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医师自律维权百洋基金特约稿盲目实施手术导致医疗纠纷

    作者:何平

    案情回放2002年3月4日,原告李某之女到被告某医院就诊,门诊以"多浆膜腔积液查因,心律失常(阵发房颤,室性早搏)"收住院.入院时查:T 36.5℃,P84次/分,R21次/分,BP100/80mmHg,神清语利,步入病房.3月25日医院将原告之女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与家属签手术同意书,拟于全麻下行"心包剥脱术";术中见心包不增厚,引流出黄色心包积液500ml,胸腔积液4000ml,术后诊断"心房心肌病变",修改术式为"开胸探查术";术后患者浮肿、腹水情况逐渐加重并有间断喘憋,不能平卧及头痛,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腹水检查:乳糜试验(-),比重1.020,Pro 3g/L,RBC大量,WBC4~8;4月2日查超声心动:右心增大(右室40mm),左房47mm,LVEF35.2%,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等量心包积液(LVPW18mm,RVFW14mm),下腔静脉增宽33mm;肝肾功能:ALP、LD、GGT均有轻-中度增高并有低钠、低钙.4月2日转入心内科治疗,诊断为"多浆膜腔积液查因,心律失常".4月14日出院,出院诊断为"限制型心肌病?"患者于出院当天到家后死亡.

  • 三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海宴;张英川;陈慧敏;方冬平

    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以及同时有房室传导异常合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6例,其中5例为阵发房颤,1例为阵发房扑,心电图示房间阻滞.植入冠状窦电极及普通右房和右室电极,用Y型转换器以右房耳电极为负极,冠状窦电极为正极构成新的双极电极.将4例患者DDD起搏器调至AAT模式,2例患者为DDD模式,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消失.随访2~6个月,疗效满意.三腔心脏起搏器适用于治疗病窦并有房室传导异常合并房内阻滞的阵发房扑和房颤的患者.

  • 冠状静脉窦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作者:王振东;傅水桥;郭涛;凌峰;吴欣;李佩璋

    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起搏治疗是临床的选择之一.1997年,Papageorgiou等[1]的电生理研究表明冠状静脉窦起搏能有效防止房颤发生,但冠状静脉窦起搏治疗阵发房颤的长期临床应用尚未见报道.

  •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围术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龙华;钱秉源;王建平;李玉凤;屈正;于建波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作为单独或补充方法,已逐渐用于晚期重症冠心病的治疗,其临床疗效研究较多〔1-5〕。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技术观察分析30例单纯TMLR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性质及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对30例单纯TMLR病人进行围术期Holter监测。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5.07±6.42)岁。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201铊—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有TMLR适应证。  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气管插管后,放置食管超声探头,经左胸前外侧第5肋间小切口进胸,采用美国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心肌打孔器行TMLR。  术前、手术当天、术后1、2 d均使用磁带式动态心电图仪记录心律失常情况,并由专人在激光心肌打孔术中记录打孔即刻时间,以便准确评估打孔即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发生心律失常的对应时间、心律失常的性质及相关因素。  结果 全组打孔(21.90±5.18)个,穿透孔(19.77±4.85)个,打孔于下壁、侧壁、前壁、心尖的数目分别为(4.60±1.61)、(8.27±3.64)、(7.47±2.80)、(2.40±2.44)个。打孔过程平均(21.83±10.25) min。  Holter监测:(1)术前 7例存在心律失常,其中频发或短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短时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伴窦暂停及窦房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纤颤及心房扑动、窦暂停及窦房阻滞各1例。仅1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术中 TMLR手术期间全组均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早搏增多27例,其中24例集中于打孔过程中,均为室性期前收缩,但激光打孔即时无1例出现心律失常。  (3)术后 TMLR术后当天出现心律失常者共7例,发生率23.33%,其中频发或短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例(其中3例术前即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2例,阵发房颤房扑1例。术后第1 d心律失常者9例,发生率31.04%,其中4例为新出现心律失常者(3例频发或短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阵发房颤);5例为术后当日发生者,心律失常性质未变。术后第2 d心律失常者10例,发生率35.71%,新出现5例(4例为频发或短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另5例是第1 d即发生者。术后3 d频发或短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病例中,半数以上有偶发、短时阵发性室速,无1例出现窦性停搏或传导阻滞。  全组术后死亡2例,1例术后当天死于心性休克,死亡前曾出现阵发性房颤;另1例术后第1 d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终死于突发室颤。  讨论 对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时心律失常的研究少有较完整的临床研究结果,且均非Holter监测结果。我们应用Holter监测来观察TMLR时围术期整个心律变化的全过程,资料完整可靠。  我们的研究显示,(1)病人于术中打孔即时未出现心律失常,表明激光照射本身并不会引起心脏节律紊乱。而病人于打孔过程中室早明显增多及短时室速,是术中机械刺激所致。(2)TMLR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33%~35.71%,以室性期前收缩为主,未出现窦性停搏、传导阻滞,且室性期前收缩多呈现短时频发特征,临床上易于忽视,多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我们认为,对重症冠心病、高龄、伴有陈旧心肌梗死、室壁瘤或心功能不全等的病人,TMLR术后必须严密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妥善处理,尤其对术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者,更应高度重视,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3)TMLR术后早期心律失常与室壁瘤及左室射血分数(EF)有关,本组中7例EF<0.50的病人,术后5例存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例室壁瘤病人,术后3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说明部分病人TMLR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本身病变有关。

