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后疗效不佳原因分析

    作者:秦汉兴

    1994年10月~1998年7月我院共有183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结果优104例,良56例,可18例,差5例。5例差及1例可的患者经改行骨科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获优良效果。本文就差5例、可1例病例资料及有关文献对疗效不佳原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5~45岁;病程6个月~2年。PLD疗效差5例、可1例。本组6例全部改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纤维环破裂,髓核游离在椎管内,并与周围组织粘连2例,黄韧带肥厚1例,侧隐窝狭窄3例。经行后路开窗、半椎板切除或腰椎管扩大成形髓核摘除治疗,均获满意效果。

  • 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保泉;丁锷;王峰;盛炎炎;周章武;张建华

    我们从1991年开始,用棘突横植、棘突纵向劈开分叉再植、"半开门"三种术式选择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或伴有椎间盘突出或重症巨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颈椎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疾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孔和;吴强;靳安民;段扬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颈椎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等颈椎疾病患者26例,行颈椎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应用JOA评分法对术前及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及评价.对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术前JOA评分:9.40±1.658(5~13分)分,术后JOA评分:13.80±1.958(7~ 16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137,P=0.000),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改善率为57.9%.术后X线片、MRI及CT检查提示椎管的矢状径和椎管均明显扩大,3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2例二期实施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缓解,1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恢复欠佳;无一例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引起神经功能变坏或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年龄大、病史时间长、病情重、术前合并颈椎后凸畸形及病变部位脊髓MRI信号改变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结论 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具有避免开门后再关闭,保持椎管扩大效果,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廉,适合临床运用.

  • 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彬;王清;王高举;修鹏;杨晓茂;冯浩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06-2011-03纳入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4例,包括脊髓中央综合征26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Brown-Sequard综合征4例,其他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12~60个月随访40例,平均(25.2±17.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脊髓功能评分改善率为68.5%;但双上肢功能恢复较差,出现双手不同程度肌肉萎缩5例;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无断钉、断棒及颈椎失稳;CT检查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椎管扩大成形满意,无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结论 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 改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刘永恒;张明友;周其璋

    单开门扩大成形术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方法简单等优点,其近期疗效可靠,但长期疗效不清楚,一些病例出现颈椎不稳,甚至出现迟发性脊髓损伤[1].自2000年5月~2005年3月,笔者采用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保留棘突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8例,疗效满意.现将其手术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

  • 旁正中切口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作者:张大勇;李重茂;沈强

    自1996年以来,采用旁正中切口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4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疗效满意.

  • 前路椎体线形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植骨内固定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建峰;李艳菊;王瑞海;刘永昌;齐玲玲;李传杰;唐延军;候正轩;王云

    随着颈椎疾病及颈椎外伤的增多以及颈椎疾病的年轻化,一些常规的术式已不能满足治疾病的需要.为此本文对一种新的术式"颈椎前路椎体线形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疾病"进行临床研究和探索.

  • 颈椎单开门斜拉棘突固定法的生物力学测试与临床应用

    作者:池永龙;林焱;王向阳;徐华梓;黄其杉;毛方敏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性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均较良好,对颈椎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1].由于固定方法不妥,术后再关门的现象时有发生[2,3].我们设计了颈椎单开门斜拉棘突固定法治疗上述颈椎椎管狭窄性疾病85例.现将生物力学测试及临床随访报道如下.1.实验研究:采用新鲜成年男尸6具,年龄<40岁.实验前自然解冻.枕骨和T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同时将前方椎体固定,按颈椎原有曲度水平固定在CMT1404多功能力学试验机的测试台上.保留左侧椎旁肌,两侧颈椎韧带及小关节突完整.然后模拟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开门自右侧向左侧,开门范围为C3~C6,开门高度为15.0 mm.将标本分为2组:A组单开门后,椎板用10号丝线固定在对侧椎旁肌肌膜和关节囊[2];B组:单开门后,掀起侧椎板缘2 mm处钻孔,用10号丝线穿过此孔斜拉分别固定在C2和C7棘突上.

  •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46例

    作者:贾卫斗;李素红

    1993年10月~2000年12月,我们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DCS)等共46例,疗效较好.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春丽;梅伟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 对9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手法方法为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肽板内固定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 手术随访3月~8年,所有病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术前平均4.30分,术后2周平均达8.08分,术后3个月平均10.03分,远期随访(2~8年)达12.3分.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应早期手术.

  • 椎管扩大成形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汪世芳;周广勇;焦明霞;黎丽;焦宗艳

    目的 探讨椎管扩大成形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护理.方法 2002年3月~2009年12月,对96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用椎管扩大成形、钉棒系统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术前、术后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功能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82例获得随访,随访24~48 个月,73例滑脱椎体完全复位,5例Ⅱ度滑脱、4例Ⅲ度滑脱复位达90%,解剖复位率为92.68%.结论本术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式,围术期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是保障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保证.

  •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硬膜外血肿临床成因及防治

    作者:徐晓光

    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 SEH)临床上较少见.Jackson于1869年首次报告本病.此后,文献中散在报告大约287例.SEH发生常与抗凝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硬膜外插管等有关.1 硬膜外血肿临床上较少见.发生率较低,王少波等报道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手术共1 710例,术后出现颈椎SEH 11例,发生率为0.64%.他指出SEH发生的原因较多,包括凝血机制障碍、外伤、血管畸形及自发性出血等.其中脊柱手术、硬膜外插管及抗凝血治疗等医原性原因所致是其临床发生的常见原因.其分析11例病例中,术前有肝功能不良,血小板低等凝血机制障碍者6例,为术前手术禁忌证把关不严造成.4例由于术后引流不畅引起SEH形成,为术后切口引流管管理不善引起.上述报告中可见脊柱术后出现的SEH是其临床常见的原因.这与我本人所经治2例患者,一例为术前凝血障碍,一例为术后引流管管理不善引起大体相同.同回顾近年来见诸文献报道及本人临床经见少数病例诊治就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硬膜外血肿临床成因及防治作一回顾.

