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封堵治疗一例

    作者:林玲;何成毓;韦迎娜;周祥群;杜永才;赵亚樵;黄正新;曹慧平

    1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74岁.3天前因呕吐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V1~V6 ST段弓背向上抬高,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升高,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前半天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快速心房颤动(房颤).查体:血压90/68 mmHg(1 mmHg=0.133 kPa).

  • 急性心肌梗死致胃应激性溃疡一例

    作者:陈军;张晓媛;赵婷;程玉才;汪勇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1天入院.既往有"慢性胃炎"史10年,2周前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入院查体:血压135/80 mmHg (1 mmHg=0.133 kPa),体温37℃,神志清,精神差,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音.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红蛋白106 g/L,白细胞9.5×109/L;心肌酶谱(发病后24小时):谷草转氨酶2 417 nmol/(S·L)(145 IU/L),肌酸激酶24 178 nmol/(S.L)(1 450.4 IU/L),乳酸脱氢酶7.3 μmol/(S·L)(436 IU/L).心电图:V1~4导联呈QS型,V5、V6导联呈qRS型,V1~6导联ST段上抬0.3~0.5 mV,V1~6导联T波直立.B型超声示肝脾无异常.

  • 18岁男性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罗晓佳;胡咏梅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8岁,因“胸痛1年,复发加重4+小时”入院。1+年前曾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天前,突发剧烈胸骨后压痛,持续约半小时,伴冷汗,服用“速效救心丸”无明显缓解入院。心电图有动态变化,心肌酶进行性升高,考虑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转入我科。查体:体温36.5℃,脉搏73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颈静脉无充盈,心肺腹查体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全身皮肤散在皮疹。辅助检查:心肌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243.5 ng /ml,肌钙蛋白T 2.09 ng/ml。血生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63 U/L,总胆红素51.4μmol/L,直接胆红素16.1μ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9 mmol/L。凝血功能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 mm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49%,前壁、前间隔及左心室心尖部收缩活动消失,下壁后间隔收缩活动减弱。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V1~3导联ST段上抬0.05~0.3 mV,I、aVL导联T波倒置。

  • 多发性肌炎致心肌坏死一例

    作者:秦春常;熊长明;胡奉环;柳志红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陈旧性心肌梗死11年,"心肌酶"高2年于2004年11 月1 日入院.该患者于11年前夜间睡眠时,突发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痛,持续数小时,至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未予溶栓或介入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好转出院.此后胸痛未再发.2年前患者肢体乏力明显加重.先后在多家医院求治,考虑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有关,并多次查"心肌酶"显著升高,但肌钙蛋白(TnT)多次均为阴性.既往史:患者于13年前就有肢体乏力,伴活动后肌痛,因程度较轻未就诊.入院查体:血压125/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70 次/分,节律整齐,未闻及心脏杂音,心界向左扩大.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V级.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CK) 2 244 IU/L,肌酸激酶MM型(CKMM) 94.3%,多次检测TnT (-).甲状腺功能正常.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心肌酶明显增高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一例

    作者:康晓新;宋卓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胸闷、乏力、双下肢胀感3天入院.2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未到医院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7℃,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眼睑及颜面无水肿,甲状腺无肿大.心界无扩大,心率6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无异常,肝脾无肿大.四肢肌肉僵硬感,但无凹陷性水肿,神经反射无异常.化验检查:肌酸激酶(CK)5 610 U/L(正常值:20~220 U/L),肌酸激酶及其MB同工酶(CK-MB)80 U/L(正常值:0~20 U/L),天冬氨酸转移酶(AST)64U/L(正常值:8~40U/L),乳酸脱氢酶(LDH)338 U/L(正常值:20~245 U/L),尿素氮和尿常规均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V5T波倒置.心脏B型超声检查心内结构未见异常.

