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春娴;陇问菊;王培玉;张海英;陈玉珍

    目的 研究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抗原表型特征,评价Hp根除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上胃肠疾病患者及许多胃肠外疾病,共800例,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上述800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分型.对其中Hp抗体Ⅰ型志愿患者采取无痛胃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分析胃肠道疾病患者以及胃肠外疾病患者的患病概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采用二联抗生素法进行Hp根除治疗.结果 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423例,阳性率为52.88%;其中Ⅰ型220例,占52.01%;Ⅱ型203例,占47.99%;自220例Ⅰ型Hp感染患者中,经评估后及患者意愿,挑选14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其中:慢性胃病70例,胃溃疡37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癌3例;病理检查:慢性炎症90例,肠化20例,轻度不典型增生27例,胃癌3例.结论 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可以一次性、快速检测到Hp抗体谱,同时对不同的抗体分型的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利于临床上对于胃肠道外疾病以及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 浅谈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方法的改进

    作者:吴宁;莫晓川;曾佳;孟立科

    目的:探索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关键步骤的改良方法.方法: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蛋白免疫技术分析小鼠肝脏CYP1A1的表达水平.结果:不仅缩短实验时间,而且获得的目标条带清晰,非特异性的本底显色浅.结论:改良的蛋白免疫印迹技术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分离目标蛋白,降低本底,获得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有利于对蛋白质的进一步分析研究.

  • 糖皮质激素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金延安;高卉;戴冀斌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致痫大鼠大脑皮质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了经GC预处理后致痫大鼠行为学的改变与脑内NOS表达的变化.结果 戊四氮组大脑皮质内NO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戊四氮+GC组和GC组大脑皮质内NO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抑制NOS表达的作用和抗痫效应.

  •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柳永和;王智纯;梁日初;舒(X)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已成为内科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但临床尚缺乏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鉴于病毒可通过多种不同机制促进自身免疫应答,如病毒可插入细胞膜从而改变自身组织的抗原性,病毒可作为多克隆激活剂,刺激B细胞分裂增殖并发育成浆细胞产生抗体[1].我们运用免疫印迹技术、间接荧光抗体法以及快速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对42例VM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了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anti-ENA)、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的检测,以探讨它们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

  • 等电聚焦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人α1-抗糜蛋白酶

    作者:尹晓娟;封志纯;李秋平

    等电聚焦是一种蛋白分析技术,尽管薄层等电聚焦分析法具有节省试剂、分辨率高、可同时分析数十份样本和样本组间比较差异小等优点,但其在试验后期的免疫固定过程中所用的抗体较多.本研究对分析α1-抗糜蛋白酶(α1-ACT)蛋白表型的等电聚焦免疫固定和等电聚焦免疫印迹技术进行比较,以寻找一种更敏感、经济的蛋白分离分析方法.

  •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基因沉默对大肠癌细胞体外侵袭及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孟贤;韩娜;冷彦

    目的:研究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短干扰RNA(siRNA)对大肠癌细胞系体外侵袭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T7 RNA聚合酶体外合成以CXCR4为靶基因的siRNA,用脂质体转染大肠癌SW480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无关对照组.于转染后48 h采用RT-PCR方法检测CXCR4 mRNA水平,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XCR4和MT1-MMP的蛋白质水平,Bovden小室模型检测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状况.结果:SW480细胞转染CXCR4 siRNA 48 h后,与空白对照和无关对照相比,CXCR4mRNA水平明显下调(51.53%±6.1% vs 78.4%±3.3%,P<0.01;51.53%±6.1% vs 87.4%±5.3%,P<0.01),CXCR4的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47.3%±3.7% vs 107.2%±3.6%,P<0.01;47.3%±3.7% vs 114.7%±4.8%,P<0.01),MT1-MMP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43.8%±2.5% vs 64.4%±4.4%,P<0.01;43.8%±2.5% vs 67.0%±2.9%,P<0.01),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减弱(26.5%±6.1% vs 73.7%±3.4%,P<0.01;26.5%±6.1% vs 64.5%±5.7%,P<0.01),细胞周期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在无SDF-1存在的情况下,各组细胞的增殖无明显改变;经SDF-1刺激后,各组细胞增殖增加,但CXCR4 siRNA转染组细胞的增殖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无关对照组(24 h:0.55±0.03 vs 0.68±0.06,0.71±0.04,P<0.05;48 h:0.67±0.04 vs 0.89±0.03,0.94±0.07,P<0.05;72 h:0.72±0.06 vs 1.36±0.08,1.53±0.07,P<0.01).以上各指标在空白对照和无关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CXCR4为靶向的siRNA能够有效下调CXCR4基因,降低SDF-1诱导的大肠癌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及增殖活性.

