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肿瘤

实用肿瘤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실용종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92
  • 国内刊号: 33-10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张苏展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观察

    作者:杨芝萍;LI Jin-rui;范耀华

    目的 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0岁以上NSCLC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42例,中位年龄77岁(70~84岁).处方剂量为46~64 Gy,中位剂量为56 Gy(常规分割).结果 肿瘤获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2例,总有效率78.6%(33/42).36例(85.7%)在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获得改善,6例无变化.全组生存时间为3~4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年生存率为50.0%,2年生存率为19.0%.结论 对于老年NSCLC患者,3DCRT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 胃原发性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WU Mei-juan;孙文勇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于胃的NK/T细胞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分析,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胃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及大体病理无特征性,比较罕见,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与临床病理特点.结论 胃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 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子宫肌瘤中的意义

    作者:孙建清;GUO Mei-jun;连瑜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0例子宫肌瘤及瘤旁正常的子宫肌层中的TGFβ1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标本中TGFβ1和IGF-1R蛋白的表达.结果 (1)TGFβ1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均位于细胞浆.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2±0.38、1.42±0.67,在相应的正常子宫肌壁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6±0.48、0.58±0.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IGF-1R在子宫肌瘤和相应的子宫肌壁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2±0.88、0.80±0.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指标在增殖期、分泌期肌瘤和肌壁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TGFβ1与IGF-1R无相关性.结论 TGFβ1、IGF-1R是子宫肌瘤生长的重要因素.

  • 天花粉蛋白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波泥;CHEN Dao-jin;李小荣;胡桂

    目的 探讨天花粉蛋白(TCS)对MDA-MB-231和MCF-7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TCS处理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CS处理前后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率;将MDA-MB-231细胞接种于裸鼠,成瘤后分为对照组、TCS组和盐水组.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瘤重和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结果 随着TCS作用时间延长、浓度增大、MDA-MB-231和MCF-7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TCS处理后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可检测到凋亡峰;TCS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和瘤重较对照组明显缩小,TCS对荷瘤裸鼠肾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影响,可引起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 TCS可抑制MDA-MB-231和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

  • survivin与HIF-1α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军;YANG Chun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survivin)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vn和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8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vn和HIF-1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表达密切相关,HIF-1α的表达还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survivivn和HIF-1α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349,P=0.001).结论 survivivn和HIF-1α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环氧化酶-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胡贤杰;GUO Gui-long;顾馨;钟国平;许中友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测定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理标本中COX-2蛋白表达,并进行评分,同时用D2-40显色淋巴管进行淋巴管密度(LVD)计数.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OX-2较正常组织表达明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COX-2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LVD计数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COX-2与LV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1,P<0.01).结论 COX-2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管形成起重要作用,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的转移.

  • 肝细胞肝癌上皮型钙黏素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研究

    作者:张友才;CHEN Jin-xia;龚玲;江宇;陈永平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黏素(E-cad)基因表达和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肝细胞肝癌(HCC)的关系.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6例HCC肿瘤组织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E-cad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E-cad mRNA表达用RT-PCR技术检测.结果 癌旁组织中E-cad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组织(P<0.001),Ⅲ~Ⅳ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Ⅰ~Ⅱ期肿瘤(P=0.025),较大肿瘤(>5 cm)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较小肿瘤(P=0.035),包膜完整的肿瘤组织中E-cad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包膜不完整的肿瘤(P=0.001);E-cad基因在HCC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35),在包膜完整的肿瘤中的甲基化率显著低于包膜不完整的肿瘤(P=0.015);E-cad甲基化阳性的肿瘤组织中,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cad非甲基化阳性的肿瘤(P<0.000).结论 E-cad基因表达下降可能与HCC进展相关,其启动子甲基化是该基因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 结直肠癌MGMT和TS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SI Xiang-dong;周燕;YAO Li-fang;陈丽荣

    目的 探讨5-FU疗效相关基因MGMT及TS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TM鼠/兔-HRP广谱检测系统检测78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26例癌旁正常黏膜、1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1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标本.结果 MGMT蛋白在正常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结直肠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53.8%、54.5% 和6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蛋白在正常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38.5%、36.4%和61.5%,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黏膜中(23.1%)及结直肠癌组织(61.5%)间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1).MGMT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中与患者的性别(P<0.05)和肿瘤组织学分级(P<0.05)相关,TS蛋白与患者的年龄(P<0.05)和性别(P<0.05)相关.在结直肠腺癌中MGMT和TS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MGMT和TS蛋白表达增高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检测结直肠腺癌中MGMT和TS蛋白表达水平对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以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疗效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分析

