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同步行纤维环缝合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德兵;钟家云;朱贤康;黄其裕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同时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行纤维环缝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术中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裂口.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5 mL;术后切口均愈合.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 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同步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可即刻闭合纤维环裂口,促进纤维环修复,改善症状及恢复腰椎功能,并可预防、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近况

    作者:郑建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于劳动的青壮年.此症系腰椎间盘发生变性及外伤等原因引起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一侧或双侧腰腿疼痛.此症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长期影响生活和工作.

  • 椎间盘退变相关的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研究

    作者:万中元;宋芳;任大江;单建林;赵广民;李放

    目的:通过对已公开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进行研究,探究正常及退变椎间盘组织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对差异表达基因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进行预测分析。方法经GEO数据库选取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GSE23130,对GSE23130包含的样本数据进行质量分析,选取GSM569833等10例样本数据纳入实验。采用GeneSpring 13.0软件对正常及退变样本间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针对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聚类分析树及热图,并采用GO分析、KEGG PATHWAY分析及DAVID功能注释簇集分析等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182个,其中1735个基因在退变椎间盘内表达上调,1447个表达下调。针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VEGF信号通路、激活T细胞的核因子等数个存在研究价值的生物学过程。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存在大量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也出现明显异常,某些生物学过程的异常改变可能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聚乳酸-聚己内酯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李玉东;徐源;周强;宋磊;刘威;甘翼搏;李培;李松涛;莫秀梅

    目的 探讨新的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乳酸-聚己内酯[P(LLA-CL)]纳米纱作为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可行性,检测其理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方法 在传统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LLA-CL)纳米纤维支架的基础上,改用动态水流接收装置制备相同成分的纳米纱支架,并对材料的表面形态、纤维直径、孔径、孔隙率、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分离培养兔纤维环细胞种植到支架上,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形态、黏附、增殖、渗透情况.结果 P(LLA-CL)纳米纤维支架表面呈致密的网状结构,纤维排列无方向性,而P(LLA-CL)纳米纱支架表面呈疏松的网状结构,纤维排列有一定的取向;纳米纤维支架的孔径为(4.57±1.87)μm,孔隙率(74.2±1.5)%,纳米纱的孔径为(38.43±15.54) μm,孔隙率(86.7±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力学性能相似.扫描电镜(SEM)显示纤维环细胞在纳米纤维支架上呈多边形生长,在纳米纱支架上呈长梭形生长;CCK-8结果显示细胞在两种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均很好,细胞在纳米纱上的增殖较纳米纤维支架明显增加;HE染色提示细胞虽然只能生长在纳米纤维支架表面,但却很好地渗透到纳米纱支架内部.结论 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P(LLA-CL)纳米纱支架具有良好的三维孔隙结构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

  • 兔退变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组织中的PG、MMP-3、TIMP-2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刘林;骆文远;张超;宋玉鑫;舍炜

    目的:观察兔退变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PG)、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2只,直立位下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建模后4、8、12周各取7只动物,取 L4~5椎间盘组织采用高碘酸-希夫(PAS)染色检测髓核与纤维环组织中的 PG,以灰度值表示其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 SP法检测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中的 MMP-3及 TIMP-2,以平均光密度值(MOD)表示其相对表达量。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建模4、8、12周髓核组织中 PG灰度值均高于纤维环组织(P<0.05);两组建模12周时纤维环、髓核PG灰度值均高于8周时,且建模8周时髓核 PG灰度值高于4周时(P<0.05)。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实验组中MMP-3和TIMP-2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明显。髓核中,对照组及实验组同一时间点 MMP-3的平均 MOD值明显高于 TIMP-2。实验组纤维环中TIMP-2较 MMP-3表达变化明显。结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髓核中PG的含量变化早于纤维环,通过对 MMP-3/TIMP-2在椎间盘退变中所起作用的研究结合髓核 PG的变化可能会对临床诊断、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有一定帮助。而且对 MMPs和TIMPs的表达水平的调节来控制椎间盘基质代谢的平衡,可能会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新方向。

  • 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作者:宋兴贤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它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疾病.自从1953年Lievre等首先采用硬膜外注射氢化考地松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以来,由于方法安全,操作方便,疗效肯定,所以,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笔者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采用骶管封闭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经皮冷消融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翱

    经皮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技术.它将经皮穿刺技术与射频消融相结合,以穿刺针作导引,将等离子刀引导至病变髓核实施消融,达到减容减压和皱缩纤维环的目的,从而缓解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现将我们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报道如下: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作者:马颖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大多好发于25-45岁的青壮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腰椎问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化变性,导致腰椎间纤维环的破裂,髓核向后或向后外侧移位疝出,压迫马尾神经、脊神经及周围其它软组织,出现腰痛伴有下肢反射痛或伴有马尾神经症状等为主的临床病症.

