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脑膜移植治疗缺损性眼球穿孔临床观察

    作者:陈健

    硬脑膜是常用手术材料,该组织移植在眼科手术中应用较少,一般用于近视眼后巩膜加固术,1998年9月~2001年1月我们用硬脑膜移植修补缺损性眼球穿孔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为我院眼科住院患者共12例(13只眼),其中巩膜软化症并穿孔6例(6只眼),外伤性眼球穿孔3例(3只眼),溃疡性角膜穿孔2例(2只眼),巩膜葡萄肿穿孔1例(2只眼).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6~71岁,平均43岁.

    关键词: 眼球穿孔 硬脑膜
  • 同种异体硬脑膜治疗视神经萎缩

    作者:王平;胡长青;覃光海;章艳;李红;岳军;孙孝鹏;张晓鄂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硬脑膜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 用同种异体硬脑膜植片对28例(39只眼)球后视神经炎所致视经萎缩眼行后巩膜加固术治疗,术后观察12~72月,分别对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手术后视力有明显增进(P<0.01);术后视野扩大者29只眼,占74.3%;不变者8只眼,占20.5%;缩小者2只眼,占5.1%;与术前视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前后VEP P100差异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 利用异体硬脑膜植入对球后视神经炎所致视神经萎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Chiari 畸形伴脊髓空洞症32例

    作者:耿飞;张嘉林;郭小武;徐小霞;王开磊

    Chiari 畸形伴脊髓空洞症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手术方法较多,但疗效各异.我院于1998~2001年采用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体下疝切除、硬脑膜扩大修补治疗此病32例,效果良好.

  • 硬脑膜骨化一例

    作者:马立公;马占龙

    硬脑膜骨化极为罕见,经文献检索,国外每年仅有10几例报道.而国内笔者未见有报道,现报道1例如下.

  • 脑膜病变的MRI诊断及进展

    作者:王光彬;武乐斌

      与CT相比,MRI尤其是增强MRI,对脑膜及其病变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1-3]。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设备的改进和软件的开发更新,作为诊断脑膜病变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的MRI,其价值日益为临床医师所重视。  MR成像技术  脑膜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组成。硬脑膜又分为外膜层(即颅骨内板的骨膜)和内膜层。软脑膜与蛛网膜统称为柔脑膜(leptomeninges)。在脑底部,软脑膜和蛛网膜广泛分离形成基底池。自MR问世以来,应用广泛、可靠的序列是SE序列,但非增强SE序列显示脑膜并不敏感[1]。正常脑膜表现为非连续的、薄的短线样低信号结构。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增强扫描,脑膜强化通常见于硬脑膜反转处,如海绵窦、麦克尔腔等,也可见于脑凸面,表现为薄而不连续的线状强化[1] ,而柔脑膜一般不强化。Farn等[4]报道,二维傅立叶转换SE序列正常脑膜增强的长度小于3 cm,增强范围小于整个脑膜的50%;而三维傅立叶转换梯度回波序列正常脑膜增强的长度可大于3 cm,增强范围占整个脑膜的76%~100%。脑膜强化程度与磁场强度、扫描序列和参数、扫描时机、对比剂剂量等因素有关,场强越高,信噪比越大,显示脑膜强化的灵敏度就越高[1]。  梯度回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其参数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和激发反转角度可直接影响脑膜显示情况。TR越短,反转角越大,图像背景抑制越充分,脑膜强化显示越清晰。选择非常短的TR时正常脑膜甚至可表现为较为广泛的强化[1,4]。脂肪抑制序列、磁化传递对比(magnetization transfer contrast,MTC)技术的目的也是降低背景噪声,提高信噪比,从而改善脑膜显示状况[1,5]。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蛛网膜下腔和软脑膜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即使是非增强的FLAIR成像也要优于增强的SE序列T1WI[5-8]。Singer等[6]对62例蛛网膜下腔和软脑膜病变患者中的24例同时进行FLAIR和增强T1WI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显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FLAIR序列分别为86%、91%、89%,而增强T1WI分别为43%、88%、74%。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数文献认为CT敏感[7],其显示率可达80%~100%,但出血1周后,随着脑脊液中血液的吸收和演变,CT的显示率大大下降,而此时MRI则具有一定的优势。FLAIR序列对SAH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无论是急性、亚急性还是慢性SAH的显示,FLAIR都比其他成像序列敏感,甚至优于CT,特别是后颅窝的SAH,其缺点是特异性不高[6,7,9]。Noguchi等[9]对20例急性SAH、14例亚急性或慢性SAH患者进行FLAIR成像,敏感性均为100%。快速FLAIR(fast FLAIR)序列的优势是成像时间短,平均仅需4 min。Mathews等[5]的研究证实注射对比剂快速FLAIR成像对于脑表面的病变(如脑膜病变)的检出非常实用。  近年来学者们对颅脑手术术中MRI进行了尝试。Martin等[10]对30例脑肿瘤患者(包括3例脑膜瘤)进行了术前、术中、术后MRI的跟踪成像随访,认为术中MRI对显示手术进程、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另外,成像平面的选择、对比剂的剂量也可影响脑膜病变的显示。冠状面成像较轴面对评价脑膜强化具有更大的优势[1-3]。静脉注射2~3倍于标准剂量(0.1 mmol/kg)的Gd-DTPA能够显示标准剂量不能显示的脑膜病变[1]。

