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软组织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叶玲红;陈方红;艾慧俊;周宁;冯娅琴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就诊并手术的浅表软组织局灶性病变65例,并对其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根据病灶软硬度不同进行评分,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良性病灶超声弹性图中良性囊肿病变以红绿蓝相间为多,良性实质性病变以1~3分多见,而恶性病变以4~5分多见.两组病变的弹性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4分作为判断恶性病变的标准,其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88%.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36例临床分析

    作者:邵成喜

    目的 讨论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栓塞程度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3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变化与栓塞程度的关系.结果 成功实施手术的36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术后外周血WBC,RBC,PL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术前与术后1个月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WBCt =2.751,P<0.05,RBCt=1.960,P<0.05,PLTt =3.435,P<0.05).并发症的程度、血细胞的改善程度与栓塞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SE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栓塞程度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均呈正相关.

  • 评估改良后的CT检查在小肠不全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公佩友;李军霞;刘奉立;隋言宾;王锡明

    目的 探讨适量引入等渗甘露醇阴性对比剂后,多层螺旋CT对小肠有无不全梗阻、梗阻部位、梗阻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小肠不全梗阻病例30例,其中男18例,女性12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2岁.该组病例均在密切结合临床的情况下,适量引入等渗甘露醇阴性对比剂,为明确病因诊断,其中行增强扫描者8例,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结果 ①CT检查诊断有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②明确梗阻部位的准确率达90%,其中3例低位不全梗阻误诊为高位梗阻;③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为86.7%.结论 适量引入等渗甘露醇阴性对比剂后,多层螺旋CT在诊断有无小肠不全梗阻、梗阻部位、梗阻病因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CT诊断分析

    作者:金瑞军;陈祖华;唐栋

    目的 探讨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ve syndrome,HSOS)的CT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或病理诊断肝窦阻塞综合征CT表现.结果 14例均表现为肝肿胀伴肝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其中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稍高密度9例(9/10).增强动脉期肝实质斑片状强化4例,未见明显强化10例;门静期地图样强化10例(10/14),其中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强化9例(9/10),斑片状强化4例;延迟期(包括“放射状”强化)强化范围扩大,但仍不均匀.肝动脉稍增粗7例,门静脉增宽6例,肝段下腔静脉受压13例,门静脉、下腔静脉周围水肿5例,肝静脉均显示不清.结论 基于门脉期肝实质以第二肝门为中心沿三支肝静脉周围“放射状”地图样强化,有助于HSOS的准确诊断.

  • 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技术在颈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超;杨少华;徐锐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应用双源CT双能量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26例,分析全部患者颈动脉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对颈动脉的显示,并评价图像质量.其中阳性结果患者中有27例患者接受了头颈部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图像为金标准对照,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126例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对颈总动脉(CCA)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1.0%,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血管显示满意率为96.0%,颈内动脉颅内段(ICA-I)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4.2%,ICA-E血管满意显示率高,与CCA及ICA-I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血管总满意显示率为80.4%.27例阳性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与DSA对照,狭窄吻合率一致性很高(P>0.05),尤其重度及闭塞吻合率达到95%以上.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的检查新手段,获得的图像质量好,尤其在ICA-E段血管的显示几乎可以替代DSA检查.

  • 产前超声及磁共振成像在胎儿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杜燕飞;李传亭;滕剑波

    目的 探讨超声及MRI诊断胎儿肺隔离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产前超声怀疑胎儿肺隔离症者,24h内进行MRI检查,诊断结果均经尸检病理及产后随访证实.对12例胎儿的超声和MRI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并与随访结果对照.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的12例胎儿肺隔离症,超声诊断符合率83.3%,误诊2例,(1例为隔疝,1例为肺囊腺瘤);产前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1.7%,误诊1例(隔离肺误诊为腹腔肿瘤).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肺隔离症主要筛选方法,MRI可以作为胎儿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 乳腺X线摄影引导下导丝定位在触诊阴性病灶切除术中的综合评价

    作者:王倩;赵心明;宣立学;李二妮;李静;周纯武

    目的 综合评价导丝导向定位术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4例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行导丝导向定位术103处,记录病灶大小、分布特征、标本体积、剂量参数和患者术中反应,评价病灶大小、特征、定位准确度对切除标本大小的影响以及定位术中辐射剂量和患者的耐受程度.结果 定位适中74处,过深14处,过浅9处,完全偏离病灶靶点6处.1次性切除病灶99处,4处病灶2次切除,标本平均体积为11.47cm3.检出良性病变占59.2%(61/103处);不典型增生8.7%(9/103处);乳腺癌32.1%(33/103处).定位术中辐射剂量近似为常规摄影辐射剂量的2倍,11例患者发生迷走反应.结论 立体定位导丝导向定位术可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缩小手术范围,是目前应用于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的有效方法.病灶大小、分布特征和定位准确度是影响病灶切除体积大小的重要因素,且术中的高辐射剂量及患者在术中的护理均值得关注.

