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血流量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作者:石现;张立俭;白慧颖;包呈梅;胡森;关玲

    目的:研究电针对脓毒症大鼠肝组织缺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电针足三里组(C组)、模型+电针非穴组(D组)、迷走神经切断再造模组(E组)和迷走神经切断后造模再电针组(F组),每组8只.E组、F组先切断腹腔迷走神经再施行CLP术.C组、F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穴1h(2mA,2/100 Hz);D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刺激非经非穴("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 cm).各组大鼠于CLP术后6h,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肝组织血流量(HBF);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组织含水率.结果:CLP术后6h,C组肝组织血流量(56.97±11.95)U显著低于A组(80.12±19.57)U,高于B组(42.61±10.97)U、D组(44.53±9.23)U、E组(30.05±4.46)U和F组(30.46±6.38)U(均P<0.05);而MDA含量、XOD和ALT活性及肝组织含水率,C组显著高于A组,低于其他各组(均P<0.05);F组和E组的ALT、MDA、XOD及组织含水率均高于D组(均P<0.05),而肝血流量则低于D组(P<0.05);F组与E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改善脓毒症大鼠肝组织缺血,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肝组织水肿和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迷走神经的完整性有关.

  • 电针“足三里”对失血性休克延迟补液大鼠肝组织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作者:钟毓贤;石现;杜明华;姚甲瑞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对失血性休克延迟补液大鼠肝组织血流量、含水率以及血浆谷丙转氨酶(ALT)的作用,为电针足三里治疗失血性休克提供依据.方法:取40只SD雄性大鼠按全血容量的40%放血制成失血性休克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NT),立即补液组(IFR),电针足三里延迟补液组(EA/DFR)和电针非经穴延迟补液组(SEA/DFR),每组10只.NT组造模后不做任何治疗处理;IFR组于失血后10 min即行补液;EA/DFR组于失血后10 min电针“足三里”穴,SEA/DFR组于失血后10 min电针非经穴部位,其他操作同EA/DFR组,两组均失血后3h实施延迟补液.测定失血前及失血后3h、12 h的肝组织血流量、ALT含量及失血后12h的肝组织含水率.结果:失血后IFR组和EA/DFR组各指标与NT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而SEA/DFR组与NT组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失血后3h,IFR组的肝组织血流量显著高于NT组、EA/DFR组及SEA/DFR组(均P<0.05),血浆ALT显著低于NT组、EA/DFR组及SEA/DFR组(均P<0.05),EA/DFR组血浆ALT水平显著低于NT组、SEA/DFR组(均P<0.05),而肝组织血流量与SEA/DFR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失血后12 h,EA/DFR组和IFR组血浆ALT水平和肝组织含水率均显著低于NT组、SEA/DFR组(均P<0.05),肝组织血流量均显著高于NT组、SEA/DFR组(均P<0.05);而IFR组的血浆ALT显著低于EA/DFR组(P<0.05),肝组织血流量显著高于EA/DFR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失血性休克延迟补液大鼠肝组织缺血性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96例文献分析

    作者:李爱珍;张玲

    刺五加注射液由五加科植物刺五加提取加工精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平补肝肾、益精壮骨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刺五加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血流量,并能降低组织耗氧量,故刺五加注射液广泛用于各种循环障碍性疾病.但随其应用的不断推广,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时有所见,应引起重视.本文收集刺五加注射液(简称刺五加)不良反应96例,旨在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 复方丹参生物学作用中 MAPK 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小燕;丁盛娣;朱雪琼;谢爱兰

    复方丹参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应用早而且广泛的药物之一,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人体组织血流量、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纠正血液高凝状态、保护心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1].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复方丹参的化学成分,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发现了50多种有效成分.

  • 前列腺素E1在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

    作者:杨意闻;徐震宇;王怡

    近年来随着肾脏疾病患者的逐年增多,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如何延缓各种肾脏疾病进入终末期肾病的进程,保护残存肾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前列腺素E1可以通过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增加红细胞的柔韧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抑制白细胞激活(中性粒细胞活化)和溶解血栓(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来提高血液流动性,改善微循环.黄珍萍[1]等研究证实前列腺素E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强大血管扩张剂,它能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cAMP)和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激活一系列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使红细胞变异能力增强,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现将其在急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 复方丹参和黄芪联合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韩云;张淑敏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肌疾病的晚期.主要是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导致心排血量不足、组织血流量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只用西医治疗的病例对照,现总结如下.

