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骨Rosai-Dorfman病一例

    作者:朱皓皞;任光玉;王芳胜;钱锁开

    患者男,44岁。因右额部隐痛9个月余,疼痛加重并右额部皮下包块半年,于2014年11月10日入院。查体:右额部触及1.5 cm ×1.5 cm包块,质硬、活动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MRI平扫+增强示右侧额部颅骨内外可见形态不规则等T1等T2信号影,右侧额部颅骨内板下可见宽基底结节影,边界清晰,邻近脑膜增厚明显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邻近脑皮质受压,邻近骨质信号异常,增强扫描板障可见明显强化,相应皮下软组织亦见异常强化影,病灶整体范围约33 mm ×32 mm ×29 mm,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均匀性强化,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恶性脑膜瘤或浆细胞瘤。术中见额部皮下鱼肉样团块状肿物,游离骨瓣时发现颅骨与硬脑膜相连紧密,环形剪开硬膜,见鱼肉样圆形肿瘤组织,直径约2 cm,与额部脑膜紧密相连,与脑组织表面界限清楚,呈推挤性生长。行病变颅骨及颅内外肿物切除术。

  • 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幕切迹脑膜瘤12例分析

    作者:鲁祥和;诸葛启钏;郑伟明;吴哲褒;吴近森;潘进钱

    小脑幕切迹脑膜瘤指基底位于小脑幕游离缘的脑膜瘤,约占小脑幕脑膜瘤的3%[1],早期无症状或仅有头痛等非特异性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基底位于小脑幕游离缘和沿游离缘生长的脑膜尾征是其特点.我们自1997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此类脑膜瘤患者共1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现报告如下.

  • 横纹肌样脑膜瘤一例

    作者:杨楠楠;张宗军

    患者女,55岁.因间歇性头痛头晕1个月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头痛、头晕感,以两侧颞部为主,偶有走路不稳感,无视物模糊,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体检: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Ⅴ级,行走步态稳,病理性反射未引出.无肿瘤家族史及射线接触史.MRI检查示:右颞顶部见团块样软组织信号影,边缘呈分叶状,与脑膜呈宽基底相接,未见明显脑膜尾征,在肿瘤前后缘见粗大的条索状引流静脉,肿瘤内见多发流空血管影.肿瘤呈T1低、T2略高信号,瘤体中央可见条索样短T1短T2信号影.肿瘤其他部分信号均匀,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约为0.97×10-3 mm2/s,T2-FLAIR序列上肿瘤信号略高于灰质,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强化,邻近右侧脑组织受压,瘤周水肿较重.

  • 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影像分型及病理

    作者:刘忆;漆松涛;方陆雄;潘军;张喜安;欧阳辉;殷春梅

    目的 探索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影像分型及病理.方法 179例凸面脑膜瘤和89例颅底脑膜瘤手术患者,术后其瘤体和硬膜标本做常规病理学检查.选取距离肿瘤基底处0~0.5 em、0.6~1.0 cm、1.1~1.5em、1.6~2.0 cm、2.1~2.5 cm、2.6 ~3.0 cm处硬膜做HE染色,检查硬膜内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分析各型”脑膜尾征”对应的硬膜肿瘤细胞侵袭率和侵袭范围的差异.结果 “脑膜尾征”在MRI上可以分为平滑型(37/268, 13.8%)、结节型(48/268,17.9%)、混合型(84/268,31.4%)、对称多极型(29/268,10.8%)、非对称多极型(70/268,26.1%).179例凸面脑膜瘤中158例(88.3%)可以见到肿瘤侵袭周边硬膜,其中82.3% (130/158)侵袭范围在2.0 cm以内,94.9% (150/158)在2.5 cm以内.平滑性“脑膜尾征”对应的硬膜肿瘤细胞侵袭范围在1.5 cm以内,各型“脑膜尾征”对应的硬膜的肿瘤侵袭率和侵袭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膜尾征”在凸面和颅底脑膜瘤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凸面脑膜瘤,肿瘤周边硬膜切除范围建议达2.5 cm,如果这个范围不能达到,“脑膜尾征”的形态可以作为决定切除范围的参考.对于一般行Simpson Ⅱ级切除的颅底脑膜瘤,肿瘤周边的硬膜可以根据“脑膜尾征”形态采取相应的处理.“脑膜尾征”的分型对术前肿瘤周边硬膜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预测性,能够使外科医生术前预测侵袭范围和获得足够的切除范围,对降低脑膜瘤远期复发率,有重要的意义.

