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降钙素原对腹部创伤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病情预后的意义

    作者:徐晓燕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对于腹部创伤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病情预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腹部创伤患者140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腹腔感染分为单纯腹部外伤组(单纯组)60例与腹部外伤合并腹腔感染组(腹腔感染组)80例。依据患者2周内生存情况将腹腔感染组分为存活亚组57例和病死亚组23例。入院第1、3、5天,外周静脉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比较各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意义。并记录当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比较病死组患者血清PCT与SOFA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腹部外伤合并腹腔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腹部外伤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第1、3、5天,单纯组血清降钙素原呈显著下降变化,而腹腔感染组呈缓慢下降趋势,单纯组72 h内血清降钙素原变化幅度大于腹腔感染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入院第1、3、5天患者血清PCT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存活组呈显著下降变化,同时间点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院第1、3、5天血清PCT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1=0.421,r2=0.761,r3=0.836,P<0.01)。结论动态观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有助于提高急性腹部外伤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入院后第3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相关性好。

  • 腹腔化脓性感染68例的病因分析和治疗结果

    作者:黄少云

    通过对68例腹腔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例的病因分析、临床治疗观察.因腹腔急性炎变、腹腔脏器穿孔、腹腔逆行感染等致腹腔急性化脓性感染,往往由初诊时没有高度重视或因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致.本组68例均因病程过长而致,终通过手术治疗而治愈.提示在临床中对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既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力,又要客观科学地遵循医学规律,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临床治愈率.

  •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肖华;欧阳永忠;汤明;唐卫;潘曙光;尹彬;罗威;权虎;邱晓昕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行胃癌根治术的479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腹腔感染分为腹腔感染组32例(6.68%)和对照组447例(93.32%).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存在合并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病理分期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年龄较大、术前淋巴细胞计数较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较低、术前白蛋白水平较低,而且手术时间较长[(59±10)比(53±11)岁,(1.4±0.7)×109/L比(1.7±0.6)×109/L,(108±28)比(117±24) g/L,(34±6)比(37±5) g/L,(244 ±43)比(216±45) min,均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既往有腹部手术史、体质指数>25 kg/m2、术前存在合并症、糖尿病、胃癌并发症、淋巴细胞计数< 1.5×109/L、术前血红蛋白<100 g/L、术前白蛋白<30g/L、腹水、围术期输血、全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和手术时间> 240 min 13个因素与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相关(均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中联合脏器切除(OR=3.64,95% CI:1.39 ~9.55),体质指数>25 kg/m2(0R=3.04,95%CI:1.17 ~7.92),糖尿病(OR =3.41,95% CI:1.05~ 11.09)和围术期输血(OR =2.24,95% CI:1.02 ~5.13)是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上述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或许可以降低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生存率.

  •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性及质粒介导耐药机制

    作者:王明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上升迅速.研究发现,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主要为靶位改变及主动外排,两者均为染色体介导,近年发现了与前两者完全不同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且在越来越多的临床菌株中得以证实.

  • 腹部包块的诊断心得

    作者:王生

    (一)腹部包块常见的类型和病因1.肿瘤性包块 根据肿瘤的形态学特性和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有实性和囊性之分.恶性肿瘤表面欠光滑,边界不清,质地坚硬,活动度差.2.炎症性包块 炎症性包块由腹腔感染引起,炎症局限后形成.患者有明确的腹部感染病史.如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结核等.

  • 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10例诊治分析

    作者:蔡嘉斌

    急性阑尾炎为小儿常见急腹症,由于小儿阑尾的生理解剖特点,阑尾炎很容易短时间内造成阑尾穿孔、腹膜炎,而产生一系列的腹内并发症存在.肠粘连是腹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以影响患者一生.一旦腹腔感染重、操作广泛,术后很容易引起粘连性肠梗阻,严重者再次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EPIIO)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常误造成再次手术,引发更大的创伤及并发症.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集了我院因急性阑尾炎术后导致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0例,并做分析.