  •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急性非Q波心肌梗塞一例

    作者:陈露;康连鸣;姚康宝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1年,加重11天入院.2000年4月出现活动时心前区憋闷感,持续10分,休息可缓解,心电图正常.2001年1月5日中午12:00突感心前区广泛闷痛,性质较前加重,向后背放射,伴恶心,持续40分不缓解,外院心电图示V1-2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2 mV,12小时后ST段回落至等电位线,V1~6导联T波倒置,48小时后T波变为正负双向.Ⅱ、Ⅲ、aVF导联无ST-T改变.心肌酶动态变化:2001年1月6日8AM肌酸激酶(CK)265 U/L,CK-MB34U/L;2PM CK213 U/L;2001年1月8日CK 35 U/L, CK-MB 19 U/L.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三十二)

    作者:陈在嘉

    病例70 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首发为晕厥女性,46岁,会计,于2006-12-14晚9时许觉疲倦,感心慌,上五楼回家,突然心慌晕厥,意识丧失,尿失禁,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家属即予心脏按压,约10 min后急救车到达,心电图示室颤,手按压即转为窦性心律.同时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收入当地医院.静滴利多卡因维持,血压90/70mmHg(1 mmHg=0.133 kPa),浅昏迷,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律齐,心率110次/分.无杂音,四肢张力转高,血氧分压一直偏低,血钾4.0 mmol/L,翌日零点至6点心电图监测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约10次,心脏按压或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情况不详,血压高时为120/70mmHg,血肌酸激酶8000 U(抽血时间不详),MB同功酶、肌钙蛋白未查.晨8:00恢复意识,至午间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插管,停用呼吸机,但对答时仍有时不切题.该院呼吸科和神经科检查,排除这两系统疾病.

  • 安氟醚对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的影响

    作者:阳世光;袁爱武;邹传惠

    目的观察吸入不同浓度的安氟醚对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的影响,探讨该药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6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为Ⅰ~Ⅱ级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Ⅳ四组,分别吸入1%、2%、3%、4%的安氟醚.于吸入安氟醚前(T0)、吸入安氟醚1h(T1)、2h(T2)、4h(T3)、吸入后24h(T4)取静脉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等生化指标.结果四组吸入安氟醚后各时点上述各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与吸入安氟醚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各时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临床常用浓度的安氟醚对心脏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后脑利钠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崔丽杰;李占全;袁龙;张薇薇;赵鸿梅;彭妍钰;丁建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及术后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48 h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rhBNP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7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均行直接PCI术,A组:PCI术中及术后静脉应用rhBNP,先按1.5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3 min),后按0.01μg·kg-1min-1静脉滴注,持续48h;B组:PCI术中及术后应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同期对照.同时观察静脉应用过程中患者有无血压下降、头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两组在PCI术前、术后检测血浆BNP及CK-MB浓度.结果 (1)B组血浆BNP浓度高峰在PCI术后24 h出现.在PCI术后156 h两组血浆BNP浓度[B组(137±24)ng/L,A组(115±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2)A组术后60 h CK-MB较B组明显降低(P<0.05).(3)相关分析显示,BNP与性别(r=0.303,P=0.024)、年龄(r=0.522,P<0.001)呈正相关,与体质量(r=-0.504,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r=-0.317,P=0.032)呈负相关.(4)A组在应用rhBNP中出现不良反应14例,B组为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结论 AMI患者PCI围术期应用rhBNP安全可行;应用rhBNP可能减轻心肌损伤;血浆BNP浓度女性较男性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与体质量、LVEF呈负相关.

  • 肾上腺醛固酮瘤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一例

    作者:陈爱群;潘琦;于雪;刘德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因反复胸痛8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8个月来反复出现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向左腋下及后背放射,伴心悸、大汗及乏力等症状,含服硝酸酯类药物5~6 min后能缓解,多次查ECG:心率约49~54次/min,V4~V6导联ST段压低1~2 mV,肌钙蛋白T(troplin-T, TNT)、肌酸激酶-MB(creatine kinase-MB, 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 Mb)均为正常范围.

