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婴儿型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一例

    作者:韦洁贞;陈建勇;叶玉清;文剑明;杨贞勇

    患者女,44岁.1 h前突发失语,随即意识丧失伴抽搐1次.既往长期服用抗焦虑精神抑制剂.人院体检未见精神、神经系统和语言障碍,MRI检查发现左额顶叶有一大的实性肿物,与大脑帘和顶骨相连,T1w信号不均匀,呈等信号到低信号;T2W呈低和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并见脑膜强化、增厚,肿瘤周围明显水肿,占位改变明显,中线结构稍向右侧偏移,右脑室体部受压.临床诊断为脑膜瘤,与血管外皮瘤鉴别.

  • 非脑膜瘤所致脑膜强化的病因及MRI表现

    作者:李月;陈雷;李双

    目的:探讨脑膜强化的特点,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脑膜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MRI增强扫描显示为脑膜异常强化的病例27例,着重探讨非脑膜瘤所致脑膜强化的病因及MRI表现.结果:引起脑膜强化的病因很多,同时病因造成的脑膜强化表现方式各具特点.结论: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强化的MRI表现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 硬脑膜磁共振强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田;周衡;张星虎

    目的 分析MRI提示硬脑膜强化的常见病因,以便为此类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20例MRI增强扫描示硬脑膜强化患者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例MRI增强扫描示硬脑膜强化患者中脑膜癌病(MC)9例、肥厚性硬脑膜炎(HP)6例、低颅压综合征(SIH)5例.结论 硬脑膜强化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全面分析患者病例资料以明确诊断.

  • 非感染性异常脑膜强化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作者:刘红军;梁长虹;黄飚;张水兴;王广谊

    磁共振成像(MRI)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使脑膜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大大提高,已成为诊断脑膜疾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脑膜强化常见于感染性脑膜炎,临床上采取影像学检查结合脑脊液检查较易确诊.然而,多种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也可以致脑膜异常强化,同时脑脊液检查又缺乏特异性,使诊断较为困难[1-4].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3例非感染性异常脑膜强化患者的MRI表现,以协助其病因诊断.

  •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一例

    作者:王新亮;贺建辉;王文犀;卢进发;尹磊;姚宝军;耿极光;荆鸿道

    患者 女,26岁.半年前因头痛头晕入院检查.头颅CT及MRI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V及DSA显示右侧横窦,乙状窦不显影.以静脉窦血栓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近半月来头痛明显加重并出现走路右偏,再次入院,CT检查.MRI平扫右侧小脑及右枕叶可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占位,增强扫描呈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可见硬脑膜强化,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头颅MRV显示右侧横窦乙状窦不显影.

  • 脑膜病变的MRI诊断及进展

    作者:王光彬;武乐斌

      与CT相比,MRI尤其是增强MRI,对脑膜及其病变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1-3]。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设备的改进和软件的开发更新,作为诊断脑膜病变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的MRI,其价值日益为临床医师所重视。  MR成像技术  脑膜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组成。硬脑膜又分为外膜层(即颅骨内板的骨膜)和内膜层。软脑膜与蛛网膜统称为柔脑膜(leptomeninges)。在脑底部,软脑膜和蛛网膜广泛分离形成基底池。自MR问世以来,应用广泛、可靠的序列是SE序列,但非增强SE序列显示脑膜并不敏感[1]。正常脑膜表现为非连续的、薄的短线样低信号结构。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增强扫描,脑膜强化通常见于硬脑膜反转处,如海绵窦、麦克尔腔等,也可见于脑凸面,表现为薄而不连续的线状强化[1] ,而柔脑膜一般不强化。Farn等[4]报道,二维傅立叶转换SE序列正常脑膜增强的长度小于3 cm,增强范围小于整个脑膜的50%;而三维傅立叶转换梯度回波序列正常脑膜增强的长度可大于3 cm,增强范围占整个脑膜的76%~100%。脑膜强化程度与磁场强度、扫描序列和参数、扫描时机、对比剂剂量等因素有关,场强越高,信噪比越大,显示脑膜强化的灵敏度就越高[1]。  梯度回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其参数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和激发反转角度可直接影响脑膜显示情况。TR越短,反转角越大,图像背景抑制越充分,脑膜强化显示越清晰。选择非常短的TR时正常脑膜甚至可表现为较为广泛的强化[1,4]。脂肪抑制序列、磁化传递对比(magnetization transfer contrast,MTC)技术的目的也是降低背景噪声,提高信噪比,从而改善脑膜显示状况[1,5]。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蛛网膜下腔和软脑膜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即使是非增强的FLAIR成像也要优于增强的SE序列T1WI[5-8]。Singer等[6]对62例蛛网膜下腔和软脑膜病变患者中的24例同时进行FLAIR和增强T1WI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显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FLAIR序列分别为86%、91%、89%,而增强T1WI分别为43%、88%、74%。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数文献认为CT敏感[7],其显示率可达80%~100%,但出血1周后,随着脑脊液中血液的吸收和演变,CT的显示率大大下降,而此时MRI则具有一定的优势。FLAIR序列对SAH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无论是急性、亚急性还是慢性SAH的显示,FLAIR都比其他成像序列敏感,甚至优于CT,特别是后颅窝的SAH,其缺点是特异性不高[6,7,9]。Noguchi等[9]对20例急性SAH、14例亚急性或慢性SAH患者进行FLAIR成像,敏感性均为100%。快速FLAIR(fast FLAIR)序列的优势是成像时间短,平均仅需4 min。Mathews等[5]的研究证实注射对比剂快速FLAIR成像对于脑表面的病变(如脑膜病变)的检出非常实用。  近年来学者们对颅脑手术术中MRI进行了尝试。Martin等[10]对30例脑肿瘤患者(包括3例脑膜瘤)进行了术前、术中、术后MRI的跟踪成像随访,认为术中MRI对显示手术进程、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另外,成像平面的选择、对比剂的剂量也可影响脑膜病变的显示。冠状面成像较轴面对评价脑膜强化具有更大的优势[1-3]。静脉注射2~3倍于标准剂量(0.1 mmol/kg)的Gd-DTPA能够显示标准剂量不能显示的脑膜病变[1]。

