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扣带素--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新靶点

    作者:张金珠;丛馨

    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顶端的紧密连接是构成旁细胞屏障的重要结构。紧密连接由跨膜蛋白和胞浆蛋白组成,其中胞浆蛋白作为桥梁连接跨膜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因此在决定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关于血管内皮中特异性表达的重要胞浆蛋白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扣带素(cingulin)是1988年发现的一种紧密连接胞浆蛋白,已有研究表明 cingulin 在上皮细胞中参与调控紧密连接跨膜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的增殖能力。然而,cingulin 在血管内皮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作者首先使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到人皮肤、脑和肺组织的血管内皮上存在 cingulin 特异性的表达,其与经典的紧密连接粘连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存在共定位。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过表达 cingulin 可增加紧密连接链的长度,增加跨内皮细胞电阻值,并降低分子量为376 Da 和70000 Da 荧光示踪分子的通透性;而在敲低 cingulin的小鼠内皮细胞中,低分子量荧光示踪分子的通透性显著增加,这提示 cingulin 可经促进紧密连接的形成进而增强内皮细胞的旁细胞屏障功能。进一步,作者在 cingulin 敲除小鼠中通过尾静脉注射生物素(作为旁细胞途径示踪分子)后发现,菱形窝下缘后区的神经元以及浦肯野细胞均呈现生物素阳性染色,提示在这些部位的血脑屏障受到了破坏。以上结果表明,cin-gulin 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其机制与调节紧密连接结构的形成和稳定性有关,这为将来治疗脑和外周器官的血管渗透综合症提供了新思路。

  • 脑损伤后神经元自噬水平对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俊玲;张弘翱;崔颖;李冉;赵曼曼;江小华;田艳霞;崔建忠

    目的::神经网络的破坏是创伤性脑损伤( TBI, traumatic brain injury)后造成神经病理损伤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弥补神经功能损伤,神经网络重建其拓扑结构,新的细胞间连接形成,将受损脑区的功能重新分配到完整脑区。有报道表明,辛伐他汀可以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突出芽,介导该现象的可能通路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以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腺瘤性结肠息肉病( GSK-3β/APC)通路,上述通路激活后都可以加速自噬。我们设计实验的目的在于在脑损伤后,通过药物加强自噬的表达,是否可以改善神经网络的重建,是否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实验选取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外力打击,造成弥漫性脑损伤模型,通过给予自噬的激动剂辛伐他汀和抑制剂氯喹,调节损伤后神经细胞内的自噬水平,对于损伤后神经系统的修复,通过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行为学参数进行评估。结果:在脑损伤后,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突触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蛋白95( PSD-95,postsynaptic density-95 protein)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有较高的表达,在整个实验进程中,自噬都有较高的表达。给予氯喹,会使大鼠神经功能的回复变差。结论:辛伐他汀有可能是通过激活自噬相关的通路来加强脑损伤后大鼠神经网络的可塑性,进而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

  • 不含钙镁离子操作液在胚胎种植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舒益民;庄广伦;徐艳文;方丛;张敏芳

    自1990年第1例经种植前遗传学诊断的婴儿成功分娩[l]以来,种植前遗传学诊断在遗传性疾病和染色体疾病诊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种植前胚胎所能提供的遗传物质很少,如何在尽量不影响胚胎发育潜能的前提下,有效地获得足够的遗传物质用于诊断,是影响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成功率的重要问题.人类胚胎活检多在6~10细胞期进行,此时部分卵裂球之间已有细胞间连接而给活检操作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将不含钙镁离子的操作液应用于胚胎活检,观察其对活检结果及活检后胚胎继续发育的影响.

  • 自噬相关蛋白在自噬与凋亡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翟海程;宋锦宁

    上世纪中叶,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两种与细胞命运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自噬与凋亡被发现并命名,它们同时参与细胞损伤时的应激反应,并受到基因的严格调控.凋亡现象是多细胞生物面对生理或病理刺激时介导异常或不需要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过程,表现为细胞间连接消失、细胞体积缩小、胞质密度增加、线粒体通透性改变、核质浓缩、核膜核仁破碎、DNA降解、终分隔为几个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所吞噬,整个过程以线粒体通透性改变、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参与、凋亡小体形成为特征.

