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대련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295
  • 国内刊号: 21-136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闻德亮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清白蛋白及血尿素氮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分析

    作者:槐永军;马壮;陈萍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及血尿素氮(BUN)指标变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30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患者血清ALB及BUN变化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中,死亡20例,存活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诱发因素、确诊时的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等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LB基础值(确诊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5、7天时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88,P=0.01,t=-3.83,P=0.00,P<0.05);存活组治疗第7天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45,P<0.05),第5、7天与第3天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81,P=0.01,t=-2.95,P=0.01,P<0. 05),但死亡组无明显改变;存活组ALB随住院天数延长而增高.死亡组患者BUN基础值及治疗第5、7天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2,t=2.16,P=0.04,t=2.19,P=0.04,P<0.05);存活组第5、7天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1,P=0.01,t=2.35,P=0.03,P<0.05),而死亡组无明显改变.BUN基础值在正常范围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值异常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46,P<0.05).[结论]动态观察ARDS患者ALB、BUN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临床预后.

    关键词: ARDS ALB BUN 预后
  • 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49例分析

    作者:付娟;石红;黄相艳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且为不孕症的49例患者的诊疗结果.包括不同期别内异症的发生情况、输卵管情况、术后妊娠情况. [结果]因不孕症而行腹腔镜诊治的患者中确诊为内异症的有49例,占48.5%;参照美国生育协会分类方法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Ⅰ、Ⅱ期组内异症组患者输卵管通畅者占95.6%,其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Ⅲ期组及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Ⅲ、Ⅳ期者至少一侧输卵管阻塞的发生率分别为47.4%、71.4%,明显高于Ⅰ、Ⅱ期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诊6~36个月,21例术后自然受孕,妊娠率为42.9%.其中,Ⅰ、Ⅱ期内异症妊娠11例,Ⅲ期内异症妊娠8例,Ⅳ期内异症妊娠2例;其余两组妊娠率均高于Ⅳ期内异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有17例妊娠,术后12个月以后4例妊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因不孕症而行腹腔镜诊治的患者中确诊为内异症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在微型、轻型内异症患者中输卵管管腔多通畅.②腹腔镜治疗与内异症有关的不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非重型患者的治疗.③为增加术后妊娠几率,应使内异症不孕患者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妊娠.

  • 60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与分析

    作者:于咏梅;伍建林;金艳霞;杨志宏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DSA和/或MRI(MRA、SWI等)检查确诊的脑海绵状血管瘤60例.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其中28例行T1WI增强扫描.应用配对秩和及t检验对病灶检出数目及显示病灶范围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单发40例(66.7%),多发20例(33.3%);SWI发现病灶316个,明显多于T1WI显示的64个(20.3%)和T2WI显示的77个(24.4%)(P<0.05);典型表现爆米花样或桑椹状混杂高信号,边缘呈低信号铁环征或高信号光环征(53.8%).SWI与T2WI显示病灶面积分别为(3.39±5.68)cm2与(2.40±5.07)cm2(P<0.05).[结论]SWI较常规MRI序列可检出更多微小病灶,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及定量诊断方面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 性别差异对甲亢患者药物治疗进入减药期时间的影响

    作者:贾克宝;王立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服用丙基硫氧嘧啶后进入减药期的时间及性别差异对患者进入减药期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68例初诊的原发性甲亢患者,男性组26例,女性组42例,均给予丙基硫氧嘧啶300 mg/d口服治疗.服药后每2周检测1次血液常规;每2周检测1次FT3、FT4及TSH,每个月检测1次肝功能.临床症状缓解及FT3、FT4、TSH恢复正常后进入减药期,共随访6个月.计算所有患者进入减药期的平均时间,并观察不同性别患者进入减药期的时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68例患者服用丙基硫氧嘧啶后 1~2周症状开始缓解,服药4周FT3、FT4及TSH开始恢复正常.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P<0.05).68例患者在随访结束时均进入减药期,进入减药期的平均时间为(45.38±21.37) d,其中男性组平均为(41.88±19.33) d,女性组平均为(48.26±22.42) d.两组进入减药期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患者服用丙基硫氧嘧啶后约在4~8周进入减药期;女性患者进入减药期的时间迟于男性患者.

