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热休克蛋白-肽复合物(HSP-PCs)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伯言;许德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肿瘤的免疫治疗途径,结果导致了热休克蛋白(HSP)家族的发现.HSP是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基因转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细胞中,一些HSP家族成员表达增强,用从中提取的HSP-PCs免疫机体,可在体内诱导多个肿瘤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CTL)活性,特异地杀伤肿瘤细胞.许多动物实验[1]及初步的临床实验[2]表明,肿瘤来源的HSP-PCs可作为疫苗来阻止肿瘤的生长或治疗肿瘤.因此,HSP-PCs有可能成为新一代肿瘤疫苗而应用到临床.

  • 失血性休克后下丘脑室旁核内CRH和AVP基因转录的动态变化

    作者:姜雅秋;姜蕾;孙茵;单忠艳;滕卫平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对下丘脑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血管加压素(AVP)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于失血后0、15、30、60、120 min断头;RIA法测血中激素水平;应用[35S]标识的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实验,分析失血后PVN内CRH和AVP基因转录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AVP于失血后15 min达高峰(P<0.01),失血后60 min时基本恢复到基础水平;PVN内CRH hnRNA在失血前几乎无表达,于失血后15 min表达量已显著升高(P<0.01),30 min达峰值(P<0.01),120 min内基本恢复,失血前CRH mRNA在PVN就有大量表达,于失血后15min及120 min两次有意义升高(P<0.01);失血前AVPhnRNA在PVN的小细胞领域基本没有表达,于失血后15 min开始有意义增加(P<0.01),30min达峰值(P<0.01)后一直持续,失血前AVPmRNA在该领域的表达量很少,失血后60min时其表达量有意义增加(P<0.01),并持续到失血后120 min;失血前AVPhnRNA在PVN的大细胞领域就有大量表达,于失血后15 min开始显著升高(P<0.01),并一直持续,失血前AVPmRNA在该领域的表达量很多,失血后其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失血性休克时共存于小细胞领域的CRH和AVP的基因转录的动态变化不同,分别存在于大小细胞两领域的AVP的基因转录的动态变化不同.

  • 游泳应激对下丘脑室旁核CRH/AVP基因转录的影响及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作者:姜雅秋;孙茵;姜雷;王秋月;单忠艳

    目的 阐明游泳应激后下丘脑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血管加压素(AVP)基因转录的变化以及非生理剂量地塞米松对两基因转录的调节作用.方法 生理盐水(100μl)或地塞米松(0.3 mg/kg)腹腔内注射2 h后,强迫游泳10 min分别立即断头取血;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合成[35S]标记的RNA探针,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及放射自显影的方法检测CRH mRNA、CHH hnRNA、AVP mRNA及AVP hnHNA的表达量,放射自显影图像应用NIH Image软件系统解析.所有数据均输入数据库,以statview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强迫游泳10 min血中的ACTH明显升高,而地塞米松可部分抑制这种由于游泳应激引起的血中ACTH升高.游泳应激10 min时PVN内的CRH hn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地寨米松的投与完全抑制了CRH hnRNA的增加(P<0.01,n=5).在单纯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注射组PVN小细胞内AVP hnRNA的表达量极少,游泳应激10 min小细胞内AVP hn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地塞米松对此也无任何影响.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急性心激所致的CRH基因转录.与此不同的是强迫游泳应激后PVN小细胞区AVP基因转录水平却并未立即增加,说明虽然AVP与CRH基因均表达于PVN区间一神经元,但是其转录调控机制却不尽相同.

  • 维甲类化合物的化学防癌作用--维甲类化合物防癌的基础和临床:以肝癌为例

    作者:森脇久隆

    维甲类化合物是维生素A衍生物的总称,目前一般认为,它作为配基与存在于核内的维甲类化合物受体结合,是控制靶遗传基因转录的物质,通过这种方式,处于维甲类化合物控制下的机能包括细胞分化或凋亡,而化学预防的定义是"将癌前细胞通过生理性的机制使之停止生长或逆转,其结果可防止癌的进展",它的有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核受体(包括维甲类受体)控制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诱导癌前细胞凋亡而终止癌细胞的克隆.目前,针对各种肿瘤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而特别是对于子宫颈癌、头颈部癌、肝癌,维甲类化合物的二次预防已接近临床实用化阶段.

  • 蛋白质组学发展的思考

    作者:刘双;肖献忠

    1 蛋白质组研究的必要性与艰难性首先,目前基因组研究的策略虽然能从基因转录的水平,即mRNA水平来说明一种蛋白质表达所须启动的基因状况,从而在程度上反映蛋白质水平.但事实上,一种基因并不仅仅对应于一种蛋白质,而可为几个,甚至几十个,因为大多数mRNA只能编码蛋白质的前体蛋白,后者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经过特定地剪切、加工、修饰、折叠、转运、定位等,才能成为一个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发生微细的差错即可导致异常蛋白质的产生和疾病.而基因是不能完全决定这样复杂的蛋白质后期活动的.