  • iPSCs定向分化的内耳毛细胞与支持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翠翠;陈建玲;唐子华;邱世伟;张翠;李亮;郭维维;杨仕明;王金福

    目的 利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内耳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探究这两种体外诱导分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首先,利用细胞单层贴壁两步诱导法将三株iPS细胞(野生株、MYO7A缺陷株、MYO7A校正株)向内耳祖细胞及内耳毛细胞诱导分化,探究iPSCs定向分化内耳毛细胞的过程中是否有支持细胞的产生;其次,通过细胞免疫化学的方法探究体外分化的内耳毛细胞和支持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后,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上皮样内耳祖细胞以圆窗膜穿刺的方法移植到白化荣昌猪的内耳中观察分析移植细胞在体内的迁移、分化以及在体内形成的联系.结果 三株iPS细胞诱导分化为内耳毛细胞的过程中均有一部分细胞分化为支持细胞;对分化细胞进行E-cadherin、N-cadherin和ZO-1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E-cadherin、N-cadherin和ZO-1在支持细胞-支持细胞连接和支持细胞-毛细胞连接间都有表达;移植4周后,耳蜗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三株不同来源的移植细胞均有少量细胞成功迁移到了毛细胞受损部位—柯底氏器,并表达毛细胞标志性蛋白MYO7A.移植细胞之间以及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有E-cadherin、N-cadherin和ZO-1的表达.结论 iPSCs诱导分化的内耳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在体内、外均能形成钙粘连接和紧密连接.这些研究结果对毛细胞取代法治疗耳聋策略的完善与发展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 血管内皮的通透性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谭晓燕

    在正常情况下,内皮细胞通过细胞间连接等结构严格限制血液中生物大分子的通过而发挥其屏障作用[1],但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即细胞间缝隙形成等,使血液中的生物大分子通过,进入内皮下组织或组织间隙.

  • 浦肯野纤维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怀娜

    浦肯野纤维是心脏传导系统的后分支,在心内膜下交织成网,再通过特殊的连接方式与普通心室肌细胞相连,主要功能是迅速将电活动传导至整个心室.浦肯野纤维的结构及功能对心脏兴奋冲动的传导至关重要,其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可引起电冲动的传导异常,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目前,许多研究表明,浦肯野纤维细胞结构及功能在分子水平的改变(如基因调控异常、细胞间连接蛋白及跨膜离子流的改变)可导致心律失常.该文就浦肯野纤维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培养细胞缝隙连结细胞间通讯功能的测定

    作者:毛国根;傅一提;叶少菁

    缝隙连结是机体多数细胞间连接的通道。细胞间通过缝隙连结形成电偶联和(或)代谢偶联,产生细胞间通讯,即缝隙连结细胞间通讯( 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 ) 。GJIC与细胞生长调控及癌变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有多种技术途径用于功能性GJIC的研究。已经报道的技术有:电偶联、经过放射性代谢物移转的代谢协同、基因突变所致的代谢协同、刮除负载(scrape loading)染料传递、微注射荧光染料传递(microinjection and dye transfer assay, MDTA ),以及荧光光漂白再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技术[1]。我们就近年来本学科常用的MDTA法和新近开发的FRAP法对正常的和十四酰基咐拜醇酯(TPA)作用的体外培养中国仓鼠肺成纤维(CHL)细胞单层GJIC功能进行测定,并作量化比较。

  • 间隙连接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

    作者:黄燕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细胞间连接的一种,介导细胞间电信号直接传递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亲水性物质交换,如细胞内的代谢产物、第二信使cAMP、cGMP、Ca2+、1,4,5-三磷酸肌醇等.

  • 犬脐血干细胞肌源性诱导分化移植对细胞间连接的影响

    作者:万军;梅举;马金本;马南;单根法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后移植入心肌缺血组织,可以通过与宿主细胞建立联系来修复取代缺血心肌组织.目的:对犬脐血干细胞进行肌源性诱导,观察其植入后与宿主细胞间的连接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7/2007-10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接近足月的妊娠杂种犬2只,用于分离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年杂种犬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18只/组.方法:取传至第4代的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lacZ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转染,继续培养3 d后,行10 μmol/L5-氮杂胞苷肌源性诱导,常规培养3周.两组犬均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细胞移植组经冠状动脉和局部注射将2 mL细胞悬液(约107个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梗死区,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移植后2,4,8周取材制备心肌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间连接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转染、肌源性诱导分化情况,移植细胞与宿主心肌细胞的细胞间连接情况.结果:转染72 h后大部分细胞表达LacZ基因,并合成半乳糖苷酶,X-gal染色呈蓝色.5-aza诱导3周后,脐血干细胞α-Actin(+),Desmin(+),Connexin43(+),而诱导前均呈阴性.移植后第8周,心肌切片中移植细胞和宿主心肌相连处可形成连接,连接处可见cadherin和connexin43绿色荧光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仅表达cadherin和connexin43,未见带红色荧光的移植细胞.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移植后能与宿主心肌可能形成有效连接,从而具有通讯联系.

