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대련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295
  • 国内刊号: 21-136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闻德亮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以精神症状首发的麻痹性痴呆患者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雅丽;许东梅;黄宇明;高俊华;马小扬;伍文清

    目的 总结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例以精神症状起病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2~66岁.所有患者均经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测定(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 入组20例病人均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均为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为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IgG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脑电图无特异性表现,头颅磁共振结果 多样,其中正常8例,脑室强化信号1例,树胶样肿3例,脑萎缩8例.结论 麻痹性痴呆患者首发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对以精神症状首发的患者,应常规行血清梅毒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对于头颅磁共振显示与其年龄不符合的脑萎缩,应加强对病史的询问,警惕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可能.

  • 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汪海洋;陈树军;刘汝斌

    目的 探究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应对措施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接受脾切除治疗的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00例,对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出血史、出血量、门静脉内径等)、手术方式、手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血栓者45例,无血栓者55例.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出现血栓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上消化道出血史及手术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然而有血栓组术中出血量≥350 mL、门静脉直径≥1.2 cm、术后血流速度<15 cm/s、术后血小板计数≥700×109/L及术后门静脉压力≥35 cmH2O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失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血流速度、门静脉直径大小及术后门静脉压力是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论 术中减少患者失血量,术后积极监测患者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并给予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风险.

  •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重组表达及对黄芩苷的生物转化

    作者:周琪;窦同意;丁乐乐;曲明佳;翁仔淼;吴大畅;侯洁

    目的 构建表达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GUS)的重组菌株,得到高纯度β-葡萄糖醛酸酶,进而对黄芩苷进行生物转化获得黄芩素.方法 以E.coli K12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 扩增GUS基因,经酶切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28a-GUS,将重组载体转化到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对所得基因工程菌进行培养条件和表达条件的优化;后经分离纯化后得到高纯度β-葡萄糖醛酸酶.以黄芩苷为底物进行酶法转化生产黄芩素,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经测序,扩增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GUS基因序列一致.经IPTG(isopropy-β-D-thiogalactoside)诱导表达后, SDS-PAGE分析获得分子质量70 kDa的单一蛋白条带,工程菌适培养条件为: 37 ℃、pH7.2、IPTG浓度0.6 μmol/L、诱导时间12 h.经过离心破碎、亲和层析、冻干后得到高纯度β-葡萄糖醛酸酶冻干粉.在该酶催化转化下,黄芩苷可转化为黄芩素,在40 ℃,pH 6.5,酶浓度60 μg/mL条件下,反应2.5 h,黄芩苷转化率可达72.5%.结论 成功构建了β-葡萄糖醛酸苷酶高表达菌株,并用于黄芩苷的定向水解制备黄芩素,为生物转化法生产黄芩素提供了新思路.

  • 应用多普勒定位随意型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作者:佟长贵;童致虹;梁海东;孙赫阳;薛博琼

    目的 研究术前多普勒定位随意型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19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约3 cm×6 cm~6 cm×18 cm.术前进行创面处理及多普勒定位皮瓣穿支血管,以多普勒探测的穿支血管为旋转点,结合创面大小,设计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穿支动脉分别来源于胫后动脉10例,腓动脉6例,腓肠内侧动脉3例.皮瓣面积3 cm×8 cm~8 cm×23 cm.本组11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无皮瓣淤紫及水泡;8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等对症治疗后愈合,其中2例经二期植皮覆盖创面.8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11例供区经植皮后完全愈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随访皮瓣颜色红润,质地优良,外观臃肿不明显,弹性良好.结论 术前应用多普勒定位随意型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设计科学、血流符合生理、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临床实用性较强.

  •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效果分析

    作者:李莹莹;李彤;李岩;高珊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及术后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93例明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因环境、家庭等原因按照采用的手术方法 分为腹腔镜次切组32例、开腹全切组30例和开腹次切组31例.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术后腹痛级别,尿潴留、输尿管损伤等近期并发症及潮热、继发子宫内膜异位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6.43 d、2.06 d、15.67 d,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平均为100.65 mL、4348.15元,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开腹全切组和开腹次切组相比,以上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手术治疗2年后,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轻度、中度疼痛比较常见,而开腹手术的重度疼痛常见,三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其他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22.58%,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明显减轻疼痛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周跃;蔡骐;曹鑫;朱妍;秦琛丽

    目的 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及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ECD)的影响.方法 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6例(7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 分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组(16例20眼)和小梁切除术组(20例25眼).所有患者于术前1天和术后1个月、3个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记录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密度、形态.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115±249) 个/mm2和(2092±251)个/mm2,与术前的(2221±262)个/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329±250) 个/mm2和(2316±231)个/mm2,与术前的(2339±248)个/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在小梁切除术组与EX-PRES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早期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较小.