  • 64层螺旋CT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价值分析

    作者:胡勇飞;杨林峰;周芝兰;李敏;周涛;王森;李统;李新勃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价值,为临床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确诊为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360例患者CT检测资料和超声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按照CT检测诊断疾病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心脏血管连接位置畸形,心脏周边血管畸形以及心脏畸形.将手术类型与诊断类型相对照,采用MPR、MIP、VR等重建3维图像.结果 360例患者中共出现771处异常,CT诊断为409处为心脏血管连接位置畸形,358处为大血管、心脏与血管连接处部分畸形,另有26处出现遗漏诊断,诊断准确率达96.63%.结论 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的结构变形较严重,使用64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诊断

    作者:杨军;李勤勍;杨光军;郑蕊;廖承德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7例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的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主要表现为肺周围性肿块(5/7),肿块常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有分叶、可见毛刺;1例为空洞性肿块,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无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左肺上叶中央型肿块合并肺不张,与其它类型中央型肺癌相似.结论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上仅有相对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 核磁共振成像在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连云;王玉环;陈伟;宋樟伟;谢爱兰

    目的 探讨MRI在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74例经剖宫产手术确诊为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产前均进行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了解胎盘位置,并与剖宫产术中所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经剖宫产终止妊娠并明确胎盘位置,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49例,部分性前置胎盘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8例,多普勒超声诊断完全符合63例,符合率为85.1%(63/74),MRI诊断完全符合71例,符合率为95.9%(71/74),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B超检查更高,且应用MRI检查可对前置胎盘的位置、范围进行精确定位,更有利于临床医生对其进行术前评估.

  • 脊柱转移瘤的MR不同序列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付坤玥;纪志英;秦昕东;苑晶

    目的 MR脊柱转移瘤不同序列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脊柱转移瘤在各序列信号及检出数.结果 54例患者平扫(包括714椎体)及强化扫描16例(包括190个椎体),①各序列受累椎体数目的计数资料的x2检验中,T1 WI与T2 WI、T2 WI与STIR、T:WI与增强扫描的分别配对对比的x2检验中,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WI与增强扫描、STIR与增强扫描分别配对对比的x2检验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T1 WI、T2 WI、STIR信号测量的计量资料统计的t检验中,T2 WI的SD、SCR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WI、STIR及增强扫描的SD、SCR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1WI与STIR是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平扫的黄金序列.

  • 双源CT双能量冠脉成像对冠脉支架术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殷磊;郑天辉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冠脉成像对冠脉支架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2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行双能量扫描,对比分析冠脉支架CT血管成像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将14例临床确诊陈旧性心梗患者进行心肌灌注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置入46枚支架均成功显示,1例患者2枚支架因钙化评价受限.14例确诊为陈旧性心梗的患者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心肌灌注缺损.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但能较好的评价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情况,还能对心肌灌注改变做出判断.

  • 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效果T2 star mapping评价研究

    作者:伍忠根;傅闽兰;李志国;万林;郭珍珍;刘小涛

    目的 本研究应用MRI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法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效果进行大体组织形态学评估及定量分析.方法 本研究纳入14例有膝关节软骨损伤症状并接受关节镜下微骨折法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所有病例的关节软骨损伤均为ICRS分级Ⅲ或Ⅳ,术中测量病变面积为2~8cm2.1年随访期内所有病例都接受常规MRI序列及T2 star mapping序列扫描(1.5T).对损伤修复区域采用软骨组织修复磁共振观察评分系统(MOCART)进行评价.采用T2 star mapping序列扫描图像感兴趣区划分的方法对修复区域及自身正常软骨所测量的T2*弛豫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年随访期软骨修复区MOCART评分为59.50±23.90,相邻本体软骨组织评分为65.21±21.84,与软骨修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软骨修复区和邻近正常自体软骨组织T2*弛豫时间分别为(31.14±9.26)ms和(32.93±11.69)ms,修复区软骨组织质地与正常软骨组织相近.结论 经关节镜下微骨折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后1年随访观察期内,MRI软骨扫描可见软骨损伤区填充良好.经T2*测量值分析证实软骨修复组织可以达到与邻近正常透明软骨相近的组织结构.

  • 同轴穿刺技术在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活检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飞;李雷;孟庆大;李振家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应用同轴技术经皮穿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可行性、操作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 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同轴技术行穿刺活检术,取出组织经固定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穿刺成功率、诊断符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取得标本多少不一,组织学除1例腺癌误诊为慢性炎症外,其余均作出正确诊断,穿刺成功率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7.05%.10例出现气胸,12例伴有出血,其中2例为气胸合并出血,气胸总发生率为29.4%,出血总发生率为35.3%.结论 应用同轴技术穿刺肺内小结节,可多方向多次取材,获得较满意的组织量,从而提高阳性率及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张丽敏;黄崇权;滕陈迪;洪瑞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机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异常的脾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CT显示脾静脉狭窄或闭塞28例,胃冠状静脉曲张14例(14/28),胃短静脉曲张15例(15/28),胃网膜静脉曲张25例(25/28).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从不同方位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 MRI及MRCP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玉新;潘春霞;陈浩林

    目的 探讨MRI及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8月33例来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了的胆管癌患者,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2.3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扫描、MRCP扫描、全部33例均行强化扫描.扫描采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全身磁共振扫描仪.结果 浸润型13例,肿块型17例,乳头状型3例,MRI及MRCP均清楚显示,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MR扫描病灶呈延迟强化;MRCP显示扩张胆管的形态及走形的中断或狭窄.结论 MRI及MRCP均能明显的检测出肝门区胆管癌,并且在显示肿瘤的边界、胆管扩张的程度及对门静脉的侵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较其它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仅提高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率,而且又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

  • MRI联合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岩

    目的 探讨MRI联合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98例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两侧髋关节的CT和MRI检查,对两者定性诊断敏感度和早期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ANFH敏感度为88.78%,MRI为90.8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74,P=0.103);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7.96%(96/98),与CT及MRI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321、4.095,P=0.016、0.022);CT和MRI对ANFH阳性患者检测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检查方法对于ANFH的诊断均具较高的敏感性,但二者联合应用后可互补对ANFH患者进行诊断,显著提高诊断敏感度,为今后ANFH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可行的模式参考.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MSCT多期增强特征

