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Imaging and Therapy 중국개입영상여치료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220
  • 国内刊号: 1672-8475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邹英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350例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

    作者:秦晓红

    目的 探讨护理工作在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我院介入中心350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介入治疗,针对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介入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操作过程和预后等特点,从护理学的角度对术前、术中、术后等阶段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与介入医生及技术操作人员进行有机的配合、熟练使用输液微量泵、准确使用相关药物及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有助于该手术的成功.结论 介入护理工作对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手术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介入栓塞治疗四肢肌间血管瘤的远期疗效

    作者:梁宇闯;李卓永;林坚;龙晚生;李宗业;麦栩榆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在四肢肌间血管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在DSA引导下对24例四肢肌间血管瘤患者共施行31次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上臂或肩部5例,前臂2例,大腿14例,小腿3例,全部病例随访26~74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的载瘤动脉及其周围畸形血管团得到全部或大部分闭塞,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其中13例稳定至今,5例于肿块缩小后外科手术完整切除,6例复发增大者经瘤内注射硬化治疗后稳定.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四肢肌间血管瘤安全有效,联合外科手术或瘤内注射等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

    作者:曾庆乐;李彦豪;陈勇;何晓峰;赵剑波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23例经B超、CT和MRI诊断明确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子宫动脉造影行单或双侧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栓塞方法采用"超低压间歇注射法",平阳霉素的平均用量为(8.5±3.1) mg,超乳化碘油的平均用量为(5.5±2.0) ml,超乳化碘油和非离子造影剂1:1等量配制.随访痛经缓解率、异常月经改善率、CA-125和子宫体积大小变化.结果 23例患者共进行了24次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病变区域良好沉积21例.痛经完全缓解率为89.5%(17/19),月经异常者合并贫血完全缓解率为85.7%(12/14).血红蛋白术前平均为(101.9±25.0) g/L,术后为(119.0±13.1) g/L,CA-125术前平均为(192.2±112.9) U/ml,术后为(83.8±60.8) U/ml;术前B超检查子宫体积大小平均为(380.2±195.2) cm3,术后为(184.3±73.9) cm3.术前后血红蛋白、CA-125和子宫体积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明显差异(P<0.01).未见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控制或缓解相关症状,缩小子宫体积,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的特点.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

    作者:郑红伟;戴慧;李小明;漆剑频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支气管动脉(BA)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方法 分析15例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前的的肺癌病例,中央型13例,周围型2例.15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传至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观察支气管动脉.结果 13例中央型肺癌均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肿瘤性支气管动脉的起点、分支情况及走行特点;其中2例右侧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2例周围型肺癌中有1例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1例找不到明确发自支气管动脉的供血血管.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显示肺癌特别是中央型肺癌的肿瘤性支气管动脉并能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提供准确定位.

  • 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不同方法的临床探讨

    作者:庞善军;燕军;解耀锃;彭书芹;梁风泉

    目的 探讨胸部病变穿刺活检联合同轴针吸对提高阳性率减少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导引下106例胸部病变三种不同穿刺方法的阳性率及并发症.结果 单纯针吸组32例,检出恶性病变23例,良性4例,阳性率为84.3%,并发症为15.6%;单纯活检组27例,检出恶性病变15例,良性7例,阳性率为81.5%,并发症为48.1%;活检同轴针吸组47例,检出恶性病变28例,良性15例,阳性率91.5%,并发症为29.7%.结论 活检联合同轴针吸是提高阳性率减少并发症的较好的活检方法,它既弥补了活检的缺点,又集中了针吸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活检方法.

  • 改进后的肾囊肿CT引导下硬化剂治疗术

    作者:朱登云;王长青;高红艳;冯根义

    目的 观察改进肾囊肿CT引导下硬化剂治疗术的疗效.方法 386例肾囊肿经皮穿刺抽吸乙醇治疗,其中,单纯性肾囊肿243例,多发囊肿113例,双肾均有囊肿30例.囊肿直径1.5~7 cm.用9-14 G穿刺针穿刺抽吸,抽出囊液5~700 ml,注入99.7%无水乙醇保留而不抽出,乙醇量以抽出量的25%~50%计算.结果 随访193例(251个囊肿),时间3个月~12个月,囊肿治疗有效率达98%以上,囊腔消失率达87%,并发症仅为局部腰部胀痛,无严重后遗症.结论 改进后的CT引导下肾囊肿硬化剂治疗术是一种安全、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的有效治疗方法.