    作者:王惠;SU Yi-gang

    目的 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降低感染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目标性监测法,对260例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260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1例,感染率为8.1%,比国内报道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13%~18%低.结论 对手术部位进行目标性监测,将监测、预防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可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PCR-SSCP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性分析

    作者:奉水东;TAN Hong-zhuan;胡国斌;郭慧

    目的 探讨分析PCR-SSCP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PCR-SSCP检测36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的突变情况,阳性结果再进行DNA测序.结果 通过PCR-SSCP分析,11例存在突变,突变率为30.6%(11/36);PCR-SSCP分析阳性的结果通过DNA测序全为序列异常.结论 PCR-SSCP检测肺癌EGFR基因突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 腋窝前哨淋巴结所在群切除替代ALND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红健;ZOU De-hong;俞洋;陈道宝;丁小文;孟旭莉;宗祥云;肖必文;孙文勇;邓甬川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外科腋窝处理的理想方法,明确腋窝前哨淋巴结(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替代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假阴性率是否较明显降低,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的腋窝淋巴结解剖学分群方法,对17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手术中先行腋窝SLNB,再行SLN所在腋淋巴结群的清扫,后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对SLN、SLN所在腋淋巴结群的其它淋巴结、腋窝其余的淋巴结分三组送病理检查,比较SLNB与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的差异.结果 SLNB总成功率为99.4%(169/170),SLNB 5例假阴性,假阴性率9.6%(5/52),敏感性90.4%(47/52),准确率97.0%(164/169);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95.9%.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仅1例假阴性,假阴性率1.9%(1/52),敏感性98.1%(51/52),准确率99.4%(168/169);阳性预测值100.0%(51/51),阴性预测值99.2%(117/118).结论 腋窝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的假阴性率较单纯SLNB明显降低(P<0.05).

  • 干扰素α对JAK2V617阳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影响

    作者:成志勇;LI Shi-hui;杨琳;黄月华;潘崚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IFN-α)在治疗JAK2V617F突变阳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FN-α治疗前后不同时间骨髓液JAK2V617F和PRV-1 mRNA表达水平;体外半固体集落培养检测自发性红系集落形成(EEC),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IFN-α促凋亡作用.结果 10例JAK2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例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MF)患者在应用干扰素α治疗前骨髓液JAK2V617F mRNA平均拷贝数量为(4.35±0.98)×107,治疗1年后降低为(1.56±0.67)×103,并与PRV-1 mRNA降低呈时间依赖性负相关.同时可见IFN-α也有抑制EEC形成和促进骨髓单个粒细胞凋亡作用.结论 IFN-α可以降低JAK2V617F阳性克隆比例、PRV-1的表达以及EEC的形成.JAK2V617F mRNA可作为患者骨髓液中治疗效果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兰胜;WANG Bao-qing;张世强;郭继强;陈冬波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vWF的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肺癌患者不同分期及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和vWF(酶联免疫法)的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的测定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Ⅲ~Ⅳ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的含量高于Ⅰ~Ⅱ期(P<0.05),化疗后有效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 血浆D一二聚体和vWF的测定对肺癌的诊断、疗效判断和监测疾病进展有重要价值.

  • 成年男性腹腔原发性绒毛膜上皮癌1例报告

    作者:王绪明;李凡彩;周英琼;韦华生;曾思恩

    绒毛膜上皮癌(绒癌)分为非妊娠性和妊娠性两种.非妊娠性绒癌又称原发性绒毛膜癌,起源于患者自身组织,比较罕见.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有较高的发病率,抗原性较弱,发现时多处于晚期,预后明显差于妊娠性绒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脊髓内巨大脂肪瘤1例报告

    作者:刘业;石强;李长军;凌成明;杨云峰

    报告1例经MRI、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长达32 cm的脊髓髓内脂肪瘤.

  • 食管支架移位回肠1例及文献回顾

    作者:魏霞;钦丹萍

    食管支架置入术多用于治疗食管贲门癌食管狭窄、食管-胃吻合口狭窄、食管气管瘘等,其术后易发生穿孔、出血、支架移位脱落等并发症.本篇报道1例胃底贲门癌伴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移位至回肠,并作有关文献回顾复习.