  • 颈椎前入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患者80例护理体会

    作者:刘卫华;盖芸

    颈髓损伤病人临床十分常见,多数由于颈椎骨折骨块后移或椎间盘破裂后突压迫脊髓所致,少数病人为颈髓挥鞭性损伤,拍片时无异常表现,我们对前一类病人进行椎前入路椎体切除椎管扩大成形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颈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

    作者:许艳春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脊椎疾病,是因压迫或刺激脊髓所致,多发于中老年人.1997年以来,我科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46例,总优良率95.7%,总有效率100%.笔者认为:病例的正确选择、术前准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是该手术成功及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及早期功能锻炼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赵宇;王文孝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类型之一,2001年3月至2008年9月我院采用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例中临床资料完整者46例,现报告如下.

  • 比较4种方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系统性评价

    作者:陈科;陈仲;靳安民;张辉;闵少雄;段扬;张西兵;叶文明

    背景: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的4种治疗方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1980/2010-12有关比较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椎管扩大成形及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文章的回顾性分析,系统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佳治疗方式,并对随访超过10年的病例进行独立评价.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 718篇文章,筛选出591篇摘要,36篇有全文,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有4项研究比较了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1项研究比较了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2项研究比较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3项病例研究随访时间在10年以上.所有治疗方法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基本相同.与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相比,椎管扩大成形有较高的颈痛发生率.与椎管扩大成形相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增加了邻近节段继发性病变的概率.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有较高的与植骨、内固定、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相比,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后颈活动范围明显下降.

  • 后路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与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作者:查圆瑜;杨阳;陈舒振;魏任雄;张树威;金伟

    背景:目前有关后路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与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的文献较多,但研究的样本量存在局限,对于两者的优缺点缺乏客观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后路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与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CMB、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纳入关于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与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治疗的术后JOA评分、术后颈椎活动度、术后颈椎曲度指数、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及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4篇研究,1024例患者,其中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组519例,椎管扩大成形组505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高于椎管扩大成形组[RR=2.24,95%CI(1.33,3.75),Z=3.05,P<0.05],术后颈椎活动度低于椎管扩大成形组[SMD=-0.71,95%CI(-2.21,-1.2),Z=6.63,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结果提示,后路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与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但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对颈椎活动功能损伤小且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低,有一定优势,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仍需结合患者病情综合判断,其远期的疗效有待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修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对比

    作者:梁和胜;肖立军;邓德礼

    背景:以往研究中,关于颈椎后路单开门及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修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大多仅从神经功能及临床相关指标上入手,缺乏一定全面性。
      目的:基于颈椎活动度探究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修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12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开门组与双开门组,每组60例。单开门组给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双开门组给予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对比两组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活动度及影像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与单开门组相比,双开门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②两组相比脑脊液侧漏、血肿、感染、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开门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开门组(P <0.05);③两组神经功能治疗前JOA评分、治疗后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④两组治疗前颈椎活动度、屈曲、后伸角及椎管矢状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颈椎活动度、屈曲角、后伸角均减小,椎管矢状径增大(P<0.05),但双开门组与单开门组相比椎管矢状径增大的程度更小,颈椎活动度保持程度更好;⑤结果提示,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修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相比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轴性症状及颈椎活动度丢失率,临床可根据患者不同适应证开展治疗。

  • 保留双侧半棘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钢板置入:减少轴性症状及颈椎曲度丢失

    作者:安忠诚;曹瑞;盛伟斌;梁卫东;盛军

    背景:临床上使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修复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效果确切。为减少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医生提出了不同的改良修复方案,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对减少修复后并发症方面疗效欠佳。目的:评价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肌间隙修复入路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钢板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行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肌间隙入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固定材料为Centerpiece钛板固定系统。统计对比治疗前及随访时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总活动度及颈椎曲度,并评估治疗后轴性疼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修复过程中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感染及C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患者修复术后出现轴性疼痛症状,但无需口服止疼药。日本骨科协会JOA 评分改善率为(76.96±17.61)%;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由治疗前12.29±3.82降为末次随访的8.24±2.86;末次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为(47.41±17.33)°,为治疗前的(93.0±4.2)%;颈椎曲度由治疗前(13.47±10.54)°变为末次随访时(12.88±8.56)°。提示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肌间隙入路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钢板置入治疗中,可大限度保留颈椎后方结构,有利于患者修复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轴性症状发生率和颈椎曲度的丢失。

  •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修复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颈椎稳定性随访

    作者:王健;罗浩;梁卫东;盛伟斌;盛军

    背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已取得确切疗效.为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改良方案,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的:验证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87例,其中改良组41例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保留C7棘突及其附着肌肉韧带组织,开门节段为C3-C6;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C3-C7单开门扩大成形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时的JOA评分(17分法)、颈椎曲度Cobb角、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8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改良组手术时间(82.46±14.80) min,出血量(196.3±141.4) mL;对照组手术时间(78.41±15.43) min,出血量(220.91±128.21) m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恢复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改良组治疗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7%,对照组为46%,对照组显著高于改良组(P<0.05).改良组治疗后颈椎曲度丢失程度、颈椎活动度丢失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门轴侧均骨性愈合,无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提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同时可以大程度维持颈后韧带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对颈椎稳定机制的破坏,从而保留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并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