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速愈乐TM敷料促进小型猪感染创面愈合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志谷;付小兵;黎君友;孙同柱;陈廷秀;梁明;李海红

    目的:观察速愈乐TM创伤敷料对小型猪感染创面促进愈合和抑菌的作用.方法:以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每只动物用打孔器致伤10个创面,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种菌对照组、水凝胶组、银离子组和速愈乐TM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创面于术后30 min接种1.5×108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0.1 ml,3个敷料组在创面覆盖相应敷料.术后观察各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新生上皮面积、创面闭合率、创面收缩率以及创面金葡菌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真皮内的毛细血管数量.结果:术后3 d各组创面肉芽组织增生不明显,但速愈乐TM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明显新鲜、容易出血,提示创面已有肉芽组织生长.术后4 ~7 d速愈乐TM组肉芽组织增生活跃,7 d肉芽组织填充量达71.0%;术后7 d创缘新生上皮生长明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14 d各组创面肉芽组织继续生长,术后10 d速愈乐TM组肉芽组织填充量达99.1%,其他各组填充量为87.0~89.0%,到术后12 d所有创面基本被肉芽组织填平;在此期间速愈乐TM组新生上皮生长较其他组明显.术后5~7 d速愈乐TM组创面收缩比其他组小.术后10~14 d速愈乐TM组创面闭合率比其他组高,于术后10 d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速愈乐TM有一定抑菌作用,在炎症反应重期间能将创面金葡菌数量控制在105 CFU以内,术后7 d,速愈乐TM组创面金葡菌量显著高于种菌对照组和水凝胶组(P<0.05),但与银离子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速愈乐TM组术后14 d上皮生长良好,比正常表皮厚,但比其他各组稍薄;新生真皮胶原较多而且致密,显示胶原束明显;新生真皮显著厚于正常皮肤真皮和空白对照组新生真皮(P<0.05);新生真皮内的毛细血管数多于其他各组,与正常皮肤真皮内血管数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速愈乐TM敷料有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增生和创缘新生上皮生长移行的作用,有一定抑制金葡菌生长和延迟创面收缩的作用.

  • 使用兔进行创面愈合实验研究的体会

    作者:孙同柱;付小兵;陈伟;孙晓庆;杨银辉;赵志力

    近3年来,我们先后使用成年大耳白兔进行了多种外用药物促进兔背部皮肤烫伤或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共使用兔64只,实验效果满意.由于动物实验的步骤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实验失败.为大限度地使实验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总结了一些实验实施体会,以期对同行们有所裨益.

  • 大鼠小面积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的制备

    作者:赵就禹;付小兵;雷永红;韩冰;孙同柱

    大鼠小面积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是研分创伤愈合过程和一些药物对创伤俞合影响常用的动物模型.

  • 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的制备与应用

    作者:孙同柱;付小兵;陈伟;杨银辉;孙晓庆;赵志力

    报道一种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的制备方法,并用此模型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愈合的作用.小型猪背部剃毛,用特制致伤器(直径18mm打孔器)在背部脊柱两侧垂直于皮肤向下钻至深筋膜,剪去已钻掉的皮肤,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分为bFGF治疗和空白对照两组,测定伤后不同时间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及进行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伤后即刻创面面积(2.49±0.23)cm2,伤腔容积(1.84±0.27)ml.伤后3、7d bFGF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到1.81±0.15,(0.51±0.10)cm2,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2.00±0.21,(0.61±0.11)cm2 P<0.05];伤腔容积缩小到0.49±0.07,(0.02±0.04)ml也小于空白对照组[0.61±0.17,(0.14±0.16)ml P<0.05].伤后14d组织病理学检查示bFGF组大部分创面上皮化,而空白对照组较多的创面未愈合.采用特制致伤器制备的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简便、快速,创面之间具有较好的均衡性,是研究外用药物促进创面修复作用的理想模型之一.实验结果表明,bFGF具有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

  • rhPDGF-BB凝胶剂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同柱;付小兵;李威;赵志力;陈伟;孙晓庆;周岗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凝胶剂(rhPDGF-BB)对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的作用.方法:26只糖尿病大鼠在背部两侧各制备2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面积2.54cm2,随机将创面分成五组,即rhPDGF-BB凝胶剂三个剂量治疗组(rhPDGF-BB用量分别为14.0μg/cm2、7.0μg/cm2、3.50μg/cm2)、凝胶剂基质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伤后不同时间各组创面面积和伤腔容积的变化.结果:伤后14d rhPDGF-BB中剂量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到(0.05cm2±0.06cm2)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0.23cm2±0.22cm2)和空白对照组(0.22 cm2±0.25cm2),伤后7d rh PDGF-BB中剂量治疗组伤腔容积减小到(0.02ml±0.02ml)也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0.06 ml±0.03 ml)和空白对照组(0.07ml±0.05 ml).结论:rhPDGF-BB对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表现在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毛细血管胚芽形成与再上皮化.rhPDGF-BB的三种不同剂量中,以中剂量(7.0μg/cm2)组表现出促创面修复作用为明显.

