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肿瘤

实用肿瘤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실용종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92
  • 国内刊号: 33-10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张苏展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DTC患者血清及组织中CYFRA21.1、Gal-3、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作者:山院飞;彭一帆;张瑞明;赵琳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血清与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半乳凝素-3(galectin-3,Ga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甲状腺肿瘤患者133例,分为:良性疾病组43例:甲状腺腺瘤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恶性疾病组9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71例,P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 1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UA)、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CYFRA21.1、Gal-3、VE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手术标本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Gal-3、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血清CYFRA21.1、VEGF水平在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状腺肿瘤患者血清Gal-3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增高(P<0.01),但良、恶性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CK19、Gal-3、VEGF在恶性疾病组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9%(80/90)、91.1% (82/90)、85.6% (77/90),同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YFRA21.1、Gal-3、VEGF血清水平与组织表达皆无相关性(r=-0.094,r=-0.016,r=0.020,均P>0.05).结论 CK19、Gal-3、VEGF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可靠的组织标志物,但其血清水平不能用于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 线粒体D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朱丽霞;李黎;王云贵;叶琇锦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改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AM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的mtDNA;以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为对照,评估mtDNA(ND1单拷贝基因)拷贝数和核基因组人球蛋白(human globulin,hGB)的相对值在AML中的检测意义.结果 初发或复发/难治AML患者外周血和骨髓液中mtDNA相对拷贝数高于治疗后缓解组(P<0.01);而同一患者外周血与骨髓液中mtDNA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异(初发或复发/难治组,P=0.112;治疗后缓解组,P=0.667).治疗后缓解AML患者外周血mtDNA含量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而初发或复发/难治AML患者外周血mtDNA含量高于健康人(P<0.01).结论 初发或复发/难治的AML患者骨髓液及外周血mtDNA含量均高于治疗后缓解AML患者,且同一患者外周血与骨髓液mtDNA含量无差异.检测AML患者外周血mtDNA相对拷贝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疾病状态.

  • NG及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祥;陈创;冯红芳;吴奇;吴娟;姚晓莉;孙圣荣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筛选NG合并PTC(68例)、HT合并PTC(60例)及单纯PTC(104例)患者将其分成三组,分析其相关临床特征.结果 与单纯PTC组比较,NG合并PTC患者中男性比率低、肿瘤直径小、多灶率低、双侧癌比率低、淋巴结转移率低、TGAb表达高和TPOAb表达低等,HT合并PTC患者中男性比率低、肿瘤直径小、多灶率高、双侧癌比率高、淋巴结转移率低、TGAb及TPOAb表达高等临床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G及HT合并甲状腺癌中男性患者较少,肿瘤直径小,淋巴结转移率低,HT合并PTC患者癌灶多灶率高和双侧癌比率较高.

  • 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对比分析

    作者:徐斌;刘慧;邵营波;张莹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收集1 4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5岁且<65岁)及老年组(≥65岁).采用,检验对各组临床病理资料作比较.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率.结果 青年组乳腺肿瘤直径、淋巴结状态、分期与中年组、老年组之间存在差异(均P<0.05),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瘤生存率青年组小,老年组大,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8,P=0.025).三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996,P=0.136).结论 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因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预后可能存在差异.

  • 国内单中心1321例结直肠癌预后的临床分析

    作者:詹天成;张大奎;彭亦凡;赵军;李明;顾晋

    目的 探讨中西方结直肠癌治疗及预后的差别.方法 对本中心的1 321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并与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luts (SEER)数据库和European Cancer Registry(EUROCARE-4)数据库进行比较,研究中西方结直肠癌预后的差异.结果 1 321例接受结直肠癌切除手术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2.6%,高于中国平均水平(47.2%),与SEER数据库的64.7%和EUROCARE4的56.8%相似.各分期中,与SEER数据比较,人组数据虽然生存率较低,但分期方式受到新辅助治疗降期等因素影响,其差异不能说明预后更差.结论 本中心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好于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平均水平,与西方国家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似.

  • 穴位注射结合西药治疗与护理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

    作者:方蝶;石焱

    目的 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结合常规西药治疗与护理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运用甲钴胺穴位注射配合多潘立酮治疗和护理,每天1次,1 mL/次;对照组29例单纯多潘立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日均胃液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3.7±35.6) mL/d和(686.3±63.1) mL/d(P <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胃管留置天数、胃瘫后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4.7)天、(10.3±3.4)天、(19.3±4.1)天vs(19.5±5.6)天、(23.2±4.5)天、(31.5±4.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疗效显著.

