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Imaging and Therapy 중국개입영상여치료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220
  • 国内刊号: 1672-8475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邹英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

    作者:孟艳莉;李天晓;翟水亭;曹会存;王子亮;薛绛宇;白卫星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综合术前评估,选择介入治疗适应证.方法 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MRI、DSA和CTP检查,讨论脑血管狭窄程度、部位、侧支循环和脑血流动力学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侧与健侧相比,MTT和TTP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0.002);狭窄程度与CTP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63,P=0.13);侧支循环越差梗死发生率越高(r=1.0,P=0.017);灌注越低梗死发生率越高(r=0.999,P=0.033).结论 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应该进行MRI、DSA和CTP的综合分析,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练辉;陈德基;何明基;申刚;宋绿茵;江梅珍;戚潜辉;何凤仪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51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B超、CT动态观察瘤体变化.结果 栓塞双侧子宫动脉51例.50例完整随访者术后12~36个月,平均24个月,2例子宫肌瘤消失,48例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8.4%,未发现肌瘤复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主要不良反应为下腹部疼痛(32/51).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是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良好方法.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周选民;陈平有;徐霖;李小力

    目的 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本组94例,由临床、超声、CT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其中黏膜下肌瘤9例,肌壁间肌瘤74例,浆膜下肌瘤11例;单发肌瘤25例,多发肌瘤69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注入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乳剂,然后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近端.栓塞后3个月、6个月回院复查.结果 插管成功率100%.随访3~6个月,所有病例在治疗后 3个月B超示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1%,瘤体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3%,其中23例肌瘤消失.所有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病例,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并发症发生率6.3%(6/94),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TUAE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疗效显著;TUAE并发症少,是可以防治的.

  • 慢性乙型肝炎磁共振扩散成像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作者:张里;杜富会;雷军强;张艺军;郭玉峰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肝炎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慢乙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在1.5 T 磁共振设备上行弥散成像,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弥散敏感系数b值取50、100、300及500、700 s/mm2.30例患者病理结果按Knodell HAI积分系统分级,比较各级的ADC值.结果 不同分度的慢性乙型肝炎ADC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b值选700 s/mm2时,肝脏纤维化患者和无纤维化者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积分和纤维化积分低级别和高级别间ADC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弥散成像是一种有价值的慢性乙型肝炎分级的诊断方法.

  •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

    作者:王子亮;孟艳莉;李天晓;翟水亭;曹会存;薛绛宇;白卫星

    目的 通过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影像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 23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MRI、DSA和CTP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部位、侧支循环、脑血流灌注等情况,并判断其相关性,筛选介入治疗的适应人群.结果 CTP0期与侧支循环1级(r=0.764, P=0.046)和2级(r=0.944, P=0.001)具有很好的相关性;CTPⅠ期与侧支循环0级(r=0.905, P=0.005)和1级(r=0.969,P=0)具有很好的相关性;CTPⅡ期与侧支循环0级(r=0.889, P=0.007)和1级(r=0.923, P=0.003)有很好的相关性;颅外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CTP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62和0.966).结论 选择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适应证时要综合分析MRI、DSA和CTP影像资料.

  • 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李天晓;翟水亭;曹会存;王子亮;薛绛宇;孟艳莉;白卫星;刘建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58例62处颈动脉狭窄行CAS治疗,成功植入41枚Wallstent支架,20枚"Z"型支架,技术成功率达98%.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明确诊断过度灌注综合症1例,6例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头晕、头痛;12例出现颈动脉窦反应;1例术后脑MRI新发梗死,1例双侧重度狭窄的患者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中脑血管痉挛12例;发现穿刺局部血肿6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1例.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化操作、术后积极正规治疗可明显降低CAS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预后.