    作者:包丽平;徐鹏举;戴亚婕;陆建;骆梦佳;王蓼

    目的 与病理相对照,描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pNET的MSCT)多期增强表现,提高对其CT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pNET的MSCT资料,分析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动态增强强化特征,强化程度及与病理相关性.结果 21例患者发现病灶26个,其中胰头、胰颈、胰体及胰尾部分别为5、4、9、8个;大肿瘤直径为8.0cm,小肿瘤直径为0.8cm,平均直径为3.7cm;26个病灶均表现为等或低密度,6个病灶伴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26个肿瘤与胰腺密度比较,9个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4个病灶表现为均匀强化;肿瘤密度高于胰腺者13个,低于胰腺者8个;1个未检出瘤灶记录为密度等于胰腺.9个病灶与动脉期强化程度等同,13个病灶强化程度有所下降,5个病灶强化程度有所提升.门脉期4个病灶显示强化状态,2个轻度强化状态有所提升,延迟期多数病灶强化程度大幅度下降,仅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依然显轻中度强化状态,但该病例肿瘤各个期间均显低或稍低密度,并伴有斑点状钙化现象.A1、A2、V1、V2等参数随病理级别提升而呈下降趋势.其中A1、A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NETP患者MSCT扫描,可全面把握患者肿瘤影像特征,有助于对患者肿瘤的鉴别和后期治疗.同时患者病理级别增高,强化效果减弱.

  • PET/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作者:关建中;刘翠玉;谢立旗;倪诚凯;叶勇;陈燚

    目的 评价PET/CT在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s)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43例SPNs均行PET/CT扫描,根据结节PET的代谢特点进行PET诊断,根据CT的形态学特点进行CT诊断,PET/CT则结合PET的代谢特点及CT的形态学特点进行综合判定SPNs的性质.结果 恶性SPNs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mean 6.08±4.57,n=120)明显高于良性结节(mean 2.73±2.16,n=23),并且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01).低分化、中分化恶性肿瘤的SUVmax(mean 8.46±4.29,5.67士4.57)均明显高于高分化恶性肿瘤(mean 3.22±4.58),并且有统计学意义(t'=6.16,P<0.001;t'=2.86,P<0.01);低分化恶性肿瘤的SUVmax(mean 8.46±4.29)明显高于中分化恶性肿瘤(mean 5.67±4.57),并且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1).PET/CT诊断恶性SPN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6.7%、73.9%、93%、95.1%、81%)均较单独利用CT(86%、72.7%、83.9%、94.5%、48.5%)和单独利用PET(80.8%、52.2%、76.2%、89.8%、34.3%)高.结论 PET/CT可以提高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准确度及把握度.

  • MSCT在老年非外伤性急腹症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程淑芳;杨宏远;纪建松

    目的 探讨MSCT在老年非外伤性急腹症病因诊断及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4例老年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以及MSCT表现.患者均行腹部MSCT检查,常规MPR重建,血管源性急腹症VR、MIP重建,动态随访评价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254例患者中,MSCT诊断符合率:肠梗阻91.7%(55/60)、急性胰腺炎90.0%(36/40)、急性阑尾炎94.9%(37/39)、血管源性急腹症100%(32/32)、肿瘤88.9%(24/27)、泌尿系结石95.7%(22/23)、胃肠道穿孔90.5%(19/21)、胆道结石、胆囊炎83.3%(10/12),总符合率92.5%.197例不同病因患者行MSCT动态随访.结论 MSCT清晰显示老年非外伤性急腹症的病因、发病部位、范围及并发症情况,不仅准确诊断,指导治疗方案选择,还可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随访评价疗效.

  • 不同b值DWI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作者:邝菲;颜志平;王健;饶志远

    目的 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48名接受全程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扫描,每次扫描均测量肿瘤的ADC值,所有ADC值均由b=0,600s/mm2和b=0,1000s/mm2两组ADC图得出.根据治疗结束后的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完全有效组(CR)、部分有效组(PR)及无效组(SD),并根据ROC曲线比较两组ADC图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治疗2周及4周后CR组的ADC值提高百分比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治疗结束后,CR组的ADC值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其中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高b值组(b=0,1000s/mm2)区分CR组与PR/SD组的能力高于低b值组(b=0,600s/mm2) (P<0.05);低b值组所测数据的标准差均大于高b值组.结论 高b值DWI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整体价值高于低b值DWI,且数值更为稳定.

  • 数字化断层融合诊断腰椎单纯峡部不连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学梅;田军;张殿星;孙博;巩武贤

    目的 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对诊断腰椎单纯峡部不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临床怀疑腰椎峡部不连的病例进行X线双斜位平片、冠状位和斜位及矢状位DTS检查,判断是否为腰椎峡部不连,评价X线平片与DTS对腰椎峡部不连诊断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并对X线平片和DTS图像显示椎弓峡部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X线平片确诊腰椎峡部不连19例,8例不确定,12例排除腰椎峡部不连.32例患者经DTS确诊为腰椎峡部不连,2例不确定,5例排除腰椎峡部不连,X线平片诊断腰椎峡部不连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为55.9%、61.5%,DTS诊断腰椎峡部裂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为94.1%、94.9%,DTS的诊断符合率与X线平片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08,P<0.05).结论 DTS可以清晰显示单纯腰椎峡部不连,与X线平片比较,能显著提高单纯腰椎峡部不连的检出率,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

  • 胃憩室的MSCT诊断及误诊分析

    作者:王波;姜传武;赵斌;高蕊;郭凌飞;冯鑫至;谢立旗

    目的 探讨胃憩室的MSCT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胃镜和钡餐检查联合证实的11例胃憩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胃憩室的部位、密度、大小,对其MSCT诊断结果和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胃憩室的发生部位:胃窦小弯侧1例,胃底10例,后者又包括左侧肾上腺区3例,胰腺尾部1例,靠近贲门2例,胃底大弯侧3例,胃底小弯侧1例.胃憩室的密度:囊性密度3例,液气囊1例,内容物密度6例,另1例做了多种对比剂检查,既有高密度混杂对比剂密度,又有液气囊密度.胃憩室的大小:6例在1~2 cm之间,长径大于2cm者3例,短径小于1cm者2例.11例胃憩室的MSCT诊断中,误诊左侧肾上腺肿瘤2例;误诊胰腺占位1例;漏诊和提示诊断各4例.结论 提高有关胃憩室相关知识的认识,有助于MSCT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 椎管内臂丛神经根损伤及损伤类型MRI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罗文暄;王从颖;张红梅;陈新

