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髓损伤后脂质蓄积对损伤灶自发荧光强度的影响

    作者:郭磊;程志坚;张舵;常素娥;贺西京

    目的:研究小鼠脊髓损伤后损伤灶的脂质蓄积与自发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探索硫酸铜能否消除脊髓损伤灶的自发荧光.方法:选取鼠龄8~12周,体重18~24 g的野生型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与脊髓损伤组(32只).脊髓损伤组于损伤后1、2、4、8周分别随机抽取8只处死,以损伤灶为中心取脊髓组织标本行冰冻切片(正常对照组取相同节段的脊髓,标本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进行后固定),在荧光显微镜的绿色通道下观察自发荧光,进行油红O染色显示损伤灶的脂质蓄积,并分析自发荧光强度与脂质蓄积量的相关性.配制硫酸铜缓冲液处理切片以消除自发荧光,并优化硫酸铜浓度与作用时间.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切片未发现明显自发荧光或脂质染色,而脊髓损伤后在损伤灶出现自发荧光,并且强度随损伤后时间延长而增强.油红O染色显示损伤灶的脂质同样随伤后时间延长而蓄积,并且增长趋势与自发荧光的增强趋势呈正相关.应用硫酸铜缓冲液后,自发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优化硫酸铜浓度与作用时间后效果更好.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灶脂质蓄积可能在决定自发荧光的强度上起重要作用,自发荧光强度可以作为评估脂质过氧化损害的简便指标;优化的硫酸铜法能够显著消除脊髓损伤后损伤灶的自发荧光,有利于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脊髓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 表阿霉素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及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书奎;王自正;立彦;杜同信;傅雷

    探讨肿瘤化疗药物表阿霉素(E-ADM)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经不同浓度、不同时间E-ADM作用的K562细胞株的自发荧光(SF)、细胞死亡率(PI)及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170)的细胞表达百分率及其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进行检测和分析.在E-ADM浓度为0.01μg/mL时,SF+、PI+及P170+细胞即开始上升,后迅速升高,杀伤效果呈现出典型的"S"形曲线分布,24h组的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高于72h组.K562细胞在不同浓度E-ADM作用后,SF+、PI+及P170+细胞百分率及其表达的MFI均随E-ADM浓度的增加而增高;3个指标的细胞阳性百分率与E-ADM浓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均<0.05),而其MFI与E-ADM浓度之间却有显著的正相关(P均<0.01).E-ADM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效果与E-ADM浓度呈正相关,E-ADM杀伤K562细胞存在一个杀伤效应的剂量敏感区、一个佳杀伤浓度和适作用时间,该结果可为E-ADM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日本三角涡虫自发荧光组织结构的研究

    作者:薛德明;陈广文;傅山岗;任爽;刘德增

    目的 研究涡虫自发荧光的组织结构,为其发育和再生生物学提供资料. 方法 采用HE、Masson和Van Gieson染色显示日本三角涡虫 (Dugesia japonica) 部分组织结构,并观察其紫外激发的自发荧光.每个染色组和自发荧光组有6条涡虫. 结果 其表皮、咽的外表皮、原肾管上皮、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和纵神经索都能自发蓝色荧光;交配囊上皮游离面可见自发黄绿色荧光,上皮中部发蓝色荧光,基底部发的蓝色荧光较弱;精巢几乎不发荧光,眼点的色素上皮不发荧光. 结论 对于涡虫眼点结构和自发荧光的研究可能会对无脊椎动物眼的起源及系统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帮助.

  • 日本三角涡虫自发荧光组织结构的研究

    作者:薛德明;陈广文;傅山岗;任爽;刘德增

    目的 研究涡虫自发荧光的组织结构,为其发育和再生生物学提供资料. 方法采用HE、Masson和Van Gieson染色显示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部分组织结构,并观察其紫外激发的自发荧光.每个染色组和自发荧光组有6条涡虫. 结果 其表皮、咽的外表皮、原肾管上皮、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和纵神经索都能自发蓝色荧光;交配囊上皮游离面可见自发黄绿色荧光,上皮中部发蓝色荧光,基底部发的蓝色荧光较弱;精巢几乎不发荧光,眼点的色素上皮不发荧光. 结论对于涡虫眼点结构和自发荧光的研究可能会对无脊椎动物眼的起源及系统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帮助.