  • 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

    作者:王斌;张仁科;宋希双;姜涛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睾丸扭转疑诊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1 例患者年龄为12~27 岁,平均16 岁,2 例经过镇痛治疗后自行复位,29 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7 例手术证实为睾丸扭转,1 例术中探查为急性附睾炎,1 例为急性睾丸炎.睾丸扭转患者中有26 例绕精索旋转180°~720°,1 例绕着与精索垂直的轴线旋转18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9.5 %,Prehn 征(+) .[结论]对突发睾丸疼痛应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法复位不可靠,若怀疑为睾丸扭转,应急诊手术探查.

  • 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

    作者:郭宁;周跃华;张丰菊;张晶

    [目的]评估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及视觉质量.[方法]选取柱镜≥-1.0D的近视散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82例,130眼)和常规LASIK(77例,118眼)治疗,比较术后3月、6月及1年裸眼视力、残余散光度、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各时期,虹膜定位组裸眼视力均优于常规组(P<0.05);虹膜定位组残余散光度均低于常规组(P<0.05);虹膜定位组高阶像差各项均低于常规组,其中术后3月两组 RMSh、Coma及RMS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两组RMSh、Coma、Trefoil、RMS3及RMS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RMSh、Coma及RMS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虹膜定位组(除Trefoil)和常规组高阶像差各项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年,虹膜定位组对比敏感度在暗光及暗光+眩光状态下所有频段均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 [结论]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能有效治疗近视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 悬吊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丹;郑明男

    [目的]探讨悬吊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7月~2009年7月50例子宫增大如12~20孕周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患者,行悬吊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GLH组).随机选取50例条件相同患者进行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手术(TAH组),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腹.与TAH组相比,GLH组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镇痛者少 (P<0.05),但手术时间长(P<0.05)、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部分因良性病变≥12孕周子宫,术者具有熟练腹腔镜、阴式手术操作经验,悬吊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循序减压压迫疗法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482例报告

    作者:罗英伟;杨昱;辛世杰

    [目的]探讨循序加压压迫疗法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组482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人,除常规治疗外,根据CEAP分级,选择合适的循序减压压迫疗法,时间1.5~8年,观察临床经过.[结果]患者临床表现、肢体水肿情况、溃疡愈合情况均得到改善,耐受性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循序减压压迫疗法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掌握合适指征及使用方法,安全可靠.

  • 彩色多普勒技术对肝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监测的研究

    作者:蔡振刚;刘晓黎;高晓军;宋涛;王忠裕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观察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OLT)后大鼠肝脏的血流情况,并与病理损害对照,探讨CDFI与大鼠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正常组:Wistar大鼠8只.建立OLT模型,将动物分为4组,每组SD大鼠、Wistar大鼠各8只.对照组:未予药物干预;CsA组:给予环孢素A 30 mg·kg-1·d-1,胃内给药;SIN组:给予青藤碱40 mg·kg-1·d-1,胃内给药;CsA+SIN组:给予青藤碱40 mg·kg-1·d-1+环孢素A 15 mg·kg-1·d-1,胃内给药.术后4天、10天CDFI测量肝脏门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流速度,术后10天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门静脉血流速度:术后4天对照组明显低于各手术组,CsA组与SIN+CsA组明显增快,SIN组轻度增快.术后10天血流速度普遍下降(P<0.05).CsA组与SIN+CsA组仍快于正常组(P<0.05),SIN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物模型组内肝脏病理损害与门静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关系(r=-0.776,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技术可作为监测大鼠肝移植术后是否有排斥反应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段,门静脉血流速度的降低提示移植肝脏可能发生了排斥反应.

  • 鼻息肉与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DR和DQ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翟立杰;刘辉

    [目的]了解鼻息肉患者与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LA-Ⅱ)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为临床上已确诊的鼻息肉患者30例,对照组为81例正常健康人.采用HLA基因分型技术PCR-SSP法(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检测HLA-Ⅱ类抗原. [结果]实验检测了111例的HLA-DR和HLA- DQ 共18个等位基因点,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HLA-DR16和 HLA-DQ8,9 的等位基因抗原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其中HLA-DR16的抗原频率实验组为10.00%,对照组为1.24%,相对危险度RR=8.90,P=0.03;而HLA-DQ 8的抗原频率实验组为20.00%,对照组为4.94%,相对危险度RR=4.81,P=0.01;HLA-DQ9的抗原频率实验组40.00%,对照组12.35%,相对危险度RR=4.73,P=0.001.[结论]HLA-DR16和HLA-DQ8,9与鼻息肉的发病有关,为鼻息肉的易感基因(阳性基因).