  • 椎间盘源性腰腿痛保守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李连飞;王国桢;罗试计;覃应莲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髓核及纤维环退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功能丧失的下腰痛,以其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无节段过度活动临床特点.下腰痛正日益成为严重影响健康的一种疾病,60%~80%的成年人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下腰痛[1].对于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治疗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现将近几年来保守疗法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电动式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的护理

    作者:邓进;杨苓

    电动式经皮腰椎盘切吸术(Antomated Percutaneos Lumbar Discectomy,简称APLD)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高,病人容易接受的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切除部份椎间盘组织,有效地降低椎间盘内压,从而消除了对神经根和周围痛觉感受器的刺激.纤维环后外侧钻孔,开窗,使局部纤维环对髓核的包容力消失,人为地改变了髓核的突出方向,从而对椎间盘内长期持续减压起了重要作用,减少了髓核再次向后方突出压迫硬膜囊和脊神经根的可能性[1].它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式之一[2],是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我院从1996年5月~1999年12月共收治了45例患者,现将其术前、后护理、术中配合总结如下.

  • 人工椎间盘设计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雷达;张德盛;黄富国

    人工椎间盘置换通常是指采用人工椎间盘替换疼痛或无功能的髓核与纤维环和/或终板.目前美国FDA正在就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的临床前应用进行研究,据估计到2010年,美国70%的脊柱手术可能会采用人工椎间盘,世界脊柱关节成形术市场会达到14~30亿美元[1].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异种抗原α-Gal在近交系版纳小耳猪椎间盘的表达

    作者:寿建国;应大君;糜建红;宋林

    临床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行髓核摘除术后由于纤维环的完整性被破坏, 其抵抗压力的功能受损.当椎体随承载后,椎间隙变窄塌陷,导致脊柱的内源性稳定因素被破坏,可引起或加重椎间关节和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使脊柱的稳定功能下降.人工椎间盘可望解决这一难题.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人工椎间盘还存在以下问题:(1)假体活动度过大,稳定性不够.(2)有滑动核突出现象.(3)金属盖板缺乏表面处理,与骨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欠佳 .故探索异种生物椎间盘移植是治疗椎间盘疾患的途径之一.目前近交系猪被认为是异种移植的理想的供器官动物.探讨猪的椎间盘能否用作临床移植材料,首先需要解决人体对异种组织材料的免疫排斥反应.α-半乳糖基(α-Cal)是公认存在于除旧世纪灵长目以外的哺乳动物体内的异种抗原.本实验通过检测版纳小耳猪椎间组织中α-Cal的分布情况,为临床猪-人异种椎间盘移植提供依据.采用6头8-11月龄雄性近交系版纳小耳猪的椎间盘组织,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以植物凝集素作为亲和物质,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猪椎间盘组织中异种抗原的分布情况.椎间盘纤维环状软骨细胞及髓核软骨样细胞的核膜有染色阳性的棕黄色颗粒沉着.云南近交系版纳小耳猪椎间盘组织中有异种抗原存在,但抗原性较弱,可以成为临床损伤修复中良好的材料来源.

  • 腰4、5间盘纤维环结构形态的细微观察

    作者:朱东;陈塑寰;董欣;朱伟民;路辉

    观测成人腰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层水平的细微解剖结构.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腰间盘纤维环分离,每层纤维均分为8个观测点,测量纤维走向与水平面的夹角等数值.结果表明:各测点处的纤维走向角α,在水平面,沿径向由外向内,随层数的增加不断变大,小纤维走向角发生在前正中处,其值为25°~30°;在同一层,纤维走向角由前向后不断变大,在椎间盘正后方为70°~90°,即此部分纤维走向与后纵韧带走向基本一致;用归一化方程,归一化直线可以非常方便地求出任一层、任一点处的纤维走向角α;腰椎间盘纤维环的前方、左右两侧皆有交织现象发生,左右两侧交织区域多些,仅后方正中附近未发现相临两层的交织现象.由此可见,腰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具有特殊的细微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 腰椎4、5间盘纤维环纤维层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东;董心;朱兴华;李锐;黄万通;王春宇;崔海峰

    测试成人腰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层的力学性能.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纤维环逐层分离,每层纤维平均分成8个测点,每层每测点处按纤维走向切取5个试件,长度l=15~20mm,宽b=1~1.5mm,厚t=0.1~0.5mm.进行拉伸实验测得应力-应变曲线,并给出拟合曲线及方程,得出弹性模量、破坏应变、破坏应力、测点处的力学性能参数和方程.测试结果表明:各测点处,沿径向,由外向内弹性模量皆随层数的增加,不断变小;每层纤维弹性模量由前侧向后侧逐渐变小;破坏应力由外层向内层线性递减;破坏应变外部9层随层数增加略有提高,9层以后基本上为一常数(0.34±0.14).可见,腰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具有特殊的力学性能,与其功能相适应,与腰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 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作者:易强英;刘康