  • 奥沙利铂化疗致腹部剧痛4例分析

    作者:胡桂女;赵永明;赵小康;潘宏铭

    奥沙利铂是一种水溶性的铂类复合物,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通过产生烷类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叉,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终产生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效应[1].

  • 经骶局部切除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

    作者:刘明;宿涛

    早期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有多种术式选择,传统的经腹根治性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明显较局部切除高,而经肛局部切除,术野显露不够满意,手术切除的范围有限.

  • 激光显微切割与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口腔癌中的应用

    作者:王朝阳;平飞云

    目的 在蛋白水平研究口腔癌的疾病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激光显微切割获取单纯的细胞,再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分析这些细胞所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许多蛋白质在质和量上的变化,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结论 激光显微切割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将促进口腔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基因治疗

    作者:叶闻静;何虹

    口腔疾病是全身健康的窗口.本文从分子水平对口腔癌和口腔黏膜癌前病变OPL的病因、机制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新动向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基因治疗方面主要的新内容.

  • CD45分子及其在白血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思思;汤永民

    CD45分子是第一个被确认的典型的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α(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alpha,RPTPα),它几乎在所有的有核白细胞表面均有表达.利用CD45设门流式细胞仪检测可以实现白血病的快速、准确的诊断及免疫分型.抗CD45单抗的研制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本文就CD45分子的结构及在白血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前景进行阐述.

  • 淋巴瘤侵犯骨髓的诊断和预后

    作者:张蕾;赵小英

    淋巴瘤骨髓侵犯在临床比较常见,依据Ann Arbor分期,一旦发现患者淋巴瘤细胞侵犯骨髓,即可以判断患者为Ⅳ期病变,预后不良,所以淋巴瘤是否累及骨髓与淋巴瘤的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 胸腺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

    作者:孙旭东

    胸腺类癌是1972年由Rosi和Higa命名的,外科临床十分罕见.肿瘤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为3∶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往往具有神经内分泌症状,产生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引起Cushing综合征.胸腺类癌属于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肿瘤(APUD肿瘤),能分泌大量多肽类激素,预后极差.患者大多死于肺、骨、脑、纵隔、肾上腺等全身脏器的广泛性转移.胸腺类癌引起异位ACTH时,地塞米松试验无法抑制其症状与体征,患者可出现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糖尿病.X-线及CT可发现前上纵隔圆形或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呈浸润性生长,胸骨破坏者罕见.显微镜下见癌细胞呈菊心团样索状排列及细胞内嗜银颗粒的存在,免疫组化中NSE+,CgA+,电镜下神经内分泌颗粒和黑色素的发现等,对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胸腺类癌恶性度高,发展快,易转移,早期诊断及根治性手术非常重要.手术中注意入路的选择,尽大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和胸腺以及被浸润的组织,手术后辅以必要的放疗和合理用药,对治愈疾病,减少痛苦,延长生命意义重大.

  • 肢体转移性骨肿瘤外科治疗应遵循的原则

    作者:万荣;张伟滨

    转移性骨肿瘤是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它来源于身体其它组织的原发恶性肿瘤,通过血运、淋巴从远处转移到骨组织或直接蔓延到骨组织,形成与原发瘤性质相同的肿瘤.

  •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徐建强

    随着现代肿瘤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提高,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肿瘤发病率的增长,带瘤生存时间的延长,必然增多肿瘤全身转移的机会.

  • 骨转移性肿瘤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沈宇辉;张伟滨;万荣;徐建强;郝平;蔡体栋

    肿瘤发生骨转移非常普遍,晚期肿瘤患者中骨转移发生率约为20%~95%,仅次于肺、肝转移.文献报道[1]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前列腺癌65%~75%、乳腺癌65%~75%、多发性骨髓瘤70%~95%、肺癌30%~40%、甲状腺癌60%.肿瘤骨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 骨转移性肿瘤的非外科治疗选择

    作者:郝平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超过1 000万的新发肿瘤患者,600余万患者死于癌症.中晚期肿瘤患者常伴有远处脏器的转移,其中骨骼是为常见的部位之一.

  • 骨转移性肿瘤的治疗策略

    作者:张伟滨

    骨骼是仅次于肺和肝的转移高发部位,骨转移则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骨转移性肿瘤属继发性病变,是由原发于非骨骼器官的癌或肉瘤等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致.