  • 不稳定膀胱与间隙连接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章振保;周德荣;宋波

    目的研究不稳定膀胱逼尿肌细胞间间隙连接蛋白(Cx)的改变,探讨其与不稳定膀胱发病机理的相关性.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膀胱出口梗阻模型,行充盈性膀胱测压确定不稳定膀胱(USB)组13只,另设对照组10只.均为健康Wistar雌性大鼠,体重200~220 g.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双重标记的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定量分析逼尿肌Cx43含量改变.结果Cx43蛋白条带在USB组和对照组均有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43 000.USB组逼尿肌蛋白条带平均灰度值为31.066,对照组为11.7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Cx43表达主要出现在细胞与细胞连接处.USB组Cx43像素密度为29.5250±13.9176,荧光斑面积为(17.9290±8.8403)μm2,对照组Cx43像素密度为14.2140±2.1747,荧光斑面积为(5.7480±3.1075)μ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逼尿肌细胞间间隙连接蛋白增多引起兴奋传递的增强可能是不稳定膀胱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及免疫学研究

    作者:陈齐鸣;李强;钱伟东;汤其强;刘晓林;屈洪党;Jean Y Delattre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tis,PLE)是一种由罕见的恶性肿瘤导致的远隔性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通常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有关.以往对PLE的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由于发现部分PLE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神经元抗核抗体-Hu抗体,从而为PLE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1].

  •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评价与临床应用

    作者:尚晓莹;于腾;孙桂荣;姚远;张丽君;贺侠琴;刘明军

    目的:分析和评估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MBFFI)检测抗核抗体谱的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MBFFI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333例自身免疫病患者、44例其他疾病患者和59例健康者血清的抗核抗体谱,进行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比较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MBFFI与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所有标本抗核抗体谱一致率为83.26%,Kappa值=0.655;病例组各项目一致率在79.88%至99.40%之间,Kappa值在0.106至0.958之间.对照组各项目一致率在96.61%至100.00%之间,其他疾病组各项目一致率在95.45%至100.00%之间.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自身免疫病的灵敏度高(P<0.01),MBFFI诊断自身免疫病的特异度高(P<0.05),MBFFI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P<0.01).结论: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与免疫印迹技术相比,一致性尚可,特异度更高,可以替代免疫印迹技术成为新一代的抗核抗体确认试验检测方法.

  • CSRP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石宇;王宇博;谢风;何成彦;师庆红

    目的 研究CSRP1(cysteine and glycine rich protein 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CSRP1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应用色谱及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筛选,初筛实验的准确性验证选用免疫印迹试验.结果 分析质谱鉴定相关结果显示,CSR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免疫印迹试验结果与质谱分析结果吻合,确保了其准确性.结论 CSR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下调表达,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发展、调节有密切的关系.

  • 免疫印迹技术在临床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海英;番敏;张柳

    目的 分析临床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分型及检出率.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对779例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 Ⅰ型检出率为65.08%,Ⅱ型检出率为28.11%,总检出率93.20%.结论 免疫印迹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及易操作性的特点,较适合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幽门螺杆菌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常艳萍;吴利先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1982年由澳大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人胃黏膜活体组织中培养出来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形细长微弯杆菌.Hp感染不仅能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多种胃肠道疾病,并且HP被证实为I类致胃癌致病因子[1,2].此菌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感染率有所差异,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其感染率较高,而我国自然人群感染率约54.76%,而现症感染率平均高达55%[3].因此建立快速、准确、安全的检测方法对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而近些年随着HP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和蛋白组学的研究深入,Hp酶联免疫吸附技术,胶体金免疫技术,免疫印迹技术以及蛋白芯片等免疫诊断方法效能逐步提高,其用于现症感染和临床疗效观察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 健康人对胃癌特异性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研究

    作者:黄俏佳;林建银;林旭

    目的 验证健康人血清中是否存在能与胃癌细胞抗原反应的抗体,为研究机体是否存在抗胃癌特异性抗原的体液免疫监视奠定基础.方法 将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的6株不同的人胃癌细胞株的裂解液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后分别与4~6岁、9~11岁、14~16岁、30~50岁及50~70岁的5个不同年龄段的无任何肿瘤病史的人体血清(第1抗体)进行反应后,再分别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及抗人IgM的第2抗体进行反应,用化学发光底物检测膜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后显示结果.结果 无论第2抗体为抗人IgG还是抗人IgM,5组不同年龄段的共150份血清与6株不同的胃癌细胞株反应结果与作为阴性对照的正常人胃黏膜细胞株(GES-1)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人血清中不存在能与胃癌细胞抗原反应的特异性抗体,为研究机体是否存在抗肿瘤的体液免疫监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棘球蚴感染绵羊并诱发休克期间特异性IgG、IgE抗体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

    作者:郑宏;徐志新;杨戈雄;温浩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E.g.)囊液粗制抗原和B抗原(EgB)识别绵羊感染E.g.后及诱发过敏性休克期间特异性IgG和IgE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并对抗原特性及分子量进行描述.方法制备E.g.囊液粗制抗原及EgB,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经剖杀证实感染E.g.并诱发过敏性休克的20只绵羊血清特异性IgG和IgE抗体对两种抗原的抗体反应性,并对抗原特性和分子量进行描述.结果特异性IgE抗体与耐热、低分子量的EgB(8、12和16 kDa)抗原未见明显的反应条带,而与E.g.囊液粗制抗原在43 kDa处可见明显的反应条带.IgG抗体与E.g.囊液粗制抗原未见明显的反应条带,但与EgB抗原反应后在31、43和66.2 kDa处可见较为明显的反应条带.结论EgB可能不是特异性IgE抗体的特异性抗原,而是IgG抗体的特异性抗原.E.g.粗制囊液抗原中含有特异性IgE抗体的特异性抗原组分,其分子量大于43 kDa,可能是导致棘球蚴病患者过敏性休克的主要致敏原.