  • 钙增敏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作者:阚建英

    本世纪80年代初,在研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型强心药时,发现一类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于传统强心药的药物[1],它不是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而是通过增加细胞收缩蛋白对Ca2+的敏感性来增加心肌细胞的收缩力,这类药物称为钙增敏剂(calcium sensitizer).近年来发现,钙增敏剂不仅在治疗心衰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而且还有良好的抗休克以及调节外周血管反应性、改善器官组织血流量等作用.

  • 谈充血性心衰的治疗

    作者:肖爽

    充血性心衰是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血流量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瘀血为特征,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 不要让肩“静”下来

    作者:陈飞

    “静”是导致肩周软组织慢性劳损或病变的主要原因.进入老年期后,由于骨质疏松、肌肉松弛无力,体力活动及肩部运动都会减少,这就增加了肩周炎的发病概率.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好别让自己的肩长时间“静”下来.本刊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可以增加关节及周围组织血流量的常用锻炼方法:

  • 慢性肺心病及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体会

    作者:孔存宝

    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大部分以右心衰竭为主,也有左心衰竭,心功能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排出的血流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以排出量不足、组织血流量减少和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各种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脏长时间负荷过重,心肌病损及收缩减弱都可导致心功能不全.

  • 纳豆+补气活血方药对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表征和组织血流量影响

    作者:李雅君;程嘉艺;樊华

    目的:观察由纳豆和补气活血方药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表征和不同部位组织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饥饿+低温力竭游泳的方法复制大鼠气虚血瘀模型,将7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气虚血瘀模型组,阳性药组(14.0 g/kg),纳豆组(1.875 g/kg),纳豆+补气活血方药高、中、低剂量组[(1.875+12.5)、(1.875+6.25)、(1.875+3.175) g/kg],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组给予补养还五汤,纳豆+补气活血方药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纳豆+补气活血方药,纳豆组给予纳豆冲剂灌胃,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边造模边给药,连续60 d后,分别根据拟定的标准对各组大鼠表征进行观察评分,将大鼠麻醉后,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不同组织部位血流量变化情况,之后取材备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表征舌质由淡红转化为黯紫,精神状态不佳,便溏,毛发枯黄,易脱落,尾部和肾部的组织血流量显著下降(P<0.01),但肝部血流量显著升高(P<0.01).给药后,纳豆+补气活血方药高、中剂量能显著改善大鼠精神不佳、舌质黯紫等表征(P<0.05),纳豆组、纳豆+补气活血方药高、中、低剂量组对可以显著升高尾部、肾部血流量(P<0.01),纳豆组、纳豆+补气活血方药高、低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肝部血流量(P<0.01).结论:纳豆+补气活血方药可以有效改善气虚血瘀证大鼠各部位组织血流量的异常,提示其能对气虚血瘀证大鼠有补气活血功效,纳豆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对围术期高血压管理的一些看法

    作者:李刚;杜磊;芶大明;邓硕曾

    目前临床上合并有高血压或血压异常升高的患者行心血管或非心血管手术愈来愈多.有研究表明,随着手术患者血压的增高,围术期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大[1];然而,由于麻醉囚素和术中失血,高血压患者也可能出现血压严重降低,造成组织血流量下降和器官缺血件损伤.

  • 缓激肽在ACE抑制剂改善心肌梗塞后缺血边缘区血供中的作用

    作者:茅建春;金莹;朱依纯;仰礼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Ⅰ)介导的缓激肽(bradykinin)对急性心肌梗塞后缺血边缘区组织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雷米普利、雷米普利加icatibant、络沙坦以及喂水对照组.用药1 wk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结扎前后分别测定心率、血压、缺血边缘区组织血流量的变化,成活的大鼠饲养3 wk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用雷米普利预处理1 wk能改善急性心梗心脏缺血边缘带的组织血流量并缩小心肌梗死面积,icatibant能使以上作用明显减弱,而单用络沙坦则无效. 结论 ACEI类药物可改善急性心梗心脏缺血区边缘的血供并使梗塞面积缩小,该作用可能是由缓激肽介导的.