  • 自制胸腔引流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作者:左建新;刘吉福;赵京;刘克强

    本院自2007年1月~2008年2月应用自制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简易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肺癌伴胸水1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潘洁;闫峰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健择1.0/m2,静滴30分钟,第1.8天;顺铂40 mg静滴、1~3天.每21~28天为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结果 全组39例患者,39例完成2周期,34例完成3周期,31例完成4周期.其中CR 0例,PR 16例,SD 17例,总有效率(CR+PR)41.0%.其中鳞癌有效率为46.2%(6/13),腺癌有效率47.1%(8/17),腺鳞癌22.2%(2/9).主要毒性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结论 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较小,可以耐受.

  • 草酸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醛氢叶酸钙时辰治疗晚期胃癌32例疗效观察

    作者:金小民;LIU Xiu-feng;孙岩;郑日葵

    目的 观察草酸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醛氢叶酸钙时辰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均有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可评价客观指标.采用草酸铂30 mg/(m2·d),上午9:00开始静脉滴注10小时,CF 300 mg/d、5-FU 500 mg/(m2·d)于晚19:00同时由化疗泵静脉输入10小时;第1~5天;21~28天为1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结果 全组32例中,CR 3例,PR 11例,SD 13例,PD 5例,有效率:43.8%(14/32).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46.9%)和外周神经毒性(25.0%).结论 草酸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醛氢叶酸钙时辰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明显,毒性反应轻,可以耐受.

  • 氨磷汀对胃肠道肿瘤L-OHP联合CF/5-FU方案化疗患者重要脏器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亮;WANG Yong-xiang;卢丽琴;赵同伟

    目的 探讨氨磷汀(Amifostine,阿米福汀)对胃肠道肿瘤L-OHP联合CF/5-FU方案化疗患者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9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接受L-OHP联合CF/5-FU方案化疗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48例接受同一方案化疗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加用氨磷汀,观察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末梢神经系统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相关肝功能损害:对照组出现8例,治疗组出现2例(P<0.05);肾功能损害:对照组及治疗组各出现1例(P>0.05);白细胞下降:对照组出现28例,治疗组出现13例(P<0.05);血小板下降:对照组出现12例,治疗组出现4例(P<0.05);血红蛋白下降:对照组出现13例,治疗组出现5例(P<0.05);末梢神经系统毒性:对照组出现31例,治疗组出现17例(P<0.05).氨磷汀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个别患者出现口中金属异味、短暂的低血钙、流泪、流涕症状.结论 氨磷汀能明显减少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以及末梢神经毒性的发生.氨磷汀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恶心、呕吐,个别患者出现口中金属异味、短暂的低血钙、流泪、流涕等症状.

  • 联合治疗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的预后分析

    作者:杨焯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5例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肿瘤细胞减灭术和术后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结果 5例预后均很差.4例在2年内死亡,仅有1例生存27个月.结论 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是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多在发病后1~2年内死亡.手术、联合化疗和放疗同时应用目前仍是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主要的治疗手段.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与长春瑞宾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比较

    作者:莫伟强;吴健乾;陆启光;姜轶飞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多帕菲)联合顺铂与长春瑞宾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方法 将103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多西紫杉醇+顺铂组(54例)和长春瑞宾+顺铂组(49例).多西紫杉醇+顺铂组(A组):多帕菲75 mg/m2+顺铂80 mg/m2;长春瑞宾+顺铂组(B组):长春瑞宾25 mg/m2+顺铂80 mg/m2;两组均为每3周重复.结果 入组的103例中101例可评价疗效,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40.4%和36.7%,有效率相似.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其它发热、脱发、恶心呕吐及乏力.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率A组为13.0%,而B组为34.7%,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32);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为11.1%,B组为32.7%,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7).其余不良反应两组间相似.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和长春瑞宾联合顺铂方案在治疗晚期NSCLC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且两者的疗效相似,但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组的不良反应较低,患者更易耐受.

  • 早期卵巢癌治疗进展

    作者:高永良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卵巢癌(EOC)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者.所谓EOC是指病灶局限于卵巢(Ⅰ期,Ⅱ期)的患者.近年EOC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这主要归功于准确的手术分期及辅助化疗(AC)的应用.目前对EOC诊治的见解有较大分歧,特别是辅助治疗的必要性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争论较多.现将近年一些进展作一概述.

实用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