  • CT引导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段文帅;张平;张承志;杜敬仙;喻国云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 45例患者中椎间盘突出30例、椎间盘膨出15例,于CT引导下穿刺行臭氧注射治疗.穿刺途径:椎间盘突出为旁中央型者,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或神经根与小关节之间穿刺突出物达盘内;椎间盘膨出或后正中突出者则取脊柱中线旁开6~10 cm侧后方穿刺.分别于盘内及突出物中央和盘外注射浓度为40~50 μg/ml臭氧5~15 ml,总量小于30 ml.结果 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臭氧在间盘内分布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分溢出盘外状.治疗后3~6个月随访显效36例(80%)、有效6例(13%)、无效3例(7%),总有效率93%.结论 CT引导下盘内、突出物及盘外臭氧注射术穿刺准确,可及时观察臭氧分布及注射后间盘的改变.它安全、创伤小、疗效高,是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治疗方法.

  •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间接门静脉造影特点

    作者:张靖;陈晓明;朱德力;邹炎;罗源利;周少毅;陶聪;曾少兰

    目的 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 的间接门脉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例经超声诊断及造影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的间接门脉造影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其特征性的血管造影表现,并对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进行了评价.结果 8例中6例清楚显示门脉主要分支近肝门处阻塞,2例门静脉主干阻塞,代之以肿块样纡曲血管并在其周围形成向肝内放射状的侧支血管影像,以及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8例血管造影均能对与分流或断流手术有关的血管解剖提供准确信息.结论 儿童CTPV 具有特征性的血管造影表现,间接门脉造影对CTPV 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 门静脉系统血栓及其继发性病变的多层CT诊断价值

    作者:孟晓春;王晓红;邹艳;肖茹;张亚琴;王劲;单鸿

    目的 探讨门脉系统血栓及其继发性病变的多层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临床综合诊断的37例门脉系统血栓患者的多层CT表现,分析门脉血栓及肝内外继发性病变的CT表现特征,并与5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癌门脉癌栓做对照.结果 门脉血栓的直接征象:除3例机化性血栓外,其余34例血栓边缘光滑、界限清楚、形态规则,局部门脉管壁见线样强化征,而所有癌栓未见线样强化征;动脉期血栓平均强化(9.32±5.32)Hu,与癌栓(43.08±14.05)Hu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15.59, P<0.01);动脉期所有血栓未见强化血管影,而19/50例癌栓见肿瘤滋养动脉影;此外,癌栓更易导致管腔完全性阻塞(癌栓组100%,血栓组32.43%)和门静脉管腔显著扩张(癌栓组68.00%,血栓组8.11%).门脉血栓继发性病变包括:①肝实质缺血4例;②肝动脉灌注增加14例:门脉主干栓塞者以外周带为主(9/10),分支栓塞者按肝叶或肝段分布(4/4);③门脉海绵样变7例:④肠壁淤血水肿4例;⑤脾脏淤血性损伤4例.结论 多层CT对诊断门脉系统血栓具有特征性,能与癌栓鉴别,并进一步反映肝内外继发性病变,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房间隔切面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房间隔缺损显像中的应用

    作者:钟敏;张淼源;张又红;肖斌彬

    目的 探讨采用房间隔切面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常规切面超声确诊为继发孔型ASD109例,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的取样线引导获得房间隔的切面后,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房间隔缺损口分流束的截面彩流图,进而观察房间隔缺损口的形态及缺损口残缘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并对常规切面、房间隔切面和房间隔切面叠加CDFI三种成像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60.6%的病例采用房间隔切面可获得房间隔缺损口的二维声像图,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后90.8%的病例可获得房间隔缺损口分流束的截面图,与常规切面对比,在显示ASD形态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01),在确定ASD类型和测量ASD残缘与周边结构距离所需的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房间隔切面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获得近似于房间隔侧面观的图像,可显示房间隔缺损口的形态,能直观地观察缺损口残缘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并能准确快捷测量缺损口残缘与周边结构的距离,为房间隔缺损诊断分型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筛选提供新的影像信息,值得临床应用.