  • CT血管影像参数与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耐药关系的研究

    作者:夏继红;禹志韫;陈江平;舒丽莎;张凡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肿瘤血管影像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新辅助化疗的ⅠB2~ⅢA期宫颈癌患者89例,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每一疗程后通过CT扫描检测肿瘤的血管影像参数,同时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结合CT影像数据对子宫颈癌耐药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结果:新辅助化疗的近期有效率为85.4%;敏感组患者的肿瘤血管迂曲、膨胀程度以及分布的均匀程度在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常化;治疗后其组织血流量、血容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且第一疗程结束后此变化大,二、三疗程结束后的数据与第一疗程结束后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耐药组患者的肿瘤血管迂曲、膨胀程度以及分布均匀程度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其组织血流量、血容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敏感组与耐药组治疗前各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敏感组第一、二、三、四疗程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耐药组.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较好;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肿瘤的血管形态以及血管影像参数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暂时的血管正常化与化疗敏感密切相关.

  • 胃管成形术在食管重建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灿斌;李简;郑建;王强

    目的食管次全切后用胃代替食管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临床上应用多,为了使替代食管的胃有足够的长度和丰富的血液供应,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我们设计了切除贲门和小弯侧胃组织,将胃作成管状来满足颈部吻合的要求.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这一术式进行基础和临床的可行性研究.方法胃管成形术通过距大弯4~5 cm作一平行曲线,用电刀切开胃的浆肌层,在浆肌层和粘膜下层之间游离,分别切开上述两层,切除贲门和小弯侧胃组织,分别缝合粘膜层和浆肌层.传统方法是在贲门上1 cm切断食管下段,双U字缝合食管断端,用胃浆肌层包埋该断端.本文胃管成形术38例,传统方法60例,将病人分成两组,术中分别测量胃的长度,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仪测量胃的血流量和吻合口处组织血流量,统计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病率.结果胃管成形术后胃的长度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38.5±3.2 cm和30.2±3.6 cm (P<0.01),吻合口处胃组织血流量,胃管成形术为16.8±2.3 ml/min/100 g,传统方法组为10.5±3.2 ml/min/100 g,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后者明显高于胃管成形术(P<0.05).结论胃管成形术使管状胃明显延长,胃组织血流量也显著增多,此种方法可以使胃有足够的长度在胸腔内或颈部任何部位进行吻合,使吻合口处有丰富的血供和相对无张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我们认为此种技术对食管癌食管次全切除,用胃重建食管是可靠的并且术后并发症降低.

  • 007 快速减压对大鼠脑血流量和血细胞流变性影响及高压氧的治疗效用

    作者:蔺世龙;刘景昌;陈勇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快速减压脱险时应激性损伤的治疗效用. 方法: SD大鼠30只, 随机分为快速减压组、高压氧暴露组和正常对照组. 用LDF-3激光血流仪测定了动物大脑局部组织血流量, 用OPTON显微镜及录像系统观测了动物快速减压应激损伤及其高压氧暴露后血细胞流变性的变化. 结果: 动物快速减压应激损伤时大脑皮质血流量明显下降, 一般行为状态较差, 红细胞出现畸型, 白细胞、血小板激活, 血栓形成, 显示动物发生了减压应激损伤. 然而, 此时给损伤动物用250 kPa高压氧暴露治疗, 大脑血流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 畸型RBC发生率下降(P<0.01), 白细胞和血小板激活现象减轻, 血栓凝块松散. 表明高压氧对快速减压应激损伤治疗中改善其大脑皮质血流量和血细胞流变性有重要作用. 结论: (1) 动物在脑皮质血流量下降及血液流变性异常是减压应激损伤重要特征之一; (2) 高压氧可通过改善大脑组织血细胞流变性, 达到对动物的减压应激损伤治疗效用.

  • 休克及复苏后不同组织循环及代谢改变的差异与其损伤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肖南;刘志刚;陈风;刁有芳;田昆仑;刘韧