    目的 将MRI与CTM进行对比,探讨Balance SSFP序列在臂丛椎管内神经根损伤及损伤类型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可疑椎管内臂丛神经根损伤的病例中挑选符合条件315例进行MRI与CTM对比分析,其中297例行常规锁骨上探查臂丛神经根.结果 315例有疑患侧神经根1575个,MRI诊断椎管内神经根损伤的灵敏度为84.35%,特异度为95.79%,总符率为89.13%.部分型中单纯前根或后根完全撕脱73个,前根和/或后根部分撕脱的有63个神经根,MRI仅诊断出108个,符合率为79.41%,CTM显示神经根断裂型损伤43个,MRI诊断31个,符合率为72.09%.结论 MRI-Balance SSFP序列作为无创性检查在臂丛神经根损伤的患者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首选筛查诊断方法.

  • 胆道梗阻病变的CT、MRI影像学诊断(附94例分析)

    作者:伊东升;孙新海;翟宁

    目的 探讨CT、MR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共94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 胆道结石40例,胆管炎性狭窄8例,胆囊癌12例,胆管癌21例,壶腹癌7例,胰头癌6例.CT、MRI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达96.8%、100%.CT、MRI对胆道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83%,应用CT与MRI联合分析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9.4%.结论 CT与MRI对胆道梗阻均能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应用CT与MRI联合分析可以提高对胆道梗阻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 肠系膜脂膜炎MSCT影像学表现

    作者:冯雪亮;王俊;张臻;徐松;沈纪芳

    目的 分析肠系膜脂膜炎的MSCT特点,提高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及MSCT表现.5例CT平扫,7例CT平扫加双期增强检查,12例均按照CT诊断标准诊断为肠系膜脂膜炎(1例手术证实).结果 12例表现为围绕肠系膜根部及走形区域边界清楚的脂肪肿块,呈云雾状密度增高影.7例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病变与腹腔内脂肪和腹膜后脂肪分界清晰.9例可见“假包膜”征,6例见“脂肪环”征.6例病变对邻近肠袢有推移征象,其中1例导致小肠梗阻,1例病变伴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部分栓塞.3例病变内及后腹膜见小结节.12例病变肿块内均无囊性变及钙化灶.结论 肠系膜脂膜炎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非常有效的影像手段.

  •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理余;饶海英;姜敏霞;林黎明;兰俊;赵森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同时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双气囊小肠内镜(DBE)检查,结合内镜和(或)手术病理、临床随访,分析MSCTE和DBE对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病变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 MSCTE和DBE病变检出率分别为64.29%(18/28)和75.00%(21/28),诊断准确率为82.14%(23/28)和89.28%(25/28).结论 MSCTE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病变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筛选检查.

  • 心脏MR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晓荣;胡红杰;钱玉娥;舒锦尔

    目的 探讨心脏MR在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房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房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MR资料,获取临床常规的二腔心、三腔心以及四腔心电影序列图像,使用心脏分析软件Report-Card 4.0测量左心房的内径、容积,评价左心房的收缩功能.收集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左心房内径、容量以及功能的差异.结果 29例肥厚型心肌病左心房二腔心长径、四腔心长径、三腔心前后径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62.55±8.19)mm和(44.35±6.34)mm,t=9.565;(70.10±12.05)mm和(53.95±6.96)mm,t=6.332;(41.37±8.99)mm和(28.89±4.36)mm,t=6.819)],左心房二腔心面积、四腔心面积、三腔心面积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2698.24±749.16)mm2和(1634.41±294.67)mm2,t=7.298;(3077.50±863.77)mm2和(1909.23±323.86)mm2,t=6.925;(2622.14±720.42)mm2和(1633.63±281.41)mm2,t=7.269)],左心房大容积、小容积、左房收缩前容积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116.62±49.34)ml和(60.08±13.18)ml,t =6.058;(70.38±42.22)ml和(22.06±7.90)ml,t=6.161;(96.37±44.42)ml和(38.96±12.09)ml,t=6.825)],左心房射血分数、被动射血分数、主动射血分数较较正常组减小[(分别为(41.53±11.70)%和(63.61±9.56)%,t=-7.952;(17.55±9.48)%和(50.41±15.13)%,t=-9.958;(28.94±12.54)%和(43.20±12.78)%,t=-4.324),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利用心脏MR中临床常规的二、三、四腔心电影序列,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不仅表现为心房增大,其心房的收缩功能也明显减退.

  • 3D双反转恢复序列在非颞叶致癫灶定位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陈军;孙云霞;李淑华;白敏;徐金法;狄玉进

    目的 对比分析非颞叶致癫灶在颅脑3D双反转恢复序列和FLAIR序列上的病灶信号对比度,探讨3D双反转恢复序列在非颞叶致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经临床诊断为癫痫患者52例,行颅脑常规扫描和3D双反转恢复序列扫描,发现非颞叶致癫灶患者13例.13例患者中,在3D DIR和FLAIR序列上以相同的体素选择病灶和邻近正常脑组织为感兴趣区,获得感兴趣区信号强度的平均值,病灶和邻近正常脑组织的信号强度分别以SI1和SI2表示,分别计算3D DIR和FLAIR序列上病灶的对比度.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在3D DIR和FLAIR序列上致癫灶的对比度采用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Z=-3.180,P=0.001<0.05,两个序列上致癫灶的对比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3D DIR序列能够较FLAIR序列更明确的检出癫灶患者脑内的非颞叶异常信号,提高非颞叶致癫灶的检出,更准确定位非颞叶癫痫病灶.

