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

    作者:蒋琼;陈晓玲;曹文艳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化指标,总结生化指标对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3 ~ 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前壁梗死患者50例,急性心肌梗死下璧梗死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查结果.结果:前童心肌梗死组血清肌钙蛋白高,肌酸激酶高,肌酸激酶同工酶高,两组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前壁梗死组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肌酸数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均较高,联合使用以上指标有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类型进行鉴别.

  • 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永康;张鑫

    目的 探索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7月11日至2016年7月11日我院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与60例疑似充血性心衰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并分析此类指标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cTnI为(0.98±0.58)μg/L,LDH为(245.36±15.48)U/L,CK-MB为(29.58±1.98)U/L,CK为(265.65±5.47)U/L,均高于对照组的(0.11±0.02)μg/L、(124.63±14.05)U/L、(8.55±1.36)U/L、(142.81±4.54)U/L(P<0.05);观察组中,心功能轻、中、重衰竭患者的LDH、CK-MB、CK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单纯使用血清肌钙蛋白或心肌酶谱诊断比较,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漏诊率、误诊率均较低(P<0.05).结论 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水平检测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 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在小儿肺炎并发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夏阳

    目的:分析、探讨测定血清肌钙蛋白对小儿肺炎并发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肺炎并发心肌炎损伤患儿75例,轻度患儿38例为观察组1,重度患儿37例为观察组2,选择健康儿童75例作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肌钙蛋白和同工酶,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2血清肌钙蛋白和同工酶含量显著高于观察组1和对照组;观察组1血清肌钙蛋白、同工酶含量和对照组健康儿童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显著提高,且其和病情严重程度有正相关关系.

  • 窒息新生儿cTnI、CK-MBmass的检测

    作者:王利君;何思春;白俊玺

    近年来,在新生儿窒息时,窒息所致的心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我们测定了24例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CK-MB质量(CK-MBmass),并与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进行了对比,以了解窒息新生儿的心肌损伤情况,尽早采取对策.

  • 血清肌钙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建春;马月兰;潘化青

    血清肌钙蛋白(Tn)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别是非典型AMI诊断与不稳定心绞痛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Tn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具有高度特异性,不与骨胳肌起交叉反应,且灵敏度高.本文对72例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Tn进行检测,进一步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王小平;马达;王万相;郭乃洲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对决定溶栓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酶学指标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AMI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有限,且CK及CK-MB在血中持续时间短,对亚急性心梗和小灶性心梗则更缺乏敏感性.1989年Katus[1]等建立了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方法,已逐步用于作为AMI的早期诊断.1997年[2~4]以来国外有学者报道对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的研究,我们选择了1997年10月~200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AMI患者,通过测定FABP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FABP对AMI早期诊断的判断价值.

  • 脓毒症大鼠早期心肌损害与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海雷;卢才教;胡德林;余又新;王春华;林才;方林森

    心功能下降是严重烧伤及脓毒症患者常见致命的并发症,50%脓毒症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抑制,病死率极高[1],所以维持正常的心功能是成功救治严重烧伤及脓毒症患者的关键之一.脓毒症可引起心肌功能抑制即收缩功能损害,以心脏扩大、射血分数下降、对容量负荷收缩反应差、收缩峰值压力/收缩末期容积比值下降为特征.本实验通过有创性心肌力学测量,及心肌细胞电镜下观察和血清肌钙蛋白I检测探讨早期脓毒症心肌细胞损害和心肌功能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与分组清洁级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0±30)g,购于安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皖)2005-001].72只SD大鼠染色编号,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A组,n=8);假手术组(B组,n=32)和脓毒症组(C组,n =32).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又分为手术后3、6、12、24 h时相点4个亚组(B1,B2,B3,B4,C1,C2,C3,C4),每时相点亚组8只.动物分笼饲养.

  • Coroflex Please支架在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应用

    作者:田文

    患者,58岁男性,以"活动后胸闷、乏力8年,加重伴气短1月"为主诉入院.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部闷痛、全身乏力,每次持续10~20 min,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分别于前降支和回旋支植入共2枚支架;3年前患者再次出现胸闷,行冠状动脉造影(具体不详)后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治疗:将左内乳动脉( LIMA)吻合至前降支远段,取2根大隐静脉桥血管分别吻合第一对角支及后降支入院前1个月再发活动后胸闷,乏力明显伴呼吸困难,夜间睡眠中憋醒,症状渐重而来我院.患者既往发现高血压4年,高血压170/100 mm Hg;糖尿病8年;吸烟25年,已戒7年.体格检查:血压 135/85 mm Hg,脉搏92次/分,口唇略发绀,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小水泡音,心律齐,P2>A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Ⅰ、aVL、V5、V6导联ST段下移0.1mV;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室心肌弥漫性运动减弱,无明显心肌变薄,左心室舒张未期内径65 mm,左室射血分数39%,左室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 血清肌钙蛋白 Ⅰ亚单位及CK-MB均正常.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险组);2型糖尿病.