    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DDD)是一类具有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的疾病,是临床上引起下腰痛的主要病因,导致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种治疗手段还不能完全解决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的脊柱结构和功能不全,尤其是针对已经发生了纤维环变性甚至破裂的患者.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成为终构建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 纤维环切口方式对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李鹏飞;贾楠;沈亚欣;靳宪辉;申勇;丁文元;张为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方式处理椎间盘纤维环对髓核摘除术后山羊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的影响.方法 取30只成年健康山羊,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3组(n=10).3组行L3、4及L4、5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切开纤维环时,分别采用工作套筒刺入(A组)、圆形切口切开(B组)、方形切口切开(C组).记录并比较3组山羊体质量、雌雄比例、年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术后观察各组山羊存活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24周时处死山羊,MRI检查髓核信号强度;游标卡尺测量b、4及L45椎间盘高度,取均值,并计算手术前后高度丢失程度;生物力学测定L3、4诱发椎间盘突出的压力值及椎间盘承受的大压力值;大体、组织学染色观察L4、5椎间盘纤维环的修复效果.结果 3组山羊体质量、雌雄比例、年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山羊均存活至实验完成.MRI检查3组椎间盘均可见退变现象,信号均降低;根据改良Thompson分级法,A组椎间盘退变程度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周A组椎间隙高度高于B、C组,其丢失程度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诱发椎间盘突出的压力值及椎间盘承受的大压力值均显著大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及Masson染色示:A组纤维环连续性良好,层次较清淅;B、C组切开处可见纤维环连续性破坏,瘢痕组织填充明显.结论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采用工作套筒切开纤维环对纤维环结构破坏小,对维持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及术后纤维环修复起到积极作用.

  • 椎间盘镜术中纤维环切开方式的改进

    作者:蔡学侬;陈录兴;吴金邦;陈昌达;钟桥;李晓辉;赵国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自1934年Josaph S.Barr和Mixter首先提出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与治疗方法以来,其手术治疗的方法不断地改进,手术日趋微创化,以小的创伤来达到治疗目的,以减少出血与粘连.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尤其是90年代相继发展的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已成为目前椎间盘摘除手术的理想方法.我院自2002年3月开始引进美国Sofamor Danek公司生产的第二代腰椎间盘手术系统(METRx)用于临床,现已开展腰椎间盘切除术25例,取得满意效果.从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手术通道的限制,器械操作的空间小,术中使用所配制的鞘刀等锐利器械切开突出椎间盘的纤维环,可能导致神经根、硬脊膜或椎管内静脉丛的损伤,尤其对初始操作者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采用小号神经剥离器分离出椎间盘表面组织后用剥离器戳孔由小到大用髓核钳取出髓核更为完全.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告

    作者:刘华兴;詹书良;杨福兵

    1病例报道患者,男,42岁,右下肢疼痛5月余,加重伴双下肢乏力麻木大小便失禁10月,于2000年8月14日入院.入院查体:抬入病房,表情痛苦,不能平卧,肛门反射消失,双下肢感觉减退,膝或踝反射等情况,双下肢肌力Ⅲ~Ⅳ级,双侧直腿抬高试验45°阳性,Lg一4间隙以下间隙腰穿无脑脊液,颈椎侧方穿刺椎管造影显示:L2平面呈梳状完全性椎管梗阻,腰椎CF检查L2一3间盘平面硬脊膜囊前方占位,于8月17日行椎管探查,术中发现L2-3突出椎间盘摘除,取出2×0.5×0.5cm3,2×0.6×0.6cm3两块突出之髓核及纤维环.术后患者双下肢疼痛,麻木消失,大小便失禁明显好转,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

  • 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种子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作者:潘勇;周跃;李长青;都勇;初同伟;张峡;王卫东;王建;张正丰;张年春;王敏

    目的 建立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了,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堆环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进行单层培养,观察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通过甲苯胺蓝、免疲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其细胞表型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进行细胞单层培养,细胞形态为圆形或多角形;原代细胞生长较慢,第一代细胞生长加快;细胞具有甲苯胺蓝异染性;有Ⅰ、Ⅱ型胶原的阳性表达.结论 成功培养兔椎同盘纤维环细胞,表型鉴定符合纤维环细胞特征,能够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雏环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 椎间盘退行性变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作者:白亦光

    椎间盘组织工程是基于种子细胞和生物材料的一种体外构建技术,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干预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成为一种广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椎间盘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225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