  • 性质可比自微乳处方的制备、筛选及其对白藜芦醇增溶能力的研究

    作者:刘志浩;吕侠;宋慧一;张建斌

    目的 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油相组成的自微乳处方,从中筛选出能形成相近粒径、表面电荷和均一性微乳的可比处方,进一步考察其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方法 分别以中链脂肪酸甘油酯、长链脂肪酸甘油酯和非甘油三脂肪酸酯为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区,并利用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测定所得微乳的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从中筛选出性质可比自微乳处方;通过HPLC测定自微乳及稀释后微乳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结果 通过筛选,选择了4种自微乳处方,其中油相为MCT(60%)或蓖麻油(40%)的微乳处方,粒径为140 nm左右;油相为MCT(40%)或油酸乙酯(40%)的微乳处方,粒径为60 nm左右.所得自微乳处方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达到其水溶解度的8000倍左右.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自微乳处方:当组分相同时,所得微乳粒径及分散性差别较大;当组分不同时,所得微乳粒径及分散性相近,可以用于考察微乳性质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 震荡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作者:王凤;吴珊珊;万丽平

    目的 研究震荡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到2016年1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确定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40例,采用PL-12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震荡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诱导剂分别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sphosphate, ADP),分析血小板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和平均聚集率(average aggregation rate,AAR).结果 以AA为诱导剂组,震荡前全血标本的MAR为31.93±19.86,震荡后全血标本MAR 28.83±17.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05);震荡前全血标本的AAR为33.27±19.78,震荡后全血标本AAR 29.95±15.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P>0.05).以ADP为诱导剂组,震荡前全血标本的MAR为54.48±15.31,震荡后全血标本MAR 45.61±17.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8,P<0.05);震荡前全血标本的AAR为55.34±18.1,震荡后全血标本AAR 49.24±17.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结论 MAR和AAR是临床判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震荡会对全血标本血小板聚集功能中MAR和AAR产生影响,故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操作人员应避免不当的震荡,以免造成错误的检测结果 ,影响临床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评估.

  • 脑胶质瘤EGFR、KRAS和Ki67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姜振富;李梅;韦鸿

    目的 研究胶质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原癌基因KRAS蛋白以及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核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为胶质瘤的靶向TKI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1-2010年间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81例,按照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肿瘤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分级予以分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组织的EGFR、KRAS和Ki6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这些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这些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年龄≤42岁与>42岁患者组分别为57.5%与80.5%,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低级别与高级别患者组分别为56.3%与77.6%,两者差异显著(P<0.05).KRAS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低级别与高级别患者组间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胶质瘤EGFR蛋白表达与KRAS及Ki67蛋白表达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胶质瘤Ki67蛋白表达与KRAS蛋白表达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 胶质瘤EGFR、KRAS蛋白的表达为相互独立的分子事件的发现提示胶质瘤发病机制的多样性;EGFR, Ki67蛋白的表达可用于辅助判定肿瘤的病理级别.

    关键词: 胶质瘤 EGFR KRAS Ki67
  • 光固化树脂表面处理剂对牙齿美白后反色效应的影响

    作者:何建亚;邵苗苗;许诺;李晓杰;王君玲;胡书海

    目的 研究光固化树脂表面处理剂是否对牙齿美白后反色效应有所影响.方法 将24颗完整的离体磨牙或前磨牙于美白前以分光测色仪SCM-104记录CIE (L*, a*, b*)值作为基准值.在各样本颊侧涂35%浓度的过氧化氢,波长 (810±10)nm二极体激光照射完成漂白.以分光比色仪记录美白后釉质表面的ΔE.将24颗样本随机均分为L+B组(表面涂布Adper Single Bond 2 Adhesive光固化树脂表面处理剂)与L组(不涂布Adper Single Bond 2 Adhesive光固化树脂表面处理剂),n=12.记录涂布表面处理剂后的釉质表面色差ΔE1,所有样本保存在蒸馏水中1 h避免脱水,1 h后记录釉质表面色差ΔE2.将L+B组与L组随机各自均分为两小组,其中(L+B)W与LW组浸泡于37 ℃蒸馏水及(L+B)T与LT组浸泡于37 ℃茶水中,n=6,完成老化测试.记录各小组各时间点的颜色变化CIE (L1*, a1*, b1*).对涂布处理剂前后和老化试验后的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样本均数的t检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处理样本4周时间点的牙釉质表面微观结构.结果 ΔE(8.46±3.7)与ΔE1(8.32±3.97)及ΔE2(7.82±2.74)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老化实验LW与(L+B)W组按各个时间点测定色差值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LT与(L+B)T组以各时间点比较各组间色差的变化,结果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显示样本美白处理后的釉质表面存在破坏,空洞.而涂布表面处理剂后的样本釉质可变得光滑.老化实验蒸馏水组样本均只见少量块状染色层、孔洞.茶水(L+B)T组样本表光滑,有部分裂痕,片状染色层颜色分解不明显.而LT组样本表面是有孔洞的粗糙面及清晰的茶水染色层.结论 涂布Adper Single Bond 2 Adhesive光固化树脂表面处理剂能够使激光美白后的牙釉质表面变得平滑,降低色层的黏附,从而起到牙齿美白后降低反色效应的作用.