  • 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血管内化疗栓塞术治疗椎体恶性肿瘤

    作者:何明基;练辉;申刚;陈德基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血管内化疗栓塞术(ECE)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PVP和(或)ECE治疗椎体恶性肿瘤23例,共50个椎体,其中8例患者共13个椎体单纯行PVP术,15例37个椎体先后行PVP和ECE.结果 PVP和ECE技术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6%和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达91.3%.随访3~10个月,病变椎体未出现新的压缩性骨折.结论 PVP和ECE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效果理想,可作为椎体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研究现状

    作者:闫庆;王朝华;李江涛;谢晓东

    VX2肿瘤细胞株是一种可移植的肿瘤细胞株,可接种到兔的肝脏、肾脏等部位,建立原位肿瘤动物模型.兔VX2肝癌模型是目前较常用的实验性动物肝癌模型,本文就兔肝VX2肿瘤模型的建立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 卡托普利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敏玲;贺能树;徐锐;孙锐;赵凤云;章明放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分单损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单损组采用改良导丝法制作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干预组将卡托普利研磨成粉状,生理盐水稀释配制成5 mg/ml溶液,分别于制模前6 d开始按10 mg/(kg·d)剂量经灌胃针给予大鼠至术后各时间点.对侧颈总动脉作为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时间点6只大鼠,于制模后1天、4天、7天、14天及28天原位灌注固定取材.根据HE染色标本情况,选血管形态结构完整的50个标本,进行HE染色,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染色片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 损伤后从第7天起新生内膜厚度和面积逐渐增加,到28天达峰值;与单损组比较,干预组血管壁三层厚度无显著差别,干预组第14、28天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减低.狭窄率于血管损伤后逐渐增加,到28天达峰值,与单损组比较,干预组在14天和28天狭窄率明显变小,各时间点内弹力板面积、外弹力板面积及重塑指数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卡托普利减小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面积及狭窄率,抑制新生内膜形成,但不改变内、外弹力板面积及重塑指数,不影响血管收缩性重塑.

  • 超液化碘油瘤内注射对肝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浩;祖茂衡

    目的 观察瘤体内直接注射超液化碘油后碘油的分布及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探讨碘油对肝癌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SMMC-7721人肝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肿瘤直径达6~7mm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6),实验组瘤内注射超液化碘油, 对照组瘤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天后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作冷冻切片油红O染色及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碘油在癌细胞内外的分布及癌细胞形态,并经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根据癌细胞周围碘油量的多少将实验组分3个亚组:A1组,细胞被碘油完全包围;A2组,细胞被碘油部分包围;A3组,细胞周围无碘油.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细胞核的面积及灰度,亚组间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1组为穿刺点中心部位的细胞,癌细胞周边被碘油完全包围,部分癌细胞的细胞浆内可见油滴.多数癌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的面积减小,灰度增加,部分细胞发生核碎裂、核溶解.A2组及A3 组与对照组相似,细胞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A1组癌细胞的胞核面积小、灰度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1组与A2组、A3组比较上述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A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超液化碘油瘤体内直接注射,一定弥散距离内碘油可完全包围肝癌细胞并引起癌细胞坏死.

  • 胶原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表达和意义的实验研究

    作者:葛夕洪;贺能树;徐锐;王永利;司同国;刘长宏

    目的 观察PTA后胶原含量在血管壁各层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探讨胶原在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0只大鼠制作成颈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取损伤后1、3、7、14、28和42天6个观察点,对胶原纤维进行Masson染色.分析胶原与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关系.结果 ①内膜的胶原第7天即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多,第28天基本稳定.中膜胶原含量在整个过程中无统计学差异.外膜胶原第7天达高峰,后逐渐下降.②内膜、外膜胶原密度分别与内膜、外膜面积有相关性,内膜、中膜、外膜胶原密度都与管腔面积丢失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中膜、外膜胶原密度与外弹力板面积缩小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内膜、外膜胶原密度与内膜面积增长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内膜胶原密度与内膜PCNALI有负相关性.③内膜胶原光密度在第7天即达高峰,随后逐步下降.中膜胶原光密度整个过程中无显著差异.外膜的胶原光密度PTA后第1天即开始上升,到第7天达高峰,随后逐步降至对照水平.结论 再狭窄过程中胶原在内膜、外膜含量明显升高,中膜胶原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它们共同参与狭窄,内膜的胶原主要与内膜增生有关,中膜和外膜胶原主要与重塑有关.