  •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多模态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作者:林钱森;陈自谦;吴清清;林春琴

    目的 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提高本病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肿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0例均位于脊柱旁或骶前区,27例良性,边界尚清,呈类圆形多见.神经鞘瘤12例,易囊变、钙化,增强呈渐进性强化,其中2例完全囊变呈厚壁假囊肿,1例为富于细胞性;神经纤维瘤1例呈丛状生长,与周围肌肉关系密切;节细胞神经瘤11例,好发于肾上腺区,少有囊变,增强呈渐进性强化或分隔样、斑驳样强化;副神经节瘤3例呈富血供,动脉期可见粗大血管影、T2 WI呈现“椒盐征”.恶性3例即神经母细胞瘤,形态不规则,见粗大、不定形钙化,结合PET、CT、MR多模态检查凸显转移灶及确定肿瘤分期.结论 腹膜后不同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并能反映其病理变化,可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正常成人髋关节间隙与髋臼角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令安;马玉;王建国;武桂华

    目的 通过CT测量髋关节,探讨正常成人髋臼前唇连线头距、骨关节间隙与髋臼角的相关性.方法 对216例因盆腹部病变行CT检查而无髋部症状患者的髋关节进行数据重建、测量,从中挑选X线和CT表现正常的400例髋关节作为统计对象,测量髋臼前唇连线关距、髋关节前、后间隙及LCE角、髋臼角、股骨头覆盖率、臼顶切线角.结果 髋臼前唇连线头距与LCE角、股骨头覆盖率呈正相关,与髋臼角负相关;髋关节前间隙与LCE角、股骨头覆盖率呈负相关,与髋臼角不相关;髋关节后间隙与CE角呈负相关,与髋臼角、股骨头覆盖率不相关.根据臼顶切线角的不同,将髋臼分为三种类型,髋臼前唇连线头距及髋关节前后间隙三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Ⅰ型、Ⅱ型均与Ⅲ型有显著性差异,而Ⅰ型与Ⅱ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测量的正常成人髋关节间隙指标与X线测量的髋臼角等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结合对髋关节的评价更为准确.

  • 表观扩散系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初探

    作者:陈爱萍;刘士远;于红;肖湘生;俞同福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计算肿瘤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分析肿瘤标本的分子生物学预后因子(CEA,Ki67,p53,c-erbB2),将ADC值与肿瘤预后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b=300s/mm2时肺癌与腺癌组ADC值与Ki67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值为-0.565;P≤0.05).其余各组病理类型肺癌与预后因子之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ADC值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望成为预测肺癌预后的有潜在价值的指标之一.

  • 常规MRI结合DWI序列对肠梗阻良恶性病因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晶;王任水;曲林涛;程永远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平扫结合DWI序列对于肠梗阻良、恶性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肠梗阻磁共振常规平扫结合DWI序列成像资料,其中良性梗阻44例,恶性梗阻45例;评价磁共振成像对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判定价值以及良恶性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常规磁共振结合DWI对于89例肠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100%,病因诊断符合率82.0%(73/89);对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判定符合率为97.8%(87/89),对良、恶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32/44)和91.1%(41/4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0,P=0.024<0.05).结论 常规MRI结合DWI序列对肠梗阻致病因素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病因尤其是恶性病因的重要检查手段.

  • 双下肢全长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评估的研究

    作者:王军帅;姜娥先;魏本和;刘征;陈国梁

    目的 分析负重位与非负重位下肢力线的差异,探讨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全长负重位与非负重位X线片,测量负重和非负重位下肢力线(膝内翻角)、股骨力线、关节间隙夹角及胫骨平台内侧夹角.结果 负重位膝内翻角、股骨力线、关节间隙夹角均大于非负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及其差值均呈正相关(r=0.569~0.992,P<0.01);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及其差值与关节间隙夹角呈正相关(r =0.567~0.632,P<0.01);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和关节间隙夹角及其各自差值分别与胫骨平台内侧夹角均呈负相关(r =-0.751~-0.491,P<0.01);负重与非负重位股骨力线呈正相关(r=0.989,P<0.01),但与其差值不相关(r=0.199,P>0.01);负重、非负重位股骨力线及其差值与胫骨平台内侧夹角不相关(r =-0.123~0.104,P> 0.01).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评估,负重位比非负重位片更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非负重位对了解韧带松弛程度,平衡周围软组织有意义,建议作为参考.

  • 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对骨转移瘤的增益价值

    作者:申超;吕宽;郭慧敏

    目的 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肺癌术前查体的患者资料,其中376例为全身骨显像(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WBBS),172例为局部SPECT/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融合图像检查,对两种检查能够提供有效诊断的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以临床诊断或随访结果为终判定标准,对两组显像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WBBS(Z=2.769,P =0.006).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86.1%、阴性预测值为95.7%、准确度为91.5%,明显高于SPECT的82.4%(x2 =4.281,P=0.039)、80.1%(x2=4.085,P=0.043)、54.7%(x2=21.658,P =0.000)、94.0%(x2 =0.392,P=0.531)、80.6%(x2=10.012,P=0.002).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较WBBS能够提高骨转移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对比研究