  • 活体蛆虫治疗大鼠急性感染创面的研究

    作者:褚进;言力韬;商超;王辉;柳松;李刚;鲁明

    目的 研究活体蛆虫对大鼠急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作用,初步探索活体蛆虫治疗创面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n=90)的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随机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凡士林纱布覆盖组)、阳性对照组(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组)以及实验组(蛆虫虫包治疗组).在实验过程中,检测创面细菌数量,透明膜法描摹创面面积,各组分别于治疗后的第4,8以及12天取材,随后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观察各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创面治疗的第8和12天,蛆虫虫包治疗组肉芽组织的细菌含量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5).同时,蛆虫虫包治疗组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凡士林纱布覆盖组,而蛆虫虫包治疗组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E染色发现,蛆虫虫包治疗组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组创面切片中新生肉芽组织较凡士林纱布覆盖组更加明显,而蛆虫虫包治疗组创面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更为丰富.免疫组化结果 表明,蛆虫虫包治疗组及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组中VEGFA的阳性表达面积均明显高于凡士林纱布覆盖组(P<0.05),而蛆虫虫包治疗组PGP9.5的阳性表达面积明显高于其余两组 (P<0.05).结论 在治疗大鼠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时,蛆虫虫包具有理想的抗菌作用,其促进创面愈合效果与莫匹罗星软膏相似,而蛆虫具有更强的促进毛细血管生成作用和促进神经组织再生能力.

  • 髁状突肿瘤20例诊断治疗分析

    作者:王劲之;孙波;尚奕杉;隋馥勇

    目的 探讨髁状突常见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例髁状突肿瘤患者,术前行CT定位,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对其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具体术式、术后髁状突的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术中14例采用耳前切口入路,6例采用下颌下切口入路,根据肿瘤切除后髁状突与关节顶间距大小的不同,采用直接关节成形术或喙突移植重建术,2例病情严重的患者肿瘤摘除后同期行正颌外科手术.20例患者术后髁状突不适及张口受限症状改善或消失,瘢痕浅,面部外形满意, 无面神经损伤症状.复查6~48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颌面部CT对于髁状突肿瘤的定位及诊断至关重要.髁状突肿瘤应根据肿瘤性质、肿瘤大小及肿瘤切除后患者的咬合关系,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

    关键词: 髁状突肿瘤 CT 手术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联合动态监测在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疗中的价值

    作者:袁凤英;王永芹;季灿;张永峰

    目的 评估联合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在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住的足月儿164例,包括败血症组81例及非感染组(对照组)83例.分别连续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 d、3 d、7 d及出院前PCT、CRP及PA的含量变化并进行比较,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评估诊断效值.结果 (1)败血症组治疗前PCT、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 d、3 d、7 d及出院前败血症组PCT及CRP含量持续下降,PA则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7 d时两组患儿间PCT、CRP和P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前三者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示在单独应用时PA灵敏度及特异度高,PCT次之;PCT联合CRP及P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大,灵敏度及特异度佳.结论 动态、联合监测PCT、CRP及PA含量变化对足月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并能较好地提示预后.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泌尿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宗德斌;赵积晔;田兵;荆孝东;李猛;李勇;胡明宇

    机器人操作系统能将盆腔内精细的高难度操作变得相对简单,在尿流改道的操作中具有明显优势.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切除术,术中出血更少,术后在勃起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方面更有优势,正在取代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金标准.机器人辅助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与标准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学习曲线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和胃肠功能恢复更快等优势.机器人手术相对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在肾部分切除手术方面有明显优势,能轻松实现肾脏深层髓质和浅层皮质的双层关闭,缩短安全热缺血时间,能大限度保护肾功能.此外,对于肾门部的肿瘤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时更有优势,对于血管的暴露更加清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被认为是首选的微创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术主要应用于复杂肾根治术,如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的手术治疗.本文就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泌尿系统肿瘤治疗中的现状作一综述.