  • 冀南地区胃癌组织中 Claudin-7、MT1-MM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苗杰;许欣;宋小昕;聂红峰;霍志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河北南部更是高发,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进展期,预后较差。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表层细胞间的连接,具有调节上皮细胞极性和分化的重要作用。细胞间连接的结构异常以及伴随发生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细胞的分离和脱落,从而形成浸润和转移。浸润和转移是胃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癌细胞在转移形成之前,要多次穿过基底膜才能完成浸润,因此基底膜的完整性和酶对基质的降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Claudin 蛋白是构成紧密连接的重要的跨膜糖蛋白,能够维持细胞的黏附和极性。Claudin7是其家族的一员,其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1]。MT1-MMP 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MMPs)的一员,可以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肿瘤的演进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联合检测 Claudin-7、MT1-MMP 蛋白在冀南地区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该地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及意义。

  • 胶质瘤对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连接的影响

    作者:陈祎招;徐如祥;杨志林;徐宗俊;杜谋选;姜晓丹;蔡颖谦

    目的:探索胶质瘤细胞对血脑屏障细胞间连接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内皮细胞与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采用银染的方法探索胶质瘤细胞对其中内皮细胞间连接的作用并运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胶质瘤细胞作用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胶质瘤细胞的直接作用过程中,血脑屏障细胞间连接的完整性受到明显破坏,内皮细胞ZO-1表达水平降低;在其间接作用过程中,两者变化不明显.结论:胶质瘤细胞的直接浸润可以破坏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连接,而其间接作用则不能完全破坏.胶质瘤细胞对内皮细胞ZO-1表达的影响是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连接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

  •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作者:潘珏;瞿介明;何礼贤

    内皮细胞掌管血管对血浆蛋白和循环细胞通透性,此功能是通过细胞内和细胞旁的通透途径实现的.细胞内通透途径是通过复杂的囊泡系统实现循环蛋白的转运,而细胞旁通透途径是通过细胞间连接的特殊黏附分子和内皮细胞的收缩实现的[1].目前尚未知这两种途径有何相互联系.已知在内皮细胞连接处聚集着许多黏附分子,尽管血管内皮细胞的类型各不相同,但总能区分两种类型的连接结构即黏附连接(AJ)和紧密连接(TJ).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endothelial cell cadherin;VE-cadherin;VECD),又名CD144,Cadherin-5,是AJ连接的主要黏附分子,是维持血管内皮细胞极性和完整性必不可少的内皮细胞特异性钙黏蛋白,以下对其在内皮细胞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氯吡格雷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姜宗丹;张振玉;汪志兵;张弓羽;何帮顺;王书奎

    氯吡格雷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但其对胃肠道的损伤引起了广泛关注.紧密连接蛋白是细胞间连接的一个重要形式,由Claudin蛋白、Occludin蛋白、JAM、ZOs等结构蛋白及各类连接蛋白分子组成,Occludin蛋白是先被分离出来的紧密连接蛋白跨膜蛋白,也是紧密连接蛋白中重要的结构蛋白.

  • 粘蛋白1、核因子-κB与E-钙粘附素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伟;满晓华;高军;龚燕芳;李兆申

    E-钙粘附素(E-cadherin,E-cad)是一个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由其介导的细胞间粘附力下降是肿瘤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前提条件.粘蛋白(MUC)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能通过抑制E-cad蛋白表达导致细胞间连接的破坏,促进肿瘤浸润转移[2].

