信号撕脱骨片(3/3),ACL水肿、形态不规则,周围可见出血、积液.MRI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高场强3.0T MR膝关节诊断的多平面、多序列影像相结合可形成ACL立体影像观,结合临床能够有效诊断ACL损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