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中对跨壁复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分析

    作者:陈青远;王新宇;李征;常尚;张勇;唐小霞

    目的 分析并探讨伊布利特在转复房颤的过程中对患者跨壁复极异质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发病在48 h~7 d之间的58例房颤患者,将其分为胺碘酮组与伊布利特组,其中胺碘酮组患者共18例,伊布利特组患者共40例,将两组患者的房颤转复成功率进行对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之前以及用药后的4h内QT间期与Tpeak-end/QT间期比值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组患者房颤转复的成功率为38.9%,伊布利特组患者的房颤转复的成功率为62.5%,两组患者的房颤转复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前QT间期比值为(377±126)ms,用药后0.5 h比值为(468±97)ms,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之后与用药之前相比,QT间期有了显著的延长,Tpeak-end/QT间期比值也有所增大(P<0.05),用药1、2h后患者的QT间期(428±144)、(392±186)ms与Tpeak-end/QT间期(0.19士0.11)、(0.18±0.06)均又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患者用药后的QT间期比用药前有了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4h内Tpeak-end/QT间期比值(0.18±0.09)与用药前(0.19±0.10)相比均无显著性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胺碘酮相比而言,伊布利特对于房颤患者的转复成功率较高,然而伊布利特患者在用药之后跨壁复极异质性有了一定的增加,增加了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但在1h内可以恢复正常.

  • 伊布利特联合电复律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道喜;唐平;王伺伟;葛志艳

    目的:观察电复律转复心房颤动时联用伊布利特的疗效.方法:按照制定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受试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进行观察.4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单用电复律组(对照组n=20)以100~200J作同步电复律,联用伊布利特组(治疗组n=20)在电复律前缓慢静脉注射1mg伊布利特10min,再行电复律,记录患者每次电除颤能量,电复律后心电监护24h.结果:对照组电转复成功14例(70%),24h早期复发2例;治疗组均一次转复成功(100%),24h心电监护均维持窦律,且治疗组的电除颤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160±7.5)J VS (210±8.5)J](P<0.01).结论:伊布利特的药物强化治疗明显提高房颤电转复的成功率,还有利于电转复后窦律的维持.

  •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110例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承丰;李泽民;李林;邓亨平

    目的 探讨伊布利特药物复律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转复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110例使用伊布利特行药物复律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率59.1%;转复组在年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比率、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及左房内径等方面均小于未转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例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频发室性早搏;2例发生非持续性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疗效肯定,转复成功率与年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和左房内径等因素有关.用药期间有发生TdP的可能,做好用药期间的监护可以显著减少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

  • 伊布利特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巧兰;何燕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既是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同系物,又是一种甲基磺胺类化合物.其作用机制与其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更与其他类抗心律失常药作用机制不同.

  •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后频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作者:王平;马玉芬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0岁,主因“间断憋气、心悸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憋气、心悸,不伴胸痛,无发热,无黑朦、晕厥.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心房颤动,平均心率109次/min,心脏超声:左房饱满(前后径38mm),余房室大小正常,左室射血分数51%,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

  • 伊布利特转复心血管外科术后早期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平;李运涛;齐奇;陈伊

    目的:心血管外科术后早期阵发性房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循环功能,同时也显著延长患者术后监护治疗和住院时间。目前常规的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方法,在缩短和实现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和成功率上,效果均不理想。
      方法:20例心血管外科术后早期患者,男性1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6(48~80)岁。其中,冠心病搭桥术后17例;动脉瘤术后2例;先天性心病术后1例。当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阵发性房颤时,分别单独或在常规的胺碘酮控制心率的基础上,加用伊布利特1mg静脉注射(首次0.6 mg,二次0.4 mg,间隔30分钟)。观察在用药后60分钟、120分钟、240分钟及以后时间段内,患者房颤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效果。同时,记录用药开始和转复窦律后,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值。

  • 利多卡因及伊布利特在治疗犬长时间心室颤动模型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红臻;钟敬泉;李景莎;苏国英;王静;张运

