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肿瘤

实用肿瘤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실용종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92
  • 国内刊号: 33-10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张苏展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之临床分析

    作者:杨毕伟;徐晓晶;赵志英;田慧;唐文清;陈荣新;葛宁灵;陈漪;夏景林

    目的 探讨合并肝动静脉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证实合并肝动静脉瘘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收集介入术前后临床资料,总结瘘口栓塞方法、栓塞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分析血生化指标改变.结果 38例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中的31例(81.6%)和4例肝动脉-肝静脉瘘中的2例(50.0%)瘘口栓塞有效;介入及封堵术后无明显肝功能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合并肝动静脉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联合瘘口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早期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作者:朱一苗;施小宇;姜招嫦;潘文胜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腺癌特点及有效临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对l例早期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内镜诊断、手术局部切除的诊治经过作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十二指肠腺癌通过内镜早期诊断,并于内镜钛夹标记后行肿瘤局部手术,大限度保存解剖结构的完整.术后随访未见局部复发、转移.结论 十二指肠腺癌早期病变可通过局部手术切除、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明显改善预后.

  • 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腹水的研究

    作者:赵志英;徐晶;杨毕伟;唐文清;陈荣新;葛宁灵;陈漪;夏景林

    目的 研究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伴有中等量以上腹水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的伴有腹水的原发性肝癌病例,腹水均在中等量以上.结果 4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0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8.8%、34.0%、34.0%.白蛋白≤35 g/L是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 =0.090,p=0.01).有23例(52.3%)患者术后1月随访腹水较术前消失或明显减少,21例(47.7%)与术前相当.44例术后无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伴有中等量以上腹水的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 培美曲塞为主化疗方案治疗蒽环及紫杉烷类耐药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立艳;史业辉;汪旭;贾勇圣;佟仲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pemetrexed,PEM)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蒽环及紫杉烷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培美曲塞为主化疗方案治疗的蒽环及紫杉烷类等多线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39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位化疗3(2-14)周期,总有效率(ORR)为15.4%,疾病控制率(DCR)为46.2%;中位随访时间9.0(2.0-30.0)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4.4(1.0-18.0)月,中位总生存时间(0S)8.5(2.0-30.0)月.亚组分析显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均优于绝经后患者(P<0.05);不同激素受体及HER2状态、不同肿瘤转移部位数目与PEM疗效无相关性(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未出现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而中止治疗的患者.结论 培美曲塞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蒽环及紫杉烷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可,疗效的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 PEG-5-FU-MAMS靶向治疗裸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房玉海;张春林;洪志飞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的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微球(PEG-modified 5-FU magnetic albumin microsphere,PEG-5-FU-MAMS)和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微球(5-FU-MAMS)对大肠癌组织的被动靶向性,为实现大肠癌的主动靶向治疗,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寻找新的途径.方法 30只人大肠癌裸鼠随机分为3组:(1)游离5-FU组;(2) 5-FU-MAMS组;(3) PEG-5-FU-MAMS组.每组10只,分别将3种不同的制剂(按5-FU 8mg/kg)经尾静脉给药,30分钟后,经眼眶采血,处死裸鼠,用HPLC法测定血清、肿瘤、肾脏、肝脏组织5-FU的浓度.结果 (1)PEG-5-FU-MAMS组、5-FU-MAMS组和游离5-FU组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为(51.2±2.1) mg/L、(33.1 ±8.2)mg/L和(20.3±1.9) mg/L,PEG-5-FU-MAMS组肿瘤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5-FU-MAMS和游离5-FU组(P<0.01);而在血清中药物浓度相反,PEG-5-FU-MAMS组[(1.7±0.5)mg/L]明显低于5-FU-MAMS[(6.8±0.2)mg/L]和游离5-FU组[(7.1±0.8)mg/L] (P <0.01);PEG-5-FU-MAMS组肝、肾脏中药物浓度[(22.7±2.4) mg/L和(21.1±2.3)mg/L]明显低于5-FU-MAMS[(44.3±6.7)mg/L和(38.2±4.9) mg/L]和游离5-FU组[(45.9 ±7.8)mg/L和(39.7±3.2)mg/L] (P <0.05).(2)PEG-5-FU-MAMS对裸鼠大肠癌的抑瘤率明显高于游离5-FU和5-FU-MAMS(45.3% vs 15.0%、30.1%,P<O.05).结论 PEG-5-FU-MAMS对大肠癌组织的靶向作用明显强于5-FU-MAMS和游离5-FU,但肝、肾脏的被动靶向作用明显减弱,有效地减轻药物对肝、肾脏的不良反应.PEG-5-FU-MAMS的抗结直肠癌作用明显强于游离5-FU和5-FU-MAMS.PEG-5-FU-MAMS有望成为肿瘤主动靶向治疗的有效药物.

