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 铅对肾上腺皮质细胞线粒体的氧化损伤

    作者:杨杏芬;庄志雄;魏青;凌莉;范瑞泉

    目的研究铅对肾上腺皮质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为了解其肾上腺皮质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原代分离培养豚鼠肾上腺皮质细胞,以0、6.25、12.5、25、50、100 μmol/L醋酸铅(PbAc)处理细胞,观察PbAc诱导肾上腺皮质细胞活性氧(ROS)产生和线粒体损伤作用.ROS检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细胞存活状态采用Rh123和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AT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 PbAc染毒后肾上腺皮质细胞ROS形成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具有剂量-效应关系[^y=4.16+10.21×1g(x+1),P<0.01,R2=0.641];线粒体膜电位呈剂量依赖性降低,Rh123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在6.25~100μmol/L各剂量组依次为1.01、0.94、0.96、0.95和0.91,与对照组(1.3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染毒后细胞死亡率轻度增加,与对照组(1.02%)比较,50μmol/L和100 μmol/L剂量组分别为3.16%和3.40%,差异有显著性(P<0.05);ATP水平降低与PbAc剂量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y=212 965.7-51 592.5×1g(x+1),P<0.01,R2=0.568],剂量和时间对ATP水平的影响呈协同抑制作用(P<0.01).结论线粒体氧化应激介导肾上腺皮质细胞毒性可能是PbAc毒作用机制之一,线粒体损伤是铅致肾上腺皮质毒作用的早期细胞和分子事件.

  • 表阿霉素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及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书奎;王自正;立彦;杜同信;傅雷

    探讨肿瘤化疗药物表阿霉素(E-ADM)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经不同浓度、不同时间E-ADM作用的K562细胞株的自发荧光(SF)、细胞死亡率(PI)及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170)的细胞表达百分率及其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进行检测和分析.在E-ADM浓度为0.01μg/mL时,SF+、PI+及P170+细胞即开始上升,后迅速升高,杀伤效果呈现出典型的"S"形曲线分布,24h组的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高于72h组.K562细胞在不同浓度E-ADM作用后,SF+、PI+及P170+细胞百分率及其表达的MFI均随E-ADM浓度的增加而增高;3个指标的细胞阳性百分率与E-ADM浓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均<0.05),而其MFI与E-ADM浓度之间却有显著的正相关(P均<0.01).E-ADM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效果与E-ADM浓度呈正相关,E-ADM杀伤K562细胞存在一个杀伤效应的剂量敏感区、一个佳杀伤浓度和适作用时间,该结果可为E-ADM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两种非病毒载体介导microRNA转染的对比

    作者:高聪;黄莉;梁兵;袁芳;龙友明;郑扬波;陈梦宇

    microRNA作为核酸类药物,在细胞和生物体内存在稳定性差,半衰期短,转染效率低,靶向性差[1],故转染过程需要高效、高安全性的载体.Lipofectamine是常用的转染脂质体,可与 DNA形成复合物,有较强的转染能力.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属阳离子聚合物,在体内外均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不良反应较低[2].选择适合的小分子RNA基因载体对其后续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分别选择了脂质体lipofectamin2000和阳离子聚合物PEI作为microRNA的转染载体,在体外检测其在悬浮细胞THP-1中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死亡率,比较两种转染载体的转染特性及作为microRNA基因载体的可行性.

  • 激光在中国神经外科的应用

    作者:岳武;史怀璋;胡韶山

    在激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神经系统肿瘤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光动力体外照射鼠胶质瘤C6细胞系,发现激光光动力学疗法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中钙超载在该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死亡率与照光剂量呈正相关,照光剂量达到200J/cm2时,肿瘤细胞死亡率不再随照光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 茶多酚对高糖条件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作者:毕宏生;解孝锋;吴建峰;崔彦;于同利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高糖条件下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率(CDR)及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阐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及茶多酚干预的疗效及机制.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体外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品状体上皮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30 mmol/L(L1组和L2组),另在30 mmol/L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中加入0.1μM和0.3μM的茶多酚进行干预(L3组和L4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条件下大鼠品状体上皮细胞MMP和CDR的变化.主要指标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CDR及MMP.结果 L1、L2、L3、L4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CDR分别为(0.68±0.32)%、(13.50±4.48)%、(0.64±0.48)%、(0.50±0.30)%,L1与L2组比较、L2与L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4),L3与L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L1、L2、L3、L4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MMP分别为95.53±4.61、37.38±3.56、110.02±8.04、102.63±9.48,L1与L2组比较、L2与L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L3与L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高糖条件下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死亡率明显升高.茶多酚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可延缓细胞凋亡,降低细胞死亡率.(眼科,2009,18:104-107)