  • 活性软组织覆盖物MEBO 治疗ⅢB级开放性骨折创面病例报告

    作者:彭爱勇

    车祸中由于脱套伤、组织缺失导致的全层皮肤缺损非常常见,是骨科治疗的难点.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湿润烧伤膏(MEBO) 作为活性软组织覆盖物培养骨折创面肉芽组织,然后再用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MEBT/ MEBO) 中的微粒皮种植术培养微粒皮,实现创面愈合.此疗法优点如下:1.有效避免骨暴露和长期换药引起的创面感染; 2.手术创伤小、风险低、操作简便; 3.仅使用少量皮源即可实现大面积创面封闭; 4.供皮区创面愈合后无功能障碍; 5.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6.创面愈合后皮肤外观及功能良好.

  • 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毛囊同时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蔡霞;曹谊林

    我们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修复全层皮肤缺损时,除移植自体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外[1],同时移植自体毛囊,在组织工程化皮肤中增加了毛囊成分,使其与正常皮肤更加接近.

  • "双风筝"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叶祥柏;夏来启;石东文;沈运彪;王锡华;李金玺;李友良

    面部中小面积的全层皮肤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有皮片移植、局部皮瓣和远位皮瓣移植,因面部是人体的外露部位,美学要求高,选择一种修复后缀痕不明显、色素沉着轻、肤色接近于正常组织的方法为理想.自2002年12月以来,我们应用"双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因色素痣、基底细胞癌、鳞癌和瘢痕等病变切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大鼠全层皮肤缺损耐受与自然修复的研究

    作者:杨文;丁运萍;刘学旭

    目的 观察大鼠对全层皮肤缺损面积的耐受程度,以及不同损伤面积创口自然修复情况.方法 采用手术切割法,在大鼠背部切除占动物体表面积分别为:6.40%、8.00%、10.00%、12.50%和15.63%的全层皮肤,造成全层皮肤损伤模型.从动物的体质量、创面愈合时间和死亡率等方面评价大鼠对全层皮肤缺损面积耐受情况.结果 损伤面积越大,体质量下降越明显,下降持续时间越长;损伤面积占体表面积的LD50为10.46%;损伤面积从小到大(除15.63%组动物全部死亡外)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8.22 d、38.63 d、56.40 d和63.50 d.结论 大鼠全层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创面占体表面积6.40%是安全的,创面占体表面积的LD50是10.46%;小于体表面积的8.00%的创面自然修复时间在30 d左右,占体表面积10.00% ~ 12.50%的创面缺损自然修复时间在60 d左右.

  • 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创伤258例

    作者:于年强;姜海英

    我院1993年将湿润烧伤膏应用于皮肤创面,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笔者自1993年7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较大面积皮肤创伤258例,男187例,女71例;年龄8~66岁,平均29岁.其中仅皮肤擦伤或经过清创缝合后无全层皮肤缺损者127例,全层皮肤缺损≤5cm×5cm 51例,全层皮肤缺损≤10cm×10cm 46例,全层皮肤缺损》10cm×10cm 34例均不同程度合并其他器官损伤.有糖尿病史者11例.

  • 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类人工真皮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英林;王欣

    工程组织构建的关键因素:细胞、支架、生长因子.其中鉴定和分离既能在临床上存活又能适用于组织工程的细胞是目前组织工程面临的问题之一[1].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于中胚层,广泛存在全身各种组织中,经诱导后具有多向分化和相互转化的潜能[2,3],本实验拟以M SCs为种子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后种植于壳多糖基质网架上,用此构建人工类真皮修复皮肤损伤,为用生物学方法治疗皮肤损伤寻找一种新途径.