  • 血清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质量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摘要)

    作者:秦勤;崔让庄;赵炳让;屈大展;陈倩;赵福梅;耿婕

    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cI)、肌酸激酶MB同工酸(CK-MB)质量水平的演变,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意义的研究(摘要)

    作者:刘日辉;曲新凯;方唯一;宋道岭;刘欣

  •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进展(4)抗血小板药物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郭静萱;张福春

    活化的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在活化的血小板之间起桥梁作用,导致血小板血栓形成.阿昔单抗、依替巴肽和替罗非班是目前作用强、应用广泛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六项大规模安慰对照、双盲临床试验(EPIC、IMPACT-Ⅱ、RESTORE、CAPTURE、EPILO和EPISTENT)表明,GPⅡb/Ⅲa抑制剂可显著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0天时死亡、心肌梗死或紧急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而不增加并发症.在RAPPORT试验中,急性心肌梗死接受PCI治疗组应用Ⅱb/Ⅲa抑制剂,30天时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或急诊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降低40%以上.在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也对静脉使用的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进行了深入研究,已经证实该类药物可降低这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术发生率.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增高、缺血性ST段改变、正在发生的缺血)早期接受PCI者,采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获益大,依替巴肽和替罗非班总共使用48~72小时或直到术后12~24小时.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肌钙蛋白I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作者:王素美;吴志峰;周岳能;汤静晗

    1资料与方法74例2002年8月~2004年10月因突发头痛、胸闷收入我科的住院患者,均行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25例,年龄48~80(62±11)岁,70例有高血压病史,21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血脂异常.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对ECG异常患者采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2例患者入院后ECG ST-T改变明显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其余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治疗两周后复查头颅CT或MRI检查、ECG及cTnI.

  • 急性心肌梗死伴血清淀粉酶升高一例

    作者:姜北;吴华芹;褚瑜光;崔向宁;宋庆桥;李军

    患者男性,71岁,2014年5月8日入院。主诉:胸闷、胸痛18年余,加重伴喘憋1个月。入院症状:胸前压闷感,喘憋气促,夜间可平卧,无胸痛,无心慌,无咳嗽咳痰,睡眠差,大便干,尿量每日约500 m l。体检:血压为80/50 m m H g (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钝,心率:78/min ,律齐,二尖瓣及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于右肋下2 cm可触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既往史:1996年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11年因前降支桥血管狭窄行PCI。辅助检查:血清肌钙蛋白I 44.8μg/L ;B型钠尿肽>30000 ng/L ;白细胞12.7×109/L ,C反应蛋白23.3 mg/L ;肌酸激酶同工酶111 U/L ,乳酸脱氢酶478 U/L ,血清淀粉酶1128 U/L ,丙氨酸转氨酶29U/L,天冬氨酸转氨酶132.7U/L,总胆红素34.4μmol/L ,直接胆红素15.1μmol/L ,间接胆红素19.3μmol/L,碱性磷酸酶94U/L,转肽酶45U/L,脂肪酶23.7U/L,总蛋白67.3g/L,白蛋白40.6g/L,TC5.1mmol/L,LDL 3.3 mmol/L ,肌酐117μmol/L ,尿素13.5 mmol/L ,钾4.2 mmol/L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V1~V4导联ST 段弓背向上抬高0.3 mV ,Ⅰ、Ⅱ、V5、V6导联ST 段压低0.1 mV ;胸部X线:双肺纹理增粗,心影增大,主动脉硬化;心脏超声检查:全心增大(左心室68 mm ,左心房44 mm ,右心室27 mm ,右心房51 mm),心功能低下(LVEF 28% ),左心室后下壁心肌变薄、回声增强,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二尖瓣及三尖瓣重度反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腹部超声检查:右肾囊肿,胆囊结石,胰腺未见明显异常;胸腔超声检查:双侧胸腔积液。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广泛前壁),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PCI后,心功能(Killip分级)Ⅳ级,心源性休克。治疗处理,予替罗非班、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量肝素钠抗凝,瑞舒伐他汀钙调脂、稳定斑块,持续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维持血压,并予抗感染、补液扩容、纠正酸碱平衡、保护胃黏膜、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入院第2天复查血清肌钙蛋白I 98.9μg/L ;B型钠尿肽>30000 ng/L ;白细胞13.7×109/L ,C反应蛋白58.9 m g/L ;肌酸激酶同工酶119 U/L ,乳酸脱氢酶4466 U/L ,丙氨酸转氨酶1833 U/L ,天冬氨酸转氨酶6605 U/L ,总胆红素68μmol/L ,直接胆红素38.2μmol/L ,间接胆红素29.8μmol/L ,碱性磷酸酶84 U/L,转肽酶51U/L,总蛋白52.6g/L,白蛋白31.1g/L,肌酐306μmol/L ,尿素20 mmol/L ,钾5.9 mmol/L。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12:10突然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至60/45 m m H g ,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继而心率逐渐下降呈直线,立即予心肺复苏、持续胸外按压,先后予多巴胺、阿托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症治疗,利多卡因注射液及胺碘酮注射液纠正心律失常,无创呼吸机S/T 模式辅助呼吸,可拉明、洛贝林兴奋呼吸中枢。经积极药物抢救,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心跳呼吸,14:20心电图呈直线,宣布临床死亡。死亡原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肌钙蛋白T动态变化对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探讨