    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由于结构与功能不同,在损伤后其反应也不尽相同.创伤及失血性休克后,不同的组织器官在损伤时间及损伤程度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探讨肠、心和骨骼肌在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循环和代谢改变的差异与其损伤敏感性的关系.实验用Wi star大鼠126只,颈动脉放血至MAP 40 mmHg,维持90 min后回输失血及2倍失血量的平衡盐液,观察休克前,休克未及复苏后不同时间肠、心和骨骼肌组织血流量(荧光微球法)、能量代谢(高效液相色谱法)、肠粘膜上皮增殖(3H-TdR掺入法)及组织MDA、SOD和XO的改变. 结果发现休克后,回肠、心肌及腓肠肌血流量分别减少40%、26%及50%;充分复苏后,心肌血流量迅速恢复,肠血流量恢复至伤前的71%-81%,骨骼肌仅58%.休克后,肠、心和骨骼肌ATP含量明显降低,分别伤前的32%,31%和63%,复苏,心肌和骨骼肌ATP含量迅速升高 ,肠则恢复较慢.休克和复苏后早期,肠上皮增殖明显受抑,复苏后12 h明显升高,72 h达高峰,7d恢复正常.同时,休克及复苏后,肠组织XO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其脂质过氧化程度较心肌和骨骼肌更为明显.本实验结果说明肠、心肌和骨骼肌在休克和复苏后循环及代谢改变存在明显差异.心肌因血流维持较好,能量代谢恢复快,因而在休克及复苏后损伤相对较轻;骨骼肌血流量降低虽然明显,恢复也慢,但因其能量恢复较快, 代谢需求低,SOD保持较好,故损伤也较轻;而肠组织由于血流量减少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能量代谢恢复慢,复苏后肠粘膜上皮增殖增强,对氧的需求量加大,加之SOD降低及X O升高,因而即使充分容量复苏后,仍容易受到缺血缺氧性损伤.

  • CT及MRI灌注成像在肌骨系统肿瘤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方字文(综述);张朝晖(审校)

    肿瘤的血管生成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灌注成像可对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进行较全面、无创的评价,进而可用于推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指导治疗、监测疗效等,有关报道日渐增多,但在肌骨系统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报道相对少见,本文就各种CT及MRI灌注成像技术在肌骨系统肿瘤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CT、MR灌注成像技术原理
      (一)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
      CT灌注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静脉内团注对比剂后应用快速采集技术对感兴趣区层面或容积进行连续多次扫描,获得对比剂首次通过组织及其后一段时间内一系列具有时相特征的图像序列,然后测量并分析组织的强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得到与肿瘤血管相关的药物动力学信息,实现对肿瘤的半定量或定量分析。一般来说,组织的强化程度与其血管化程度、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外容积有关,血管化程度与肿瘤组织的早期强化相关,而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外容积则与后期强化相关。通过直接分析时间-密度曲线可利用半定量指标描述肿瘤的灌注特点,如大强化程度、强化曲线大斜率(steepest slope,SS)、边缘-中心强化速率比等。而通过药物动力学模型(常用间室分析模型或去卷积分析模型)对组织的强化曲线进行校正、拟合,可提取出反映组织微循环的生理学定量参数如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等、组织间隙容积、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 area product,PS)等。利用这些灌注参数可重建出相应的参数图,以更为直观的形式显示病变的灌注情况[1]。施鑫等[2]对26例经病理学确诊为骨肉瘤的患者进行了CTPI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BF、BV与MVD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CTPI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评估骨肉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 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陈云瀛;陈宇斐;匡斌

    骨筋膜室综合征指常发生在小腿和前臂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当致病因素(如暴力砸压等)作用于肢体后,一方面,筋膜间室内的肌肉组织出血、肿胀、渗出增加,另一方面,骨筋膜间室结构致密,弹性较小,不能向周围扩张,容积相对固定,从而使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压力增高使间室内淋巴与静脉回流的阻力加大,而静脉压增高,促进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从而渗出增多,更增加了间室内容物的体积,使间室内压力进一步升高,形成缺血-水肿恶性循环.筋膜间室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会造成其内组织血流量减少,维持血供的肌性小动脉闭合,血流停止,组织缺血.

  • 用放射性塑料微球动态测定扩张期皮肤软组织的血流量

    作者:李江;鲁开化;艾玉峰;郭树忠

    目的:研究扩张中皮肤软组织的血流量动态改变.方法:在豚鼠背部制作常规间断皮肤扩张动物模型,用放射性塑料微球测定不同时间点的皮肤软组织血流量.结果:豚鼠背部正常皮肤软组织血流量为243±182μl/g/min.置入扩张器后,背部皮肤软组织血流量下降到78±54μl/g/min.扩张中期皮肤软组织血流量回升,与正常值差别不明显.扩张终止后皮肤软组织血流量为153±116μl/g/min,明显低于正常值.结论:不适当的扩张对皮肤软组织的血流供应有损害作用,导致组织血流量下降.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