  • 老化相关的自发荧光可作为细胞衰老的标志物

    作者:张静;杨璐萌;陈晓春

    目的 观察衰老的脑组织内自发荧光的波长特点,探讨如何合理地利用和消减老化相关的自发荧光.方法 选取3月龄和24月龄自然老化的C57BL/6J雌、雄性小鼠.以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SA-β-Gal)和脂褐素的沉积评估老年鼠脑组织衰老的程度.以激光共焦显微镜分析老化相关自发荧光的波长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结果 老年鼠海马和下丘脑第三脑室室周旁出现强SA-β-Gal染色、脂褐素的聚集及自发荧光.老化相关的自发荧光发射波长介于500~ 565nm,下丘脑第三脑室室周旁的星形胶质细胞不仅高表达SA-β-Gal,而且出现很强的自发荧光.采用针对脂褐素的自发荧光消除剂处理脑组织后,老化相关的自发荧光几乎完全消失.结论 老化相关的自发荧光可以作为特定表型细胞衰老的标志物;恰当的处理老化相关的自发荧光,可极大的提高衰老脑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的特异性.

  • 血管组织自发荧光的去除方法及应用

    作者:刘春喜;李大庆;王荣;戚立航;丁士方;张运

    血管组织尤其是动脉(如主动脉、颈总动脉、肾动脉等)具有丰富的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后两者有很强的自发荧光,在荧光显微镜下根本不能区分特异荧光与组织自身的自发荧光,显著干扰荧光染色结果的观察,这限制了免疫荧光技术、绿色荧光蛋白((WP)等荧光报告基因载体在心血管组织的应用[1].

  • 小汗腺自发荧光现象的观察

    作者:王彬彬;张翠萍;赵志力;付小兵;王丽

    目的:观察小汗腺是否具有自发荧光现象及其随汗腺细胞生长、衰老的变化,推测其发光基团,探讨研究小汗腺的新方法.方法:取整形美容患者弃用的皮肤组织,苏木素染色,奥林巴斯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小汗腺组织的自发荧光现象.从皮肤中提取单个汗腺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于汗腺细胞贴壁后7、14、21、28 d在奥林巴斯倒置相差显微镜分别以紫外光、绿光、蓝光3种不同激发光照射,观察小汗腺自发荧光的变化情况;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γ扫描测量小汗腺自发荧光的强度.结果:苏木素染色后的小汗腺组织自发荧光表现为似有小孔的网状结构,小汗腺边界清晰,其自发荧光在蓝色激发光下表现为绿色自发荧光,绿色激发光下表现出红色自发荧光:单独的小汗腺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表现出更多颜色的自发荧光,紫外光的激发下显示出蓝色的自发荧光,蓝色的激发光下显示出绿色自发荧光,绿色的激发光下显示出红色的自发荧光,随小汗腺的生长,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变化;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γ分层扫描方法测定小汗腺自发荧光强度,分别在近530 nm和590 nm处发现两个自发荧光峰值,与黄素和脂褐素的自发荧光峰值相近.结论:通过观察苏木素染色后小汗腺组织的自发荧光可以简单、快速地帮助判断小汗腺结构.单个汗腺细胞的自发荧光强度随汗腺生长没有明显减弱.根据小汗腺自发荧光的峰值测定初步判定小汗腺自发荧光的发光基团是黄素和脂褐素.

  • 眼底自发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宁向艳;张风

    眼底自发荧光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利用共焦扫描激光眼底镜(cSLO)获得的眼底自发荧光图像能够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内脂褐素的含量与分布,依此评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代谢状况.脂褐素的沉积是许多视网膜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途径,提示眼底自发荧光的特性在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程进展、治疗及预后方面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伴发视网膜下出血的脉络膜破裂患者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及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的特征

