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肿瘤

实用肿瘤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실용종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92
  • 国内刊号: 33-10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张苏展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56例中晚期贲门癌放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苏锡龙

    目的评价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贲门癌单纯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6例经病理证实并行放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设前后野对穿、DT 4 500 cGy/(25次*5 W),缩野后改为背部双斜野或右前左后对穿野,肿瘤DT 6 500 cGy/(36次*50 d).结果本组病例均较顺利完成根治性放疗,进食梗阻症状明显改善,食管钡餐显示病变管腔、管壁明显好转,1年以上生存率55.4%(31/56).结论对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贲门癌患者进行放疗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法.

  •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

    作者:杨林;王金万;周立强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1年1月~2002年3月收治的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4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以皮下单发或多发结节为主要症状,组织学特点为皮下脂肪组织中有异形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43、CD68呈阳性表达,CD20呈阴性表达.结论对该病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综合分析,治疗应以联合化疗为主.

  • 神经细胞NCAM及TGF-β2在脑胶质瘤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杜理安;黄红光;詹仁雅;周永庆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71例脑胶质瘤及6例正常脑组织进行研究.对所有入选病例均进行随访.结果 TGF-β2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NCAM在正常脑组织中高表达,两者在胶质瘤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NCAM与TGF-β2表达呈负相关(P<0.05).生存率统计表明NCAM、TGF-β2表达不同的组间3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NCAM及TGF-β2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表达差异有显著性,NCAM反映肿瘤侵袭性,TGF-β2反映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两者均可作为病理分级辅助手段评估胶质瘤患者预后.

  • 人MAGE-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作者:吴金民;孙晓东;刘杏娥

    目的克隆人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MAGE-3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建立MAGE-3阳性细胞株,制备肿瘤核酸疫苗.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MAGE-3 cDNA,以pcDNA3.1+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MAGE-3.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鼠B16细胞,经RT-PCR、细胞免疫染色及免疫印迹法鉴定转化细胞中MAGE-3的表达.结果正确构建了pcDNA3.1/MAGE-3重组质粒,并且在转化细胞中检测到了MAGE-3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MAGE-3真核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表达人MAGE-3的鼠B16细胞株.

  • 新型丝氨酸蛋白酶SNC19(ST14)基因编码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作者:胡晓晔;郑树;彭佳萍

    目的研究新型丝氨酸蛋白酶在SNC19大肠癌中的表达分布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其促分化功能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进行SNC19在39对正常大肠黏膜和肿瘤组织的RNA水平表达的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53例大肠肿瘤组织中SNC19蛋白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39例正常大肠黏膜及相应肿瘤组织中均有SNC19 mRNA表达.正常黏膜组的SNC19 mRNA表达水平要高于肿瘤组,差异有显著性.表达水平高低与各个临床指标无明显关系.SNC19蛋白主要分布在大肠黏膜表面上皮,而腺体上皮表达为阴性.高分化肠癌中SNC1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4.2%(23/31),中分化肠癌中SNC1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7.1%(8/14),低分化肠癌中SNC1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2.5%(1/8),差异有显著性(P<0.01).SNC19蛋白表达在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NC19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与促分化有关,可能是一种分化指标.

  • 477例拟诊癌症患者胸腹水细胞学诊断探讨

    作者:曹敏;魏红权;陈培辉

    目的探讨胸腹水细胞学检查的技术要点及其实用价值.方法采集拟诊癌症患者胸腹水477例按常规方法行细胞学检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83例癌性胸水中,腺癌76例(91.6%),其中原发于肺76例(91.6%),乳腺4例(4.8%);38例癌性腹水均为腺癌,其中原发于卵巢19例(50.0%),胃13例(34.2%),肠5例(13.2%),肝1例(2.6%).结论所采用的胸腹水经细胞学检查,其方法及观察指标行之有效、准确可靠;癌性胸腹水绝大多数为腺癌,主要来源于肺、卵巢及胃肠道.

  • 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5-FU缓释剂对直肠癌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爱军;刘弋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直肠黏膜下植入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后,药动学、肿瘤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3、bcl-2的表达.方法将5-FU缓释剂500 mg植入13例直肠癌患者直肠黏膜下,另取12例临床资料相似者作对照.植入后24小时、48小时采外周血,72小时手术,采外周血、肠系膜静脉血及癌组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时间血药及组织学药物浓度.以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给药前、手术后肿瘤细胞p53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4、48、72小时外周血药浓度均达有效治疗浓度;72小时肠系膜静脉血浓度显著大于外周血;72小时癌组织内有较高药物浓度.治疗组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术后较术前下调,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治疗组中p53基因突变与非突变者,二者术后bcl-2表达均较术前下调,进一步比较二者下调幅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直肠黏膜下植入5-FU缓释剂操作简便,安全,药效学良好,且对p53基因突变者同样有效.