  • 麝香保心丸对强负荷训练者心肌损伤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陈金良;刘征;于卫国;张晶;罗永起;贾保民;莫新刚;吴云;吴业宾;院德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强负荷训练者心肌损伤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大学体育系2014年9月入学男性新生136名,年龄17~20(18.2±1.4)岁。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每组各68例。A组在接受训练前口服麝香保心丸,共两周;B组训练前不实施任何干预。然后按设计要求于晨起后空腹越野跑5 km,时间控制在25~30min。分别抽取静脉血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和次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训练后即刻较训练前两组BNP、CR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训练后次日较训练前血清CK、CK-MB、cTnI、BNP和CR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A组训练后次日CK[(226.30±70.10)U/Lvs.(199.40±32.80)U/L]、CK-MB[(31.50±10.90)U/Lvs.(21.20±6.20)U/L]、cTnI [(0.104±0.033)μg/Lvs.(0.076±0.042)μg/L]、BNP[(102.44±42.36)μg/Lvs.(88.15±27.28)μg/L]和CRP[(6.13±2.76)μg/Lvs.(3.33±1.57)μg/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训练前口服麝香保心丸能够减轻强负荷训练的心肌损伤。

  • ACS患者住院期间强化降糖治疗不增加获益

    作者:闫睿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 Med)2013年9月9日在线发表了荷兰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指出,对于合并入院高血糖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ACS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并不减少梗死面积,且与损害相关,未来研究还应关注ACS患者PCI术后持续升高的血糖,并选择佳血糖管理策略。
      既往研究表明,ACS患者入院时高血糖水平与死亡率增加相关。项该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对伴有高血糖的ACS患者行强化血糖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即执行严格的血糖标准是否有利于患者转归获益。本研究共纳入入院时血糖水平在7.8 mmol/L~16.0 mmol/L的294例患者,排除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其中275例患者(93.6%)接受PCI治疗。对患者随机进行强化血糖管理(静脉输注胰岛素使血糖降至4.7 mmol/L~6.1 mmol/L)或常规血糖管理。主要研究终点为患者入院后72小时的高敏肌钙蛋白T值(hsTropT72);次要终点为随访6周后的肌酸激酶曲线下面积、心肌带(AUC-CK-MB)、释放和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结果显示,强化血糖管理组和常规组的中位hsTropT72分别为1197 ng/L和1354 ng/L(P=0.41);两组的中位AUC-CK-MB分别为2372 U/L和3171 U/L(P=0.18);两组的心肌灌注评估心肌损伤的中位程度无明显差异(2%对4%,P=0.07)。少见严重低血糖(<50 mg/dL,共发生13例)。在患者出院前,发生死亡或自发二次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8例和1例(5.7%vs.0.7%,P=0.04)。

  • 入院时高敏肌钙蛋白T浓度不能反映心肌梗死面积

    作者:

    曾有报道指出,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患者,连续监测其发作后24 h内每隔6 h的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浓度及峰值,可以很好预测患者梗死面积和远期预后。无论是峰浓度还是固定时间点的hsTnT浓度都与发作后48 h内总肌酸激酶(CK)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 辛伐他汀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报告

    作者:孔凡龙;樊启光;吴平;李智元;龚蕾;陈洋

    患者,女性,76岁,工人,住院号:61349.主因"间断胸闷8年,持续心前区疼痛1 d"于2003年9月25日于我院急诊就诊,心电图示V1-6ST段弓背向上抬高,高可达10 mv(V3、V4),V3R-V5R QS型.肌酸激酶(CK):1073 U/L(正常值25~170 U/L),肌钙蛋白T(TnT):0.63 ng/ml(正常值:<0.05 ng/ml).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血压高可达200/110 mmHg.糖尿病史10余年.慢支、肺气肿病史近10年.脑梗死病史9年,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以"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功能Ⅲ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脑梗死后遗症"收入院.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假性升高的前列腺癌1例

    作者:张仲迎;马淑;冯明;李耘

    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 , CK )及其同工酶MB (CK-MB)常用于检测急性心肌损伤,CK-MB的假性升高会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困扰,现通过总结1例因CK-MB假性升高继而筛查出恶性肿瘤的患者资料,探讨其常见原因。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ST段回落的随访观察

    作者:马建新;郑兴征;尹军祥;李运田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早期ST段回落的预后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5月~2006年5月首次发生STEMl患者62例.根据测量12导联动态心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ST段回落组(34例)和sT段无回落组(28例),随访时间18~24(17±5)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事件及预后.结果 ST段的回落主要发生在术后120 min内.与ST段无回落组比较,ST段回落组患者发病至接受PCI的时间,再灌注时间以及发病至肌酸激酶同工酶达峰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LVEF均有改善,其中ST段回落组改善明显.与ST段曰落组比较,ST段无回落组的LVEF较低(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P<0.05).总心脏事件发生率ST段回落组低于ST段无回落组(1.8% vs 13.5%,P<0.05).结论 ST段迅速回落近期及远期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心脏事件发生率低.