  • 大功率微波与射频消融治疗较大肝癌的近期疗效研究

    作者:张宁宁;程晓静;刘建勇;周永和;李菲;陆伟

    目的 探讨大功率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与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较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01例未行其他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45例(病灶数n=60)行大功率MWA治疗(80 ~ 100 W),56例(病灶数n=68)行RFA治疗.肿瘤直径范围为3~8cm,依据肿瘤直径分为两组:肿瘤直径3~ <5cm组及肿瘤直径≥5 cm组.消融后1月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MRI检查.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生存情况,随访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并分析肝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大功率MWA与RFA对于3~ <5cm病灶1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82.6% (38/46)、80.0% (40/50);2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100.0% (46/46)、98.0% (49/50).MWA与RFA对于≥5cm病灶1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64.3% (9/14)、33.3% (6/18);2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85.7% (12/14)、50.0% (9/18).MWA与RFA组术后2年总复发率分别为40.0% (18/45)、42.9%(24/56).MWA与RFA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6% (43/45)、86.7%(39/45)及94.6%(53/56)、89.3%(50/56).两组患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单因素分析示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个数(P=0.025)、术前AFP值(P=0.031)、乙肝HBV-DNA载量(P =0.035)及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乙肝HBV-DNA载量(P=0.023)与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P=0.001)是肝癌消融治疗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WA治疗较大肝癌的完全坏死率比RFA高,局部复发率比RFA低.肿瘤个数、术前AFP值、患者HBV-DNA病毒载量以及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都是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其中后两者是独立危险因素.

  • R-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老年DLBCL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分析

    作者:施展;沈倩雯;王静文;唐曦

    目的 探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在Ⅲ~Ⅳ期≥60岁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60岁的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3例,行R-CHOP 3周方案化疗6疗程,观察治疗反应率、生存率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33例患者中,25例(75.8%)完成6疗程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及不确定完全缓解(unconfirmed complete remission,uCR) 12例(36.4%).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为81.8% (27/33).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5.2月(2.0-77.6月),2年总生存率为51.2%,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9.4%,2年无事件生存率为38.6%.截至随访结束,15例生存,12例(36.4%)为无瘤生存.治疗过程中2例(6.1%)因治疗相关感染死亡,> 1/3的患者曾出现Ⅲ~Ⅳ级的骨髓抑制.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近期疗效为CR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患者.结论 足量的R-CHOP化疗在≥60岁老年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有较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有效率.但疗效持续时间短,其长期疗效仍不理想.

  • 趋化因子受体CCR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龚迪和;胡洁;熊冠军;谢林文;丁克峰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CR3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150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CR3的表达.分析乳腺癌中CCR3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 CCR3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150例乳腺癌组织中CCR3的阳性表达率为86.7%,在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4.0%;CCR3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 CCR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ER、PR及HER-2的表达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 CCR3可能对乳腺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CCR3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高低与发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CCR3能否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EBUS-TBNA对纵隔及肺部疾病诊断的意义

    作者:郭琳;区颂雷;马旭晨;李栋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以及肺部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35例接受EBUSTBN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1例,单纯肺部病变4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部病变20例.结果 通过对35例患者进行EBUS-TBNA检查,获得65份纵隔淋巴结或肺部病变组织.32例患者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5例.3例患者诊断不清,后经纵隔镜活检2例诊断为淋巴瘤,1例诊断为慢性淋巴结炎.EBUS-TBN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3%、100.0%、92.3%、100.0%和83.3%.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纵隔及肺部疾病的诊断,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活检方法.

  • 胃淋巴瘤与胃腺癌的临床病理对比研究

    作者:胡雯;任萍萍;潘文胜

    目的 对比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与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期增进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4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和200例胃癌患者比较其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肿块部位、内镜及大体分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组织病理学等临床资料,并详细分析12例早期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9例PGL和200例GA组患者,均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和上消化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PGL多发于胃体及胃窦,病灶常为多发溃疡或巨大结节,GA组病灶以胃窦部为主,常呈单发溃疡;PGL组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PGL术前诊断率显著低于GA组(P<0.05).12例早期PGL患者中,8例为Ⅱc型病变,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内镜检查示胃黏膜有多发糜烂溃疡时,应考虑PGL可能.早期PGL确诊后通过手术、化疗或根除Hp治疗,预后良好.