  • 放疗联合同期DCF与D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比较研究

    作者:许明君;王钇力;刘霞;杨静;衷敬华;廖家华

    目的 比较2个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Ⅲ~ⅣB期鼻咽癌随机分为DCF组和DP组,每组各60例.DCF组用DCF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诱导3个疗程后调强放疗同期化疗,DP组用DP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诱导、辅助各2个疗程加调强放疗同期化疗.结果 DCF组和DP组的2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无鼻咽复发生存率和无颈部淋巴结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3% vs 83.3%、83.3% vs 60.0%、86.7%vs70.0%、98.3%vs88.3%、98.3%vs98.3%,两组比较,无瘤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是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恶心和呕吐)、口腔黏膜反应,DCF组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 DCF诱导化疗3个疗程加调强放疗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优于DP诱导、辅助各2个疗程加调强放疗同期化疗,同时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增加.

  • 腹部肿瘤螺旋断层放疗过程中进行性腹胀影响体位固定1例

    作者:胡永

    患者,女性,57岁,2015年4月15日因后腰背部疼痛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门诊就诊.2015年5月12日PET/CT全身肿瘤断层显像提示(图1),胰头颈部见一融合呈团的肿块,与腹腔干血管分界不清,肿块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为15.8,大横截面约为56.3 mm×45.6 mm.2015年5月15日行超声内镜下胰头肿块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为胰腺导管腺癌(图2),遂行螺旋断层放疗,联合替吉奥同步化疗.

  • NCCN 2016 V1版直肠癌诊治指南更新及其解读

    作者:詹天成;顾晋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西方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为(45~63)/10万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第3位,其中直肠癌所占比例约为30%[1].在我国,结直肠癌近年来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的文献显示,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占第5位[2].其中直肠癌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70%[3].直肠癌治疗难度大,预后相对较差,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较多,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4].

  • JNK信号通路介导ghrelin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耐药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曲文志;杨蕾;张云微;金光华;李子豪;涂巍

    目的 探讨ghrelin调控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转导通路对乳腺癌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别加入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100 nmol/L,干预72小时)、多柔比星(0.8 mg/L,干预72小时)、ghrelin联合多柔比星(ghrelin 100 nmol/L,多柔比星0.8 mg/L,干预72小时).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JNK、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及p-JNK水平.结果 MTT检测显示,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在ghrelin的干预下增殖(P<0.01),存活率在多柔比星的干预下降低(P<0.01),ghrelin联合多柔比星能够抑制多柔比星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P<0.01).ghrelin组JNK表达及p-JNK水平上升(均P<0.01),且P-gp蛋白表达上升(P<0.05);多柔比星组JNK表达及p-JNK水平下降(均P<0.01);ghrelin联合多柔比星较多柔比星组JNK表达及p-JNK水平增加,且P-gp表达明显上升(均P<0.05).结论 ghrelin激活JNK信号通路干预乳腺癌细胞P-gp表达增加从而抑制多柔比星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 肉桂醛对肝癌HepG2细胞p21和CDK4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旭林;王萍;侯玉龙;李明;刘蕾

    目的 检测肉桂醛对肝癌HepG2细胞p21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肉桂醛(3.13、1.56、0.78、0.39、0.20、0.10 g/L)作用肝癌HepG2细胞后,MTT比色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活性和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肉桂醛对HepG2细胞凋亡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HepG2细胞p21和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 肉桂醛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IC50值分别为0.68、0.45、0.35 g/L(P<0.01).肉桂醛组(0.900、0.450、0.225 g/L)肝癌HepG2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肉桂醛能增加p21蛋白和降低CDK4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各浓度肉桂醛组的p21、CDK4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肉桂醛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可能与调节p21和CDK4的蛋白表达有关.

  • 基于血液基因检测为指导的肺腺癌多学科精准治疗1例

    作者:陈雪琴;张仕蓉;江洪;夏冰;周健;王利民;马胜林

    本文介绍1例肺腺癌患者多学科诊治过程.该病例因右侧肺部占位首诊,经多学科讨论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6月后患者出现肝转移,基因检测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经多学科讨论,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一线靶向治疗,此后疾病反复多次进展,在血液循环肿瘤DNA基因检测引导下,疾病得到控制并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此病例的诊疗过程说明,肺癌患者需要多学科诊治,基于血液基因检测,终实现规范化的精准治疗.

  • 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高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顾晓芬;顾秀瑛;宋述铭;朱琳

    目的 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40 ~69岁高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城市人群开展乳腺癌筛查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通过防癌风险评估问卷调查筛选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筛查方法为40~44岁女性采用乳腺超声检查,45 ~69岁女性采用超声检查结合X线片检查.结果 共评估出乳腺癌高风险4 738人,实际临床筛查2 207人,顺应性为46.58%,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and Reporting Data System,BI-RADS)分级进行筛查结果判定,阴性1 904人(86.27%),可疑阳性258人(11.69%),阳性45人(2.04%).确诊乳腺癌6例,乳腺癌检出率为0.27%,其中早期乳腺癌5例,早诊率83.3%.结论 以防癌风险评估为基础,分年龄段采用乳腺超声结合X线片的筛查方法,可以有效筛查出早期乳腺癌及良性病变,做到二级预防.