  • 低钾血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华琦;李东宝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29例ST段抬高的AMI患者于入院时抽血测定血钾、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根据血钾水平分为低血钾组(血钾<3.5 mmol/L)和正常血钾组(血钾3.5~5.5 mmol/L),同时观察住院期间严重不良事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13.7%,下壁+后壁AMI的发生率低(10.4%),明显低于下后壁+右心室、前间壁和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发病至抽血时间≤3 h的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7.3%,明显高于发病时间>3 h者;低血钾组的CK、CK-MB和cTnI峰值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低血钾组总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23.8%)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15.8%).结论 低钾血症与AMI患者的梗死时间、部位和面积相关,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 急性脑梗死脑心综合征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持续时间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洋阳;郎野;孟然

    目的 明确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BHS)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持续时间与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研究发病24 h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6例,将发生BHS 62例作为BHS组.又将BHS组以BHS持续时间分为<7 d组31例和≥7d组31例.另将未发生BHS的24例作为无BHS组.收集患者脑梗死发病后第1、2、3~5、6~8、9~11、12~14天心电图、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B型钠尿肽、心肌肌钙蛋白T、心脏超声、LVEF;入院及住院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BHS持续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BHS组患者出现心肌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任意1种异常的时间为(22.7±17.4)h,BHS发生高峰在脑梗死后12~24 h.BHS持续时间为(8.2±3.6)d,中位时间为7d.BHS组NIHSS评分(12.8±3.9)分,无BHS组为(7.8±3.1)分,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7d组住院时间较≥7d组缩短(P=0.03),<7 d组出院时NIHSS和mRS评分低于≥7d组(x2=23.3,Plog rank<0.01;x2=34.4,Plog rank<0.01).结论 对可能继发BHS的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心脏监护应≥48 h,对患者及时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有可能缩短BHS的持续时间,可能改善脑梗死的临床预后.

  • 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张晓玲;陈方;张维东;高阅春;任学军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运重建状况.方法 对比分析26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STEMI组)和18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NSTEMI组)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及院内血运重建情况.结果 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患者男性比例多,平均年龄相对偏小,典型胸痛症状比例高,血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TEMI组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比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病变、≥90%严重狭窄的梗死相关动脉(IRA)比例、IRA闭塞的侧支循环开放率均明显高于STEMI组(P<0.05,P<0.01);而IRA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TEMI组住院期间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类似.结论 老年NSTEMI患者临床合并症较多,冠状动脉病变较重,血运重建比例低.

  • 高龄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联合调脂治疗的临床特点

    作者:邹晓;司全金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联合调脂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联合调脂治疗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340例,根据年龄分为对照组140例(65~79岁),试验组200例(≥80岁).常用联合调脂方案为烟酸+贝特、他汀+烟酸、他汀+贝特、他汀+多廿烷醇和他汀+依折麦布.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后TG、TC、LDL-C及HDL-C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均表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试验组与对照组5种方案治疗后,方案烟酸+贝特降低TG和升高HDL-C幅度明显优于其他方案;他汀+烟酸、他汀+贝特、他汀+多廿烷醇和他汀+依折麦布降低TC、LDL-C水平明显优于烟酸+贝特(P<0.05,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各方案疗效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常用联合调脂方案主要有5类;烟酸+贝特降低TG及升高HDL-C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方案,其他4种方案降低TC、LDL-C水平均有较好疗效;各联合调脂方案对老年患者同样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1365 条记录 7/69 页 « 12...45678910...686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