    目的:利多卡因和伊布利特分别联用肾上腺素,应用到心室颤动的早期治疗过程中,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方法:犬心室颤动12分钟后立即进行2分钟的胸外按压,随即100 J双向波电除颤,仍为心室颤动的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1.5 mg/kg)联用肾上腺素(0.02 mg/kg);伊布利特组:伊布利特(0.01 mg/kg)联用肾上腺素(0.02 mg/kg);对照组:只应用肾上腺素(0.02 mg/kg).用药时胸外按压不间断,每2分钟的胸外按压后进行1次电除颤,如心室颤动持续存在,上述剂量的药物每5分钟重复用1次,终点事件为自主循环恢复.实验过程中监测与记录主动脉、右心房压力,计算冠状动脉灌注压,测量基础状态和复苏后的QT间期,计算出校正的QT间期(QTc).结果:利多卡因组及对照组动物的QTc明显低于伊布利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及伊布利特组动物的主动脉平均压、冠状动脉灌注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利多卡因组及伊布利特组动物的除颤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室颤动犬进行心肺复苏时,联用利多卡因或伊布利特与肾上腺素同样有效的提高了冠状动脉灌注压.

  • 伊布利特对犬心脏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作用

    作者:孙健玲;李小鹰;郭继鸿;刘鹏;张萍;易忠

    目的 观察伊布利特对犬心脏窦房结、房室结的影响.方法 18只成年健康雄性杂种犬,麻醉后气管插管,开胸并缝合电极,伊布利特按0.10 mg/kg静脉推注给药(10 min缓推,给药30 min后按照0.01 mg/min静脉滴注维持),观察给药前后心率、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变化.结果 伊布利特对心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的高峰时间在给药后20~30 min,2 h后心率基本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1只犬在给药后出现长达5 s的窦性停搏;试验中,1只犬在给药后5 min出现房室结2:1下传,给药后20 min该现象自行消失.结论 伊布利特可明显减慢窦性心率,对窦房结的自律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房室结的功能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健玲;李小鹰;郭继鸿;张海澄;张萍

    目的 观察和比较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终止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268例发作持续时间<90 d的房颤/房扑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静脉应用(1~2次,每次10 min推注)伊布利特(1.0 mg和1.0 mg)和普罗帕酮(70.0 mg和70.0 mg).结果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成功率分别为67.6%(46/68)和92.4%(61/66),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房扑的成功率分别为32.5%(26/80)和29.6%(16/54).伊布利特组平均转复时间(27±13)min,转复窭性心律时平均使用量为(1.5±0.4)mg.普罗帕酮组平均转复时间(39±7)min,转复窦性心律时平均使用量为(134.1±6.4)mg.房颤的转复率与左心房直径呈负相关,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明显高于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房扑持续时间可作为房扑终止的预测因子.扑动波周长延长是伊布利特终止房扑的主要特征.结论 伊布利特作为一种Ⅲ类的抗心律失常药,在监测的条件下,能迅速、安全、有效地终止房颤/房扑.

  •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英;高辉;李红;刘惠亮

    目的 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行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在武警总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72例,男性49例,女性23例.回顾分析病历资料,将接受伊布利特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6例),胺碘酮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行射频消融术,同时对照组应用胺碘酮,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完,若未复律则30 min后重复给药1次.观察组仅应用伊布利特.比较两组治疗后复律时间、QT间期及转复成功率及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N末端脑利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律时间缩短[(46.77±9.56)minvs.(29.01±5.73)min],QT间期延长[(0.44±0.05s vs.(0.53±0.08)s],转复成功率升高(65.15%vs.8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的E峰、LVEDD、LVEF水平升高,A峰水平降低,[(72.62±8.92)cm/svs.(60.52±7.32)cm/s],[(58.34±5.73)mmvs.(51.32±4.99)mm],[(67.29±7.62)%vs.(59.56±6.15)%],[(55.58±6.65)cm/svs.(68.42±8.1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伊布利特治疗后的血清hs-CRP、IL-6、IL-8及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7.11±6.32)mg/L vs.(67.27±7.51)mg/L],[(60.17±5.45)μg/Lvs.(87.58±7.21)μg/L],[(84.44±5.21)μg/Lvs.(121.31±8.57)μg/L],[(89.27±7.33)pg/mlvs.(142.7±13.29±8.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伊布利特较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复律效果好,心功能及炎症指标均改善.