  • 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子机制及分子标志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真伟;滕晓东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1],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其他类型的癌,但以尿路上皮癌为常见.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约35.7万例患者新诊断为膀胱癌,其中14.5万例死亡[2].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是由于一些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变化引起细胞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影响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及信号转导和基因的调节[3].然而,与其他实体性肿瘤不同,膀胱尿路上皮癌是一个异质性较强的肿瘤,不但有诸多组织学亚型,而且同一肿瘤也有不同组织学表现,如何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进一步进行分子分型,并对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是一直以来的挑战.

  • SPOP基因突变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少静;贺慧颖

    前列腺癌是欧美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据新统计:其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病死率仅次于肺癌[1].虽然前列腺癌在我国不属于高发肿瘤,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和生活习惯西方化以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等体检技术的普及,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前列腺癌已经严重威胁到老年男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泌尿外科疾病诊疗的重点内容之一.

  • 膀胱癌当前管理的多学科联合诊疗视角

    作者:余英豪;丁然

    膀胱癌是癌症相关死亡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1].据估计,美国2015年新发病例达到7.4万例,病死1.6万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0 ~ 70岁,男女之比约为3∶1[2].吸烟和职业暴露于苯胺类化学物质是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吸烟增加膀胱癌发生危险2~6倍.膀胱癌中尿路上皮癌约占>80%全部肿瘤.膀胱癌总体上可分为浅表性癌、浸润性癌及转移性癌,其在生物学、表型、预后及治疗上有所差别.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深入,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已成为现代诊疗模式,MDT模式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但国内这种诊疗模式的实际应用差距甚大.本文拟从MDT视角介绍膀胱癌当前管理的现状及进展.

  • 前列腺梭形细胞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茹国庆;赵明;何向蕾

    前列腺梭形细胞病变虽然罕见,但其形态学谱系相当宽广,涵盖一系列良性或恶性的、上皮性或非上皮性的、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的病变,在穿刺活检或经尿道切除标本中遇到时特别容易造成鉴别诊断的混淆[1-3].前列腺梭形细胞病变中的一部分起源于前列腺的特化性间质或前列腺上皮,前者包括前列腺间质结节状增生,恶性潜能未定的间质肿瘤以及间质肉瘤;后者则包括前列腺硬化性腺病和肉瘤样癌.

  • 睾丸原位生殖细胞肿瘤

    作者:杨丽;王映梅;周汝;于舒鸿;张静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s)是一组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肿瘤,约占睾丸肿瘤的93%.WHO分类根据肿瘤形态,将睾丸GCTs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前者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多胚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后者则指≥2种类型的生殖细胞源性肿瘤混合存在,其中为常见的是胚胎性癌伴未成熟畸胎瘤[1].

  • UTUC根治术后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作者:王跃;贺慧颖

    目的 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根治术后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收集208例根治术后经病理确诊且具有完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的UTUC病例,分析肿瘤复发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08例UTUC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141例,男∶女为1∶2.1.根治术后膀胱癌复发23例(11.1%),中位复发时间18月,更多见于男性患者(P =0.027),复发与否患者在组织学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有膀胱癌病史(46.2%,P=0.006)或同时合并膀胱癌(33.3%,P=0.030)的UTUC患者再次膀胱癌复发概率明显升高.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癌复发与否患者在总生存期(P =0.145)及无瘤生存期(P=0.21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UTUC根治术后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性别及组织学级别.术前有膀胱癌病史或同时合并膀胱癌的患者再次膀胱癌复发的概率升高.膀胱癌复发与否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 2016版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膀胱)解读

    作者:魏建国;滕晓东

    2004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发行至今已有12年时间,随着对膀胱肿瘤组织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已知膀胱肿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许多新近认识的膀胱肿瘤实体及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也被广泛认识.基于这些变化,新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于2016年春季正式出版[1].本文就该版本膀胱肿瘤分类的主要变化予以解读.

  • 肺癌30年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夏冰;江洪;王利民;徐如君;陈雪琴;张仕蓉;马胜林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预计我国2015年肺癌发病率为73.3/10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肺癌病死率为61.0/10万,同样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男、女性均为首位)[1].在过去的30年来,随着对肺癌发生、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综合治疗手段的持续更新,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以往有明显提升.然而,肺癌的总体预后欠佳,即使采用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约为17%[2].

实用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