  • 脑膜瘤"脑膜尾征"(MRI)形成机制探讨:肿瘤细胞侵蚀硬膜血管

    作者:周岩;余新光

    目的 探讨WHO(2000)Ⅰ级脑膜瘤"脑膜尾征"(MRI)形成的组织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 切除46例脑膜瘤及其周围硬膜,对比脑膜瘤周围硬膜MRI特点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VEGF)观察.结果 46例硬脑膜标本组中有肿瘤浸润者32例,14例无肿瘤侵袭.在35例MRI(增强)显示存在"脑膜尾征"(MRI)的标本中有15例肿瘤侵入硬脑膜血管内.距肿瘤边缘1.0cm范围内硬膜标本肿瘤存在几率为100.00%,1.5cm、2.0cm处分别为35.00%和25.00%.VEGF在脑膜瘤中表达程度与其侵袭性行为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向其毗邻硬脑膜组织浸润明显部位VEGF表达强.结论 "脑膜尾征"形成机制是由肿瘤细胞侵入硬脑膜血管所引起的.脑膜瘤对周围至少2.0cm范围内的硬脑膜存在浸润的可能性.VEGF在脑膜瘤侵袭行为中有着重要作用.

  • 桥小脑角区粒细胞肉瘤MRI表现一例

    作者:王莹莹;张焱;程敬亮;靳雅楠;汤文瑞

    患者男,22岁。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痛,间断流脓,脓液色黄质稀薄,无臭味,左耳持续性高调蝉声,伴左眼闭合不全、头痛、头懵等不适,于2015年5月12日入院。患者7年前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现已治愈。MRI示:左侧桥小脑角区见一块状稍短T1、等T2信号(图1,2),周围可见水肿信号影(图2),DWI(b=800 s/mm2)未见明显扩散受限,病变前内缘与左侧听神经干关系密切;增强扫描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区肿块呈显著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图3),前内缘临近左侧听神经干。根据MRI考虑脑膜瘤或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D123、CD20、CD3(-),波形蛋白(Vim)、髓过氧化物酶(MPO)、CD117、D?100(+),CD163(部分+),细胞抗原增殖指数(Ki?67)40%。骨髓象示骨髓小粒(+),脂肪滴(-),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2.52∶1,粒系增生活跃(图4),粒细胞可见带核仁的中幼粒细胞。结合形态学、病史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左侧桥小脑角区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

  • 二例脑膜纤维黄色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吴新生;张龙江;卢光明

    例1男,16岁.因发现头部包块半年,于2010年8月10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偶然发现左侧颞部头皮包块,直径约1 cm,质软,触之无波动感,推之不能移动,按压无疼痛,未予重视;后包块进行性增大并出现压痛.体检见左侧颞部头皮包块,直径约3.5 cm,质软,压痛,触之无波动感,推之不能移动.余无特殊.CT检查示左颞部肿块伴骨质破坏(图1),考虑恶性肿瘤.MR检查见左颞部肿块累及邻近骨质,其内侧缘清晰光整,邻近脑实质受压;肿块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长T1、短T2信号影,增强后除上述不均匀信号区无强化外,其余均明显强化,并可见典型脑膜尾征;考虑为脑膜瘤(图2).

  • 颅内粒细胞肉瘤诊断并文献复习

    作者:宋金玉;纪盛章;高晓;陈胜利

    目的 探讨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粒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粒细胞肉瘤病人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上左侧中颅窝可见一等T1稍长T2信号肿物,边界清晰.T2WI上病灶周边较中心信号略高,冠状面示肿物以宽基地与颅底相连,邻近颅底骨质局部信号略显增高,相邻脑皮质向脑内推移,脑沟变浅,并可见小片状长T2水肿信号,同侧中耳乳突腔内可见蜂窝状长T2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肿物呈稍高信号.DWI上明显扩散受限.ADC图上信号明显减低.增强后,肿物明显强化,且周边较中心强化略明显,矢状面及冠状面肿物基底部邻近硬膜可见"脑膜尾征".结论 粒细胞肉瘤的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的特点,但不能作为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终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白血病病史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 原发性颅骨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1例

    作者:齐淑玲;刘朝红;刘宁

    1病例资料
      女性,25岁,主因1月前出现头痛未经治疗,1周前出现头晕,并发现左顶部包块进行性增大,质硬,伴视物不清、恶心、右侧肢体阵发性麻木。既往体健,常规查体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MRI 平扫示左侧颅骨下见半圆形分叶状稍长T1等T2信号,DWI呈高信号,相邻颅骨信号减低,并见针刺样等信号,颅骨外皮下见梭形肿胀,信号同颅内病变(见图1-3)。增强后颅骨内外侧病变明显强化,颅内病变中心见略低信号,相邻脑膜强化,呈“脑膜尾征”。周围脑实质受压,并见脑脊液间隙(见图4-6)。考虑:1血管外皮细胞瘤2.脑膜瘤。