  • 蜂胶黄酮PB3A对大肠癌细胞SW480中RGS2和GEM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阿达莱提·麦麦提;布威海力且木·阿巴拜科日;祖丽比亚·司马义;买热艳木·艾尔肯;其曼古丽·吐尔洪;依米提·热合曼

    目的 研究蜂胶黄酮(pinobanksin-3-acetate,PB3A)对体外培养的大肠癌SW480细胞中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2 (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2,RGS2)和GTP结合丝裂原诱导蛋白(GTP binding protein overexpressed in skeletal muscle,GEM)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PB3A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100 mg/L PB3A作用下人大肠癌细胞SW480中RGS2和GEM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情况.结果 100 mg/L PB3A药物的干预诱导SW480细胞出现悬浮的细胞碎片、细胞体缩小、变圆、皱缩.药物干预之后,SW480细胞中RGS2和GEM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GS2和GEM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T-PCR检测结果,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测出RGS2和GEM高度正相关(r=0.929,P<0.01).结论 PB3A干预大肠癌SW480细胞后使RGS2和GEM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上调表达.PB3A的抗大肠癌作用机制可能与RGS2和GEM基因的上调表达有关.

  • 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治疗(附5例报道)

    作者:焦彦超;丁鑫;杨海斌;纪琛琪

    回顾性分析5例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CT检查显示肿瘤为边界清楚的孤立性包块,密度尚均匀,增强CT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5例均行完整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并且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34及Vimentin均为阳性.术后随访6-25月,未见肿瘤复发.

  • 局部晚期子宫颈残端癌体外调强放疗加三维适形腔内近距离放疗

    作者:冯梅;李秀华;钟沛霖;郭爱华

    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子宫颈发生的癌称子宫颈残端癌.可分为隐性残端癌和真性残端癌.由于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残留的子宫颈管较短,近距离放疗受很大限制,子宫旁及盆腔组织的照射剂量较一般放疗量减低.为了提高子宫颈残端癌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本院2012年采用体外调强放疗配合子宫颈管插植后置管行三维适形腔内近距离放疗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以梗阻性黄疸为临床表现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王广勇;施云星;吕礁

    患者,女性,79岁.因中上腹隐痛2月,皮肤发黄1月于2013年9月10日入本院.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隐痛,不向肩背部及腰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进食后明显.无畏寒、发热,无心慌、胸闷,无厌油腻饮食,无呕血、黑便,无酱油色小便等.1月前出现皮肤发黄,并呈进行性加重,瘙痒不明显,大便颜色呈白陶土色,体质量2月下降约3 kg.查体:消瘦貌,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无肝掌及蜘蛛痣,腹部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中上腹扪及包块,范围约8 ~10 cm,边界欠清,肠鸣音2次/分,移动性浊音阴性.

  • 23例老年乳腺癌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作者:张炯;郭千弘;车康明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女性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而老年乳腺癌患者一般是指> 65岁的乳腺癌患者[2].这些患者都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占多数,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体内的雌激素主要由雄激素在芳香化酶调节下产生,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断绝经后雌激素来源的主要途径.因此内分泌治疗老年乳腺癌疗效稳定,不良反应轻,本院23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如下.

  • 卡培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进展

    作者:李淑芬;孟文静;贾勇圣

    蒽环类与紫杉类药物是目前乳腺癌化疗的基石,但由于肿瘤异质性,蒽环类与紫杉类药物治疗乳腺癌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耐药和复发转移有着日趋增多的态势,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新难题.目前研究发现,卡培他滨与长春瑞滨无论作为一线治疗,还是作为既往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疗效均满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 染色体不稳定性与肿瘤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龙

    染色体不稳定性定义为持续获得或丢失整条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是基因组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多数实体瘤具有此特征性表现.染色体不稳定性与紫杉烷类药物固有耐药,与实体瘤中的获得性多重耐药和较差预后具有相关性.目前证据显示,铂类药物比如卡铂对染色体不稳定性肿瘤特异性敏感.

  • Cullin 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娟;宋鑫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蛋白质翻译后调控的重要途径,能够维持机体内蛋白质水平的平衡.Cullin 3(Cul3)作为支架蛋白参与构成泛素连接酶复合物,通过与具有BTB(bric-a-brac,tramtrack,and broad complex)结构域的接头蛋白结合,特异性识别底物并介导底物泛素化,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周期调控和血压调节等生理过程.研究发现,Cul3功能失调后导致原癌蛋白积累或过度降解肿瘤抑制蛋白,与肿瘤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以及Cul3介导底物蛋白降解从而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作综述.