  •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的防治

    作者:李天晓;翟水亭;高不郎;薛绛宇

    目的 颅内动脉瘤在弹簧圈栓塞过程中发生破裂是可怕的术中并发症之一,本文探讨处理、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6年12月,共有153例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141例患者曾有过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史.5例有动脉瘤破裂出血史的患者术中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术中动脉瘤再破裂时,常规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并设法用弹簧圈尽快填塞动脉瘤腔.微导丝引起动脉瘤破裂时,尽量保持微导丝不动,微导管尽快送到瘤腔中进行填塞治疗.若微导管引起破裂而微导管头端位于瘤壁外蛛网膜下腔时,微导管且勿退入瘤腔内,应将弹簧圈经微导管送入蛛网膜下腔一部分后,再将微导管头撤入瘤腔内,继续弹簧圈填塞.若弹簧圈引起破裂,要将弹簧圈完全或部分送出去,将破裂口堵住后,调整微导管头端位置继续弹簧圈填塞.结果 在接受动脉瘤栓塞治疗的153例患者中,141例曾有过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5例发生了术中再破裂,占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5%,总发生率为3.3%.1例破裂由导丝引起,1例由微导管引起,1例由弹簧圈过度填塞引起,弹簧圈穿孔1例,其余1例由微导管和弹簧圈共同引起.2例死亡,死亡率占术中破裂的40%,占总例数的1.3%;1例患者出院时遗留有右下肢瘫痪,其余2例患者无残留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的再破裂是一少见、威胁生命但又不可避免的事件.应该立即采取妥善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降低可怕并发症的发生.如处理恰当,多数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能够存活,无后遗症.

  •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体会

    作者:毛刚;李洁萍;张颖;卢军平

    目的 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186例子宫肌瘤患者,经导管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371条子宫动脉行超选,8条未成功,成功率为97.9%. 治疗后6个月复查:肌瘤完全消失9例;肌瘤缩小50%以上的有145例;肌瘤缩小50%以内的有29例;3例肌瘤无变化、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的、有效的方法.

  • 丙泊酚靶控输注和人工控制输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比较

    作者:王清平;石屹崴

    目的 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控制输注(MCI)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 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组采用丙泊酚MCI;T组采用丙泊酚TCI.分别记录麻醉效果,诱导与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监测不同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体动、舌后坠、术后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与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总用量T组明显大于M组(P<0.05),T组麻醉效果优于M组(P<0.05). 丙泊酚诱导后血压下降程度M组大于T组(P<0.05),术中出现体动及术后不良反应例数M组多于T组(P<0.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优于丙泊酚人工控制输注.

  •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经皮腔内支架成形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子亮;李天晓;翟水亭;曹会存;薛绛宇;孟艳莉;白卫星;刘建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2例患者:优势侧椎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闭塞8例;单纯基底动脉狭窄5例;优势或"孤立"椎动脉狭窄合并基底动脉串联病变2例.治疗的24处病变:椎动脉开口8例,V4段椎动脉9例,基底动脉7例;Mori A型病变16例,B型病变8例.结果 22例患者技术成功率95%,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8.3%,术后残余狭窄率平均15%(P<0.01).除1例基底动脉支架成形致血管破裂出血死亡,余病例在围手术期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7例患者随访1~24个月(平均13.5个月),Malek评分为1分者12例,2分者4例,3分者1例.结论 症状性椎基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疗效确切,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仍较大,临床就其适应证和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

  • 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瘤体内注药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李汉文;陈德基;何明基;练辉;王广宇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肝动脉插管至血管瘤供血动脉, 对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注入PLE至血管瘤体大部分充填,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对碘油空虚区域再行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PLE.定期观察瘤体碘油充填情况,瘤体大小和并发症.结果 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后,碘油存积好,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 CT导引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

    作者:崔雄伟;郑加生;禹纪红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CT-PEI)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17例骨转移瘤患者(25个病灶)采用CT-PEI治疗,使用无水乙醇和超化碘油10∶1的混合剂,用CT精确定位、准确穿刺瘤灶并密切监控无水乙醇弥散情况及用量,以减少并发症.对接近椎管及椎间孔的病灶,采用利多卡因实验性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定期CT检查,3例病人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与治疗前检查进行对照研究.对患者随访3~30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经1次CT-PEI治疗后,疼痛即明显减轻,经2~3次CT-PEI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CR)16例(24处病灶),疼痛部分缓解(PR)1例.术后随访3个月时,23处病灶内肿瘤组织均发生坏死,被高密度碘油混合液均匀浸润.其中,9处病灶体积缩小.随访3~30个月,除1例因周边出现新的肿瘤浸润灶而再次出现疼痛,其余病例转移瘤处止痛效果无反复.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PEI是一种治疗骨转移瘤有效、微创、安全、简便的方法,使骨转移瘤内肿瘤组织坏死,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病人的生活质量.