    作者:高秀丽;朱新平;顾俊毅;陆林国;宋树良

    目的 对照乳腺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比较研究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研究组为我院病理确诊为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41例,对照参考组为病理确诊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常规及超声影像特征比较,我们发现乳腺硬化性腺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Alder分级、腋窝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灶表现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乳腺肿块建议二维超声与CDFI结合诊断,其中Alder分级及部分超声影像学指标在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 单源双能量CT在显示痛风结石沉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罗敏;高源统;岑秀雅;颜森森

    目的 研究单源双能量CT在显示痛风结石沉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确诊痛风患者的单源双能量CT图像,观察关节、周围滑膜、肌腱韧带走行区有无绿色痛风石沉积,记录痛风石沉积部位、大小、范围及周边骨质情况,与常规CT检查对比观察结果.结果 22例患者的单源双能量CT检查共发现283处痛风结石沉积,常规CT发现128处,其中大小在0.1~0.3cm范围内痛风结石,单源双能量CT能清晰显示、标记,常规CT不能发现,单源双能量CT显示痛风结石沉积能力和敏感性均高于常规CT.结论 单源双能量CT在显示痛风结石沉积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痛风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无创性的检查技术.

  • 16层螺旋CT肺支气管低电压扫描图像质量评估

    作者:郝爱国;马玉;王建国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肺支气管低电压扫描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参数.方法 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对120例中等体型具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分组进行肺部不同电压CT扫描,电压分别设为80kV、100kV、120kV,Ⅰ组为固定100mA组,Ⅱ组以不同电压扫描的同时启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参考管电流分别提高到为180mAs、130mAs、100mAs,其他参数均相同,在工作站对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各组对支气管级别、小支气管管径显示、支气管边界清晰度及密度分辨力均未见明显差别;80kV组噪声略高于其他两组,100kV组与120kV组噪声未见显著性差异,而CTDI其中80kV组较120kV组降低了65.53%,100kV组较120kV组降低了33.08%,剂量补偿后图像噪声略有改善.结论 与常规管电压120 kV扫描方案相比,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及100 kV,适当给予管电流补偿,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在多层螺旋CT肺支气管成像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MSCT图像软阅读在腕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相爱华;囤荣耀;杨瑞山;杨蕾;邓昆;张光奎

    目的 探讨CT图像软阅读在腕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回顾性分析4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比较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诊断腕关节骨折的差异.结果 采用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两种方法诊断腕关节骨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站软阅读可以明确诊断有无腕关节骨折,可以准确区分舟、月、三角、豌豆、大、小、头状骨、钩骨不伴错位的线性骨折及复合骨折、粉碎性骨折伴撕脱的情况.结论 工作站软阅读在腕关节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对比造影与结肠镜对照研究

    作者:张宗欣;杨金永;田军;汝成林;陈燕

    目的 探讨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结肠镜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病变自直肠逆行向上呈连续性发展.早期:结肠边缘见针刺状突出或棘状突起及溃疡轴位像的“靶样征”;急性期:散在多发的斑点状及不规则形龛影,出现“锯齿征”及“纽扣征”;慢性期:局部肠管呈铅管样狭窄及假息肉形成.结论 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一种简便而可靠的方法.其特异的影像学表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 厄洛替尼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脑转移1例

    作者:张栋;牟晓燕;孙尔莲

    患者 男,40岁.主诉“逐渐消瘦、咳泡沫痰1年余,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2年6月入我院.吸烟指数:1000家族史:父亲死于骨髓瘤,姐姐患肺癌.胸部CT示右肺上叶癌并肺内转移.颅脑CT示颅脑多发转移瘤.骨扫描示第2前肋、右侧第6、9后肋、第6胸椎异常放射性浓聚.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示(右肺上叶)腺癌.活检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示19外显子缺失突变.

  • 腮腺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周碧;申玉兰;吴春根;魏中华

    患者 女,63岁.发现左耳垂下肿块3年,增大2月.查体:左耳垂下下颌骨升支后方肿块,鸡蛋大小,质块稍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压痛,无面瘫等症状.彩超检查:左耳后下方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其内见少许血流信号.腮腺CT检查:平扫示左侧腮腺区见形态不规则、密度欠均匀的肿块影,大小约3.4cm×2.1cm×2.8cm,CT值约31~40HU,边界清楚,肿块通过茎突下颌间隙伸入咽旁间隙(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CT值为162HU,肿瘤周边见囊性无明显强化病灶,CT值约31HU(图2);静脉期示实性成分呈持续强化而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CT值为134HU,囊性部分CT值为32HU(图3).

  • MR诊断异位精囊腺并发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

    作者:姜辉;孙百胜;纪丙军;何伟华

    患者 男,22岁.因反复全程肉眼血尿3月余就诊.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多次出现肉眼血尿,无血凝块.1周前曾于当地行抗炎治疗,血尿症状缓解.查体:膀胱区轻度压痛.尿常规检查:红细胞1.5/HPF.MR:膀胱三角区一较宽基底“蕈样”肿物自膀胱壁凸向腔内,大小约2.6cm×2.5cm×2.3cm,信号不均有分层感,其主要信号特征与左侧精囊腺组织相似.右侧精囊腺体积较小,见一不规则管样结构与膀胱肿物相通,前列腺右侧叶萎缩,信号无特殊.

  • 产褥期巨大宫腔积脓1例

    作者:先世伟

    患者女 25岁.因“剖宫产术后30天,自觉阴道异物2h”入院.患者于30天前行剖宫产术,术后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经静脉滴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片口服、腹部加压、输血等处理后,阴道流血仍多,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阴道流血停止.术后20天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褐色,有异味,未就诊.1天前感下腹隐痛,2h前自觉阴道异物脱出,遂来院诊治.产科情况:外阴已产式,阴道内见多量淡褐色分泌物,恶臭,阴道内扪及约6cm×5cm×3cm大小块物,灰白色,质软,触痛,块物上方约3cm×2cm大小面积呈黑褐色,盆腔压痛,未扪及明显子宫轮廓.