  • 端粒酶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相艳;石红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选取细胞学及组织学均正常的20例标本建立阈值,并选取100例细胞学异常或组织学异常标本,共120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参与实验,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脱落细胞hTERC基因.[结果]CINⅡ/Ⅲ及宫颈癌组与正常组及CINⅠ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5),且宫颈癌组表达率高于CINⅡ/Ⅲ组(P<0.05).细胞学分级ASCUS及以上各组与正常组比较,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均增高(P<0.05),且HSIL组及宫颈癌组表达率均较ASCUS组及LSIL组增高 (P<0.05).组织学分级中,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基因扩增异常细胞数目均高于正常组(P<0.05).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基因扩增异常细胞数目约为(27±17)%,其单侧95%可信区间为μ>23.6%.hTERC基因对ASCUS样本的高级别病变阳性预测值为91%,阴性预测值为94%.[结论]hTERC基因在CINⅡ/Ⅲ和宫颈癌中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hTERC基因扩增异常细胞数≥24%可能成为检测CINⅡ及以上高级别病变的独立生物学指标并对ASCUS分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大鼠全脑缺血对再灌注海马区NO含量和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吕鹏;李玲;张丽

    [目的]探讨全脑缺血预处理对再灌注海马区NO含量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脑缺血预处理组.假手术组:仅暴露4条血管.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 min.脑缺血预处理组:全脑缺血预处理3 min,再灌注24 h后再次全脑缺血10 min.所有动物均于末次脑缺血再灌注后12、24、48和72 h取脑组织海马区,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2·/NO3·含量,间接反应NO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海马区Bcl-2表达.[结果]与假手术比较,脑缺血组和脑缺血预处理组NO含量明显增加,脑缺血组NO含量在48 h达到高峰,72 h出现回落;脑缺血预处理组NO含量在各时间点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与脑缺血组在48和72 h比较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脑缺血组和脑缺血预处理组Bcl-2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脑缺血组Bcl-2表达24 h达到高峰,48 h开始减少;脑缺血预处理组Bcl-2表达在12 h表达开始增加,48 h达到高峰,72 h开始减少;在48和72 h,脑缺血预处理组Bcl-2表达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5,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引起的NO含量增加,可能与Bcl-2上调表达增加及高峰延迟具有一定相关性.

  • 芍药甙对家兔离体Oddi括约肌肌环收缩活动的影响

    作者:雒建瑞;王长淼;傅雷;孙艺平

    [目的]了解芍药甙对家兔离体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肌环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兔Oddi 括约肌肌环标本,放置于平滑肌恒温灌流浴槽中,观察累积浓度芍药甙对乙酰胆碱(Ach)预收缩(乙酰胆碱组)的SO肌环的作用和芍药甙对经无钙液(无钙液组)、无钙液加肝素(肝素组)预处理的SO肌环的作用.[结果]当芍药甙浓度累积达(12.5、25、50、100)μmol/L时,对Ach(10-6mol/L)预收缩的SO肌环产生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P<0.05).经无钙液预处理后,芍药甙(100 μmol/L)对SO肌环的舒张作用未被阻断;但经无钙液加肝素预处理后,该作用被明显抑制.[结论]芍药甙对Oddi括约肌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

  • 延迟相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耐受现象的探讨

    作者:苏德淳;王珂;张双月;常志文

    [目的]探讨延迟相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是否存在耐受现象.[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0只分6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8只、缺血预处理组10只;分别间隔不同时间行3次预处理,末次预处理24 h后缺血再灌注,根据间隔时间分为IP 12、18、24和48 h 4组,每组各8只.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预处理组和4组间隔不同时间预处理组的心梗面积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IP 12 h组的梗死面积和心律失常高于缺血预处理组(P<0.05).间隔12~24 h,心肌保护作用有增强趋势,而间隔24~48 h保护作用反而减弱,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间隔12~48 h的多次延迟相预处理并未产生耐受现象,佳预处理的时间间隔可能在24h.