  • 细胞周期蛋白D1和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薄爱华;王金科;李洪涛;张晓丽;白丽娜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和E(cyclin D1 and cyclin E)在食管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周期蛋白D1和E在正常食管上皮(20例)、增生上皮(21例)和鳞癌(62例)中的阳性率.结果正常鳞状上皮中cyclin E无阳性表达,在增生上皮中cyclin E阳性率为33.3%,在鳞癌中阳性率为53.2%;cyclin D1在正常鳞状上皮阳性率为5.0%,在增生和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42.9%和46.8%;cyclin E在低分化鳞癌组阳性率(80.0%)明显高于高分化组(29.0%)(P<0.05).cyclin D1和cyclin E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82).结论 cyclin D1和cyclin E过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分化程度有关.

  • 膀胱癌组织及尿脱落细胞CD44V6表达的研究

    作者:白福鼎;史时芳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CD44V6的表达对膀胱癌诊断的意义,以及CD44V6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41例膀胱癌及37例非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涂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术后对膀胱癌组织和对照组膀胱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细胞涂片传统细胞学法敏感性34.1%,特异性为94.6%;CD44V6免疫组化法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89.2%,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膀胱癌CD44V6阳性表达率,Ⅰ级为100.0%(7/7),Ⅱ级为75.0%(15/20),Ⅲ级为64.3%(9/14).膀胱癌CD44V6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呈负相关(P<0.05).膀胱癌CD44V6阳性表达率Ta~1组为92.3%(24/26),T2~4组为60.0%(9/1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肌层浸润者CD44V6表达较无肌层浸润者低.结论膀胱癌CD44V6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显著性关系.膀胱癌组织学分级越高,则CD44V6阳性越低.膀胱癌肌层浸润者CD44V6的阳性表达较无肌层浸润者显著降低.尿脱落细胞CD44V6免疫组化S-P法优于常规细胞学检验法.

  • 乳腺癌中c-erbB-2、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寿田;曹敏;刘庆伟

    目的检测c-erbB-2、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10例乳腺癌进行标记,分析c-erbB-2、EGFR、ER、PR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c-erbB-2、EGFR、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36.4%、45.5%、52.7%和47.3%,c-erbB-2、EGFR与ER、PR呈负相关;c-erbB-2、EGFR、ER、P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乳腺癌中c-erbB-2、EGFR的表达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的指标.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血管新生初步研究

    作者:丁伟荣;林茂芳;叶锦;王丽君;丁伟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是否存在血管新生,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兔抗人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标记了38例MDS、1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15例正常人骨髓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骨髓切片全片中微血管数,计算平均值,表达为微血管数/×400视野,并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DS组骨髓微血管数(17±2支/×400视野)高于正常人对照组(7±2支/×400视野)(P<0.001),但低于ANLL组(24±4支/×400视野)(P<0.001),其中MDS低危组与高危组骨髓微血管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MDS患者骨髓微血管数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DS患者骨髓存在明显的血管新生,为临床应用抗血管新生方法治疗MDS提供了实验依据.

  • 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龚福生;郑秋红;谢云青;郑天荣

    目的克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本研究拟探索该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CD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D基因,并与pcDNA3.1定向连接,构建受控于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的重组真核载体pcDNA3.1-CD,并用限制性内切酶、PCR和DNA测序进行鉴定.结果克隆了大肠杆菌CD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扩增和DNA测序证实了其正确性.结论 pcDNA3.1-CD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 PTEN及p2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曹立宇;张洪福

    目的研究PTEN及p27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例正常增生期内膜、44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52例子宫内膜腺癌PTEN及p27蛋白表达.结果 PTEN及p27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内膜、子宫内膜简单型/复杂型增生过长(无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100.0%、91.4%、66.7%、67.3%和90.9%、88.6%、66.7%、59.6%.子宫内膜腺癌PTEN及p27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内膜和简单型/复杂型增生过长(P<0.01),与不典型增生过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TEN及p27蛋白表达随组织分化越差呈递减趋势,PTEN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差分化相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及p27蛋白表达有相关性(P=0.019).结论 PTEN及p27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是子宫内膜腺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检测PTEN及p27蛋白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 131I-3H11腹腔给药对Wistar大鼠肠道吻合口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吕大鹏;徐光炜;张梅颖;牟阿平;林保和