  • IL-33与自身免疫疾病

    作者:叶迎春;年四季;刘佳佳;高燕;袁青

    2003年Baekkevold发现一种高内皮小静脉核因子( Nuclear factor of high endothelial venules, NF-HEV)[1],2005年Schmitz搜寻序列资料库发现该基因序列与IL-1家族同源,命名为IL-33[2],在人体定位于染色体9p24.1,编码270个氨基酸。 IL-1家族成员在固有免疫反应中有各自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大部分有致炎作用,也有部分成员可以抑制炎症,如IL-37、IL-1 Ra [3],它们在自身免疫疾病与炎症紊乱中发挥多种病理作用[4]。 IL-33作为IL-1家族的一员,在许多免疫疾病中有重要的多向效应,对于炎症,IL-33有双向调控作用[5]。 IL-33主要诱导Th2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分泌IL-5、IL-13等Th2类细胞因子,参与宿主抗寄生虫感染与过敏性疾病的发展;它也可作为致炎因子参与非Th2型急慢性炎症反应[6],诱导TNF-α、IL-1β、IL-6等非Th2型细胞因子分泌;作为核转录因子, IL-33还可调节基因转录[3]。

  • 人p100蛋白:可增强STAT6基因转录活性的新因子

    作者:杨洁;姚智;郁春艳;Olli Silvennoinen

    目的:建立可稳定表达人类p100蛋白的细胞株,研究细胞内p100蛋白参与STAT6介导的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蛋白与蛋白间结合,荧光素酶法测定STAT6基因转录活性.结果:p100既可与STAT6结合,亦可与RBA多聚酶Ⅱ结合,并能增强STAT6介导的基因转录活性.结论:p100蛋白是STAT6共激活因子,可桥连STAT6和基本转录调控元件,促进STAT6介导的基因转录活性.

  • 肌球蛋白监管轻链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研究新进展

    作者:赵真庆;陈铭伍;冼磊;王永勇

    20 KD 人类肌球蛋白监管轻链基因(MYL9),位于人类染色体20q11.23上,由其表达的肌球蛋白监管轻链是肌球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等多种调节因子通过调节 MYL9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使得肌球蛋白参与了几乎所有细胞生理病理过程,如细胞迁移、黏附、胞质分裂、囊泡转移、细胞吞饮和基因转录等。新研究表明MYL9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转录因子KLFs家族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严齐会;朱慧勇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转录因子KLFs家族与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关系的研究,探讨KLFs家族中各KLFs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OSCC的关系,为寻找OSCC早期发现与诊断的新指标和OCSS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 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肝脏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陈立刚;迟宝荣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是在特定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在缺氧条件下,它能激活很多缺氧反应性基因.它是在研究缺氧诱导的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表达时发现的一种DNA结合蛋白.1988年,Goldberg等发现缺氧对细胞E-PO mRNA的表达有影响[1].1992年,Semenza等发现,对经低氧处理后Hep3B和HepG2细胞株的细胞核提取物进行电泳分析时发现,它能与EPO基因的3′增强子可以特异性结合,使EPO的mRNA量增加,且其核提取物具有能够促进EPO基因转录的作用,应用蛋白合成抑制剂能阻断缺氧的诱导作用,故提出缺氧可以诱导细胞产生新的HIF-1蛋白,该蛋白能够调节相应的一些缺氧反应性基因的表达[2].

  • 冷应激前后大鼠心脏、肝脏及脾脏中α-烯醇化酶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

    作者:马莉;计红;甄莉;郭景茹;刘艳芝;彭梦玲;孔凡志;杨焕民

    目的 研究冷应激前后大鼠心脏、肝脏、脾脏中α-烯醇化酶(α-enolase,ENO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正常饲喂7d)和冷应激组(置4℃,应激12 h),提取各组大鼠心脏、肝脏及脾脏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以其为模板,PCR扩增ENO1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心脏、肝脏、脾脏中ENO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冷应激前后大鼠心脏、肝脏及脾脏总RNA的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28S、18S和5S 3条带,A260/A280值为1.8~2.0;ENO1基因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107 bp的目的基因条带;ENO1基因序列与NCBI上公布序列的同源性为100%;冷应激组大鼠肝脏、脾脏组织中ENO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心脏组织中ENO1基因mRNA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冷应激组(P<0.05).结论 冷应激前后大鼠心脏、肝脏及脾脏中ENO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均发生显著改变,本实验为动物应激状态评估及应激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染色质结构及基因转录调控的关系

    作者:安丽娜;王树人

    在真核生物中,组蛋白是染色质基本结构--核小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N末端氨基酸残基可发生乙酰化等共价修饰.组蛋白的乙酰化是一可逆的动态过程,而其稳定状态的维持则是多种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和去乙酰基酶(HDACs)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可逆的乙酰化修饰作用可使染色质结构发生动态的改变,并对基因的转录产生相应的影响.