    作者:张鹏;孙董洁;宋晓瑾;葛莉莉;王其华;王雨生

    目的:分析因眼球挫伤导致的脉络膜破裂伴视网膜下出血患者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 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 NIR-FAF)的特征。方法对38例因眼球挫伤导致脉络膜破裂者,共计40只眼,于伤后15 d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 CFP)、SW-FAF及NIR-FAF检查。结果 CFP显示该40只眼(100%)有视网膜下出血,其中,29只眼(72.50%)的脉络膜破裂灶在CFP及SW-FAF图像上可被分辨。另外11只眼(27.50%),因脉络膜破裂灶被出血遮盖而不能在CFP及SW-FAF图像上显现。在SW-FAF图像上,视网膜下出血及脉络膜破裂处均呈现边界清晰的低荧光。在NIR-FAF图像上,虽然视网膜下出血导致荧光亮度减弱,但因脉络膜破裂产生的荧光暗区在40只患眼(100.00%)均清晰可见。结论 NIR-FAF在观察视网膜下出血遮盖的脉络膜破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项技术可用于诊断因眼球挫伤导致的脉络膜破裂及评估预后。

  • 伴发视网膜下出血的脉络膜破裂患者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及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的特征

    作者:张鹏;孙董洁;宋晓瑾;葛莉莉;王其华;王雨生

    目的:分析因眼球挫伤导致的脉络膜破裂伴视网膜下出血患者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 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 NIR-FAF)的特征。方法对38例因眼球挫伤导致脉络膜破裂者,共计40只眼,于伤后15 d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 CFP)、SW-FAF及NIR-FAF检查。结果 CFP显示该40只眼(100%)有视网膜下出血,其中,29只眼(72.50%)的脉络膜破裂灶在CFP及SW-FAF图像上可被分辨。另外11只眼(27.50%),因脉络膜破裂灶被出血遮盖而不能在CFP及SW-FAF图像上显现。在SW-FAF图像上,视网膜下出血及脉络膜破裂处均呈现边界清晰的低荧光。在NIR-FAF图像上,虽然视网膜下出血导致荧光亮度减弱,但因脉络膜破裂产生的荧光暗区在40只患眼(100.00%)均清晰可见。结论 NIR-FAF在观察视网膜下出血遮盖的脉络膜破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项技术可用于诊断因眼球挫伤导致的脉络膜破裂及评估预后。

  • 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凹

    作者:唐连志;张瑞雪;吕刚

    患者女性,57岁。在长春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常规体检。既往身体健康,有磺胺类药物及青霉素过敏史。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为1.0;眼压右眼为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2 mmHg;双眼眼前节正常;右眼底黄斑区不规则脱色素(精粹图片1),自发荧光图像显示黄斑区脱色素处低荧光,OCT检查图像见精粹图片2;左眼底正常。临床诊断:右眼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凹。

  • 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一例

    作者:刘雪霞;汪东生

    患者男性,40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12年12月5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0.6。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清晰,中等深度,晶状体透明,右眼玻璃体透明,左眼玻璃体可见少许团条状混浊。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稍模糊,色泽淡红。双眼视网膜后极部可见多发散在鳞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的陈旧病变,位于血管下方,病变处大量色素沉着,黄斑中心凹尚未累及(图1A、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患者双眼视盘边界不清,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无明显迟缓;左眼视盘下方及颞侧可见条形低荧光遮蔽(玻璃体混浊所致),后极部可见多量片状低荧光病灶,其边缘呈高荧光,多数病灶内可见脉络膜血管影。上述病灶部分融合,呈鱼鳞状分布,随时间延长上述病灶荧光渐增强着染,视网膜各方向可见广泛毛细血管扩张渗漏及部分管壁着染。晚期患者双眼视盘边界不清,上述病灶呈高荧光,可见毛细血管渗漏,拱环结构欠清晰。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造影早期患者双眼视盘边界清,后极部及赤道部可见大片斑驳状低荧光,大部分病灶内可透见脉络膜血管,鼻侧及近赤道部部分低荧光病灶,病灶边界清晰,其内未见脉络膜血管影。晚期患者视盘边界清晰,后极部斑驳状低荧光持续存在,其内脉络膜血管荧光排空。红外自发荧光检查:显示双眼视盘边界尚清。双眼视网膜后极部可见多发散在鳞状斑驳自发荧光与色素遮蔽相间,双眼黄斑中心凹处呈圆点状自发荧光(图2A、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右眼黄斑区局限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及脉络膜光带不平滑;左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增厚。视觉电生理视网膜电图检查:显示病变早期患者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大反应振幅降低。诊断: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