    目的以Wistar大鼠作为实验模型,观察胃肠道术后早期腹腔大剂量大体积灌注放射性导向药物对吻合口愈合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在距离盲肠3 cm处切断升结肠,然后作端端吻合.术后将大鼠分为四组,24小时腹腔分别注射如下:A组:131I-3H11 10 mCi/NS 40 ml/kg;B组:131I-3H11 5 mCi/NS 40 ml/kg;C组:131I-3H11 1 mCi/NS 40 ml/kg;D组:NS 40 ml/kg.结果 (1)各组动物食欲佳,生活状态良好,体重有所增加,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变化不明显;(2)术后第14天处死大鼠剖腹观察,各组大鼠腹壁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未见腹水;(3)各组大鼠结肠吻合口愈合佳,无狭窄及渗漏,张力强度分别为(296.25±19.82)g、(293.38±13.28)g、(293.25±24.37)g和(287.88±13.61)g,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后早期大剂量大体积腹腔灌注131I-3H11对大鼠无明显毒性作用,不影响腹壁切口和结肠吻合口愈合.

  • 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文清;王承党;陈玉丽;林经安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AFP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进行检测.结果 37例肝癌患者中AFP mRNA阳性16例(43.2%),25例肝硬变患者中AFP mRNA阳性2例(8.0%),20例正常对照无1例阳性;AFP mRNA阳性的HCC患者肝外转移发生率(87.5%)显著高于AFP mRNA阴性的HCC患者(33.3%),差异有显著性(χ2=10.856,P≤0.001,OR=14.00,95%可信区间CI=2.464~79.550);不同临床分期的HCC患者其AFP mRNA检出率不同,Ⅲ期患者检出率(61.9%)明显高于Ⅰ、Ⅱ期检出率(18.8%);AFP mRNA的检出率与血清AFP水平不同无明显相关.结论巢式RT-PCR方法是检测外周血残癌细胞AFP mRNA的一种灵敏可靠技术,检测外周血中的AFP mRNA可能对判断肝癌有无血行播散和病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子宫体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任晓冰;吴云琴;陈维;俞友娟

    目的分析原发性子宫体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原发性子宫体恶性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子宫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殊性,结合文献镜下见子宫黏膜和(或)肌层内淋巴样细胞弥漫增生,可出现滤泡结构,免疫组化显示B细胞标记.子宫颈卵巢输卵管可见肿瘤累及.结论原发性子宫体恶性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型多见,侵袭性较高.

  • 胃、结肠同时性双原发癌漏诊1例报告

    作者:李曙光;蒋剑锋;王蓓

    同时性双原发癌临床上少见,且易漏诊,现将我院胃、结肠同时性双原发癌漏诊1例报告如下.

  • 女性腹膜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癌2例报告

    作者:牛凤霞;李文雁;李其云

    近年来,临床发现女性患者腹膜除可发生种植或转移癌外,尚可见少数原发癌.其组织学类型与卵巢表面上皮-间质肿瘤相同,并以浆液性乳头状癌多见.本文报告2例并探讨其形态特点及组织发生.

    关键词: 乳头状 腹膜肿瘤
  • 创伤后同部位的脑膜瘤(附6例报告)

    作者:梁新强;蒋广元;廖毅超;崖天盛

    脑膜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18%,其病因为多种因素.本文报告我科从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病因明确的6例与创伤同一部位的脑膜瘤,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 保乳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胡祖健;黄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有年轻化趋势,部分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1~2位,激发了人们对乳腺癌诊治进行不断探索.

  • 乳腺癌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韩正祥;张敬川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45~59岁为多发期.近20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较快速的增长,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常见的死亡原因.在各种恶性肿瘤中乳腺癌是治疗效果比较好的一种,然而总的生存率不能令人满意.

  • 细胞保护剂Amifostine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稚冰;马胜林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化疗的同时往往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心、肝、肾等脏器损伤,等等,这将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人们一直在寻找既能保护正常组织又不影响抗肿瘤疗效的药物.

  • Kraske手术在直肠癌局部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厉军;王朝明;王蓓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局部切除(Kraske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Kraske手术作局部切除的15例中、下段直肠癌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侵犯肠壁程度:Tis 2例,T1期5例,T2期8例.所有标本切缘经病理检查未发现癌残留.平均随访期为36个月,术后生存3年11例,生存5年4例.结论 Kraske手术可作为早期中、下段直肠癌局部切除的术式之一.