  • 神经修复病理学(下)[耳显微外科2007版(九)]

    作者:王正敏

    1 神经变性和神经再生生物学事件在神经变性和神经再生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生物学事件.1.1 损伤区上段神经生物学事件在刚出生和老龄哺乳动物,损伤区以上近脑段神经损伤容易发生神经细胞体死亡.神经细胞死亡率可达68%.神经细胞死亡与细胞活素激活水平有关.若尽早缝合修复神经,可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数,神经细胞死亡数可下降至40%.

  • 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大鼠神经细胞死亡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伟国;杨小锋;高峰;姜秀意;童建忻

    目的探讨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大鼠神经细胞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体外新生大鼠( 0~ 1天)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的基础上,以频率900MHz,功率密度分别为 0.025mW/cm2、 0.05mW/cm2、 0.1mW/cm2的低强度微波辐射 4、 8、 12、 16、 20、 24小时。检测细胞死亡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 0.05mW/cm2功率密度组辐射 12小时、 0.1mW/cm2功率密度组辐射 8小时后均可引起神经细胞细胞死亡率增高,且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率也逐渐上升, 0.025mW/cm2功率密度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长期连续的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培养大鼠神经细胞存在损伤作用。

  • 酶抑制剂作为抗癌药

    作者: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Orlowski医生在美国化学协会年会上报告,在人体早期试验中癌细胞对一种蛋白酶抑制剂PS-341新药特别敏感.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取得减慢癌生长且有1例停止生长的效果.淋巴瘤细胞暴露于蛋白酶抑制剂下,瘤细胞死亡率比正常细胞高40~50倍.用PS-341治疗小鼠明显抑制肿瘤生长.Ⅰ期试验治疗9例多发性骨髓瘤,所有病人对常规化疗反应差,用该药后骨髓瘤细胞很快停止发展.Ⅱ期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中,包括实体肿瘤和恶性血液病.在Ⅰ期试验中用PS-341病人耐受好,只会出现轻至中度的副作用,如贫血或疲劳.PS-341和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作为现代化疗的辅助剂.www.oncolink.upe-nn.edu

  • 射频消融对离体猪肺消融靶区内不同部位灭活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英凯;吴启玉;黄乃祥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靶区内不同区域灭活效果的差异.方法 36副新鲜离体猪肺分为6个消融时间组进行射频消融,消融过程中记录消融中心区、射频针的中心针针尖区、边缘针针尖区、中心针与边缘针针尖连线的中间区的温度变化,消融结束后在4个消融区域及对照区采集标本,分别HE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标记(流式细胞术),计算在不同消融时间作用下不同区域的校正细胞死亡率.结果 消融区域的校正细胞死亡率高于对照区域(P<0.05);在完全消融前,消融中心区的校正细胞死亡率高于3个消融边缘区(P<0.05);在短时间消融组(5~15 min),射频针的中心针针尖区与边缘针针尖区的校正细胞死亡率均高于中心针与边缘针针尖连线的中间区(P<0.05);而在消融时间达到20 min后,3个边缘消融区消融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完全消融前,各消融区域的校正细胞死亡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消融时间达到30 min时,4个消融区域消融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达到完全消融.结论 在完全消融前,消融中心区的消融效果要优于消融边缘区;消融边缘区之间在短时间消融时存在消融效果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在达到一定的消融时间后消失;给予足够的消融时间,消融靶区可达到完全消融.