  • 脑膜瘤尾征组织侵袭与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相关性研究

    作者:邱传珍;王柏群

    目的:探讨凸面脑膜瘤尾征组织肿瘤细胞侵袭与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相关性,以拟定佳手术方案.方法:选取具有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54例,手术中切除瘤体及脑膜尾征对应组织,送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将脑膜尾征组织侵袭与肿瘤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凸面脑膜瘤患者中,22例病理提示肿瘤细胞侵袭脑膜尾征对应组织,占40.74%,脑膜尾征侵蚀组与未侵蚀组与瘤周水肿、尾征形态、瘤内囊性变有显著性差异,而与病理级别、免疫组化、肿瘤部位、大小、形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具有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患者,对于瘤周水肿明显、瘤内存在囊性变及尾征形态不规则串珠样者,术中应尽多切除尾征对应组织,以降低复发.

  • 凸面脑膜瘤脑膜尾征其硬膜侵袭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伟;贾丽燕;刘冰;杨廷舰;宋浩青;张贺;王飞

    目的 明确凸面脑膜瘤脑膜尾征的临床意义及其对应硬脑膜(DTSM)的肿瘤侵袭情况并探讨影响术中硬脑膜的切除范围.方法 选取Simpson I级的凸面脑膜瘤53例,依术前MRI检查图像上是否可见脑膜尾征分为两组.术中均取肿瘤基底周边至少20mm的硬脑膜,随机切取0mm,1~5mm,6~10mm,>10mm分段与瘤体均行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瘤体标本亦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瘤周硬脑膜肿瘤细胞侵袭范围主要集中在0~5mm范围,由肿瘤基底向周围(以5mm为单位)硬脑膜浸润范围显著递减.VEGF和PCNA免疫组化表达强度与瘤周硬膜侵袭情况存在相关性.结论 有无脑膜尾征对判断瘤周硬脑膜侵袭无指导性意义,应对凸面脑膜瘤瘤周硬脑膜进行一定程度的侵袭性切除.

  • 颅眶间变型浆细胞瘤1例

    作者:李辉;吕春雷;孙丽军

    病人,女,49岁,因头晕、头痛、恶心半月就诊.查体: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眼视力正常,眼球运动正常;眼底检查示双侧视盘水肿;四肢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无定位体征.颅脑MRI示左侧额颡部及左眶内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示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图1、2).胸部X线片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脑膜瘤.于2012年1月2日行颅眶联合手术切除肿瘤.

  • "脑膜尾征"与脑膜瘤部位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

    作者:刘忆;漆松涛

    目的 分析脑膜瘤MRI上"脑膜尾征"形态学表现与脑膜瘤部位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资料齐全的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MRI表现和病理学结果,重点分析其"脑膜尾征"形态与肿瘤部位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75.56%的脑膜瘤在MRI T1WI增强像上表现有"脑膜尾征",其形态上分为单尾、双尾和多尾.不同部位脑膜瘤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脑膜瘤"脑膜尾征"形态学特点有所不同.结论 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形态与局部硬膜组织结构和肿瘤病理类型有关系.明确认识此种关系对术前提高脑膜瘤良恶性诊断水平,术中选择正确的切除方式,树立正确的手术理念有一定指导意义.

  • 《请您诊断》病例68答案:颅内皮样囊肿并发急慢性出血

    作者:赵东娥;金保山;黄源义;赵庭宽

    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呈间断性发作,无四肢抽搐,无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未作任何处理,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入院行头颅CT检查见左颞部骨板下椭圆形高密度混杂影,推压相邻脑组织,内缘界限清晰,附近骨质破坏和增生并存(图1).CT诊断:左颞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肿瘤可能.MRI可见病灶呈短T1、长T2信号(图2、3),DWI序列上病灶呈稍低信号(图4),增强扫描未见脑膜尾征(图5).MRI诊断:左侧颞部脑外颅板下占位性病变.

  • 《请您诊断》病例49答案:前颅底孤立性浆细胞肉芽肿

    作者:林达;邱乾德

    病例资料患者,女,39岁.因嗅觉消失1月余就诊,无其他不适.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CT检查示前颅窝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前颅底、前床突、后床突和筛窦壁骨质吸收、破坏,伴部分骨质硬化,蝶鞍扩大、鞍底凹陷(图1~3).头颅MRI示病灶于T1WI上呈等信号影、T2WI上呈等偏高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可见增厚、强化呈"脑膜尾征"(图4~7).CT及MRI诊断为侵袭性脑膜瘤.术中所见与CT、MRI显示相似,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前颅底孤立性浆细胞肉芽肿.