  • 弥漫性硬脑膜磁共振强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小平;林笑丰;黄穗乔

    目的:分析MRI提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的常见病因,以利于临床诊断.方法:对38例MRI增强扫描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患者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例MRI增强扫描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患者中脑膜癌病(MC) 16例,其中原发性肺癌8例、乳腺癌5例、子宫内膜癌1例、卵巢癌1例、前列腺癌1例,16例脑膜癌病中有10例可见局部硬脑膜结节性强化;低颅压综合征(IHS) 12例,所有患者中均有特征性的体位性头痛,12例患者CSF压力均<60mmH2O,MRI表现包括弥漫性、均匀性硬脑膜强化12例;脑下垂5例;肥厚性硬脑膜炎(HP) 10例,其中炎症性8例,不明原因特发性2例.结论:MRI是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结合硬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MRI表现,将有利于分析硬脑膜异常强化的意义,提高临床的诊断率.

  • 脑膜磁共振强化的征象分析

    作者:武志勇;朱青峰

    目的:分析 MRI 提示脑膜强化的常见病因及征象,以便为此类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38例增强扫描示脑膜强化患者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包括脑膜炎22例,脑膜瘤2例,脑膜转移瘤5例,低颅压综合征2例,术后改变4例,结节性硬化1例,病因不明2例。强化模式有三种形式,即Ⅰ型、Ⅱ型、Ⅲ型。Ⅰ型:硬脑膜-蛛网膜强化,共7例;Ⅱ型:蛛网膜-软脑膜强化,共16例;Ⅲ型:全脑膜强化(包括硬脑膜及软脑膜),共15例。结论脑膜的强化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并可有不同的强化模式,在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明确诊断。

  • 大扶康配合中药制剂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5例报告

    作者:董美楠;张梅

    本文总结了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治经验.1临床资料从1998年8月至今,我们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2~44岁.所有病例均经脑脊液墨汁染色证实,病程2周至4个月,均见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其中癫痫2例,意识障碍1例,一过性肢体活动不灵、复视1例.辅助检查:全部病例血象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均显著增高.脑脊液检查压力在220mmH2O以上,墨汁染色均见以圆形厚壁围以荚膜的隐球菌,细胞数和蛋白增加3例,糖和氯化物降低3例.头CT:1例左壳核片状低密度灶,边缘不清,1例左枕叶低密度增强后密度均未见增高.头MBI:左枕叶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见脑膜强化.1例脑电图呈广泛重度异常改变,基本节律消失,全部导联可持续性中-高波幅的1-7C/S漫波.

  • 原发性颅骨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1例

    作者:齐淑玲;刘朝红;刘宁

    1病例资料
      女性,25岁,主因1月前出现头痛未经治疗,1周前出现头晕,并发现左顶部包块进行性增大,质硬,伴视物不清、恶心、右侧肢体阵发性麻木。既往体健,常规查体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MRI 平扫示左侧颅骨下见半圆形分叶状稍长T1等T2信号,DWI呈高信号,相邻颅骨信号减低,并见针刺样等信号,颅骨外皮下见梭形肿胀,信号同颅内病变(见图1-3)。增强后颅骨内外侧病变明显强化,颅内病变中心见略低信号,相邻脑膜强化,呈“脑膜尾征”。周围脑实质受压,并见脑脊液间隙(见图4-6)。考虑:1血管外皮细胞瘤2.脑膜瘤。