  •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童随阳;夏豪;王欣;李磊;王慧

    目的:系统评价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4)、维普数据库(1999~2014.4)、万方数据库(1990~2014.4)、PubMed(1990~2014.4)、Cochrane Library(2014第4期)。纳入伊布利特(实验组)与胺碘酮(对照组)比较治疗房颤和房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5.1手册推荐的简单评估法进行纳入研究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489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终纳入25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①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总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3.26,95%CI:2.60~4.08,P<0.00001);②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2.71,95%CI:2.04~3.58,P<0.00001);③伊布利特转复房扑的有效率高于胺碘酮(OR=7.05,95%CI:4.13~12.04,P<0.00001);④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平均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WMD=-67.16 min,95%CI:-87.27~-47.04,P<0.00001);⑤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OR=1.02,95%CI:0.72~1.43,P=0.93)。结论目前研究显示,伊布利特治疗房颤和房扑的有效性高于胺碘酮,且平均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在安全性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有限,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作者:刘美;褚松筠;王新刚

    1 临床资料女性,52岁,因"间断心悸4年,加重1d"于2012年10月7日入院.患者4年来间断心悸,症状发作时于外院行心电图示"房颤".入院1d前无明显诱因再发心悸,伴胸闷憋气、乏力、大汗,不能平卧入睡,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高血压6年,高脂血症2年.入院查体:脉搏100次/min,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不能平卧,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底可闻及少量吸气末细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第V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cm,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34次/min,心律不齐,S1强弱不等,P2<A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 伊布利特对人体心房与心室的电生理作用及其频率依赖性研究

    作者:张楠;郭继鸿;李学斌;张萍;张海澄;许原;游红;陈冰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对人体心房、心室的电生理作用及其频率依赖性.方法25例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于静脉推注伊布利特(0.0167 mg/kg)前后测定两种起搏周长(PCL,400ms与600ms)时的右心房、左心房及右心室的有效不应期(RA-ERP、LA-ERP及RV-ERP),其中通过起搏冠状静脉窦远端间接起搏左心房.结果(1)明显延长RA-ERP(PCL=400ms时,由215.20 ms延长至259.60 ms,P<0.001;PCL=600ms时,由231.20ms延长至281.20ms,P<0.001);(2)明显延长LA-ERP(PCL=400ms时,由216.60 ms延长至247.60 ms,P<0.001;PCL=600ms时,由226.40 ms延长至262.40ms,P<0.001);(3)明显延长RV-ERP(PCL=400ms时,由219.60 ms延长至249.60ms,P<0.001;PCL=600ms时,由233.20 ms延长至268.20ms,P<0.001);(4)PCL=400ms与PCL=600ms比较,对RA-ERP、LA-ERP及RV-ERP延长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明显延长QT与QTc间期,其中QTc由384.36 ms延长至450.66 ms(P<0.001),对窦性心率<82次/min与≥82次/min患者的QT与QTc延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布利特可明显延长RA-ERP、LA-ERP、RV-ERP及QT、QTc,而且这些电生理作用无频率依赖性.

  •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临床观察

    作者: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18~80岁,持续时间≤90 d(3 h~90 d)、心室率≥60次/min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共31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各16和15例.伊布利特组体重≥60 kg者首剂1 mg、体重<60 kg者首剂0.01 mg/kg,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或0.01 mg/kg;普罗帕酮组首剂70 mg,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35 mg.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房扑的心室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复率:伊布利特组62.5%(10/16),普罗帕酮组26.7%(4/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失败的病例中有6例改用伊布利特,其中2例转为窦性心律,而伊布利特组转复失败的4例改用普罗帕酮后均未转复.转复时间伊布利特组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12.70±10.27)min 对(39.75±10.08)min,(P<0.01).副作用:伊布利特组1例合并有左心室功能不良者用药后即刻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经直流电击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1例出现左心衰竭,另1例出现头晕、手麻.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疗效高于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 尼非卡兰与伊布利特转复射频消融术终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作者:崔海明;汤晔华;万文婷;张家友;廖德宁