    作者:周立忠;张言镇;李世荣;王云增;蔡跃红

    本文动态检测了57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并测定溶栓后3 h与2 h血清cTnT浓度比值.探讨该比值对早期判断溶栓后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 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测定与多发骨折、车祸外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关联性分析

    作者:高爽;李艳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水平变化与多发骨折、车祸外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60例多发骨折、车祸外伤患者,根据创伤危重评分( ISS)标准将其分为轻伤组( ISS≤15分,22例)、重伤组( ISS≥16分,17例)以及危重伤组( ISS≥25分,21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的60例体检结果正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值,采用酶偶连法分别测定其血清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MB( CK-MB)、α-羟丁酸脱氢酶( HBDH)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伤组、重伤组及危重伤组的CK、LDH、LDH、HBDH及血清肌钙蛋白阳性率比较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0.05),危重伤组均明显高于轻伤组与重伤组(均<0.05);轻伤组输血量为169±68mL,住院时间为22±9天,死亡率为0,重伤组分别为459±37mL、41±7天、死亡率为0,危重伤组分别为1349±66mL、59±9天、死亡率为28.57%,组间均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均<0.05);CK、LDH、LDH、HBDH水平及血清肌钙蛋白阳性率与多发骨折、车祸外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43、0.51、0.49、0.48、0.62,均P<0.05)。结论:多发骨折、车祸外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功能损伤,且创伤严重程度与心肌功能损伤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提示临床应加强对这类多发伤患者的心肌保护。

  • 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蔺有军;安慧萍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在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前后的变化及其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KD(n=40)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n=26)患儿血清cTnI、肌酸激酶(CK)的浓度.结果 KD组血清cTnI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K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VIG治疗后cTnI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 cTnI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损害有早期诊断价值.

  • 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张雁;蒋德林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8例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组、磷酸肌酸钠组和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组静脉泵入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磷酸肌酸钠组静脉泵入磷酸肌酸钠,对照组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 250mg/kg。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组、磷酸肌酸钠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TnI、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组和对照组、磷酸肌酸钠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组和磷酸肌酸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组、磷酸肌酸钠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7%、84.6%,对照组有效率为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cTnI、CK-MB水平,从而改善心肌损伤。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东娅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患者(ACVD)血清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含量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90例经颅脑CT确症的急性脑血管(ACVD)患者在发病24h内血清肌钙蛋白的含量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不同类型、不同病情程度的急性脑血管患者的cTn-I含量水平发现变化.研究组患者cTn-I、CK-MB的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病情越严重,cTn-I的含量越高.结论 cTn-I水平的变化与ACVD患者的患病类型及病情程度有很大关系,医生可以通过对cTn-I 等水平的检测,来判断临床ACVD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 CK-MB、cTnI、BNP、BUN、胱抑素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作者:靳丽丽;郄涛;张同乐;李立琴;梁青;田祥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I)、脑钠肽(BNP)、尿素氮(BUN)、肌抑素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救治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122)和预后不良组(n=14).比较并分析两组入院时及入院治疗7 d后CK-MB、cTnI、BUN、BNP、肌抑素等指标水平.结果 预后良好组入院时CK-MB、BNP、肌抑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入院治疗7 d后的CK-MB、cTnI、BNP、BUN、肌抑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治疗7 d后的cTnI、BNP、肌抑素水平都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的BNP水平及入院治疗7 d后的BNP水平与一氧化碳中毒预后的相关性较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56,远高于其他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入院时BNP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1.4%、91.8%,治疗7 d后的BNP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64.3%和97.5%,均高于其他指标.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入院时及经救治后的BNP水平与一氧化碳中毒预后的相关性较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作为判断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预后的一个有效标志物.

  • cTnT、Mb、CK-MB、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黄小兵;冯丽春;屈冬艳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cTnT、Mb、CK-MB、CRP的变化特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率.方法 用罗氏ES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罗氏800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50例健康患者血清及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nT、Mb、CK-MB、CRP,分析其变化特点.对比单独分析及联合分析cTnT、Mb、CK-MB、CRP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出率.结果 两组cTnT、Mb、CK-MB、CRP检测值比较,P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cTnT、Mb、CK-MB、CRP特异性分别是90%、86%、86%、78%,敏感性分别是96%、76%、70%、70%.结论 研究组血清中cTnT、Mb、CK-MB、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分析后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明显提高.

11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