  • 2011年科林杯眼科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登(四)

    作者:王敏;王立;刘敏;宫媛媛;黄莉亚;林冰;黄厚斌;叶秀榕;王梁川

    图片简介 A图示“牵牛花”;B图示视网膜色素变性;C 图示黄斑前膜;D 图示“玫瑰花瓣”;E 图示眼底自发荧光;F图示球内异物术后眼底像;G图示“霜枝”;H图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I图示“电镜分辨率”;J图示视乳头异物;K图示视乳头水肿;L图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 2011年科林杯眼科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登(一)

    作者:王敏;王立;刘敏;宫媛媛;黄莉亚;林冰;黄厚斌;叶秀榕;王梁川

    图片简介 A图示“牵牛花”;B图示视网膜色素变性;C 图示黄斑前膜;D 图示“玫瑰花瓣”;E 图示眼底自发荧光;F图示球内异物术后眼底像;G图示“霜枝”;H图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I图示“电镜分辨率”;J图示视乳头异物;K图示视乳头水肿;L图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 黄斑营养不良的自发荧光照相观察

    作者:马凯;纪海霞;严伟;熊颖;张风;刘宁朴

    目的 初步探讨自发荧光照相在黄斑营养不良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收集黄斑营养不良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常规临床检查手段包括现病史及家族史询问、视力检查、裂隙灯前节检查、间接眼底镜检查、彩色眼底像、荧光血管造影和自发荧光照相,其中部分患者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接受了视网膜电流图、眼电图、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对上述患者的彩色眼底像、荧光血管造影和自发荧光照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归纳黄斑营养不良自发荧光图像特征.结果 病变区在488 nm自发荧光下呈现与彩色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造影所见病变部位相应的低荧光区域,低荧光区域的大小、低荧光的程度与疾病病程和视力损害程度呈现一定相关性.7例患者在黄斑病变区周围可见宽窄不同的环形高荧光条带,提示病变进展的倾向.2例在黄斑区外呈现广泛的高自发荧光,患者否认夜盲症状,视网膜电流图显示为重度的视锥细胞功能损害和轻度的视杆细胞功能损害,提示可能是锥-杆细胞营养不良的早期阶段.红外自发荧光(820 nm)均可以见到上述病灶的显影.结论 自发荧光照相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在黄斑营养不良的诊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白芷根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作者:兰志琼;卢先明;陈继兰;周毅;马逾英;胡友福

    目的:确定香豆素在白芷药用部位根中的积累部位,为进一步揭示白芷活性成分香豆素类及其积累规律与白芷内部结构及发育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结合冰冻切片技术、荧光显微技术对白芷根中香豆素类成分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白芷木栓层、木质部和栓内层、韧皮部中分布的分泌组织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均有明显的蓝色荧光发生,其中分泌组织的荧光与对照品欧前胡素的荧光相同,而同步阴性对照实验中分泌组织的荧光消失.结论:在白芷根中,香豆素类成分分布于分泌组织内.

  • 眼底自发荧光检查指导中浆激光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桂英

    目的:观察中浆激光治疗前后自发荧光的改变,了解激光治疗对视网膜的损伤程度,指导中浆激光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门诊患者中疑似中浆诊断者常规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OCT检查,漏点位置距黄斑中心凹大于250μm者列入研究行列,拍眼底自发荧光照片。根据患者病程随机分为三组:病程<3个月、病程3~6个月及病程>6个月的患者。分别给予激光治疗。行激光治疗后分别观察第2周、4周、8周、半年、1年的视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进行眼底自发荧光和OCT检查。结果各组均显示激光部位为点片状低荧光,急性中浆除激光造成局部点状低荧光外,余未见明显异常荧光。慢性中浆患者激光治疗后除点状低荧光外异常自发荧光未见消除或有加重现象。视力检查显示病程短者行激光治疗后明显优于慢性中浆患者。自发荧光检查提示急性中浆色素上皮损伤改变优于慢性中浆。结论激光治疗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具有一定的损害;急性中浆进行激光治疗优于慢性中浆。