  • 姜黄素协同β-榄香烯诱导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凋亡的研究

    作者:白亮;林朝虹;李耀辉

    [目的]研究姜黄素协同β-榄香烯诱导体外培养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凋亡的情况. [方法]应用MTT测定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姜黄素协同β-榄香烯(浓度比1∶ 1)诱导SACC-83细胞凋亡及其与G2/m期阻滞关系. [结果](1)应用MTT测定法,姜黄素协同β-榄香烯(浓度比1∶ 1)作用SACC-83细胞24 h后,其抑制率有明显协同效应. (2)流式细胞术分析,10 μg/mL姜黄素与10 μg/mL β-榄香烯联合作用SACC-83细胞24 h后诱导SACC-83细胞发生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3)透射电镜观察,协同用药作用SACC-83细胞24 h后,出现明显细胞凋亡特征.[结论]姜黄素和β-榄香烯(浓度比1∶ 1)对SACC-83细胞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并诱导其产生凋亡,使其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 缓激肽对PDGF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春艳;赵久阳;周丽丽

    [目的]探讨缓激肽(bradykinin,BK)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与ERK信号途径相关性.[方法]BK预孵系膜细胞,采用PDGF-BB刺激系膜细胞,应用MTT法测细胞增殖,ELISA法测Ⅳ型胶原,应用Western法检测ERK蛋白表达,并应用BK受体特异性阻断剂HOE-140进一步研究BK对ERK通路的作用.[结果](1)BK抑制PDGF所致的系膜细胞增殖,与单用PDGF-B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2)BK抑制PDGF-BB所致系膜细胞Ⅳ型胶原分泌,与单用PDGF-B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BK抑制PDGF-BB所致的系膜细胞ERK1/2磷酸化表达,与单用PDGF-B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OE-140能阻断BK对于PDGF-BB/ERK1/2途径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论]BK抑制PDGF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DGF诱导的ERK1/2途径激活实现.

  • 全反式维甲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大鼠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MIP-2分泌的影响

    作者:郭连英;杜洋;刘栩晗;沈洁;施广霞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大鼠肺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维甲酸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每日熏烟1 h共28 d,在第0天和第14天气管内滴脂多糖(LPS)复制COPD动物模型,维甲酸组经食管灌入维甲酸,模型组不做治疗,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第28天杀死大鼠,取肺组织用于形态学检查或并制备肺组织匀浆,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MIP-2的变化,用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应用维甲酸的大鼠平均肺泡直径变小,平均肺泡数增多;维甲酸组与模型组肺组织匀浆MIP-2含量分别为(16.62±6.03) pg/mL与 (41.43±7.36) pg/mL,肺组织匀浆过氧化物酶髓活性分别为(9.13±2.15)U/g与 (12.2±1.72)U/g.[结论]通过抑制MIP-2分泌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可能是维甲酸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的机制之一.

  • 微囊微环境对脐血细胞造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双月;王为;王秋艳;孙志杰;吕国军;郭昕;朴丰源;马小军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微囊微环境对脐血细胞造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鲜分离的人脐血细胞在生理条件下进行微囊化包封、培养7 d后,对其进行总RNA提取、纯化、体外转录合成cRNA探针、cRNA探针生物素标记、与基因芯片杂交、扫描杂交信号,后进行芯片数据处理和生物学信息分析. [结果]基因芯片筛选结果显示,与平面培养对照组相比,微囊化培养脐血细胞中差异表达2倍及以上的造血相关基因有32个,其中19个表达上调,13个表达下调.[结论]微囊微环境影响脐血细胞造血相关基因的表达.

  • 阻断RAAS不同环节对Goldblatt鼠左室重构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宇飞;曲鹏;龙晓凤;刘辉;王丽萍

    [目的]观察缬沙坦及螺内酯阻断RAAS的不同环节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 、Bax 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5~6周龄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n=12,N组),缬沙坦组(n=11,V组),螺内酯组(n=12,S组),缬沙坦及螺内酯组(n=11,S+V组),和假手术组(n=10,C组),V组、S组和S+V组在左肾动脉置入内径为0.3 mm的银夹(2K1C),术后第10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留取左室标本并称重,应用放免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ax 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0周N组大鼠血压较C组升高(P<0.01).V组和S+V组血压低于N组(P<0.05);心肌组织中AngⅡ和ALD浓度在N组高于C组(P<0.05),V组及S+V组低于N组(P<0.05).用药8周后P53在N组中出现阳性表达;Bax与 Bcl-2在N组中的表达升高(P<0.05),Bcl-2与Bax的比值下降;与N组相比S组Bax与Bcl-2的比值下降(P<0.05).V、S+V组Bax、Bcl-2及Bax与Bcl-2的比值下降,接近C组.[结论]在Goldblatt鼠模型中,压力负荷对左室肥厚(LVH)的形成及细胞凋亡蛋白的过表达起重要的作用.缬沙坦可以明显逆转左室肥厚的发生、改善心功能.螺内酯可以部分地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 大剂量顺铂所致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过程中内毒素血症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田军;李墨林;舒晓宏;周琴;姜妙娜;潘明臣;李传刚