  •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利福霉素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俞亚萍;王晶欣;杨孝亲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拜复乐;规格为250m l;莫西沙星0.4g与氯化钠2.0g)适用于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复杂腹腔感染,是具有广谱活性和杀菌作用的喹诺酮类抗菌素。利福霉素钠注射液(规格为5m l:0.25g)性状为暗红色的澄清液体,适用于结核杆菌感染的疾病和重症感染的联合治疗。我科在治疗1例结核性腹膜炎病人中,静脉点滴完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50m l后更换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利福霉素钠0.5g时输液管内产生暗红色沉淀,立即停止输液,予更换输液器后输注正常,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未发生输液不良反应。

  • CAPD合并腹膜炎36例次的临床分析

    作者:沙小冷

    自从腹膜透析(PD)技术进入临床以来,腹膜炎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合并症,影响透析疗效和病死率.本文收集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合并腹腔感染共36例次,现将CAPD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与透析装置的关系分析如下.

  • 大承气颗粒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林;靳珠华;林秀珍

    腹腔感染及内毒素血症时,需氧生物细胞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破坏细胞膜及溶酶体膜,经脂质过氧化作用引起多脏器的细胞损伤,因此清除过多的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在急腹症的救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大承气汤是<伤寒论>中重要方剂之一,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4味中药组成,功擅通胃结,救胃阴,承顺胃气之下行,散结通便,临床用于急腹症的治疗.为进一步完善大承气汤通里攻下作用的机制,本文观察了大承气颗粒对腹膜炎大鼠血液及肝脏、肠组织中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

  • 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失衡与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傅强;崔乃强;喻文立

    目的 研究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变化及与肠通透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根据4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入院1 d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为轻型(8~10 分,13例);中型(11~15分,17例);重型(16~20分,10例);极重型(≥21分,6例)4组.按治疗指南采用统一综合疗法,观察入院1、3、7 d的APACHEⅡ评分,外周血内毒素(ET)、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Treg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并统计患者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天数及28 d病死率.结果 46例患者平均住SICU(11.06±5.40)d;28 d病死率为13.04%,重型、极重型患者28 d病死率较轻、中型显著增加(P均<0.05).轻型、中型患者尿L/M比值及ET在7 d内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重型以上患者则先有下降,7 d又升高.轻型、中型患者HLA-DR表达呈升高趋势;重型以上患者HLA-DR抗原表达则减少,Treg水平增高(P<0.05或P<0.01),且1、3、7 d L/M比值与Treg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9,0.870,0.910,P均<0.01].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时出现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及其引发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并引发严重免疫失衡,7 d内轻型患者肠道及免疫功能有所恢复,但中型患者已出现下降趋势,重型患者肠道及免疫功能出现明显障碍并不断加重,而极重型患者肠道及免疫功能始终处于严重抑制状态,感染难以控制,同时导致肠道以外的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形成并加重MODS.

  • 氯胺酮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小鼠死亡率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吴洁莹;杨皓庄;张穗梅;颜亮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 KT)对腹腔感染小鼠死亡率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盲肠结扎并穿孔(CLP)制作腹腔感染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KT(CLP加KT)组、阴性对照(CLP加戊巴比妥钠)组.KT组经肌肉注射不同剂量K T,观察1周内死亡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α含量.结果:KT 50 mg/kg、每日3次时,小鼠死亡率低,且注射KT能够降低CLP 小鼠血浆TNF-α含量.结论:一定剂量的KT可以降低腹腔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并抑制血浆TNF-α浓度的增加,减轻严重感染导致的机体损伤.

  • 丙酮酸乙酯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过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

    作者:李锟;吴承堂;丘雪红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黏膜过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腹腔感染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腹腔感染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术(CLP)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治疗组行CLP后皮下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每8 h 1次;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各组于术后24 h和48 h分别取小肠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记录小肠黏膜病理损伤分级,同时检测小肠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小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术后24 h和48 h腹腔感染组血清和小肠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67,P<0.05);治疗组较腹腔感染组小肠黏膜病理性损害明显减轻,病理分级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组血清MDA和小肠MPO水平均明显低于腹腔感染组(P均<0.05).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时过氧化损伤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丙酮酸乙酯具有减轻大鼠肠黏膜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 严重腹腔感染时肠上皮细胞PCNA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吴承堂;郑永波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时肠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感染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术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分别于术后1、2和4 d每组剖杀10只,取空肠、回肠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指数.结果对照组回肠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整齐,大小较一致;感染组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排列不整齐,术后4 d尤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术后1 d、2 d PCNA指数均明显增高(P均<0.01);组内不同时间比较,术后1 d高,以后逐渐下降(P均<0.01).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早期肠上皮细胞PCNA指数增高,提示PCNA表达与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 严重腹腔感染时小肠隐窝中Tcf-4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吴承堂;刘晋峰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腹腔感染时T细胞因子4(Tcf-4)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后12、24和48 h组,每组10只.应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隐窝Tcf-4阳性细胞及Tcf-4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鼠肠黏膜隐窝底部细胞中Tcf-4仅有微弱表达,而CLP后12 h肠黏膜隐窝底部细胞中Tcf-4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24 h达峰值,至48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19±0.01)比较,CLP后12 h Tcf-4 mRNA明显上升(0.21±0.01,P<0.01),至24 h达峰值(0.28±0.02,P<0.01),随后逐渐下降,到48 h(0.20±0.01)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可诱导Tcf-4表达,提示Tcf-4可能与肠上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