  • 活体心肌细胞NAD(P)H荧光的光谱分辨的荧光寿命光谱研究

    作者:程颖;ANEBA Swida;CHORVAT Jr.Dusan;BASSIEN-Capasa Valerie;臧伟进;CHORVATOVA Alzbeta

    目的 研究实验动物心肌线粒体氧化还原状态,监测缺血时线粒体功能改变的早期信号.方法 线粒体呼吸链主要电子供应者烟酰胺腺嘌呤(磷酸)二核苷酸,或NAD(P)H荧光为无创荧光标记,用光谱分辨的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检测紫外光(UV)激发的心肌自发荧光(AF)光谱和荧光寿命.结果 需用至少3个荧光寿命池0.4~0.7 ns,1.2~1.9 ns和8.0~13.0 ns描述心肌AF.相关衰减光谱(DAS)显示4个NAD(P)H荧光固有光谱,分别为峰值470 nm的短荧光寿命池,及450 nm,470 nm和490 nm的中间和长荧光寿命池.酮体增加线粒体NADH产量,提高AF强度,但不改变荧光寿命.线粒体呼吸阻断剂Rotenone,显著增加AF强度和缩短平均荧光寿命.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Dinitrophenol (DNP),显著降低AF强度,在520 nm处增宽荧光光谱并显著延长平均荧光寿命.这些结果和NADH荧光动力学离体实验(in vitro)及模拟缺血状态实验有可比性.结论 研究可解释NADH构象改变,以及从NADH到异戎酸脱氢酶(LipDH)结合的黄素蛋白间能量转移的荧光动力学变化.光谱分辨的荧光寿命显微技术提供了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心肌能量代谢或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新工具.

  • 超细支气管镜、DP电子导航、GS外周超声小探头、玫瑰系统联合评价外周(1/3)肺感染性病灶的价值

    作者:李雅洁;谢巍;张鹏;薛艳超;冯靖;曹洁

    目的 评价超细支气管镜、Direct Path电子导航系统、Guide sheath(GS)外周超声小探头K201/K203系统、快速现场评价(玫瑰系统,ROSE)即四加技术(UNRE)引导下肺活检对外周(1/3)肺感染性病灶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4月1日—2015年3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胸部CT发现外周(1/3)肺感染性病变的患者共97例,将其随机分为四加技术组49例及非四加技术组48例,分别行四加技术或非四加技术引导下的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分别比较四加技术组及非四加技术组的诊断率、安全性以及不同感染程度患者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强度的差异.结果 四加技术组诊断率明显高于非四加技术组(81.63%vs 56.25%,χ2=7.313,P<0.01),病灶包含支气管征亚组四加技术诊断率高于非四加技术组.所有患者均仅在活检时见少许出血,无咯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处于不同感染状态的患者,其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强度亦不相同.结论 四加技术引导下肺活检诊断率高、并发症少,选择合适的病例能够提高诊断率,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强度对外周(1/3)肺感染性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提示作用.

  • 激光荧光光谱诊断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翟力平;李世荣

    激光是本世纪60年代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以其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等突出特点,广泛运用于农业、通讯、医疗、军事等各个方而,并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重大领域里,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激光荧光光谱技术用于诊断疾病具有灵敏、快速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荧光光谱诊断肿瘤的研究相当活跃,特别是早期诊断肿瘤方面已获得了一定进展,成为医学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荧光分为原子荧光、分子荧光、自发荧光、外源性荧光。1 激光荧光光谱在诊断上的应用1.1 激光荧光光谱仪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氙离子激光、氮分子激光、氪离子激光、可调染料激光等均作为激励光源,可观察并记录肿瘤组织的特征荧光,激光荧光光谱仪由激励光源、专输光纤及荧光检测记录系统三部分组成。1.2 使用荧光药物诊断肿瘤 用激光荧光谱技术诊断肿瘤的方法早在70年代初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获得新发展,肿瘤荧光辐射有两种类型:是由肿瘤组织本身经紫外光激发的,称自体荧光;另一种是聚集在肿瘤组织上荧光物质作光敏剂经激发后发出,然后根据荧光光谱对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使用荧光药物诊断肿瘤为其中的一种,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荧光物质主要有荧光素钠盐,血卟啉衍生物,即HPD(Hematoporphy rin Dirivative)。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