  • Rho GTPases及其在口腔领域的新应用

    作者:王莉;汪廷乐;欧学平;王世惟;宋萌;潘劲松

    Rho GTPases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参与多种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构、细胞黏附、细胞运动、囊泡运输、基因表达和细胞周期的调控等.调节这些生物信号的转导通路非常复杂,因此,Rho GTPases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新的研究进展集中在描述Rho GTPases具体在细胞的哪个部位发生反应与参与通路的具体的分子及新功能等,同时细胞分子实验已经证实Rho GTPases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组装、细胞粘附、细胞运动、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作用与临床上多种口腔疾病,如正畸,牙周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对Rho GTPases的研究可能为口腔领域正畸,牙周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2在大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作者:杜文娟;于波;陆莹

    目的研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在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大模型中的作用,丙戊酸钠对心肌肥大发展和HDAC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肥大组和丙戊酸钠治疗组,动物分别于14 d和28 d处死.检测心脏系数、心肌组织HE染色及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β-MHC)mRNA表达.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DAC2表达.结果治疗组心脏系数和β-MHC mRNA表达水平较肥大组显著下降;肥大组心肌细胞肥大的病理改变较治疗组显著;14 d和28 d时(×400)HDAC2蛋白质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核平均数,治疗组与肥大组相比分别下降34.18%和36.24%,P<0.05;在mRNA水平上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AC2参与大鼠心肌肥大的发病过程,丙戊酸钠抑制HDAC2蛋白质表达及心肌肥大的发展.

  • 复方参鹿颗粒对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reg/Th17水平及其基因转录因子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中迪;邱振伟

    目的 观察复方参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肾阳虚型再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复方参鹿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外周血免疫细胞Treg、Th17的表达水平,以及相关基因转录因子孤独核受体γt (RORγt)、叉状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6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Th1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reg表达及Treg/Th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RORγt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oxp3 mRNA表达及Foxp3/ RORγ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参鹿颗粒联合西药,可明显改善再障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机体造血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reg细胞及其相关基因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调整Treg/Th17的比值有关.

  • 美国微生物学会杂志摘要

    作者:闻玉梅

    1.Hibbard提出了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在感染初期采用联合抗微生物治疗,人类是否可以控制微生物感染?"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为:①当抗微生物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同时采用2~3种抗微生物制剂将可减少微生物因突变而同时出现对数种药物耐药的菌株;②联合使用抗生素后,可在病人血清中出现杀死微生物的浓度;③近来临床采用局部联合消毒剂,较单用一种消毒剂更有效,而并未增加其不良反应;④基因转录的图谱显示如表达过多的抗性基因,微生物的一些重要基因产物将被上调;⑤如果某种抗生素的药物动态学显示互相之间并无拮抗作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缩短疗程.作者认为联合使用的抗菌药物应分别具有不同作用机制,方有价值,但是经济问题应做深入研究以作全面考虑.

  • 肝再生信号转录调控进展

    作者:王阁;房殿春

    肝再生信号转录是肝再生信号转导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基因转录启动、肝特异基因的转录调控和转录因子的修饰包装,终发生肝再生转录效应,完成肝再生信号的转录.本文就肝再生信号转录调控进展作一综述.

  • 心房颤动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作者:黄玮;雷寒

    房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两方面:鉴定基因在房颤触发中的作用和房颤时基因表达的改变,其目的不仅在于了解房颤发作的触发因素,而且可探索房颤维持和转为慢性状态的原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房颤的发病机制,改进治疗方法.

  • 胆汁酸代谢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彩茹;邵勇;何芳

    胆汁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质营养素的吸收和消化,病理条件下胆汁酸代谢失衡发生胆汁淤积,这些与肝硬化,肝胆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肝癌、肠癌等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也是激活细胞核及细胞膜受体、控制代谢和能量平衡的内分泌信号分子[1].胆汁酸作为内分泌信号分子调节和整合靶基因的机制尚不清楚.新研究表明,在胆汁酸代谢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表观遗传调控辅助因子感受胆汁酸代谢变化,调节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PTMS)和染色质重塑,从而调节基因转录,维持胆汁酸的平衡[2].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一组不改变基因型而可决定细胞表现型的遗传机制与现象,其研究的内容是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可遗传变化,这种可遗传改变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是基因表达转录调控的另一种方式.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翻译后修饰是胆汁酸表观遗传调控的主要机制,现就胆汁酸代谢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RNA干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新宇;尹有宽;张继明

    RNA干扰技术(RNAi)是近两年来产生的新兴生物技术.RNAi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双链小干扰RNA(siRNA)结合核酶复合物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定位到同源mRNA转录体上并切割mRNA,进而破坏特定目的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使其功能沉默.由于siRNA作用的阶段是在目的基因转录成为mRNA以后,即转录后,所以RNAi引导的基因沉默又称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

252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