  • 努力提高脑膜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

    作者:武乐斌

      脑膜包括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看似简单,实际上其结构错综复杂。临床上很多疾病可累及脑膜,而脑膜本身也有许多原发病变,不同的病变可累及脑膜的不同部位。世界卫生组织(WHO)1993年制定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组织分类中,将脑(脊)膜肿瘤单独列为一类,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CT和MRI的出现,是20世纪影像医学的两次重大变革,对人类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自CT、MRI问世以来,始终面临着如何正确诊断脑膜病变的严峻挑战,脑膜病变也始终是影像学诊断的难点、重点。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脑膜病变的影像诊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要求,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为能进一步提高脑膜病变的临床影像诊断水平,笔者认为实际工作中应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供同道们参考。  一、 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方法和成像技术  就总体而言,在显示脑膜病变方面,MRI明显要优于CT,增强MRI优于非增强MRI和增强CT。但对于某些病变,CT也有其独到的优势。例如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CT敏感,其阳性显示率为80%~100%,但发病1周以后由于脑脊液中血液的吸收和演变,CT的显示率大大下降,而此时MRI则具有优势。后颅窝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少量的硬膜外(下)血肿,由于骨性伪影的影响,CT的显示率也不尽人意。近年来开发应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之一——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诊断蛛网膜下腔和软脑膜病变显示出了很高的临床价值。文献指出,即使是非增强FLAIR图像也优于增强的自旋回波T1WI。Singer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蛛网膜下腔和软脑膜病变,FLAIR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91%、89%,而C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43%、88%、74%。而且FLAIR序列对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显示了很高的敏感性,甚至超过了CT,但特异性不高。另外,应用脂肪抑制技术将板障及皮下脂肪的信号抑制后,更易检出脑膜、特别是硬脑膜病变。

  • 神经母细胞瘤硬脑膜转移四例

    作者:冯平勇;杨海庆;辛雨玲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并且较早发生转移,但颅内发生转移比较少见,尤其发生硬脑膜转移者更少见.笔者对所遇4例报告如下.[HS2]病例报告例1 男, 9岁.左眼球渐进性突出20 d,其与体位无关,视力正常,无头痛及发热.CT示左眼眶外侧壁、蝶骨嵴、右颞窝及右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梭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CT值51~55 HU,内缘光整并可见细线样硬脑膜,部分有浅分叶,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77~84 HU,且在其内缘有增厚的硬脑膜影,肿块内缘部分清晰,部分模糊,肿块约 3 0 cm×3 0 cm×2 5 cm~1 0 cm×1 0 cm×0 7 cm大小,内方颅骨有虫蚀状、溶骨性、毛刷样骨质破坏,且左额部有小的骨质缺损,外直肌受压内移(图1,2),骨穿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