  • 复方中药栓塞剂应用于家犬甲状腺动脉栓塞效果的研究

    作者:时利平;曹维军;崔玲;刘晓天

    目的 通过复方中药栓塞剂应用于家犬甲状腺动脉栓塞效果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复方中药栓塞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复方中药栓塞剂在DSA监视下注入到实验家犬的甲状腺动脉,观察14天后血清T3、T4、TSH及血钙水平、动物术后一般反应、甲状腺病理形态变化,确定栓塞效果.结果 复方中药栓塞剂具有良好的栓塞效果.结论 复方中药栓塞剂具有并达到了栓塞的作用,复方中药栓塞剂既保留了其传统药理作用,又能栓塞血管,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减轻了栓塞后带来的临床症状.复方中药栓塞剂有望成为介入治疗甲亢并能被普遍接受的新型固态栓塞剂.

  • 应用带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支气管瘘1例

    作者:朱云凯;张军;刘良浩;杨舒定

    食管-气管(支气管)瘘是绝大部分食管癌放射治疗未控制和术后肿瘤复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果一旦发生,预后较差,大部分生存期小于两个月.过去都用食管搭桥术和食管置换术.

  • 腹部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图像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施惠斌;王建华;冯豪;黄建峰;赵君

    目的 探讨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图像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肝肿瘤介入患者分别进行常规DSA、旋转数字造影(DR)采集后进行Syngo DynaCTA及Inspace 3D图像重建,对两种方法在显示病灶数目和肝癌血供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7例常规DSA没有发现小病灶,6例在重建后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图像上有肝肿瘤小病灶(χ2=4.16, P<0.05 ). 5例常规DSA肝肿瘤因血管严重重叠,不能分辨供血动脉走行,采用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重建的图像上其供血动脉分支及走行清晰显示.3D图像上还发现4例肝脏局部异常灌注.结论 Syngo DynaCT断层及Inspace 3D图像在显示肝亚段动脉分支和明确肿瘤供血动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提高微小肝肿瘤病灶及异常病变的检出率,它对肝肿瘤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OptEase可回收型滤器在DVT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曦彤;刘静;邵海波;杨东伟;王毅堂;徐克

    目的 评价Optease 可回收型滤器防止肺栓塞作用及其安全性、可回收性.方法 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合并肺栓塞17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2~60岁(平均44岁).40例经股静脉路径置入Optease滤器于肾下水平下腔静脉,2例因血栓累及下腔静脉近肾静脉开口,经右颈静脉路径置入到肾静脉以上段下腔静脉.置入后,行下肢静脉及肺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术后6例患者取出滤器.结果 Optease滤器释放时均无明显前跳和回缩现象发生,定位良好.介入治疗及造影复查过程中,滤器均无移位.患者均无肺动脉栓塞症状加重及新的肺动脉栓塞发生.6例下肢静脉血栓完全消失及年龄较轻患者(22~40岁),于滤器置入后7~12天内,经股静脉路径,采用Gooseneck捕捉器将滤器取出.回收的滤器均完整,无血栓附着.结论 Optease 可回收型滤器可有效地防止肺栓塞的发生;Optease滤器置入安全、定位准确,可经股静脉路径完好地进行回收.

  • 盆腔动脉三维重建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单锦露;张绍祥;谭立文

    目的 采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数据集中的女性盆腔数据建立盆腔内主要动脉的三维可视化解剖模型,从多方位、多角度对盆腔内动脉的空间结构进行立体显示.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运用3D-DOCTOR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盆腔内主要动脉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结果 成功建立了盆腔内主要动脉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模型能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能清晰地显示出各个方位的解剖结构.结论 可视化盆腔动脉三维重建模型为盆腔微创手术和盆腔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开展提供了准确的形态学依据,为虚拟手术奠定了基础.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