    关键词: 产襑期 宫腔积脓
  • 颅内黑色素瘤出血1例

    作者:郑卫华;庹艳红;雷红卫

    患者 男,23岁.患者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诊断为左侧顶枕叶区脑出血,行开颅引流积血手术,术后头痛症状缓解出院.两月后患者来我院复查.查体:神志清醒,颈强,颌下三指,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周身皮肤黏膜70%可见黑色胎记覆着,皮肤科会诊意见为先天性巨大色素痣.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颅内 出血
  • 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华芳

    目的 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4年3月间,经我院术前超声诊断的21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果 经手术病理符合193例,符合率91.9%,误诊17例,误诊率8.09%;其中,误诊为子宫腺肌瘤7例,卵巢肿瘤10例.210例中,我们选取均行经腹与经阴道检查的135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单纯经阴道检查符合率为96.29%(5/135),单纯经腹检查符合率91.11%(12/135).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符合率.结论 超声是子宫肌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 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青;李淑娟

    目的 探讨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小儿肠套叠及气压灌肠复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病程<48h的150例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空气灌肠对肠套叠诊断率100%,合理应用气压灌肠使138例成功复位,成功率约92%.结论 空气灌肠为诊治小儿肠套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方面的优势.

  •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诊断

    作者:张春燕

    目的 分析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t0月期间诊治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将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作为确诊依据,对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真菌性鼻窦炎发病部位主要是上颌窦,其中有53名患者均存在上颌窦病变,包括32例单侧发病和21例双侧发病;在53名患者中有13例合并有筛窦病变,CT影像主要表现为腔内充满肿块样或絮状软组织阴影,窦腔粘膜增厚,另外是存在数量不等的砂粒状、斑点状等呈钙化高密度影.有11名患者为侵袭型鼻窦炎,CT诊断表现为存在邻近眶底骨质的缺损,其中有4名患者甚至侵及眶内;CT影像学检查显示窦腔内存在线状钙化或者团块影,部分患者合并有局部邻近骨质的破坏.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通过CT检查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因此利用CT影像检查能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断率,但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还需要借助于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

  • MS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后的应用

    作者:付建斌;姜宝法;朱建忠

    目的 评价MS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及部分术后患者行MSCT扫描,应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结果 各种后处理技术均可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真假腔,MPR、MIR、SSD、VR、VE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全方位观察病变情况,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入口、出口、主要分支血管近端累及情况及术后情况.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术后评估情况.

  • 多层螺旋CT有效层厚与螺距的关系探讨

    作者:张建春;刘传亚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的螺距(pitch)与有效层厚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采用pitch为0.562、0.938、1.375、1.7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625进行重建;然后使用Sensation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以pitch为0.5、0.75、1.0、1.25、1.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75mm进行重建.分别制作两种CT不同pitch的层敏感度曲线,求出有效层厚.结果 对于Lightspeed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32、0.918、0.929、0.942mm.对于Sensation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894、0.914、1.048、1.026、1.047mm.有效层厚均大于重建层厚(标称层厚).结论 对于多层螺旋CT,pitch小于1.0时有效层厚随pitch的增加明显增大,pitch大于1.0时pitch的改变对有效层厚几乎没有影响.

  • 64排CTA诊断腹主动脉瘤伴壁间血肿及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作者:范治国;戴捷;王志军;曹俊华;于峣;高宝军;丁晓娟

    目的 了解主动脉瘤的影像诊断特征、检查方法及相关影像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特殊的腹主动脉瘤伴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影像诊断文献回顾.结果 1例患者持续性胸、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64排CTA血管成像为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伴壁间血肿形成,同时合并主动脉弓部穿透性溃疡,介入手术后相关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伴壁间血肿及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属急性主动脉综合症,CTA血管成像是有效的影像诊断手段,术前详细的CTA成像同术中的DSA表现基本一致.

  • 甲状腺微小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彩超弹性成像及应变率值的临床价值

    作者:乔凌云;孙少军

    目的 探讨彩超弹性成像及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自2010年8月~2013年10月,28例经手术证实TMC患者的35个甲状腺结节的彩超弹性成像特征及SR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8例患者中35个甲状腺结节弹性评分:1分的0个;2分2个~3分的4个,二者占17.1%,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呈略低回声,边界较清晰、规则,有声晕,血运不丰富;SR平均2.3;4分22个~5分7个,二者占82.9%;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27个,呈略低回声,边界不甚清晰,不规则,后方略衰减;髓样癌结节1个,较低回声,边界欠清晰,不规则;SR均≥3.8.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1个,略低回声,边界较清晰;SR>3.9.彩超弹性成像及SR诊断TM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敏感性96.5%,特异性85.7%,准确率91.5%.结论 彩超弹性成像及SR对TM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胰胆管合流异常MRCP征象分析

    作者:姚毅;胡健;周浙江;罗磊

    目的 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 MRCP征象,以提高对APBD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8例APBD患者的MRCP征象.同时随机抽取18例胰胆管正常汇合者为对照组.测量胰胆共同管长度、汇合角度.观察APBD的合流形式,是否合并胆管扩张,胆管、胆囊结石,胰腺炎,肿瘤等相关疾病.结果 18例APBD的合流形式为:胆管汇入胰管型14例,胰管汇入胆管型4例.1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胆总管扩张,其中明显扩张15例,稍扩张3例.共同管长度为9.6~17.5mm,均数为(12.49±2.38).对照组共同管长度5.6~9.6mm,均数为(7.56士1.35).两组对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汇合角度27°~82°,均数为(53.44±17.06).对照组22°~60°,均数为(41.78±10.58).两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APBD相关疾病包括胆囊或胆管结石12例,胰腺炎反复发作并胰管扩张4例,壶腹癌1例.胆总管囊肿3例.仅表现为胆红素增高1例.结论 MRCP能够显示APBD病变特征.