  • MR诊断永存镰状窦五例

    作者:李欣

    镰状窦(falcine sinus)是胎儿期颅内正常的静脉窦,连接大脑大静脉(vein of galen)与上矢状窦后份之间的硬脑膜静脉通道,由2层硬脑膜构成,镰状窦正常情况下出生后即关闭,如果持续存在至出生后,则常伴随大脑大静脉异常.我院在开展MR检查的1年内就遇到5例永存镰状窦(persistent falcine sinus),现报道5例永存镰状窦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大脑深静脉发育异常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 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后血浆与脑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和前列腺素 E2释放差异

    作者:陈健;吕新勇;孙晓萍;陈春苗;周军;王振中;萧伟

    目的:探讨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制备偏头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SD 大鼠,脑部电极植入术后行电压3 V、频率6 Hz、脉宽0.25 ms、时间1 h电刺激,并于刺激0,15和30 min和1 h进行眼眶采血,采血后取脑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脑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手术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 CGRP 含量、P 物质含量和PGE2含量为均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GRP、P物质和 PGE2分别为3.41±0.93,1.80±0.64和(5.17±0.69)ng·g -1,与手术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手术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外周静脉血浆中CGRP、P物质和PGE2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后,脑组织中CGRP、PGE2和P物质水平与外周静脉血中显著不同,表明可采用本方法制备偏头痛模型。

  • 川芎嗪对P物质所致硬脑膜渗出的影响

    作者:刘俊;魏玉平;姚欣;田立武;陈前进;韩世全

    川芎嗪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近年来,不断有人报道其具有治疗偏头痛的作用,但一直缺乏直接的实验依据.据此,我们运用Moskowitz建立的硬脑膜神经炎症模型(被公认为研究抗偏头痛药物的特异性模型)研究了川芎嗪的药理作用.

  • 带蒂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修补硬脑膜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海涛;夏建国;李军;王丽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开颅减压,采用带蒂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修补硬脑膜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46例,病灶主要位于额颞部或交界处,采用冠状切口、扩大翼点入路或标准大骨瓣减压入路,进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或内减压手术,硬脑膜用带蒂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进行修补.结果 出现脑脊液漏合并切口感染1例(2.2%),皮下积液4例(8.7%),死亡3例(6.5%),生存43例.生存者均得到1-6月随访,恢复良好,并有一部分来院行颅骨修补手术,再次手术和病理证实: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无变性、坏死等改变,与硬脑膜愈合良好.结论 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是自体同部位组织,与硬脑膜组织结构相同,有足够大的面积和较好的血运.用带蒂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修补硬脑膜,恢复了头皮的基本结构层次,充分缓解颅内高压和维持颅内环境稳定;其为颅骨修补提供良好的组织解剖基础,也缩短下次手术时间,减少医疗成本和患者经济负担.采用本术式治疗颅脑损伤,可行、实用,并发症少,对患者损伤小,没有潜在的危害.

  • 骨瓣成形复位在后颅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志忠;田进军;李万川

    目的 后颅窝开颅手术改咬骨窗为颅骨瓣成形复位.方法 不同肿瘤选择不同手术入路骨瓣成形复位.结果 实施开颅骨瓣复位手术47例,无皮下积液发生.并发症发生少.结论 后颅窝骨瓣成形复位,硬脑膜缝合,骨瓣复位,符合解剖复位原则.并发症发生少,减少手术后心理障碍.可促进骨性愈合形成.