  • αB-晶状体蛋白在心肌预适应早期相及延迟相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作者:肖卫民;黄勤;尢家騄;肖献忠

    目的:热休克蛋白(HSPs)在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的心肌保护中是否发挥作用,至今仍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αB-晶状体蛋白(属小分子HSP)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方法:为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缺血预适应早期相中的作用,采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及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别进行缺血及热休克预处理.结果:缺血预适应(缺血5 min+再灌5 min)明显减轻了随后更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流损伤(缺血30 min+再灌120 min),表现为+dp/dtmax、LVP、及冠脉流量的恢复明显改善,CPK释放减少.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技术发现,正常状态下,αB-晶状体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中,在缺血预适应及热休克预处理时则快速向不溶性细胞结构移位,免疫电镜显示αB-晶状体蛋白的主要移位区域是核周及Z线等细胞骨架部位,等电聚焦技术显示上述移位与αB-晶状体蛋白的磷酸化有关.此种快速移位可稳定细胞骨架,可能是心肌预适应早期相的重要心肌保护机制之一.为进一步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预适应延迟相中的可能作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经热休克(43℃)预处理不同时间(15,30,60,90 min)并恢复不同时间(0,1,2,4,6,12及24 h)后,再加入H2O2(1 mmol/L)处理3 h.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在诱导αB-晶状体蛋白增多的同时,亦明显减轻了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死亡率及LDH释放率低于H2O2损伤组,细胞总抗氧化能力高于H2O2损伤组.上述结果表明,αB-晶状体蛋白在心肌预适应的早期相及延迟相心肌保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 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作者:方素萍;邱全瑛;郝钰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以黄连解毒汤连续灌服大鼠3 d,每天2次,每次生药0.3 g/100 g大鼠,末次给药后分别于0.5、1、1.5、2、2.5 h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对照血清以生理盐水灌服后同法制备.以常规制备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单层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为模型,各时段血清均以20%、10%、5%及2.5%浓度处理HUVEC 24 h,用MTT法观察其对HUVEC的毒性作用(以细胞死亡率表示);在此基础上,以对HUVEC无毒性作用浓度的含药血清处理HUVEC 24 h后,加入中性粒细胞(5×106/mL)粘附30 min,计算细胞粘附率.结果:各时段含药血清的细胞死亡率均随着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仅5%和2.5%浓度的细胞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接近,无显著差异.故各时段均选用5%和2.5%浓度进行细胞粘附实验.实验发现0.5 h和2 h时段在5%浓度时,能明显降低细胞粘附率(P<0.01).结论:①大鼠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HUVEC有一定毒性;②在连续多次灌胃后不同时段所取的含药血清中仅0.5 h和2 h时段,并在5%浓度时既对HUVEC无明显毒性,又能对细胞粘附有明显抑制作用;③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能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这可能是黄连解毒汤抗炎免疫作用的机制之一.其有效作用成分及在抑制细胞粘附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MIP2通过VDAC1相互作用保护氧化应激损伤的心肌细胞

    作者:蒋磊;陈广斌;王浩;刘可;张华莉;肖献忠

    目的:Mip2是心肌缺血后适应的一个分子靶点,其表达能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基于MIP2为WD蛋白,本科室冯衍生博士利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对MIP2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进行了筛选,质谱鉴定了若干个蛋白质,其中包括VDAC,但VDAC包括VDAC1、VDAC2和VDAC3,它们与MIP2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MIP2的心肌细胞保护机制。方法:首先构建了MIP2和VDAC真核表达载体,利用了基因共转染探讨MIP2与VDAC可能的相互作用;然后采用不同的抗体免疫共沉淀加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技术,主要探讨MIP2与VDAC1的相互作用;利用免疫荧光定位探讨MIP2与VDAC1在H9c2细胞内的分布;采用MIP2的结构突变,研究MIP2与VDAC1相互作用的结构域;后通过MIP2的全长与突变体探讨其对H9c2心肌细胞膜电位与细胞死亡率的影响,观察MIP2及其与蛋白相互作用对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MIP2与VDAC基因共转染后免疫共沉淀加Western blot 鉴定,结果显示MIP2与VDAC1和VDAC2有相互作用关系,与VDAC3无相互作用;GFP与VDAC1抗体免疫共沉淀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相互作用;细胞免疫共定位显示,MIP2与VDAC1分布于细胞同一区域,支持其在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MIP2结构突变显示,位于其C端的WD40是与其它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域。心肌细胞转染基因后施以氧化应激处理,结果显示,虽然MIP2全长能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H9 c2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细胞死亡,但其蛋白结合结构域不能有效抑制这种诱导性的膜电位降低与细胞死亡。结论:VDAC1是MIP2的一个作用靶点,MIP2 C端的WD40是其与VDAC1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构域。 MIP2能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与细胞死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VDAC1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