  • 氯吡格雷抵抗CYP2C19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

    作者:郭建华;闫洪娟;张颖;罗秋华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它是一种药物前体,经小肠内吸收和肝脏代谢转化为有活性的代谢物后通过阻断血小板膜P2Y2受体与ADP结合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服用患者都同等受益,近年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多数学者认为参与氯吡格雷代谢的CYP2C19等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综述了氯吡格雷的药物代谢、吸收、转化特点以及近几年国内外在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中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关系.

  • 赖氨酰氧化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赵磊;张曙影;刘会

    心肌纤维化是指正常的心肌组织结构中胶原纤维的过量沉积,其胶原浓度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加、各型胶原比率失调及排列紊乱.这种病理变化是心脏重构的重要体现,是多种心血管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赖氨酸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负责胶原蛋白I型与III型的相互交联,促进胶原纤维的沉积,决定着细胞外间质的稳定.LOX是心肌纤维化过程的关键因子.本文就LOX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及机制进行综述.

  • 靶向乳腺癌的核酸适配体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岳东芳;张迈鹤;徐兆超;赵海东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实现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意义重大.核酸适配体是经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筛选得到的寡核苷酸序列,在肿瘤诊断及治疗方面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靶向乳腺癌的核酸适配体及适配体作为载体和探针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精准外科理念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简闯;史炼钢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占甲状腺癌的90%以上,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方法 .将精准外科理念应用于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就是精准甲状腺外科.为达到精准甲状腺外科的要求,术前精细的评估、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逐渐精细的术式、术中先进的外科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精准外科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伴主动脉瓣狭窄1例

    作者:贺健;赵庆丽;卞晓明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0余天"于2015年7月8日入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查体:BP 140/80 mmHg,HR 62次/min,神清语明,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左侧扩大,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期III/6级喷射样杂音,向胸骨右缘传导.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X线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0.66,双肺纹理增强.ECG示心率120次/min,窦性心律.UCG示,左房44 mm×67 mm,右房37 mm×48 mm,右室20 mm,左室50 mm;LVEF 56%,主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开放受限,跨瓣血流峰值压差80 mmHg,平均压差45 mmHg,主动脉瓣钙化并重度狭窄,中等量心包积液.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

    作者:秦芬芬;唐海英;孙春晖;吴泰华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4岁,于2016年3月21日以"咳嗽、咳痰1月,加重伴喘息1周"为主诉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患者入院前1个月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色黏痰,量多,40~60 mL/d,未测体温,伴鼻塞流涕、鼻后滴漏感,活动量大时感喘息、气短,夜间可闻及干鸣音,乏力明显,无咯血,无夜间盗汗,无心悸、胸痛等.入院1周前因上述症状加重,喘息明显,遂于2016年3月19日来本院门诊就诊,行胸部平扫CT示右肺下肺背段见大片状高密度影,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影,见图1(1)-(3).予左氧氟沙星静点1 d后,为进一步诊疗,于2016年3月21日收住本科室.既往体键,否认粉尘等职业暴露史,否认结缔组织病及特殊用药史,有青霉素过敏史.

  • 胃癌术后小肠转移1例

    作者:丁苗苗;高平;高亚杰;张斌;栾月;张晓丹;陆依珊;刘针杉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2013年5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不适"于大连市中心医院确诊胃癌,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胃窦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并粘液细胞癌,肿物大小约4.5 cm×3.5 cm×1.7 cm,侵透全层.第6组淋巴结见癌转移(1/7).第2/4组淋巴结及另送第7/8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大网膜未见癌转移.术后诊断:胃窦癌术后IIIA期(PT4N1M0).术后行FOLFOX6化疗6周期.2015年6月,患者再次出现腹胀,进食后明显,偶有肠胀气,严重时可见隆起,按之疼痛,夜间明显.就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复查胸部CT(2015年6月30日)示:双肺多发结节,考虑陈旧病变.全腹增强CT示:胃术后改变;中腹小肠套叠现象,请结合临床.2015年7月14日全麻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中探查见小肠局部肿物,大小约4 cm×3 cm,侵及浆膜,肿物近端小肠壁厚水肿,远端小肠正常.

  •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相关问题

    作者:石红;肖祯

    子宫内膜癌初诊时70%为临床早期,治疗首选手术,手术原则为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手术分期.淋巴结切除范围和年轻患者保留卵巢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关注焦点,目前推荐根据术前评估和术中所见决定手术分期的程度.研究显示诊断时认为病变局限于子宫的患者中约10%伴有淋巴结转移,而化疗可使Ⅲ期病人获益,因此通过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术前和术中评估识别高危因素,决定是否行淋巴结切除以及何种程度的淋巴结切除,可避免不必要的系统性淋巴结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是手术分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低危型病例可省略系统性淋巴结切除,而高危型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应包括肠系膜下动脉和肾血管水平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评估.对于局限于子宫的病变也可以前哨淋巴结界定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对于年轻的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是可行的.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