  • 浅谈硬脑膜新月形减张缝合术

    作者:王大捷;李建强;杨国康;冉德森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中硬膜减张缝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77例符合去骨瓣减压指征患者采用新月形减张缝合修补硬脑膜。结果77例中12例死于原发病,存活65例中59例获随访,效果满意。结论环形减张缝合硬脑膜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补片利用充分、减压充分等优点。

  • 钻孔引流治疗稳定型硬脑膜下血肿

    作者:陶治鹤;田少斌;陈劲松;牛洪泉

    目的 探讨稳定型硬脑膜下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行钻孔引流治疗的68例稳定型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第2天68例患者症状均改善,复查头部CT,42例血肿清除约80%,其中26例血肿清除约60%;余下血肿予以尿激酶注入法,拔管前复查头部CT,59例血肿清除80%以上,9例血肿清除60%以上,中线系统和脑室系统均恢复正常,意识状况和症状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结论 钻孔引流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只要选择合适的患者,规范化的术中操作和术后管理,对于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稳定型硬脑膜下血肿是可行的.

  • 腰大池引流治疗42例难愈性脑脊液漏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迅;周传广;于丽菲;崔鹏

    脑脊液漏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颅底骨折常伴有硬脑膜及蛛网膜的同时撕裂,脑脊液经过损伤的鼻窦或岩骨经鼻或耳流出,而形成脑脊液鼻漏及耳漏,其发病率在9%左右[1]。大多数脑脊液漏可通过常规治疗愈合。而对于长期不愈者,治疗相对棘手,因其为开放性,可致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危及生命。现收集我院2008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难愈性脑脊液漏患者42例,分析如下。

  • 去骨瓣减压并薄膜隔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8例

    作者:郭文斌;孙培乐;邹积典;隋强波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去骨瓣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存活后尚需行颅骨修补术.修补术中需剥离硬脑膜与骨膜及肌肉粘连,由于粘连重,故手术费时出血量多且易致不必要的损伤.由于解剖层次不清,故有时易将硬脑膜外组织剥离于硬脑膜上,修补后产生脑组织受压情况.我们自1997年1月~1999年9月行去骨瓣减压并薄膜隔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例,存活并行颅骨修补者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硬膜下血肿67例CT诊断分析

    作者:

    硬膜下血肿是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和临床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我们回顾性分析了67例硬膜下血肿的CT资料,总结了急慢性硬膜下血肿CT诊断的要点,以期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 网状切开硬脑膜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意义

    作者:金传兵;方经宏;朱光宇

    目的 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并脑肿胀患者行大骨瓣开颅减压的同时,探讨硬脑膜切开方法的利弊与疗效.方法 对39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脑肿胀患者施行大骨瓣开颅+硬脑膜星网状切开,多点、分散减压,预防和避免急性脑膨出.结果 本组施本术式的39例患者中,术后根据GOS恢复标准:存活28例(71.8%),死亡11例(28.2%).存活者中恢复良好7例(17.9%),中残13例(33.3%),重残6例(15.4%),植物生存2例(5.1%).结论 硬脑膜星网状切开术较其他方法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因该方法能使患者颅内高压达到既均匀、多点、分散减压,又避免了术中、术后发生急性脑膨出带来的继发性脑损害.

  • 自体组织修补脑肿瘤术中硬脑膜缺损

    作者:牟永告;赛克;张湘衡;周旺宁;魏大年;谢海涛;邓星海;李刚;王涤宇;陈忠平

    目的 探讨脑肿瘤术中自体组织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取材和应用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6年12月间,在我院行脑肿瘤术中硬膜修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自体组织和人工生物材料修补应用的方法、效果、并发症等.结果 共实施手术999例,其中122例患者用其自体头皮帽状腱膜下层、颅骨骨膜、大腿阔筋膜及硬脑膜外层修补,术中硬脑膜缺损均满意修复,无感染、头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以上无不良反应.43例用人工生物材料修补的患者,有2例出现发热、头皮炎症反应,需二次手术取出.结论 自体组织经济实用,并发症少,基本上可以满足硬脑膜修补的需要,临床上应尽量采用.

  • 硬脑膜修补材料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念平;付振;王元飞;刘舫;田学文

    硬脑膜缺损时,大多数神经外科医生都采用各种材料进行修补,以达到恢复其正常解剖结构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1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理想的硬脑膜修补材料,到现在硬脑膜修补材料已经有40多种.神经外科医生可以根据所做手术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392 条记录 5/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