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切口方式对改善预后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志凌

    目的:通过探索新的切口方式以减轻患者术后的切口疼痛,减少呼吸系统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传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病人与改进切口方式病人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传统组87例,术后切口疼痛需医疗干预者42例,需肌注杜冷丁者8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者5例;改进组92例,术后切口疼痛轻微,仅一例肌注了强痛定,无一例需肌注杜冷丁,无一例合并肺部感染.结论:改进后的切口方式对减轻患者术后的切口疼痛,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 斜视手术中Parks切口的应用

    作者:江燕;钟翔;余梅芬;钱筱英;石浔;梅艳;李颖洁;金昱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parks切口与其他斜视手术切口方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我科于1995年开展了对斜视手术均采用Parks切口方式,现抽取180例斜视手术报告如下.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切口方式探讨

    作者:王敏;叶静;张春林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切口方式对术后视力及散光问题比较.方法 对134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表面麻醉下(0.4%倍诺喜)上方角膜透明切口和角巩膜隧道切口,施行Phaco+I0L植入术,观察两种切口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视力恢复、角膜混浊、散光.结果 角膜透明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在术中、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操作上前者简单,后者复杂.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采用两种切口的术后角膜混浊、视力、散光无明显差异.

  • 切口方式的选择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伤口的影响

    作者:卢衡;陈江田;严宏;黄晓曦

    目的 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同切口方式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10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Halsted-Meyer纵切口,B组采用Stewart横切口.结果 A组患者正常愈合为85%,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5%,B组正常愈合为96.15%,皮瓣坏死发生率为3.85%(P<0.01),两种方法愈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横切口较纵切口有更多优点,病人乐干接受,故应考虑作为乳腺癌根治术的首选切口方式.

  • 新式剖宫产术后36例行输卵管结扎术的切口分析

    作者:杨青菊;李孟雯

    传统的输卵管结扎术切口为纵切口.但自从1998年我院开展新式剖宫产以来,剖宫产术后行输卵管结扎术显然纵切口不太适宜,故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切口方式,改为新式剖宫产切口之上小横切口,现介绍如下.

  • 改良子宫切口方式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范海燕;李艳春;刘爱荣;万瑞霞;郭婧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有效手段[1].随着剖宫产手术操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优生学、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呈每年递增趋势,我国剖宫产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1% ~2%上升到90年代的30%~40%[2],有些城市高达70%,二次剖宫产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多,子宫膀胱反折腹膜粘连及切口撕裂易损伤输尿管、膀胱及子宫血管,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高.

  • 剖宫产切口方式及缝合方式对再次分娩的影响

    作者:李瑞敏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率亦随之增加.瘢痕子宫容易于发生子宫破裂,危及母婴安全.以往是采取"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原则,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有部分孕妇再次妊娠时首选阴道试产.

  •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两种术式比较

    作者:霍冬梅;廖蕴华;冯伟;凌宇;王明军

    目的:比较经腹正中切口和经背部双侧肋弓下缘切口两种手术方式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成功率的比较.方法:经腹正中切口和经背部双侧肋弓下缘切口两种手术方式建立大鼠肾脏IRI模型各30只,术后24 h取肾脏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测定血Bun、Scr等生化指标.结果:①大鼠24 h后取肾脏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两组肾小管坏死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大鼠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un(43.65±3.80)mmol/Lvs(45.92±3.89)mmol/L,Scr(266.3±31.52)μmol/Lvs(261.2±36.36)mmol/L,均P>0.05];③经腹正中切口手术组大鼠不足24 h死亡的6只,存活率80%,经背部双侧肋弓下缘切口手术组大鼠不足24 h死亡的1只,存活率96.67%(P<0.05).结论:经背部双侧肋弓下缘切口比较经腹正中切口手术方式切口小、操作简单、手术视野清晰、干净,术前无需禁食,存活率较高.

  • 纤维环切口方式对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李鹏飞;贾楠;沈亚欣;靳宪辉;申勇;丁文元;张为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方式处理椎间盘纤维环对髓核摘除术后山羊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的影响.方法 取30只成年健康山羊,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3组(n=10).3组行L3、4及L4、5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切开纤维环时,分别采用工作套筒刺入(A组)、圆形切口切开(B组)、方形切口切开(C组).记录并比较3组山羊体质量、雌雄比例、年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术后观察各组山羊存活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24周时处死山羊,MRI检查髓核信号强度;游标卡尺测量b、4及L45椎间盘高度,取均值,并计算手术前后高度丢失程度;生物力学测定L3、4诱发椎间盘突出的压力值及椎间盘承受的大压力值;大体、组织学染色观察L4、5椎间盘纤维环的修复效果.结果 3组山羊体质量、雌雄比例、年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山羊均存活至实验完成.MRI检查3组椎间盘均可见退变现象,信号均降低;根据改良Thompson分级法,A组椎间盘退变程度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周A组椎间隙高度高于B、C组,其丢失程度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诱发椎间盘突出的压力值及椎间盘承受的大压力值均显著大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及Masson染色示:A组纤维环连续性良好,层次较清淅;B、C组切开处可见纤维环连续性破坏,瘢痕组织填充明显.结论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采用工作套筒切开纤维环对纤维环结构破坏小,对维持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及术后纤维环修复起到积极作用.

  • 二次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效果分析

    作者:毛翠霞

    剖宫产是产科临床的常用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此方式适用于产妇骨盆狭窄、胎位不正、脐带脱垂、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宫颈瘢痕和前置胎盘等。由于多种原因,近几年剖宫产率不断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也随之升高,因其为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及子宫破裂的危险性增加,故往往需行二次剖宫产。从母婴的安全出发,恰当地选择切口方式手术,提高剖宫产技术,减少术后并发症已成为产科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减少术中损伤,通过对本院收治的二次剖宫产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患者的利弊。现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摘除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孔玲;高秀华;蒋衍英;何淑艳;安国兰;胡兆磊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2004-07/2005-07我院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6例102眼,分3组.A:透明角膜切口组30例32眼;B:巩膜隧道切口组35例(38眼);C:角膜缘切口组31例(32眼);平均年龄(65.2±11.5)岁.检测术前1d,术后1,7,14,30d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 integral,FI),下睑中央泪河高度.结果:与术前相比,透明角膜切口组术后1d BUT明显缩短;Si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7d时SIt,14d时下睑中央泪河高度,30d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恢复至术前水平.巩膜隧道切口组术后1d仅BUT明显缩短,SIt明显增高(P<0.05),下睑中央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无明显变化;术后7d时BU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缘切口组,4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显著降低泪膜的稳定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轻微影响泪膜的稳定性,而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对泪膜影响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