  • 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黏膜上皮的保护作用

    作者:任永锋;吴承堂;刘晋峰;罗育其;廖康雄

    目的 探讨L-精氨酸(L-Arg)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上皮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严重腹腔感染动物模型.L-Arg组于CLP后腹腔注射盐酸L-Arg(300 mg/k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后24 h采血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结果 CLP后大鼠均出现小肠黏膜病理损害,L-Arg组小肠黏膜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3.4±0.6)与模型组(4.1±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Arg组血清NO水平[(76.1±26.2)μmol/L]虽低于模型组[(87.3±16.7)μmol/L],但差异无显著性;而L-Arg组iNOS水平[(30.6±7.4)U/L]显著低于模型组[(44.4±6.6)U/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L-Arg能降低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血清iNOS水平,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上皮的损伤.

  • 腹部火器伤继发腹腔感染6例尸体解剖分析

    作者:李全岳;付小兵;农江;曲海燕;周立

    我们对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二线医院腹部火器伤6例死亡患者进行了尸体解剖,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破片致伤2例,弹丸致伤4例;术后3日内后送2例,5日以后后送4例。6例伤员均在送达二线医院半月内死亡,其中伤后7日内死亡2例,10日后死亡4例。6例伤员均为腹部伤,伤口为贯通伤5例,盲管伤1例。手术1次3例,2次3例,平均每例手术1.5次。合并骨折3例,肺损伤2例。1.2 手术方式:伤后当日手术5例,第2日手术1例。术后见单脏器单部位伤2例,多脏器多部位伤4例。小肠伤5例处,结肠伤3例处,肝损伤4例处,肠系膜损伤3例处。进行小肠修补或部分切除术3例处,结肠修补及结肠外置术3例处,肝修补4例处,肠系膜修补术3例处。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腹腔感染大鼠白蛋白合成的影响

    作者:李维勤;黎介寿;顾军;全竹富;刘铁飞

    低白蛋白血症是腹腔感染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血白蛋白浓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然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能显著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蛋白质的分解,有明显的节氮效应[2].本研究观察rhGH对腹腔感染大鼠白蛋白合成的影响.报告如下.

  • 血必净联合抗生素对重症腹腔感染的治疗

    作者:贺瑞新;薛新宏;王瑞刚;邱方;程爱斌

    腹腔感染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临床病死率很高(5%~50%)[1],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口有限.采用抗生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增强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必净 腹腔感染
  • 肠球菌感染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抗菌药的使用

    作者:李金;张明理

    人类肠球菌感染大多为粪肠球菌(占89%)[1],其次是屎肠球菌(占10%左右),还有鸟肠球菌等,均可引起泌尿系感染、菌血症、心内膜炎、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严重感染.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 腹腔感染致病菌谱的分析

    作者:孙兰菊;房杰;吴翠萍;邱奇;崔乃强

    目的:分析目前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谱及其特点.方法:对454例因腹腔感染入院的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Bio-Merieux VITEK-ams自动分析鉴定仪及GNI、GPI、ANI和YBC卡进行细菌鉴定.结果:在454例标本中,细菌阳性检出率为75.11%,其中需氧菌检出率为81.67%,厌氧菌检出率为12.15%,真菌检出率为6.18%.在所有检出菌中,肠球菌的构成增高显著,出现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近3年腹腔感染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肠球菌已上升到第3位,铜绿假单胞菌有下降的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正在逐年升高.

    关键词: 腹腔感染 细菌 分布
811 条记录 11/41 页 « 12...891011121314...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