  • 儿童下肢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作者:胡继红;赵卫;王滔;靳仓正;肖兵

    目的 研究儿童下肢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8例儿童下肢血管畸形进行经导管栓塞术及结合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蔓状血管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结果 栓塞后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术后0.5~1.5年随访,有效率100%,治愈率68%,并发症:病变部位疼痛加重,局部皮色皮温改变,软组织肿胀等.结论 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血管畸形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显著的方法.

  • 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常规血管造影比较

    作者:萧毅;田建明;弓静;李晓明;王敏杰;秦永文;何忆雯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诊断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218例冠心病疑似患者在一周内进行了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的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多层螺旋CT所显示的2592支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173处,正确诊断166处,漏诊7处,误诊28处,敏感性95.9%,特异性98.6%,阳性预测值90.2%,阴性预测值99.7%,准确率98.4%.结论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高危人群普查筛选的首选方法之一.

  • 肝癌无水乙醇灭活后瘤区注射高聚生前后免疫应答的研究

    作者:郑慕白;王俊玲;李秀英;潘泉;曹爱梅

    目的 研究无水乙醇治疗肝癌后瘤区连续注射超抗原生物制剂高聚生局部的免疫应答.方法 选取46例肝癌患者,均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位灭活后第3周、第4周和第7周瘤区局部注射高聚生,每次注射1600 U.分析比较注射高聚生治疗前后治疗区CD3+、CD4+、CD8+、CD57+和CD68+浸润变化情况.结果 CD3+、CD4+、CD57+和CD68+局部浸润较注射高聚生前有明显增高(P<0.01),且持续至注射后第五周仍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注射高聚生能够有效地增强肝癌患者局部抗肿瘤细胞免疫,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复发和降低肝癌复发率的作用.

  • 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赵大兵;单鸿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移植肝缺血型胆道病变逐渐成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处理棘手,日益成为影响肝移植患者长期成活及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尝试用多种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缺血型胆道病变,介入治疗被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 PET/CT与低剂量CT诊断T1期肺癌

    作者:孙龙;吴华;官泳松

    FDG-PET/CT对于T1期肺癌N期与M期病灶诊断优于普通CT,但受CT衰减校正 (CT attenuation-corrected, CTAC)数据采集与重建模式影响与早期肺癌糖代谢低的特点,T1期(直径≤3 cm,实性、部分实性、非实性)原发灶检出与定性比较困难.肺部低剂量CT(low dose CT, LDCT)可以弥补前者缺点.通过改进数据采集重建模式,使CTAC图像质量达到LDCT质量要求或对高危患者追加肺部LDCT,制定合理随访计划,配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发挥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相结合,无创与微创方法相结合的优势,使其对T1期肺癌诊断的定位、定性、定量、定期与预后判断更准确.

  • 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昌伟;王朝华;谢晓东;闫庆;李江涛

    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带膜支架的材料和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带膜支架在颅内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应用中正日益显示出其显著的疗效,但也有其不足之处.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及新材料工艺的进步,带膜支架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 肝癌血供研究进展

    作者:鲁东;吕维富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经血管途径行介入治疗可获得可靠疗效.所以准确的描述肿瘤血供对肝癌的介入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表明,肝癌血供较为复杂,存在肝动脉、肝外侧支、门静脉供血及肝动脉门静脉双重供血等情况.随着介入治疗次数的增加,肝癌血供亦发生变化.肝癌血供研究直接影响对其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模型构建与可视化

    作者:李恺;张绍祥;谭立文;游箭

    目的 建立中国人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介入手术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我所获取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连续图像,运用体绘制和面绘制重建法对颈静脉、腔静脉、心脏、肝脏及肝内静脉管道系统的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 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所经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位置毗邻关系,以及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走行分布和相互间空间解剖结构关系,并对三维重建模型进行任意经线和角度的三维测量.结论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重建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准确反映出该路径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