    目的 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终时,应用尼非卡兰与伊布利特复律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法的单中心临床研究.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入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充分消融后房颤仍然持续者49例,随机对照法分组并采用伊布利特(26例)和尼非卡兰(23例)药物复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校正QT间期(QTc)达峰与恢复时间、转复成功率及转复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尼非卡兰组转复成功率60.9%(14/23)与伊布利特组57.7%(15/26)相似(P>0.05),但尼非卡兰组药后QTc达峰时间、恢复时间以及房颤转复时间[(6.8±2.6) min对(11.3±4.7)min,(P<0.05)]等均明显短于伊布利特组.结论 尼非卡兰与伊布利特均可有效转复射频消融术终仍然持续的房颤,但尼非卡兰起效更快、用药后QTc恢复时间及所需心电监测时间更短,可作为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终药物复律的优选方案.

  • 国产伊布利特致多发窦性停搏一例

    作者:张玲;侯月梅;郭玉君;陈华

    伊布利特(ibutilide)为甲烷磺胺类衍生物,用于转复新发心房扑动(房扑)或心房颤动(房颤)[1],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国内尚未见伊布利特致窦性停搏的报道,国外仅有1例其致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和实性停搏的报道[2].本文报道1例伊布利特致窦性停搏.

  • 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作者:周立君;刘晶;李为民

    患者女性,65岁,心悸1 d于2004年11月1日13:30入院.既往史:冠心病病史4年;乳腺癌术后6个月,化疗3次.入院时查体:体温36.7℃,脉搏12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10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右胸部见一20 cm手术疤痕,心界叩诊略向左大,心率150次/min,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心电轴左偏,室性早搏,T波改变,QTc=430 ms(图 1a).

  • 抗心律失常新药——Ibutilide

    作者:楚建民;张澍

    Ibutilide(伊布利特)是速效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终止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的发作具有较高的疗效,是目前美国FDA批准的用于治疗AF和AFL的药物[1].

  • 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中应用伊布利特提高手术即刻疗效

    作者:杨龙;师睿;姚焰;陈文生;黄雯;包镜汝;郑黎晖;张奎俊;张澍

    目的 观察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使用伊布利特( ibutilide,Ibu)对消融即刻疗效的作用.方法 99例经充分线性消融仍为房颤或转为左心房心房扑动(LAFL)的患者,静脉推注Ibu,推注中若复律立即停止;注射完lmg后10 min仍未转复者,可重复注射但总量≤2 mg.在静脉推注Ibu的同时重复标测并加强消融.记录给药前后心律变化,测量复律后的QT间期和RR间期.术后心电监护至少12 h.结果 静脉推注Ibu并加强消融复律者77例(77.8%),其余22例患者中16例接受体外同步电复律,13例(81%)成功转复;l例LAFL经超速抑制转为窦性心律;终仍为房颤者6例、LAFL 2例.给药至成功转复时间2~41 min.Ibu用量0.4~2.0 mg(平均1.04 mg).手术结束时91例恢复窦性心律,校正的QT间期(QTc)为364 ~ 599 (469±40) ms,其中70例(76.9% )QTc≥440 ms、16例(17.6% )QTc≥500 ms.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经充分线性消融仍为房颤或转为LAFL患者,静脉推注Ibu并加强消融能提高手术即刻疗效.

  •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

    作者:田颖;梅雪;刘小青;杨刚;石亮;钟光珍;杨新春

    目的 观察和比较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46例接受房颤射频消融后复发房速的患者,男性3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12)岁,分别静脉应用伊布利特(ibutilide,1.0 mg/次,1~2次,10 min内静脉推注)和胺碘酮(150 ms/次,1~2次,10 min内静脉推注).观察转复率和转复时间,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4 h内伊布利特组和胺碘酮组转复率分别为86.4%和41.7%(P=0.0023);24 h时内转复率分别为90.9%和62.5%(P=0.0376).伊布利特组对持续时间<24 h的房速转复率为100%,胺碘酮组转复率为66.7%(P=0.0421).伊布利特组平均转复时间为(13±8)min,胺碘酮组转复时间为(36±25)min(P<0.01).两组均未发生致命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均能终止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速,伊布利特更快速、安全、有效.

160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