  • 老年人腹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临床分析

    作者:曾实实

    患者男性,78岁,主因"冠心病、心律失常,阵发房颤"于1998年11月18日入我院治疗.

  • 阵发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作者:任红艳;郭春芳;华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房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1年3月-2012年7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8 ~66岁,平均52岁,将60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尿潴留)、住院天数、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它的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化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受益,具有可行性.

  • 口服普罗帕酮致严重精神异常2例

    作者:路明慧;沈玉祥

    患者,男,48岁,干部,体重84kg,以阵发房颤住院.体检:除房颤外各系统未见异常.化验:肝、肾功能正常.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450mg/d渐加量到600mg/d,5天后出现心烦急躁、坐卧不安、悲观失望、伤感哭泣、泪流满面、头枕部胀痛、有用头撞墙及轻生自杀意念,因仍有房性早搏,普罗帕酮加量到800mg/d,症状更明显,自述无任何原因,但又难以自制.

  •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40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淑英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除原发病治疗药物继续维持原有用法、用量不变,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第一周600mg/d,第二周400mg/d,第三周200mg/d,并从第三周开始维持剂量200mg/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6.92±1.47)mm和(36.73±1.51)mm,两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8.27±1.49)mm和(37.45±1.43)mm,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心房内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够控制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有效预防心房重构,值得临床推广。

  • 胺碘酮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艳琴;谢朝阳;孙俊影

    1996年12月至2000年11月共使用胺碘酮治疗56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现对其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选择使用1~3种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平、慢心律、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的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颤患者56例,年龄35~80岁,平均(61±9.4)岁;男46例,女10例.心电图示房性期前收缩、房颤发生时间:3年2例,2年5例,半年至1年的38例,5天至半年的11例.56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8例,阵发房颤26例,持续房颤12例.其中冠心病房性心律失常38例,心肌病16例,心肌炎2例.12例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

  • 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的风湿性多肌痛一例

    作者:史群

    由于风湿性多肌痛(PMR)完全为一临床诊断,没有特异的实验室依据,使得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临床上误诊和漏诊较多。通过对本例报道及国外相关文献的复习,认为抗心磷脂(aCL)抗体是否有助于PMR的诊断,尚难以定论。有待于更多的病例进一步证实。 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心悸6个月,全身肌肉疼痛,晨僵4个月于1999年10月26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突发心悸、胸闷,此后呈反复发作并逐渐伴有肌肉疼痛,僵硬。表现为梳头、下蹲及行走困难,严重时无法翻身。因心电图提示频发的房性及室性早搏,阵发房颤而住我院心脏科。经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且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检查、活动平板试验均不支持冠心病的诊断。因红细胞沉降率(ESR)明显增快及免疫球蛋白升高考虑免疫性疾病所致的心脏损害转入免疫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 小剂量索他洛尔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房性心律失常疗效的影响

    作者:牛利红;李学文

    目的 探讨小剂量索他洛尔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房性心律失常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于山西大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阵发房颤)的病人101例,年龄46岁~85岁.随机分为3组,索他洛尔组(S组)32例、美托洛尔组(M组)28例和索他洛尔联合美托洛尔组(SM组)41例,应用24 h 动态心电图评价3组治疗效果.结果 3组间QTc间期比较,服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4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比较S组病人服药前与服药4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和SM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M组、S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 vs 35.7% vs 80.49%,P<0.001),且SM组疗效优于S组和M组(P<0.05),S组优于M组(P<0.05).结论 小剂量索他洛尔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两者中任意一种,且联合应用可减小对QTc间期的影响.