  • 15例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作者:杜幸军;杨华;王光彦;张振会;梅舜喜;刘玉峰

    回顾性分析15例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36岁,男女比例为1.5∶1.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均以联合化疗为主,配合局部病灶野放疗3例.化疗方案主要为CHOP、CVAD和BACOP,以CHOP方案为主.有B症状、Ⅲ~Ⅳ期和结外侵犯者分别为60.0% (9/15)、73.3% (11/15)和60.0% (9/15);乳酸脱氢酶升高者为46.7% (7/1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阳性9例(60.0%),阴性6例(40.0%).CR 11例(73.3%),PR 1例(6.7%),SD+ PD 3例(20.0%).

  • 注射用血凝酶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止血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俊峰;孙元水

    目的 探讨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和术后止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血凝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创面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创面出血渗血量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血凝酶组患者创面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创面出血及渗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术前和术后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凝酶在腹腔镜胃癌手术术中及术后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改良DOC联合DDP和5-FU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鸿;祝子华;张宁;肖迷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docetaxel,DOC)联合顺铂(DDP)和5-氟尿嘧啶(5-FU)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接受改良双周DCF方案化疗;具体为多西他赛37.5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0 mg/m2第1-2、8-9天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1.0 g/m2第1、8天用药,每次微泵持续静脉滴注48小时,21天为l周期,治疗≥2周期,分析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78例患者接受平均4.7周期(2-11周期)的改良双周DCF方案的化疗,均无化疗相关性死亡,总有效率为35.9% (28/78);疾病控制率为78.2% (61/7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0月(95% CI:4.3-5.7月),中位生存时间8.9月(95% CI:6.8-11.0月);1年的生存率33.3%(26/78).结论 对于不能耐受3周方案的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采用改良双周DCF方案一线治疗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闫洁;贾永旭;秦艳茹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HER-2基因表达情况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采用二线方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培美曲塞500 mg/m2dl、顺铂75 mg/m2 dl,每21天重复1次,≥2周期.分析HER-2表达与其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 全组共接受化疗146周期(中位4周期),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4例(9.1%),病情稳定22例(50.0%),病情进展18例(40.9%),总有效率(ORR)为10.0%,疾病控制率(DCR)为59.0%.中位PFS为3.6月,中位OS为7.4月.HER-2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近期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常见的为血液学毒性,Ⅲ~Ⅳ级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1.4%、20.5%、2.3%;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较轻,Ⅰ~Ⅱ级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2.3%,Ⅰ~Ⅱ级脱发、皮疹发生率为43.2%.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有明确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患者可耐受.HER-2表达情况对其近期疗效无确切影响.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许杨;庞东生;汪济东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晚期食管癌均接受化疗,替吉奥80mg/(m2 ·d),分2次,餐后口服,dl-14;奥沙利铂130 mg/m2,dl,静脉滴注>3小时,21天为1周期,2周期后行胸腹部CT及消化道钡餐造影或胃镜评价疗效,并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 12例,病情稳定(SD)8例,病情进展(PD) 10例,有效率(CR+ PR)为40.0%,临床获益率(CR+PR+SD)为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月,1年生存率63.3%.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皮疹、神经毒性等.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张宁宁;陆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实体肿瘤.由于肝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且80%肝癌患者并存肝炎及肝硬化基础病因,70%~80%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1].目前临床对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肝癌首先根据ChildPugh评分、肿瘤分期、肝功能储备、全身状况、伴随疾病及本人意愿进行手术评估,不能手术切除和(或)肝移植患者考虑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微波、冷冻、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内放射治疗等非手术方法.但在这些方法中究竟如何选择,由于没有高级别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支持,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规范.因此,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规范的联合优化序惯综合治疗是肝癌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化疗药物剂量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慧;夏景林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是世界上第5位常见和第3位易导致患者死亡的恶性肿瘤[1],每年> 60万例患者死于HCC[2].HCC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难以发现,确诊时多已是中晚期,临床上约80%的患者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对不能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可使部分不能切除的肝癌缩小后再切除,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4].TACE是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靶动脉,并注入栓塞剂使之闭塞,阻断肿瘤的血供,同时抗肿瘤药物可在肿瘤局部缓慢释放,引起肿瘤组织缺血坏死.TACE使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局部的浓度增加而全身浓度降低,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阻塞动脉血流的同时也阻止化疗药物从肿瘤组织中流出,延长其作用时间,使化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实用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