  • 湖州地区402例过敏性疾病血清过敏原谱分析

    作者:常珊碧;闵丽姗;邹伟华

    变态反应是机体产生的一种病理性超敏反应,其特征是有特异性IgE抗体的形成.过敏性疾病病因种类繁多,传统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但不能治其根本, 如再次接触仍会发病.因此,检测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1].本文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技术对湖州地区40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s-IgE半定量检测,旨在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于波;廖康煌

    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印迹技术研究了正常暴光、非暴光部位皮肤和皮肤癌、癌周正常组织中锰 SOD(MnSOD) 和铜锌 SOD(CuZnSOD)的 mRNA及蛋白表达,初步探讨其表达在皮肤癌发生中的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材料:基底细胞癌 (BCC)6例,鳞状细胞癌 (SCC)6例,皆发生于头面部,皮肤癌组织及癌周正常皮肤组织取材(均经组织学证实)。暴光、非暴光部位皮肤各 5例为正常对照,来源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医院整形外科。标本以液氮速冻,- 80℃保存。 RNA抽提试剂盒购自 Gibcol BRL公司, RT- PCR试剂盒购自 Promega公司,兔抗人 MnSOD、 CuZnSOD抗体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病理学试验室谢建武博士惠赠,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的羊抗兔 IgG作为二抗购自 Sigma公司,其余生化试剂购自上海生物工程公司。

  •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毒素抗体

    作者:蒋理;马蔡昀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病人血清中幽门螺旋杆菌(Hp)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及尿素酶抗体(Ure),并与免疫印迹技术进行客观分析评价.方法:对145例临床诊断Hp感染的病人留取血清,深低温冻存同时作蛋白芯片检测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经X2检验,前述两种方法检测CagA、VacA、Ure抗体的结果对比均P>0.05.结论:蛋白芯片技术与免疫印迹技术相比,检测结果均差异无显著性.蛋白芯片法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具有快速、准确、检测指标多等优势,是一 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检验技术.

  • αB-晶体蛋白与放射性白内障的关系

    作者:杨焕;徐国旭;刘东伟;卜曙阳;季晓燕;刘玉龙

    目的 检测受大剂量X射线照射的大鼠晶状体中可溶性αB-晶体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αB-晶体蛋白与放射性白内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8周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未予干预措施;实验照射组采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25 Gy)一次性照射SD大鼠双眼,建立放射性白内障模型;实验对照组予假照射(照射源不含射线,余条件同照射组).照射后3个月处死大鼠,取晶状体作匀浆,取其上清(可溶性晶状体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α B-晶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均未出现晶状体混浊,25 Gy照射组逐渐形成典型放射性白内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照射组SD大鼠眼晶状体内可溶性α B-晶体蛋白含量较实验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X射线可降低晶状体中可溶性α B-晶体蛋白的含量,从而导致白内障.

  • 幽门螺杆菌细胞空泡毒素A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作者:张侃;袁敏;金海清;厉有名;罗本燕

    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其常见的危险因子,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仅能部分解释脑梗死的病因,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反应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慢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有密切关系.幽门螺杆菌细胞空泡毒素A存在于细胞的外壁,具有很强的毒性,可使机体细胞大量空泡变性,在炎症的发展过程中,空泡毒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能加速动脉硬化,又能影响血液的粘稠性.为此,我们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免疫印迹技术,分别随机检测了2000年~2001年入住我院的部分脑梗死和非脑梗死的心脑疾病患者的血清细胞空泡毒素A(VacA)抗体.

  • EN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詹克勤;吴杰敏;洪志海

    目的 探讨EN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ENA抗体对45例SLE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SLE患者检测ENA结果为抗Sm抗体阳性率为31.11%(14/45)、抗UIRNP抗体阳性率为8.89%(4/45)、抗SSA抗体阳性率为24.44%(11/45)、抗SSB抗体阳性率为6.67%(3/45)、抗核糖体抗体阳性率为11.11%(5/45)、抗RO-60抗体阳性率为46.67%(21/45)为高.抗Scl-70抗体和Jo-1抗体没有检测到,其中SLE患者检测抗Sm抗体、抗SSA抗体和抗RO-60抗体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抗ENA多肽抗体谱检测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对SLE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