  • 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建昌;蒋文平;吾柏铭

    心肌梗死(MI)的治疗在过去的二十年有了巨大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些方法虽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心衰)的症状,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但不能使已坏死的心肌再生.心肌组织缺乏干细胞,成熟的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因此,成熟的心肌组织在缺血损伤后不具备有效的再生能力.MI导致细胞丢失和瘢痕组织形成是影响心脏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MI后心衰的病理基础.心脏移植虽能取代受损心脏,但供体来源少,费用昂贵,临床上很难推广.近年来,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实现了体外细胞的培养,并通过移植技术将培养的细胞移入缺血损伤的心肌组织中,并生存增殖,甚至形成细胞间连接,替代坏死的心肌,从而改善心脏功能.这种细胞移植方法也被称为细胞心肌成形术,本文对细胞移植应用于MI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 缝隙连接在心房颤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徐会圃;冯义柏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又称为间隙连接或通讯连接,是哺乳动物体内多种细胞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胞间通道.心肌的同步收缩功能需要细胞GJ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心肌细胞通过GJ传递离子、小分子代谢物和次级信息等,并为心肌细胞提供了低电阻传递途径,使其活动协调一致.由于细胞GJ的种类、大小、在细胞表面分布模式等的不同,细胞间连接通道的生物、物理特性也不同.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有关房颤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折返机制在房颤发生与持续中的作用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GJ的重新分布和密度的改变可导致传导速度和各向异性传导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心律失常的折返环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 硫酸软骨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细胞连接的作用

    作者:何忠野;郭仁宣;谢成耀;刘楠

    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生的早期阶段氧自由基损伤细胞连接结构引起胰腺组织水肿.外源性硫酸软骨素(CS)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ANP大鼠胰腺细胞损伤及胰腺水肿.本研究旨在探讨硫酸软骨素稳定ANP大鼠胰腺细胞间连接,减轻胰腺间质水肿的作用机制.

  • 上皮间质转化在肝脏再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劲扬;丁义涛

    肝脏内细胞组分主要包括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上皮细胞有以下特征:较强的细胞间连接、角蛋白骨架、典型的细胞极性.相反,间质细胞胞间连接较少甚至缺如,其细胞骨架由中间丝搭建,没有明确的极性.然而,两种细胞体内或体外中均有一定程度的相互转化,其中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被称为上皮间质转化(EMT),间质细胞向上皮细胞转化为间质上皮转化(MET)[1].

  • 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F-actin和VE-cadherin细胞定位和结构的影响

    作者:宋力;黄巧冰

    目 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通过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F-actin和VE-ca dherin的细胞定位和结构变化,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LPS对内皮细胞的直接作用.方法:将EVC304细胞以1×108/L接种在微孔小皿上,培养至单层铺满皿底开始实验.对VE-cadherin的观察分为正常组、VE-cadherin一抗阴性对照组和LPS l00、200、300、400、500 μg/L刺激组 .LPS各组先用不同浓度的LPS直接刺激细胞30 min,PBS洗3次,2%多聚甲醛固定20 min, 加一抗(Goatpolyclonal l∶100)4℃2 h,而后加VE-cadherin荧光二抗(Rabbit-Anti-Goat-FITC l∶200)4℃ 1 h,PBS洗3次共10 min(避光);对F-actin观察组,先用2%的多聚甲醛、0. 5 %TritonX-100混合PBS液固定和膜打孔20 min、洗涤,罗丹明-鬼笔环肽(2×103 U/ L)染色40 min,P BS洗3次,后用NikonTE300荧光倒置显微镜镜检,Kodak 200胶卷照相.结果:[ HTSS〗1.VE-cadherin的变化:正常组可见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处染色轮廓清晰,可见膜内侧有较弱的染色, 胞浆无染色;低浓度的LPS(100、200 μg/L)对VE-cadherln的细胞分布没有明显影响;300 、400、500 μg/L LPS组可看到细胞间紧密连接处染色明显减少,部分视野细胞回缩,有明显的细胞间隙形成,膜内侧有较强的染色;一抗阴性对照组没有染色.2.F-actin的变化:正常组F-actin主要分布在细胞的周边,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细胞间连接紧密,没有间隙形成;低浓度的LPS(100、200 μg/L)对F-actin的分布及重组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的LPS(3 00、400、500 μg/L)刺激后,内皮细胞周边的F-actin基本消失,出现明显的应力纤维(变粗、变短、紊乱,排列呈明显的极向分布),可见伪足,并伴随细胞间缝隙形成.讨论: LPS(脂多糖)是内毒素的活性成分,作用于细胞的机制很复杂,此前众多学者对LPS作用于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LPS直接对内皮细胞刺激的情况下,真正从形态学的角度着手的很少.本实验从形态学入手,结果表明,LPS在体外高浓度的(大于300 μg/L) 直接刺激下,引起骨架蛋白的重组和细胞内的重新分布,具体表现为F-actin排列紊乱,可见伪足,进而细胞间隙形成:VE-cadherin染色部分缺失是细胞间隙形成的直接证据.结论 :高浓度的LPS(大于300 μg/L)通过某种途径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可影响F-actin和VE-c adherin的重组和细胞内分布.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