    [目的]利用大剂量顺铂(cisplatin,DDP)所致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探讨大鼠内毒素血症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依体重随机分为DDP用药6、24、48 h组和NS对照组,每组6只.10 mg/kg DDP单次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并记录DDP用药后大鼠的反应及体重变化;心室穿刺取血行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内眦静脉取血检测肾脏功能,剖腹取回盲部淋巴结细菌培养. [结果]大剂量DDP用药后6 h大鼠体重开始进行性下降,用药48 h后大鼠出现腹泻,用药3 d 后腹泻大鼠全部死亡.DDP用药后6 h所有大鼠外周血内毒素含量都低于0.0218 Eu/mL低检出限,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0.3141±0.2945) Eu/mL;DDP用药48 h 后大鼠外周血内毒素含量显著增高,超出高检出限0.70 Eu/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DP用药后6、24、48 h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其外周血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DDP用药后24 h,66%的大鼠回盲部淋巴结发现革兰阴性菌生长;DDP用药后48 h,83%的大鼠回盲部淋巴结有革兰阴性菌生长,而对照组大鼠则无细菌生长.[结论]大剂量顺铂所致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过程中,大鼠内毒素血症与其回盲部淋巴结革兰阴性菌感染有关,而与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无关.

  • 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功能矫治器的研究进展

    作者:毕佳;常新

    长期的科学研究中,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采用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已得到满意的疗效.本文就功能矫治器的分类、适应证、作用机制、特点等做一综述,并介绍一种临床应用证明非常有效的新型功能矫治器.

  • 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凤华;贾玉杰

    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位于细菌染色体、质粒或者转座子上,并以基因盒的形式存在于整合子中,可在不同细菌间传递,导致耐药性水平播散.金属酶能水解除单环类以外的包括碳青霉烯在内的一大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文就金属酶的起源、分类、分子结构特点、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神经元轴突再生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

    作者:许晓光;李芳

    神经损伤后神经元轴突再生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与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的研究为阐明轴突的再生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重要依据.本文着重概述了GAP-43、BDNF、SPRR1A、Reg-2等基因参与并调节了轴突再生的过程,并探讨了其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

    关键词: 轴突 再生 基因 机制
  • 纳米银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向冬喜;郑丛龙

    纳米银除了具有高效抗菌特性,还具有一定的广谱抗病毒作用.纳米银运用于人体是否安全和纳米银的确切抗病毒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纳米银的抗病毒作用及应用进展,并对纳米银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韩青;吕璘琳;王卓

    [目的]研究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8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对象,共收集27例,选择正常对照50名,为体检健康者.采用免疫胶体金渗透方法定性检测正常对照和急性心梗患者发病3 h内血浆的H-FABP,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 (cTnI)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MMB) 和肌酸激酶(CK) 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FABP在急性心梗病人发病3 h内诊断早期AMI 的阳性率(96%)明显高于cTnI(68%) 、MMB(23%)和CK(24%)(P<0.05).[结论]H-FABP 对于诊断早期AMI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其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优于cTnI、MMB、CK.