  • 老年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附30例临床分析)

    作者:邬时国;王伟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70岁以上老年食管贲门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术前ECG异常20例(66.7%),肺功能异常18例(60.0%).手术切除28例(93.3%),术后心肺并发症36.7%,死亡率3.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39.3%和28.6%.结论高龄不应是手术禁忌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的生存率.

  • 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放射治疗

    作者:曾昭冲;汤钊猷;杨秉辉

    肝细胞癌(下称肝癌)属于放射敏感肿瘤,其α/β比值(放射生物学上衡量细胞对射线敏感程度的指标)>10 Gy[1],相当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 实变型肺原发淋巴瘤3例误诊分析

    作者:陈恩国;赵晨;洪武军;应可净

    肺原发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是极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淋巴瘤0.4%~1%[1,2].实变型肺原发淋巴瘤极为少见,约占PPL的17%[3],且临床上易误诊.现结合3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

  • 芬太尼(多瑞吉)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临床观察

    作者:蔡菊芬;吕蕾;章杰

    目的观察芬太尼(多瑞吉)透皮贴剂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使用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方法选取46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记录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和用药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后Ⅱ度缓解43.5%(20/46),Ⅲ度缓解34.8%(16/46),Ⅳ度缓解8.7%(4/46),总止痛有效率为Ⅱ+Ⅲ+Ⅳ度87.0%(40/46),不良反应有嗜睡、便秘、头晕等,无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是一种新型疼痛控制剂.该药疼痛控制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轻,能够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不能口服止痛药的患者.

  • 奥沙利铂加5-FU/CF联合顺铂腹腔温热灌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亚兵;裘友好;马胜林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甲酰四氢叶酸)联合顺铂腹腔温热灌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8例晚期大肠癌采用腹腔DDP灌注,全身予奥沙利铂+5-FU/CF化疗.结果 28例中CR 1例,PR 14例,CR+PR为53.5%,腹水有效率为44.4%.毒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毒性,但为可逆性.结论 L-OHP+5-FU/CF联合DDP腹腔温热灌注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格拉司琼加甲泼尼龙预防含顺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维佳;黄穗;张晓琛;沈朋;郁兰芳;徐农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凯特瑞、Kytril)与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联用预防含顺铂的联合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及其它不良反应,并与单用格拉司琼比较.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法,将40例接受含顺铂30 mg/(m2*d)×3的联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第1周期用格拉司琼,第2周期用格拉司琼加甲基强的松龙;B组第1周期用格拉司琼加甲基强的松龙,第2周期用格拉司琼.止吐方案:格拉司琼3 mg,静注,第1~3天,甲基强的松龙120 mg,静注,第1~3天.结果格拉司琼加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组)第1~6天无恶心和轻度恶心,发生率均高于单用格拉司琼(单用组),其中第1~4和第6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格拉司琼加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组)第1~6天呕吐完全控制率(CR率)和有效控制率(CR+PR)均高于单用格拉司琼(单用组),其中第2、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能增强格拉司琼对含顺铂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的控制,可作为预防和控制含顺铂联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一线治疗.

  • 两种5-FU持续输注方案的毒副作用观察

    作者:王敏;宋永茂;邓甬川

    目的探讨5-FU持续输注的适宜治疗方案.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大肠腺癌患者33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5人,B组18人.于根治术后两周内开始给予CF/5-FU(亚叶酸钙/氟尿嘧啶)辅助化疗.A组给予5-FU持续输注120小时的4周方案,B组给子5-FU持续输注46小时的双周方案.观察每次给药后2周内毒副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并以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中的Ⅰ~Ⅱ度口腔炎、Ⅰ~Ⅱ度腹泻、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结论双周方案的5-FU剂量虽比4周方案大,但某些毒副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比4周方案低,并且缩短了患者每次住院时间.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作者:侯英勇;朱雄增

    以往,临床、影像及病理工作者对消化道平滑肌肿瘤存在深信不疑,并认为平滑肌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当前,人们已将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GIMT)以平滑肌肿瘤为主的观点逐渐转变到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为主的观点,大量文献报道当前认识的GIST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点.由于GIST涵盖了绝大部分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因此,本文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对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讨论.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师英强;杜春燕

    胃肠道间质瘤以往疗效较差,但随着近几年包括基因、病理、外科及药物的研究以及令人瞩目的治疗进展,目前已成为国内外肿瘤研究的热点,临床疗效也显著改善.根据国内外近期研究并结合本院诊治特点,将间质瘤有关问题予以讨论.

  • 胃肠道间质瘤特殊类型研究现状

    作者:陈丽荣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由于该肿瘤在组织起源、生物学行为判断和免疫组化表型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看法,倍受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实用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