  • 人工真皮促进全层皮肤及附属器再生的研究

    作者:陈江海;赵晓博;薛航;周攀;王锟;艾方兴;翁雨雄

    目的 探索人工真皮在修复全层皮肤组织缺损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引导皮肤附属器再生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于SD大鼠背侧皮肤作二3cm×3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实验组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对照组采用硅胶膜覆盖创面.术后2周及4周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毛发再生情况,并在此时间点取材后进行HE以及Masson染色,于镜下检测皮肤相关附属器的再生现象.同时采用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渗核试验了解创面愈合区域组织是否来源于细胞分裂增殖.结果 实验组创面在2周及4周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小,实验组在4周时可见创面愈合区域有毛发生长现象.HE及Masson染色显示新生皮肤区域有毛囊及皮脂腺再生现象.BrdU试验显示实验组中新生皮肤区域的上皮组织、毛囊及皮脂腺内含有大量的BrdU阳性细胞,这也说明了上述组织内的细胞来源于分裂增殖.结论 人工真皮在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过程中能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不仅能诱导上皮组织的再生,而且能够通过引导皮肤附属器干细胞/前体细胞迁移、增殖及分化达到促进皮肤附属器再生的效果.这一发现将为组织修复以及皮肤器官再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使用兔进行创面愈合实验研究的体会

    作者:孙同柱;付小兵;陈伟;孙晓庆;杨银辉;赵志力

    近3年来,我们先后使用成年大耳白兔进行了多种外用药物促进兔背部皮肤烫伤或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共使用兔64只.实验效果满意,实验当中,也出现了极少数失败的案例.为大限度地使实验顺利开展,提高实验效率,我们总结了自己的一些实验实施体会,以期对同行们有所裨益.

  • 应用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复合皮肤及移植实验

    作者:林尊文;刘德伍;毛远桂

    目的 探讨应用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复合皮肤修复全层缺损皮肤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白兔18只,在每只兔背上用常规手术方法切去3个大小相同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面积约2 cm×2 cm.将经处理的脱细胞真皮(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制成复合皮肤.实验分A、B、C3组,A组移植复合皮肤;B组移植脱细胞真皮;C组用油纱布敷盖创面.观察各组移植后1~3周内创面愈合、肉芽组织生长及上皮化等情况,并进行创面组织HE染色.结果 术后A、B、C3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6±1.1)、(18.3±1.2)、(23.0±1.4)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创面标本HE染色观察:A组创面已上皮化,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胶原合成增多,肉芽组织形成丰富;B、C组创面上皮化不全,仍可见许多炎性细胞,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数量不如A组.结论 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脱细胞真皮构建复合皮肤,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及创面上皮化,可用于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左金华;杨佑成;李武修;吴淑华;马云;吕增华;韩兆东;邢月利

    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了解ADM的生物学特点.方法:在Wistar大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异体ADM;分别于术后1、2、3、4周大体观察ADM表面情况,取标本作HE染色,光镜观察,并进行血管计数检查.结果:成纤维细胞伴随血管自创底逐渐向ADM内生长,于术后2周血管浸润ADM全层.整个观察过程均无明显炎细胞浸润,ADM中胶原网架结构仍然保留.结论: ADM支持成纤维细胞浸润、血管再生,血管化过程约在2周内完成,异体移植后亦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

    作者:孙传伟;陈华德;卞徽宁;郑少逸;刘族安;赖文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ADSCs)移植在全层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25只SD大鼠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移植胶原膜(胶原膜组)、ADSCs+胶原膜( ADSCs+胶原膜组)后覆盖异体SD大鼠皮肤及直接以异体SD大鼠皮肤覆盖(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创口的愈合速度,并通过愈合皮肤抗拉力实验、HE染色、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愈合后皮肤的抗拉性、组织学改变及ADSCs的表达。结果 ADSCs及胶原膜对大鼠一般情况无明显影响;ADSCs+胶原膜组创面愈合率为(94.24±3.13)%,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84.57±2.42)%及胶原膜组的(84.72±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SCs+胶原膜组皮肤的大拉力、弹性位移和拉伸率与空白对照组及胶原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DSCs+胶原膜组皮肤真皮层中存在大量类似于正常皮肤的毛囊结构;在ADSCs+胶原膜组愈合创面皮肤组织中可追踪到雄性大鼠来源细胞的阳性表达。结论 ADSCs能促进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

  • 同基因细胞源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董丽;马绍英;徐勇杰;张育敏;王旭昇;李宝兴

