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Imaging and Therapy 중국개입영상여치료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220
  • 国内刊号: 1672-8475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邹英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的MRI表现

    作者:魏宁;吕维富;鲁东;成德雷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CSP患者的MRI特征,比较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分析其MRI特点.结果 13例早期CSP于MRI均清楚显示妊娠囊位于子宫下段前壁切口瘢痕处,瘢痕于MR平扫T1WI和T2WI呈低信号.9例妊娠囊呈类圆形囊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呈不规则团块状病灶,其中3例T1WI呈混杂高、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低信号.7例DWI中,5例妊娠囊D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2例妊娠囊DWI呈不均匀低信号,ADC呈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均可见妊娠囊囊壁呈环形强化.13例病理检查镜下均可见滋养叶细胞、绒毛及蜕膜组织.结论 CSP的MRI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 肺部体循环动脉CTA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鲁仁财;赵卫;姜永能;胡继红;易根发;张淮

    目的 探讨肺部体循环CTA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寻找靶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8例咯血患者根据介入栓塞术前是否行CTA检查分为CTA组(n-27)和DSA组(n=21).CTA纽术前行肺部体循环CTA检查,将重建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MPR、MIP和VR显示可能参与病灶区供血的动脉,根据CTA图像行DSA及介入栓塞治疗.DSA组直接行DSA及介入栓塞治疗.记录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时间、短期(1个月内)和长期(1个月~1年)复发率.结果 对48例咯血患者均成功栓塞.CTA组和DSA组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31.29±6.37)min、(36.61±7.4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5).CTA组和DSA组短期复发率分别3.70%(1/27)、28.57%(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4,P=0.022);长期复发率分别为7.41%(2/27)、14.29%(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9,P=0.37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截瘫、皮肤局部坏死、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肺部体循环CTA可准确定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的出血动脉,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短期复发率,为介入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默认网络及突显网络的功能连接

    作者:韩永良;李咏梅;刘义;尹平;曾春;王静杰;罗琦

    目的 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分析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患者脑静息态默认网络(DMN)及突显网络(SN)功能连接(FC)的异常.方法 对我院22例SMS患者(SMS组)及2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对所得数据进行ICA分析,并利用SPM8比较两组脑网络FC的差异,同时分析差异脑区的对间序列信号(FC分数)与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MS组DMN的FC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内侧额上回、边缘叶及双侧楔叶,FC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前扣带回、右侧距状皮层;SMS组SN的FC减弱的脑区为双侧内侧扣带回,FC增强的脑区延伸到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两组FC分数与EDSS评分及病程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SMS患者静息态DMN、SN均存在FC异常,可能与继发于脊髓病变的逆行性神经元变性或功能网络重构有关.

  • 糖尿病足患者骰骨病变的MRI和X线特征

    作者:宋学文;程庆丰;廖旦;韩永良;罗琦;刘义;曾春;王静杰;李咏梅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骰骨病变的MRI及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不同类型的足部病变患者的MRI、X线资料,其中DF组54例,非DF组70例,观察两组患者骰骨信号改变、单纯骨髓水肿、骨髓水肿合并骨折、骰骨与周围骨的关系的MRI、X线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骰骨信号改变、单纯骨髓水肿、骨髓水肿合并骨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F组中,18例(18/54,33.33%)表现为单纯骨髓水肿,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非DF组中,8例(8/70,11.43%)单纯骨髓水肿.DF组中,6例(6/54,11.11%)表现为骨髓水肿合并骨折,骨折T1WI呈线样、模糊低信号影,骨皮质不连续,仅1例骰骨骨折X线平片可见;非DF组中,1例(1/70,1.43%)表现为骨髓水肿合并骨折,X线平片不可见.DF组,1例骰骨骨髓炎,3例骰骨周围关节腔积液,2例合并夏科关节病;非DF组1例可见关节腔积液.结论 DF患者较非DF患者骰骨更易受损,出现骨髓水肿和骨折,结合MR影像特征有利于对DF患者骰骨病变的诊断.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并发门静脉高压