  • 4种不同抗菌药物与磷霉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

    作者:曹丽华;佟金平;王镇山;薛欣

    [目的]研究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红霉素、阿米卡星4种抗菌药物分别与磷霉素联合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将磷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各自单独以及4种抗菌药物分别与磷霉素联合作用于153株MRS菌株,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联合药敏指数(FIC),绘制杀菌曲线,电镜扫描观察细菌形态,评价4种抗菌药物分别与磷霉素联合应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红霉素、阿米卡星分别与磷霉素在体外联合应用后,其联合用药的MIC值均比单独应用时下降,联合药敏指数均≤2;联合应用对MRS杀菌速度加快,杀菌作用增强.[结论]头孢唑啉、红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分别与磷霉素联合均具有协同抗菌作用,能降低对MRS的MI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璘琳;孙芹敏;宋明慧;孙国华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血清Hcy水平与ACS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将108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51例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7例,其中7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分为冠脉病变一支、二支、三支及以上组.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UA组(15.40±5.51) μmol/L、AMI组(20.39±6.43) μmol/L,与对照组(10.21±3.61) 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冠脉病变一支组(12.63±5.20) μmol/L、二支组(15.40±2.11) μmol/L和三支及以上组 (21.56±5.89) μmol/L之间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23.803,P<0.01),且随病变支数增加,血清Hcy水平逐渐升高,提示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具有正相关性.对照组和一支组(P<0.05)、一支组和二支组(P<0.05)、二支组和三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组(P<0.01)之间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并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及疾病严重程度有正相关性.测定血清Hcy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环丙沙星浓度对大肠埃希菌qnrA基因的影响

    作者:张朋;聂大平

    [目的]研究携带qnrA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在环丙沙星压力下gyrA基因的突变情况及防耐药变异浓度(MPC).[方法]采用质粒结合实验构建出携带qnrA基因且gyrA基因未发生突变的结合子.在不同浓度环丙沙星药物平皿上观察gyrA基因突变情况及对防耐药变异浓度的影响.[结果]结合子(菌株4E、5E)的突变选择指数(MPC/MIC)分别为24.0和35.0,平均突变率分别为0.6852和0.5500;阴性对照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突变选择指数为6.25,平均突变率为0.2078,与结合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携带qnrA基因的菌株在环丙沙星压力下,更容易发生gyrA基因突变,导致产生对环丙沙星的高水平耐药和高MPC.

  •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异常的原因及纠正

    作者:张翠玲;马晓露;王贞;王楠;袁宏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误差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共收集血小板计数异常者96例,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包括阻抗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和目视显微镜计数法计数. [结果]采血不顺利、抗凝剂依赖、血小板体积偏大、小红细胞、乳糜血等均能引起血小板计数误差.[结论]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遇到结果偏低或偏高,均要结合血小板直方图分布情况、仪器报警提示和血涂片镜检做出判断,对与实际病情不符的结果,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修正.

  • 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1例

    作者:刘凤华;张新宇

    1 临床资料患者41岁,已婚.因"左颈部包块15 d,检查发现盆腔肿物7 d"于2008年10月14日入院.该患2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包块到当地医院就诊,经CT检查发现为左锁骨上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B超发现盆腔包块,遂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一步诊治.

  • 肝内异位脾结节1例

    作者:邰鹏钧;郭凤超;李明军;鞠万东;胡续光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以反复腰背部疼痛1个月为主诉住院.既往 16年前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查体除上腹部见L型切口瘢痕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化验检查: HBsAg(+)、HBeAb(+)、HBV-PreS1(+)、HCV(+)、AFP 1.53 IU/mL.

  • 避免腹膜透析再置管的护理体会

    作者:田丽;张怡玲;程谦;赵久阳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目前有效的方法之一.PD导管的主要功能是保证透析液可以无障碍地持续双向流动,临床上因大网膜包裹,腹透管移位,腹膜炎后堵管,造成PD管路障碍,透析液引流不畅,不能进行腹透治疗,而重置导管,这样会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使病死率升高.

  • 51例低压抗返流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

    作者:鞠红卫;高春霞;于娜;李霞;舒晓宏

    [目的]总结低压抗返流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前后护理及新膀胱储尿及排尿功能训练的经验.[方法]对2001年3月~2006年5月共51例行低压抗返流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护理进行了总结.[结果]51例患者术后均能自尿道正常排尿,排尿量280~500 mL,术后发生尿瘘2例,经引流后治愈;未发生术后感染、肠吻合口瘘及肾积水.[结论]低压抗返流回肠代膀胱术后,应加强对新膀胱储尿及排尿功能的训练和护理.

  • 冷冻保存连续冰冻切片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作者:赵莹;魏晓晴;崔颖;高颖

    [目的]探讨科研工作中使用连续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切片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不能马上完成染色的连续冰冻切片采用干燥、密封的方法置于-80 ℃保存,需要时取出自然干燥后进行常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使用冷冻保存的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组织结构清晰完整,细胞境界分明,染色对比度好,特异性抗原标记明显,与未经冷冻的新鲜切片比较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80 ℃冷冻保存冰冻切片的方法是可行的.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