    目的 利用近交系大鼠实验模型评价同基因细胞源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取近交系F344大鼠乳鼠皮肤,采用Dispase-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培养表皮细胞;取SD大鼠皮肤,按照高渗盐-SDS-胰蛋白酶化学处理法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依次利用浸没式培养和气液分离培养法将第2代表皮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取4~5周龄近交系F344大鼠36只,于大鼠背部两侧对称制备全层皮肤缺损,缺损面积为预实验确定的1.5 cm×1.5 cm.将72个创面随机分为3组(n=24),两侧移植不同修复材料:实验组移植组织工程皮肤、阴性对照组移植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阳性对照组移植自体全层皮肤(非原位移植).术后行大体观察、皮片成活率、创面收缩率测量及组织学观察,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4周创面可达到Ⅰ期愈合,与周围组织紧密连接,外观接近周围正常皮肤.术后4周,阴性对照组皮片成活率为0;实验组为62.5%( 15/24),与阳性对照组91.7% (22/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9,P=0.016).术后4周,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创面收缩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术后1周有轻微炎性反应;术后2周真皮层小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表皮层逐渐分化成熟;术后4周时伴随新生胶原纤维沉积,移植物真皮层出现胶原改建.结论 同基因细胞源组织工程皮肤能够有效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在防止创面收缩和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均可达到类似于自体全层皮肤移植的效果.

  • 自体BMSCs复合胶原膜修复猪全层皮肤缺损

    作者:何丽娟;刘大庆;白慈贤;闫迎军;管利东;裴雪涛

    目的 探讨自体BMSCs与胶原膜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小型香猪全层皮肤缺损,为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4只贵州小型香猪骨髓各20 mL培养BMSCs,传至第3代.取新鲜牛肌腱通过化学交联的方法制备成直径为5 cm的圆形Ⅰ型胶原膜.将密度为2×107个/mL第3代BMSCs用DAPI标记后种植到Ⅰ型胶原膜上孵育24 h,制备组织工程皮肤.在猪背部正中线两侧分别由前向后切取5个直径5 cm、深达筋膜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两组(n=10).对照组行单纯Ⅰ型胶原膜修复,实验组行组织工程皮肤修复.于术后3、8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取材行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并于术后3周对实验组行荧光显微镜及糖原染色观察.结果 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3周对照组创面约40%皮肤发黑、结痂、坏死,8周时仍见坏死组织且瘢痕挛缩明显;术后3周实验组创面皮肤成活,无明显瘢痕形成,8周创面愈合良好;两组创面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术后3周对照组可见肉芽组织增生,无表皮层覆盖:实验组具有良好的表皮和真皮结构,糖原染色可见基底膜呈完整连续深红染色.术后8周两组均形成正常皮肤样结构.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周对照组真皮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未见表皮超微结构;实验组可见大量表皮细胞并以桥粒相连,表皮基底细胞与基膜以半桥粒连接:真皮层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以及细胞外大量胶原微纤维沉积,可见内皮细胞形成的毛细血管.术后3周实验组荧光显微镜观察,带有DAPI标记的BMSCs定位于重建的表皮和真皮组织中,表皮主要定位于基底膜附近,真皮层可见大量荧光标记的BMSCs.结论 以自体BMSCs为种子细胞与胶原膜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可有效修复猪全层皮肤缺损,有望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

  • 猪小肠粘膜下层治疗兔背部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少云;吴迪;张丽;武术;李世和;董坚

    目的 运用猪小肠粘膜下层治疗日本大耳兔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方法 将冻干、灭菌过的SIS膜水合后覆盖日本大耳兔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术后1周、2周、1月观察缺损皮肤修复的情况.结果 猪小肠粘膜下层治疗治疗日本大耳兔背部全层皮肤缺损疗效满意(P<0.05).结论 猪小肠粘膜下层可作为治疗皮肤缺损的支架材料.

  • 双侧脐旁皮瓣修复电烧伤后腹壁洞穿性缺损一例

    作者:计鹏;陶克;胡大海;梁敏;杨崇智;胡晓龙;韩勇彬

    1 病例介绍患儿,男性,6岁,腹部被10kV高压电击伤,伤后48h入院.查体:脐上1cm处大约有3%Ⅳ度创面,大部分创面腹壁全层皮肤呈焦痂(图1).腹部B超报告腹部有少量积气.伤后3天在全麻下行腹部焦痂切除,术中见:腹壁全层皮肤缺损,大小为22cm×18cm,腹膜部分缺损,肠内容物部分疝出(图2).术中缝合裂开的腹膜,用双侧肋间肌瓣与残留的腹直肌缝合,覆盖腹膜上加强腹壁.设计下腹部双侧脐旁皮瓣,转移后与周围正常组织拉拢缝合,覆盖肌瓣上完成上腹部创面修复(图3).下腹部供皮瓣区继发创面中厚植皮.术后患儿腹部皮瓣无坏死,饮食恢复较快,未出现腹壁疝及肠粘连症状.伤后60天患儿痊愈出院(图4).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