  •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40例分析

    作者:蔡学礼;高明;余琳玲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40例SI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H好发年龄30~49岁,体位性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2O,CT及MRI显示脑室狭窄闭塞、脑组织结构移位,头颅MRI增强扫描时硬脑膜强化.结论体位性头痛及头颅MRI增强扫描时硬脑膜强化为SIH的特征性改变,影像学改变对SIH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新生儿脑实质内中枢神经细胞瘤一例

    作者:宋云海;鲍南;杨波;顾硕;陈成;高俜娉

    患儿:男,17d.足肉顺产,无出生窒息史,因生后2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抽搐,喷射样呕吐,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内科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到我院就诊.检查:神志清,反应可,头颅无畸形,前囟直径2cm,略饱满,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术前MR:左颞叶可见一不规则混杂信号包块,T1W周围可见环状高信号,中心呈片状低信号;T2W呈不均匀高信号;DWl周边可见环状高信号,中心呈片状低信号.周围脑白质可见T1W低信号、T2W高信号水肿.增强后肿块边缘稍强化,内部强化不明显,左顶脑膜强化明显.左侧脑室受压变小,右侧脑室变大.MRA:左侧大脑前、中动脉较右侧稍细.MR诊断:左侧颞叶不均质包块,巨大血肿可能,肿瘤待排.

  • 不同病因致脑膜强化特点的MRI分析

    作者:陈浩;潘盛信

    颅内多种疾病均可侵犯脑膜,脑膜病变的诊断以前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脑脊液(CSF)检查,但是由于脑膜的病变临床表现上往往不是很典型,而且CSF的检查一般也无特异性,因此需要借助其他的辅助检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尤其是MRI增强技术的发展,发现不同性质的脑膜病变出现不同的脑膜强化形式,因此MRI增强扫描被认为是有效鉴别不同脑膜病变的重要方法[1].我们回顾38例MRI脑膜异常强化病例,分析不同病因所致脑膜病变的MR成像特点,探讨MRI的脑膜强化模式对各种脑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赵子艳;陈平洋

    目的 总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灸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关颅MRI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1例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头颅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或体温不升、意识障碍、黄疸、拒乳、腹泻、抽搐等.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达90.0%,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敏感,只有少数菌株对三代头孢素类抗生素敏感.头颅MRI脑膜强化率为83.4%.强化模式:硬脑膜-蛛网膜强化4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9例,脑实质强化伴脑膜强化2例.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头颅MRI是诊断新生儿颅内感染的无创、敏感、有效手段.

  •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作者:米芳;李小波;张红鸭;刘鸽;田晓甲;贾宏阁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提高对脑膜癌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67例确诊的脑膜癌病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MRI平扫脑膜均未见异常信号,间接征象包括脑转移瘤11例,脑室扩大、脑积水8例;33例行增强检查后,18例(54.5%)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强化.按脑膜强化的部位,10例显示软脑膜型异常强化,5例表现为硬脑膜型强化,3例为全脑膜型强化.按脑膜强化形状,线形强化9例,结节型5例,混合型4例.脑膜强化组与非脑膜强化组脑脊液比较,强化组的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强化组,而糖含量明显低于非强化组(P<0.05).结论 增强MRI在显示本组脑膜癌病患者软脑膜-蛛网膜强化方面较为敏感,脑膜结节型或混合型强化是其较具特征的MRI表现,对脑膜癌病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小脑幕下间叶性软骨肉瘤误诊为脑膜瘤1例

    作者:张谷青;陈月芹;张新东;王小强

    患者男,23岁。因阵发性头痛8 d 入院。体格检查:T 37°C,神志清,精神可,头颅外观未见明显异常。闭目难立征阳性。
      颅脑CT平扫示(图1):小脑蚓部及左侧小脑半球内等低混杂密度病变,边界不清,大小约为6.6 cm×4.7 cm×4.0 cm, CT值约为20~41 HU,边缘可见斑片状钙化灶,四脑室显示受压变窄,幕上脑室显示轻度扩张,邻近颅骨无明显异常。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图2~6):左侧小脑半球见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等 T1、等 T2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病灶以宽基底与小脑幕相连,邻近脑膜强化。MRI诊断:脑膜瘤。

  • 隐球菌颅内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高欣;陶晓峰;王金林;范丽;刘士远

    目的 通过对隐球菌颅内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收集同时经实验室和临床检查确诊为隐球菌颅内感染,并行CT和MRI检查的3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本病的CT和MRI特征.结果 30例颅内隐球菌感染患者的CT表现为基底节区或侧脑室旁斑点状、斑片状低密度灶9例;脑膜强化6例;脑积水11例;基底节区小钙化灶1例.MRI表现为基底节区或侧脑室旁斑点状、斑片状异常信号11例;脑膜强化9例;脑积水6例.结论 基底节区或脑室旁病灶和脑膜强化是本病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深入分析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可减少临床误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