    作者:申权;杨维竹;江娜;黄兢姚;黄宁;谢杭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8例反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前均经B超及CT等影像学证实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有完全或部分闭塞,对其行TIPS治疗,并评价疗效.结果 对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TIPS术,1例失败,6例为先经皮穿刺右肝门静脉分支,建立经门静脉右支至主干通道,并行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其中4例经常规TIPS途径由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右支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2例由门静脉右支穿刺右肝静脉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1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失败,改由常规TIPS途径穿刺门静脉左支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72±8.35)mmHg降低至术后的(21.43±7.64)mmHg;1例在术后6个月发现分流道狭窄,再次植入支架后恢复通畅.1例术后5个月再发黑便,复查提示分流道堵塞,并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放弃进一步治疗.另5例在12个月随访中分流道通畅,未再发消化道出血.结论 TIPS是治疗伴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肺恶性肿瘤氩氦刀治疗后的CT和MRI表现

    作者:汪颖姝;曲金荣;李祥;王立峰;张宏凯;李方坤;高朋瑞;黎海亮

    目的 评价肺恶性肿瘤氩氦刀治疗后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收集并分析2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氩氦刀治疗前7天内及治疗后1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CT和MRI表现.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消融组(A组)和残留或复发组(B组).结果 治疗后1~7天的CT和MRI均表现为消融灶较治疗前增大,消融灶周围出现环形低密度/信号影,A组消融灶周围的环形影较B组完整.MRI显示消融灶周围环形影的清晰度优于CT.治疗后1~6个月,A组消融灶开始缩小,无明显强化;B组消融灶与治疗前相仿或稍增大,明显不均匀强化.治疗后6个月~1年,A组消融灶逐渐缩小;B组消融灶明显增大.结论 肺恶性肿瘤氩氦刀治疗后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治疗后消融灶周围的环形低密度/信号影是评价肿瘤是否残留或复发的重要征象,且MRI对环形影的显示清晰度优于CT.

  •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Meta分析

    作者:江涛;周爱云;徐盼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Embase数据库,收集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临床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异质性检测.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绘制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英文3篇,中文7篇.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4 (0.80,0.87)、0.79(0.74,0.83)、18.71(13.11,26.70).SROC曲线的AUC为0.88.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良恶性诊断效能高.

  • 超声诊断早产儿感染性肺炎

    作者:王国涛;刘明辉;杨谢青;刘洁玉;赵白桦;田桂湘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46例感染性肺炎早产儿的胸部X线和肺部超声资料;于第1天、第3~5天、第8~15天,对其中20例感染性肺炎患儿肺部疾病进展进行超声监测.结果 146例感染性肺炎患儿中,胸部X片正确诊断135例(135/146,92.47%),超声正确诊断143例(143/146,97.95%).143例感染性肺炎患儿肺部声像图中,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彗星尾征、支气管液相、胸腔积液的阳性率分别为94.41%(135/143)、51.05%(73/143)、20.28%(29/143)和26.57%(38/143).第1天、第3~5天、第8~15天,20例感染性肺炎患儿肺部实变低回声区范围分别为(7.63±6.10)cm2、(3.85±5.74)cm2、(1.50±1.30)cm2.结论 超声可实时、准确监测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的进展,且无辐射,可作为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的首选诊断方法.

  • CT引导下经皮圆孔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茹彬;计忠伟;万权;蔡文君;李顺

    目的 探讨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22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率达95.45%(21/22),1例患者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服药后可以控制(BNI分级Ⅲ级).2例患者术后复发,均再次行射频术,术后即刻疼痛均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随访3~19个月,平均(7.73±4.6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治疗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理想微创治疗手段.