  • 脑膜血管外皮瘤的MRI诊断一例

    作者:傅立平;包迎伟;纪建松

    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因头昏乏力3个月入院.体检: 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MRI表现:平扫可见顶部中线偏左侧不规则肿块,T1WI为不均匀高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横断位上大径约48mm×66mm,高度约41mm,增强后肿块呈明显强化,肿块与软脑膜关系密切,呈脑膜尾征,邻近脑组织呈受压改变,轻度水肿,肿块包绕上矢状窦.左侧脑室受压向下移位.余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脑中线结构居中.MRA示肿块与右侧脑膜中动脉及颞浅动脉关系密切.两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及其主要分支、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显示清晰,血管走行自然,管腔形态正常、未见狭窄及异常扩张,脑底动脉环显示清楚,未见受压推移.MRI诊断:顶部占位,脑膜瘤首先考虑,包绕上矢状窦.MRA示肿块与右侧脑膜中动脉及颞浅动脉关系密切.

  • 脑膜瘤的MRI征象及相关病理(附51例病例分析)

    作者:彭红芬;冯一鸣;张东友;刘海滨;刘翼程

    目的:分析脑膜瘤MRI表现及其相关病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证实的脑膜瘤MRI图像,从其信号特点、肿瘤-脑组织界面、瘤周水肿、脑膜尾征病灶增强后MRI信号均匀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并观察相关病理学资料.结果:脑膜瘤大多T1WI为等低信号,T2WI以稍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多见,脑膜尾征具有诊断价值.结论:脑膜瘤MRI征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征性,大多数能在术前诊断,为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 T2-FLAIR序列在显示颅内脑膜瘤"脑膜尾征"中的价值

    作者:易自生;刘一平

    目的 探讨T2-FLAIR序列在显示颅内脑膜瘤"脑膜尾征"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脑膜瘤T2-FLAIR与T1W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尾征"情况.结果 T2-FLAIR序列与T1WI增强扫描均显示29例存在"脑膜尾征","脑膜尾征"在T2-FLAIR与T1W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邻近肿瘤的脑膜增厚,呈单尾、双尾或三尾;在T2-FLAIR序列为略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为明显高信号.结论 T2-FLAIR序列在显示脑膜瘤"脑膜尾征"有重要价值,对于怀疑脑膜瘤而不行增强扫描患者其应作为常规扫描序列,以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毛刺征"与"脑膜尾征"在MRI鉴别靠近脑表面的恶性淋巴瘤与脑膜瘤的价值

    作者:肖叶玉;郭岗;陈小轲;洪璧楷;吴仁华;郭岗

    目的 评价"毛刺征"与"脑膜尾征"在MRI鉴别靠近脑表面的恶性淋巴瘤与脑膜瘤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8例9个靠近脑表面的恶性淋巴瘤及35例35个随机抽取的靠近脑表面的脑膜瘤,统计增强MRI病灶边缘有 "毛刺征"与"脑膜尾征"的病灶数,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淋巴瘤组与脑膜瘤组患者脑膜尾征检出率未发现组间差异(校正x2=0.316;P=0.574).淋巴瘤组毛刺征检出率高于脑膜瘤组毛刺征检出率63.5%(校正x2=11.525;P=0.001).淋巴瘤组毛刺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高于脑膜瘤组约68.4%和63.5%(均P=0.000);但脑膜尾征的灵敏度或特异度均未发现组间差异.结论 "毛刺征"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脑膜尾征"并非是脑膜瘤特有的征象.

  • 中颅窝颅内外巨大沟通性脑膜瘤1例

    作者:于红梅;翟昭华;刘念

    患者女性,64岁,头痛5年,左侧面部麻木伴左耳失聪,左眼视物模糊,记忆障碍3年.MRI检查:左侧中颅窝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病变颅内部分大横径约5cm,颅外部分大横径约7cm,T1WI呈等信号(图1),T2WI呈稍高信号(图2),肿块以蝶骨大翼颅板为中心向四周生长,向下累及左侧颞下窝及鼻咽部邻近结构,向上在左侧中颅窝形成不规则肿块,局部形成结节突向后颅窝及蝶鞍,并包绕左侧海绵窦,左侧颞叶形成大片状不规则水肿带.增强扫描后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并见脑膜尾征(图3箭头).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