  • 超声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王立平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欧美国家男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仅次于肺癌[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比例的上升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2].超声技术应用于前列腺显像经过了几十年的演进,其在前列腺癌的诊治中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特别是近些年如超声造影、弹性成像、3D-TRUS、HistoScanning等新的超声影像技术以及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nic)的问世及其发展和应用,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期待.本综述对超声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治的历史进行回顾,并且对当前及潜在的超声应用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

  • 前列腺动脉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国栋;段峰;袁凯

    前列腺动脉的起源和走行具有较高的变异性;传统解剖学中的前列腺动脉描述与活体影像解剖的表现有部分差异;正确辨认前列腺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吻合是血管内介入诊疗前列腺疾病的首要和关键.

  • 胎儿心脏畸形的影像学检查现状

    作者:朱庆庆;高建松

    超声是胎儿心脏畸形的主要检查方式.近年来,胎儿MRI在评价胎儿心脏畸形方面逐渐成为超声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检查手段.本文就超声及MRI在胎儿心脏系统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陈雪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各种脑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综合症,而皮层下缺血性痴呆是其主要亚型,灌注成像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与AD的鉴别诊断及病情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灌注成像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行综述.

  • PET/CT在胃癌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崔莹;张建

    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螺旋CT是进展期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主要检查方法,但对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的判断存在局限性,18F-FDG PET/CT集功能影像及解剖成像于一体,能够有效显示肿瘤组织的功能代谢及解剖结构.在胃癌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方面显示其优越性.

  • 正常胎儿标本肾脏体积与胎龄相关性的磁共振研究

    作者:熊春梅;林祥涛;韩梅;李建志;王道才;刘凯;林令博

    目的 利用3.0T磁共振成像精确测量正常胎儿标本双侧肾脏的宽径、厚径、长径及肾脏体积,并分析其与孕周的相关关系,了解正常胎儿标本在不同孕周其肾脏的发育情况.方法 22例20~27周无泌尿系统异常的胎儿标本接受3.0T磁共振肾脏(0.9mm层厚、0.5mm层间距)扫描,测量正常胎儿标本肾脏宽径、厚径、长径及体积.结果 ①胎儿标本平均肾脏宽径由20周的(0.97±0.16)cm逐渐增长至27周的(1.40±0.12)cm,与GW相关系数r=0.739(P<0.01),肾脏宽径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②胎儿标本平均肾脏厚径由20周的(1.11士0.23)cm逐渐增长至27周的(1.40±0.08)cm,与GW相关系数r=0.584(P<0.01),肾脏厚径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③胎儿标本平均肾脏长径由20周的(1.78±0.10)cm逐渐增长至27周的(2.60±0.32)cm,与GW相关系数r=0.718(P<0.01),肾脏长径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④胎儿标本平均肾脏体积由20周的(1.26±0.29)cm3逐渐增长至27周的(3.34±0.25)cm3,与GW相关系数r=0.870(P<0.01),肾脏体积随孕周呈线性增长(P<0.01).结论 MRI可准确测量胎儿肾脏宽径、厚径、长径及体积,评价中孕期胎儿肾脏形态、大小及体积发育情况,MRI可以作为胎儿肾脏产前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检查及进一步验证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胎儿发育提供更多参考数据,为产科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磁共振波谱在脂肪肝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宁周雨;杨青;胡亚彬;徐凤磊;刘光震

    目的 探讨1.5T MRI中运用氢质子波谱成像(1 H-MRS)技术在脂肪肝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选取1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用艾塞那肽(Exenatide)并进行糖尿病饮食,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各行1次1H-MRS检查,测得肝内脂肪含量(IHCL);同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W)、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脂(TG).结果 结果经对数转换符合正态分布,后进行配对t检验,治疗前IHCL高于治疗8周后的IHC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了性别、年龄后,以IHCL为因变量,以BMI、腰围、TG为自变量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HCL和BMI(r =0.489,P<0.05)、腰围(r=0.416,P<0.05)、TG(r =0.347,P<0.05).结论 1 H--MRS脂肪定量技术可用于临床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并且是一种无创脂肪定量的新方法.

  • 介入用多功能可调节束缚装置研制及应用

    作者:张绪平;谢志勇;杜艳霞;田长叶

    介入治疗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起成为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诊疗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全身各脏器的疾病.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诊疗的疾病种类及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在大幅度增加,而介入术中对患者配套附属器具的开发和应用则相对滞后,例如患者术中固定装置及防护装置.对于特殊状态的患者,应用设备原有的设施很难将其固定在介入床上.一旦患者在术中随意移动,则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甚至造成意外伤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性腺容易受到射线损伤,需要进行防护,而性腺又恰好位于穿刺进针的部位.目前,常规防护用具无法在介入术中使用,本研究从实际需求出发,开发了一套多功能可调节的束缚装置及配套的性腺防护装置,解决了介入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又不影响手术操作.

  • 从成像的四个环节理顺CT低剂量策略

    作者:柳澄

    在CT成像的过程中,很多与成像质量无关的射线被受检者额外接收,例如对于小BMI受检者采用常规参数组合,在电信号转换及传输中的损耗等等.这些多余射线对图像的解剖标准没有积极作用,只会对人体造成过度辐射.在CT成像的环节中,尽量减少浪费和损耗,则可以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这才是正确的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近年来,各个厂家降低辐射剂量的措施相继推出,且在短时间内就不断更新,显得比较混乱,难以为使用者系统地理解,当然也就影响到临床应用.如果用一条简捷的思路理顺这些措施,就会使我们更宏观地系统理解这些措施,进一步更恰当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