  • 晚期结直肠癌的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作者:杨晶;白彬;徐伟;曹海利;王凯冰;金书强

    目的 探讨采用超液态碘化油十化疗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超液态碘化油十化疗药物超选择性化疗栓塞;伴转移者同时行转移灶化疗栓塞.观察介入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瘤体大小变化及并发症;介入术后可接受外科手术切除者,观察术中瘤体切除情况.结果 介入术后1个月复查,部分缓解41例,病情稳定7例,疾病进展2例,无完全缓解患者;有效率82.00%(41/50).12例患者行瘤体切除手术,外科术中可见瘤体活动度增加,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介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超液态碘化油十化疗药物行化疗栓塞可安全、有效地控制结直肠癌,增加晚期结直肠癌的手术机会,同时行转移灶介入治疗疗效确切.

  •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血管腔内治疗

    作者:张希全;葛世堂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然后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1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其中单纯球囊扩张2例,球囊扩张十内支架植入术10例.对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10例无明显症状,2例有腹痛症状,经再次腔内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坏死、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疗分析

    作者:何聪;彭志毅;徐宏伟

    目的 分析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SISMAD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分型、治疗方法及随访记录.结果 25例患者中,Ⅰ型3例,Ⅱa型14例,Ⅱb型7例,Ⅲ型1例.2例无腹痛症状的患者,CTA分型为Ⅰ型,给予观察治疗.23例有症状的患者,保守治疗4例,其中Ⅱa型1例,Ⅱb型3例;血管腔内治疗18例,其中Ⅱa型13例,Ⅱb型4例,Ⅲ型1例;另有1例Ⅰ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腹痛不缓解,复查CTA示假腔持续扩大,后转血管腔内治疗.随访时间1~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腹痛等症状,CTA提示病变无进展,支架无移位并保持通畅.结论 SISMAD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CTA可明确诊断并进行影像学分型,结合患者的症状,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 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艾琳;李倩倩;丁新华;童明辉

    超声内镜成像技术以的胃肠道气体干扰小、探查距离短以及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近年来在许多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弹性成像技术的日趋成熟,超声内镜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可对组织弹性量化及可视化分析的新技术,在明确消化系统病变性质和鉴别良恶性病变等方面有望成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本文对超声内镜成像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的技术原理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超声诊断体内残留20年异物1例

    作者:刘丹;朱皖;周爱云

    患者男,23岁,5年前骶尾部出现一小包块,轻微疼痛,2周前无明显诱因包块处破溃、出血.既往3岁时骶尾部因外伤行清创术.查体:骶尾部见大小约1.0 cm伤口,局部可触及肿大包块,有压痛,伤口渗液.高频超声检查:骶尾部约S3水平自距体表约1.5cm处皮下脂肪层至距体表约7.1 cm深部肌肉组织内见一条状强回声,约4.0 cm×0.2 cm,不伴声影,周围可见环绕低回声带,与体表相通(图1),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考虑骶尾部皮下残留异物并周围炎性改变及窦道形成.MRI提示约S3水平背侧软组织异常信号影,结合病史,诊断为局部异物合并窦道形成.行骶尾部扩大清创及异物取出术,术中于皮下脂肪层可见一玻璃异物,并侵蚀深部组织,形成窦道.

  • 静脉窦血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作者:赵鹏浩;刘增品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科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症状不典型且再出血致死率高,及早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地治疗是防止再出血并致死、致残的关键.颅内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症状复杂且不典型,合并SAH时出血以大脑凸面多见,多位于外侧裂及顶叶,其次是基底池,对于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常见病因的SAH患者,应警惕CVT等少见病因.现对我院2015年7月收治的1例误诊为SAH的CVT报道如下.

  •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常规超声及CEUS表现

    作者:郭素萍;周爱云;徐盼;肖帆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移行上皮良性肿瘤,约占膀胱肿瘤的6%.IPB生物学特征为肿瘤表面被覆一薄层移行上皮,向下呈内生性生长,不浸润肌层.目前,将CEUS运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已较成熟[1-2],但鲜见用于IPB诊断的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IPB的常规超声及CEUS表现,以提高对IPB的认识.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