  • 胺碘酮静脉注射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阵发房颤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于静

    充血性心力衰竭一旦并发房颤,尤其是快心室率房颤,常使心衰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而增加病死率.近两年我院心内科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阵发房颤,疗效观察如下.

  • 伊布利特在控制转复阵发性房颤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吕蒙

    目的 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在转复阵发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依布利特组(A组)、胺碘酮组(B组)、普罗帕酮组(C组),每组30例.于入院10 min内,三组分别经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胺碘酮150 mg、普罗帕酮70 mg.观察10 min后若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首次剂量.观察开始给药后1、2、4、24 h内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和QRS间期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房颤的转复率(83.3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转复时间(24.3±10.7)min明显短于其他组.A组不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C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A组给药后QT间期较B组和C组显著延长,B组QT间期在用药各时段无明显变化.C组给药后的QRS间期较A组和B组明显延长,A组和B组的QRS间期用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对心室率和QT间期的影响大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但对QRS间期无明显影响.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

  • 老年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房颤10例误诊分析

    作者:吕雅丽;徐荣慧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10例患者,男3例,女7 例,年龄51~73岁.②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病人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心悸、气短,无心绞痛及明显高代谢症状、突眼、甲状腺肿大.其中5例在区级医院诊断过阵发房颤3个月,未治疗 ;5例初次就诊,查体为房颤律.心电示:快速房颤7例,缓慢型房颤3例;心脏B超诊断情况 :4例为冠心病,6例未见异常.全部病例均误诊为冠心病,房颤,给予扩冠、抗凝、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1~3个月,均无明显好转.③确诊及治疗情况:经仔细询问病史、查体、甲状腺B超及FT3、FT4、TSH等检查,发现5例无任何甲亢症状,2例伴有轻度怕热、出汗及双手震颤,3例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大,FT4、FT4均增高.全部病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给予抗甲状腺药物及地戈辛治疗2个月后病情得到控制,8例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治疗4个月时另2例房颤也转复为窦性心律.

  • 冠状窦起搏电极的临床应用

    作者:沈法荣;金宏义;黄抒伟;沈亚平;凌峰;陈建明

    目的探讨冠状窦起搏电极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为14例患者植入15根冠状窦起搏电极,其中7例行双心房同步起搏,6例行双心室同步起搏,1例行四腔起搏.结果冠状窦起搏电极均成功植入,术后双房同步起搏和双心室起搏可使P波及QRS波时限缩短.结论应用冠状窦起搏电极行双房、双室起搏是安全有效的;双心房同步起搏对伴有房内传导阻滞的阵发性房颤有一定的疗效;双心室起搏及四腔起搏对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难治性心功能不全者治疗可能有益.

  • 胺碘酮引发的严重共济失调

    作者:Daniel G. Krauser;Alan Z. Segal;Paul Kligfield;林宝琴

    服用胺碘酮后引发震颤、周围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近端肌无力和共济失调的神经毒性的案例报道极少,且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位调研者报道:一名患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阵发房颤的老年妇女停止服用小剂量的胺碘酮后,其4个月来日益加重的共济失调症状快速并彻底消失了.虽然胺碘酮半衰期长,但停药几天后她的症状就开始减轻,1周内就可以正常行走.广泛了解服用胺碘酮引发神经毒性的临床症状,就可以缩短明确诊断所需要的时间,并将有助于其神经毒性的早日消除.

  • 阵发房颤与左房大小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作者:邱建平;朱济修

    目的:探讨阵发房颤与左房大小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阵发房颤组120例,对照组120例,两组均在窦性心律下用HP -SONOS 1000型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左房大小,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 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舒张充盈开始到快速充盈结束时间曲线下面积(ETVI)和心房收缩 血流速度开始到血流终止时间曲线下面积(ATVI).并计算E/A<1和ETVI/ATVI<1的百分率.结果:阵发房颤组与对照组左房大小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 01).E/A<1和ETVI/ATVI<1的百分率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阵发房颤与左房增大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有关.

  • 樊瑞红治疗阵发房颤临床验案

    作者:石振华;樊瑞红

    介绍樊瑞红主任运用调律汤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经验.樊主任认为,其发病原因以气阴两虚和情志失常多见,故临床上拟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之法,用调律汤结合辨证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满意疗效.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维持阵发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疗效研究

    作者:陈爱明;曹巧智;武卫党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将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于西电集团医院住院治疗的阵发房颤患者6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片口服,0.2g/次,3次/日,1周后口服,0.2g/次,2次/日,1周后口服维持量,0.2g/次,1次/日,共服药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5g/次,3次/日,疗程共计8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维持窦性心律疗效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疗效显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